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冥想訓練方法100個

冥想訓練方法100個

發布時間:2025-07-02 11:39:17

1. 109個禪修冥想要訣(建議收藏)

摘自德加尼亞禪師的《從覺知當下的心出發》

1、禪修不光是坐在蒲團上。在行住坐卧中,只要心以智慧覺照每一個身體姿勢,你就是在禪修。

2、無法觀照時不可強逼自己觀照;先得學會放鬆、舒服下來。

3、有時試著修修卧禪。在任何姿勢中都要學會培育覺照。要留意自己的體驗;在不同姿勢中保持覺照,所用的心力是不同的——要發覺這一點。

4、正精進意味著百折不撓堅持不懈。正精進絕不是拚命聚焦,正精進絕不是控制、強迫或壓抑自己;拚命聚焦是源自對禪修的貪嗔痴。

5、當覺知到生理感受,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動時,不要將它們看成是「我的」感受、「我的」活動;它們只是如其所是——感覺只是感覺,感受只是感受,心理活動只是心理活動。這是生理感覺、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動的基本性質;總是以此見地來觀察所緣。如果將所緣看成是「我的」,執取和排斥必定生起。

6、學會觀察、檢查並體會所緣的本性,這比期盼見到所緣滅去或想讓所緣滅去更重要。期待所緣滅去是錯誤態度。

7、當觀照的心沒有煩惱雜染時,你就擁有了正確的觀照。

8、「識」是「了別呈現於六根門的諸境」的心。「識」總在當下這一剎那;「識」既不能分辨所緣也不能解釋所緣的意義 ;「識」沒有智慧,不能理解當下呈現的是什麼;「識」只是單純地感知所緣。

9、能緣心或「心」是觀察每一個禪境的心,當你覺知到「我正在觀照」時,你就是在覺知心。

10、你只能通過心在當下的活動和感受來觀照心;每當你覺知到妄念或生氣、失望、慾望等等時,你就是在覺知心。你要認出是心在動或心在領受這些妄念和情緒。

11、當你干涉能觀心時,觀智就無法生起。要學會客觀地觀照,只是單純地注意所緣。

12、當你觀察心時,會發現許多固定思維、意欲、恐懼、希望和期待;你會驚訝、詫異甚至震驚——你之前從未發覺到它們的存在。

13、一切日常活動(比如:閱讀、聽音樂、做運動)都涉及「想」和「概念化」。如果沒有「想」和「概念化」,外境的刺激就會變得無意義。當「概念想」在禪修中生起時,你應單純地覺知「心在想」。

14、易於安住在一個所緣上,這可能是因為該所緣很粗大明顯,也可能是因為你的覺照很強。別滿足於只觀照粗大所緣,要學會觀照微細所緣;這樣你的覺照會變的更強。

15、在你討厭別人的那一剎那,一個印象或感受信息在心中創建了;該印象接下來使你以一種思維定式來看待那個人,而無法識得他/她的廬山真面目——這就是無明的把戲。

16、火候到時,觀智自然瓜熟蒂落。別尋找觀智,別期待觀智來到;尋找觀智會令心構造假象。

17、以開放的心面對每一個禪境,別急著下結論。持續不斷地、徹底地觀察並檢查你的禪境。武斷地下結論使你無法獲得更深的理解。

18、如果總是避難就易,你就無法學習和成長;面對煩惱尤其是這樣。學著直面煩惱、調查並理解煩惱的本質,這能幫你超越煩惱。

19、學著對困境感興趣。以一種平和的方式與困境同在,可能你就會突然理解此困境的根源。

20、你無需把感受區別為樂受、苦受或舍受,只是提醒自己:感受只是感受,如其本然地接納感受。

21、人們都是從個人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來看電影;不太老成的人只拿電影當娛樂,老成的人能進一步理解電影的寓意。禪者也要試著理解當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22、越專注或聚焦於所緣,就越耗用心力;於是禪修就變的又難又累。其實這樣一來覺照就會鬆懈。當你發覺覺照鬆懈了時,很可能又拚命去提——拚命提當然意味著去用更多心力——這種「雪球效應」必然使你在長期閉關中倍感枯竭。

23、如果投入太多精進力來覺照,就會迅速耗盡心力,你就不能一整天都保持覺照。以放鬆的方式禪修會節約心力,這樣你就能長時間地禪修下去了。一個長期禪修者是揮霍不起心力的。禪修是一輩子的事,是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

24、既要爭分奪秒地培養覺照力,又不能太嚴酷;太嚴酷了會緊綳和不自然。

25、一旦知道了怎麼放鬆,你就能敏銳地知道該用多少心力、何時用力太過以及如何節約心力。

26、聽了或讀了別人的觀智體驗,你可能就會有意無意地尋求這些體驗;一旦有了類似體驗,你就貿然地認為自己得觀智了。但你只是有一個相似體驗,那並非觀智。觀智是真正地了悟勝義諦。

27、心散亂是一種自然的心理活動;總想推開散亂就是不接受自然的本質。一旦能接受散亂,也就是有了正確的態度,就更易於觀照散亂。新手上路會常常迷失在妄念里,那沒什麼大不了的。日久功深,你就能觀照散亂「只是一堆妄念」,而越來越少地迷失於妄念中。

28、不排斥、不期待——如其本然地接受所緣。

29、心散亂不是問題;你認為心不應該散亂,這種態度才是問題。所緣不重要,你怎麼看所緣才重要。

30、在何處觀照、觀照什麼所緣這都不重要,觀照本身才重要。

31、每一刻都是禪修的好時刻。

32、三摩地的目的是得到一種特定的心理狀態;而毗缽舍那則是學習和理解之旅。

33、覺照禪修好比看電影;你就歇著,放鬆並觀看。所觀的情節會自然地展開,能從中學到多少取決於你的理解水平。

34、如果你沒有正確的態度,不管怎樣心都會被雜染。

35、觀智本身不重要;觀智能否轉化你的心、轉化了的心在將來遇到類似情況時,能否不帶煩惱地掌控局面,這才重要。

36、心中有煩惱時,你要識別並接受煩惱的存在;同樣重要的是,你也要覺知到煩惱的離去!

