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同性戀分析方法

同性戀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6 23:32:55

❶ 同性戀的取向分析

一些人對同性戀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這包括生理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理論、互動理論、社會學理論等。傳統觀點認為:純粹的男同性戀者表現出明顯的女性化特點,純粹的女同性戀者則表現出明顯的男性化特點,這被證實為是錯誤的。 性別認同障礙、易性癖、雙性戀皆不屬於同性戀
同性戀中有的人很異性化,要是不說出他(她)的真實性別,甚至有可能看不出來。男性發型不定,喜歡偷偷在家化妝或穿女裝、嘟嘴賣萌,行為舉止和女性相同;女性理男式短發、裹胸、穿男裝,行為舉止和男性相同,這些人大多是跨性別者中的性同者(性別認同障礙),而不是同性戀。雖然同性戀者與這些性同者喜愛的對象皆為生理上的同性,但同性戀者沒有性別認同障礙,他(她)們認可自己的性別,不存在變性或將形象裝扮往異性靠攏的需求。
性別認同障礙是一個由心理學家和醫生所定義的精神醫學用語,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跨性別或異性裝扮癖相關的情況。
世界精神病學會很明確的將性同者歸類到了LGBT中的Transgender(跨性別)行列,在DSM-IV的診斷判定中也詳細的介紹解釋了跨性別的定義。但社會民眾仍然會無意或故意的將性同者、異裝癖、異性化和同性戀劃上等號或扯上關系,生活在這種社會環境的性同者本身也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自然會誤認為自己是同性戀者。
異裝癖和性別認同障礙
有一類人不是性同者,也不是戀物癖,只是通過穿異性服裝,做異性打扮來獲得心理的平衡和滿足,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異裝癖。異裝癖者和性同者是有差別的,性同者認為自己屬於另一種性別,異裝癖者只是喜歡做異性打扮,但並不覺得自己是異性。另外,醫學界普遍認為異裝癖者幾乎都是異性戀,而調查統計也顯示90%的異裝癖者是異性戀。也就是說,同性戀群體中的異性化者大部分都是性同者。
異性化者很受同性戀歡迎?
無論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還是根據各種調查統計來講,真正的同性戀者都對異性化者無感,甚至厭惡。因為同性戀者喜歡的是同性,讓他(她)們去喜歡一個異性化的同性,還不如去喜歡一個異性化的異性。有些同性戀者甚至比異性戀者更加厭惡異性化的同性,因為他(她)們認為異性化者不愛惜自己的性別魅力。
絕大多數的同性戀者認為:自身的性別特徵越明顯,則越有魅力。為了吸引優秀的同性,他(她)們首先會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來吸引對方,但沒有同性戀者會喜歡往異性化發展。同性戀者不會對異性產生愛情和性慾,所以對異性的特徵不會產生好感,沒有同性戀者會希望自己身上有太多的異性特徵,更加不會去喜歡異性特徵明顯的同性。
不僅僅是同性戀者,大部分異性戀者和雙性戀者也不喜歡異性化者。喜歡異性化者,恰恰證明他(她)對異性潛意識的喜愛。有相當多的心理學數據表明:無論是異性戀、雙性戀還是同性戀,女性都喜歡相貌漂亮、有女人味+性格中性化的同性;男性更是偏倒性的欣賞相貌和性格都具有男人味的同性。
雙性戀者和異性戀者不一定喜歡異性化者,但喜歡異性化者的人幾乎都是雙性戀者或跟風的異性戀者。他(她)們的潛意識是喜歡異性的,可由於是潛意識,所以他(她)們自身並不會發覺,但在喜好上卻已經暴露出潛意識里喜歡異性的一面。通常,他(她)們喜歡上真正的異性只是早晚的問題,一旦潛意識被觸發,變成表意識,他(她)們就會恢復成完整的雙性戀者或異性戀者。
男同性戀中的1、0、0.5和女同性戀中的T、P、H,原本指的是性愛關系中的位置,而不是指形象性格上的區別,大部分同性戀者也並不喜歡分這些。但這個概念逐漸被混在同性戀群體中的性同者、喜好異性化者的雙性戀者、跟風的異性戀者、媒體報道、娛樂影視作品所扭曲。
同性戀中性別特徵明顯的人是雙性戀?
