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概念教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

概念教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

發布時間:2022-06-26 04:48:32

A. 概念教學的方法

概念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注重概念的來源和形成

數學概念不是簡單的由數字推導出的結論,其本質是人類對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概括反映,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真理。概念的形成過程是通過對系列感性材料進行認識、分析、抽象和概括後得出的。認識任何事物都必須先弄清其來龍去脈,數學概念也同樣如此,有了這一前提,既消除了學生對於數學概念抽象、死板的印象,又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數學概念教學中,一般採取「概念加例題」的方式,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注重概念的來源和形成過程,能夠從本質上完整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對理解概念具備思想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

二、注重概念的變式練習

真正掌握概念必須學會各種變式練習,變式練習既是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關鍵途徑,也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方法。變式訓練,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概念、性質、定理、公式,以及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變化,使其條件或形式發生變化,而本質特徵不變。

三、注重結合生活實例

概念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卻以理性認識的抽象符號和語言表現出來。根據心理學研究,學生更容易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比如,你描述了若干「圓」的特徵,都不如直接拿一個實物來講解一下容易理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入手,更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徵。

四、掌握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概念認知結構,培養學生從概念的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能力。本文介紹的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僅供參考,總的來講,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們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充分參與進來,全方位開發創新思維,就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基本方法

2數學概念的主要特徵
1)數學概念的組成 數學概念通常由概念的名稱、定義、例子、屬性和符號組成。如等邊三角形這個概念,概念的名稱是「等邊三角形」(符號是「等邊△」),數學概念具有抽象與具體的雙重性。 數學概念代表的是一類對象而不是個別事物,它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普遍意義。如「等邊三角形」這個概念代表的是各種顏色、大小抽象的等邊三角形,而任何具體顏色、大小的等邊三角形都只是它的正面例子。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成分,就整個一個數學系統而言,概念是個實實在在的東西,這是數學概念具體性的一面。

2)數學概念的概括性強,如「等邊三角形」就是對千千萬萬個具體的等邊三角形的高度概括的認識。

3)數學概念的名稱往往用特定的數學符號表示,如「等腰△」、「y=sinx」這些符號表示,使數學概念具有形式和簡明的特點。

4)數學概念具有系統性。每一數學分支的概念由原名出發,經過不斷抽象定義,逐步形成一個嚴密的概念系統。就某一具體知識而言,相關的概念也組成一個系統。例如,與三角形這一知識相關的概念,邊、角、高、中線………組成一個關於三角形概念的系統。

3數學概念教學方法
一、注重利用生活實例引入概念

概念屬於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教學過程中,各種形式的直觀教學是提供豐富、正確的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講述新概念時,從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有關具體實物人手,比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質和特徵。

二、注重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

三、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

許多數學概念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講清它們的來源,既會讓學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於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一般說來,概念的形成過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對一些感性材料的認識、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動過程變為簡單的「條文加例題」,就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可以完整地、本質地、內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對理解概念具備思想基礎,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

四、注重通過比較鞏固對概念的理解

鞏固是概念教學的重要環節。心理學原理認為:概念一旦獲得,如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鞏固概念,首先應在初步形成概念後,引導學生正確復述。這里絕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把握概念的重點、要點、本質特徵,同時,應注重應用概念的變式練習。恰當運用變式,能使思維不受消極定勢的束縛,實現思維方向的靈活轉換,使思維呈發散狀態。

4數學概念有效方式
一、重視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拓展聯想空間

新概念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具有良好的認知結構和豐厚的知識積累,必須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和生活經驗。有些教師認為學生已具備了相關知識的儲備,沒有必要進行復習,結果出現學生對新概念茫然混沌、理解碎裂的狀況。在案例教學中,三角函數也是反映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為突出函數的本質,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復習已學過的函數,再順勢揭題。

三、經歷數學概念思維過程,體驗成長快樂 。數學概念的教學就應該成為思維的體操,積極展示思維的發生、發展,從具體到抽象,讓概念在條理中、在生動活潑的思維歷練中自然生成。課例中,通過問題的設計和不斷的探究,讓學生體會到在直角三角形中:銳角固定,則這個角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固定。自然得出:銳角變化,則這個角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隨之變化。正切概念來之自然、呼之欲出。

二、再現數學概念現實背景,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龐加萊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教室里,先生對學生說「圓周是一定點到同一平面上等距離點的軌跡」,可學生聽後面面相覷,誰也不明白圓周是什麼,於是先生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學生們立即歡呼起來「啊,圓周就是圓圈啊,明白了」,這一故事告訴我們進行概念教學時,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滿腹狐疑中覺得有必要學習這個概念。

