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毛筆的執筆方法有哪些
目前公認的是五指執筆法。
五字執筆法是用擫、押、鉤、格、抵五字來概括說明五個手指的作用,它強調五指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執筆穩健,使筆能上下左右靈活運動。
五指執筆法的要領是: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指實,就 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要實實在在地執住筆管,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 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執筆要松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松,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 穩定。」
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握著一個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掌虛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鬆,否則手指和腕部就會僵直、緊張,不利於運筆。
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盡量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否則,就會導致筆管歪斜,筆鋒不正,筆畫易成偏鋒病筆。
腕平,是 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寫字時是通過腕部將力量傳送到筆鋒,為了便於運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豎二者 是互相關聯的。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系,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因為運筆的關鍵在於腕力。
管直,執筆寫字時要盡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需要說明的是;教材上執筆方法的圖,筆管略微傾斜。因為在用毛筆寫字的時候,筆管不是始終保持正直的,要隨著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不斷變換方向。
⑵ 正確的書法姿勢是什麼(毛筆)
毛筆的書寫姿勢主要有兩種:一是坐書姿勢,一是立書姿勢。前者主要在書寫字徑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時採用,後者一般用於書寫字徑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時採用。
一、坐書姿勢:正確的坐書姿勢,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1、臂開 關鍵是兩臂自然撐開,大小臂夾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關節能輕松和諧地配合,身體的力量可以暢通地傳到筆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盡量坐正、坐直。胸口離桌沿的距離約在3寸左右(根據所寫字的大小適當調節距離的遠近)。不可緊貼桌面或彎腰駝背;
3、頭正 頭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證視角的適度,眼睛與紙面距離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邊按紙,邊調節紙的位置,使正在寫的字始終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圍內。
4、足安 兩腳自然平放,屈腿平落。兩腳平行或略有前後,雙腿不可交叉(俗稱為二郎腿)。
二、立書姿勢:立書姿勢是為了懸腕運轉靈活,同時由於居高臨下,視角開闊,便於統觀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書姿勢的具體要求為:兩腳稍微分開,一腳略向前,保持好身體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離不宜過遠,左手按紙,右手懸腕懸肘書寫。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應太低,以免彎腰過度,容易疲勞。
(2)毛筆寫字的正確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學習書法的方法:
1、立書
寫三寸以上的大字,應站起來懸臂書寫,才能使得上力,便於照顧全貌。站時要兩腳踏實,右腳稍跨出,略成丁字步,右半身稍向前伸,腰稍前傾,左手扶案按紙,或向後展。前人主張把下半身的力量集中到腰,用腰部之力推動肩,用肩帶動上肢,通過上肢和腕把力送到筆尖,即所謂「力發乎腰,其根在腳」。這可以在實踐中慢慢體會。
2、跪書
寫二尺以上大字,可以跪地或伏地書寫,這樣易於總領字的結構。方法是左膝跪地,右膝彎曲支持身體,左手伸直扶地。此法身體過於屈曲,不易得力,有條件最好備一矮案書寫。
⑶ 怎樣學好毛筆書法
中國書法藝術蘊含對歷史的傳承,通過書寫文字表達思想和情感。那麼怎樣學好毛筆書法呢?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學好毛筆書法的 方法 ,希望你們喜歡。
沖團毛筆書法欣賞 毛筆書法圖片1
毛筆書法圖片2
毛筆書法圖片3
毛筆書法圖片4
毛筆書法圖片5
怎樣學好毛筆書法
1、正確的握筆方式
很多朋友在學毛筆之前就聽說過“力透紙背”“日木三分”,於是就先入為主,自然而然的認為寫字的時候就應該用力,死死的把筆抓住。因為握筆過分用力,寫起字來就會不夠靈活、運筆艱難,寫出來的字顯得生硬而沒有靈性。只要手能把筆握住就行,握得再緊都不可能對運筆產生影響,反而因為肌肉緊張,影響運筆流暢性。握筆越松,字越活。圖中所示的是五指執筆法
2、執筆位置
執筆的位置和所寫字的大小相關,一般而言散搏橘,字越大,筆所需揮灑的范圍就越大,執筆就應當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書執筆位置比楷書高, 草書 執筆位置比行書高。就像拿筷子一樣,筷子拿的越高,揮舞的范圍越大;但同樣越難控制。所以需要根據字體和字的大小去決定執筆的位置。
執筆位置低時,手腕可以枕在紙上;
執筆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
執筆位置高,則手腕離開桌面,手肘支撐桌邊書寫
3、寫字姿勢
1.身手頭足均正,平衡為要。使心運臂、運腕、 經指及於毫端成為一體,靈活自然為上。
2.心態要輕松、自然、舒適,才能持久,精神要 專注。
3.右手執筆,略偏右,勿超出肩銀辯寬。左手手掌心 向下平放,按住紙;並有安定平衡的作用。
4.筆管略向右內傾無妨,但不可過於偏斜;致運 筆時,易成偏鋒。
5.執筆高低,握筆方式,或站或,坐書體或草或楷,態度都不盡然相同,但原則 上是穩定靈活的。執筆高,運行方便靈活,利於表現流暢;執筆低,利於表現 沉穩雄強。字大宜站,字小宜坐。
6.寫小字用枕腕法(2寸以下),寫中字用提腕法(3寸4寸),寫大字(4寸 以上)或行草用懸腕法。
⑷ 要怎麼握毛筆才正確圖片
握毛筆方法有幾種,最常用的是五指執筆法。
執筆介紹
學習寫毛筆字首先要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如何正確執筆是能否正確用筆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寫好的一個重要環節。執筆得法,寫字時才能運用自如;如果執筆不當,養成不正確的習慣,糾正起來會很困難,也不利於把字寫好。
執筆方法被歷代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所重視。只要我們翻開古今書法理論的典籍,關於執筆方法的探討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單鉤法、雙鉤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撥鐙四字法、回腕法等等。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則是故弄玄虛。
執筆方法要解決的就是五個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並發揮各自的作用,從而保證順利地書寫。要根據手指的生理特點,使手指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執筆。
歷來比較普遍運用的是「五字執筆法」。當代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先生對五字執筆法極為推重,他在《書法論叢 ·書法論》中說:「書家對於執筆法向來有種種不同的主張,我只承認其中之一種是對的,因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傳下來的,經唐朝陸希聲所闡明的:擫、押、鉤、格、抵五字法。」
下面我們對擫、押、鉤、格、抵五字的含義作一簡明的解釋,以幫助大家了解這種執筆方法的特點。
1.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節緊按筆管的左、後側,力量由內向外。
2.押,通壓,是指食指第一節壓住筆管的右、前側,力量由外向內,與拇指相對捏住筆管。
3.鉤,是彎曲、鉤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彎曲如鉤,用第一節指肚前端鉤住筆管外側,力量從外向內,中指與食指合力,對著拇指,以更穩地控制筆管。
4.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無名指用甲肉相連之處頂住筆管的內側,力量從右內側向左外側推出。
5.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緊靠無名指而不接觸筆管,以增強無名指向外的推力。
⑸ 毛筆怎麼握筆圖片
毛筆怎麼握筆圖片如圖所示,如下:
將左手(或者「臂擱」)置於右手腕下,其目的是為了擴大控筆范圍。手腕下墊了東西,則你執筆就必須稍微靠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