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地熱資源研究方法有哪些

地熱資源研究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3 17:23:52

❶ 地熱能利用有哪些方式

人類很早以前就開始利用地熱能,例如利用溫泉沐浴、醫療,利用地下熱水取暖、建造農作物溫室、水產養殖及烘乾穀物等。但真正認識地熱資源並進行較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卻是始於20世紀中葉。地熱能的利用可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而對於不同溫度的地熱流體可能利用的范圍如下:
1、2O0~400℃直接發電及綜合利用;
2、150~200℃雙循環發電,製冷,工業乾燥,工業熱加工;
3、10O~15O℃雙循環發電,供暖,製冷,工業乾燥,脫水加工,回收鹽類,罐頭食品;
4、50~100℃供暖,溫室,家庭用熱水,工業乾燥;
5、20~50℃沐浴,水產養殖,飼養牲畜,土壤加溫,脫水加工;
現在許多國家為了提高地熱利用率,而採用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辦法,如熱電聯產聯供,熱電冷三聯產,先供暖後養殖等。
近年來,國外對地熱能的非電力利用,也就是直接利用,十分重視。因為進行地熱發電,熱效率低,溫度要求高。所謂熱效率低。就是說,由於地熱類型的不同,所採用的汽輪機類型的不同,熱效率一般只有6.4~18.6%,大部分的熱量白白地消耗掉。所謂溫度要求高,就是說,利用地熱能發電,對地下熱水或蒸汽的溫度要求,一般都要在150℃以上;否則,將嚴重地影響其經濟性。而地熱能的直接利用,不但能量的損耗要小得多,並且對地下熱水的溫度要求也低得多,從 15~180℃這樣寬的溫度范圍均可利用。在全部地熱資源中,這類中、低溫地熱資源是十分豐富的,遠比高溫地熱資源大得多。但是,地熱能的直接利用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受載熱介質—熱水輸送距離的制約,一般來說,熱源不宜離用熱的城鎮或居民點過遠;不然,投資多,損耗大,經濟性差,是劃不來的。
目前地熱能的直接利用發展十分迅速,已廣泛地應用於工業加工、民用採暖和空調、洗浴、醫療、農業溫室、農田灌溉、土壤加溫、水產養殖、畜禽飼養等各個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節約了能源。地熱能的直接利用,技術要求較低,所需設備也較為簡易。在直接利用地熱的系統中,盡管有時因地熱流中的鹽和泥沙的含量很低而可以對地熱加以直接利用,但通常都是用泵將地熱流抽上來,通過熱交換器變成熱氣和熱液後再使用。這些系統都是最簡單的,使用的是常規的現成部件。
地熱能直接利用中所用的熱源溫度大部分都在40℃以上。如果利用熱泵技術,溫度為20℃或低於20℃的熱液源也可以被當作一種熱源來使用(例如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典及其他國家的做法)。熱泵的工作原理與家用電冰箱相同,只不過電冰箱實際上是單向輸熱泵,而地熱熱泵則可雙向輸熱。冬季,它從地球提取熱量,然後提供給住宅或大樓(供熱模式);夏季,它從住宅或大樓提取熱量,然後又提供給地球蓄存起來(空調模式)。不管是哪一種循環,水都是加熱並蓄存起來,發揮了一個獨立熱水加熱器的全部的或部分的功能。由於電流只能用來傳熱,不能用來產生熱,因此地熱泵將可以提供比自身消耗的能量高3~4倍的能量。它可以在很寬的地球溫度范圍內使用。在美國,地熱泵系統每年以 20%的增長速度發展,而且未來還將以兩位數的良好增長勢頭繼續發展。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預測,到2030年地熱泵將為供暖、散熱和水加熱提供高達68Mt油當量的能量。
對於地熱發電來說,如果地熱資源的溫度足夠高,利用它的好方式就是發電。發出的電既可供給公共電網,也可為當地的工業加工提供動力。正常情況下,它被用於基本負荷發電,只在特殊情況下,才用於峰值負荷發電。其理由,一是對峰值負荷的控制比較困難,再就是容器的結垢和腐蝕問題,一旦容器和渦輪機內的液體不滿和讓空氣進入,就會出現結垢和腐蝕問題。
總結上述,地熱能利用在以下四方面起重要作用。
1.地熱發電
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於發電。 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後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要利用地下熱能,首先需要有「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目前能夠被地熱電站利用的載熱體,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熱水。按照載熱體類型、溫度、壓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熱發電的方式劃分為蒸汽型地熱發電和熱水型地熱發電兩大類。
地熱發電示意圖
(1)蒸汽型地熱發電
蒸汽型地熱發電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人汽輪發電機組發電,但在引人發電機組前應把蒸汽中所含的岩屑和水滴分離出去。這種發電方式最為簡單,但干蒸汽地熱資源十分有限,且多存於較深的地層,開采技術難度大,故發展受到限制(參考《資源》欄目有關文章)。主要有背壓式和凝汽式兩種發電系統。
(2)熱水型地熱發電
熱水型地熱發電是地熱發電的主要方式。目前熱水型地熱電站有兩種循環系統:a、閃蒸系統。閃蒸系統如圖1所示。當高壓熱水從熱水井中抽至地面,於壓力降低部分熱水會沸騰並「閃蒸」成蒸汽,蒸汽送至汽輪機做功;而分離後的熱水可繼續利用後排出,當然最好是再回注人地層。 b、雙循環系統。雙循環系統的流程如圖2所示。地熱水首先流經熱交換 器,將地熱能傳給另一種低沸點的工作流體,使之沸騰而產生蒸汽。蒸汽進人汽輪機做功後進人凝汽器,再通過熱交換器而完成發電循環。地熱水則從熱交換器回注人地層。這種系統特別適合於含鹽量大、腐蝕性強和不凝結氣體含量高的地熱資源。發展雙循環系統的關鍵技術是開發高效 的熱交換器。
圖1 熱水型地熱發電的閃蒸系統
圖2 熱水型地熱發電的雙循環系統
地熱發電的前景是取決於如何開發利用地熱儲量大的乾熱岩資源。圖3是利用乾熱岩發電的示意圖。其關鍵技術是能否將深井打人熱岩層中。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科學試驗室正在對這一系統進行遠景試驗。
圖3 利用於熱岩發電的示意圖
2.地熱供暖
將地熱能直接用於採暖、供熱和供熱水是僅次於地熱發電的地熱利用方式。因為這種利用方式簡單、經濟性好,倍受各國重視,特別是位於高寒地區的西方國家,其中冰島開發利用得最好。該國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地熱供熱系統,現今這一供熱系統已發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時可從地下抽取7740t80℃的熱水,供全市11萬居民使用。由於沒有高聳的煙囪,冰島首都已被譽為「世界上最清潔無煙的城市」。此外利用地熱給工廠供熱,如用作乾燥穀物和食品的熱源, 用作硅藻土生產、木材、造紙、製革、紡織、釀酒、製糖等生產過程的熱源也是大有前途的。目前世界上最大兩家地熱應用工廠就是冰島的硅藻土廠和紐西蘭的紙槳加工廠。我國利用地熱供暖和供熱水發展也非常迅速,在京津地區已成為地熱利用中最普遍的方式。
3.地熱務農
地熱在農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闊。如利用溫度適宜的地熱水灌溉農田,可使農作物早熟增產;利用地熱水養魚,在28℃水溫下可加速魚的育肥,提高魚的出產率;利用地熱建造溫室,育秧、種菜和養花;利用地熱給沼氣池加溫,提高沼氣的產量 等。 將地熱能直接用於農業在我國日益廣泛,北京、天津、西藏和雲南等地都建有面積大小不等的地熱溫室。各地還利用地熱大 力發展養殖業,如培養菌種、養殖非洲鯽魚、鰻魚、羅非魚、羅氏沼蝦等。
4.地熱行醫
地熱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有誘人的前景,目前熱礦水就被視為一種寶貴的資源,世界各國都很珍惜。由於地熱水從很深的地下提取到地面,除溫度較高外,常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學元素,從而使它具有一定的醫療效果。如合碳酸的礦泉水供飲用,可調節胃酸、平衡人體酸鹼度;含鐵礦泉水飲用後,可治療缺鐵貧血症; 氫泉、硫水氫泉洗浴可治療神經衰弱和關節炎、皮膚病等。 由於溫泉的醫療作用及伴隨溫泉出現的特殊的地質、地貌條 件,使溫泉常常成為旅遊勝地,吸弓怕批療養者和旅遊者。在日本就有1500多個溫泉療養院,每年吸引1億人到這些療養院休養。我國利用地熱治療疾病歷史悠久,含有各種礦物元素的溫泉眾多,因此充分發揮地熱的行醫作用,發展溫泉療養行業是大有可為的。
未來隨著與地熱利用相關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將使人們能更精確地查明更多的地熱資源;鑽更深的鑽井將地熱從地層深處取出,因此地熱利用也必將進人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

