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理論意義課題研究方法

理論意義課題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5 20:20:35

1. 論文開題報告理論性研究方法哪些

你好啊,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你的開題報告格式要求下載下來了沒有?學校開題報告要求看了沒有?因為每個學校開題報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祝你選題順利通過

提供一個範文模板範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範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路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校校通」工程的啟動和發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於網路的現代教學模式是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路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就是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路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路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路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路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路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路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路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路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路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cation Policy)於2000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准"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路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路教學的支撐平台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路教學的發展,提高網路教學的質量

由於網路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路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路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路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路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路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路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的開發與應用

5、網路教學評價系統軟體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路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體,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路資源進行網路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體

開發《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和《網路教學評價系統軟體》,製作《網路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於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於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於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採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體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於網路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路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採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路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於網路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

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並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於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並形成基於網路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並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路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路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於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與製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研製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製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碟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體,並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體一等獎,並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體、網路教學應用軟體、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並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體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製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傑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組織機構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路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一些網路環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的中小學,藉助信息技術產業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路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 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鐵英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光濤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楊淑蓮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尹 睿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2. 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研究主要指具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課題都要有相應的研究方法,一般可以採取綜合的方法,或者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這樣有利於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結論。下面介紹課題中常用的幾種研究方法。 一、行動研究法 1、行動研究是由社會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行動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進過程,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幾個步驟 。 2、行動研究有這樣兩個鮮明的特點: (1)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現實問題為首要目標 。 (2)主要研究人員就是實踐者,強調研究過程與行動相結合, 行動研究法可采 取這些步驟: a.選擇問題 即對學校在教育、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對問題作出歸納、分類,形成一定時期內要通過研究解決的問題。教師從眾多的問題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價值的問題,通過討論和交流,初步形成各年級或各門學科以及各人的主要問題,形成一個時期學校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群。 b.理論探討即從教育理論中有針對性地選取最合適的內容,為解決篩選出的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和操作規范,從而保證行動研究的正確性。如有專業人員參與,則專家要根據教師選出的問題,尋找與問題相關的理論,有針對性地向教師介紹,讓教師了解與問題相關的教育理論,通過組織教師學習、討論,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一步從中選出適合自己需要的教育理論。 c.實施和反思 即教師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的順序,創造性地運用自己已經選擇的、有針對性的教育理論,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改善教育教學工作,並對實踐的結果作出總結和反思。行動研究的目標是在實施和反思這一階段實現的,它是行動研究的關鍵階段。這一環節需要教師撰寫開展行動研究、總結實踐經驗的論文,為繼續開展行動研究提供參考。 二、觀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處於自然情境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觀察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1、觀察法的分類 : (1)按照觀察的情境條件來分,可以分為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觀察 ; (2)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可分為參與式觀察與非參與式觀察 。 (3)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可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結構式觀察預設有明確的目標、所要觀察的問題以及大致范圍,有較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以及合理設計的可控性觀察,能獲得翔實的材料,並能對觀察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 2、觀察法的步驟: (1)明確觀察的目的和意義(在觀察中要了解什麼,情況,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實材料),確定觀察對象、時間、地點、內容和方法。 (2)搜集有關觀察對象的文獻資料,對所要觀察的條件有一個一般的認識。 (3)編制觀察提綱。對觀察內容進行明確分類,並確定觀察的重點。 (4)實施觀察。該步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全面而系統地觀察。 (5)記錄並收集資料。 (6)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3、觀察法的記錄 (1)實地筆記,專門記錄觀察者看到和聽到的事實性內容; (2)個人筆記,用來記錄觀察者個人在實地觀察時的感受和想法; (3)方法筆記,記錄觀察者所使用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4)理論筆記,用於記錄觀察者對觀察資料進行的初步理論分析。 三、調查法 調查法是指在教育過程中研究者憑借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對一些教育現象或事實進行考察,通過對收集到的各種事實資料的分析處理,進而得出結論的一種研究方法。 四、文獻法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證明所要研究對象的方法。

3. 畢業論文的課題研究方法 思路怎麼

畢業論文的課題研究方法、 思路

論文選題前要和導師溝通,聽取導師的意見和建議。

論文選題要充分考慮自己的研究基礎、研究能力和研究興趣。所選的研究課題一般應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具有重要性。學位論文選題要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一定要是尚未解決或尚未完全解決而又要必須解決的問題,即能解決理論問題以推動學科發展,能解決實際問題產生多種效益,這樣的問題當然就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是具有創新性。學位論文課題應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變化產生的新問題,以及前人沒有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推動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和應用創新,因此,論文選題可以是完善或創新理論與方法,也可以是拓展現有理論的應用研究領域。
三是具有學術性。論文討論的問題一定要是一個學術問題,才有學術意義和學術價值。

