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護理體檢的基本方法
一、護理體檢的准備工作
1.物品准備——治療盤內應有醫學
教育網原創體溫計、血壓計、手電筒、壓舌板、聽診器、叩診錘以及記錄用紙筆等,並會正確使用。
2.環境准備——環境應安靜、溫度適宜、光線充足,必要時使用屏風遮擋。
3.病人准備——檢查前應對病人作好解釋工作,解除顧慮,避免使病人有心理負擔;病人應取舒適的體位,能夠認真配合檢查。
二、基本檢查方法
1.視診檢查——是護士通過視覺進行觀察和了解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病變特徵的一種檢查方法。
2.觸診檢查——是護士通過手的感覺對病人的某些器官或組織的物理特徵進行判斷的一種檢查方法。
3.叩診檢查——護士用手指叩擊病人身體某部的表面,使之產生震動而發出音響,根據震動和音響的特點來判斷被檢查部位的臟器狀態有無異篇。
4.聽診檢查——直接用耳或藉助聽診器聽取病人體內有關臟器活動時所產生的微弱聲音,根據其變化來推斷臟器病變情況。
5.嗅診檢查——護士以嗅覺辨別發自病人體表、呼吸道、胃腸道或嘔吐物、排泄物等的異常氣味,以判斷疾病的性質。
『貳』 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是什麼
1、查對制度落實不到位
嚴格執行護理三查八對制度,嚴格做到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後查對,同時要保證查對的有效性,不能走馬觀花,做樣子。
2、執行醫囑不正確
執行醫囑時嚴格遵照三查八對,同時遇到有疑問的醫囑時應及時向管床或值班醫生進行核對和詢問,確保准確無誤;執行操作時如遇到患者有疑問時,應立即停止執行,再次查對醫囑,詢問醫生,確認無誤後再執行並對患者進行解釋。
3、未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和違反護理技術操作流程
嚴格執行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護士在工作中出現不良事件,應立即通知醫生和護士長,並逐級上報,討論後制定整改措施,防止類是事件再次發生。
相關信息
護理是一門運用科學,分為家庭護理和有償護理。有償護理必須按照衛生部、國家衛健委、醫政部所規定的法律法規相關條文執行開展相應的護理項目,有條理、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基礎或常規護理,觀察了解病人體表體重基礎情況,根據病情變化監測或獲取病情數據。
以配合醫生完成對病人的治療,加強輸液巡視和教育,及時處理醫療糾紛,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開展危重症生命體征監測、標本採集、體重營養定期採集分析,並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諸方面,照顧病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動、用葯和安全等問題。
『叄』 特級護理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護理工作現存的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護理部對全院護理工作進行初步調查,發現現存的問題如下:
1、普遍護理人員不注重儀表,缺少文明禮貌。
2、個別護士未認真執行護理常規,存在對病人不負責任的現象。例:術前病人備皮不及時,術後病人鋪床不到位。病情觀察不細致。不巡視病房等等。
3、測量生命指征不認真,尤其是測量脈搏幾乎不測。
4、打換葯包和拆線包經常打錯。
5、外科病人,手術病人有漏費現象
6、醫囑執行不及時,有漏簽字。
7、技術操作欠熟練,操作者為省時省力忽略操作細節,違反操作流程,對患者解釋不耐心,不全面。缺乏有效的護理溝通,缺乏工作熱情,消極怠工,敷衍應對的態度。
8、工作不夠細心,交接班不夠詳細,服務意識淡薄,缺乏主動服務的意識。
9、專業知識掌握不全面,對病情演變觀察不到位,不能有效的對病人進行相關的指導和健康教育。
10、不認真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個別護士操作不洗手,不戴口罩。
11、護理人員對搶救葯品物品使用掌握不全面。
分析原因:
1、責任心不強,缺少敬業精神和慎獨的態度。
2、缺少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有虛假填寫和應付差事的現象。
3、病區管理存在一定欠缺沒規劃,沒規范。