❷ 地熱資源

地熱資源英文名稱:geothermal resources定義1: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時間內能夠經濟開發和利用的地球內部熱能資源。包括地熱流體及其有用部分。所屬學科:電力(一級學科);可再生能源(二級學科)定義2:在當前和可預見的未來,能夠經濟合理地開發利用的地殼岩石中的熱能包括地熱流體中的熱能及其伴生的有用成分。所屬學科: 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能源資源學(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

地熱資源
地熱能是指貯存在地球內部的可再生熱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構造板塊邊緣一帶,起源於地球的熔融岩漿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全球地熱能的儲量與資源潛量十分巨大,每年從地球內部傳到地面的熱能相當於100PW·h,但是地熱能的分布相對比較分散,因此開發難度很大。由於地熱能是儲存在地下的,因此不會受到任何天氣狀況的影響,並且地熱資源同時具有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所有特點,隨時可以採用,不帶有害物質,關鍵在於是否有更先進的技術進行開發。目前地熱能在全球很多地區的應用相當廣泛,開發技術也在日益完善。

目錄

地熱能的用途
開發價值展開
編輯本段
地熱能的用途

對於地熱能的利用,包括將低溫地熱資源用於浴池和空間供熱以及用於溫室、熱力泵和某些熱處理過程的供熱,同時還可以利用乾燥的過熱蒸汽和高溫水進行發電,利用中等溫度水通過雙流體循環發電設備發電等,目前這些地熱能的開發應用技術已經逐步成熟,而且對從乾燥的岩石中和從地熱增壓資源及岩漿資源中提取地熱能的有效方法進行研究可以進一步提高地熱能的應用潛力,但是目前地熱能的勘探和提取技術還有待改進。
發達國家在對地熱能的利用方面已經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利用地熱進行供暖,既緩減能源壓力,同時將很大程度地減少由燃油和煤炭供暖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在全球國家中,德國始終積極發展本國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德國是全球利用風能最多的國家,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已經迅速地發展,但基於環保因素的考慮,德國又在積極開發地熱資源,並大力興建地熱發電廠,從地層深處汲取攝氏98度的熱水進行發電。研究表明,利用地熱發電的總潛力相當於德國年需電量的600倍,另外還有相當於需求量1.5倍的供暖潛能。而法國也在根據熱干岩石的原理建造發電站,並生產出巨大的電能以滿足經濟發展與生活的需求。
編輯本段
開發價值