四是具有可行性。論文選題要求在科學上成立並可以探究,符合發展趨勢,並有一定寬度,可分解,能循序漸進,可以深入研究。
在選題方向確定後,擬定具體的題目就非常重要了。論文題目是文章的題眼,可謂「干言萬語第一句話」。擬定題目時要盡可能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體現專業性,符合本學科專業的學術要求和規范。
二是要有問題意識,有針對性,從題目表述就可以看出論文研究的核心問題。
三是題目大小要適度,表述簡潔、無歧義。一般採取中生表達,文題相對。字數一般在25個字左右,最好不要超過3O個字。

2.文獻選擇與閱讀
圍繞研究方向領域或關鍵詞選擇文獻,所選文獻要盡量權威和前沿,特別是近五年的同類研究文獻,要盡量「一網打盡」。與此同時,耍對文獻進行編排處理,並嚴格按文獻著錄格式標明文獻出處。文獻選定後就要認真閱讀,通過閱讀文獻,熟悉了解本研究領域國內外主流期刊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四個問題。一是論文所研究的科學問題是什麼?是否重要?為什麼重要?二是論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決所提出的科學問題嗎?三是論文中是否有創新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四是論文產生了新的結論或概念嗎?論文的數據是否能夠支持這些結論或概念?在此基礎上,盡量整理出系統的文獻綜述,並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以實現「更加熟悉前沿研究、有效提高寫作能力和形成物化成果」等多種目的。同時,通過多看文獻來學習別人的寫作技巧和精煉的語言詞彙。
文獻閱讀一般包括精讀(基礎文獻、經典文獻)和泛讀(知識點、跨學科文獻)兩個層面。對重點文獻、經典文獻要精讀,而且要進行解釋、評論和分析。

3.研究內容與提綱
第一,與專業相關。這是研究生論文選題和寫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通過畢業答辯的基本前提。
第二,與興趣相關。論文選題既要與興趣相關,也要與自己未來的發展相關。「題對一生榮」。如果今後從事學術研究,就要選定較為長遠的研究領域,深入持久地做下去,持之以恆,逐步培養自己對研究問題的興趣。
第三,適當跨學科研究。運用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或方法來研究本學科專業的問題,常常能產生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結論,不僅體現了創新,而且會開辟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因此,在研究生學習期間要注重學術交流,請教不同專業的同行,善於從多角度來思考所研究的問題。

4.研究思路與方法
在開題報告與論文撰寫前,要在充分查閱和研究國內外相關的權威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針對研究對象,盡可能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事實上,任何理論的創新歸根結底都是方法的創新。對於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要盡可能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運用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觀點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定性和規范分析,確定研究對象的內涵與外延、特點與本質。在此基礎上,藉助數理工具,建立分析模型,推演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深化對所要研究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研究選題確定後,就要努力去構建一個創新的研究思路,設計一個創新的技術路線,在研究方法上進行一些改進或借用,就有可能有新的發現,從而找到課題的創新點。

二、開題報告的文本格式與報告重點
《開題報告》有相對規范的文本格式,要表述的主要內容有:
一是論文選題的背景、理由及研究的意義;
二是國內外關於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趨勢;
三是本人的研究工作計劃,包括研究目標、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創新或特色、擬採取的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等;
四是論文預期達到的研究目標;
五是研究基礎與論文撰寫的進度安排;六是主要參考文獻目錄,包括中英文文獻。
在進行開題報告時,要重點報告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選題價值與意義,重點講你要研究和討論的學術問題是什麼;
二是研究內容與方法,重點講你研究的主要內容、思路、方法、重點與創新點是什麼;
三是研究基礎與困難,重點講你的研究准備工作情況和存在的困難與疑惑有哪些,希望得到參加開題報告評議專家的哪些指導。

4. 課題研究是怎麼做的,包括那些步驟啊

(一)選題
1.課題來自哪裡
2.選題的一般原則
科學性:要有理論基礎和事實依據,必須符合科學原理;預期結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確嚴謹。
可行性
創新性
3.選題的一般過程
(1)明確方向——發現問題
(2)濃縮范圍——經驗分析
(3)提示焦點——形成課題
4.選題的注意事項
(1)選題宜小不宜大
(2)選題應結合實際。選題要有新意。
(3)選題要考慮研究者的優勢,與自身工作相結合,與研究者的能力相適應。
(二)申報課題
申報課題,也就是設計研究方案,是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設想,是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進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證研究順利進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體化的中心環節;是研究成果質量的重要保證;有利於檢查和自我檢查;有利於協作研究。一般上級部門開展的課題研究都附有課題申報表。

