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醫院感染的研究方法

醫院感染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2-07 07:18:53

❶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醫院感染管理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針對診療活動中存在的醫院感染、醫源性感染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的預防、診斷和控制活動。第三條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嚴格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實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醫務人員的職業衛生防護,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規章和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四條衛生部負責全國醫院感染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醫院感染管理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組織管理第五條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制定並落實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操作規范和工作標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防止傳染病病原體、耐葯菌、條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傳播。第六條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上的醫院應當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部門。

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下的醫院應當指定分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門。

其他醫療機構應當有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第七條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醫務部門、護理部門、臨床科室、消毒供應室、手術室、臨床檢驗部門、葯事管理部門、設備管理部門、後勤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主任委員由醫院院長或者主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擔任。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是:

(一)認真貫徹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標准,制定本醫院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規章制度、醫院感染診斷標准並監督實施;

(二)根據預防醫院感染和衛生學要求,對本醫院的建築設計、重點科室建設的基本標准、基本設施和工作流程進行審查並提出意見;

(三)研究並確定本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並對計劃的實施進行考核和評價;

(四)研究並確定本醫院的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流程、危險因素以及採取的干預措施,明確各有關部門、人員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中的責任;

(五)研究並制定本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暴發及出現不明原因傳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體感染病例等事件時的控制預案;

(六)建立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

(七)根據本醫院病原體特點和耐葯現狀,配合葯事管理委員會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指導意見;

(八)其他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第八條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分管部門及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具體負責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的管理和業務工作。主要職責是:

(一)對有關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

(二)對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和反饋,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並指導實施;

(三)對醫院感染發生狀況進行調查、統計分析,並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者醫療機構負責人報告;

(四)對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操作技術、醫療廢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導;

(五)對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導;

(六)對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

(七)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並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八)對醫務人員進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培訓工作;

(九)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管理工作;

(十)對消毒葯械和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器具的相關證明進行審核;

(十一)組織開展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

(十二)完成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者醫療機構負責人交辦的其他工作。第九條衛生部成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家組,成員由醫院感染管理、疾病控制、傳染病學、臨床檢驗、流行病學、消毒學、臨床葯學、護理學等專業的專家組成。主要職責是:

(一)研究起草有關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診斷的技術性標准和規范;

(二)對全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三)對全國醫院感染發生狀況及危險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四)對全國重大醫院感染事件進行調查和業務指導;

(五)完成衛生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❷ 醫院內感染怎樣預防和控制

發生醫院感染的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只要加強管理,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將近2/3的醫院感染是可預防的。 (一)改進醫院建築與布局 醫院建築布局合理與否對醫院感染的預防至關重要。對傳染病房、超凈病房、手術室、監護室、觀察室、探視接待室、供應室、洗衣房、廚房等,從預防感染角度來看,為防止細菌的擴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設備與布局上都應有特殊的要求。 (二)嚴格執行規章制度 制度是人們長期工作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和處理、檢查各項工作的依據。包括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及探視制度等。隔離旨在將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圍內,是預防醫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無菌操作規程是醫護人員必須遵守的醫療法規,貫穿在各項診療護理過程中。每一個醫護人員都應從醫院感染、保護病人健康出發嚴格執行制度、常規及實施細則,並勸告病人與探視者共同遵守。 (三)做好消毒與滅菌處理 消毒與滅菌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一項有效措施。 (四)加強清潔衛生工作 清潔衛生工作包括灰塵、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對蚊蟲、蒼蠅、蟑螂、鼠類等的防制。進行清潔衛生工作時,必須注意不要揚起灰塵,避免播散污染。醫院內不應使用掃帚與撣子,拖布的頭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病房的清潔衛生工作,宜在污染後立即進行。其順序應由污染較輕的病房開始,逐步進入污染較嚴重的區域,最後處理病人公共活動場所。醫護人員工作地點亦應進行清潔衛生打掃。 (五)採取合理的診斷治療方法 使用抗菌葯要有的放矢,應用抑制免疫療法要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如先治療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檢查白細胞動態與其他監測,提供葯物預防等。對易於將微生物引入體內的診斷治療要切實做好消毒、滅菌工作,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六)及時控制感染的流行 控制感染流行主要包括尋找傳染來源與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與消毒措施。 (七)開展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 醫院感染監測的目的是通過監測取得第一手資料,分析醫院感染的原因,發現薄弱環節,為採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據並通過監測來評價各種措施的效果。監測的主要內容包括:環境污染監測、滅菌效果監測、消毒污染監測、特殊病房監測(如燒傷、泌尿科病房、手術室、監護室等)、菌株抗葯性監測、清潔衛生工作監測、傳染源監測、規章制度執行監測等。監測工作應作為常規,定期、定點、定項目地進行。對感染的記錄要求詳細具體,並以病房為單位定期統計分析。 (八)改善工作人員的衛生與健康條件 所有醫院工作人員均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若有不適或疑為傳染性疾病,應立即報告,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並根據需要注射有關疫苗,必要時還可進行被動免疫或葯物預防。醫護人員還應做好個人防護,一是防止將病菌傳給自身或帶出病房;二是防止將病菌傳給房內的易感者。個人防護中主要是穿戴個人防護裝備(衣、帽、鞋、手套、口罩)以及洗手消毒。

