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比較教學法
比較教學,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確定事物的相同點和相異點,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2、一分鍾教學法
一分鍾教學法(one minute preceptor,OMP),又叫5步微技能教學法,是一種注重反饋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自1992年由Neher提出。
主要包括5個步驟:掌握教學重點,探問相關支持證據,教導一般規則,強化正向,糾正錯誤。5個步驟的運用沒有一定的順序。
3、主體教學法
主體教學法是指通過學生主動性學習獲取知識的方法。它是與教授法比較而言的。主要是由教師提出學習目標與任務、學生直接感知學習材料、分組討論、教師指導四部分組成。
4、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設計覆蓋教學內容的項目並圍繞項目組織和開展教學,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完成項目學習知識、訓練能力、培養素質的一種綜合性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項目一定要包含兩類要素。第一要包含「認知要素」,即對於教學內容的認知活動和認知過程,如能力的訓練、知識的學習、教學活動、簡單到復雜、感性到理性等。
如果項目沒有教學認知的相關內容,就不符合教育的初衷。第二要包含「企業要素」,即根據企業工作環境設計教學內容。對於人文社科類的課程,還需要增加「社會要素」。即讓學生走到社會中進行實踐,與人交往、與人合作,進行社會服務等相關工作。
5、情境教學法
創設的情境可以有:
創設現象情境,誘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學藝術就在於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而情景教學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能夠產生較好效果。
創設「意外」情境,通過「意外教學」的方式,能夠在教學中彰顯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以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增長,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也必然是有效的。
6、體驗式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創設相關情境組織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或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從親身體驗中獲得真實的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式或學習方式。
㈡ 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如下:
一、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1.教學模式。
(1)內涵。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圍繞某一教學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和活動程序。教學模式包含著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教學目標、操作程序、師生組合、條件和評價等要素,至於各要素的具體內容,則因教學模式的不同可能大有差異。任何教學模式都具有理論的簡約性和對現實過程的再現性兩大特徵。
③指導性教學策略,是指教師根據所學知識的復雜程度和難易水平以及學生的智慧水平,給學生提供學習指導。
(3)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
相對而言,教學模式屬於較高層次,規定著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到教學模式的制約。在某個教學模式中,可以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同時,一個教學策略可用於多種教學模式中。
教學模式是一種比較定型的教學範式,一經確定,就相對穩定;教學策略則是比較靈活的調控技能,隨對象、目標的變化而調整變化。教學模式影響著教學策略的選擇,而教學策略的建構和使用有助於形成教學模式。
3.教學方法。
(1)內涵。
所謂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手段。它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的統一。
(2)教學方法的分類。
教學方法有很多種,我們認為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以語言文字為傳遞媒介的教學方法。這種以傳遞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和檢查法等。
二是以實物為媒介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除傳遞知識外,還具有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的功能,它包括演示法、實驗法、參觀法、實習作業法和課堂討論法等。
三是新的綜合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額創立都基於一些較新的教學思想,如「綱要信號圖示」教學法、發現法、暗示教學法、範例教學法等。
(3)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教學模式不同於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理論指導下具體的教學操作或手段,而模式則是能體現理論內容的各操作及其程序,教學模式是一套教學的程式化的操作系統,教學方法則可能是這一系統中的某一操作。
二、教學模式、策略、方法的關系。
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具體化,教學模式包含著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是更為詳細具體的方式、手段和途徑,它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介於教學策略與教學實踐之間,教學方法要受制於教學策略。
㈢ 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1 講授法
就是教師在講台上講課,這個就考驗教師的講課能力了,缺點就是很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容易變成教師滿堂灌知識的局面。
2 討論法
教師組織話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作為引導角色,這個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專研精神。要注意幾點:1、話題要有吸引力 2、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 3、討論結束時老師應該總結、概括,讓學生得到系統知識。
3 讀書指導法
就是老師介紹學生一些書籍和參考書,讓學生在自行閱讀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4 直觀演示法。
這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各種實物、直觀的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例如教美術,直接把靜物帶到學校讓大家觀察、讓大家觸摸,得到最直觀的感受和學習。
5 參觀教學法。
組織學生參觀,對參觀地進團喊斗行觀察、調查、研究學習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練習法
