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你編制一個區分基數和序數的教學片斷.答案
僅供參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自然數中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並能用「第幾」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2.引導幼兒根據不同的方位感知序數,初步感知序數的可變性。
活動准備:大雁卡片,教學動畫,幼兒操作色卡
活動過程:一,導入活動:
1 教師與幼兒一起玩丟沙包的游戲。
游戲玩法:
教師將事先在地上畫好方格,讓幼兒將沙包投在任意方格內,再說一說沙包的具體位置。
2 教師出示故事動畫,看完動畫回答老師的問題
教師:「大雁在什麼季節排著整齊的隊伍從南方飛回了北方?」
「一共飛回了幾只大雁?第十隻大雁說了什麼?」
二,集體活動:
教師出示10隻大雁的卡片,引導幼兒辨別基數與序數。
教師:「今天大雁也到我們班做客了!」
1教師引導幼兒從左邊開始辨別序數。
教師:「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從左邊開始數第三隻大雁是哪一隻?」
「第四隻大雁是哪一隻,請小朋友們指出來。」
2.教師引導幼兒從右邊開始辨別序數。
教師:「請小朋友們說一說,從右邊開始數第八隻大雁是哪一隻?」
「第六隻大雁是哪一隻。」
3.教師引導幼兒感知基數與序數的不同。
教師:請小朋友拿第五隻大雁給老師,
請小朋友拿五隻大雁給老師
請小朋友說一說,五隻和第五隻一樣嗎?五隻多,還是第五隻多?
4.教師引導幼兒排隊當大雁寶寶,教師是大雁媽媽,請大雁寶寶聽媽媽的口令找媽媽。媽媽隨機請幼兒找媽媽,並區分序數和基數。
三.操作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將色卡進行縱向排列,並說一說有幾張色卡,從上或者從下數各種顏色的分別是排在第幾。
課後反思:
首先是通過「投沙包」的游戲導入活動,初步讓幼兒產生對序數的興趣。我請了兩組幼兒投擲沙包,第一組幼兒聽清了我的要求,第二組幼兒在玩游戲之前我沒有再強調游戲要求。以至於幼兒沒有將沙包投到方格里,這就需要老師要為每一組幼兒說清玩法,以更好的使幼兒配合老師的課堂效率。
中班的幼兒對於左和右的方位感還不是很明確,這就需要老師在引導幼兒區分左右時要以幼兒為主。在這方面我疏忽了孩子的認知能力。以至於在後面的環節中尋找序數時幼兒把左右混淆了,在處理細節中我作的還不是很完善。
還有在幼兒感知基數與序數時幼兒對「5個」和「第5個」誰多誰少分不清,我就設計了大雁寶寶找媽媽的游戲環節。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序數和基數的不同,直觀又簡單的方法讓幼兒明白了是序數多還是基數多的道理,使目標也達到了。
感謝這次學習的機會,我深刻的體會到數學課的細節很重要,老師的每一句話都要准確到位。在今後的課堂學習中我會貫徹《綱要》,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設計背景
感知基數和序數的不同、體驗序數的方向性,這對幼兒來說比較難。根據《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的「應為每個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以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數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的轉換,從而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一精神,我設計了該活動。是在讓幼兒通過情景,體驗基數和序數的不同,擴充對數的認識,知道數可以表示物體的多少,也可以表示物體的順序,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活動目標
1. 通過情景,體驗基數和序數的不同。
2. 擴充對數的認識,知道數可以表示物體的多少,也可以表示物體的順序。
3. 對基數和序數現象感興趣,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情景,體驗基數和序數的不同。
難點:能從各個方向說出物體的位置,能區分基數第幾和序數第幾的不同。
活動准備
1. 知識經驗准備:初步感知10以內基數的含義和序數的含義
2. 物質准備:(1) 教具:「動物與房子」 「數字卡片」 ,小熊手偶一個,各種物品的圖片或實物(糖果、雪花片等)若干,寫有序號的入場票。(2)學具:」動物與房子」 「數字卡片」,動物卡片,火車卡片,各種物品的圖片或事物(糖果、雪花片等)若干。
3. 環境准備:森林小區房子,布置編有順序號的小板凳。
活動過程
1. 情境導入:(教師出示一張邀請函)「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邀請函)「對,這是小熊寄來的邀請函,今天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請我們小朋友去他的家裡做客,玩游戲,你們願意去嗎?」(願意)「那我們排好隊出發吧!」教師帶領幼兒邊走邊念兒歌《旅遊車》
2. 集體活動
(1)數高樓,復習10以內的基數. :老師:「我們到了森林小區了,這里的樓房可真多啊!一起來數數有多少棟樓房吧!」請幼兒數一數森林小區共有多少棟樓房,每一棟樓房有幾層,並用數字做上標記。如,一棟樓房有8層,就在房頂標上數字8