麻煩採納,謝謝!

❸ 醫院感染爆發的控制與效果評價的時間為

1.權責

責任科室:醫務部醫務部感染管理科。

2.作業標准

嚴格按照《醫院感染暴發控制指南》(WS/T524-2016)執行。醫院醫務部感染管理科接到發生醫院感染聚集性事件的報告時,應積極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可能的傳播環節,並採取預防控制措施。基本步驟如下:

2.1 初步定義和確定病例:確切定義感染病例,便於後期行流行病學調查。首先應明確感染部門、人群和病原體,所有的病例均要確診,與最初制定的感染病例相核對。

2.2 制定控制措施:

2.2.1 積極救治感染患者,對其他可能的感染患者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做好消毒管理工作。通過臨床流行病學史的詳細詢問及病原學檢測,爭取做到早診斷。

2.2.2 對與感染患者密切接觸的其他患者、醫務人員、陪護、探視人員等進行醫學觀察,觀察至該病的最長潛伏期或無新發感染病例出現為止。

2.2.3 根據感染暴發的特點,切斷其傳播途徑。

2.2.4 對患者採取保護性隔離措施,醫務人員應按照相關要求做好個人防護。

2.3 標本收集:對感染患者、接觸者、可疑感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行病原學檢查,如環境中檢測到病原體,必要時行脈沖場凝膠電泳以檢測其同源性。

2.4 流行病學調查:對感染患者及周圍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包括患者的基礎情況、症狀、體征、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

2.5 繪制流行曲線: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描述;繪制出以時間為橫坐標(時間界限視疾病潛伏期而定)、發病人數為縱坐標的流程圖;繪出醫院感染暴發病例在病區內的分布圖。

2.6 完成初步調查:找到合適的流行病學方法,常規以病例對照研究為宜。分析流行或暴發的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或感染因素,選擇合適的對照組並同樣調查其相關因素,進行統計分析,查找可能的危險因素。

2.7 評價控制措施的效果:

2.7.1 一周內不繼續發生新發同類感染病例,或發病率恢復到醫院感染暴發前的平均水平,說明已採取的控制措施有效。

2.7.2 若醫院感染新發感染病例持續發生,應分析控制措施無效的原因,評估可能導致感染暴發的其他危險因素,並調整控制措施,如暫時關閉發生暴發的部門,停止接收新入院患者;對現住院患者應採取針對防控措施。

2.8 書寫調查報告,總結經驗,完善

❹ 台灣一醫院發生院內感染,確診患者是怎樣被感染上的

據相關消息報道,台灣有一醫院,發生院內感染,那麼對於此次感染,確診患者是怎樣被感染上的呢?經過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得知,造成感染的原因,是因為該資源曾接診過一名確診患者,所以導致多名工作人員與之密切接觸,而因此形成感染。對於這種情況是非常多見的,因為新冠病毒的傳染和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給我們帶來了如此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其實也能夠理解,畢竟現在因為國內疫情的問題,已經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了的,所以絕大多數人,都是放鬆了警惕,所以才使得病毒有機可乘。那麼大家是否知道,病毒有哪些途徑可以實行傳染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目前,這兩種方式,是我們目前最常見的傳染方式,也是非常危險的,而且通過研究我們也發現了有效控制這兩種傳染的方法,一個是佩戴專業口罩,另一個是做好及時消毒工作,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這種感染的出現,所以大家一定要嚴格執行。