4、護士缺乏法律意識,對護理交班的嚴肅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5、部分護理人員對待遇不滿意。
整改措施:
1、加強護理人員的素質教育和培訓,逐步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2、建立科室技術考核制度,加強學習和培訓各項護理流程和應急預案。
3、指導護理人員日常工作的中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建立友好的護患關系。
4、嚴格拒絕事故和差錯的發生,勤督促、勤檢查,從而減少護患糾紛。
5、明確崗位責任制,定崗定位、各負其責,提高慎獨能力。通過考核考試,提問的方法,來提高對搶救葯品物品的各種儀器使用和注意事項的能力。
6、加強提高護理安全教育學習,樹立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的理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的思想。
『肆』 如何做好護理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
1.護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查對制度不嚴 因不認真執行各種查對制度,而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良事件仍占較高比例。具體表現在用葯查對不嚴,只喊床號,不喊姓名,致使給患者輸錯液體或發錯口服葯。只看葯品包裝,不看葯名,查葯名看字頭不看字尾,對葯品劑量查對不嚴,對用法查對不嚴,對濃度查對不嚴,在臨床上極易引起不良後果。
1.2不嚴格執行醫囑 表現在盲目的執行錯誤的醫囑,違反口頭醫囑的規定,錯抄漏抄醫囑,有時憑借主觀印象,未能及時發現病人用葯劑量的更改而對病人造成影響。對醫囑執行的時間不嚴格,包括未服葯到口或給葯時間拖後或提前2小時,錯服、漏服、多服葯,甚至擅自用葯。有的漏做葯物過敏試驗或做過敏試驗後,未及時觀察結果,又重做者,搶救時執行醫囑不及時等。
1.3葯品管理混亂 表現在幾種葯品混放,毒麻葯與一般葯品混放,注射葯與口服葯混放,內用葯與外用葯混放,葯品瓶簽與內裝葯品不符,葯品過期,需冷藏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誤引起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1.4不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和護理技術操作規程 不嚴格執行護理分級制度,表現在不按時巡視病房,觀察病情不仔細,護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時造成褥瘡;違反手術安全查對制度,造成器械、紗布遺忘在手術切口中;違反護理操作規程,如護士讓家屬給病人鼻飼造成窒息;輸液時忘松止血帶造成擠壓綜合症;靜脈注射葯液外滲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各種檢查、手術因漏做皮膚准備或備皮劃傷多處而影響手術及檢查者;洗胃操作不當造成胃穿孔;給病人熱敷造成燙傷或冷敷造成凍傷等。
1.5護士不嚴於職守,責任心不強,年輕護士缺乏護理經驗 表現在值夜班睡覺,離崗,不及時巡視病房,對病人不負責,工作時思想不集中,而造成嚴重後果;另外,護士由於年輕經驗不足,對有些葯物在不同途徑的治療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對發生的病情變化不能及時判斷和反應,出現一些不應發生的錯誤。
1.6護士消極倦怠心理極易引起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由於護理工作平凡瑣碎,技術與服務要求高,精神高度緊張,思想壓力大,易引起護士的消極倦怠心理,表現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熱情,對待病人冷漠,與醫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發生。
2.預防護理差錯事故措施
2.1嚴格執行護理三查七對制度。
2.2嚴格執行護理分級制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護欄,躁動病人應用安全約束帶防止墜床,精神異常和有自殺傾向病人應密切觀察動態,防止因護理人員疏忽大意而發生以外。