四、理解數學概念內涵外延,構建問題模式 。多角度、多變式、循序漸進的安排概念問題的訓練是概念固化的關鍵,這個環節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解題能力的提高。案例中,既回歸生活(坡面),又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例題設計,強化了對正切概念的本質認識,為下課時正弦、餘弦概念的學習打好了基礎。

B.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不僅是小學數學知識的基本要素,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內容。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關繫到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關繫到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關繫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直觀形象思維制約了對數學中抽象概念的掌握,導致孩子們在學習和運用概念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那麼,怎樣才能使數學概念教學更有效呢?
一、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系,引入概念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於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課堂上一些與生活相連的習題更好體會知識的還是生活本生。
例如,在教學《認識鍾表》時,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這兩個數學概念本身就比較抽象,你若直接告訴孩子看鍾點的方法:分針對著12,時針對著幾就是幾時,1時=60分,1分=60秒,孩子未必真正理解,而且長期地這樣教學學生就不會去思考,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們在課起始時便以猜謎揭示課題,而後分認識鍾面,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三步走。認識鍾面環節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說說鍾面的認識,為了讓學生的介紹更為有針對性把提問變成「你知道鍾面上有什麼?」這樣學生根據手中的鬧鍾很容易回答。在學生撥鍾也讓學生自由的撥出一些整時並說說在這一時刻在干什麼,這樣學生對各個時段的認識就能聯系生活而不僅僅停留在1~12各個數上。在「兩個8時」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充分的討論兩個8時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導學生會照樣子用一句話說一說,同時從數學角度提醒學生在平時說話時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 等詞語,這樣說起來就更清楚明白。鍾面、整時和大約幾時三個環節層層遞進,每一個環節與學生經驗緊密聯系。
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知識和生活的局限,理解一個概念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細心、耐心,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

二、迎合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概念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的基礎。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抽象的理論如果再加上乾巴巴的講解,必然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認識角》時, 既要讓學生感知直角、銳角、鈍角等不同種類的角,又要注意變化角的大小和角的開口方向,這樣才能獲得對角的清晰認識。教師可以事先做好一個只露出三角形一個角的教具,讓學生觀察露出的一個角,判斷整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當露出一個直角時,學生馬上回答這是個直角三角形;當露出一個鈍角時,學生馬上回答這是個鈍角三角形;當露出一個銳角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回答這是個銳角三角形。這時教師拿出的卻不是銳角三角形,這樣,學生就有了懸念:為什麼有一個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鈍角的是鈍角三角形?而一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就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了呢?這時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已經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使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獲得概念的整個過程中感到學習的快樂。

三、動手操作,引入概念
低段小學生他們愛擺弄東西,什麼都想嘗試。但若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時,操作的積極性就會下降。所以利用學生這種心理適當安排動手嘗試的學習內容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得形成概念。
例如,在教學《米和厘米》時,在認識了「厘米」以後我安排學生通過測量,看看你身體上哪個部位的長度最接近一厘米。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先是拿出尺子不停的比劃,然後三五成群的議論開了,積極主動地去尋求答案。在交流想法時,小朋友不僅給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更讓我收獲了不少的驚喜。
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在頭腦中切實、清楚地建立了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四、巧用多媒體,引入概念
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激活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全方位地調動和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建立合理的教與學的關系,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周末,同學們去野餐,在優美的音樂的聲中,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來到了郊外,貼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跟著提出問題:「把8個蘋果和4瓶果汁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學生回答後動畫演示分得的結果,非常直觀地顯示出「平均分」,加強了學生對「平均分」這個概念的理解。接著提出:「把一個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麼數來表示?自然地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認識分數。
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概念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掌握使用,優化數學概念教學,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進行概念教學。