❺ 外源性感染及內源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有哪些

全球15%的入院患者會遭遇院內感染

十九世紀以前,醫學界還沒有「病原」和「感染」的概念,對於什麼是院內感染也不得而知。

直到19世紀中期,匈牙利醫生塞麥爾維斯發現,造成大量孕產婦死亡的產褥熱(產褥期內出現發熱持續不退或突然高熱寒戰),實際是一種因感染引起的系列綜合征,此後,院內感染才逐漸被人認識並重視起來。

經過百餘年發展,如今各國都發布了多部規范指南,以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風險。
幾大科室和人群是感染防控重點

臨床統計顯示,90%以上院內感染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佔比約為5%,真菌寄生蟲相對比例更低。這些病原體主要通過接觸、空氣、飛沫、飲水或飲食、注射或輸血、蚊蟲叮咬等途徑傳播。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感科主任李金娜介紹,院內感染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大類。

內源性感染多是由於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以致在受到體表、呼吸或消化道等菌群侵擾時難以抵抗,感染患病;或者是因長期使用抗生素引起體內菌群失調,給一些致病菌有可乘之機。

外源性感染多為醫療護理等外部因素所致。一般認為,病原體在病人之間相互傳播(包括直接傳播和以醫療器械、醫護人員為媒介的傳播)及抗菌葯的不當使用,是外源性院內感染的兩大危險因素。

具體來說,醫院內是否設有完善的洗手消毒設施,是否嚴格區分了醫療廢物,醫護是否遵循了嚴格的操作規范,所有有創的侵入性治療護理是否保證了無菌等,都可能造成院內感染。所以,對醫院來說,控制內源性感染的發生條件較為困難,外源性感染由此成為防控重點。

今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通知》強調,新生兒病房、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重症醫學科、器官(骨髓)移植病房、血液透析中心(室)、感染性疾病科、手術室、產房、急診科、口腔科、介入手術室、輸血科、內鏡室、消毒供應中心,都是感染控制的重點科室和部門。

李金娜說,皮膚黏膜受損或有炎症的患者,體內留置導管的患者,有糖尿病或腫瘤的患者,以及新生兒、產婦、老年人、術後病人、服用免疫抑制劑或長期卧床等免疫力低下者,都被認定為院內感染的高風險人群,更應該嚴格管控。

各國都在想法控制院內感染

按照定義,院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受到的感染;院內感染暴發則是指短時間內,出現3例或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醫院感染幾乎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我們卻可以努力把發生概率降低,最大可能杜絕院內感染暴發。」解曉悅說。

瑞典

瑞典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亞歷桑德羅·卡西尼是首個對歐洲醫院獲得性感染研究的負責人。

他認為,相當一部分院內感染與入侵性過程和相關設備使用有關,比如輔助使用呼吸機、靜脈導管和尿管留置等。

如果能做到更好的衛生消毒,進而提高感染控制水平,約有1/3的感染都可以預防。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的一項研究表明,手衛生及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對預防感染也很重要。數據顯示,將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率從18.9%提高到62.9%,抗菌葯物不合理使用率從43%降到20.6%後,兒科患者感染發生率隨之下降了14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的規范化管理和操作是院內感染的重要環節。為了減少院內感染,各國醫院均採取了不少有效措施。

法國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院內感染而採取措施的機構。

他們首創了「能源站」概念,通過7℃的冷卻系統使手術室、住院區及關鍵科室長年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以保證無菌;全院設置了500張單獨隔離的病床,病友之間完全不會面對面,入院後不會遭受交叉感染的侵襲。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自2009年開始,就在全國公立醫院中發起了洗手活動,向醫生推廣洗手的五個重要時刻,即接觸患者前、接觸患者後、進行無菌操作前、接觸患者血液或體液後、離開患者周圍環境後;護士則專門在病房內科普洗手的方法和關鍵時刻,要求醫生、患者之間要相互監督勤洗手。