特點
在地熱能源的開發和技術轉讓方面未來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巨大,但由於利用地熱能源進行發電的成本較高,因此亟需進行更多的技術研究以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相信隨著對地熱資源的不斷開發與研究,地熱能源必將成為繼水力、風力和太陽能之後又一種重要的新能源。
分布
地熱資源世界上最古老的能源之一。據測算,地球內部的總熱能量,約為全約煤炭儲量的1.7億倍。每年從地球內部經地表散失的熱量,相當於1000億桶石油燃燒產生的熱量。
地球本身象一個大鍋爐,深部蘊藏著巨大的熱能。在地質因素的控制下,這些熱能會以熱蒸汽、熱水、乾熱岩等形式向地殼的某一范圍聚集,如果達到可開發利用的條件,便成了具有開發意義的地熱資源。
地熱資源按溫度可分為高溫、中溫和低溫三類。溫度大於150℃的地熱以蒸汽形式存在,叫高溫地熱;90℃—150℃的地熱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叫中溫地熱;溫度大於25℃、小於90℃的地熱以溫水(25℃—40℃)、溫熱水(40℃—60℃)、熱水(60℃—90℃)等形式存在,叫低溫地熱。高溫地熱一般存在於地質活動性強的全球板塊的邊界,即火山、地震、岩漿侵入多發地區,著名的冰島地熱田、紐西蘭地熱田、日本地熱田以及我國的西藏羊八井地熱田、雲南騰沖地熱田、台灣大屯地熱田都屬於高溫地熱田。中低溫地熱田廣泛分布在板塊的內部,我國華北、京津地區的地熱田多屬於中低溫地熱田。
來源
關於地熱的來源,有多種假說。一般認為,地熱主要來源於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放熱能,其次是地球自轉產生的旋轉能以及重力分異、化學反應,岩礦結晶釋放的熱能等。在地球形成過程中,這些熱能的總量超過地球散逸的熱能,形成巨大的熱儲量,使地殼局部熔化形成岩漿作用、變質作用。
現已基本測算出,地核的溫度達6000°C,地殼底層的溫度達900-1000°C,地表常溫層(距地面約15米)以下約15公里范圍內,地溫隨深度增加而增高。地熱平均增溫率約為3°C/100米。不同地區地熱增溫率有差異,接近平均增溫率的稱正常溫區,高於平均增溫率的地區稱地熱異常區。地熱異常區是研究、開發地熱資源的主要對象。地殼板塊邊沿,深大斷裂及火山分布帶等,是明顯的地熱異常區。
普查勘探地熱資源,一般採用地表地熱調查、鑽探和各種物探方法。近年來紅外線遙感技術在勘查中取得顯著效果。
開采對象
20世紀末,地熱資源的開采對象,主要是埋藏淺、熱儲量大、有流體(地下水或人工灌水)把熱能傳引到地表的濕地熱田。乾熱岩地熱資源和低溫濕地熱田的開發利用處在研究試驗階段。
中國的地熱資源豐富,有悠久開采歷史,以往主要利用溫泉洗浴治病。1970年後,在廣東豐順、河北懷來、天津和西藏等地曾進行地熱發電、建築物採暖、農業溫室採暖、溫水育種、灌溉等多方面試驗性開發工作,取得一定成果。

❸ 地熱資源勘查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地熱資源的預測和尋找,要從地質、水文地質、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四個方面來進行。地質和水文地質是地熱勘查的基礎資料,是進行地球化學分析研究和部署物探工作的依據。地質、水文地質資料的分析要注意地層岩性的特點,導水性、滲透性、保溫性、熱導率等指標,基本判斷該區斷裂的分布和走向,可能賦存地下水的地質條件和特徵。地球化學分析,要尋找具有地熱顯示的化學組分,通過地表水的水質類型分析水中的總溶解固體的多少、地表水溫度、鈉鎂離子含量、偏硅酸含量分析,推斷地熱存在的可能性和概率,熱源深淺和多少,為綜合分析提供基礎和依據。通過各種物探結果,分析該區斷裂存在的可能性、位置、深度、性質,分析其岩性厚度和斷裂的走向(延伸方向),判斷斷裂的儲水性質。通過地熱地質條件的綜合論證分析,判定深部裂隙的導水、滲透性,影響出水量的原因,主要解決熱儲、蓋層和熱源條件。基岩的斷裂裂隙是復雜的,即使最精密的預測也可能遇上意想不到的變化,地質體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均質體,所以會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鑽井溫度可能不夠理想和出水量偏小的風險,這些需要隨著鑽井的地質觀察和研究,再適當調整設計,盡量減少和規避風險。