2.3加強各種葯品管理,注射葯與口服葯,內用葯與外用葯分開放置,葯品瓶簽與內裝葯品相符,葯品定時檢查,使用時做好時間標記,遠期先用,及時調整確保無過期,毒劇麻葯專櫃上鎖,專用賬冊,嚴格交接班,做到帳物相符。
2.4定時檢查各種急救葯品、物品,急救設備,嚴格交接,保證功能良好齊全,使搶救順利進行。
2.5各項護理措施實施到位,健康教育達到預期效果,防止燙傷、凍傷和褥瘡的發生,降低護理風險。
2.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因護理操作造成醫源性感染。
2.7定期檢查科室的用電、用氧情況,做好防火、防盜宣傳,氧氣應有「煙火勿近」字樣,保證病人安全。
『伍』 護理操作考核存在問題、原因分析有哪些
存在問題:
1、普遍護理人員不注重儀表,缺少文明禮貌。
2、個別護士未認真執行護理常規,存在對病人不負責任的現象。例:術前病人備皮不及時,術後病人鋪床不到位。病情觀察不細致。不巡視病房等等。
3、測量生命指征不認真,尤其是測量脈搏幾乎不測。
4、打換葯包和拆線包經常打錯。
5、外科病人,手術病人有漏費現象。
6、醫囑執行不及時,有漏簽字。
7、技術操作欠熟練,操作者為省時省力忽略操作細節,違反操作流程,對患者解釋不耐心,不全面。缺乏有效的護理溝通,缺乏工作熱情,消極怠工,敷衍應對的態度。
8、工作不夠細心,交接班不夠詳細,服務意識淡薄,缺乏主動服務的意識。
9、專業知識掌握不全面,對病情演變觀察不到位,不能有效的對病人進行相關的指導和健康教育。
10、不認真執行無菌操作原則,不戴口罩。
11、護理人員對搶救葯品物品使用掌握不全面。
分析原因:
1、責任心不強,缺少敬業精神和慎獨的態度。
2、缺少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有虛假填寫和應付差事的現象。
3、病區管理存在一定欠缺沒規劃,沒規范。
4、護士缺乏法律意識,對護理交班的嚴肅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起源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護理,護理是人們謀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遠古人在與自然的搏鬥中,經受了猛獸的傷害和惡劣自然環境的摧殘,自我保護成為第一需要。北京猿人在火的應用中,逐步認識到燒熱的石塊、砂土不僅可以給局部供熱,還可以消除疼痛。
原始人創造了「砭石」和「石針」,以之作為解除病痛的工具。當人類社會發展至母系氏族公社時代,氏族內部分工男子狩獵,婦女負責管理氏族內部事務,採集野生植物,照顧老、幼、病、殘者,家庭的雛形由此產生。護理往往象徵著母愛及妻子對丈夫的關愛。
初始的家庭或自我護理意識成為撫育生命成長的搖籃,它伴隨著人類的存在和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而發展。
『陸』 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
1、查對制度落實不到位
因不認真執行各種查對制度而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良事件仍占較高比例。具體表現在用葯查對不嚴,有時憑借主觀印象,如給病人進行治療時只喊床號,不喊姓名,更換液體時未做到姓名、葯名、輸液卡三對照,致使給患者輸錯液體或發錯口服葯。
2、執行醫囑不正確
表現在盲目地執行錯誤的醫囑,違反口頭醫囑的規定,錯抄漏抄醫囑,有時憑借主觀印象,未能及時發現患者用葯劑量的更改而對患者造成影響。
對醫囑執行的時間不嚴格,包括未服葯到口或給葯時間拖後或提前2小時,錯服、漏服、多服葯,甚至擅自用葯。有的漏做葯物過敏試驗或做過敏試驗後,未及時觀察結果,又重做者,搶救時執行醫囑不及時等。
3、未嚴格執行護理規章制度和違反護理技術操作流程由於低年資護士較多,工作經驗不足,對一些專科知識、基本常識、操作規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
造成病情觀察不仔細,護理措施不到位: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時造成壓瘡,違反手術安全查對制度,造成器械、紗布遺忘在手術切口中,違反護理操作規程,讓家屬給患者鼻飼造成窒息。
靜脈注射葯液外滲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各種檢查、手術因漏做皮膚准備或備皮劃傷多處而影響手術及檢查者:洗胃操作不當造成胃穿孔;給患者熱敷造成燙傷或冷敷造成凍傷等。
4、未嚴格執行護理分級制度