37、理解不是單線條的。你能以種種方式、從種種角度、在不同的水平上理解所緣。

38、智慧傾向於美好的東西,卻不執著它;智慧迴避不美好的東西,卻不排斥它。智慧看出善巧與拙劣的差別所在,並且清楚地看見拙劣的壞處。

39、無明愚痴使你顛倒地看待萬物;無明愚痴使你將錯的看成對的、將對的看成錯的。

40、迴避困境或見困境就逃,既不費力也不費心;但如此一來,你既不能測試自己的極限,也不能成長。面對困境的能力對你的成長很重要。當然了,如果困境已經勢不可擋,你就要暫時退後一步,並等到你有足夠的力量善巧地應付它為止。

41、禪修的目的是增長智慧。唯有當我們能認出、理解並超越煩惱時,智慧才能增長。為了測試自己的極限並成長,你要給自己機會直接面對煩惱。不去面對人生的挑戰,心就永遠脆弱。

42、培育覺照是持續一輩子的事,不必著急焦慮。關鍵是以正確的方式禪修,這樣你所學到的就不只是在禪修中心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用。

43、你越盡力觀一個所緣,你就越看不清它;只有放鬆之後,你才能見到所緣本來的樣子。心無所求的禪修者,觀得更透徹。

44、強大的觀照不是一種力氣。當心無煩惱時、當你有正確態度時,觀照是強大的。

45、單有觀照是不夠地,你還要知道自己是以什麼心態在觀照。

46、如果疼痛是由生理疾病或生理問題導致的,小心別加重它。

47、當禪修很困難時,心有時會不情願再去觀照。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心的狀態,你可以繼續覺照,或停下來放鬆一下。

48、生活中要學著幫助別人而不求回報;禪修中要學著付出努力而不求果報。

49、要認出驕傲,以便削弱它或防止它蔓延,這是極為重要的。唯有放下驕傲才能擁有智慧。

50、對「觀智應當像什麼樣」執持先入之見,這是危險的。當你有一個體驗貌似符合此先入之見時,你就會因此而驕傲。勝義諦的本質超越一切觀念和見解,觀念和見解只是無明的把戲。

51、別把禪修局限在閉關中心;把禪修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離開閉關中心時,帶上你的禪修。

52、強大的心接觸所緣時,不是評判而是如其本然地了悟所緣。

53、從種種角度盡可能地觀察心是怎麼面對困境的;一旦你對此明白了,智慧就自然而然地運作。下次碰到類似困境,智慧將防止你以拙劣的方式起反應。智慧知道該怎麼做。

54、新手初觀想蘊時,無法將想蘊看成是心,而只能發覺有想,只知想的內容。一再地觀想蘊,日久功深,你會理解:能想的是心。此事難以言詮。一旦你能理解「能想的是心」,你就能客觀地觀照心。你只是將想蘊識別為出現於心中的妄念。學著在妄念一生起時就知道它。別只顧著觀身念處,你會錯過了悟心運作的本質。

55、當覺照綿密而強大時,你就會自然而然地觀照微細的所緣。安住在微細所緣會進一步加強覺照,從而使你能觀到更微細的所緣。觀照微細所緣的能力是逐漸培養出來的,你強求不來;拚命去觀不能獲得這種能力。

56、覺知或觀照不難,難的是保持連續的覺照。你要有正確的精進才行。正確的精進是百折不撓堅持不懈。

57、首要的是放鬆和有良好的心態,其它的都靠後。識別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心態,這比體驗到平靜或「很棒的一座」更重要。

58、每次坐禪都犯困,這會養成一種壞習慣。一犯困你就要睜開眼;還犯困就起來去行禪。行還是坐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要了了分明。

59、正精進是勤於提醒自己去覺照;正精進不是用力聚焦於一個所緣。

60、如果一到晚上就開始疲憊,那麼你可能在白天的禪修中用心太過了。禪修應當達至任運[獲得慣性],不應當讓人筋疲力盡。想要更有覺照,就不要用心力太過;只是不斷地提醒自己去覺照就好了。

61、當你閉上眼睛開始禪修時,你可能會覺得,怎麼一下子有這么多妄念。其實每個人心裡一直都有這么多妄念,只是你從未發覺。因為當睜著眼時,心更多地注意外境,而較少注意到妄念的存在。

62、想保住已學到的技巧不退失,你就要反復練習它們。所以禪修要堅持進行,無論身在何處都盡可能地禪修。堅持不懈,別讓已學會的付諸東流。

63、只要覺照還在,你就足以為此而高興。這是正確的態度。如果你在遭遇煩惱時,對煩惱是有覺照的,你就足以為此而高興;哪怕煩惱沒有因被覺照而消散。只要對煩惱的覺照不丟,就說明你修得還行。

64、煩惱是佛法的一部分:別排斥煩惱。曾有一個禪者因煩惱消失得太快而失望;不是因為她想要有煩惱,而是因為她熱切地想要從煩惱中學習、熱切地想要理解煩惱。當你面對煩惱時,也要有這樣的態度。

65、煩惱只是煩惱,煩惱不是「你的」煩惱。每當你認同煩惱為我或排斥煩惱時,你就是在滋養煩惱。

66、永遠記住:不是「你」去除了煩惱,是「智慧」去除了煩惱。當你綿密地觀照時,智慧自然而然地展開。

67、東西被人偷了之後,別對自己說:「我不介意,就當布施了。」這是心的騙局。認出並接受自己的惱火!唯有當你能直接地觀照自己的惱火並理解它時,你才能真正地放下。

68、體驗到寂靜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和理解:為什麼寂靜生起以及為什麼寂靜不生起。

