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主題研究方法論
如果一個人只是每天讀微信上的干貨,然後在頭條上不斷刷新聞,對於自己的認知提升,其實是一個很悲催的事情。一來我們以為自己花時間學習了,積累了很多知識,然而這些知識沒有做太多鏈接,是低效或者無效的信息。二來我們產生依賴,從而喪失了基本的獨立思考能力。像是一個嬰兒,一歲的時候給他餵奶,這沒有問題,但是十歲了,還是餵奶,這人基本也就廢了。
最近一兩年開始做一些主題研究,有些很娛樂,比如咖啡,雞尾酒;有些比較實用,比如物流行業主領域細分,區塊鏈及其應用;也有自己感興趣的,比如邏輯,重要哲學家及其主要觀點等等。雖然沒有特別厲害的成就,但是對於自己拓寬認知幫助非常大,所以嘗試總結一下主題研究的方式方法。
挑選主題。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有實用價值的主題開展研究,特別指出的是,我們要刻意挑選一些自己並不是非常感興趣,但是可以擴寬認知邊界的主題,比如文科生挑選「邏輯學」這個主題。
定義問題。有一些基礎的問題在一剛開始就可以提出,定義類問題(區塊鏈是什麼?),分類問題:咖啡可以如何分類?應用問題:如何用敲門磚效應獲得和自己心儀女孩約會的機會?還有一些深入問題,需要我們對主題有一定深入了解以後才能具體提出。比如我在學習區塊鏈的時候,就區塊鏈的分叉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分叉?這其實是區塊鏈技術中一個細節的問題,而在開始研究之前,我根本沒有聽說過分叉。
信息收集。這里的主題研究並不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而是以了解知識為主導。網路自然是成本最低,最快尋找信息的方式,同時也不要忽略其他方式。尋找有關音頻和視頻,得到有很多書籍的總結,方便我們快速了解一些觀點。閱讀相關書籍,時間耗費相對較多,但是信息也最為體系。和有相關知識儲備的人交流,加入相關的社群交流。每一種方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通過多種方式結合,來獲取最有效的信息。
內容輸出,首先自己可以將知識總結成文章,也可以用思維導圖,將知識聯結起來。最好做一些分享和討論,加深自己的認知,知識互動起來以後會非常不一樣。一些好的額解決方案甚至可以作為項目去實施。
這篇文章,在方法論上其實非常簡單,每個人都可以非常輕易的想到,我記得笛卡兒在《方法論》中指出分析問題的四個步驟,也是看上去極其簡單的邏輯。關鍵在於我們改變現在「拿來主義」的思維和行為習慣。主動去思考才有可能把問題看透,前兩天看一篇文章,有個大牛說,「不深入研究,是抓不住的。」
以下分享一下我在做邏輯學習的總結。
⑵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學習心得感悟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基本了解了如何進行對專業課程的研究和學習,以及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的研究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和一些基本的論文寫作要求和規范。
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首先需要的是對該領域進行深入的學習,夯實專業理論水平,大量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經典作品,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形成過程以及基本承襲脈絡,還需要深刻理解作者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思想內容以及其後各個時期馬克思主義者充實和發展的理論內容,並將這些知識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其次,在閱讀過程中,要不斷的保持思考,學會提出問題,積尋求自己感興趣的某方面內容加以深入研究。最後,要想進行論文的撰寫,必須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結論三大步驟,這在個過程中問題意識是首要的,要善於思考並發現問題,這個問題必須是值得去科研,有研究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要適合自己的水平。
針對問題進行研究形成論文,在撰寫論文時要注意格式和語言規范等要求,這一系列的工作完成才能勉強算是進入一個領域研究。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課程,首先教給我的是思維上的轉變,從會學習方法轉變為會做研究的方法,這正是我們在以後三年中應該必須學會的一種研究方法。但除了思維上的變化,也需要我們掌握一些基本的社會科學研究手段去幫助我們研究一個領域。
一、人文社科研究手段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書籍,但並不是所有書籍都需要我們去讀。首先要讀對我們有用的書,但讀書也有讀書的方法,尤其是要進行專業性學習時,讀書更是有法可循,掌握讀書方法,是我們進行學習或研究的關鍵環節。
(一)文獻閱讀
1、要讀經典之作