什麼是地熱,我國地熱資源開發是怎樣的呢

地熱屬於自然資源可再生資源,地熱能來自地球內部很深很深的地方 ,地熱能源十分豐富 ,溫泉就是地熱能的一種呈現形式國是最早一批開發水熱能的 國家

❺ 我國地熱資源最佳開發模式

實現地熱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應遵循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制定科學的地熱開發資源規劃方案,優化地熱井布局,開以市場為導向,利用新技術走集約化道路,極大地提高地熱利用率,以解決地熱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創建地熱資源勘查評價新模式 地熱資源的勘查評價是地熱資源規劃的前提條件。由於地熱資源的復雜性、特殊性、不確定性以及主觀操作的問題,使地熱資源勘查投入大、時間長,同時具有較大的風險,可能造成一些地熱田和部分地熱井廢棄。為此,應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將市場需求與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需求帶動勘查,勘查服務需求,形成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關系。 依據動態數據規劃控制分區,實行總量與強度雙控 地熱水大量開采引起的熱儲層水位大幅度下降,會形成水位下降漏斗區,造成地熱水資源短缺。而加強地熱水的動態監測是保證地熱水持續、穩定開發,科學管理和有效保護的基本手段,它具有監控面廣、連續性強等特點。在地熱資源規劃中,應以地熱水的動態監測數據為依據,打破行政區域界限,規劃資源控制分區,對不同的分區分別進行合理開發保護、深入開發利用、勘探研究以及地熱資源普查和地熱資源遠景調查等。在各規劃分區中,按照地熱水動態水位的變化,分別制定其地熱水開采強度指標和地熱水年開采總量指標,實行動態管理。 推廣集約化新技術,提高地熱利用率 解決地熱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提高地熱能利用的集約化水平,極大地提高地熱利用率。在富熱地區,開發梯級高效利用集約化技術,降低地熱尾水排放溫度,提高資源利用率,解決環境熱污染問題。基本原理為:開采出來的地熱水第一梯次是經過換熱器換熱後供散熱器採暖用戶採暖,第二梯次是將散熱器採暖系統的排水供地板輻射採暖用戶採暖。從兩梯次之間提取部分排水作為生活熱水使用。由第二梯次系統排出的地熱水,進入熱泵機組進行溫度的提升後再供地板輻射採暖用戶採暖。梯級高效利用集約化技術可將地熱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在多熱源地區,開發多熱源耦合供熱集約化技術,解決各單一熱源負荷量小,經濟性差,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的矛盾。基本原理為:將流量較小的地熱水與流量與其他熱源(如熱電廠的蒸汽冷凝水)熱混合後供散熱器採暖用戶採暖,回水以串聯方式再供地板輻射採暖用戶採暖。地板輻射採暖系統的回水將熱泵機組提溫後再供地板輻射採暖用戶採暖。蒸汽冷凝水屬於純水,故可與地熱水一起回灌到地下,增加地熱回灌率。在貧熱地區,開發混合水源聯動運行空調集約化技術,解決單一水源與工程建設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基本原理為:因地制宜採用地熱水、城市中水、湖水等多種水源分別作為同一水源熱泵空調系統的冷、熱源,從中提取冷量和熱量,冬季供暖,夏季製冷,同時還可以供應生活熱水等。此外,根據生物對溫度的不同需求,將地熱水供熱系統進行梯級利用工藝設計,使各個暖棚內形成不同的溫度效應,實現生物梯級溫度需求與地熱梯級利用的耦合。 開發與改造並舉,持續優化布局 由於歷史原因,一些既有地熱井存在布局不合理、地熱生產井密度過大等歷史遺留問題,要有計劃地進行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不斷地進行布局優化,以很小的改造費用,換取最大的效益。對於密度過大的地熱生產井,要進行分析評價,將其中的一些生產井改造為回灌並、備用井及監測井等,實行采灌平衡。對於熱儲層容易失水沉降的地熱生產井(如熱儲層為上第三系的地熱井),應實行采灌平衡,保持熱儲層壓力,或將其改造為基岩地熱生產井。對於布局不合理,不進行回灌的地熱井,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造。

❻ 地熱井的物探勘探方法有哪些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普查勘探地熱資源的有力手段,如果與地質—水文地質調查、地球化學方法等同時應用,效果更為顯著。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地熱溫度及熱流測量、電法、重力、磁法、地震勘探和紅外線攝影測量等。

測溫勘探:基本原理是地熱異常區的熱量,可以通過熱的傳導作用而不斷地向地表擴散。這樣根據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溫度測量和天然熱流量的測定便可以圈定出地熱異常區,並可以大致地推斷出地下水的分布范圍和高溫地下熱水的分布地段。

電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用來尋找儲熱斷裂構造及推斷地熱異常的延展方向和分布范圍較為簡單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用來測量深部導電率的。因為地層中的冷水和熱水、冷岩石和熱岩石之間電性差異很大,而地層中的熱水,一般還富有溶解離子,加之溫度又高,所以它們的特點是都具有較小的電阻率。另外岩石受熱水的變質作用的而粘土化時,也具有電阻率低的特點。因此,用電法所測得的電阻率低的部分,往往對應於儲熱層。

重力勘探:地下熱水研究中的重力勘探是結合其它地質和物探工作,根據重力值的變化來研究地下熱水區基底起伏變化及區域性的斷裂構造的空間展布,以便為分析地下熱水提供依據。在條件好的地區,也可以用重力成果確定覆蓋層厚度等。

❼ 地熱能的開發怎樣利用

我們居住的地球,很像一個大熱水瓶,外涼內熱,而且越往裡面溫度越高。因此,人們把來自地球內部的熱能,叫地熱能。地熱能地球通過火山爆發和溫泉等途徑,將它內部的熱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地面。人們所熱衷的溫泉,就是人類很早開始利用的一種地熱能。然而,目前對地熱能大規模的開發利用還處於初始階段,所以說地熱還屬於一種新能源。

在距地面25~50千米的地球深處,溫度為200℃~1000℃;若深度達到距地面6370千米即地心深處時,溫度可高達4500℃。

據估算,如果按照當今世界動力消耗的速度,完全只消耗地下熱能,那麼即使使用4100萬年後,地球的溫度也只降低1℃。由此可見,在地球內部蘊藏著多麼豐富的熱能。地球溫度分布是很規律的,通常,在地殼最上部的十幾千米范圍內,地層的深度每增加30米,地層的溫度便升高約1℃;在地下15~25千米之間,深度每增加100米,溫度上升1.5℃;25千米以下的區域,深度每增加100米,溫度只上升0.8℃;以後再深入到一定深度,溫度就保持不變了。

地球深層為什麼儲存著如此多的熱能呢?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對於這個問題,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不過,大多數學者認為,這是由於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自然發生蛻變的結果。在核反應的過程中,放出了大量的熱能,再加上處於封閉、隔斷的地層中,天長日久,經過逐漸的積聚,就形成了現在的地熱能。值得指出的是,地熱資源是一種可再生的能源,只要不超過地熱資源的開發強度,它是能夠補充而再生的。

通常,人們將地熱資源分為4類:

(一)水熱資源。這是儲存在地下蓄水層的大量地熱資源,包括地熱蒸汽和地熱水。地熱蒸汽容易開發利用,但儲量很少,僅占已探明的地熱資源總量的0.5%。而地熱水的儲量較大,約占已探明的地熱資源的10%,其溫度范圍從接近室溫到高達390℃。

(二)地壓資源。這是處於地層深處沉積岩中的含有甲烷的高鹽分熱水。由於上部的岩石覆蓋層把熱能封閉起來,使熱水的壓力超過水的靜壓力,溫度約為150℃~260℃之間,其儲量約是已探明的地熱資源總量的20%。