69、你要有勇氣才能諦見真相;你要禪修才能抵達真諦、你要覺知你自己才能抵達真諦。覺知你自己,首先要承認自己的心中是有煩惱的,這是一切修行的前提。誰都想好,所以人人傾向於只看自己光鮮的一面、只展現自己光鮮的一面;如果不能直面自己的煩惱,最終不過是自欺欺人。你要真想好,就要了知自己陰暗的一面。當你開始以現實的方式看待自己時、當你開始承認自己的優點以及缺點時,你就算修得不錯了。

70、佛陀沒說,我們不應思考、談話或做事;佛陀說的是,我們應在思考、談話或做事時,被智慧而不是被煩惱驅動。

71、你在談話時習慣於注意外境,習慣於捲入談話的內容和人;大部分的時候你都太關注別人的情緒。要訓練自己持續地注意內心,如此你自然就能善於言辭談吐。還要訓練對心態的覺知。唯有當你能不捲入談話的情緒時,理解才會生起;你才知道言辭談吐的分寸,何時該結束談話,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以及怎麼平和地與人溝通。

72、當你在覺照一個所緣的時候,你要一再地檢查自己的覺照,這樣你就會覺照到「對所緣的覺照」——學著返照自心。

73、當你對禪修越發老練之後,你會覺著自己已然悟透了「禪修是怎麼一回事」;如此貿然斷定,必然障礙你獲得更深的智慧。

74、禪修體驗越深廣,你越傾向於對自己的體驗下結論;你甚至想當然地以為自己已然了悟根本真諦,比如無常。這種『想當然』會遮蔽你、障礙你,使你不能看得更深、走得更遠。

75、如果你能發覺心中微細的沖動,也能看到驅動此微細沖動的微細動機,你就能認識到:這些動機絕大部分都是煩惱。

76、別限定自己一定要坐禪多久,這會導致時間壓力。無需太嚴格地遵循本禪修中心的時間表;只是提醒自己保持覺照,盡可能綿密地覺照每一個姿勢。

77、急求進步就無法全然地覺照當下;所以要不斷地調整心態。曾有一個禪者說,他發覺自己「急於綿密保持正確心態」,這種心態本身就是錯誤的!

78、每一個動機都源自一個驅動力,大部分的驅動力都是煩惱;唯有當你完全地理解煩惱時,智慧才會生起;然後你的動機才能被智慧驅動。

79、動機不僅僅存在於每一個動作的第一刻,動機還持續存在於每一個動作的全過程。在你坐禪的每一刻,動機都存在。

80、一旦看見煩惱的危險,你就真心想要盡可能保持正確的心態了。

81、持續地接觸所緣是心的自然本性,所以你無需特別用力就能看見一個所緣。僅僅覺知每一個已在那裡的所緣就好了,不要試圖看見你認為正確的所緣。別想控制或操縱你的體驗。

82、人們開始禪修時,總是傾向於某種固執的觀念:禪修應當這樣這樣進展。其實禪者無需創造什麼,只需綿密地覺知和觀照——這就足夠了。你無法令「法」生起,但當你正確地修覺照時,「法」就會生起;「理解」甚至「開悟」,亦復如是。事情就這么簡單而又甚深。

83、你只能在因上下功夫,不能在果上下功夫。你不可能單憑尋求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說,你不可能單憑拚命聚焦注意力於所緣,就修出定力來。要知道定力不是這么修出來的。以正確的心態綿密地覺照,定力自然增進。其實你唯一能做的,是不斷提起覺照,並檢查自己是否是以正確的心態提起覺照。換句話說,有了正精進和正念,正定就水到渠成。了悟因果緣起就能面對各種情況。想要所求能如願得償,就要知道所需的因緣條件,然後下功夫備齊這些因緣條件。你必須具備這樣的因果正見。

84、正念是不忘記去覺知正確所緣;正精進是堅持不懈;正定是心不動搖或心寂靜。正確所緣是指你的體驗,比如生氣的情緒——不是惹你生氣的那個人。

85、禪修不可太嚴肅,但要平和並且恭敬。

86、如果你認為,被自己一再觀察的仍是相同的東西,你就會覺得無聊。可如果你更仔細地觀察自己的體驗,你會理解:如同沒有任何兩片相同的樹葉,沒有任何兩剎那的感覺是完全相同的,每一個剎那都是新的。一旦你親自明白這一點,心就會對任何所緣都有興趣。沒有哪一剎那是無趣的,因為你的體驗清楚地表明:萬物永遠在變化。

87、觀念影響感受,以什麼樣的見地看待自己的禪修是非常重要的。

88、人一旦親嘗禪修的甜頭,就再也不會停止禪修;只有未徹底理解禪修的人才會停止禪修。

89、在禪修時,每當你覺著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就歇著,什麼也不做。[漢譯:歇著什麼也不做是指任由覺知自己運作;於止、舉、舍中,不止不舉,保持中舍。這句話是對老手說的。]

90、Mindfulness is when the mind is full of awareness!

91、想修出好覺照就要花時間。一開始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去覺照;直到覺照達至任運,你才能自然而然地覺照。你沒法強逼覺照變強,唯有靠綿密覺照才能達至任運覺照。

92、當心純凈、平和且中性時,即使是細微煩惱所引起輕微的身體緊綳,你也能在它生起時立刻發覺到。

93、你要一再地觀察煩惱才能理解煩惱。你能從沒煩惱的體驗中獲得什麼了悟呢?甚或只是期待得到沒煩惱的體驗,這又能獲得什麼了悟呢?當你理解煩惱的本質時,煩惱會自然消散。一旦你能搞定煩惱,妙禪境自然隨後就到。只是期待妙禪境,而不努力觀照煩惱,這是大部分禪者常犯的錯誤。