美國

在美國,聯邦政府每年都會對醫院進行檢查,「患者入院後安全」方面排名處於後25%的醫院,將面臨「削減1%財年醫療補助撥款」的處罰。

為防止濫用抗菌葯造成院內感染,每家醫院至少要配備兩名葯劑師,獨立核查病人的葯物使用情況,確保給病人發放正確的葯品及劑量。

以色列

以色列則在全國的大型醫院中推廣一種醫生洗手的警報系統。

醫生手上會戴有一個智能腕帶,每當接觸一名新患者時,腕帶都會亮燈並發出輕微震動,提醒「馬上去洗手」。

當醫生洗手時,一旦洗手液和水的用量、搓手次數不夠,腕帶就會發出震動,「警告」醫生必須「再次洗手」。

人人都是感控實踐者

解曉悅表示,防院內感染意識還應滲透到患者、醫院陪護及保潔人員中,強調「人人都是感控實踐者」十分重要。具體如下:

患者

勤洗手

患者要主動做到勤洗手,用清潔劑認真揉搓掌心、指縫、手背、手指關節、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時間不少於10~15秒,流動水洗凈。

如果出現創口、綳帶等附近有多餘滲出,導管、插管附近的身體部位有紅腫、疼痛感,有突然發熱、發冷症狀等情況,都可能是發生感染的信號,要及時向醫生匯報。

陪護人員

探視前後要洗手

陪護人員探視患者前後都要洗手,使用手消毒劑更便捷。禁止擅自接觸患者的創口、插管、導管等,盡可能不要對著別人咳嗽、打噴嚏。

保潔人員

認真消毒

保潔人員要有責任心,嚴格按照環境清潔消毒標准執行,規范使用清潔用具;病房、走廊、衛生間、水房的拖把分開存放和使用;地面如果有血液、分泌物等污染時,要及時清理;醫療垃圾要嚴格分類,投放到指定地

❻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方案

一、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健全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規范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進一步加大力度,認真督導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保證醫療安全。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體系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2、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會議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遇到問題隨時召開專題會議,充分發揮委員會的決策能力。

3、進一步完善醫院感染管理科多部門合作機制,積極開展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與醫務科、護理部、檢驗科、葯房等相關科室積極配合,相互協調,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

4、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加強管理及時監控各類感染環節,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監督檢查本科醫師合理用葯和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落實消毒隔離制度和標准預防各項措施,保障醫療安全。

二、嚴格監測和監督工作

醫院感染的監測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准,實行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

要求臨床醫師熟練掌握其診斷標准,改變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監測意識。每月對臨床科室及檢驗科進行院感檢查。

三、加強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

1、要求治療室、換葯室分區合理、清潔整齊,無菌物品在有效期內,工作人員應穿工作服、戴口罩。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3、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4、加強醫療廢物管理。

1)醫療廢物分類放置,標識清楚,垃圾袋、利器盒使用規范,專物專用。

2)登記本記錄規范,無漏項、代簽字等。按時上交。

四、加強落實執行《手衛生規范》

制定並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加強手衛生的宣傳、教育、培訓活動,增強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掌握手衛生知識,保證洗手與手消毒效果。

五、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

1、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規章和標准,制定醫務人員的.衛生防護制度,明確主管部門及其職責,並落實到位。結合本院職業暴露的性質特點,制定具體措施,提供針對性的、必要的防護用品,保障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2、加強全院職工的職業暴露知識的培訓,醫務人員嚴格執行標准預防,做好自我防護。當出現職業暴露時,嚴格遵循職業暴露處理原則,按

要求進行報告、登記、評估、預防性治療和定期隨訪。

六、開展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提高醫院感染意識

1、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隊伍建設

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及時參加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的培訓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使醫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化、規范化。