經過這段時間學習,我發現經典書籍會有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經典是言簡意賅,讀者很容易理解作者要表述的內容,作者把深刻的道理用簡單的話語就能闡述明了,讀這種經典原著,會有醍醐灌頂之感,收效明顯;第二種經典是語言晦澀難懂,不容易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深刻道理。針對第二種情況,如果堅持讀原著,會浪費大量時間且成效一般,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首先要大量閱讀外圍文獻,即其他作家對這種典籍的理解和看法,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後再看原著,就能感受到經典作品的奧妙之處,如果是經典文獻是外文,比如馬克思的相關作品,那就可以先讀譯著,然後讀外文原著,專業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很大提升。此外,還應注意對於經典作品要翻來覆去的閱讀,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以前的晦澀也變得容易理解。
2、要讀大量論文。
進入一個領域除了要大量讀書,還需要閱讀論文。通過大量閱讀論文來關注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目前國內外學者討論的核心問題和自己能夠研究的以及洞察寫論文的方法,所以閱讀論文能夠帶來兩方面收益,關注。
閱讀論文首先需要尋找與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論文。每個專業,甚至每個專業方向都有對應的學術期刊論文,在尋找文獻閱讀時不能盲目選擇,例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就不能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相混淆。其次,應該閱讀權威期刊的論文,論文也分等級,權威期刊論文是任何一個領域最具有話語權的,內容新穎的,質量最好的論文,往往是一個專業領域的最前沿,討論著當代該領域最核心的問題。
3、文獻積累
閱讀大量的文獻,了解了更多的專業知識以後,如果對閱讀過的文獻不加積累或記錄,不僅會很快遺忘所讀過知識,而且還不能把閱讀過的相關知識加以分類,在運用的時候不能很好的調動,所以,平時閱讀的時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文獻積累。
批註。閱讀文獻時,對書中不理解的疑難問題,和心得體會在書的空白部分進行標注。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有一段談到「勞動價格要比生活資料的價格遠為穩定。二者往往成反比。在物價騰貴的年代,工資因對勞動的需求下降而下降,因生活資料價格提高而提高。這樣就互相抵消。無論如何,總有一定數量的工人沒有飯吃。在物價便宜的年代,工資因對勞動的需求提高而提高,因生活資料價格下降而下降。這樣也就互相抵消了。」
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有方法和技巧,主要是這三個方法入手。首先是要學會摘抄文獻經典語句,可以是作者對一個問題的經典論述,也可以是能夠引發讀者深思的句子,對自己有價值的語句都可以摘錄下來。(舉例)其次是要學會列提綱。即把整本書或文章的內容要點,主題思想、觀點、獨到之處用綱要的形式記錄下來,提綱要反映原文獻的概貌。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一文中就可以用列提綱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正確的學說,反對資本主義僱傭奴隸制,是對德國古典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的繼承者。
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唯物主義,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體系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然後將其推廣到對人類社會的認識,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主義
二是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馬克思對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觀點繼承並發展,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資本的發展,進而發現剩餘價值並以此為基礎,形成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
三是馬克思從空想社會主義中得出必須要有創造新社會的社會力量,結合前兩點得出階級斗爭學說,將空想社會主義變成科學社會主義。最後還要學會札記。把閱讀文獻後的心得、體會、感想、述評、疑點和意見等記錄下來,札記相當於初步的分析研究記錄,同時也是進一步研究的起點。(舉例)
(二)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另一手段,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將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並結合理論知識進行研究,形成論文。社會調查主要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實踐原則,一定要進行實際調查而不是憑空臆想;二是實事求是原則,尊重客觀事實,不能對調查結果進行肆意亂改;三是辯證法原則,即用聯系發展、矛盾的觀點對事務和社會現象進行調研。此外,還需要進行調查報告的撰寫,調查報告包括題目,前言,正文,結語和附錄,主要作用是展示調查現象的真相,揭露蘊含的事實、情況、經驗等。
