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管理研究方法實驗課

管理研究方法實驗課

發布時間:2025-07-03 21:06:24

A. 學校管理研究方法哪些

學校管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總結法

這既是研究學校管理的根本方法,也是學校管理理論建設和發展的根本途徑。人類對自我實踐的理性認識,其關鍵環節就是對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學校管理的應用性價值的體現主要靠這一方法。因此,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學校管理理論應該學會用好總結法。

五、行動法

這是教育工作者與科研人員合作,從學校教育、教學及其管理的實際情況出發,共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方法為教育工作者「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創設了條件,是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深受學校管理者普遍歡迎的研究方法。

這種方法的實施過程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查閱文獻、初擬方案、收集資料、試行修正、總結評價共七個步驟。這種研究由於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實踐中進行的,所以其行動方案需要藉助不斷的嘗試和調整,逐步加深對問題的認識,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帶有一定的經驗性,要取得客觀可靠的普遍性結論,還需在研究的一定階段恰當運用實驗研究。

B.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人的行為和心理的復雜性,決定了管理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如觀察法、實驗法、問卷法、測驗法等等。問題的性質不同指巧,研究的方法也不一樣,選擇何種方法,通常取決於研究所提出的任務。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研究方法。(一)觀察法x0dx0a在日常生活條件下,觀察者以感官為工具(如眼、耳等),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結果按時間次序作系統記錄的研究方法,稱為觀察法。在於現代管理心理學研究中,必要時也採用視聽器材,如錄像機、照相機、錄音機等工具協助觀察。x0dx0a按照觀察者所處的情境特點,可以把觀察法分為自然觀察與控制觀察兩種。自然觀察是在完全自然的條件下所進行的觀察,被觀察者一般並不知道自己正處於被觀察之中。例如,要了解某工人成就動機的水平,可以觀察他在上班、打球、文化考試等各種不同場合的行為。而控制觀察是在限定條件下所進行的觀察,被觀察者可能不了解、也可能了解自己正處於被觀察地位。例如,為了進行時間—動作分析,觀察者需要系統地觀察工人的操作方式。x0dx0a按照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還可以把觀察方法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兩種。觀察者直接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並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螞殲觀察的方法稱為參與觀察;而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以旁觀者身份進行觀察的方法則稱為非參與觀察。x0dx0a觀察法目的明確、使用方便,所得材料比較系統,已在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但運用這種方法,只能了解大量的一般現象和表面現象,很難進一步了解復雜現象的本質特徵,做出「為什麼」的回答。因此,只有與其他方法合並使用,才能具有更大的效用。x0dx0a(二)談話法x0dx0a研究者通過面對面的談話,以口頭信息溝通的途徑直接了解他人心理狀態的方法稱為談話法。根據談話過程中結構模式的差異,可以把談話法分為有組織的談話和無組織的談話。x0dx0a有組織的談話結構嚴密、層次分明,具有固定的談話模式。主試根據預先擬定的提綱提出問題,被試針對所提問題的內容進行回答(這種問題一般涉及范圍較小)。整個談話過程,被試猶如作了一個口頭問卷。招聘中了解年齡、學歷等的談話就屬於有組織談話。無組織談話結構鬆散、層次交錯、氣氛活躍,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主試提出的問題往往涉及很大的范圍,被試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主動地、創造性地進行回答,雙方不僅交換了意見,也交流了感情。