1.課題申報表(課題研究方案)組成:

(1)課題的表述與界定:課題的名稱或題目必須明確表述所要研究的問題,要體現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如「初一政治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

研究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義:即為什麼要研究、研究的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包括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外在目標(目的)、內在目標目的——學生發展)。

研究綜述:本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問題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圍:對研究對象的總體范圍的界定;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對關鍵概念的界定。

(4)研究內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體的研究內容,就無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項:注意多種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寫詳細些;不能濫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動研究:

實驗研究:

個案研究:

調查研究:

文獻研究:

(6)研究對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結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7)研究程序(步驟):研究的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收集資料、開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8)預期成果的形式:①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②學生變化

(9)研究成員(及負責人、分工)

(10)經費預算及其他所需條件

2.填課題申報表(立項論證)

3.填寫課題申報表的注意事項

(1)認識填寫申報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應付。

(2)一式幾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電腦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義、研究步驟、研究內容方法。

4.我的課題申報表

(三)開題論證

1.開題論證的含義、意義

2.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

3.與立項論證(申報課題)區別

4.召開開題論證會

(四)實施研究

1.重視理論學習和理論的指導作用

2.重視選擇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的特徵:

⒈ 為行動而研究

為行動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構建系統的學術理論,而是解決實踐工作者所處的情境遇到的問題。研究目的具有實用性。問題的解決具有即時性。

⒉ 在行動中研究

在行動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動研究的環境就是實際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並非是經過特別安排的或控制的場景。行動研究的研究過程,即是實際工作者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種行動的表現,也是實際工作者學會反省、問題探究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

⒊ 由行動者研究

由行動者研究指出了行動研究的主體是實際工作者,而不是外來的專家學者。專家學者參與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見與咨詢。是協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體。

3.重視資料的積累

(1)收集和學習與課題相關的背景資料: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後測的統計資料要收集;與課題相關的理論、概念的界定和相關研究動態的資料要收集;自身學習和研究的過程資料要記錄和收集;對材料進行分類歸檔;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收集資料。

(2)經常撰寫研究過程中的體會與論文

(3)收集與整理課題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數量的典型教例;學生發展變化的典型材料。

(4)及時收集研究過程中取得的成效憑證:學生變化發展的材料;教師教學水平變化材料。

(5)要有一本研究過程的大事記。

4.重視利用電腦和網路工具;

5.我的研究過程

(五)總結和推廣階段

1.整理相關資料;撰寫報告或論文;

怎樣撰寫結題報告

①題目:清楚、准確地呈現研究的主要問題;有時可加副標題。

②前言(有時用「問題的提出」):表明研究的目的;說明選題的依據、課題價值與意義;目前國內外研究成果、現狀、問題、趨勢;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理論框架。字數不宜多、表述要具體、清楚。

③方法:對方法進行說明,主要考慮:對課題進行界定;研究目標;研究程序、步驟;所使用的方法及其說明(實驗法還需要解釋假說)。

④具體操作:

⑤結果

說明:學生日記、作業、自己觀察記錄、體會感受、家長教師學生反饋等來說明和獲得結果。

呈現方式:用文字或圖表、數據、案例來分析;用邏輯或統計的方式來呈現結果。

注意事項:結果一定是自身或成員獲取的;要定量與定性結合;資料翔實、文字簡明。

⑥討論:

結果是否與目標一致?為什麼一致或不一致?

對結果進行理論上的分析和論證;

找出優劣、得失,進行討論;

提出有待深入的問題進行討論。

⑦參考文獻及附錄。

我的結題報告

怎樣撰寫論文

我的研究論文

2.鑒定(使研究成果得到認可)