2、醫院感染知識的全員培訓

制定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計劃、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舉辦各級各類講座和培訓。對新上崗的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通過培訓,使廣大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促進醫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❼ 預防院內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nhk
:
icu病房內感染的預防和管制措施...是足以反應1間醫院整體感染預防系統的成效...經70年代senic(study
of
efficienc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的研究證實...1個有效的...全面的院內感染管制計劃...是做好醫院感染控制之最佳保障...而在icu的感染預防和管制計劃方面...就包括了
1.
以感染管制師進行系列...且持續之感控教育...包括醫護人員之針扎預防...全面防護措施(universal
precaution)...標准防護措施(standard
precaution)...隔離和無菌護理技術等等...2.
以感染管制委員會的層級...制定各個醫療行為之感染管制手冊和標准程序...例如...輸血管內裝置之維護措施...呼吸管線之更換標准...無菌操作標准流程等等...基於保險制度和醫療成本日趨嚴謹...品質管理的思維也日益重要...如何在節約成本和維護品質之間...求取1個最佳的平衡點...正是感染管制的精義所在...例如...呼吸器蛇形管路之更換...或中心靜脈導管cvp之留置...也有全新觀念之突破...以上均需由icu主管...會同感染管制委員會...就各醫院本身監測和研究所得的資料...制定各個醫療行為之感染管制手冊及標准程序...3.
最重要的...仍然是由感染管制師所進行主動而持續性的監測體系...包含感染部位...感染菌種之監測...經由該系統將院內疫情回饋各部門...是可以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率的...經由感染管制的監測...可得知某些醫院的icu之院內感染率...感染部位是以血行感染...或泌尿道感染為主...呼吸道感染次之...主要的致病菌種...也可以確認...一旦掌控這些資料...和流行病學的趨勢...每間醫院的icu就可以自行按資料來擬定對策和感控策略...由上述機制...1旦發現早期的群突發...就進行1系列有系統之介入措施...期望能及早控制群突發...避免造成病人額外之染病率...維護醫療品質...也節約醫療時間和成本........

❽ 外源性感染、繼發性感染、流行病學、再感染 、最低抑菌濃度 、微觀觀察診斷的名詞解釋謝謝

一、"外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是指工作人員帶菌者、患者與環境貯源的病原菌通過接觸或其源性傳播引起的感染.內源性感染是由患者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
2、外源性感染是指微生物從外部侵入人體感染而發病即交叉感染或水平感染.內源性感染是由於自身體內帶有微生物感染發病呈自身感染母體感染子代稱為垂直感染
3、主要是交叉感染,即在醫院中從別人、病人、或工作人員傳播的感染,或在醫院中從無生命物體傳播的感染,所有這些在病人住院期間來自外源的感染,均稱為外源性感染,即醫院感染
二、繼發性感染:動物感染了一種病原微生物之後,在機體抵抗力減弱的情況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來存在於體內的另一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又稱次發性感染。如豬瘟病毒是引起豬瘟的主要病原體,但慢性豬瘟常出現由多殺性巴氏桿菌或豬霍亂沙門氏菌引起的繼發性感染。
三、"流行病學"
1、是一門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的科學。主要研究疾病分布,探索並驗證病因,評價防治措施。
2、醫學學科中的一門學科。研究疾病的分布和影響分布的因素,藉以探索病因、闡明流行規律,並為防治疾病提供數據及進行估價。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和實驗檢查、實驗等。
四、"再感染" :是指治療結束後,分離到l種新的致病菌,並出現感染症狀和體征而需治療
五、 "最低抑菌濃度" :系指抑制細胞生長所需要的最低濃度,一般用抗菌葯物的最低抑菌濃度來表示病原菌對抗菌葯物的敏感度(簡稱葯敏)。不同的細菌對各種抗菌葯物有不同的敏感度,即使同一菌種的不同菌株,對同一葯物的敏感度也可能存有顯著差異。