(2)找找小熊家,復習10以內的序數。老師:「這里有那麼多樓房,小熊家裡住在哪裡呢?我們來打電話問問小熊吧!」(教師用手機打電話給小熊,詢問地址)「小熊說他的家裡住在森林小區大門從左往右數第四棟第五層。」請幼兒找一找小熊家在哪裡。
(3)小熊請客,區分10以內的基數和序數。找到小熊家。(出示小熊手偶)小熊:「歡迎小朋友,請坐吧!今天是我4歲的生日,媽媽給我准備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的東西,我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可是我不知道媽媽給我買的這些東西各有多少個,請小朋友們幫我數一數吧!」小熊出示各種物品,然後分別送給指定的小朋友。如,出示五塊糖果,然後把五塊糖果送給從左到右數的第七位小朋友。以此分發各種物品,使幼兒熟練區分基數和序數。
3. 游戲活動: 游戲「開火車」。小熊:「吃完了好吃的食物,我們來玩開火車的游戲吧!」小熊給每個小朋友發10張動物卡片,一套1-10的數字卡片和一張火車卡片。先請幼兒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節車廂,多少只小動物。二胺後從火車頭往後給火車廂編號,再根據小熊的語言指示幫助小動物上車。如,「請小狗上第五節車廂」游戲可以反復進行,加強幼兒的區分基數和序數的熟練程度。
4. 分組活動: 第一組:操作學具「動物與房子」。小熊「今天來到的客人太多了,小動物們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哪裡住了,請小朋友們幫助為小動物們安排住房吧!」 第二組:游戲「我說你做」幼兒兩人一組,幫小熊招待客人並送食物,如一個小朋友說「請把四塊蛋糕送給第二層的客人」另一個小朋友就拿四塊蛋糕送給第二層的客人。兩人可以互換角色玩游戲。 第三組: 塗色練習。請幼兒根據序數的順序,將食物卡片塗上指定的顏色,送給小熊當生日禮物。
活動延伸
1. 園內延伸:在體能活動中,請幼兒數一數每一隊有多少位小朋友,再說一說誰站第一個,誰站第二個······由此在一日生活中進行區分基數和序數的練習。
2. 家庭延伸: 結合日常生活,讓幼兒講述自己家住宅樓一共有幾層,自己家又住在第幾層。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松愉快的掌握難以理解的基數意義和序數意義的轉換。我設計了「小熊請客」這一情景。讓幼兒們在他們最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體驗基數和序數的不同。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鼓勵為主,引導幼兒操作豐富的材料、大膽、主動的去探索。把所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真實地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也切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這節課如果讓我在上一次,我會在第二個環節讓幼兒會區分基數與序數後,在對基數與序數後的概念做一小結,在第三個環節會讓幼兒說一說那個數字是基數那個數字是序數。
Ⅱ 關於中班數學序數的的教案數字寶寶找家
活動目標: 1、認識6以內的序數,並能按符號指示方向排序 。 2、能夠正確運用「第幾」來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順序。 3、樂意參加教學活動,體驗自主操作的樂趣。 活動准備; 1、5層高的樓房背景圖一幅,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圖片5個,如:小狗、小貓、小兔、小豬、小猴、。數字卡片1--6 、箭頭標志一個。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住著6隻不同的小動物的樓層,有6個數字!連線!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我們先來做一個拍手游戲,我出數字幾,你們就拍幾下手,好嗎? 2、開始部分小精靈兒童網站 ----今天小動物來我們班做客,我們來看看是誰來了(一一展示) ----哦,來了這么多小動物,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來了幾只小動物?哦,一共有6個小動物,那我想問一問,小精靈兒童網站6個小動物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請一個小朋友找到6並展示相應的數字?這個數字6表示什麼呢?那這個數字6還可以表示什麼呢?哦,原來數量是6個的東西都可以用6來表示 3、出示符號標志「箭頭」 ----這個是什麼呀?現在箭頭指著哪一邊啊?那哪邊開始呢?現在我的方向變了……(依次變換,左、右、上、下) ----現在我把箭頭放在小動物這里,請小朋友們來看看這些小動物都排第幾呢!用數字幾來表示?(請幼兒找到相應的數字,放一放。)對不對啊?這里的數字1告訴我們小朋友××排在第一……(第 一、第 二、再是第四、第五、再第三)www.jy135.com ---玩小游戲「小動物藏起來」,用小手擋住眼睛(隨意拿掉數學及小動物圖片)請孩子說說排第幾的哪個小動物不見了。 4、以「小動物住新房」活動,學習6以內的序數。 (出示樓房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新樓房蓋好了,但是樓層都還沒有標呢?請來看看箭頭方向,箭頭方向朝上,那應該是從哪往哪標啊?看看第一層在哪呢?在這嗎?在這嗎?請小朋友幫幫我?引導幼兒一一貼上樓層數1—6。(第三層開始可隔著來讓小朋友試) ----樓層號都標好了,現在老師想請你們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你想讓它住到哪一層就就把它貼到哪一層!(引導小朋友先說,再貼) ----好了,小動物們啊都住進了新樓房,他們說謝謝我們中二班的小朋友。