x0dx0a運用談話法時,既要根據談話的目的,保持談話問題的基本內容和方向,也要根據被試的回答,對問題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更要善於發現被試的顧慮或思想動向,進行有效的引導。另外,還要注意在整個談話過程中保持無拘無束和輕松愉快的和諧氣氛。x0dx0a談話法簡單易行,便於迅速取得第一手資料,使用范圍較為廣泛。但由於關於被試心理特點的結論,必須從被試自己的回答中去尋找,所以具有較大的局限性。x0dx0a(三)實驗法x0dx0a研究者有目的地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中創設帶有一定條件的環境,從中誘發被試產生某種心理現象,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的方法稱為實驗法。實驗法依試驗場地的性質差異,可以分為實驗室實驗和現悶逗沖場實驗兩種。x0dx0a實驗室實驗是在專門的實驗室內進行的,可藉助各種儀器設備而取得精確的數據。它具有控制條件嚴格、可以反復驗證等特點。管理心理學研究中關於學習行為、信息溝通等許多實驗,都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但實驗室實驗具有很大的人為性,往往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所得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x0dx0a現場實驗是在實際工作場所進行的。在這種實驗中,一般都把對情境條件的適當控制與實際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有機地結合起來,因而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但因為現實工作場地的具體條件是非常復雜的,許多控制變數很難排除或使其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不變,所以往往需要有一個周密的計劃,並堅持長期觀察研究才能獲得成功。例如,著名的霍桑實驗是分為五個階段進行的,它費時長達五年半,動員了以梅約為首的一批學者和許多有關人員參加。因此,這種方法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x0dx0a(四)測驗法x0dx0a測驗法是採用標准化的心理量表或精密的測量儀器測量被試有關心理品質的研究方法。測驗法可分為不同類型。根據測驗內容不同分為能力測驗與人格測驗兩種類型;根據測驗時間的控制差異可分為速度測驗與難度測驗兩種類型;根據測驗形式的不同可分為書面測驗與操作測驗兩種類型。x0dx0a測驗法在時間上和經費上都比較經濟,並且由於測驗存在常模,通常可用測驗法來研究個體心理與群體心理的關系。但是要注意嚴格編制和使用測驗量表。x0dx0a問卷是測驗法最常用的測驗手段。運用內容明確、表達正確的問卷量表,讓被試根據個人情況,自行選擇答案。問卷法的優點是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廣泛的材料,並使結果達到數量化。但問卷法所取得的材料一般很難進行質量分析,因而無法把所得結論直接與被試的實際行為進行比較。除問卷測驗外,較常用的測驗還有操作測驗和投射測驗等。x0dx0a(五)案例法x0dx0a案例法是一種通過對某一個體、群體或組織進行較長時間的研究,根據其發展特徵來研究一般規律的方法,常見的案例形式有「理論剖析型案例」與「決策型案例」x0dx0a兩種。案例法對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它有利於對企業作全面分析和了解,在研究企業群體、人際關系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運用案例法時,要注意主觀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x0dx0a案例法比其它研究方法給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更開闊的視角,它能採用許多資料來源,其中包括研究人員對組織的考察,訪談對象和問卷調查提供的情況,組織工作的客觀指標等。一般認為,一個案例就好像照相機一樣,拍攝了組織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鏡頭。x0dx0a以上提到的是管理心理學研究較常用的方法,這些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的優點,也都存在某些局限性。進行管理心理學研究往往並不是只採用一種方法,而是同時採用幾種方法,以達到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的效果。究竟採用哪種方法最好,要根據所研究的具體課題和研究時所處的具體情景來確定。但是,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會涉及到如何根據研究目的選擇研究對象,確定研究變數與指標,選擇研究工具與材料,制定研究程序等一系列共同的問題。考慮和處理好這些問題,需要採取合理、有效、經濟的研究路線和方式,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實施方案。