94、有時候你覺得覺照某個所緣是浪費時間,這是錯誤的觀念。禪修的要領是能知的覺照本身,而不是所緣,只要覺照不失,你就還在正道上。

95、觀照煩惱只是煩惱,而不是「我在煩惱」。

96、要如其所是地接受觀照的質量。如果你預先認定了應該觀照得怎麼樣,問題就來了。不接受觀照的質量是錯誤的心態,很可能是你企圖得到某種想像中的體驗。

97、想找到平衡點就必須體驗並理解兩邊的極端。

98、你無需用很強的心力去覺照;只要回到當下,覺知正在發生的感受就好了。單單只是提醒自己安住於當下,這就是保持覺照所需耗用的全部心力。

99、一旦覺照達至任運,就返照著此覺照,這是保任的竅訣。

100、當心寂靜平和而又無明顯的所緣可觀時,抓住這個機會去識別此時能觀心的強度和質量。

101、禪修修到瓜熟蒂落,你就能輕松搞定困境。因為你了悟了困境背後的諸因諸緣;一旦明了病根,你就能在病根上下功夫。要把困境當成學習的機會。

102、發覺心中的臆斷很重要;臆斷是基於謬見,它們遮蔽著你,使你看不見所緣的真實本質。

103、修奢摩它,是要躍入所緣並與所緣合一;而毗缽舍那卻總是將心後退,才能觀照得更清晰,退一步觀才能有所了悟。

104、開始時你只是有覺照而已;一旦你能熟練地持續安住當下,你就要觀察並調查所緣。

105、妄念紛飛的是心,寂靜無念的也是心。理解了這個,你就不會把妄念和寂靜看成是「我的」。如果不能把寂靜看成只是心的一種狀態,你會沉湎於寂靜。

106、檢查態度也是一種覺照。

107、當你不想禪修或不知道該怎麼禪修時,先別慌,別拚命強迫自己禪修;只是提醒自己放鬆,過一會兒禪修的興趣自然會回來。太使勁只會弄得更糟。

108、當心中有排斥時,學著直接體會排斥的感受。

109、許多人在處於禪修困境中時,都不情願觀照這些糟糕體驗。通常,從糟糕體驗中比從美妙體驗中能學到更多;其實,在糟糕體驗上做工夫能引起甚深的了悟。既要學著接受美妙的體驗,也要學著接受糟糕的體驗。

2. 請問怎樣才能冥想呢

穿著寬松舒服的衣服。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你不會受到干擾。嘗試每天在同一個地方打坐。
選擇好時間,選擇一個每日冥想的時間,4點到6點,但每天在同一時間冥想比理想的時間段要更重要,永遠空腹打坐。
找一個舒適的椅子或板凳,直背而坐,雙腳平放於地面。你要是喜歡可以雙腿交叉坐,蓮花坐,但不是必需的。將手置於膝蓋上,手掌朝上,頭略向前傾,閉上眼睛。如果你覺得自己開始打瞌睡,就半睜開眼睛。保持良好的坐姿也可以幫助你保持清醒。
開始深呼吸,閉上你的嘴,開始深深吸氣,輕輕呼氣,確保你的肚子在吸氣時擴大。
置心一處,用專注於呼吸來清除掉其他的雜念,辨認呼吸時候的感覺啊,確認自己正在有條不紊地呼吸啊,可以重復念誦的一個詞或短語。

這一篇,我主要說一下冥想實操的方法論。

首先,我說一下冥想不是什麼,以免大家走入冥想的誤區。

冥想不是單純閉著眼睛發呆,放空自己。

冥想不是閉著眼睛在那裡胡思亂想,不去控制自己的念頭。

冥想更不是什麼都不想,最後還給睡著了。

冥想是一種訓練大腦的方法,是一件需要你集中注意力的事情,需要佔用你大腦的負荷,會消耗你的精力和能量。

長時間的冥想之後甚至會覺得大腦有一點睏乏,感覺自己剛剛做了100道奧數題。

接下來就介紹一下冥想的方法論:一、注意你的呼吸


呼吸是我們人體與外界交互的一個高頻的方式,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去,吸入新鮮的氧氣。

一個人呼吸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精力以及注意力。

如果我們處於一個富氧的環境之中,我們的精神狀態就會很好。就像到了森林或者,木本植物密度高的野外,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我們就會感覺自己全身上下都充滿了活力。

我們每個人平常的呼吸相對來說都比較短促,排除出去的二氧化碳少,吸入的氧氣也不多。這樣的呼吸效率很低。

當我們心情變得急躁的時候,呼吸也會相應地變得很急促。所以呼吸的頻率以及深度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以及內心的平和程度。

對於冥想而言,呼吸非常重要。

3. 瑜伽冥想怎麼做

請問瑜伽冥想是如何做的?
冥想的技巧

1、移動冥想

修煉體式是瑜伽進入移動冥想的最普遍的方法,掌握這種方法使身體的關節、伸展部位達到極限,練瑜伽為什麼腰骨這么軟,瑜伽的軟和練雜技的軟是不納逗一樣的,瑜伽是通過要達到冥想這種境界不斷擴張、伸展身體形成的,雜技是控制身體達到某個程度。體式練習開始的起源是為了鍛煉身體的可控部位達到極限切斷思慮進入冥想的境界,所以叫做移動冥想。

2、燭光冥想法

燭光冥想或叫一點冥想,光線不要太亮,用眼睛看燭光,因為眼睛是人身體里最脆弱的部分,很難睜開眼睛時間很長,繼續撐著,撐著的目的並不是讓你的眼睛瞪燭光多長時間,是讓你在瞪眼睛不眨眼疲勞達到極限的時候體會切斷思維進入感知的狀態,來進行冥想。

3、OM聲冥想法

燭光冥想是利用眼睛,OM聲冥想是利用耳朵。在以前的寺廟或教堂都會有一口大鍾,時間一到,鍾聲就會響起,鍾聲響起的時候,就是讓你切斷思維,這時候你應該進入冥想了,當你把你的知覺留意到鍾聲響~一直響到消失的時候,聽聲音由有聲到無聲,你的思維也進入了一種DHYANA的境界。都是利用身體可控部分。冥想時發出一個OM聲,把M聲延長於O聲的三倍,這時候用耳朵聽由有聲到無聲的過程,你的思維就給切斷了進入了DHYANA的狀態。