Ⅲ 幼兒大班情境數學形色合成與序數反思
在布題、做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操作,啟發幼兒獨立思考,讓幼兒獲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手中的泡棉圖,自己去探索、發現形色對應合成的方法,並願意大膽表達,和同伴一同分享操作的結果。在動手操作泡棉拼圖時,教師利用適當的語言來啟發孩子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目的是讓孩子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同時,教師能通過游戲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讓孩子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Ⅳ 談談我是怎樣對幼兒進行序數教學的
淺談如何教幼兒認識序數 在幼兒園大班的科學教學中,認識序數是孩子們比較難以理解的,對序數的認識比基數要晚一些。例如叫孩子從一排物體中拿出第4個物體,孩子有可能會隨便拿出其中的一個或拿出4個物體。我在教序數時是這樣教學的,和同仁共勉。 1用實物演示,幫孩子理解序數的含義 如《動物賽跑》這一節,我使用了5個小朋友最喜歡的小動物玩具(貓,狗,羊,猴,豬,),把它們擺在桌子上,在桌 子上的另一端橫拉一根紅線表示跑道終點。 我說:「今天小動物開運動會,貓,狗,羊,猴,豬它們都來參加賽跑,」叫孩子 們點數一共有幾個小動物 ,我邊移動 玩具邊說:比賽開始了?,小動物們跑呀跑呀,誰也不願落後。第一名已跑到終點了,我們來看看,跑在第一的是誰呀?第二名是誰?第三名是誰?第四名是誰?第五名又是誰呢?邊說名次邊指小動物,叫孩子們說出動物的名稱。 第二次賽跑,我把動物名次變換一下。為提高孩子們的興趣,我一邊移動玩具,一邊編故事:「上次賽跑小狗第一名,這次賽跑,小狗心想別人都追不上自己 ,自己先睡一覺吧。別的動物從小狗身邊一個一個地都跑過去了,小狗還在睡呢!我們現在來看看誰是第一名?誰是第二名?……」
Ⅳ 大班數學看圖排序教案
目標:
1. 學習看圖描述情節、數量關系及得數,初步掌握應用。
2. 理解加法交換率與加減的互逆關系。
准備:圖片、算式卡片。《幼兒畫冊》(第三冊P.55)過程:
1. 引導幼兒看圖並說出圖意及數量關系。
出示圖片1,提問:原來池塘里有幾只青蛙?又來了幾只?
這幅圖的問題可以用加法算呢?還是減法。怎麼列式?
2. 用相同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片並說出數量關系。
3. 讓幼兒自由結伴選圖,相互說題意並列算式。
教師指導不會提出問題的幼兒,先讓他們和老師一起說題意提問題,幫助他們掌握應用題的句式結構,而後逐步讓他們自己掌握學著自己編應用題。
4. 分組操作。
(1)看圖列算式(見《幼兒畫冊》)。鼓勵幼兒看清圖意。
(2)三個數擺算式,提醒幼兒擺一道,記一記,讀一讀。
(3)算式接龍,將得數接在後面。
Ⅵ 大班數學教案《尋找小熊》學習序數的
【活動設計】
新《綱要》中曾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們應注重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指導和引導孩子去主動學習。在此基礎上,我們發現進入大班後的孩子們對於數學活動非常的感興趣,特別是挑戰有一定難度的難題,能夠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給激發起來了。所以我設計了這個關於數量的等分——大班數學活動《小熊的點心店》,讓孩子們以挑戰難題為由,主動去探索、發現物體數量的不同組合規律。
【活動目標】
1、學習數量的等分,知道4的組成的多種方法,嘗試探索8的組成方法。
2、在層層遞進的操作過程中,發現物體數量的不同組合規律。
3、願意多次接受挑戰,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解決難題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學習8的組成,鞏固4的組成,能夠按數量、形狀進行平均分。
【活動難點】
通過商量分工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活動准備】
1、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餅干若干裝在盒子里。
2、答題卡人手一份,展板四大塊。
3、教學課件。
4、小鼓。
【活動過程】
一、小熊的第一道難題:鞏固4的組成。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聽!(播放《三隻小熊》的中文版歌曲)
師:這是什麼曲子呀?
幼:三隻小熊!
師:你們喜歡這首歌嗎?
幼:喜歡!
師:今天森林裡可熱鬧了,小熊在森林裡開了一家點心店,瞧!(播放課件)
師:小熊的點心坊。看看,裡面都有些什麼好吃的呀?