(三)乾熱岩。這是地層深處溫度為150℃~650℃左右的熱岩層,它所儲存的熱能約為已探明的地熱資源總量的30%。

(四)熔岩。這是埋藏部位最深的一種完全熔化的熱熔岩,其溫度高達650℃~1200℃。熔岩儲藏的熱能比其他幾種都多,約占已探明地熱資源總量的40%。

到目前為止,對於地熱資源的利用主要是水熱資源的開發。近年來,一些國家開始進行乾熱岩的開發研究和試驗,開鑿人造熱泉就是乾熱岩的具體應用之一。而地壓資源和熔岩資源的利用尚處於探索階段。

我國是世界上開發利用地熱資源較早的國家,發展也很快。北京就是當今世界上6個開發利用地熱較好的首都之一(其他5個是法國的巴黎、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保加利亞的索菲亞、冰島的雷克亞未克和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

北京地熱水溫大都在25℃~70℃。由於地熱水中含有氟、氫、鎘、可溶性二氧化硅等特殊礦物成分,經過加工可製成飲用的礦泉水。有些地區的地熱水中還含有硫化氫等,因而很適於浴療和理療。

目前,北京的地熱資源已得到廣泛利用。例如,用於採暖的面積已達32萬多平方米,可節省建造鍋爐房投資300餘萬元,年節約煤1.8萬噸,而且每年還可減少燒煤取暖帶來的粉塵污染7.6噸。現有地熱泉洗浴50多處,日洗浴60000多人次;利用地熱水養的非洲鯽魚,生長快,肉味鮮美。北京一些印染廠還利用地熱水進行印染和退漿,每年可節約煤幾千噸。

除北京外,我國許多地區也擁有地熱資源,僅溫度在100℃以下的天然出露的地熱泉就有3500多處。在西藏、雲南和台灣等地,還有很多溫度超過150℃以上的高溫地熱田。台灣省屏東縣的一處熱泉,溫度曾達到140℃;在西藏的羊八井建有我國最大的地熱電站,這個電站的地熱井口溫度平均為140℃,發電裝機容量為10000千瓦,今後在這里還將建設更大的地熱電站。

從溫泉分布來看,我國地熱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諸省和西藏、雲南、四川西部等地,這里形成了兩個溫泉數量多、溫度高、埋藏淺的地熱帶,分別稱為濱太平洋地熱帶和藏滇地熱帶。前一個地熱帶共有溫泉600多處,約佔全國熱水泉總數的1/3,其中溫泉水超過90℃的有幾十處,有的還超過100℃;後一個地熱帶是我國大陸上水熱活動最活躍的一個地區,有大量的噴泉和汽泉。這一地帶共有溫泉700多處,其中高於當地沸點的水熱活動區有近百處,是一個高溫水汽分布帶。此外,在我國東部的一些盆地內,也蘊藏著較豐富的地下熱水,這一地區的范圍很廣,北起松遼平原、華北平原,南到江漢平原、北部灣海域。例如,天津市區及郊區附近有總面積近700平方千米的地熱帶,其中深度超過500米、溫度在30℃以上的熱水井達380多口,最高水溫為94℃,年總開采量近5000萬噸,可利用的熱量相當於30多萬噸標准煤。

地熱在世界各地的分布也是很廣泛的。美國阿拉斯加的「萬煙谷」是世界上聞名的地熱集中地,在24平方千米的范圍內,有數萬個天然蒸汽和熱水的噴孔,噴出的熱水和蒸汽最低溫度為97℃,高溫蒸汽達645℃,每秒噴出2300萬公升的熱水和蒸汽,每年從地球內部帶往地面的熱能相當於600萬噸標准煤。紐西蘭有近70個地熱田和1000多個溫泉。溫泉的類型很多,有溫度可達200℃~300℃的高溫熱泉;有時斷時續的間歇噴泉;還有沸騰翻騰的泥漿地。橫跨歐亞大陸的地中海—喜馬拉雅地熱帶,從地中海北岸的義大利、匈牙利經過土耳其、俄羅斯的高加索、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北部、中國的西藏、緬甸、馬來西亞,最後在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熱帶相接。

有人做過計算,如果把全世界的火山爆發和地震釋放的能量,以及熱岩層所儲存的能量除外,僅地下熱水和地熱蒸汽儲存的熱能總量,就為地球上全部煤儲藏量的1.7億倍。在地下3千米以內目前可供開採的地熱,相當於29000億噸煤燃燒時釋放的全部熱量。可以看出。地熱能的開發與利用有著廣闊的前景。

對於地熱能的開發與利用,如果從1904年義大利建成世界第一座地熱發電站算起,已有近100年的歷史了。但是,只有近二三十年來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才逐漸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注意和重視。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或打出地熱泉與地熱井7500多處,使地熱能的利用得到不斷地擴大。地熱能的利用,當前主要是在採暖、發電、育種、溫室栽培、洗浴等方面。美國一所大學有3口深600米的地熱水井,水溫為89℃,可為總面積達46000多平方米的校舍供暖,每年節約暖氣費25萬美元。冰島雖然處在寒冷地帶,但有著豐富的地熱資源,目前全國人口的70%以上已採用地熱供暖。

利用地熱能發電,具有許多獨特的優點:建造電站的投資少,通常低於水電站;發電成本比水電、火電和核電站都低;發電設備的利用時數較長;地熱能幹凈,不污染環境;發電用過的蒸汽和熱水,還可以用於取暖或其他方面。

現在,美國、日本、俄羅斯、義大利、冰島等許多國家都建成了不同規模的熱電站,總計約有150座,裝機總容量達320萬千瓦。

地熱發電地熱發電的原理與一般火力發電相似,即利用地熱能產生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出電來。目前,全世界約有3/4的地熱電站是利用高溫水蒸氣為能源來發電的。這種電站是將地熱蒸汽引出地面後,先進行凈化,除掉所含的各種雜質,然後就可以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以高溫蒸汽為能源的地熱電站,大多採用汽水分離的方法發電;對於以地下熱水為能源的電站,一般通過一定的途徑用地下熱水為熱源產生蒸汽,然後用蒸汽來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另外,地熱能在工業上可用於加熱、乾燥、製冷與冷藏、脫水加工、淡化海水和提取化學元素等;在醫療衛生方面,溫泉水可以醫治皮膚和關節等的疾病,許多國家都有供沐浴醫療用的溫泉。