4、觀呼吸冥想法

打坐用蓮花坐坐穩後,用耳朵去聽你的呼氣和吸氣,去聽氣息的聲音,因為這種氣息很細微,所以你就要很專注,很安靜的去聽,在專注聽這呼吸的聲音時,思維被切斷,進入的DHYANA的狀態,進入冥想狀態。

5、其他冥想方法

在課堂上用上述的方法專門練習外,也可以在平時做練習,隨時隨地練習冥想進入DHYANA的狀態

(1) 呼喚自己

當思維很煩躁,有很多思慮或感覺很困惑,處於失念的時候,採用呼喚自己名字的辦法:在呼喚自己的名字時,以另一個朋友的身份那樣呼喚你「XXX,你在哪裡?」你也以回答你朋友呼喚你那樣回答「我在」。在你回答的瞬間思維被切斷,進入DHYANA的狀態

(2) 看鏡子

拿一面鏡子,去觀察鏡子中的自己。不要以平時「我看鏡子」的思維去看,要倒過來把角色置換,由你是鏡子里的人往外看著你本人,當你熟悉的臉孔從鏡子中看著你時,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當你用自己熟悉的臉孔看著自己的時候,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意會的感覺,意會的感覺是禪不能說,就是這種意會的感覺,可以體會到,有些神秘感,卻說不出來,進入了一種無思慮的狀態。

(3) 發愣,發傻

在很焦慮的時候,對自己說我現在發愣一會,把兩個嘴唇分開,放鬆下顎,發愣一下,這時的思維瞬間切斷,進入DHYANA的狀態

(4) 做手工

無思慮在做手工(補鞋、綉花)是容易出現這種狀態,專注於手工的時候嘴裡哼一首曲子,此時頭腦沒有思慮,產生愉悅的狀態。

通過冥想可以找到快樂,冥想的快樂是超越了感官的快樂,超越了男女之間的感官愉悅,這種愉悅是可以體會又很難言傳的。打坐的過洞斗賣程中享受到了這種樂趣而不會覺得是痛苦,雖然剛開始打坐感覺很辛苦。
瑜珈冥想怎麼做呢?
瑜珈冥想的「十二原則」選擇一個專門的地方來練習,這樣可以幫助你找到安寧感,易於進入瑜珈冥想狀態。

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清晨和傍晚比較理想。

利用相同的時間和地點,讓精神更快地放鬆和平靜下來。

坐下來後,讓背部、頸部和頭部保持在同一條直接上,面向北面或者東面。

在冥想的過程中,保持身體溫暖(天涼時你可以給身體圍上毯子),引導你的意識保持平靜。

讓你的呼吸有規律的進行——先做5分鍾的深呼吸,然後讓呼吸平穩下來。

建立一個有節奏的呼吸結構——吸氣3抄,然後呼氣3秒。

當你的意識開始游離不定,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強迫自己安定下來。

安靜下來以後,讓意識停留在一個固定的目標上面,可以在眉心或者心臟的位置。

利用你選擇的冥想技巧進入冥想狀態。

在非常純凈的冥想狀態到來之前,不要強迫、讓游離的狀態繼續自然地存在。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游離的思想狀態會慢慢消息,最終進入純凈三摩地(最高意識的知覺狀態)。

在進入正式冥想階段前,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一個你感覺很舒服、放鬆的姿勢來練習,如果可以的話,用蓮花坐的姿勢;但如果你不能做這樣的姿勢,你可以選擇簡易坐來練習銷搜。正確、穩定的坐姿是冥想成功的關鍵,因為不穩定的姿勢會使思想、意識也變得不穩定。

盡量不在冥想前進食,因為這會影響你集中精神狀態。

開始時試著每天做一次冥想,以後可以增加到每天兩次。冥想的時間由5分鍾慢慢地增加到20分鍾或者更長,但不要強迫自己長時間地 *** 。

如果你利用一種冥想方式練習幾次都感覺不舒服,那麼你可以放棄這種方式而選擇另外一種更合適自己的方式。

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預期的效果。 [編輯本段]瑜伽冥想坐姿瑜伽冥想的目的在於獲得內心的平和與安寧。真正的瑜伽冥想的姿勢都是打坐式的。打坐又再細分為七種:即,簡易坐,半蓮花坐,蓮花坐,至善坐,吉祥坐,悉達斯瓦魯普坐,雷電坐。

通過瑜伽的這些坐姿我們還能獲得身體的受益,加強了兩髖,兩膝,兩踝,補養和加強了神經系統,減輕和消除風溼和關節炎。

簡易坐

簡易坐是一種舒適安逸的坐姿。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調整坐姿,比如可以兩腿盤坐在墊子上。如果膝部有疾病,可以單腿或雙腿向前伸直。

坐在地上,兩腿向前伸直

彎右小腿,把右腿放在左大腿跟處

彎左小腿,把左腿放在右大腿之下

可以把雙手結個手印,放在兩個膝蓋上,最好兩手相疊,拇指相對放在腿上

以此姿勢坐著,可以10分鍾,20分鍾遞增

單蓮花坐

坐在地上,墊一個小墊,便於穩定,兩腿向前伸直

彎右小腿,把右腳緊頂在放在左大腿內側

彎左小腿,把左腿放在你的右大腿上面

肩背正直,下頜內收,兩手相疊,拇指相對放在腿上

以此姿勢坐著,可以10分鍾,20分鍾遞增

患坐骨神經痛的和骶骨毛病的不適合做這個練習

雙蓮花坐

坐在地上,墊一個小墊,便於穩定,兩腿向前伸直

彎右小腿,把右腳放在左大腿上,腳底朝上

彎左小腿,把左腿放在右大腿上面.腳底朝上

肩背正直,下頜內收,兩手相疊,拇指相對放在腿上

以此姿勢坐著,可以10分鍾,20分鍾遞增

每次打坐完後, *** 兩膝,大腿,兩踝和兩小腿腿肚

益處: (1)盤著的雙腿減少並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從而加強上半身,特別是胸膛和腦部的區域的血液循環;(2)有利於直身端坐,使呼吸系統毫不受阻,極為有利引發暢順的呼吸;(3)對患哮喘和支氣管炎的人有益處;(4)使神經系統......
如何練習瑜伽冥想功法
冥想最為困難的問題是如何穩定自身的心境。冥想時心境經常為現實的雜亂和煩躁的心情所牽絆。毋庸置疑,人們的思想是很善於異想天開和製造煩躁的,這點在冥想的好處是尤為明顯的。只要清楚這點,冥想就會成為一種簡單易行和自然而然的享受。