C. 實驗研究法的簡介

實驗研究是一種受控的研究方法,通過一個或多個變數的變化來評估它對一個或多個變數產生的效應。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變數間的因果關系,一般的做法是研究者預先提出一種因果關系的嘗試性假設,然後通過實驗操作來進行檢驗
實驗研究方法涉及的概念主要有:變數、實驗處理與實驗變異、前測與後測、實驗組與對照組、配對與隨機化。
1.什麼是假設
你研究的問題一旦明確被界定後,就應建立研究假設。所謂研究假設,就是根據一定的觀察事實和科學知識,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假定性的看法和說明。其實,研究假設也就是研究問題的暫時答案。因為你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後,會產生一些疑問,進而對這些疑問進行思考,你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或查閱有關資料,或請教有關人員,然後提出假設,對你的疑問作一種臨時性的回答;假設與定理或結論本沒有很大區別,只不過假設是有待證實的定理或結論,定理或結論是已經證實的假設。二者只有程度上的差異,沒有性質上的區別。
假設是剛開始研究問題時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猜測性和假定性,但假設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有一定的事實或理論根據,假設不是憑空的瞎想,它和神話、幻想、迷信有原則的區別。一個科學假設,必須能被實驗所驗證的.如當打開開關燈不亮時,可能有幾種假設:①停電;②插座接觸不良;②保險絲燒斷了;④燈泡燒壞了。這些假設的每一種都是可以直接檢驗的。
假設的形成要靠科學知識。在科學發展中,對同一問題的研究可以出現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假設。這是由於假設所依據的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有限或不同,必然會得出不同的假設。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這對於你的研究假設的形成有了一定的科學知識作為基礎,但有些知識你還需要去查閱一些資料或向教師、專家咨詢才能得到,要知道在查閱資料和請教有關人員的過程中,也是一個擴大知識面的很好的學習機會呢。
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常用實驗驗證某一假設。在實驗過程中,常常需要涉及兩個概念--常量和變數。
2.什麼是常量?
在某一數學或自然科學問題討論過程中(或在某些條件下)保持不變的量就是常量。例如,圓周率3.14l59,自然對數的底e2.71828,它們都是常量。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常量是指研究課題中所有個體都具有的特徵和條件。如比較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對五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效果的研究中,年級水平就是一個常量,因為五年級這一特徵對每一個個體都是相同的,它是研究課程中不變的條件。
3.什麼是變數?
變數是研究設計初期就要考慮的問題。根據變數發揮的不同作用,可以分為自變數與因變數、緩沖變數、中介變數、外源變數等。
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IV)是另一變數變化的原因,因變數(Dependent Variable-DV)是自變數作用的結果,它們是最重要的兩種變數,一般可以直接或間接在實驗中觀察。比如在某典型的辦公室中,我們想研究四日工作周對辦公室的效率產生的影響,可作如下假設:引入四日工作周(IV)將提高辦公室的工時效率(DV)。
在實際研究中,很少有這種簡單的一對一關系,通常還要考慮其他變數。緩沖變數(Moderating Variable-MV)實際上也是一種自變數,它會對原來設定的IV-DV關系產生重要影響。在上例中,年輕員工可作為一個緩沖變數,從而研究假設可以表述為:引入四日工作周(IV)將提高辦公室的工時效率(DV),尤其是對年輕員工(MV)。
中介變數(Intervening Variable-IVV)是自變數對因變數產生作用的媒介,它在理論上能對結果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不能被直接觀察、測量或操控,只能通過自變數和緩沖變數和對結果的影響推斷出來。在上例中,工作滿意度可作為中介變數,從而研究假設可進一步表述為:引入四日工作周(IV)將通過提高工作滿意度來(IVV)提高辦公室的工時效率(DV),尤其是對年輕員工(MV)。
外源變數(Extraneous Variable-EV)是對研究系統產生影響的變數,它會對系統內部的變數關系產生顯著影響。有些外源變數可作為自變數或緩沖變數來處理,但大多數必須進行假定或設法消除其對研究系統的影響,最常用的思路是在實驗中對其進行控制。比如在上例中,常規辦公室工作可作為外源變數的一個控制狀態,從而研究假設可以表述為:在常規辦公室工作中(EV-control),引入四日工作周(IV)將通過提高工作滿意度來(IVV)提高辦公室的工時效率(DV),尤其是對年輕員工(MV)。
在研究設計中,對變數要有嚴格的操作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即變數可觀察指標的具體陳述。變數操作定義的質量,將直接影響研究的可重復性、結果的可檢驗性以及研究的普遍意義。
變數一般指研究者操縱、控制或觀察的條件或特徵。變數也稱變數。在數學或自然科學問題的討論中,可以取不同數值的量。如物體運動所經過的距離就是一個變數。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變數指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價值或條件的特徵。如研究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對五年級學生成績的影響中,每個學生的分數就是一個變數。