有許多人認為:很有男人味的男同性戀者和很有女人味的女同性戀者大多數是雙性戀,通常暗指男同性戀者中的1和女同性戀者中的P,他(她)們都很喜歡異性化者,並深信通過某種手段能讓他(她)們喜歡上異性,這個觀點其實很可笑。
先來算算異性化者有多少。根據統計,中國最多有500萬的跨性別者(甚至還包括了異裝癖),而同性戀者是7000萬。假設所有跨性別者都認為自己是同性戀,那麼混在同性戀群體中的異性化者就有500萬,異性化者也只佔了同性戀總人數的7%。再除去變性人、跨性別者、異性戀和雙性戀的異裝癖者,同性戀中的異性化者最多也就50萬,異性化者僅占同性戀總人數的0.7%。
再來看看喜歡異性化者的人有多少。多項心理學調查研究表明,無論性取向如何,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異性化者,喜歡異性化者的人僅占每國總人口比例的0.25%~0.3%(其中包括了異性戀、雙性戀、同性戀)。算中國喜歡異性化者的人有0.3%,那麼總共有420萬人喜歡異性化者。假設這420萬人都認為自己是同性戀,喜歡異性化者的人也只佔了同性戀總人數的6%。再除去異性戀者、雙性戀者,喜歡異性化者的人最多隻佔了同性戀總人數的1%~2%。
綜上所述,異性化者和喜歡異性化者的人最多隻佔了同性戀總人數的3%,如果說同性戀中性別特徵明顯的人大多是雙性戀,那麼真正的同性戀可謂寥寥無幾了。人們擁有這種想法主要是因為異性化者通常會在網路和圈子中十分活躍,所以這些人會更多的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因此人們會認為同性戀中異性化者很多,從而產生了同性戀=異性化的刻板印象。簡單來說,覺得性別特徵明顯的同性戀大多是雙性戀的觀點,也是基於同性戀=異性化的想法而生的。但絕大部分同性戀者是不混圈子,也不向公眾公開性取向的,無論1、0、T、P,同性戀者中異性化者和喜歡異性化者的人都是少數,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的區別僅限於同性戀者只喜歡同性。
同性戀者都很異性化?
除上述多種因素外,還有一種重大原因曲解了同性戀者的形象,那就是影視作品。有相當多的同性戀題材或有同性戀者出場的影視作品都會犯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那就是刻意把同性戀者的形象性格描繪的很異性化。例如,男同性戀者手翹蘭花指、身姿扭捏、著裝花俏,女同性戀者身穿男裝、形象男性化、舉止粗魯,就算兩個同性戀主角都不是異性化者,其他同性戀配角都有相當大的幾率是異性化者。這種描繪手法讓人們對同性戀者產生了錯誤的印象,也間接或直接的擴大了上述的各種誤會和影響。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也主要是在於導演、編劇、製片人對同性戀群體和性取向不夠深入了解,或者採取了錯誤的方式去了解同性戀者。例如,接觸到了偽同性戀者(誤以為自己是同性戀者的跨性別者、雙性戀者、跟風的異性戀者)、在同志圈裡尋找演員或了解同性戀者等等,這些都會導致他們對同性戀者產生錯誤的印象和理解。
在這個缺少對性取向正確科普的社會里,連LGBT本身都有可能是性盲(不了解性取向的人),由此產生了大量錯誤定位自己的跨性別者、雙性戀者、異性戀者湧入同性戀群體或同志圈裡,雖然這些人的數量遠遠沒有真正的同性戀者多,但卻相當的集中、強勢且高調、活躍,大有鳩占鵲巢的趨勢。如果導演、編劇、製片人本身就是個性盲又隨意接觸同志圈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跑偏,很容易拍出錯誤的作品。
偽同性戀者導致了錯誤的影視作品出產,錯誤的影視作品又導致了偽同性戀者的擴大,如若就這樣循環往復下去,對LGBT群體和異性戀者都會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同性戀群體中的確存在著異性化者和喜歡異性化者的人,但如上述所示,這類人是相當少數的,最多隻佔了同性戀總人數的3%,更多的是錯誤定位自己的偽同性戀者。有時候,不經意間流露的喜好比深思熟慮過後的語言更加可信,學會正確的理解和區分LGBT是很重要的。
中性化和異性化
很多人把異性化者當成中性化者,但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中性化指的是具有異性特質,但同時也保留了本身性別特質的人,並且中性化者本身的性別特質要明顯大於異性特質。異性化指的是那些外貌形象或性格舉止明顯偏向異性的人。