C. 數學概念教學方法具體是什麼

數學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是反映數學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數學概念也是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核心,它是理解、掌握其它數學知識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靈活運用知識實現遷移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地實施概念教學,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提高。現結合數學概念教學的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與做法。
一、重視教學情境創設,實現概念引入的自然化
數學教材多是直接給定概念,教師應遵循高中數學新課標的要求,加強概念的引入,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合理設置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了解知識發生、發展的背景和過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也能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
1.以數學史話引入概念
教學中,適當引入與數學概念相關的故事,並巧妙處理,既可激發學習興趣,又可達到教育之目的。如教曲線方程時講講笛卡爾和費馬;學數列時講數學家高斯故事;講二項式定理時向學生介紹楊輝等。在故事引入的同時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科學精神。
2.以實際問題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入概念,使得抽象的數學概念貼近生活,使學生易於接受,還可以讓學生認識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例如可從教室內牆面與地面相交,且二面角是直角的實際問題引入「兩個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3.利用學生探究實現概念的自然引入
以概念為基礎,以過程為導向,是概念教學的基本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並通過一定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是新課程理念的最好體現。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現有的知識背景、能力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範例,引導學生對實例進行觀察、比較,對概念進行假設、驗證,從而獲得正確的概念。如在「異面直線距離」的概念教學時,不妨先讓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距離的概念,如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引導學生發現這些距離的共同特點是最短與垂直。然後啟發學生思考在兩條異面直線上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兩點,它們間的距離最短?如果存在,有什麼特徵?經過探索,得出如果這兩點的連線段和兩條異面直線都垂直,則其長是最短的,並通過實物模型演示確認這樣的線段存在。在此基礎上,自然地得到「異面直線距離」的概念。在引入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培養了勇於發現,大膽探索的精神。
二、善於解剖概念,實現概念教學的深刻化
數學概念是為了解決數學問題,對概念理解不清,在解題時就會出現錯誤;對概念理解不透徹,常會遇到問題束手無策。要正確深刻地理解概念絕非易事,數學概念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因此概念教學應讓學生准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特點,從多方面著手,適當引導學生剖析概念,抓住概念的實質。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剖概念:
1.強調概念中的關鍵詞語
如對函數概念中的「任何」與「唯一」要重點強調。然後舉例 ,前者可以稱 是 的函數,後者不能稱 是 的函數。因為對於任何一個 ,不是對應唯一 。這樣通過正反實例,強調概念中的關鍵詞語,更能加深概念的理解。
2.注重數學語言的翻譯
數學語言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有較強的概括性,更能反映概念的本質。如等差數列的概念可用符號「 」( 為常數)概括。用定義證明一個數列是等差數列時,就是應用概念的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則能更形象地反映概念的內容。如講「交集」概念時,用文氏圖表示「A B」,可以很容易理解概念。
3.注重相似概念的對比分析
有比較才有鑒別。用對比方法找出容易混淆的概念的異同點,有助於學生區分概念,獲取准確、明晰的認識。比如對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排列與組合的概念,就可以通過概念對比,並結合實例的方式加深概念理解。
三、精心設計練習,實現概念教學的持續化
數學概念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提高數學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所以在練習設計上一定要精、針對性強,便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1.加強應用概念中易錯原因剖析
很多概念本身就是解題方法。如「反函數」概念,就已經體現了反函數求法:「反解 」——「將 與 互換」——「標明反函數的定義域」(要通過原函數的值域來確定)。在反函數的求解中,學生常出現反函數定義域由反函數解析式本身確定而導致的錯誤。如果注意在解題中強化反函數概念以及它的由來,就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了。
2.加強概念的逆用、變用,從中獲得解題方法

D. 數學概念教學方法具體是什麼

教學時注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概念的內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對象的本質特徵;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對象,概念的內涵是質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概念量的方面,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對立統一的,內涵明確,則外延清晰;外延清晰則內涵明確.例如在新課程必修4的角的概念的推廣的教學中,角的概念的內涵是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成的圖形,外延就是角的分類:正角,負角和零角.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變式來明確概念的外延.
例:函數奇偶性的教學(人教A版)
函數的奇偶性是必修1的內容,是函數單調性之後很重要的一個性質.在教材中,通過具體的函數得到了偶函數的概念,
由,得到了奇函數的概念.教材中通過例5讓學生判斷函數的奇偶性,筆者認為,通過這樣的習題還沒有真正明確函數奇偶性這個概念的外延.
………………更多文章詳情詳見教育界雜志社官網,希望能幫到你!

E. 小學數學如何實施概念教學

一、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系,引入概念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於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課堂上一些與生活相連的習題更好體會知識的還是生活本生。
例如,在教學《認識鍾表》時,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這兩個數學概念本身就比較抽象,你若直接告訴孩子看鍾點的方法:分針對著12,時針對著幾就是幾時,1時=60分,1分=60秒,孩子未必真正理解,而且長期地這樣教學學生就不會去思考,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們在課起始時便以猜謎揭示課題,而後分認識鍾面,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三步走。認識鍾面環節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說說鍾面的認識,為了讓學生的介紹更為有針對性把提問變成「你知道鍾面上有什麼?」這樣學生根據手中的鬧鍾很容易回答。在學生撥鍾也讓學生自由的撥出一些整時並說說在這一時刻在干什麼,這樣學生對各個時段的認識就能聯系生活而不僅僅停留在1~12各個數上。在「兩個8時」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充分的討論兩個8時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導學生會照樣子用一句話說一說,同時從數學角度提醒學生在平時說話時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
等詞語,這樣說起來就更清楚明白。鍾面、整時和大約幾時三個環節層層遞進,每一個環節與學生經驗緊密聯系。
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知識和生活的局限,理解一個概念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細心、耐心,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
二、迎合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概念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的基礎。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抽象的理論如果再加上乾巴巴的講解,必然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認識角》時,