由於天然熱泉較少,而且不是各地都有,因而在一些沒有天然熱泉的地區,人們就利用廣泛分布的乾熱岩型地熱能人工造出地下熱泉來。人造熱泉是在乾熱岩型的熱岩層上開鑿而成的,世界上最早的人造熱泉是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開鑿的,井深達3000米,熱岩層的溫度為200℃。

美國已建造了人造熱泉熱電廠,發電量為5萬千瓦。另外,還在洛斯阿拉莫斯國立實驗所鑽了2眼深4389米的地熱井,先把水泵入井內,12小時後再抽上來,這時水溫已高達375℃。法國先後開鑿了6眼人造熱泉,其中每眼井深6000米,每小時可獲得溫度達200℃熱水100噸。

目前,美國的地熱發電站的裝機容量已達930萬千瓦,到2020年將增加到3180萬千瓦。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在岩漿體導熱源周圍建立人工熱能存積層,以便開發利用熱源蒸汽的高溫岩體來發電。人們預計,到21世紀末,全世界地熱發電的總能力可達1億千瓦。

❽ 地熱、淺層地熱能資源

通過地熱地質勘查和衛星圖片遙感解譯發現,區內有多處地熱異常區,但已開發的地熱資源不多。

5.2.1 地熱資源形成機制

地熱田的形成取決於儲、蓋、通、源4項基本條件。只有在同時具備上述4項基本條件的前提下,地下熱水才能運移至地表淺部而形成地熱異常。

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分析,環膠州灣地區地處華北板塊東南緣的膠南文威造山帶與膠萊坳陷的相接部位上,經歷了多期不同方式的構造運動,存在延伸遠、規模大的斷裂,具有較寬大的破碎帶,以先張後壓為特點。擠壓活動薄弱部位為地熱的形成開辟了良好的空間和通道,是形成地熱的良好場所。

區域中生代岩漿活動劇烈,由於斷裂較發育,且多組斷裂復合交匯,岩漿從上地幔沿著斷裂帶侵入到地殼上部或噴出地表,形成花崗岩類和火山岩類。中生代以後,區域長期隆起、遭受剝蝕,使隱狀的侵入體暴露於地表,同時岩體上移,使深部保存的岩漿余熱也隨之上移,從而形成了溫泉的地熱來源。在岩體和圍岩接觸帶,由於蝕變和動力破碎,局部裂隙發育地段則形成地熱。

區域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地下水的補給、徑流與排泄主要受大氣降水直接影響。基岩地下水的溝通主要受斷裂構造控制,它為地下水深循環提供了通道和空間。

因此,環膠州灣地區具備形成地熱的條件,具有很好的開發利用前景。

5.2.2 地熱資源勘查開發

在環膠州灣地區進行了地表熱異常遙感解譯,並布置聯合剖面測量,取得了部分調查和勘查成果,發現了幾處地熱異常區。通過地球化學分析,指出了環膠州灣地熱遠景區,提出了相關的勘查開發建議。

5.2.2.1 地熱資源調查與勘查

(1)遙感解譯成果

根據環膠州灣地區的遙感解譯成果,發現兩處地熱異常區:一處位於膠州市東北部;另一處在城陽區城陽鎮東。

膠州市東北部地熱異常區位於戈庄鎮以東、李哥庄鎮以西的中間區域,異常區有3條斷裂或隱伏斷裂穿過。

城陽區地熱異常區位於城陽鎮東3km處。異常范圍北起西戈庄,向南西經欒家溝岔至小董村,轉向東南至小北曲、大北曲,再轉向北經白埠庄至西戈庄封閉,呈不規則的方形,面積約5km2。該異常區有NE向和NW向兩組斷裂通過,控制了異常的展布形態。

(2)地球化學分析的地熱遠景區

通過K/Mg溫標、SiO2溫標在平面上的分布情況分析,我們用相對比較法發現有幾處溫標異常顯示,結合遙感解譯、淺層測溫、地層、構造、重力、航磁等技術手段和資料分析,確定地熱遠景區。

流亭附近有一「U」形溫標異常區,與水系沉積物異常相吻合。異常區核心部位K/Mg溫標及SiO2溫標均有異常,推測深部熱儲溫度平均為41℃。「U」形走向位置與NE向斷裂及NW向斷裂位置相吻合。異常區核心部位的外圍為SiO2溫標異常,推測深部熱儲溫度平均為33℃。

滄口、李村及市區存在K/Mg溫標異常,局部有SiO2溫標異常,與水系沉積物異常相吻合,推測深部熱儲溫度平均為38.6℃。

5.2.2.2 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建議

雖然區內有多處地熱異常區,但開發利用程度較低。「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實施後,經濟發展對地熱資源的需求將會提高,對地熱資源的勘查和開發力度將逐漸加大,特提出如下幾項建議:

(1)加強勘查評價力度

目前,地熱資源勘查評價程度低,重點、有價值的地熱開發點需要深入調查、論證,尤其要加強地熱成礦地質條件、地熱鑽探、地熱資源量計算、地熱資源綜合評價、地熱綜合管理和地熱開發利用方面的研究,提高地熱資源儲量級別,為地熱開發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

(2)勘查與開發規定

承擔地熱勘查設計和施工的單位,必須持有關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到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備案手續。地熱井施工時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程、規范,開發單位和施工單位必須在地熱井驗收合格後3個月內向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交有關材料。

開采地熱資源,必須在相關部門核定的計劃指標內開采,並按規定要求安裝計量表;禁止超計劃指標破壞性開采。開發單位必須按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送月開采量。

開發單位應加強對地熱井及其附屬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建立技術檔案,接受環境保護、衛生防疫等部門的指導和監督。未經國土資源部門批准,不得擅自轉讓、租賃、承包地熱資源探礦權、采礦權。