3.應用和推廣階段
拓展資料:
課題研究基本程序
課題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課題開題、實施課題研究和課題總結。下面主要介紹怎樣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怎樣實施課題研究。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
三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三)開展理論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將研究問題中的概念轉變為能通過觀察來計量的變數思考時預測的研究結果(也稱「半成品」)。
1.積極開展理性思維。
2.掌握研究假設的基本標准。研究假設應有4條標准:一是能說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期望關系;二是研究者應有該假設是否值得檢驗的明確理由;三是假設應是可檢驗的;四是假設應盡可能簡潔明了。
3.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步驟是:⑴提煉問題;⑵尋求理論支持、形成初步假設;⑶推演出理論性陳述,使假設結構化;⑷形成基本觀點;⑸對基本觀點再提煉,形成假設的核心。
4.明確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⑴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⑵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⑶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5.明確研究假設表述的方式。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研究假設可分為描述性假設和解釋性假設。
(四)根據課題類型,搞好研究設計。
1.應用性研究課題的設計。
這類課題,重點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學知識同實際教育教學銜接起來,達到某種預定的實際目標。
課題特點:應用性、時代性、效益性和靈活性。
課題設計:要突出「應用」。
2.經驗研究性課題的設計。
經驗研究性總結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
課題特點: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預先提出的、十分明確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與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識地運用教育科研的有關方法;依據科研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採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識、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搜集的資料全面、完整等等。
課題設計:要突出通過經驗總結得出理性認識和揭示規律的主題。
3.實驗性課題設計。
實驗性課題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或假設指導下,通過實驗探究變數關系揭示教育規律的活動。
課題要求:研究者必須有一個關於解決該問題的設想或初步的特徵理論;用比較嚴密的研究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預設實驗條件,把變數明確區分,加以控制;對測量的事物規定操作定義。
課題設計:要突出「實驗」的特點,充分體現實驗要求。

實施課題研究
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
(一)搜集資料。
1.認真搜集資料。怎樣搜集資料?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制訂調查計劃。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