既要讓學生感知直角、銳角、鈍角等不同種類的角,又要注意變化角的大小和角的開口方向,這樣才能獲得對角的清晰認識。教師可以事先做好一個只露出三角形一個角的教具,讓學生觀察露出的一個角,判斷整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當露出一個直角時,學生馬上回答這是個直角三角形;當露出一個鈍角時,學生馬上回答這是個鈍角三角形;當露出一個銳角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回答這是個銳角三角形。這時教師拿出的卻不是銳角三角形,這樣,學生就有了懸念:為什麼有一個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鈍角的是鈍角三角形?而一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就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了呢?這時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已經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使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獲得概念的整個過程中感到學習的快樂。
三、動手操作,引入概念
低段小學生他們愛擺弄東西,什麼都想嘗試。但若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時,操作的積極性就會下降。所以利用學生這種心理適當安排動手嘗試的學習內容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得形成概念。
例如,在教學《米和厘米》時,在認識了「厘米」以後我安排學生通過測量,看看你身體上哪個部位的長度最接近一厘米。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先是拿出尺子不停的比劃,然後三五成群的議論開了,積極主動地去尋求答案。在交流想法時,小朋友不僅給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更讓我收獲了不少的驚喜。
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在頭腦中切實、清楚地建立了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四、巧用多媒體,引入概念
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激活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全方位地調動和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建立合理的教與學的關系,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周末,同學們去野餐,在優美的音樂的聲中,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來到了郊外,貼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跟著提出問題:「把8個蘋果和4瓶果汁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學生回答後動畫演示分得的結果,非常直觀地顯示出「平均分」,加強了學生對「平均分」這個概念的理解。接著提出:「把一個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麼數來表示?自然地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認識分數。
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概念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掌握使用,優化數學概念教學,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進行概念教學。

F.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方法課題研究保障方法

英盛觀察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對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貫穿數學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逐步加深理解。通過良好的數學概念學習促進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進一步培養數學能力;通過有效的概念教學,使學生順利地獲取有關概念。在新課程標准下,優化數學概念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都有極其重要作用。

本課題組成員結合近幾年來的課堂教學進行分析調查,發現在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中目前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比較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往往把一個新的概念和盤托出,讓學生死記硬背法則、定義;比較忽視概念間的聯系,許多本來是有聯系的概念,卻分散、孤立不成系統,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比較忽視概念的靈活應用。因此本課題組希望通過研究探究出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索出對概念教學的教材處理方法,達到對概念教學的教學設計有效性,提高概念教學教、學方式與方法運用的有效性。

在確定了課題後,本課題組成員從網上和教育教學雜志中對概念學習的文本資料進行收集和學習。如:《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優化策略》《數學課程標准教師讀本》等關於概念教學的書籍及文章,並將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有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與原來的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對概念的編排更加淡化,但教材中特別強化在情境中認識、理解概念,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形式自主探究概念的意義。比如在李順琴老師這次執教的《什麼是周長》中,就通過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動來鞏固認識周長。