(3)引導投資開發

建立、健全宏觀調控與市場投資相結合的投、融資機制,拓寬地熱勘查資金的投入渠道,採取地方財政安排一定資金和鼓勵民間資本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模式,制定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積極改善和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4)鼓勵綜合開發利用

鼓勵綜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特別是梯級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地熱企業的准入條件,限制單一用於供暖的地熱井的開采;對已有的單一供暖地熱項目加以改造,按照溫度的差異實施梯級利用,並建立地熱綜合開發應用示範區。

(5)規劃地熱開發利用方向

重點發展地熱供暖、醫療保健、洗浴、游泳、娛樂、養殖和種植等項目,實行綜合開發、綜合利用。同時,鼓勵研發新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模式,開展淺層地溫能利用技術研究等多種高效利用地熱資源的新模式,提高經濟利用率,進一步延長地熱經濟產業鏈,提高資源經濟效益。

5.2.3 地熱資源保護建議

地熱資源是在特定的地質、水文地質和水文地球化學環境條件下形成的,要保持其長期連續、穩定開采,不致形成地質環境問題,必須十分重視地熱資源的保護工作,特提出以下資源保護措施、建議:

(1)分區保護

重點保護的勘查開采區實現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採用回灌開發模式,地熱尾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0%以上,且最終排放的尾水溫度不應高於25℃。科學布井、合理開發,並加強地熱資源開發中的動態監測,避免超強度開采導致較大的熱儲壓力降低、引發地面沉降問題。

已發現地下熱水出露地表的區域,應加快開展資源勘查和評價工作。地熱勘探井施工前,依法辦理打井審批手續,勘探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范實施;勘探井成井後,根據資源實際情況確定方案與工藝,使之符合綜合、高效、節能的要求。單井系統在建成投入使用後,限期建設回灌設施,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資源保護程度。

(2)依法行政

堅持依法行政,強化執法力度。嚴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山東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青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等有關礦產資源開發保護和地質環境保護的法規和制度。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制定具體的配套實施制度和辦法,在健全、完善現有法律、法規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督的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勘查和采礦行為。

(3)強化管理

政府部門要按照有關要求,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要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勘查開采和破壞、浪費資源的行為。嚴格執行開采井審批制度,建立開采井設計審查、施工管理、鑽探監理、開采監測和水量控制等一系列監督管理工作制度,嚴格開采層位及開采量管理,促進地熱資源的科學開發、合理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❾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過程及研究范圍

河南省省轄18個城市廣泛分布第四紀鬆散地層,其淺層土體以及賦存的淺層地下水中低品位的地熱能資源豐富。為合理開發利用城市淺層地熱能資源,河南省地質調查院於2006年向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立項申請開展「河南省重點城市淺層地熱能評價與開發利用研究」項目,得到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批准,並列為「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礦產科技攻關項目」(科研項目編號02號),2007年初編寫了項目設計書,於2007年3月通過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審核,於2009年8月26日通過了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的驗收和科技鑒定。

原項目研究范圍:鄭州、開封、新鄉、許昌、漯河、周口、安陽、濮陽、焦作、洛陽、南陽等11個重點城市的城市建成區及規劃區,面積約5000km2。研究過程中根據社會發展狀況,調整工作區面積為2020年規劃區面積。

本書研究范圍是根據專家意見及河南省的實際情況,增加了鶴壁、濟源、三門峽、商丘、平頂山、駐馬店、信陽等7個城市的相應內容,同時,根據《淺層地熱能勘查評價規范》(DZ/TO225—2009),增加了地埋管熱泵系統應用適宜性評價與區劃研究內容。

二、研究目的

本項目研究目的是為科學利用與保護淺層地熱資源,初步研究河南省重點城市淺層地熱資源類型與潛力,進行開發利用區劃,促進河南省城市淺層地熱能的合理開發利用,減少投資風險等提供科學依據。

三、研究內容

為保證本項目研究目的及任務的實現,有利於科技攻關,提高成果科技水平及實用性,本書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研究。

1.淺層地熱能埋藏分布規律及循環特徵研究

該課題針對城市所處的山前沖洪積平原、河流沖積平原、河谷及盆地等水文地質單元,對淺層地熱能埋藏分布規律和循環體征進行研究,是此次研究項目的基礎,重點研究以下內容。

1)第四系厚度及年恆溫層深度。

2)淺層地熱能埋藏、分布及循環特徵。

3)水位、水溫、水質動態變化及影響因素。

4)建立和確定淺層地熱資源評價參數系列,包括滲透系數、儲水系數、地溫梯度、回灌滲透系數、熱導率和大地熱流值等。

5)建立典型城市的淺層地熱能概念模型和確定邊界條件。

2.淺層地熱能資源評價

該課題是城市淺層地熱能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區劃的主要依據,針對不同的水文地質單元,主要研究如下內容:

1)根據地(水)溫觀測、抽水和回灌試驗及室內測試,計算和確定淺層地熱能資源計算與評價參數值。

2)根據概念模型建立數學模型。

3)採用不同評價方法,計算淺層地熱能儲存量和可采資源量。

4)根據淺層地熱資源現狀開采量與可采資源量,計算開采潛力,並進行開采潛力分區。

3.淺層地熱能採集與回灌技術研究

該課題也是進行淺層地熱能合理開發利用區劃的主要依據。主要針對不同水文地質單元的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結合現有工程開展回灌技術和現場試驗,研究回灌量和水質及水溫對淺層地熱能儲存條件和可采資源量的影響;研究施工工藝,確定淺層地熱能採集與回灌的技術條件,包括合理井深、井間距、井結構、開采量與降深、回灌量等;確定合理的「即采即用即灌」方案。

4.淺層地熱能綜合開發利用區劃

在以上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適宜性分區;根據開發利用技術條件,確定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方式;對地下水資源和淺層地熱能資源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與保護目標。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資料收集及二次開發

