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因素有哪些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各個用法如下: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5、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
Ⅱ 用歷史方法分析問題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用歷史 方法 分析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用歷史方法分析問題
第一、背景分析法
這是要從政治、經濟、 文化 、軍事、外交等方面,全面地看待問題。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跟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深刻的聯系。要深入考察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須得多方面的了解其所處的歷史背景,從而得到大體得當的判斷,避免主觀臆斷造成的錯誤認知。
第二、辯證分析法
這是哲學的、邏輯的分析方法,任何事情的發生,原因不可能是單方面的。要運用辯證的哲學思維,既要分析其內在因素,又要看到其外在壞境。內因是根本要素,起到決定性作用。外因是外在條件,只能對事件的發生起到促進或者阻礙的作用,但不能決定其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另外還有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看問題,既要看到其進步意義,又要看到其不足之處。
第三、歷史分析法
特定的歷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由於特定的原因導致的。我們不能用今人的後見之明來對古人提出要求,而是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理解當時發生的事件。要用歷史的眼光看歷史。
第四、立場分析法
又叫做階級分析法,任何觀點都有其背後特定的立場,分歧者應明確自己所處的立場。評史論事不能發表違背自身根本立場的意見。立場不光是階級的立場、還有民族的立場、國家的立場、以及人道主義的立場。任何觀點評述,都不能違背分歧者本身所處的特定環境和特定立場。
學習歷史的具體方法
1.養興趣,移情歷史。
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且生動有趣的學科,但是有不少同學對歷史不感興趣,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教材枯燥無味,教學手段傳統單一等等。但興趣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培養起來的。多看一些歷史演義小說,名人傳記,多去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旅遊,關注各大考古發現,還可以做一些古錢幣方面的 收藏 ,等等。通過參與一些與歷史有關的活動來觸摸歷史、親近歷史、玩味歷史進而學好歷史。
2.敢於質疑,勤學多思。
對於歷史問題的解讀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材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我們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作出獨立的判斷,敢於對任何傳統的觀點提出質疑,只有這樣才能有新的收獲。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不但去探索新的知識發現新的問題,才回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同時也在不但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3.整理線索,串聯知識。
學習歷史,要注意理出線索。既應按時間順序(一個國家、政黨或地區在不同時代政治、經濟、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狀況),也應按空間順序(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地區發生的大事。)例如共產黨在各歷史時期的活動,一戰後帝國主義各國的狀況,等等。
4.多做比較,善於歸類。
比較和歸類也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歷史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歷史事件;通過歸類,可以將歷史知識系統化。
5.學以致用,參與實踐。
讀書與活動相結合,重視活動,是現代歷史學習方式的一大特點。新修訂的歷史教學大綱和新制訂的歷史課程標准推薦了開展課堂討論,組織 辯論 會,舉行 故事 會,舉辦歷史講座,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當地的愛國主義 教育 基地,考察歷史遺址、遺跡,編演歷史劇,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采訪歷史見證人,撰寫家庭簡史和社區簡史,舉辦專題展覽等學習活動。開展這些活動將大大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分析歷史的方法
一、材料解析題的考查目的
材料解析題要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忠實於材料而不是忠實於課本
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它的設計是在試題中引出一段或幾段歷史材料,要求應試者在讀懂試題材料的前提下,依據課文所體現的歷史知識網路,從提供的種.種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試題中所提出的各個問題。這種試題能夠有效地考查考生駕馭史料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較高層次的歷史學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題上的功夫能反映該考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熟練程度和相關知識面。
二、材料解析題的分類
1、材料解析題按其材料採用的形式,可分為文字材料、數字材料、圖形材料、綜合型(即前面三種材料的結合型)。
2、根據命題者給予材料提示的顯著程度,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間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
這類材料解析題,命題者不給考生任何有關材料背景的說明,完全依賴於考生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及其他相關知識背景,考生根據已有知識首先要判斷出材料屬於哪部分歷史范疇(時間、朝代、范圍),這是關鍵的一步,只有判斷這一步走對了,才能在此基礎上回答命題者所給出的有關問題。
第二類、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
這類材料中,命題者在給出材料前,往往在題首給出關於材料的背景說明,或引用提示明顯的材料,考生據此可立即發現命題者所要考查的歷史范疇。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用歷史方法分析問題相關 文章 :
★ 分析歷史的方法,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思路
★ 分析歷史的方法,分析重大歷史事件的方法
★ 做歷史題材料題的方法分析
★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八種解題方法
★ 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分析歷史事件的本質
★ 高中歷史綜合題歷史材料分析方法
★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
★ 初中歷史試卷分析
★ 做好歷史材料分析題的四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