通過課題組的成員間相互學習、共同探索,對概念教學探索出這樣一種基本模式"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鞏固、概念的應用"。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探索和研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探究,選擇各種有效的形式,在課堂中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喚醒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以最佳狀態參與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G.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幾種基本方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學中不斷嘗試、探索、總結,學生基本上形成了新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全面持續發展,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實現了課程改革目標。 數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高度概括,是學生學習數學、接受新知識的基礎。准確而又徹底地理解和掌握數學課堂學習中的概念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備條件。數學概念一般包括定義、定理及推論,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條註解或注釋都是經過認真而又細致地推敲並有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階段乃至整個數學學習當中又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加之初中學生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認真講解概念,不能忽視每一個概念,不能認為概念是條條,只要學生記住就行了,而是讓學生徹底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去記憶。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記得牢,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通過概念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從而達到教學的要求。因此,教好初中數學概念這一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情境引導,發現本質 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而本質屬性的概括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要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概念,就要在概念教學中充分開展這樣一個過程。按照初中生的年齡特徵,要盡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引入概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概念潛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記詞句。例如,在教學平面內點的直角坐標的概念時,實質上是建立在平面內點和有序實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基礎之上。我們可以藉助於學生們看電影時找座位等一些學生所熟悉的實例來引入課題,讓學生在無意識狀態下進入新的概念學習當中,而不是就書認書,硬背概念。當然,要注意這樣做的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只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是為了用形象的實例來探討研究對象的抽象本質屬性,因而應把精力放在如何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一過程上來。另外,生活實例並不等於數學概念,有的包括非本質屬性,而有的遺漏了某些本質屬性,因此教者在舉例時必須切實,防止學生對概念的曲解,走向另一個極端。 此外,在概念的教學過程中,要在概念的系統中形成概念,而不是突如其來地灌給學生。從原有的概念基礎上引入,既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又要充分揭示新知識與舊概念的矛盾,使學生認識到舊概念的局限性,學習新概念的必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教學前要很好地分析新概念在概念系統中的位置。例如,算術根在教材中的位置,它的前面是方根,後面是根式。它是為了便於研究根式的性質和進行根式的運算,因為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值,它們互為相反數。因此研究二次根式的性質只要研究算術平方根的性質就可以了。算術根是為了解決實數范圍內方根運算的可行和單值而出現的,從而為研究根式鋪平了道路,它在概念系統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呈現定義,促進理解 概念的定義是我們所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概括,措辭更是精煉,每個字詞都有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深刻領會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准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逐步養成對定義的深入鑽研,逐字逐句加以分析,認真推敲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有兩條邊相等的「有」字,而不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只有」二字。前面的有兩條邊相等包括了兩種情況:一是只有兩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腰與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二是三條邊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又叫等邊三角形,而後面的僅僅涉及到一種情況,排除了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的這一特殊情況。又如,「a、b、c不全等於零」和「a、b、c全不等於零」,這兩條定義字詞都一樣,只是位置不同,但意義截然不同。再如,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圓,若改寫成三點確定一個圓,得出一個新命題,它既包括了三點在同一直線上也包括了三點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種情形,而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不可能確定一個圓,即圓上任意三點都不在同一直線上。故將不在同一直線上三點確定一個圓寫成三點確定一個圓是不成立的。因此,在講述此概念時應突出「不在同一直線上」這句話。 三、新舊聯系,正反對照 有些概念單純地講學生難以接受,難以掌握。但是把某些相關或相對的概念放在一起進行類比、對照,使學生既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又注意到它們的區別,會使學生茅塞頓開,另闢蹊徑。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可分為相容和不相容兩種,相容又可分為同一、交叉和從屬三種關系。例如,正整數和自然數是同一關系,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是從屬關系,方根和根式是交叉關系,矩形和菱形是交叉關系,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是不相容關系。又如:講「仰角」和「俯角」時,將這兩個概念進行對照比較,就不難區別誰是「仰角」,誰是「俯角」。再如,「圓心角」與「圓周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圓心角」是頂點在圓心的角,由此及彼,大部分學生就可以得出「圓周角」的定義:頂點在圓上的角叫「圓周角」這又恰恰錯了。此時教師再將「圓周角」的定義敘述出來,學生就會覺得恍然大悟。這樣通過比較「圓心角」與「圓周角」的概念一目瞭然,清清楚楚。 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基礎;反之,也只有通過解題,學生才能加深對概念的認識,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課本中直接運用概念解題的例子很多,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同時,對學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錯誤的概念,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題目,通過練習、講評,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四、深入剖析,揭示本質 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的基礎,要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透徹清晰的理解,教師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實質,幫助學生弄清一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也就是從質和量兩個方面來明確概念所反映的對象。如,掌握垂線的概念包括三個方面:①了解引進垂線的背景:兩條相交直線構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是直角時,其餘三個也是直角,這反映了概念的內涵。②知道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的一個重要的特殊情形,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會利用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定義進行推理,知道定義具有判定和性質兩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概念解決問題,加深對概念本質的理解。如。「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這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式子(a≥0)是一個整體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又如,講授函數概念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數概念,我們必須揭示其本質特徵,進行逐層剖析:①「存在某個變化過程」——說明變數的存在性;②「在某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和v」——說明函數是研究兩個變數之間的依存關系;③「對於x在某一范圍內的每一個確定的值」——說明變數x的取值是有范圍限制的,即允許值范圍;④「v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說明有唯一確定的對應規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數概念的本質是對應關系。 總之,數學概念教學對整個數學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應努力通過揭示概念的形成、發展、鞏固和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H. 如何對數學中的概念進行教學分析