項目執行過程中廣泛收集18個重點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淺層地熱能利用、遙感、水文、氣象、環保、城市建設規劃和城市節能規劃等方面的資料,並進行系統地綜合整理。研究內容包括:①地層結構、構造特徵;②淺層地熱能利用層位水文地質條件;③總結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現狀調查研究

在地面調查的基礎上,重點對此次研究的18個城市區淺層地熱能利用項目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工程佔地面積、應用建築面積、抽、回水井數量、井間距、抽水量與地下水溫、回水量與回灌水溫、運行期間地下水動態變化、製冷(熱)效果等。

3.水動力學方法調查與監測

淺層地熱能資源可稱為是一種主要以水為載體的可流動資源,為研究地下水的徑流條件,開展了地下水位統測和動態監測。在枯水期部署地下水位統測工作,統測點密度一般為每4km2一個點;選擇已有的淺層地熱能空調系統進行長期監測,以研究地下水源熱泵系統運行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監測時間不少於一個水文年,監測內容包括抽水量、回灌量、水位、水質、水溫及利用效能等。其中水質監測選擇在淺層地熱能空調系統運行前、運行過程中及運行後分別採取水樣;水位及水溫觀測頻率每5天1次。

4.水熱力學方法調查與監測

為研究淺層地溫分布特徵,對淺層地下水溫度進行了調查。主要是結合水動力場研究開展地下水溫度場分布測量,儀器採用井中測溫儀(型號JL-1),平面上測量點密度大體按每25m2設1個點布設;垂向上測點密度為每2m設1個點,測深視井結構具體條件確定。

5.水文地球化學研究方法

地下水的水化學組成反映了淺層地熱能的形成環境與條件,可通過水化學成分研究其成因與形成年齡,評價淺層地熱能的科學用途。為分析不同水質對淺層地熱能空調系統的影響,研究提出相應的處理工藝措施,結合已有資料,分別在淺層地熱能空調系統動態監測點與水化學資料相對較少的研究區補充布置水質全項分析水樣並送實驗室測試。

6.現場實驗方法研究

為了解含水層富水性,計算水文地質參數,研究地下水回灌量和水質、水溫對淺層地熱能儲存條件和開采資源量的影響,確定合理的「即采即用即灌」方案;研究適宜於東部平原細顆粒含水層地區抽水、回灌井科學的施工工藝和成井結構,研究淺層地熱能採集技術的適用條件,針對不同的水文地質條件,結合已有或在建淺層地熱能利用工程,布置注水試驗和抽水試驗。為求得不同地層岩性的熱物理參數,在鄭州市布置施工地質取樣孔1眼,所取樣品送往南京大學實驗室測試。

7.模型建立與研究

建立淺層地熱能補給量、排泄量與儲存變化量的均衡模型,評價淺層地熱能資源量;根據水文地質條件,採用熱流量法或數值法預測評價淺層地熱能的可利用資源量;根據開采資源與現狀開采量評價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潛力。

選擇資料豐富且類型典型的地熱區段,運用HST3D數值模擬軟體,對地熱流體運移進行模擬;預測評價規劃開采和淺層地熱流體利用條件下,地熱流體溫度的時空變化趨勢;模擬不同地質、水文地質、地熱條件下,地下水的流場和溫度場的分布特徵;評價淺層含水層的儲熱功能和熱儲量,為合理、科學地開發淺層地熱流體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8.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綜合研究

在上述方法研究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不同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下淺層地熱能採集技術方案,制定各市淺層地熱能合理開發利用區劃。

9.資料庫建設

對收集的資料、新取得的各項資料進行整理裝訂成冊,並統一使用GIS軟體平台,按要求建立資料庫。對原始圖件及成果圖件等實施數字化,並建立圖形屬性庫及外掛屬性庫。

❿ 地熱資源有哪些常規利用方式

常規利用一般是指溫度在150℃以下的地熱流體。主要用於採暖空調、工業烘乾、農業溫室、水產養殖、溫泉療養保健等。據聯合國統計,世界地熱的直接利用遠遠超過直接發電。中國的地熱直接利用率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冰島、日本。地熱資源的常規利用方式有以下三種。
(1)供熱水、採暖使用地熱資源給人們提供熱水的方法比較簡單,只要在有地熱資源的地方鑽一口井,將地下水直接引入所需要的地方,如居民住房、養殖池、蔬菜大棚等。採取地熱泵供暖製冷,其能量轉換效率更高,運營成本也較低。該方法是利用地下相對穩定的土壤溫度,通過深藏在建築物下面的管路系統與地表建築物進行熱交換,可一年四季調節建築物內的溫度。此外,紐西蘭、俄羅斯等國還利用地熱空調製冷。
(2)工業應用在工業應用方面,可以從地熱流體中提取鋰、硼、氯化鉀、氯化鈣等有用金屬和礦物質,還可以用於食品生產和作其他工業生產用蒸汽。
(3)醫療保健地下熱水含有極少量的原生水和某些特殊的化學元素,對於治療關節炎、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明顯療效,具有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的作用。因此,地下熱水在許多醫院、療養院里又被用於洗浴之用。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溫泉療養地,江西宜春市郊的溫湯就是其中之一。

閱讀全文

與地熱資源研究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止腹瀉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249
哪裡有治療扁平苔蘚方法 瀏覽:888
木屑發酵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836
登山手杖使用方法 瀏覽:7
血癌治療方法 瀏覽:482
如何睡前長高的方法 瀏覽:115
山西黃芪食用方法 瀏覽:748
蘋果7鎖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9
車載檯面板連接方法 瀏覽:207
工程退場費計算方法 瀏覽:861
風痹治療方法 瀏覽:62
乒乓球在家自己訓練方法 瀏覽:308
電腦椅子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66
開盤式蚊香的正確方法 瀏覽:99
螞蟻上樹上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408
安裝手機雙卡的方法 瀏覽:859
有什麼方法看書 瀏覽:154
種植芝麻方法 瀏覽:627
斬骨刀鍛煉方法 瀏覽:160
鋼管水管快速接頭拆卸方法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