變數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自變數和因變數。自變數和因變數這兩個名詞是從數學引用過來的。在數學中,y=/(z)這一方程式中的2是自變數,y是變數。因變數是隨著自變數的改變而改變的。例如,指示劑顏色的變化是隨著溶液的酸鹼性的變化而變化當溶液至酸性時,酚酞指示劑呈無色;當溶液呈鹼性時,酚酞指示劑呈紅色;因此溶液的酸鹼性是自變數,而酚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是因變數。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自變數常常是一個分類變數。例如,研究者要研究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是必須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然後再測量比較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改變。在此例中,不同的教學法是自變數,而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是因變數。這里,自量是居於因的地位,因變數是居於果的地位。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甲、乙兩名學生所進行的工作。
甲、乙兩名學生為了回楓樹的葉子為什麼在秋會變色?這個問題而分別進行了下列工作。
分析季節變化會使楓樹的外環境發生哪些方面的變化。結論是:溫度、日照時間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天溫度最高,冬天溫度最低;夏天日照時間最長,冬天日照時間最短。
提出假設:
A:楓葉變色可能與溫度有關。
B:楓葉變色可能與日照時間有關。
C:楓葉變色可能與溫度和日照時間這兩個因素都有關。
甲學生的工作:
全年觀察楓葉的顏色變化,可以選定一棵樹,也可以選定許多樹。每天收集一片楓葉,然後記下當天的溫度、白天時間的長短和楓葉的顏色。為了收集一套數據,他必須等一個全年。為了重復這一結果,他又必須等一個全年。
他的結論只能是:楓葉在秋天這個季節顏色轉紅,此時溫度范圍在10一14℃,日照時間平均為l0小時。
通過這種觀察,他不能分清究竟是溫度還是日照時間在起作用,或二者均在起作用。因為溫度和日照時間這兩個影響因素同時在發生變化。
如果能控制日照時間,而僅僅讓溫度變化;或控制溫度,僅僅讓日照時間變化,進而觀察結果,那麼,你就能斷定究竟是溫度影響了楓葉的顏色,還是日照時間影響了楓葉的顏色;或者溫度和日照時間都對楓葉顏色有影響,還是二者均沒有影響。
那麼,如何來控制溫度呢?這就是乙學生接下來進行的工作。
乙學生的工作:
設計將溫度調節到秋天的溫度。
把一棵小楓樹種在一個花盆裡並放入生長溫室。盡管是夏天,室外溫度很高,仍舊可以把生長溫室調節到秋天的溫度,白天約14℃,夜晚約3℃。
設計對比實驗:
如果確實看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就能確定僅靠溫度的變化便能使葉子發生變化嗎?畢竟實驗室中的樹和外界的樹還是有差別的,實驗中的楓樹葉子的變紅是不是因為它生長在小的花盆中所引起的呢?是不是因為自然光和溫室中的光不一樣而引起的呢?
這種不確定性表明必須設計一些更復雜些的實驗,至少應該種兩棵樹。應該選擇相似的樹,且花盆的大小應該保持一致,把它們放置在相同的溫室中,在同一時間澆水。然後,再做這樣一個實驗,一個保持在正常的夏季溫度(22℃),而另一個的溫度調節到秋天的溫度(14℃)。
乙學生的工作與甲學生的工作有著本質的區別--他注重對影響因素的控制。他所有的實驗設計都圍繞著這樣一個中心進行: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只讓一個影響因素變化,從而確定是否是該影響因素在起作用。這種實驗我們就把它稱為受控實驗。
乙學生的受控實驗設計就是溫室A和溫室B的設計。
受控實驗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廣泛採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正是因為有了受控實驗,科學才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
受控實驗的優點在於影響因素是可以被嚴格控制的,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去改變條件,探索事物的發展規律。這種控制使得實驗可以重復進行、反復驗證,從而保證了實驗結果不是出於某種巧合而得。
結論:低溫不是顏色變化的唯一影響因素,因為在高溫情況下,樹葉仍舊變色。
這個結論證明甲、乙兩學生先前的假設是錯誤的,這時候必須重新建立新的假設。在科學上否定原先假設,建立新的假設是常有的事,因為許多有關自然界的猜想都被證明是不正確的。但這同時也是科學向前發展的一種方法,因為它指出了進一步實驗的方向。例如,如果兩種樹上的葉子都沒有改變顏色的話,那就可能說明溫度與樹葉的顏色是無關的。或許楓葉變紅與白天的時間長短有關,或許與降雨量有關,或許與風的強度有關……這種新的假設又引發了進一步的另一方面的受控實驗。經過研究,科學家現在知道,低溫和白天時間的長短這兩個因素同時影響著楓葉顏色的變化。除此以外,許多科學家認為,楓樹本身的生物鍾也影響著楓葉顏色的變化。但是生物鍾是如何影響楓葉顏色的?是什麼樣的化學物質觸發了生物鍾的工作?至今人們還無法給予解答。如果你把生物作為你今後的專業方向,或許你將再一次考慮這一問題。
