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津市的靈活就業人員退休時養老金計算方法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金計算方法一般是和其他企業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算方法相差不大,繳費年限15年的,按15%計發,繳費年限30年的,按30%計發,以此類推。因此,繳費年限長,比例就大,養老金就高。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按照60%基數繳費,實際上繳費指數就是0.6。這樣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等於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是15年,自然基礎養老金就是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個人賬戶的余額是每月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確定的,每年也計發個人賬戶記賬利息。從2016年開始,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高達8.31%,這兩年一直是7%~8%之間。
如果按照3600元的繳費基數(6000×60%)繳費,每月進入個人賬戶的錢數是3600元×8%,結果是288元每月,一年是3456元。
假設退休時,這一年繳納的個人賬戶余額能夠漲到8000元。可以用8000元除以計發月數就得出個人賬戶養老金了。
個人賬戶計發月數,目前是全國2005年發布的一張表,10多年沒有變化了。50歲退休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1)就業人員工資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國家制定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充分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激勵作用,現行計發辦法已經將繳費年限與養老金待遇緊密掛鉤,間斷繳費幾年,其基礎養老金的計發比例就少幾個百分點。
如果由於個人原因錯過了繳費年限,根據規定不能補繳上年度欠費,中斷繳費前後的繳費年限累計計算,未繳期間不計算繳費年限。不管怎樣未達到退休年齡前間斷繳費,都會直接影響退休後養老金待遇。
Ⅱ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金如何計算
一、靈活就業人員退休金的計算公式 1、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到達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手續,養老金的計算與職工一樣,要根據本人的養老保險繳費年、個人帳戶余額、辦理退休時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等因素進行計算。 2、以當地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三百(個人按經濟狀況選擇)為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為百分之二十。 退休後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和企業退休人員一樣。 3、退休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本人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 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金的領取標准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不同、繳費檔次不同,領取標准也不同
Ⅲ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工資計算公式
靈活就業人員退休金計算方法一般是和其他企業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算方法相差不大,繳費年限15年的,按15%計發,繳費年限30年的,按30%計發,以此類推。因此,繳費年限長,比例就大,養老金就高。
一般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企業職工的養老金一般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靈活就業人員退休金計算方法一般是和其他企業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算方法相差不大,企業職工的養老金的多少隨著企業職工工作年限的增長而逐漸增多,不過大家要注意不要斷交社保。
基本養老金由三部分組成,一般來說繳費額越高養老金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多,繳費間斷也會影響養老金待遇。
專業人士介紹,政策規定靈活就業人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滿15年的,退休後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繳費滿15年是最低繳費年限,是退休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前提條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參保人員不能按月領取養老保險金,只能延長繳費至滿15年後,才能享受養老保險待遇。2011年7月1日《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已參保的延長繳費5年後,仍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繳納至滿15年。
如果繳夠15年就不繳了,固然能按月領取養老金,但由於繳費年限短、積累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都會偏低,直接影響自己的養老金水平。此外,從近3年退休養老金調增情況看,調增幅度高低也與繳費年限的長短直接掛鉤,成正比例關系,如果繳費年限只有15年,那麼會對退休後養老待遇水平造成長期影響。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條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
第二十一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按月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