另一個控制自身心境的方式是語音冥想。語音冥想時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瑜伽練習者的自身經驗可以帶給你重組的信心,它會告訴你語音冥想是冥想的最有效方法。冥想的方式多種多樣,其目的只有一個,即意念集中。當我們在集中所有意念的時候,要將自己從藩籬中解救出來,釋放自己到無任何慾念的境地。這便是冥想的最高境界。
如何進入瑜珈的冥想狀態?
1、以舒服的姿勢坐場,傳統的姿勢是席地盤腿而坐,在臀下放一個圓形小軟墊。假如覺得這樣坐不舒服,還有許多其他姿勢,比如仰卧,坐在自己的腿肚子上或直背椅子上等。

2、挺直脊背,可以想像自己的頭給一根綁在天花板上的繩子吊著。

3、用鼻子深呼吸,讓肺部充滿空氣,腹部和整個胸腔因而擴張。然後用鼻子或嘴緩緩呼氣,到接近呼完就把腹肌收縮,將腹部所有氣體排空。

4、選一樣東西注視,比如燭光,花或圖畫。或者,(這時候可以借鑒瑜珈休息術中老師教過的,吸氣的時候緩緩默念「歐……艾……歐……」呼氣的時候輕聲緩緩念「歐……艾……歐……」)或者在每次呼氣吸氣的時候數數目,藉此把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呼吸,緩緩吸氣,數五下;在緩緩呼氣,數五下,假如發覺自己開始分心,要慢慢地將心思拉回來,重新集中於呼吸或你正在注視的物體上。

開始時最好每天練習十分鍾至一小時,不過專家說,即使只練習幾分鍾也有好處。
如何練習瑜伽呼吸與冥想?
瑜伽的呼吸是瑜伽練習的重要部分,也是瑜伽練習能否收到效益的關鍵所在。呼吸是聯系人和生理與精神的紐帶,正確的瑜伽練習必須先從呼吸的練習開始而不應先從 *** 法開始。而現在的很多人容易忽略內在的訓練而流於表面的展示,所以 *** 法的練習興盛而呼吸法反而不被重視,這是很嚴重的方向上的錯誤。; ; ;在進行呼吸法時,意識必須集中呼吸,就象母親懷著愛心,關懷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 ; 在吸氣過程中,練功者把自己的腦改變為接受和分配能量流的器官。吸氣的時候,不要吸的過滿,以免引起頭暈,身脹身痛等現象{這個是身體的脈絡沒有打開的因素,此外,不要使腹部鼓起,否則,肺就不能完全擴張。吸氣和呼氣都不能勉強進行,也不能太快,否則,還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引發腦部障礙。; ; ; 所謂呼氣,就是把不純的空氣(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呼氣時,有意識地提起上胸部,慢慢地、有韻律地排出氣體。要密切注意呼吸的韻律性。有的人吸氣時間長,有的人呼氣時間長。就象對於困難和挑戰一樣,各人的血壓和血流的情況也是不同的。進行瑜伽呼吸的目的就在於去除呼吸和血壓中的不均衡和障礙,消除煩躁不安,停止自己獨特的想法和癖好,把自己從執著中解放出來。; ; ; 練習呼吸時應該注意,不要去刻意呼吸。呼吸貫穿了整個運動的始終。當一瓶香水放在面前,你會正常地吸氣、呼氣,但當被提醒去聞香水時,你的呼吸就會下意識地加重。練習瑜伽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往往一說到呼吸,人的大腦就會潛意識地緊張起來,很難做到呼吸自如。調整辦法:多練習。呼吸是可以練出來的,慢慢控制思維,別暗示自己刻意呼吸。慢慢將潛意識里的呼吸還原到自由、自然的狀態,讓呼吸和身體的很多動作協調起來,並帶動動作去遊走每一個形態。1.語音冥想(1)曼特拉冥想:瑜伽語音冥想又稱曼特拉冥想。梵語詞曼特拉可分為兩部分:曼的意思是心靈,特拉的意思是引開去。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靈從其種種世俗的思想、憂慮、慾念、精神負擔等等引離開去的一切特殊語言。冥想的意思是意念和意境的結合,冥想可以幫助修煉者的精神進入高境界,有助於身心的協調。一個人冥想時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瑜伽語音上,就能逐漸超越愚昧無知等不良因素,而處身在善良品質的高度上。(2)噢姆冥想:舒適坐姿,作瑜伽呼吸,高度注意呼吸,每次吸氣和呼氣,自覺自己的呼吸;做完5次完全的呼吸,繼續做完全呼吸,但每次呼氣時,以感到舒適為限,用最深沉的、可以聽見的聲音念語音噢姆,這個語音應念得與呼氣過程一樣長:噢-姆-,這時把注意力集中到語音上,吟誦練習約10次;然後呼氣和吸氣時都在心裡對自己念噢姆語音,同時感到身體的每一個毛孔吸入數十億個噢姆音節,想像這幾十億個音節進入整個心身的最深處,帶來和平、安寧和無畏心情。每一次吸氣,感到身體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這種和平、寧靜和力量。每次呼氣,感到無數的噢姆音節把這和平傳播到整個環境——整個宇宙——以至一切生靈上去,此練習至少50次。此冥想的結果是入定。(3)噢姆·哈瑞·噢姆冥想:舒適坐姿,閉合雙眼百分之九十,深長呼吸,注意每次呼吸;每次呼氣,用可以聽見的聲音念誦噢姆·哈瑞·噢姆,專注地聽這語音,每次吸氣,心理對自己默念瑜伽語音噢姆·哈瑞·噢姆,繼續做此練習至少50次。如果心靈游離開去,不注意語音,就把它輕柔地引回來,既不要強行集中注意力,也不要讓心靈毫無控制地東游西盪,散漫無歸。(4)哈里波爾·尼太-弋爾冥想:梵文中的哈里為壯美、吸引的意思;波爾為冥想語音、說話、曼特拉(mantra)的意思;尼太為永恆、長存的意思:弋爾為金色的、光輝燦爛的、清凈或純潔的意思。先按瑜伽坐式坐定,兩眼......
瑜伽冥想想什麼呢?
瑜伽修習者們都知道,瑜伽練習動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礎的有兩個,一個是冥想,一個是 *** ,乍一看他們似乎是同一概念,但其實不然, *** 與冥想作為瑜伽練習中的基礎動作,兩者之間即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有幾個方向可想:想顏色、想畫面、想聲音…這些在冥想中的主題,千萬不要和現實生活中有緊密的連結。請不想在冥想中想工作、家庭、子女、財務等您每天都在困擾的事。相反,要想的是可以讓自己集中去想且能放鬆,但又不會在過程中睡著的主題。想顏色怎麼想呢?可以以一周一個顏色來進行,若是能配合著脈輪的顏色來冥想更好。比如:海底輪的紅色、生殖輪的澄色、臍輪的黃色、心輪的綠色、喉輪的藍色、眉心輪的靛色或是頂輪的紫色(或白色)。在冥想中一方面想著顏色,可一方面觀想它相對應的位置。或是可以在心中想像一個美麗的風景,如藍天、碧海…,在把自己放在這個美景中,很舒服的冥想並觀察自己呼吸與身體的變化。或著可藉著先盯著一幅圖畫,在看得很專心後,慢慢的閉上雙眼,靜靜的觀想著之前的圖案。至於 *** 時,放掉冥想所想的主題,要進入什的不想,會比冥想還難。隨時有雜念浮現是很正常的事,我們不能控制不起雜念,但可以做到的是不去「尋思」。也就是當雜念出現時,不要跟著它一直想下去,而是讓它輕輕的離開。就像我們仰望天空的白雲,它怎麼來,也怎麼走,在腦海中不留痕跡。但是,單這樣還不容易做到,可以試著把您的專注力放在身上的某個位置。可以是眉心,可以是前額,也可以是鼻尖,也有人放在肚臍。當您把意念放在那個位置時,就集中精神注意那個部位的變化,把其它感官的知覺與想法,逐漸降到最低。
球瑜伽怎麼做冥想和放鬆
瑜伽一般做的時候,需要靜,不可以太吵的!
冥想是什麼?和瑜伽有關系嗎?
冥想的練習是將思緒只停留在一點上,固定不動,以觀察自我。通過排空雜念,我們可以漸漸地明了真正的自己,發現自在的智慧和寧靜。瑜伽嘗試教授的是如何控制我們的大腦,享受我們已經擁有的幸福和快樂,如何把慾望引導到內在愉悅的追求,而不是對曇花一現的外在世界的依賴,以獲得更平靜的生活。