觀察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經常合在一起使用,有人稱它們為科學研究法。首先是先進行觀察,形成假設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結論。 實驗處理(experimental treatment)又稱實驗刺激(experimental stimulus),它是指研究者為了弄清自變數的變化對因變數的產生的效應,對自變數施加的控制行為。
研究者關心實驗處理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異,這種變異稱為實驗變異(experimental variability)。問題在於因變數的變異不只是來自實驗處理,測量誤差的隨機干擾以及未接受實驗處理的其他自變數也是引起變異的因素。由於實驗處理之外的因素引起的因變數的變異稱為外部變異(experimental variability)。實驗的難點往往就在於如何消除外部變異而凸顯實驗變異,或者區分因變數的哪些變異屬於實驗變異,哪些屬於外部變異。這需要引入下面要提到的控制變數和控制組來實現。 分別是指在實驗處理之前和之後對實驗對象所作的觀察或測量,它們可以使我們比較實驗處理前後發生的情況,找出因變數發生的變異。但僅有前測和後測還不足以讓我判斷出實驗變異有多大,因為因變數的變異可能包含部分外部變異。這就需要引入控制組。
在實驗研究中,接受實驗處理的一組研究對象稱為實驗組(實驗組可能有多個),不接受實驗處理的一組研究對象稱為控制組(控制組也可能有多個)。實驗結束時,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便可看出實驗處理產生的差異,控制組提供了測量實驗變異的參考點。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實驗過程中,全都處於同一條件下,只是實驗組研究變數接受了實驗處理。因變數在實驗前後的變化應完全來自研究變數接受實驗處理的結果,然而,要判斷這種差異是否只來自實驗處理,還必須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結束時的狀態。
與控制組有關的一個概念是控制變數(control variable)。控制變數是指實驗過程中其值保持不變的自變數,它不同於控制組。採用控制變數的目的是使非研究變數產生的影響最小,而控制組的目的是用於排除各種外部變異源包括研究者未發現的因素對因變數的影響。 為了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狀態並確定研究變數產生的影響,兩組的組成要素必須盡可能類似,否則,實驗結果將是一種混合效應,無法說明問題。為了避免這類問題,使使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組成要素(樣本)具有相同的條件,可以採用配對和隨機化兩種方式。
配對(matching)是指對研究對象分組時,先找出具有相同屬性的兩個研究對象,將其中一個分派到實驗組,另一個分派到控制組,然後以同樣的方法一對一對地分派,直至形成兩個組。這樣形成的兩個組在理論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實踐中卻很難做到,因為世界不可能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研究對象。為了克服這種困難,可採用不太嚴格的配對法,是兩個組在各種特徵上的比例大致相同;或者在某一主要影響變數的分布和方差上大致相同。但是,它們不能消除其他未控制因素的影響。配對法在實施中還面臨著另外兩個困難:一是所考慮的因素不能過多,否則往往難以實施;二是實驗前並不知道研究對象的何種變數將影響實驗結果。
隨機化(randomization)是以隨機分派的方式將實驗對象分派到實驗組和控制組(或各個不同的實驗組)。這樣,在大樣本情況下,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各個組的實驗對象的構成、條件基本相同,外部因素的對其影響也是等同的。即使會出現一些誤差,也只可能是抽樣誤差,而不是系統誤差,從而使實驗結果凸顯出實驗處理的效果。隨機化無須對研究對象的各種屬性進行研究,應用方便,成為最常用的方法。
但在小樣本情況下,隨機化分配樣本也會出現實驗組和控制組研究對象不對稱的情況。這時可採用配對和隨機化相結合的方法即分塊法(blocking),樣本先按某關鍵變數配對,然後隨機分配。分塊後,盡管比隨機化分配的情況要好,但是否要分塊,取決於分塊的復雜程度即其成本。 分類是對事物的一種分析方法。用不同的標准對實驗進行分類,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實驗進行分析,多角度的分析可以使我們對實驗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入。
根據對變數的控製程度以及實驗設計的嚴格程度,可以將實驗分為純實驗(experiment)與准實驗(quasi-experiment and semi-experiment)。純實驗是指實驗研究人員能夠隨機地把實驗對象分派到實驗組或控制組,也可以對實驗誤差來源加以控制,使得實驗結果能夠完全歸因於自變數改變的實驗。准實驗是指實驗研究人員無法隨機分派實驗對象到實驗組或控制組,也不能完全控制實驗誤差來源的實驗。由於管理問題的復雜性和難控制性以及傳統實驗的局限性,准實驗在管理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根據實驗的實施場所不同,可以將實驗分為實驗室實驗與實地實驗。實驗室實驗是指在有專門設備的實驗室中進行,並對實驗的條件、控制以及實驗設計都有嚴格規定的實驗。實地實驗是指在實際情境中進行的實驗,也稱現場實驗。由於人們對管理研究結果的現實意義或外部效度越來越重視,因而管理研究中的實驗越來越傾向於實地實驗。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的劃分與純實驗和准實驗的劃分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此外,還可以根據研究的深度把實驗分為試探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根據實驗的深度或進程將實驗劃分為預實驗與真實驗等等。