師:蛋糕、餅干、麵包……
2、師:點心店裡的東西可真多呀!許多小動物都來搶著來購買,生意可好啦!可是今天,點心店裡來了一位不懷好意的傢伙,會是誰呢?
幼:小老虎!
播放課件:「啊啊,小熊這小子還開起了點心店,我一定要想個主意讓它開不成。」
3、師:小老虎會想出什麼壞主意呢?(幼兒自由說說)
4、師:到底是什麼壞主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課件:「小熊,我要買4塊圓形餅干,4塊圓形要分給我的爸爸和媽媽吃,可以怎麼分呢?嘿嘿嘿,分不出來,我就要把你的店踏平!」
5、師:小老虎出了一道什麼難題?
幼兒復述:4塊圓形餅干分給熊爸爸和熊媽媽兩個人吃,到底可以怎麼分呢誰來說說看。還有不一樣的分法嗎?一共有幾種分法呢?
6、教師小結:原來,4塊圓形餅干分給兩個人吃,是這樣分的。
7、師:呀,小朋友們真能幹!幫小熊把答案都找出來了。你瞧!
播放課件:「氣死我了,全給你們答對了。小熊,我還會再回來噠!」
二、第二道難題:嘗試4塊圓形餅干平均分給朋友吃。
1、師:小老虎這次沒有難倒小熊,越想越生氣。於是,他又想了個難題。
播放課件:「小熊,這次我還是要買4塊圓形餅干。4塊圓形餅干分給我的朋友吃,每個朋友要吃得一樣多,可以請幾個朋友吃呢?你若想不出來,我要踏平你的點心店」。
2、師:這次小老虎又想出了一個什麼難題?
幼兒復述:喔~4塊圓形餅干分給朋友吃,每人吃得一樣多。
師:到底可以請幾個朋友吃呢?誰來試試可以怎麼分。(請一名幼兒上來操作其中一種情況)
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
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加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
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
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
Ⅷ 怎樣教幼兒認識5以內的序數
用實物去教,效果比較好,便於幼兒記憶,同時孩子也有興趣,喜歡去記,要比機械的教學方法好;還可以把數字編在兒歌里,學起來也比較有興趣;還可以採取獎勵的辦法,比如孩子喜歡吃什麼、玩什麼,在滿足他的要求之前要求他背一遍。 祝您教育成功!
Ⅸ 幼兒園數學教案大班哪種數量最多學習對應數量與數字1到10序數主題1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初步學習 的方向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會用序數詞較准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傾聽別人的發言,關注和學習同伴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活動准備: 1、磁性板,上面縱向畫有10條跑道。 2、教學掛圖(四)中的10種動物,(卡片),木偶大象,1~10大小數卡各一套(小數卡用於記錄最後動物比賽的結果,大數卡用於記錄跑道的位置)。 3、幼兒用書第22頁《認識序數》的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運動場上有什麼。(將動物隨意散放在跑道上,不與跑道對應)# 引導幼兒觀察跑道,確認各條跑道的序號。 教師:數一數,一共有幾條跑道?(請個別幼兒說一說,然後在集體點數)教師:哪條跑道是第一條?你是怎麼知道的?(從左邊開始數,依次指其右邊相鄰的跑道,問這是第幾條跑道,再依次一直到第10條跑道)# 引導幼兒用數字標出跑道的位置。 教師:誰會用數字給每條跑道做個標記呢?(請一位幼兒來操作)教師手指跑道上的數字5:"5"放在這里表示什麼意思?我們平時用"5"可以表示什麼?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作用?(有兩個作用:一是表示物體的數量,二是表示物體的位置) 2、幫助小動物做賽前准備。
Ⅹ 認識6到10的序數中班教案公開課
活動目標
1.能排出10以內自然數列,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正確地運用序數詞,會用第幾來表示物體在序列所在的位置。
教學重點、難點
1.靈活運用10以內的序數,正確運用序數詞。
2. 引導幼兒思考,使幼兒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准備
教具:數字1~10,圖卡,數字掛表
學具:圖卡,幼兒操作卡,數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學習
老師向幼兒展示1到5的序數卡片,引導幼兒描述這五個序數。
幼兒:1像鉛筆能寫字 2像天鵝水中游 3像耳朵聽聲音 4像紅旗迎風飄
5像魚鉤把魚釣
老師:很好。現在大家看一下我手中的掛表。這是什麼?(用手指著口哨)
幼1:口哨。
老師:對了。那麼它看起來像什麼?
幼2:像6.
老師;是啊!所以啊,6像口哨咧嘴笑。
幼兒:6像口哨咧嘴笑。
接著展示其他四張圖片,引發幼兒思考,並得出對7到10的描述:
7像鋤頭能耕地 8像葫蘆藤上吊 9像勺子能盛湯 10像鉛筆加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