《瑜伽經》中曾對冥想下過這樣的定義:「凝神就是將心集中在身體的靈性意識中樞內,或某種神聖形式上;入定是流向專注對象的連續的意識流;三昧(三摩地)是在冥想中,對象的真實本性放出光芒,不再受感知者的心的扭曲,這就是三昧」。真正的瑜伽冥想,指的是「凝神、入定、三摩地」三個階段。

很多剛開始練習冥想的人還做不到, *** 就能冥想,所以通過瑜伽體式來幫助進入到冥想的狀態,瑜伽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凈化心靈,讓繁復的思緒回到寧靜的當下。

祝生活愉快!
瑜伽冥想導語怎麼說 求前輩指點
1、放鬆你的雙肩,雙臂,雙膝,雙腳。將你的意識放在腹式呼吸上,用你的鼻孔深深的吸氣將新鮮的氣息填滿腹腔內,小腹微微鼓起,緩緩的呼氣,小腹向內收起根據自己的氣息找尋自己的感覺。

2、呼吸是瑜伽中的靈魂,瑜伽呼吸的要求是深,勻緩細長,在整個過程中盡量配合腹式呼吸。

3、瑜伽的腹式呼吸有兩大功能:它可以給頭部輸送新鮮的血液,攝入生命之氣,控制意識,通過瑜伽的呼吸練習,可潔凈呼吸系統,排除身體毒素,從而達到思想純凈的狀態。整個身體從頭頂到腳底,從皮膚到骨頭,從神經系統到消化系統,都能從瑜伽中受益。

4、就這樣深深的吸氣, 緩緩的呼氣,彷彿我們來到了一片熏衣草田園里, 嗅著淡淡的花香, 遠處幾只蝴蝶在輕快的飛舞。

5、現在讓我們把意識慢慢的收回來,雙手胸前合十,用力搓熱,將溫熱的雙手放於臉頰,輕輕的 *** 雙眼,讓眼睛得到放鬆,再次將手胸前搓熱,放於腹部緩緩 *** ,放鬆腹部肌肉,滋養腸胃。
瑜伽語音冥想具體該怎麼入門,怎麼行動呢?
您好,謝謝您的肯定,只要是能引導別人找到自信和本質的自己的事,我都願意盡我的所能來給予支持的。但是總體的效果除了講述方的表達之外,受述方的吸收才是影響整體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盡量不要只以思維理解來進入我的回答,親自探索才會有最大的收獲。

