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開展真正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如何,不僅直接關系現階段中華民族的素質,而且直接關系未來中華民族的素質。關鍵詞:思政工作;兩課;六心;校園文化;黨團;社團 一、深刻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使大學生們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這對於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育人是學校的根本,學校的基本使命就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全面素質的人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永恆的主題,只要大學存在下去,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學校的基本政治工作之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牽腸掛肚的工作,要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每個人的個性各不相同,需要日常開展大量細致的工作。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非常優秀,是一支勤奮敬業、任勞任怨的隊伍,一支能「粗」能「細」、能「文」能「武」的隊伍,為支撐學校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和促進一流研究型大學建設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大學生是我國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關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關繫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我們應當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做好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二.加強和改進「兩課」教學 加強和改進「兩課」教學,充分發揮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要加強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應該充分發揮好「兩課」的主渠道作用,認真組織實施「兩課」課程設置新方案,不斷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堅持做好鄧小平理論的「三進」工作,以鄧小平理論為中心內容,系統地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兩課」在內容上要理論聯系實際,既要注意理論深度,又要貼近現實生活,切實增強其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避免「滿堂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啟發學生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對一些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焦點問題,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交流思想,使學生在討論和辯論中明辨事理,受到教育。 要採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特別是應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寓教於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兩課」的考試應根據學生思想道德的實際表現,採取試卷考評與鑒定評語相結合,盡量做到全面、客觀、准確地評價學生的思想道德表現,從而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表現有效地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三.學生輔導員應該向專職化、業務化方向發展 做到學生輔導員的專職化、業務化,一方面學生輔導員要努力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要做到能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另一方面,社會尤其是學校要為之提供更多的條件。」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校也正在努力加強學生輔導員的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專職化、業務化的學生輔導員隊伍。比如,新近引進的學生輔導員都有學歷的要求;對現任的學生輔導員加強專業培訓;在學生輔導員當中實行分工,有專門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負責學生的黨團建設、有負責學生的素質拓展活動等等。我們始終把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精神作為前提。要求熟悉輔導員職責深知輔導員工作艱辛的基礎上熱愛輔導員工作。搞好「四講」:講責任,身為一二百學生之師責任重大;講感情,深受家長重託學生尊重將心比心;講奉獻,為社會為國家培養人才苦中有樂;講未來,享桃李滿天下之芬芳其價難沽。其四是把好培養關。做到「三個結合」:把對輔導員經常性的教育和嚴格的考核結合起來;把個人的願望、目標同實際的政績結合起來,把對在校學生的管理教育同對畢業後學生的成長調查結合起來。使輔導員愛崗敬業有方向——政績,有「助燃劑」——學生成長成才反饋信息. 輔導員在自身經歷「四步曲」(剛上任時覺得「行」,干一段時間以後覺得「難」,深入反思覺得「淺」,越干越覺得「重」)中懂得自己的任務,懂得自己的責任,懂得自己的奉獻,進入越干越有味的狀態。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六心」 愛因斯坦在20世紀30年代就指出,科學影響人類社會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或間接地生產出改變人類生活的工具;二「是教育性質的———它作用於心靈,盡管粗看起來這種方式好像不大明顯,但至少同第一種方式一樣銳利。」人類的行為無不受情感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就要在「心」字上做文章。
一是「愛心」。高校教師和輔導員必須尊重、關心、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實際困難,使他們感受到關懷溫暖,為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二是「誠心」。對大學生要像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師生之間要以誠相待,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架起理解的橋梁,做他們的良師益友;三是「熱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具有奉獻精神的工作,沒有對學生滿腔熱情的愛,沒有對學生極端負責的熱心腸,沒有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就不能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是「公心」。輔導員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徇私,更不能憑個人印象辦事。對於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要虛心聽取,做人處事要堂堂正正,為學生做出表率和榜樣。五是「精心」。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提倡「精」字———精心組織、精心策劃、精心指導、精心實施、精益求精。要通過嚴密精細的工作,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調動起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六是「信心」。輔導員對學生要多鼓勵少批評,多啟發少懲罰,調動學生內在積極性,通過自我教育克服自己的缺點;要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從內心培養起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堅強動力;對暫時處於後進的學生,要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斷給以引導、鼓勵和幫助,使其從根本上克服後進狀態。五.發揮校園文化的潛在作用。 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局限於課堂教學,而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潛在的作用,這也是加強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校園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所形成的校園精神和文化氛圍,具有潛在的滲透性。學校通過開展學術、科研、文化、藝術、體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各種載體,陶冶情操,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並內化為自覺的行動。 通過建設校園文化教育學生。