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武術科學研究方法遵循天人合一的

武術科學研究方法遵循天人合一的

發布時間:2022-06-22 04:26:58

㈠ 道家的天人合一與武術有怎樣的關系

道家推崇師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謂「天」,即指自然,人作為自然的元素,在本質上與自然是相通一致的,所以一切人事應順乎自然。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武術思想中貫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武術家看來,人體是一個整體,武術練習不是局部的鍛煉,而是對整體力量和協調的訓練。

陰陽本是不同的屬性,但中國武術中的一些拳種卻可以融兩者於一體,一半陰、一半陽,平衡和諧,「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陽八陰是散手,三陽七陰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好手。

妙手一運一太極,跡象化空歸烏有。」所以,太極拳練者入門講究「摧剛」,「運動之功夫,先化硬為以柔,然後練柔及剛」。

中國武術的內家功夫十分強調「調息」,練內功,體現了平衡、和諧的我國哲學思想。武術練習中如果這種平衡與和諧被打破了,「走火入魔」也就在所難免。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更重要的內涵還在於人與自然的和諧與一致,中華武術將這個道理發揚到了極致,「因為一人小天地,無不與天地之理相合」。所以,後世中國武術360多種拳術,全部講究師法自然,順乎自然。

武術家練功時精心選擇天時、氣候、地形、方向,從人與自然的相互溝通中攝取能量,從而實現天人互感,提升功力。這種做法,與道教的「采氣」功法如出一轍。

對自然的膜拜,還表現在技擊方法中對飛禽走獸的模仿上,像其形、取其意,用最接近自然的方法來增強技擊的力量。

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後發制人、隨機應變,是中國武術理論中最重要的方法論。老子「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觀點,充滿了辯證法的思想光輝。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所說的「柔」並非軟弱無力,而是堅韌不露、含蓄、深沉,實際上他根本不承認有絕對的弱者、強者,一切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包容、相互轉化。

道家思想重在「養性」,其核心在於「無為而為」,師法自然。它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等不同層面上,給了中華武術頗多啟示,影響深遠。

道家武學

㈡ 天人合一的涵義

所謂「天」並非指神靈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兩層意思:一是無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二是大人相應,或無人相通。是說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與自然的一致與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張「天人合一」,《禮記·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認為人只要發揚「誠」的德性,即可與天一致。漢儒董仲舒則明確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成為二千年來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
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到武術中,首先表現為習武者追求人與自然的統一。因為大人合一的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並且是自然界最優秀的部分,天地萬物與人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而人則是這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主導因素,人道和天道是相近的。基於這樣的思想,使得習武者尤其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清代楊氏傳抄太極拳譜中有雲:「乾坤為一大天地,人為一小天地也。」而「所謂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虛靈也、神也、若不明之者,烏能配天地為三乎。」「要知天人同體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氣。」所以在練習武術的過程中,人們總是在追求人體與大自然的和諧相通,使人順乎自然,其運動也要服從大自然的變化規律,以此來求得物我、內外的平衡,達到陰陽平和。正因如此,自古習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練習的過程中使人體和四時、氣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環境相協調,因時因地採用不同的訓練內容和手段,選擇優美清靜的自然環境作為練功修身養性的場所,從而充分發揮人這萬物之靈的創造力,使個人的身心皆融於大自然之中。若逆天時地利而動,則不利於健康。這也是中國武術因地域不同而形成眾多拳種和流派的原因之一。
為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代習武者常象天法地,師法自然,從大自然中吸收營養,模擬自然界中各種事物的動作、姿態。神情,結合人體運動的規律和技擊方法的要求,以創造和豐富武術,並以自然界的現象來喻拳理,所以武術中有許多以自然界各種事物來命名的拳種和動作。如南拳中的虎鶴觀形拳,是以虎、鶴兩種動物的動作為基礎,結合人體運動特點和技擊技術而創造的拳種。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則是以十二種動物的動作為依據,按形意拳的動作和勁力特點演化而來。此外,螳螂拳、鷹爪拳也是分別模仿螳螂、鷹的動作,取其形,會其意而創造的拳種。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至於動作名稱,諸如青龍獻爪。燕子穿林、白鶴亮翅。金雞抖翎之類的名稱極多。不僅如此,以自然現象闡發拳理的例子也很多。如王宗岳說太極拳是「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世」,不僅說明了太極拳的技術特點,也表明了演練時還要注意養成「腹內松靜氣騰然」的內心活動,皆是以江海之勢喻拳勢。又如長拳的「十二形」,說「動如濤、靜如員、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鷹。快如風」,也是以十二種物象來說明對演練時動作的十二種變化的要求,其中絕大部分也是取自然界的物象來喻拳勢。
由於無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重和諧。重整體的思維特點,這種思維特點表現在武術中則是追求動作的「合」。「合」,就是說動作的和諧、協調。最為典