❷ 同性戀心理特徵

1.看他的眼神,在他看中意的同性時的眼神會和女孩子看到心中的白馬王子一樣的,也許會有掩飾,但是,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么。(星星閃耀的樣子)
2.看他的舉動:個別男同性戀會有女性化的動作;如果是他們喜歡的類型,可能還會有身體上接近的舉動,甚至有性暗示或明示。(依個人情況而定)
3.如果關系很好,不妨直問他,如果只是一般的關系要保持尊重的語氣來征詢;另外,如果不很熟,人家也不會承認的。(還要看他是否對你有感覺,如果沒有感覺,他也不會輕易對你承認的)
4.但是,就算他是同性戀,也有可能上面三點都看不出什麼來。同性戀也有喜歡的類型,在不是他們喜歡的類型的同性面前,就是普通的男人。
5.感情上會比直男細膩 以至於擴大到整個生活 感性化 比較注重外在的穿衣打扮 觀察同類的時候 尤其是擦肩而過的時候會盯住對方的眼睛不放

❸ 同性戀從生理學角度上怎麼分析

同性戀是先天的,不可改變的,這是目前世界醫學界和心理學界普遍的共識。為什麼說是共識?因為目前科學家雖然還沒有找到同性戀是先天造成的確鑿的科學證據,但是通過各種案例等等的證明手段證明了「同性戀是後天形成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
也就是說,很多論證結果都否定了「同性戀是後天形成的」這一觀點,但是還沒有在科學上找到「同性戀是先天形成的」確鑿證據,所以只能說這一觀點目前只能是普遍的共識。
有的人說同性戀是因為受到感情打擊,有的說與成長環境等有關,這些觀點已經被科學論證一一的否決了。

❹ 從心理學角度看,有沒有一套簡單易行的方法或標准判斷某人是否同性戀具體如何判斷

這個方法還是很不準確的。
同性戀的界定標准很嚴格,比如只有同性能引起性興奮,比如時間標准,要是想判斷的准確,必須要求所有的標准都符合,否則就不是。
因為目前我們的社會還是相對的比較保守,同性戀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所以很多的人選擇了隱藏,如果你沒有很好地保護他人隱私的能力,還是不要去刺探他人的隱私吧,就像我們每個人都盡力去保護自己的隱私一樣,學會即使知道了也去保護他們。

❺ 同性戀怎麼樣才算先天性和後天性的怎麼分辨

不應該受歧視,同性戀與異性戀一樣,都是正常人,都有正常的人品和正常的智商。而且,同性戀中智商高的還比較多。就象人群中右利手是絕大多數,但誰也不能說左撇子不正常一樣,同性戀只要尊重別人,不犯法,它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必然性。