從文字能看出心中很多的事情,從你的文字上給我的感覺,是和個謙虛、認真的孩子,而且你為了調查,已經做了相當一些的查閱工作,你已經正在用「正確」的行動方法了,只是你還不知道而爾。另一方面,你當前也把焦點鎖定了在阿爾法波,目標是很明顯的,因為阿爾法波能開發或提高很多涉及右腦、學習等異於常人的功能。這些是我看到的吧。

但是我不打算只給你限制於阿爾法波之內的答案,因為我認為只討論阿爾法波的訓練,雖然它應該被現代教育界重視和應用,但它始終是最接近顯意識的一種頻率,還不是冥想的核心發動機能量。相反如果能夠了解了從清醒到睡眠之間的4種腦波及它們的特性,那麼這種能量能給予你持續地進行各種冥想的動力,這不但只改變你的能力,還能改變你的意識、觀念和人生觀、宇宙觀,直到你每件事都那麼恰當地主動而且有效率。

============================================

冥想有分有為冥想與無為冥想,本來冥想就是指無為冥想的,但經過社會的發展,人們還是比較喜歡那些有具體內容與目的的冥想,從而形成了有為冥想系列。

你所說的阿爾法波冥想訓練,是有為冥想中的其中一個,其狀態的位置緊接清醒緊張警覺時腦波頻率,保留了覺,但去掉了緊張,只要關注呼吸自然地進行並持續10分鍾左右,便已經到達。主要應用於學習前的專注放鬆調整,以使能夠更有效地進行學習任務。也就是說做10分鍾左右的自然關注呼吸,再「醒回來」進行學習,效果就會非常好。

這跟是否有瑜伽語音沒有絕對的關系,任何可以讓你感覺能放鬆(興奮不算)的,例如海水聲、森林聲、雨聲、星月晴空中各種昆蟲、風聲、樹葉聲等等,都不比誘發語言解釋工作的語言冥想質量差。從某種程度上說,瑜伽語音冥想是屬於催眠引導式的冥想,而非主動冥想。

但是請你相信你自己,若你能收心於自己的冥想過程中的話,你的1分主動將比100分的語音引導更有效果的。這是我於阿爾法波給你的一些建議,你只需要去做,全世界的聲音和語言都丟失了,也不能阻止你能從自己的冥想中獲得進化與領悟。

至少目前你還沒有更多關注的,還有θ腦波、δ腦波等領域,還有什麼是無為冥想,它們都有什麼不同作用,做法上是否有不同等,你都應該一並了解一下,這對於你能夠正確解讀和提升阿爾法波的用心有很大幫助,你能夠用更短的時間就超越阿爾法波所能給你的。

無論有為或無為冥想,身體上的要求幾乎都是一樣的,只是一個舒服的姿勢(只要不影響呼吸的自然和對肌肉產生過度擠壓),最主要的反而是在於心法上而非身法上。

有為冥想,需要很多的輔助參考對象,也可能隱藏著很多現實生活上的目的,因此有為冥想並沒有能夠離開分辨,那麼對於分辨世界的內容和性質便不能進行透徹的領悟。這個點,是凡聖之間的心念之別。無為冥想就是要把分辨這件事搞清楚,方法就是放下分辨(僅僅在你冥想過程中做到就已經很不錯),然後這些領悟會將你變成一個你想要成為的任何人,當然會包括你暫時嚮往的阿爾法應用領域,只是由不同的門進去了而爾。

無為冥想很簡單,沒有更簡單的了,只是任由生命兩個基本元素——呼吸、觀察——持續地、自然地進行就好了,剩下的一切由觀察中獲得,這就是無為冥想的心法。

但......

4. 求冥想的入門方法!!

瑜伽語音冥想練習極為簡便易行。沒有什麼硬性的嚴格的規定。有時候是心與口同時反復誦念,有時候只是默念而已。出聲念誦時,有時是低聲悄語似地反復念,有時用普通語音響度念,有時又是用有節奏的歌唱方式來誦念。有時誦念與呼吸保持同步節奏,有時又不必如此。有時是坐著念,有時站著念,有時走著念,等等。練習者雙眼有時是閉合的,有時是部分地閉合的,有時是完全張開的。
其他訓練方法

1、隨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氣相隨,不加干涉,叫隨息。
2、數息法:默念呼吸次數,從一到十到百,實者數「呼」,虛者數「吸」。
3、聽息法:兩耳靜聽自己的呼吸聲,排除雜念。
4、觀息法:如觀者一樣,去觀察,體會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過以上任何一種方法的習練,久煉純熟,形成一種柔、緩、細、長的呼吸。呼吸細若游絲,若有若無。稱止息。也叫胎息。
6、禪語入定法:(默念數遍)體會聯想:「獨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
7、松靜入定法:吸氣時默念「靜」字,呼氣時默念「松」字。
8、觀心自靜法:用自己的心去觀看、體察、分析自己的思緒雜念,任雜念思緒流淌,不加干涉,久則自歸定靜。

閱讀全文

與冥想訓練方法100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量宇宙直徑的方法 瀏覽:497
飛利浦刀頭的安裝方法 瀏覽:554
京潤珍珠珍珠粉使用方法 瀏覽:311
防氧化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817
隨機抽查學生的方法電腦 瀏覽:925
初學魔方最簡單的方法教程 瀏覽:198
揚州狐臭怎麼治療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939
氧氣泡泡麵膜使用方法 瀏覽:109
利多卡因軟膏使用方法 瀏覽:104
使用分析天平進行稱量的方法有 瀏覽:937
從1加到54簡便方法 瀏覽:703
大鍋接收天線安裝方法 瀏覽:519
茶園防霜風扇安裝方法 瀏覽:895
打草刀片安裝方法 瀏覽:949
游刃有餘訓練方法 瀏覽:124
鋼結構廠房內管道和支架的安裝方法 瀏覽:896
淺水圍堰有哪些施工方法 瀏覽:156
vivo我內存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33
抽絲剝繭教學方法解析 瀏覽:223
無花果秋果的種植方法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