http://www.cnki.net/index.htm這個不錯,又一個網路

❾ 醫院感染如何處理

醫院內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稱醫院獲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HAI)廣義地說,它是指任何人員在醫院活動期間遭受病原體侵襲而引起的任何診斷明確的感染。狹義地講,它是指住院病人在入院時不存在,也非已處於潛伏期的,而在住院期間遭受病原體侵襲引起的任何診斷明確的感染,無論受感染者在醫院期間或是出院以後出現症狀。新的診斷標准將醫院內感染定義為: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而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內感染。
根據中國對21所醫院共11295例病人的調查,其發生率為8.4%。
治療和預防根據不同的病原體進行相應的治療,最好根據葯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有效的葯物,以求消滅院內感染源。醫院應建立預防和管理院內感染的專門機構,制定預防方案和措施,並監督方案的實施。對院內各級人員進行經常的預防院內感染的培訓。要對院內感染進行監測,一旦發生,應研究原因,制定對策。此外,醫院內應建立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包括合理的建築及病區設置、病人入院的清潔和出院的終末消毒、傳染病人的隔離、污染物品及病人排泄物的消毒處理、接觸病人者(包括醫生、護士、衛生員和探視者)的處理等。並須對獻血員進行嚴格的篩選。防止濫用抗生素,以防耐葯菌的產生等。

❿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問答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如何有效管理是醫院的首要責任,那麼你對醫院感染管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醫院感染 管理知識 問答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問答一:

1.何謂醫院感染?

答: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於潛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於醫院感染。

2.何謂醫源性感染?

答:醫源性感染是指在醫療服務中,因病原體傳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醫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進行侵襲性操作;使用消毒或滅菌不合格的醫療器械或設備;醫療環境污染嚴重,如物體表面、空氣、醫務人員的手等,輸入已被污染的葯品、血液或血液製品等;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等等。

3.根據病原體的來源不同,醫院感染可分為哪幾類?

答:醫院感染可根據病人在醫院中獲得病原體的來源不同,分為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

4.何謂外源性感染?

答:外源性感染又稱交叉感染,其病原體來自病人體外,如來自於其他病人、醫務人員、診療器械和醫院環境等。

5.何謂內源性感染?

答:內源性感染又稱自身感染,其病原體來自病人自身(皮膚、口咽、腸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暫居菌。當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或體內微生態環境失衡時即可發生內源性感染。隨著醫院感染監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顯減少,內源性感染則在增加,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類型。

6.醫院感染流行病學哪些特點?

答:(1)感染鏈特點:外源性感染的傳播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環節,即感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2)發病形式:醫院感染多為散發性,有時可出現暴發流行。外源性感染的表現形式可為散發,也可為暴發。而內源性感染則呈散發形式。

(3)預防控制特點: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過規范醫護人員診療操作、嚴格消毒滅菌及隔離等 措施 得到預防和控制的。

內源性感染的發生基於病人的基礎病、診療措施等多種因素,較難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但可以通過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及免疫抑制類葯物、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風險。

(4)科室分布特點:醫院感染多發生於醫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類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病房、神經外科、燒傷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腎科病房等。

(5)感染部位分布特點:鑒於不同國家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不同,導致醫院感染發生的主要部位亦有所不同。在美國,主要感染部位為泌尿道、手術部位、下呼吸道及血流感染。而我國主要感染部位則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手術部位感染,占整個醫院感染的80%以上。

7.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點科室/部門有哪些?

答: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點科室/部門是指醫院感染高發科室、對預防醫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室。如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病房(母嬰室)、移植病房、燒傷病房、手術室、產房、導管室、消毒供應中心、內鏡室、口腔科、血液凈化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等。

8.醫院感染常見感染源有哪些?

答:醫院感染常見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帶菌者或自身感染、污染的醫療器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製品、環境儲源等。

9.醫院感染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哪些?