沒有嚴格按照分級護理制度對病人觀察和巡視,沒有認真落實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對有可能發生的不良後果無預見性,如未向病人反復強調潛在的安全隱患(跌倒、墜床)。
5、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評估能力不足
未對壓瘡高危因素患者評估,造成患者壓瘡。未對墜床、跌倒高危因素患者評估及採取預防措施,造成患者墜床、跌倒。
6、護士消極倦怠心理極易引起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由於護理工作平凡瑣碎,技術與服務要求高,精神高度緊張,思想壓力大,易引起護士的消極倦怠心理,表現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熱情,對待病人冷漠(病人投訴)。
7、葯品管理混亂
表現在葯品混放,毒麻葯與-般葯品混放,注射葯與口服葯混放,內用葯與外用葯混放,葯品瓶簽與內裝葯品不符,葯品過期,需冷藏葯品未放冰箱保存,特別是高濃度葯品未有標識和單獨放置等管理失誤引起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8、護理人員安全防範意識差
缺乏護理安全相關知識,對新上崗人員的培訓、對本學科疾病的護理常規培訓不到位,護士由於經驗不足,對有些葯物在不同途徑的治療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對發生的病情變化不能及時判斷和反應,應急能力差,出現一些不應發生的錯誤。
9、後勤保障系統不完善
醫院後勤工作是整個醫院管理工作的基礎,是醫院正常運營的重要支持和保障系統。隨著醫院學科建設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技術的進步、設備規模的擴大,後勤工作涉及的范圍和知識面越來越廣,後勤管理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後勤管理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葯品不能及時送到病房。不能一站式服務。物品報修報送。
(6)護理體檢方法不正確的原因分析擴展閱讀:
預防護理差錯事故的措施:
1、嚴格執行護理三查十對制度
2、嚴格執行護理分級制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對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護欄,躁動病人應用安全約束帶防止墜床,精神異常和有自殺傾向病人應密切觀察動態,防止因護理人員疏忽大意而發生意外。
3、加強各種葯品管理,注射葯與口服葯,內服葯與外用葯分開放置,葯品瓶簽與內裝葯品相符,葯品定時檢查,使用時做好標記,近期先用,及時調整確保無過期,毒劇麻葯專櫃上鎖,專人管理,嚴格交接班。
4、定時檢查各種急救葯品,物品,急救設備,嚴格交接,保證功能良好齊全,使搶救順利進行。
5、各種護理措施實施到位,健康教育達到預期效果,防止燙傷,凍傷和褥瘡的發生,降低護理風險。
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因護理操作造成醫源性感染。
7、定期檢查科室的用電,用氧情況做好防火,防盜宣傳,氧氣應有「煙火勿近」字樣,保證病人安全。
8、嚴格執行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護士在工作中出現不良事件,應立即通知醫生和護士長,並逐級上報,討論後制定整改措施,防止類是事件再次發生。
9、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包括醫德,專業,技術,身體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質,是做好護理工作的保證。
10、學習相關護理法規,了解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和自我護理的指導失誤,疏忽大意,侵權行為,瀆職護理文件等。
11、護理人員積極調整心態,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減輕緊張和焦慮,提高承受各種壓力的能力,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做好護理工作。
『柒』 護理體檢的方法有其中哪種方法最常用
常用的護理工作方法:
(一)個案護理
由專人負責實施個體化護理,一名護理人員負責一位病人全部護理的護理工作方式。適用於搶救病人或某些特殊病人,也適用於臨床教學需要。這種護理方式,護士責任明確,並負責完成其全部護理內容,能掌握病人全面情況,但耗費人力。