社會調查對於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域的作用較小,但作為一種人文社科研究手段對於對於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作用。掌握了社會科學研究的手段,積累大量的文獻後基本上就可以撰寫論文了,但寫論文除了內容的新穎外,論文格式和語言的表達也有嚴格的要求。
二、關於論文格式的具體要求
論文是進行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術成果,在某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科學發現均須要用論文形式展示出來,在某一程度上,學術水平可以用發表論文的質量和數量來衡量。這就要求論文必須有嚴格的格式要求,專業的學術語言,以及最後能找到合適渠道投稿發表。論文主要分為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
(一)、論文格式
任何一篇論文,不管是期刊論文,還是學位論文都有嚴格的格式要求,不同的期刊對論文的格式要求不同,只有嚴格按照格式規定整理的論文才是完整的論文。
(二)、學術語言
1、准確性
以表達事物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為基礎,在語言上要求概念明晰,語法合乎規范,能得出鮮明的結論;結構上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能達到對事務客觀和真實的表現。
2、抽象性
把握理性尺度,進行抽象思維的抽象表達,不同於文學作品,不需要修辭比喻,運用學術性語言、專業性語言、小眾化語言,表達出所研究問題背後的真理。
3、簡潔性
寫論文,不在於篇幅長,關鍵是要完整表達事物的客觀道理,要追求用精練的話語去表達文章的觀點,但也是以表達准確為尺度,不能為了簡潔而簡潔。當然,並不是長篇幅文章就是廢話連篇,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言之有物,也是好文章。
(三)、學會投稿
論文全部完成後,想要取得學術成果還需要投稿發表,發表時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找到合適的投稿期刊,期刊水平不一,應該綜合客觀評價自己的論文,向適合自己的期刊投稿,最好是選擇若干期刊,先向規格高的投稿,再向中等期刊投稿,最後向水平較低的期刊投稿,期間間隔一個月;二是要找到可靠的投稿渠道,投稿主要從樣刊、各大高校的學報以及知網上投稿;三、想要論文快速見刊,還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各大期刊的發文周期,即多長時間發一次文章,時間越快越好。
⑶ 理論研究的方法——讀《實證研究和經驗研究——研究方法論(1)》
我所指的理論研究是指對客觀知識的研究。什麼是客觀知識?我的定義是,所謂客觀知識是指事物從某一特定時點的狀態轉變成下一個特定時點的狀態所發生變化的規律性。
這個規律性不管我們去不去發現,它都存在,因此,它是客觀的。
如何能找燃銷老到這樣的規律性,一般有兩種方法,即演繹法和歸納法,這兩種皮升方法是相互穿插,交相使用的,並不是兩種完全孤立的方法。
人類認識知識當然是從經驗開始的,所有的知識都是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這就是歸納法。歸納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即個案分析,從個案中歸納總結出一般規律;另一種即統計分析,有些人也叫實證分析,從眾多個案的共性中歸納總結出一般性規律。
所以案例方法和實證方法都是歸納法,本質上都是經驗主義的,只不過前者是直接從經驗中總結,後者是藉助工具總結。
演繹法是形成理論的重要方法,主要是通過建立概念體系,並運用邏輯體系進行推理,從而提出新的知識。有時在推理之前需預先設定公理。概念體系的建立和公理設定都是基於經驗之上的,需要應用到歸納法。
因此,歸納法和演繹法共同推動了理論的構建。
人類構建的理論並不等同於客觀知識,但可以不斷地接近客觀知識。我們不斷地通過實證的方法去驗證理論與現實的吻合性,從而不斷地提升與客觀知識的一致性。這種驗證既可以通過個案進行反證,也可以運用統計工具、實證方法去證實或證否。
因此,實證的方法既可以用來提出理論假設,也斗亮可以用來證明或證否理論假設。同樣,案例方法也可以。這不是這兩種方法的本質區別。
案例方法也不等同於經驗研究,它只是一種經驗研究,本質上實證方法也是經驗研究。通常所指的經驗是指人通過感覺器官所採集的信息,通過大腦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就是經驗研究。
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採集信息的方法和工具大幅提升,對信息的處理能力也藉助工具和方法大幅提升,實證研究就是一種優化的信息採集和處理方法,因此其本質上仍然是一種經驗研究。
因此,我的理解,實證研究並不是和經驗研究相對應的研究方法,經驗研究也不等同於案例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歸納法和演繹法才是相對應的兩種研究方法,實證研究和經驗研究都需要用到這兩種方法。
實證研究與案例研究本質上的區別不是方法上的,而是研究的對象不同,研究的角度相異。
至於嚴謹性,它是指與邏輯體系的相符性而言的,因此主要是用來判斷演繹法的運用。因為,歸納法在本質上都是不嚴謹的,不論是案例研究還是實證研究,都會用到歸納法,因此在本質上都會存在嚴謹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