我們要為學生提高素質和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充分挖掘我院的文化資源特色,繼續開展好結合專業進行的系列有特色的活動,大力探索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於校園文化活動之中的新方法,充分發揮我院師生文化活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繼續辦好「社團活動月」,「人文社科系列講座」等高品味、高格調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學術講座活動,找准校園文化活動與學生學習興趣的結合點,營造健康高雅、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弘揚民族精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和奉獻精神,實現用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陶冶人、培養人、成就人的目標。六.發揮學院黨團作用和學生社團組織作用教育學生。 堅持以黨建帶團建,把加強團的建設作為黨建的重要任務,構建以共青團為核心,學生會、學生社團為兩翼的青年工作格局。加大對學生社團組織的管理和領導,團活動輻射全院所有同學,我們在長期的摸索中也逐漸形成了明確的思路和有效的機制,要把社團建成為人才培養的參與和實踐平台,成為大學生素質拓展的有效載體和校園文化的主體,要遵循社團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針對不同的學生社團,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興奮點順勢而為,將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柔性化和內化,融入具體的活動中,收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在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一是要加強針對性,深入研究每個學生的思想實際及在不同時期、不同形勢下不斷變化的思想實際,扣緊學生的脈搏,有的放矢;二是要突出創新性,即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方法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適應當前形勢需要。從內容上講,創新性應體現出既有主導價值取向的先進性內容,也應包含適應社會現實的廣泛性要求的內容。在方式方法上,要著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雙向交流,平等討論。既要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又要利用好校園文化等傳統陣地,同時適應網路化、信息化的形勢,創造一些新的方式方法。要繼續深入探索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點、規律,把握這種發艇趨勢。從而把這一工作做得更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更富有成效。
2. 結合學校校情學情談如何開展思政實踐課
1、課堂實踐,如主題演講、紅色影視作品賞析、課堂情景設置和案例討論等。通過課堂實踐加深理解,探求新知。
2、課外實踐,如開展社會調研、勤工助學、參加「青馬工程」的研學,投身於學生「三下鄉」活動和青年志願者活動等,通過社會實踐學以致用,鍛煉能力。
3、虛擬實踐,參與以網路為平台的實踐教學活動,如遠程學習、在線課堂等,在虛擬實踐中充實與提高。實踐教學通過實踐達到育人的目的,實踐是必需的平台,但絕不停留於實踐本身。我們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並不否認其理論的指導性價值,而是要堅持在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
(2)課程思政與黨建融合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思政實踐課的教育目的是,把思想政治理論社會實踐環節做實並實現系統化和規范化,使該課程成為由教師指導、學生廣泛參與的研究型課程。
成為切實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的思想政治理論能力教育課程;成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的素質教育課程。
3. 思想政治工作七個體系
思想政治工作七個體系是構建理論武裝體系、構建學科教學體系、構建日常教育體系、構建管理服務體系、構建安全穩定體系、構建隊伍建設體系和構建評估督導體系。
一是構建理論武裝體系。
全面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四史教育」,把制度自信的種子播撒進青年大學生心靈。
定期舉行集體升國旗、唱國歌儀式,有效利用重大活動、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重大紀念日、主題黨團日等契機和重點文化基礎設施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組織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最美奮斗者、改革先鋒、時代楷模等新時代先進人物走進校園,面向廣大師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構建學科教學體系。
扎實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思路創優、師資創優、教材創優、教法創優、機制創優、環境創優;實行集體備課,注重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浸潤式、體驗式、參與式、研討式教學,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流課程建設。
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教材規劃編審和規范選用工作,統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分類推進專業類課程思政教學建設,進一步打造「財經方略、管理智慧、法治中國」為主題的「經管法」課程思政特色。
構建集教育、預防、監督、懲治於一體的學術誠信體系;健全科研成果評價辦法,規范學術評價方法,強化學術評價中的正確價值取向。
三是構建日常教育體系。
推動構建政府、社會、學校協同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挖掘和編制「資源圖譜」;建成一批文化傳承基地,用好校史館等平台,強化校史校訓校歌文化育人功能;建設高校網路文化研究評價中心,推動將優秀網路文化成果納入科研成果評價統計。
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整體教學計劃,按師生比不低於1:400的比例配備思政專業教師,積極開展朋輩志願者心理咨詢服務。
四是構建管理服務體系。
強化學生班集體建設,選好配強班委會、團支部幹部。把校院領導力量、管理力量、服務力量、思政力量壓到教育管理服務學生一線,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
五是構建安全穩定體系。
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高校思想文化陣地管理;持續推動國家安全教育進學校、進教材、進頭腦,把集中教育活動與日常教育活動、課堂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落實高校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完善相應協調和會商機制,落實「一崗雙責」。
六是構建隊伍建設體系。
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第一標准,嚴格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按不低於1:200的比例設置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把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納入學校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
加快培養一批立場堅定、功底扎實、經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特別是培養一大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七是構建評估督導體系。
建立多元多層、科學有效的思政工作測評指標體系,完善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實施機制,堅持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二級學院學科建設成效評估。
以及學科專業質量評價、人才項目評審、教學科研成果評比的重要指標,納入政治巡察、中層領導班子考核、領導幹部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納入黨紀監督檢查范圍。
意義: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
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建立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為關鍵,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
對於目標任務,《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
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准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山東省教育廳-山財大構建「七大體系」推動新時代思政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