(二)功能制護理
以工作為導向,按工作內容分配護理工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各司其職。它是一種流水作業的工作方法,護士分工明確,易於組織管理,節省人力。但工作機械,缺少與病人的交流機會,較少考慮病人的心理社會需求,護士較難掌握病人的全面情況。
(三)小組制護理
以小組形式(3~5位護士)對一組病人(10~20位)進行整體護理。組長制定護理計劃和措施,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病人的護理。這種護理方式能發揮各級護士的作用,能了解病人一般情況,但護士個人責任感相對減弱。
(四)責任制護理
由責任護士和輔助護士按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全面、系統和連續的整體護理。其結構是以病人為中心,要求從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責任護士對病人實行8小時在崗,24小時負責制。由責任護士評估病人情況、制定護理計劃和實施護理措施。這種護理方式,責任護士的責任明確,能較全面地了解病人情況,但要求對病人24小時負責則難以實現,且文字記錄書寫任務較多,人員需要也較多。
(五)綜合護理
綜合護理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護理程序系統化,在護理哲理、護士的職責與評價、標准化的護理計劃、病人教育計劃、出院計劃、各種護理表格的填寫、護理質量的控制等方面都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環環相扣,整體協調一致,以確保護理服務的水平及質量。它融合了責任制護理及小組護理的優點。綜合護理是一種通過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最恰當地選擇並綜合應用上述幾種工作方式,為服務對象提供既節約成本,又高效率、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這種工作方式既考慮了成本效益,又為護士的個人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機會。
『捌』 護士儀表不規范的原因分析是什麼
護理工作現存的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網路護理部對全院護理工作進行初步調查,發現現存的問題如下:
1、普遍護理人員不注重儀表,缺少文明禮貌。
2、個別護士未認真執行護理常規,存在對病人不負責任的現象。例:術前病人備皮不及時,術後病人鋪床不到位。病情觀察不細致。不巡視病房等等。
3、測量生命指征不認真,尤其是測量脈搏幾乎不測。
4、打換葯包和拆線包經常打錯。
5、外科病人,手術病人有漏費現象6、醫囑執行不及時,有漏簽字。
7、技術操作欠熟練,操作者為省時省力忽略操作細節,違反操作流程,對患者解釋不耐心,不全面。缺乏有效的護理溝通,缺乏工作熱情,消極怠工,敷衍應對的態度。
8、工作不夠細心,交接班不夠詳細,服務意識淡薄,缺乏主動服務的意識。
行為舉止美
站立姿勢:一個訓練有素的護士在街上行走,應該有那種在千百人中,能單憑你背後的走姿就可以大致推斷出你的護士職業的效果。護士的站姿要求:頭正頸直,嘴角微微上翹,雙眼平視,兩肩外展,雙臂自然下垂。
挺胸收腹,收臀並膝,兩腳腳尖距離10-15公分,腳跟距離3-5公分。兩手交叉於腹部,右手四指在上,握左手食指。這是規范站立姿勢,主要用於比較正規的場合,平時的時候可以採用自然站姿,即在規范站姿的基礎上雙手自然垂於身體兩側。
『玖』 護士技能考核原因分析是怎麼樣的
如下:
1、低年資護士專業技能不扎實。
主要是低年資護士基礎專業技能欠缺,表現在無菌操作時無菌觀念不強,取無菌持物鉗及打開無菌包的手法不正確,隨意橫跨無菌區等扣分佔大部分。
2、技能操作時缺乏溝通及人文關懷部分。
護士對人文的內涵理解模糊,未能從內心深處對人文概念有深刻認識,操作時只能機械地按操作步驟進行,未能從整體的角度考慮問題,未能體現人文關懷,缺乏與患者溝通交流。
意義
護理技術操作是臨床"三基"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每位臨床護士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基本功。其標准熟練的護理技能操作不僅使患者感到安全舒適,使護患關系和諧,而且有利於保證護理安全,從而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