① 孩子的抗壓能力不強,面對困難,怎樣培養抗壓力
最近在朋友家做客的時候,發現朋友的孩子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一遇到挫折就會特別的悲觀。朋友本想著讓孩子去樓下買兩袋醬油上來,但是在中途的路上孩子卻把錢給弄丟了,也正是因為如此,回到家中的孩子一直悶悶不樂。我很不明白,錢丟了又不是什麼大事,為什麼連吃飯的時候食慾都下降了呢?看來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沒有學會如何抵抗挫折。
世界著名發明家史蒂夫·喬布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正是因為經歷了諸多失敗,才研製出讓年輕人喜愛的蘋果手機。也正是因為抗挫力很強,才會變得如此成功。這也恰恰證明了一個道理,抗挫力差的人是可能走到最後的。
② 想增強孩子「抗壓力」,應該用什麼教育方法才是正確的
社會發展得很是快速,社會帶給人們的壓力也是很大的,人們承受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了。而且因為這社會壓力,有些人承受不了這些壓力出現心理疾病,又或者一時想不開,選擇輕生,早早地將自己生命斷送掉,讓人覺得惋惜。
而在近幾年來,孩子因為壓力選擇輕生和有心理疾病的例子變得越來越多。現在的孩子會因為一時忍受不了父母的批評或者是老師的批評,而感受內心壓力過大,選擇輕生。有的扛不住學習帶來的壓力而出現問題,甚至會因為一點我們在平時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
這類事件在近幾年經常出現,這些事情的發生讓人不禁感覺到納悶,為什麼就會因為一點點的批評以及不如意就得心理病,甚至是放棄生命,這在人們看起來是多麼的荒唐以及惋惜。
這時人們就會擔憂自己孩子的抗壓能力,要是自家孩子的抗壓能力不好,那麼等以後孩子長大遇到很多不順的事情,一時承受不了壓力,而出現像新聞一樣的情況。而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人的寶,不想以前老一輩的人一樣,從小就經歷很多事情,有著極好的抗壓能力。
現在孩子都是蜜罐長大,都是受寵,從出生就沒什麼受到打擊之類的,所以之後長大後的抗壓能力勢必是不會弱的。所以父母為了孩子以後的成長,應該要增強孩子的抗壓力,讓孩子承受壓力能力能夠增強。
這抗壓能力要是能夠得到增強,這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讓孩子以後的成就更大,所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抗壓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增強孩子的抗壓力。這抗壓到底是有多重要,關繫到孩子的人生。
挫折教育是有打擊和批評的方法的,有些父母喜歡用打擊和批評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和挫折。但是父母要用正確的方法,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傷害到自己孩子的自尊,在批評時候也不需太過嚴厲,批評打擊之後要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鼓勵他們去面對這挫折。而不是批評打擊時隨意辱罵,不管不顧。
對於孩子抗壓力的增強是很重要的,父母要意識到這一點,同時也要重視起來,因為現在孩子的承受壓力的能力並不是很強,有時會以為一點小挫折就會過不去,之後放棄他們年輕的青春與生命,這是人們所不想看的。
因此,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抗壓能力的訓練和增強,讓自己孩子的抗壓力變強,承受住成長路上的挫折。父母覺得這挫折教育對於孩子抗壓力的增強很有效果,但是父母也不要一味地尊崇這個教育,不要做得太過度,要把握好這個度,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從這挫折教育中增強抗壓力。
③ 對於小學生的抗壓能力,應該怎樣提高
引言:家長如果想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就要了解孩子是否能面對挫折。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設置一些阻礙,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孩子就能明白遇到困難該如何做。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對於小學生的抗壓能力應該怎麼提高?
④ 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緒
中學生的情緒和感情不夠穩定,處於過渡時期。一些學生不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如,有時為一點小事而傷心或大發脾氣,有時為某次考試不理想而沮喪。有的學生時常被悲觀、憂郁、孤獨、緊張等不良情緒所困擾,導致學習沒興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甚至有的學生因考試不理想或學習上的壓力,居然從高高的樓頂上跳下來。由此可見自身情緒控制尤其重要,實踐也證明,一個人的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體現在自身情緒控制的成敗上。那麼怎樣才能有效控制情緒呢?