如果我們將人類的所有性取向及其關系的強度用一條坐標來表示的話,那麼,可以將人類的性愛模式分成七個等級或類型,即0度為多數人所遵循的異性戀模式。Ⅰ度、Ⅱ度為基本正常的性愛模式,他(她)們雖愛慕異性,且異性也可激發他(她)們的性慾與性行為,在一些特殊的境遇下可發生同性戀行為,如監獄里的犯人或軍人。Ⅲ度和Ⅳ度的為「雙性戀者」,他(她)們既有異性中的「意中人」,同時也有熱烈的同性戀者,何時以哪種取向為主,可能受社會境遇左右。因為對同性戀而言,同性伴侶更具有「資源的稀有性」,所以,雙性戀者事實上最後採取了同性戀的另類生活方式,只不過雙性戀者仍然可以與異性朋友和諧相處,甚至可以結婚。根據一般觀察,雙性戀者在個人內心世界裡是執著於同性戀的,而其與異性朋友的交往或與異性結婚只是履行其社會角色的一個表現,例如為了掩人耳目,或為了回應父母的要求,減輕社會的壓力等。Ⅴ度和Ⅵ度的人是專注於同性的同性戀者,他(她)們或者是從小就對同性的興趣大過異性,或者是既往偶而也有過短暫的異性戀,甚至婚姻史,但最終可能因婚姻或戀愛挫折等原因產生對異性的反感,或雖沒有反感,但卻失去對異性的性興趣和沖動。
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在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之間,或不同的性愛模式之間只有量的區別,而沒有質的不同。辯證地看,健康心理與異常心理之間的界線是相對的和可變的。類似地,在許多特殊情況下,不同性愛模式之間是可能發生轉變的。
究竟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發生同性戀或雙性戀呢?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解釋和證據。有影響的學說有遺傳學說、器官雙性學說、內分泌學說、雙親命運之心之星、情境性和社會關系學說、心理雙性說、精神病學說等。從發生的時間來看,同性戀或雙性戀都可以分出素質型和境遇型兩大類。不管何種解釋都好,根據臨床心理學家的觀察,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素質型的往往有一個不幸福的童年,而境遇型則有某種特殊的人際互動關系和行為過程的存在。從張國榮的例子來看,他似乎既有家庭環境不良,童年不幸的記憶,也有男扮女裝的角色經歷。在舞台上他是一個不錯的演員,認真、投入、傳神;在生活中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但憂傷的神情似乎籠罩著他的舞台風格,這也許正是他內心世界的一種無意識投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沒有內心沖突就不會有精神的痛苦,而沒有劇烈的精神痛苦就不會有輕生發生。對於張國榮來說,舞台上的成功及其能自由駕馭的感覺與生活中情感生活的失意和不可控制性使他內心充滿矛盾。
此外,盡管世界上不同文化對於同性戀和雙性戀的態度極不一致,但在不少國家的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准中仍將其視為一種異常行為,例如在中國現行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准第三版(CCMD-3)中,同性戀和雙性戀仍被劃為與性指向有關的心理和行為障礙。其中:同性戀的診斷標準是:①符合性指向障礙的定義;②在正常生活條件,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成員持續表現性愛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愛行為;③對異性雖可有正常的性行為,但性愛傾向明顯減弱或缺乏,因此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家庭關系。雙性戀的診斷標準是:①符合性指向障礙的定義;②在正常生活條件,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對同性和異性兩種成員均持續表現性愛的迷戀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愛行為;③難以建立和維持與異性成員的家庭關系。由上述標准可見,兩者沒有本質的區別,而僅僅只是在對待異型態度的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臨床觀察表明,性指向異常者還常伴有其它心理和行為的問題,如自卑、憂郁、自責、內疚、抗拒、厭惡自己與人生,他們想找人傾訴又怕別人恥笑,想去找心理醫生又怕被人知道暴光,雖有倒錯的戀情卻又不敢勇敢面對現實等等。縱觀張國榮一生,痛苦與快樂、成功與失意、自豪與自卑、完美與變態、受人追捧與被人取笑集於一身,令人感嘆磋陀。想得那句我常說的話:人既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被文化塑造的產物,張國榮一生塑造了不少藝術的形象,而他自己又何能逃脫出一種亞文化刻骨銘心的影響呢?

同性戀在現代社會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字眼,在歷史上,同性戀雖然曾被否定和禁止,但在很多時候也是被認可的。例如在中國奴隸社會,同性戀現象公開流行,並同許多人在異性戀活動中的放縱行為交織存在。到了封建社會,從秦到漢,同性戀一直未受到譴責和批評。自三國到南北朝,人們對同性戀的現象在道德方面亦未予以明顯的歧視。隋唐至明清,社會主流性道德對同性戀現象也相當寬容。那麼,什麼是同性戀呢?各家學者曾分別從性心理、性行為乃至醫學、社會學的角度提出了多種定義,但至今沒有得到一個被完全公認的說法。例如,有的學者認為同性戀屬於性變態,是對某一同性產生愛的思想和感情,不論有無明顯的性行為。而另一種看法強調:「同性戀屬於『性變態』,是指同性戀個體之間肉體親昵行為。」 《性醫學》則明確強調:「同性戀是指有明顯的同性性行為和同性愛慕。」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定義更為簡潔,他認為,凡是專愛同性者即為同性戀。較為嚴格的定義是「傾向於選擇與自己相同性別的人作為性滿足的對象,便是同性戀。這里的性滿足,必須同時包括情感興趣、性器官興趣和性生理興奮三個方面,但三者的比重變化范圍可以很大。」

於2001年4月20日出版發行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准》第3版已不再簡單地把同性戀統劃為病態,而且對同性戀的診斷標准作了較嚴格的描述。這不但是我國精神病學界的一件大事,也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新版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准》在制訂之前,有專門的課題小組對同性戀做研究,在對51例同性戀者1年多的跟蹤調查發現,只有6人需要精神科醫生的幫助。因此,在新的診斷標准中對同性戀的定義比1989年版更加詳細,同性戀的性活動不一定看作是心理異常的表現,只是由於同性的性行為導致了心理矛盾、焦慮,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的,才被認為是性心理障礙。這樣的規定更加接近世界衛生組織所施行的政策,符合國際精神疾病診斷標准。

同性戀是各種性偏離中最常見的一種,自人類有史以來就已存在。20世紀以來,研究人員對同性戀問題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和不同經濟文化背景的國家和地區,各種被調查的人群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人是同性戀者。權威數據顯示,有37%的男性和13%的女性在他們的一生中,有段時間有過明顯的同性戀傾向或經驗;其中絕對的同性戀者在男性中佔4%,女性中佔2%~3%。中國學者通過對國內部分地區的調查後作出比較保守的估計為1%~2%,以此推斷,中國的同性戀人數在1000萬以上。