答:醫院感染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接觸傳播-----是醫院感染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傳播。由接觸傳播的疾病常見的有腸道感染、多重耐葯菌感染、皮膚感染等。

(2)飛沫傳播-----由飛沫傳播的疾病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

(3)空氣傳播-----由空氣傳播的疾病常見的有肺結核、麻疹、水痘等。

10.哪些人群為醫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答:醫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有:

(1)有嚴重基礎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腎病等患者。

(2)老年人及嬰幼兒患者。

(3)接受各種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如抗癌葯物、放療、免疫抑制劑等。

(4)長期接受抗菌葯物治療,造成體內微生態失衡的患者。

(5)接受各種侵襲性診療操作的患者。

11.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答:(1)濫用抗菌葯物破壞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2)多次使用侵襲性操作;(3)環境污染嚴重,包括醫院中一切醫療用具、空氣、醫務人員的手,一切醫療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嬰兒、老人、大手術後、危重病人、慢性基礎病、原發病嚴重者、應用免疫抑制劑、放療或化療者。

12.何謂醫院感染管理?

答:醫院感染管理是針對診療活動中存在的醫源性感染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運用相關理論與 方法 , 總結 醫院感染的發生規律,並為降低醫院感染而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預防、診療和控制活動。

13.WHO於1986年向全球推薦有效預防醫院感染的五項措施是什麼?

答:包括消毒、隔離、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監測並通過監測進行感染控制的效果評價。

14. 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標准有哪些?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艾滋病防治條例》、《消毒管理辦法》、《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診斷標准(試行)》、《醫療廢物分類目錄》、《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准和警示標識規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醫院感染暴發 報告 及處置管理規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准》、《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監測規范》、《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范》等等。

15.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由哪些人員組成?

答: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醫務部門、護理部門、臨床科室、消毒供應室、手術室、臨床檢驗部門、葯事管理部門、設備管理部門、後勤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主任委員由醫院院長或者主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擔任。

16.醫院感染三級管理組織是哪些?

答:(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2)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和專職人員;(3)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17.根據醫療機構不同規模,應如何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

答:醫療機構應根據其規模不同,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體系:

(1)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上的醫院,應當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部門。

(2)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下的醫院,應當指定分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門。

(3)其他醫療機構應當有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

(4)各臨床科室應當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18.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

(1)成立醫院感染管理組織,明確職責,並根據國家相關醫院感染預防控製法規,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醫院感染管理 規章制度 。

(2)對醫療機構各類人員進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知識培訓。

(3)對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及反饋,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控制措施;及時發現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

(4)落實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嚴格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加強無菌技術操作、消毒器械的管理、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管理、醫療廢物的管理,以及規范醫院感染高危部門、環節和操作的管理等。

(5)開展醫務人員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防護工作。

19.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是什麼?

答:(1)認真貫徹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標准,制定本醫院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規章制度、醫院感染診斷標准並監督實施;(2)根據預防醫院感染和衛生學要求,對本醫院的建築設計、重點科室建設的基本標准、基本設施和工作流程進行審查並提出意見;(3)研究並確定本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 工作計劃 ,並對計劃的實施進行考核和評價;(4)研究並確定本醫院的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流程、危險因素以及採取的干預措施,明確各有關部門、人員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中的責任;(5)研究並制定本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暴發及出現不明原因傳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體感染病例等事件時的控制預案;(6)建立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7)根據本醫院病原體特點和耐葯現狀,配合葯事管理委員會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指導意見;(8)其他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閱讀全文

與醫院感染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福建蘑菇種植方法哪裡有 瀏覽:647
給芭比娃娃做手機的方法 瀏覽:63
機場投資規模與風險管理方法研究 瀏覽:785
吃雞連點器安裝方法 瀏覽:866
泰國貓不吃飯解決方法 瀏覽:583
彈子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245
樓體燈光的正確方法 瀏覽:871
過熱器再熱器壁溫超溫解決方法 瀏覽:418
奶水少了如何追奶最有效方法月子 瀏覽:235
有哪些方法可以消除腹水 瀏覽:658
八年級物理力的教學方法 瀏覽:203
龍門吊車電機發熱解決方法 瀏覽:958
再力花種植方法 瀏覽:686
上臉下垂鍛煉方法 瀏覽:440
簡便演算法思維方法 瀏覽:411
手機聲音變大方法榮耀 瀏覽:878
廣場積水如何處理方法 瀏覽:203
快速消小腿浮腫最好的方法 瀏覽:560
凈夫人的使用方法 瀏覽:671
虹口大學的畢業論文研究方法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