控制情緒,並不是簡單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導、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北京大學心理系孟邵蘭教授在人類情緒中指出:情緒情感是認識自我的鏡子。她還強調人對自己要有自我的認識,特別是要認識自己的精神狀態,它包括智慧能力和情感動機、個性習慣等。每當學生產生不良情緒時,我重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具體分為三步。第一步,正視現實。要求學生接受並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因為每個人並非時時刻刻是積極樂觀的,偶然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情緒處於什麼狀態,即是什麼心情或心境,並讓學生認識自己產生不良情緒時的一些身體表現(姿勢、言語、面部表情和體態等方面)。如:悲傷時痛哭流淚,痛恨時咬牙切齒,恐懼時手足無措。訓練學生通過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體平靜下來。第二步,找原因,查根源。找到自己在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人什麼事產生的不良情緒,著重分析自己主觀方面的原因,並回憶自己曾有哪些類似的不良情緒及被不良情緒纏繞的體驗和危害性。第三步,解決方法。引導學生認識任何不良情緒都是可以控制、轉換的,如化悲痛為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求有效控制情緒的方法,如通過語言與他人溝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轉移精力(聽音樂、散步等)便情緒得以緩解。實踐表明,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開展自我批評,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對控制不良情緒,收效良好。
二、注重挫折教育;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之路不總是一帆風順,挫折對每個人來說也是難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強,能打擊或經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經不住挫折考驗,面對挫折恐懼而消極悲觀、承憂郁,自然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重者則導致心理障礙,影響身心健康。特別是高科技時代的今天,強競爭、快節奏、多變化給人帶來更加強烈的情緒沖擊,使矛盾、沖突更普遍更尖銳。因此班主任要認真地給學生補上挫折教育這一課。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質一樣,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而獲得提高。在常教育工作中,經常教育學生要有意識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明白許多飽經風霜、遭遇過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為。在我班上設立心理信箱,在每個假期布置一份特殊的作業--讓學生給我寫一封信,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承受能力。然後把學生反映的心理問題認真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組織開展了挫折教育系列活動,如十六歲的花季、偉人年輕的時候、』二十一世紀的我主題班會,愛我中華、愛我鄂高、愛我班級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同時有意識地設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育於日常教育工作中,定期組織一些難度較大的活動(爬山、義務勞動),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能力。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在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認識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道理;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家庭貧困的學生,注重引導他們自強、自立;對女生,注重引導他們自信、自強、自尊、自愛。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我班有個學生,家庭條件優裕,從小嬌生慣養,各方各能力不及一般同學。後來他父親不幸因病去逝,他承受不住這個沉重打擊,日益消極悲觀,不再願意與同學交往,成績一落千丈。我針對這相現象,在班上開展了愛心教育系列活動,讓他感覺到班集體的溫暖,同時我多次找他談心,幫他排除心中的煩悶,還讓他擔任班幹部,從各方面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使他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漸漸地從父親去逝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他在班級挫折教育系列活動中表現突出,工作出色,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
三、注重樂觀教育.營造良好的心境
樂觀就是以寬容、接納、愉悅和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周邊的現實世界,它能很好地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美國心理學教授馬丁認為:樂觀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養學生請商,還要注重樂觀教育,營造良好的心境。
如何使自己樂觀起來?美國兩位心理學家米勒和戴爾納通過認真調查研究認為:樂觀的人多數是自愛、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強,且性格外向易與他人交往。鑒此,我通過目標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問題(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幽默感,以輕松的心情對待環境壓力,以微笑對等生活等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樂觀主義精神,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自然、自信積極,樂觀向上。
以上述三點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靈活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情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⑤ 孩子高中壓力大,怎麼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引言: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弱,動不動就生氣,很多人說做錯什麼事就放棄,但很少有勇氣戰勝和克服困難,也不會有這種想法。但是壓力抵抗不是天生的,而是孩子長大後學習的能力。
三,給孩子任務,讓孩子吃苦。
給孩子任務不是給孩子他人根本無法完成或無法承擔的任務,而是在他人的能力范圍內能夠做好,或者有創造和突破。例如,做作業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比如把旅行交給他,比如他自己經過鍛煉,堅持做下去,習慣的培養。也要讓孩子們知道,要想得到一個東西或目標,就要學會自己去爭取、計劃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任性、自私、怕吃苦、怕累,也無法完成自己的計劃。但是要鼓勵孩子們勇敢地說出自己對事情經過的感受,及時幫助孩子梳理自己。讓他相信,在一個家庭里,愛和信任是永恆的,沒有任何理由,也沒有附加的條件。
⑥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
8種方法,正面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在青少年時期甚至更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培養孩子的勇氣和抗壓能力。人天生有從困境中恢復的能力,處理棘手問題的能力也可以通過學習來養成,這些能力無疑會令人終生受益。Barbara Greenberg是美國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曾接受CNN、早安美國和ABC夜間新聞報道多家媒體的采訪和報道。他向家長提供了8個方法,正面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
我幾乎每天都和許多父母交談,我也把如何教導孩子學會反擊挫折當作使命。當我在研究生院學習的時候,老師教導我們說,人要麼天生就具有從挫折中恢復的神奇魔力,要麼沒有。那段時間里,我們學到了回彈力,或者說從困境中恢復的能力,甚至說如何處理棘手的問題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
下面便是我的幾個建議,家長們可以通過教導來培養孩子們勇氣和抗打擊能力。
1、告訴你的孩子,失望是可以接受的,你不止要期待你的孩子,你自己也要學會處理生活中各種失望的情況。失望和挫折不完全是負面的想法,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
2、提醒你的孩子,失敗是正常的。在人生的轉折階段,我們都經歷過失敗,而這些失敗的經歷教會我們變得更謙遜、更富有同情心,也教會我們日後怎樣來處理問題。換言之,失敗也能提供學習的機會。
3、提醒你的孩子擁有一個個人的支持系統有多重要,這個系統在他們快樂或者難過時誰願意隨時幫助他們。就好像在粉絲俱樂部里,我們都表現得很好,對吧?