5. 研究性學習課題有哪些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怎麼寫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實踐意義
(一)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適應國際教育創新的基本要求
從國際形勢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席捲全球。它促使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給教育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在新科技革命面前,發達國家均瞄準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教育的培養目標重新進行調整和定位,嘗試教育創新。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的咨詢報告提出,21世紀教育的目標是:①寬廣的胸懷、健康的體魄、豐富的創造力;②自由、自律與公共精神;③世界之中的日本人,並強調在現階段教育目標的重點在於培養具有豐富創造力的人才。美國卡內基教育和經濟論壇的報告也指出:「要重建美國的教育制度,以適應培養21世紀富有創造力的新一代和經濟急劇變化的需要。」法國、德國和英國近年來在一些報告中也紛紛提出:要根據當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結構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來調整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世界各國都普遍要求:學校要加強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突破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舊習,著重去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性,使他們具備分析、表達、理解和應用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性,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隨著創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經由宏觀的理論建構、機制探索轉向微觀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因此,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適應教育創新的根本要求,是當前教育改革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二)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從國內形勢看,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我國為迎接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挑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概念,並要求基礎教育(包括其他類別的教育)把實施素質教育提到自己的日程上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實踐能力的提高是在長期的創新學習過程中完成的。由此可見,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有一些地方對創新學習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初步探索。其中,影響較大的是,重慶市教科所在1998年提出了「創新學習」理念,經重慶市教委批准立項,組建了「重慶市創新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著力構建創新學習理論與創新學習模式,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其成果在《人民教育》2000年第3期、第8期相繼介紹。《人民教育》在2001—2002年開辟創新學習徵文專欄,及時介紹國內創新學習的研究成果。但是,總體而言,國內的創新學習研究由於起步較晚,尚處於起始階段,其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的層次也較淺。為此,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探討,需從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進行理論完善和實踐嘗試。
(三)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全面實施新課程的內在要求
實施新課程是教育的全面創新,是一場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刻變革,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建構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充盈個性。而且,在實施新課程中,強化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倡導新的課程形式,無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近年來,在課改進程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生命體驗和發展感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掘學生的特異潛質,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地學習,這些都為創新學習研究打下了基礎、作好了鋪墊。
(四)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是我市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
1997年以來,我們積極開展系列創新課活動,大力實施「創造學習」工程,認真探討創新學習策略和評價方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形成了很多富有創意的學習理論觀點,推出了一些科學新穎的學習策略,從而使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成為我市教育改革的一種客觀要求。具體來說,我們主要通過開展以下幾項工作為創新學習研究奠定了基礎:一是開展系列創新課活動。1997年8月至今,我們依據創新教育理論,開展了系列創新課活動實驗,通過創新教案、創新課和創新課教師評選活動,培養了大批學科帶頭人,提高了全體教師的創新能力,從而為開展創新學習研究奠定了師資基礎。二是實施「創造學習工程」。1998年,我們啟動了「創造學習」工程,通過舉辦學法講座、開展學法經驗交流會等形式,使學生了解認知規律,掌握了先進的學習策略,初步實現了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同步發展。可以說,實施「創造學習工程」使廣大學生具備了參與創新學習實驗的基本素質。三是嘗試創新學習理論研究。從1999年起,我們開始從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進行創新學習理論研究,對創新學習的科學理念、價值取向、基本特徵、一般過程等做了初步探討,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研究成果。2002年,《創新學習應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在《山東教育》第1、2期合刊發表。2003年,《課程改革應著力把握的幾個問題》在《山東教育》第35期發表;《談新課程改革視野中的課堂教學觀》在《煙台教育》第6期發表。這樣,通過多年的創新學習理論探索,我們為開展中小學創新學習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礎和理論支持。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組織形式
(一)課題研究的假設和界定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創新學習逐漸成為一個倍受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熱門課題,成為一個亟待出成果、出效益的重點研究領域,但,從國內同類研究情況來分析,創新學習研究還存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理念混亂,層次偏低。當前的中小學創新學習實驗在理論研究層面存有概念釐定不科學、研究基點較低、忽視學生生命發展等問題;在實踐探索層面存在著重「教」輕「學」、重知識輕智慧、重理性輕感悟、重創新技能訓練輕創新精神構築等不良傾向。二是策略陳舊,方法落後。在中小學創新學習實驗中存在著重形式輕實質的「貼標簽」式研究傾向,即,簡單地將一些較有影響的教學策略歸結為創新學習策略,實質上並沒有探索出新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況且這些所謂的創新學習策略和方法並不適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身心發展規律。三是評價簡易,標准模糊。現行的中小學創新學習評價體系不完善,與新課程標准存有偏差,其評價理念滯後,評價標准模糊,評價方法操作性差。而且在實際評價中過於注重小組合作、學法指導、質疑釋疑等顯性層面,而忽視知識活化、情緒追求、審美塑造、生命感悟以及學生精神生命、智慧生命關懷等隱性層面。
