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東魚河分支河流
東魚河,位於中國山東省,是一條重要的河流系統,由南支和北支構成。南支起源於曹縣白茅集西,全長52.4公里,流域面積為1239平方公里。北支起源於東明縣黃河堤王二寨村,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為1443平方公里。兩支河流均承擔河南省來水,沿途設有攔河閘、橋梁、涵洞等水利工程設施,以滿足3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的治理標准。南支和北支在東魚河幹流交匯,共同構建了東魚河的主體框架。
東魚河南支在治理過程中,累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土石方工程1007.4萬立方米、工日502.3萬個,國家投資652.7萬元,對河道堤防進行了綠化,種植了6萬株喬木和40萬墩灌木。然而,上游地區淤積嚴重,實測數據顯示,王占乾閘以上累計淤積量達110.3萬立方米,平均淤厚達到2米以上。灘地的蘆葦面積達600畝,直接影響行洪和排水,需要採取措施進行清理。
東魚河北支的治理工作同樣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累計投資2245.8萬元,進行了大規模的土石方工程3313.8萬立方米,工日1759.2萬個。河道堤防綠化面積達到451畝,種植了19萬株喬木。盡管治理力度大,北支的淤積問題依然嚴重,實測數據顯示,河道累計淤積量達476.8萬立方米,嚴重影響防洪排澇效益的發揮。
勝利河,起源於曹縣太行堤水庫群仲堤圈水庫,全長66.3公里,流域面積為1224平方公里。沿河建有公路橋3座、排水涵洞42座,1969-1970年進行了全面治理。國家投資555.6萬元,土石方工程量1450萬立方米,工日655萬個。治理後,減少了30餘萬畝的澇災面積,並發展了灌溉面積70萬畝。
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第一期涉及牡丹區、市開發區、定陶縣三個縣區,清障工作面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挑戰。各地區細化任務、量化目標、倒排工期,確保了清障工作的順利進行。定陶縣實行了負總責、包村隊的工作機制,牡丹區成立了強有力的班子,市開發區則靈活應對,有效解決了群眾關注的難點問題,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
菏澤市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加快工程建設。市指揮部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監督,要求施工單位倒排工期,確保施工計劃的實施。安全、質量、進度工作檢查小組定期檢查,確保安全生產,同時加強技術指導,嚴格操作規程,下發《東魚河北支河道擴挖工程施工技術說明》,為施工企業提供了技術保障。實施日通報制度,及時上報施工進度,確保了施工進度的調度和管理。市指揮部成員深入施工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監理單位則發揮了服務職能,確保了工程的順利實施。
山東省西南部最大的人工河流。東魚河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東魚河北支和南支以及勝利河;300-1000平方公里的有團結河、黃白河,100-300平方公里的有新沖小河、賀李河、惠河、東溝、翻身河、定陶新河、南渠河、大沙河、白馬河、太行堤水庫三干溝和五干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