練習包括:表達能力的練習、解答問題的練習、實際操作的練習。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能夠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四、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
6 任務驅動法。
這個就是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任務,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滲銷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五、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方法
7 參觀教學法。
組織學生參觀,對參觀地進行觀察、調查、研究學習的方法。
8 現場指導法。
課本學的知識畢竟是固化的,有條件可以帶學生到現場學習,能夠讓學生有最直觀的學習感受。
*最新的還有探究研討法。
就是讓學生通過集體交流和研討促進學習、或者從具體材料引發學習,這種更激發學生的主動積極性。
*非指導性教學。
就是教師不參與教學塌磨,讓學生自主組織自主發揮,以學生為中心。
*暗示教學法。
教師讓學生角色扮演,代入社會中的角色,進入知識的情景來學習知識,利用各種藝術手段,採用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單項或綜合藝術形式配合教學進行,利用環境的暗示讓學生學習到知識。
至於使用哪個方法教學,還是需要根據學科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特點、教學目標、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學環境條件來選擇。
隨著時間的發展,教學方法也漸漸從單一化發展到多樣化,例如近年來的翻滾式學習,線上線下結合的學習,都是能體現各種教學方法漸漸從彼此孤立發展到相互結合。
教學的重心也逐漸從「教」,轉移到「學」,關注學生如何才能學習得更好。
教師也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來選擇教學方法來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無論用什麼教學方法,也要注重、關注學生的參與性、以啟發性教學思想為指導思想。
㈣ 教學方法的概述
教學方法的概述
教學方法的概述,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那麼我整理出來了教學方法的概述相關內容,一起來閱讀看看吧!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方法概述
(一)教學方法的定義
1、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活動時所採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
a、教學方法是以教學目標為指向的。
b、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展開的。
c、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聯系的活動方式,是教師發出信息和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它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
(二)教學方法的特點:
1、相對性 2、針對性 3、綜合性 4、多樣性
(三)教學方法的分類:
1、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
a、講述教學法
b、演示教學法
c、練習教學法
2、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a、自主學習教學法
b、合作學習教學法
c、探究學習教學法
3、教與學並重的教學方法
a、角色扮演教學法
b、討論教學法
c、問題教學法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考慮因素:
1、分析教學內容
2、確定教學目標
3、了解學生的特徵
4、了解教師自身的特徵
5、認識和利用教學資源
6、確定教學組織形式
7、選擇適宜的教學媒體
教學方法概述
一、 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的關系:
教學方式應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進行的個別操作活動。
二、 教學方法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可以達到教學目的而採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
三、 教學方法的意義:
1、教學方法是聯系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紐帶;
2、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
3、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4、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師威信和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5、教學方法影響學生身心發展、
四、
1、古代的教學方法(個別教學):
古代社會特別是在我國封建專制社會的學校,只要是形成了教師滿堂灌輸、學生呆讀死記的注入式教學方法。
2、、近代的教學方法:
要求教師不僅要清晰而連貫的講授,還採用了演示、觀察、實驗等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來學習的各種方法。
3、現代的教學方法:
現代試聽手段的普遍運用,不僅大大豐富了教學傳遞信息的途徑,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
4、教學目的和任務:
教學內容、時代要求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影響教學方法發展的直接因素。
五、當代國內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為推進素質教育,教育部發文倡導的新的教學方法:
1、愉快教學法: 是上海特級教師倪谷音首先倡導的。它要變「厭學」為「好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情景教學法: 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李吉林首創的`。
3、嘗試教學法: 由江蘇常州特級教師邱學華首創。嘗試教學法,是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變先講後練為先練後講。
4、成功教學法: 是以上海閘北八中校長劉京海為首的一批教改研究者首先提出的。
六、當代國外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發展:已經深深的影響了我國的教學改造,並已廣泛的運用到了我國的教學實踐中:
1、發現法: 通常稱作發現學習或問題教學法,就是讓學生通過獨立工作,自己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掌握原理的一種教學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倡導。
2、範例教學法: 由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創造的。範例教學法的教學內容必須具有基本型、基礎性、範例性等三個基本特徵。
3、目標教學法: 是依據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和「掌握學習策略」。
4、程序教學法(機器教學法): 是由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斯金納倡導的。
5、「綱要信號」圖表教學法: 是前蘇聯教育家沙塔洛夫創造的。
6、暗示教學法: 又稱啟發式外語教學法或啟示法。是保加利亞教育心理學家喬治·洛扎諾夫提出的。暗示教學法可以比傳統方法進度快5—50倍。
7、非指導性教學法: 又叫促進教學法,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的首創。(判)人際關系是非指導性教學法的核心與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