4、請教會你的孩子保有活潑的天性,家長們請自己做好示範。一般而言,父母總是板著面孔教育孩子,這會加劇他們焦慮的感覺。讓孩子們保留一點頑皮的個性,畢竟大家都需要一些放鬆的時刻。
5、把你的孩子從壓力中解放出來,帶他們去一個短暫的旅行。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們感到作業很多壓力太大,不如帶他們出門散步,讓他們有個短暫的休息。
6、做好健康的飲食、睡眠和鍛煉的模範。身體健康,我們才能良好地參與工作和生活。
7、告訴你的孩子,在採取行動應對困難之前的24小時里,他們可以有不良的情緒。在那一天之後,他們可能就不會感到那麼沮喪了。我很喜歡這個24小時法則,因為並不是每種情緒都需要你立刻做出反應。
8、教導你的孩子,向他人尋求幫助不僅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非常積極的,讓他人幫忙並不丟臉。人人都會需要他人的幫助,我們也能從互相幫助里受益。
⑦ 四年級學生回家後自縊身亡,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該如何加強
有一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回家之後自縊身亡。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少網友表示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給孩子們減減負。但是,這從側面也看出來孩子們的抗壓能力還不足。有人問,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該如何加強?首先,父母不要剝奪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其次,面對孩子的失敗時,適當鼓勵一下孩子,讓他們用於面對失敗。最後,該批評的時候就要批評孩子,不能溺愛孩子。
當然,如果孩子犯錯或者是一件事情做的不好,那麼該批評的時候家長們還是要批評孩子的。不要讓他們覺得做什麼事情都是很簡單的,而是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的抗壓能力能夠得到增強。如果只是一味的溺愛孩子,那麼孩子的抗壓能力就會非常弱。
以上這些方法都是比較不錯的鍛煉孩子抗壓能力的方法,家長們不妨參考一下。
⑧ 如何提高學生抗壓能力
抗壓能力說穿了就是在外界壓力下處理事務的能力。其根源其實還是處理事務的能力,只不過外界環境或者條件不同。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做事。1、首先,你要有一套自己最熟悉的做事方法。比如有的人喜歡先計劃,再論證、再找資源、最後去做。而有的人喜歡先做起來,再慢慢調整。所以你要先找到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處理事務的方法。並且不斷反復練習,直到成為自己的一種習慣。2、其次,就是用這一種成了習慣的方法在不用場合去實踐,再調整完善。3、變換不同的外部環境和條件,或者減少時間,或者增加難度,不斷練習,直到得心應手。4、成為習慣後,就不再懼怕任何突變的環境和壓力了。因為這已經成為了你的本能。
⑨ 現在的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如何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
現在的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如何提高他們的抗壓能力?
孩子承受能力差是目前比較普遍的社會問題。其主要原因是:社會發展太快,男女育兒思想落後,還沒有準備好就生了孩子,初任家長沒有想到如何教育孩子,孩子是在男女雙方老人的極度照顧或溺愛下慢慢長大的,孩子多少投射出父母的愛撫和母親孩子在1 ~ 3歲的成長中,他(她)發育的最大人包括雙親,父母大概認為這個時期的愛情忽視了對孩子的表達,吃飽了也不鬧就結束了。這時陪伴和交流是最重要的,沒有溝通,大腦里是外界不知道的空白。社會幸福、物質富裕、美好生活,以及老人帶孩子的嬌慣,是殺死孩子內在自強機制的對手,但生活中我們是理解和不知道的。孩子長大後,我們的關心不管多少,都更重要。特別是在15 ~ 6歲之前,父親的愛尤為重要。我不知道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