㈢ 套路運動的套路技術的基本規律

武術「內外合一」的運動規律,反映了武術技術的提高與人體自身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從套路演練技術的十大要素中我們可清楚地看到它們之間的這種內在關系,如長拳中的「八法」 即體現人體內與外的矛盾關系。八法中「手、眼、身、步」是指外,即人體外部的形體動作,「精神、氣力、功」則指內,是人的精神、意識及內臟各器官的機能。由「內」與「外」雙方所構成武術套路演練技術的統一整體,是以內外合一為基礎的。因人體外部的形體動作受大腦思維活動的支配,並受內臟備器官功能的影響,只有內在的物質活動合為一體,才能使外部動作完成得靈活自如。同時,通過外形動作的逐步規范化,也有利於促使內在因素達到進一步的「合一」。
「內」與「外」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外」的合一取決於「內」 的合一,而「內」 的合一,也要依賴於 「外」 的改變。但從掌握技術上,首先是改變外部的形體動作,以達到「內」 的合一。由於技術水平是通過訓練而不斷提高的,因此「內」的合一又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武術技術的「內外合一觀」,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 和「人體生命整體」觀的理論基礎上,是符合矛盾對立統一規律的。
研究武術技術,揭示「內外合一」 的運動規律,要遵循傳統理論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原則。因為人是有生命活動的統一整體,不僅是一個生物的人,還是一個精神的人和社會的人。在分析武術技術動作時,不但要注意肌肉工作的機械力學原理,而且還應該對高級神經活動的支配作用以及呼吸的調節、勁力變化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正確運用「內外合一」 的運動規律來解決武術技術水平提高過程中的某些問題。

㈣ 中國武術天人合一怎麼理解

天人合一是道教的一種追求,以人為本應該是社會關懷,和武術扯不上關系吧,現在很多學武的人大都好勇鬥狠,其實這樣很不好。

人體能量是自然運行而不受後天各種因素的干擾的,前輩們把這種自然狀態下的能量運動也叫做自動運動。這種自動運動可以使我們的身體不練而自練,不養而自養,不鍛而自鍛,被破壞的人體組織機能在這種運動的作用下會自然的進行修補而逐漸得到康復,使不健康的身體變得健康,使健康的身體變得更強壯。最終,這種自動運動會溝通人體與自然界之間的能量通道,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如何解釋太極拳拳理提到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善養生者,上養神智、中養形態、下養筋骨。」

由此可見,養生,不單單是鍛煉身體養筋骨。吃飽吃好養形態。更要滋養我們的心神,榮養我們的心智。

而現在的社會環境,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的為了名利生活。無暇顧及自己的情志與健康。往往當一個人功成名就之時,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

那麼,如何滋養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讓自己達到養生的最高境界呢?