本課題研究是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面對中小學校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方式陳舊、學習效率偏低等現實問題,在新課程理念的觀照下,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學習理論,結合縣區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實際,以培育創新精神為終極目的,以創新思維訓練為核心內容,以元學習知識掌握為根本措施,以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前提條件,教會學生創造性地獲取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和生命質量,從而初步形成一套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學習能力的科學理論體系和操作運行機制。課題研究提出從新課程改革的視野審視、反思、改革傳統學習方式,站在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根據知、能、情、意、行五個維度,採用知識重組、非同步發展、自我實現、意志磨礪和生命感悟等有效的學習策略,變「知識」課堂為「生命」課堂,引導學生追求自己生命意義的實現和生命質量的提升。研究方向有三個方面:
1、創新學習理論研究
①創新學習的基本理論研究。對創新學習的歷史發展、基本內涵、主要特徵、科學理念、價值取向和一般過程以及基本模式等方面進行理論探討。②創新學習的教學理論研究。結合新課程改革,對創新學習的課堂教學目標定位、過程調控、原則把握、方法運用、情境營造、模式建構等進行研究。③創新學習的心理過程研究。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中小學生創新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操作、非認知調控、創新障礙及其克服等進行理論探索。④創新學習的理論基礎研究。對創新學習的科學基礎、社會基礎、心理學基礎、教育學基礎和哲學基礎等進行初步研究。
2、創新學習策略研究
①創新思維訓練策略研究。創新思維活動的基本要素、創新思維的基本能力、創新思維形式的主要類型的研究,創新思維訓練的方法、措施、組織形式的研究,創新思維訓練課的特點、內容、結構的研究。②創新學習方法指導策略研究。學生學習類型、個體差異研究,學習方法分類、選擇、創新方式的研究,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方法創新研究,學生掌握學科基本技能的學習方法、方法創新研究,創新學習指導策略、方法、技巧的研究,創新學習方法研究。③創新學習組織實施策略研究。創新學習實驗階段、實驗操作、組織調控的研究,創新學習實驗中遇到困難和解決對策以及測驗方法、評價策略的研究,實驗教師培養培訓的方式方法研究。④創新學習認知調控策略研究。創新學習的閱讀策略、聽講策略、記憶策略、解題策略研究,主要學科的教學要求、學習策略和學習策略教學調控的研究,提高學生創新學習策略水平的方法研究,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元學習知識、群體創新的策略研究。⑤創新學習情感調控策略研究。學生創新學習情感需要的層次分析,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追求創新體驗的策略研究,激發學生創新激清、學生情緒自控、焦慮心理調適的研究,學生情知互促、情意互促的方法、措施的研究。
3、創新學習評價研究
①創新學習的評價原則研究。從目的性、科學性與客觀性、創新性與有效性、學習成績與創新思維、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等方面確立創新學習評價的基本原則,從民主開放、成功快樂、激勵求異、發現探究、發展個性等方面確立評價教師組織創新學習的基本原則,從超前思維、質疑問難、知識重組、揭示規律、方法創新、交往互動等方面確立評價學生參與創新學習的基本原則。②創新學習的評價指標研究。研究如何從創新精神與創新態度、創新方法與創新能力、創新思維與學習行為等方面對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中小學生進行創新學習評價,研究如何從師生共同參與創新學習活動、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師生對話和通過挑戰性活動發展學生認知技能等方面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確定如何根據研究成果、實驗成效和學生學習成績、創新作品等對實驗學校進行評價。③創新學習的評價程序研究。創新學習的一般程序、調節控制的研究,創新學習評價的困難和解決辦法的探索,創新學習的評價方式、評價工具的研究,創新學習的評價步驟、組織措施的研究。④創新學習的評價方法研究。確定創新學習評價指標權重的方法研究,創新學習評價資料的搜集方法的研究,創新學習評價資料的分析方法研究,學生學習中創新因素的測驗分析方法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本位價值和主要目標
由於國內創新學習研究尚處於起始階段,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尚不成熟,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新課程框架下對創新學習進行深化性和拓展性研究,不斷豐富創新學習的理論體系。基於課題研究假設,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先期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分析,對創新學習發展趨勢進行了前瞻性研究,認為,主要發展趨勢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注重立體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掌握生命發展的主動權;二是注重知識重組,讓學生在學習中釋放靈感,部分地體驗前人的創新過程;三是注重學生差異,堅持因材施教、非同步發展的原則,既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共同提高,又促使學生挖掘潛能、非同步達標;四是注重懷疑批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批判精神和探究能力;五是注重自我實現,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引導學生追求愉悅的成功體驗;六是注重個性培養,促使學生個性健康發展。根據已掌握的發展趨勢,課題組把研究價值定為:把個體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創新學習,讓每一名學生都富有生命活力和創新智慧。主要表現在:
1、主體參與,自主學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和興趣,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獨立獲取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探求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
2、質疑問難,思維轉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懷疑批判,在創新思維訓練中能快速地轉換思維,從而發現知識間的新關系,提出新問題,得出新結論,進而增強心智。
3、活化知識,化「知」為「智」。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積累、應用、重組和創新,領悟蘊含在知識中的思想、方法和情感,形成強烈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做到在擁有知識的同時擁有智慧。
4、情緒追求,高峰體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追求積極的情緒體驗,實現知情的內在統一,提升情感層次,感受學習創新時所帶來的快樂高峰體驗。
5、張揚個性,生命關懷。通過心靈溝通、精神對話和經驗共享,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個性延展的自由,形成鮮明的個性,自覺追尋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實現自我存在的價值。
為充分體現課題研究的價值取向,追錄探究創新學習有力的理論支撐和科學的操作模式,課題組確定的主要目標是:1、要在理論上求突破。站在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的高度,從生命學、成功學、哲學、美學等視角拓展創新學習的理論基礎,提出知識活化、思維轉換、情緒追求、生命感悟等一系列富有創意的理論觀點,初步形成更加科學系統的創新學習理論體系。2、要在策略上求突破。以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為根本目標,從知、能、情、意、行五個維度,積極探討有關新課程實施中創新學習的認知調控策略、思維訓練策略、情感優化策略、組織實施策略、方法指導策略,形成一些新穎有效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學習策略。3、要在評價上求突破。堅持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從目的性、科學性、客觀性、創新性、有效性等角度,加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創新學習評價原則、評價指標、評價程度、評價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初步構建起一個科學完善的創新學習評價體系。