數學概念主要反映了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是一種體現本質的思維方法。概念是學好數學的基礎與前提,也是進一步掌握公式、定理、法則的根本,有利於學生形成數學思維,為計算、證明、解答等提供根據。數學概念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數學概念具有明確性、嚴謹性、抽象性,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多教師以「概念同化」方式開展教學,教師占據課堂主體地位,以「填鴨式」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甚至只能對概念死記硬背,根本不能實現活學活用。隨著初中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對概念教學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發現概念、思考概念、認知概念、掌握概念、應用概念,培養數學思維與數學素質。
一、數學概念的分類
初中數學教學作為高中數學的准備階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地位。由於教學概念繁多、復雜,一般按照整個教材的章節劃分,但是數學作為一個整體性體系,以下將以觀察和比較角度為出發點,將數學基本概念劃分為直觀型與抽象型兩大類。一方面,直觀型數學概念,可以通過簡單的觀察和比較獲得結論,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在初中數學中,如對稱特殊四邊形、直角三角形、相交、平行等概念都屬於這一類別,只要通過嚴謹的語言進行表述,就可科學解釋研究對象的空間形式及數量關系等屬性。另一方面,抽象型數學概念,與直觀型數學概念恰好相反,它是直觀概念的引申、擴展,需要通過對概念語言的深刻理解和認知才能獲得結論,而無法通過表面觀察或比較而獲得。例如二次函數的概念,學生在理解這一概念過程中,必須在自己已經掌握的直觀概念基礎上,對二次函數進行深入分析與認識。
二、透過概念的現象看本質
數學概念是形成數學思維的基礎,若想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概念,並能應用到實際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概念的本質進行剖析,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才能做到從質和量兩方面認知。例如「垂線」的概念,應主要從以下方面逐層分析:其一,了解垂線的背景,即概念的內涵——兩條相交的直線構成四個角,其中一個角為90°,那麼其他三個角也是90°;其二,分析概念的外延,即認識到兩條直線的相互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情形下的特殊情況;其三,通過推理「垂線」的定義,認識到定義的判定與性質雙重功能。另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利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反過來鞏固概念的理解與記憶。例如,「一般將式子a(a≥0)稱作二次根式」,這就是一個描述性概念,其中「式子a(a≥0)」作為整體概念,而「a≥0」則是必要條件。
再如,在講解「函數」的概念時,為了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函數,教師也應注重揭示本質,逐層剖析:其一,認識到變數的存在,即「存在的某個變化過程」;其二,認識到兩個變數之間存在的依存關系,是函數的主要特徵,即「在某個變化過程中的變數(x和y)」;其三,概念中的變數x取值應在一定范圍內,即「對於x在某個范圍之內的每一個確定值」;其四,函數具有一定的對應原則,即「y有唯一的對應值」。可見,通過這種層層剖析的方法,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函數的對應關系。
三、概念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數學概念的形成,必須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感性認識,以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找到概念的本質特徵,更直觀、具體地理解概念。在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中,教師應善用「直觀教學法」,讓原本抽象、復雜的數學概念變成看得見、想得到甚至摸得著的實實在在東西,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既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也利於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絕對值」概念時,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普遍認為難以理解,太抽象、太復雜。為了將復雜的絕對值概念直觀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絕對值產生的過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掌握。首先,復習「有理數」的概念以及在數軸中的對應位置。假設數軸上有a、b兩點,其中a點在數軸原點右側的「6」上,即有理數為6,那麼a點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b點在數軸原點左側的「-6」上,即有理數為-6,那麼b點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經學生分析、思考可知:b點距離原點6個單位,因此距離是「6」,也就是-6的相反數。這時候,概念的結論出現了質的飛躍,由「-6」變成了「6」,也就是負有理數成為相反數,即正有理數。
這時候,教師就可引入絕對值的概念,同時通過平面數軸的分析,再延展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測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時,兩棵樹立在兩點的位置,它們之間的長度就是距離,無論是從甲樹到乙樹,還是從乙樹到甲樹,它們的距離是一樣的。而這個距離值與方向沒有關系,都是正數。通過以上分析,從已學概念到生活實際,學生基本初步認識了絕對值的產生與應用,有了現實背景的支撐,學生更容易記憶並掌握絕對值。
四、積極應用多媒體教學法
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以動畫、聲音等方式,將概念教學中的內容更加具體化、直觀化、生動化,與初中生的認知水平相符。再加上教師的引導作用,可概括出多媒體圖例中蘊含的新概念。尤其在幾何概念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例如講解「角的平分線」時,過去教師常常在黑板中畫圖,既浪費時間又不規范;而通過幾何畫板可展示角平分線的定理、逆向定理等,還可對角平分線的作圖過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加以分析,讓學生通過圖形、數據等變化,進一步加深對角平分線的理解與認知。
五、概念的深刻理解
對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更利於將概念應用於解題中,加深基本概念的理解,可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講評等方式,挖掘概念的深層意義。尤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將概念孤立,而是注重新舊知識相結合,在新概念中復習舊概念,在舊概念中引申新概念。例如,在「因式分解」教學中,往往基礎差的學生容易將因式分解和乘法運算的變形混為一談,或者在多項式分解中僅分解了個別項。在「a3+a2-a+2」中,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將系數「a」提取出來就可以,結果出現了「a(a2+a-1)+2」的錯誤,這就是對數學概念的誤解。
六、概念內涵的鞏固
在課堂中,教師向學生講解了某一概念,但並不代表學生可以完全掌握概念並在實際中應用,因此對概念的鞏固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實際上,鞏固數學概念的過程,就是靈活理解、運用的過程,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記憶、靈活運用。在教學中,學生掌握概念是一個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而概念內涵的鞏固則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教師可根據初中生的特點,採取各種各樣的練習方式,如採取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問答題等方式,還可以為了進一步掌握概念中的難點而開展「模擬練習」、「對比練習」、「判斷練習」等等。在練習過程中,學生獨立面對概念,更利於對概念的自我領會、自我發現,最終得出結論,在自覺學習過程中記憶概念。
七、概念的運用
概念的獲得與應用是一個從個別到一般、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而學生掌握數學概念並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在腦中思維、運轉。通過掌握概念,可將已經獲得的知識更加形象化、具體化,有利於形成數學思維,同時提高實際運用能力。數學的應用離不開解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概念解題,這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通過對基本概念的正用、變用、反用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計算技能等。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提供運用概念的機會,提高數學的靈活應變能力,例如對平方差公式、平方公式的應用。在初中數學中,所有教學方法都有自身的不足與缺陷,最終都要通過對概念的實際運用而檢驗,只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真正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符合素質教育需要。
八、結束語
由上可見,在新課程標准下,教師應改變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觀念與方法,積極應用新思路、新技術,同時不斷完善自身建設,加強對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進一步鞏固自身能力水平,掌握概念教學的相關技能,深刻認識到新課改賦予的新內涵,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著重培養創新能力與實踐水平。教師在更新自身觀念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提高團隊協作能力,改變傳統數學教學中「重計算、輕概念」的思想,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改變學習方法。教師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規范自身教學行為,這樣才能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減少重復性勞動,通過對概念教學的整體認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