這就需要讓人們認識一下我們最古老的傳統文化——道。

道。是宇宙的根本。而道家養生,最關鍵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40歲,恰恰是健康已經失去了的時候,所以這時的人們才開始著急,才開始養生,才開始惜命。其實「物壯則老」,「物極必反」。

人在最年輕,精力最旺盛的時候,也就是走向衰老的時候,這時就應該養生了。就應該認識到天人合一的觀點,並積極的配合實施了。只是現在的年輕人,整日吃喝玩樂,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已經在衰老而已。

我們應該讓人們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道家養生的觀念。這樣才能做到防微杜漸。做到「壯則知養,老則久長。」

㈥ 武術必然包括東方哲學思想,其中天人合一觀的最終目標是

天人合一,就好象周圍的空間是屬於自己的,你可以很輕松的體會到周圍的事物,如果是與人交手,你會發現對手的一舉一動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中。甚至感覺周圍的空間都是自己的一部分,這是一種境界。

㈦ 中國武術最根本講究什麼

中國文化講究,就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武術所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極高超的境界了。武術中,講人為本。人之一身分為頭部,身軀,腿足,為天地人三盤。上盤吸收天然空氣,下盤擇取地理靈氣,中盤保存人初元氣,是天地人一氣貫通的。所以人生天地之間,一呼一吸,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動一靜,無時不與天地合。 中國武道講求的並不是武技的高超,一個好勇嗜殺的人充其量只是個打手,並不被人認為是一個武人;身為一個武人除了武藝的追求,武德的培養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點。何謂武德?其實就是長抱一顆「仁者之心」;出手是保護自己,而不是傷害別人,出手中拿捏分寸,屈人之兵而非取人生命。

㈧ 中國武術講究的是什麼

中國武術講究形神兼備、內外合一。
「形神兼備」的民族風格,是中國武術區別於西方體育項目的一個重要標志。一般來說,「形」,指的是外殼(表現形式);「神」,講的是內核(精氣神韻)。外在的形受控於內在的神,內在的神則又通過外在的形加以表現。也就是說,一個或者一系列的武術技擊動作,一方面總是在習武者的精神、意志的支配下,通過神經系統對有機體四肢與軀乾的協調活動,以各種不同的運動方式來完成或表現;另一方面習武者關於該動作的精神、實質與意志,則又通過這種以四肢與軀乾的協調活動組成的各種技擊動作加以體現。對於武術的外在的運動形式如一招一式、進退開合、閃展騰挪等是可以傳授的,可以觀摩的,而對於武術的內在的神,如武術的意境、神韻、武術指導的精神與真諦,則只可意會、領悟,不可言傳。意境在武術運動中主要體現在演練者對技擊動作攻防含義的深刻理解,神韻,指內在的精神氣質的體現,通過外部形體動作表現出來,所有這一切都需要習武者積極的思維與想像力,使其人體的心、神、意、氣等內在的心理活動與氣息運行得以訓練,使其外部形體動作與內在的攻防意識達到和諧與統一,最終達到「形與神具」的境界。

㈨ 什麼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從武術學中的角度理解天人合一

所謂的天人合一是一種境界,當在武學造詣修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精神層面的境界。這需要很深的武術修為或許才能領悟到的。

閱讀全文

與武術科學研究方法遵循天人合一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考起清華北大有哪些方法 瀏覽:712
電瓶充電線和插座連接方法 瀏覽:721
薏米紅豆代餐餅的食用方法 瀏覽:330
重慶偏癱自我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593
老公幫小孩吸奶有什麼方法 瀏覽:249
電流導入儀使用方法 瀏覽:498
提拔領導的正確方法 瀏覽:628
成本核算方法應用研究 瀏覽:688
博美犬減肥方法技巧有哪些 瀏覽:498
用什麼方法去老年斑 瀏覽:599
魚輪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646
大月份懷孕母牛肚脹治療方法 瀏覽:849
測量盡量準的方法 瀏覽:199
研究課題具體研究方法 瀏覽:149
電腦電源串聯的方法 瀏覽:785
肛瘺治療有什麼新方法 瀏覽:438
水培生根粉的使用方法 瀏覽:669
如何選擇測氡儀產品的辨別方法 瀏覽:150
如何治療頸椎病有哪些方法治 瀏覽:866
教資的教學方法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