6. 什麼是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這個題目解答起來本身就是一個課題。簡要的回答可以概括以下內容:課題,大概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自擬課題題目的。對於這類課題,需要擬題人對課題的研究意義和實踐意義進行闡述,或者說,你自擬的課題其研究價值是什麼,研究的起點是什麼,研究的目的是什麼,等等。通常這部分就是以「綜述」方式的呈現出來。另一類課題是命題式的,就是由他人或某個組織提出需要研究的課題,你是去應答的,那麼,對於這類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實踐意義通常不需要你去解讀,而是要直接了當、開門見山地研究課題的實質性內容。

7.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自變數、因變數、控制變數。自變數是由研究者主動操縱而變化的變數,是能獨立地變化並引起因變數變化的條件、因素或條件的組合。如在學習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研究者採取的變革措施。因變數是由自變數的變化引起被試行為或者有關因素、特徵的相應反應的變數,它是研究中需要觀測的指標。控制變數是與某特定研究目標無關的非研究變數,也叫無關變數,由於它對研究結果將產生影響,所以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對象與范圍

教育研究總是指向一定的對象。這些對象往往是人、由人組成的群體、組織及他們的行為和特質。由於人及其行為和特質的極其復雜性,所以對之進行研究時必須先對之明確界定,以避免不同人從不同的視角理解而帶來的混亂。

①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對象帶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學校」、「品德不良學生」。我們可根據某一標准(有權威性的標准最好)來做出劃定,例如根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估標准,評估分數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學校」。

②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

總體是統計學概念,是指研究對象的全體。研究對象的范圍大小,得根據研究目標考慮。其范圍有來源范圍和特徵范圍。來源范圍有地域、學校、班級;特徵范圍有性別、年齡、心理特質等。例如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學生的范圍是某一地區還是某一學校,在什麼類別的學校,在什麼年級或年齡段,這些都要進行明確的界定。范圍不同,最後得出的研究結果會很不同。

③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界定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由於學派林立、觀點各異,所以有許多名詞術語往往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為了避免由於一些關鍵性名詞概念上的歧義,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評審、研究過程中產生認識上、觀念上的不統一,避免由於這些歧義造成他人對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時,對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詞下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

⑺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回答的是研究什麼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它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關,課題越大內容就越多。但許多老師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細化,一點一點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問題。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根據各種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給予對象任何影響。另一類方法是旨在改變和影響變數的方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有一些研究可能採用單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則可能採用多種方法。例如採用實驗法或行動研究法,也必然要採用第一類的數據資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實驗的最終結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要求,用多少時間,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它使得研究者一開始就心中有數,在實施研究中一環接一環、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從而保證研究能按預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

⑽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後的研究結果以什麼形式出現。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論文和報告,專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學儀器,教學軟體(包括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研究周期較長的課題,還應該分別有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階段成果可以按學期列出。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⑾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課題組成員要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而確定。課題組成員並不是越多越好。課題組的成員必須都承擔課題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務。不應有光掛名不幹事者。課題組各成員承擔的任務的性質應與承擔者的學識、能力相適合。計劃中要把課題組負責人、成員的名單、分工寫出。必要時,還應把各人的專業、能力特長,曾有的研究經歷和成果列出,以便課題管理者對課題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經費與設備是開展教育科研的物質條件。要本著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謀劃。
課題研究方案基本內容

教育科研課題的種類多種多樣,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種類,但究其結構,則大同小異。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⑴課題的表述

一項研究課題必須有一個名稱表述其所研究的內容。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了整個課題的形象和質量.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准確,就是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蓋所要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檢驗與衡量研究者認識程度和水平的標志。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有一個適宜的切口,能准確地把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范、科學,一些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果作為一篇經驗總結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則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准備進行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此外,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有何影響」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題來研究則應改為「家庭壓力對小學生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或「家庭壓力與小學生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作為課題方案,首先應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需要達到的研究目的進行闡述,回答「為什麼要進行研究」這樣一個問題。在方案中,課題研究的背景通常以「課題的提出」或「課題的背景」的方式來闡述的,主要是介紹所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⑶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針對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陳述課題范圍內有沒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這些內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是否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因為我們對某一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⑷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中小學教師現在進行的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應用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⑸研究的假設

課題選定後,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答案、結論,這就是「假設」。假設是根據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的規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種推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解釋,是在進行研究之前預先設想的、暫定的。在研究的假設中要涉及到一些研究的變數,研究的變數依其相互關系可分為:自變數、因變數、控制變數。自變數是由研究者主動操縱而變化的變數,是能獨立地變化並引起因變數變化的條件、因素或條件的組合。如在學習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研究者採取的變革措施。因變數是由自變數的變化引起被試行為或者有關因素、特徵的相應反應的變數,它是研究中需要觀測的指標。控制變數是與某特定研究目標無關的非研究變數,也叫無關變數,由於它對研究結果將產生影響,所以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加以控制。