I.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研究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
3、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教師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4、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課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5、 數學教師所需要哪些更高層次的知識?的本體性知識?
6、課堂教學常規研究
7、數學教師數學觀的調查與分析
8、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強教師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教學評價研究五、

J. 什麼叫數學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是現實生活中某一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按概念的抽象水平可以將概念分為描述性概念和定義性概念兩類。描述性概念是可以直接通過觀察獲得的概念,如「長方形」等;定義性概念的本質性特徵不能通過直接觀察獲得,必須通過下定義來揭示,如「偶數」就是通過定義「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來揭示偶數的本質特徵的。不管是哪一類概念,都是小學生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石,都將直接影響以後繼續學習及思維能力的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而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關繫到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關繫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要掌握正確、清晰、完整的數學概念,既依賴於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狀況,又依賴於教師的教學措施。筆者認為:有效的概念教學應將概念的邏輯聯系與學習者認知水平有機結合起來,制定或選擇恰當、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描述性概念數學要直觀形象。

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概念是從感知學習對象開始的,經過對所感知材料的觀察、分析或通過語言文字的形象描述所喚起的回憶,在頭腦中建立學習對象的正確表象,才引入概念。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特殊到一般的逐步發展過程。小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是從小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來的。描述性概念的講授方法必須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堅持直觀形象的原則。如:在學習長方形之前,學生已初步的接觸了直線、線段和角,給學習長方形打下了基礎。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可以利用桌面、書面、黑板面等讓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抽象出幾何圖形。從中總結出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

(1)都有四條邊;(2)對邊相等;(3)四個角都是直角。這樣使學生在頭腦之中形成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長方形的概念。