D. 管理研究方法的書籍目錄

第一篇 研究方法概論
第1章 研究與管理研究
第2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第二篇 研究設計方法
第3章 研究選題設計
第4章 研究方案設計
第5章 抽樣設計
第三篇 資料收集方法
第6章 文獻檢索方法
第7章 調查訪談方法
第8章 實驗研究方法
第9章 實地研究方法
第10章 測量方法
第四篇 資料分析方法
第11章 文獻分析方法
第12章 比較研究方法
第13章 邏輯研究方法
第14章 統計分析方法
第15章 案例研究方法
第五篇 課題研究方法
第16章 課題申報方法
第17章 課題研究過程
第18章 研究論文撰寫方法
第六篇 學位論文寫作方法
第19章 開題報告寫作
第20章 學位論文框架
第21章 學位論文的選題
第22章 學位論文的寫作
附錄
附錄一:管理學學科分類
附錄二:管理研究常用統計軟體
附錄三:管理研究常用資料庫
附錄四:管理研究常用網站
附錄五:CSSCI管理學與經濟學學術期刊目錄
附錄六:管理研究常用標准與規范
參考文獻
後記

閱讀全文

與管理研究方法實驗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身快速訓練方法 瀏覽:992
包裝紙盒的方法怎麼做 瀏覽:302
電壓測量方法的缺點 瀏覽:694
干藍莓醬最簡單的製作方法 瀏覽:82
快速劈叉的正確方法 瀏覽:250
土方法如何防掉發 瀏覽:27
推薦一種高效的圖片文字識別方法 瀏覽:977
列數字說明方法如何回答 瀏覽:557
如何快速練胸肌的方法 瀏覽:997
芒硝還原劑的檢測方法 瀏覽:593
微信信息怎麼設置鈴聲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
漂亮紅包燈籠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448
空調表使用方法 瀏覽:267
進行身體鍛煉的方法是 瀏覽:95
產後痔瘡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瀏覽:544
邁克化學發光檢測方法 瀏覽:193
無流量解決方法 瀏覽:86
蜜蠟鑒別方法及價格 瀏覽:10
手工編制方法視頻 瀏覽:851
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