⑹研究對象與范圍

教育研究總是指向一定的對象。這些對象往往是人、由人組成的群體、組織及他們的行為和特質。由於人及其行為和特質的極其復雜性,所以對之進行研究時必須先對之明確界定,以避免不同人從不同的視角理解而帶來的混亂。

①對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

有一些研究對象帶有模糊性,例如「薄弱學校」、「品德不良學生」。我們可根據某一標准(有權威性的標准最好)來做出劃定,例如根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估標准,評估分數在多少分以下的就是「薄弱學校」。

②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

總體是統計學概念,是指研究對象的全體。研究對象的范圍大小,得根據研究目標考慮。其范圍有來源范圍和特徵范圍。來源范圍有地域、學校、班級;特徵范圍有性別、年齡、心理特質等。例如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學生的范圍是某一地區還是某一學校,在什麼類別的學校,在什麼年級或年齡段,這些都要進行明確的界定。范圍不同,最後得出的研究結果會很不同。

③對一些關鍵概念進行界定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由於學派林立、觀點各異,所以有許多名詞術語往往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為了避免由於一些關鍵性名詞概念上的歧義,造成科研管理者和研究者在評審、研究過程中產生認識上、觀念上的不統一,避免由於這些歧義造成他人對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制定研究方案時,對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詞下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

⑺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回答的是研究什麼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它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關,課題越大內容就越多。但許多老師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細化,一點一點地去做。

⑻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問題。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根據各種研究方法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收集研究數據資料的方法,如調查法、觀察法、測量法、文獻法等。這些方法旨在獲得對象的客觀資料,而不給予對象任何影響。另一類方法是旨在改變和影響變數的方法,如實驗法、行動研究法。這些方法是要通過施加某些干預而獲得某些期望的結果。有一些研究可能採用單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則可能採用多種方法。例如採用實驗法或行動研究法,也必然要採用第一類的數據資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實驗的最終結果如何。

⑼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要求,用多少時間,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它使得研究者一開始就心中有數,在實施研究中一環接一環、有條不紊地開展各項工作,從而保證研究能按預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驟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備階段;方案實施階段;專家論證評價,總結驗收和結題三個階段。

⑽研究的預期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後的研究結果以什麼形式出現。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論文和報告,專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學儀器,教學軟體(包括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研究周期較長的課題,還應該分別有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階段成果可以按學期列出。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就沒有完成。

⑾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課題組成員要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而確定。課題組成員並不是越多越好。課題組的成員必須都承擔課題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務。不應有光掛名不幹事者。課題組各成員承擔的任務的性質應與承擔者的學識、能力相適合。計劃中要把課題組負責人、成員的名單、分工寫出。必要時,還應把各人的專業、能力特長,曾有的研究經歷和成果列出,以便課題管理者對課題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⑿、經費預算與設備條件要求

經費與設備是開展教育科研的物質條件。要本著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謀劃。

8. 開題報告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怎麼寫

開題報告的理論意義根實踐意義的編寫方式,就是需要以自己的開題報告的主題為主,然後去網路上搜索相關的理論意義和理論實踐,然後自己在進行消化以後然後以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內容去編寫相關的理論意義跟實踐意義。


比如你要做一個相關的學校,小程序的話,你就要去探討一下這個小程序在理論意義上的可行性,以及在理論意義,能夠對大家的生活帶來怎樣子的一個方便。

還有就是在實踐意義方面,就是需要去講解一下這個小程序的技術可行性,這個開題內容的一些經濟可行性等等,在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裡面就可以這樣子去編寫。

閱讀全文

與理論意義課題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用黏土做蛋糕的方法視頻 瀏覽:315
真假鹽的辨別方法視頻 瀏覽:78
淺談思想政治教學方法論文 瀏覽:405
幾種快速練出腹肌的方法 瀏覽:258
研究方法跟途徑一樣嗎 瀏覽:774
華為手機怎麼開機方法 瀏覽:833
列舉工業工程概念中所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瀏覽:175
上課時想睡覺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 瀏覽:312
木床的安裝方法 瀏覽:989
早晨吃青菜的正確方法 瀏覽:637
變性澱粉的使用方法 瀏覽:681
異地警告違章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111
指導我們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22
葯物分析方法學驗證意義 瀏覽:896
妮維雅男士深黑控油保濕精華露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594
如何寫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四年級 瀏覽:878
六樓防護窗安裝方法 瀏覽:946
49x25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732
簡單小發明製作方法大全 瀏覽:700
鍛煉小腿肚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