二、定義性概念教學要准確推敲。

數學是一門嚴密而精確的科學,特別是有關概念具有更強的「壓縮性」。字里行間包含著深刻的內涵,豐富的思想內容和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定義性概念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咬文嚼字、准確推敲關鍵詞語的涵義。例如在教學互質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幾組數,如「4和7」、「10和9」、「25和18」的公約數的觀察的基礎上,引入互質數「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的概念。然後,老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對互質數的這個概念要弄清:(1)它是兩數之間的一種關系。(2)它是從公約數的個數這個角度提出來的。(3)關鍵詞「只有」的含義。從這三個方面揭示出互質數的本質屬性。教學中只有抓住這些屬性,逐項剖析,才能使互質數的特徵活脫脫地展現出來。教師通過對「互質數」的詳細解讀,既抽象概括出「互質數」這個概念,又能為學生深刻理解掌握互質數奠定了基礎。

三、精心設計習題,清晰概念的內涵外延。

每一個概念都有一定的外延和內涵,概念的外延就是適合這個概念的一切對象的范圍;而內涵就是這個概念所反映的對象本質屬性的總和。概念教學中,在學生對概念理解的基礎上,教師要精心地設計各種類型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因數與倍數」這一章的概念教學中,可以設計如下練習:

1、填空:
(1)、10以內的偶數有
(2)、20以內3的倍數的有 、
(3)、最小的質數是 最小的合數是 。
(4)、18的因數有 。
2、判斷:
(1)、8和9是互質數。
(2)、整數可以分成質數和合數兩部分。
(3)、6÷1.2=5是整除。
(4)、10和13是互質數,所以他們沒有最大公約數。
3、選擇:
(1)、4和6的最大公約數是( )。
A、4 B、6 C、2
(2)、把6分解質因數是( )。
A、6=1×2×3 B、2×3 C、6=2×3

通過不同的角度、變換敘述的語言、正反不同的例子、對有聯系的概念進行對比等多種形式的訓練,深化概念的本質屬性,更能幫助學生清晰地掌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四、利用知識遷移,構建知識網路。

這包括兩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要加強數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的教學。所謂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在知識與技能的網路中,那些帶有關鍵性的、普遍性的和適用性強的概念。如,加法的概念、比多比少的意義、差的概念、乘法的意義、比的意義、倍的概念等等,越是最基本的概念,它所反映事物的聯系就越廣泛、越深刻。抓住這些最基本概念的教學,能使知識產生廣泛遷移,使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理解,同時也有利於記憶。第二方面,小學數學中許多概念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對一些相關聯的概念進行對比,歸類,揭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這些聯系就可以使知識脈絡更清晰,知識結構更完整。掌握了這些聯系,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見特殊,便可實現相關知識的有機統一。例如: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但是他們又相互區別。老師在教學完梯形之後,要對四種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四邊形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加深學生對四種四邊形的理解。

五、加強訓練,指導學以致用。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新課程標准所賦予我們新時期小學數學老師的任務。在實際教學中往往遇到學生會很熟練地背出概念內容,但不能進行靈活應用的現象。為此,教學中除了要重視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獲得外,還要加強數學概念的應用訓練,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數學來源於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用數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訓練中體驗教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我們在教學「眾數」後,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有一家公司,經理的月工資是8000元,2個部門主管每人的月工資是5000元,10個工人每人的月工資是1500元,你要選擇用平均數、中位數、還是眾數來反映這個公司員工的月工資水平,並說明理由。學生將學過的三種統計量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在「學數學」中「用數學」,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總之,要讓小學生掌握正確、清晰、完整的數學概念,必須在概念的教法上研究、學法上探討,從而提高概念教學的高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閱讀全文

與概念教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47歲晚上失眠有什麼方法 瀏覽:30
手滑式手機使用方法 瀏覽:550
人民日報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 瀏覽:566
矩形梁工程量計算方法說法正確的 瀏覽:475
增生性喉炎治療方法 瀏覽:445
電腦無人機的操控方法 瀏覽:430
快速電熱水器清洗方法 瀏覽:267
紫蘇雲吞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4
懷孕怎麼減肥最好方法 瀏覽:356
人類都用什麼方法治病 瀏覽:227
紅米5的簡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32
汽車脫脂劑的使用方法 瀏覽:915
雞下軟皮蛋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476
如何用中醫的方法來看病 瀏覽:15
腸子漏氣出血治療方法 瀏覽:810
曬白金的鑒別方法 瀏覽:439
痛風快速消腫方法 瀏覽:245
摩托羅拉翻新機鑒別方法 瀏覽:840
單晶硅的檢測方法是怎樣檢測的 瀏覽:58
吸奶器吸奶的正確方法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