早在1974年,由於規模盛大的同性戀解放運動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協會就把同性戀從精神病手冊中取消了。第一次承認了同性戀的合法地位。同性戀解放運動所以會發生在美國,也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復雜的社會背景的。因為基督教傳統下的西方社會,對同性戀的壓制由來已久。在中世紀,同性戀被認為是犯罪,同性戀者要被送上絞刑架;二戰時期,希特勒曾將同性戀者送入集中營;到了近代,同性戀被認為是一種病態,需要治療。相比之下,在我國的歷史書上,並不乏同性戀的記載,雖然也被視為不雅和變態,但也沒有什麼嚴厲的鎮壓措施,總體上要比西方寬容許多。我國制訂新標准比美國晚了28年,但不再把同性戀看作一種病態心理,無疑是中國社會的一個進步。

人類學的大量研究已經證實,同性戀是與社會道德水平無關的現象。因為已經發現,在各種社會文化背景(無論是禁止或縱容同性戀行為)中,在社會各階層、各種職業者中,都有同性戀存在。同性戀現象不僅存在於現代人類,也存在於各國家、民族歷史的各個階段。不僅人類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動物也有。國際上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已經把一般的同性戀排除於心理疾病的范疇之外。現代性學認為只有自我否定型的同性戀才需要治療。治療方法有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包括系統脫敏、厭惡療法等。需要指出的是,同性戀不是個人意志自由選擇的結果,而且一般同性戀者並不具有侵害性,不需要通過法律解決。

同性戀是指以同性為對象的性愛傾向和行為。具有同性戀這一性傾向的個體被稱為同性戀者,包括男性和女性,分先天性和後天性.
國際上的調查表明,同性戀的比例通常占人口的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左右。據中國專家估計,目前中國十五歲至六十歲的同性戀人數約為三千萬,其中男同性戀和雙性戀二千萬,女同性戀為一千萬。其中部分同性戀是臨時性的,會轉為異性戀.
因為受歧視,30%~35%的同性戀者曾有過強烈的自殺念頭,9%~13%的人有過自殺行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獨」,63%的人感到「相當壓抑」。超過半數人由於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並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我的看法是,他們和我們一樣,我們應該一視同仁,根本不應該受歧視,不應該給他們以這種不必要的壓力。有歧視的想法的人只能說他們受教育的程度不夠,早晚有一天會被所有的人接受的,時間問題了。

❻ 同性戀的判別方法是什麼

所謂同性戀現象是指以同性為滿足性慾的對象的現象。同性戀者經常受到與自己同性別的人吸引。這種吸引既有精神上的,又有肉體上的。他們之間會發生戀愛,過性生活。同性戀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性戀是否是病態,目前的意見尚不一致,但多數人認為在有異性存在的情況下發生排他性的同性戀往往屬於病態。雖然我對同性戀持否認態度,認為違背了人類生息的自然法則,但只要不對別人造成傷害,自己又不認為應該接受治療,那也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但是我在咨詢和治療中發現,同性戀患者往往並發一種到多種心理疾病,至少應該對那些心理疾病進行治療。
同性戀可見於各種年齡段,但以未婚青少年多見。西方國家比東方國家多見。據統計,同性戀在男性中約佔5%,女性中佔3%。有些屬於雙重戀,即對同性和異性都產生性愛。同性戀現象是跨地區跨文化而普遍存在的現象,存在於各個種族、各個階級、各個民族和各種宗教信仰的人們當中。
同性戀產生的原因至今尚無肯定的學說,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1)遺傳因素,有人發現同性戀者在單卵雙生子中遠比雙卵雙生子中多見,而且男同性戀可能是母系遺傳的。(2)內分泌因素,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性腺分泌不平衡是導致同性戀的原因。男同性戀者血液和尿中睾丸酮較異性戀對照組少,而女同性戀者尿中睾丸酮較異性戀對照組多。同時男同性戀者精子計數較少,畸形精子較多。但我認為,也可能是同性戀的心理和行為引起激素水平的變化。實驗結果證明,給男同性戀者補用睾丸激素的結果並不能激起他的異性戀行為,而只是增加了同性戀行為中的性慾強度。(3)心理因素。如果正常的性心理發展得到不良的家庭或環境影響,成熟的異性戀驅力將被阻滯或者歪曲。家庭的影響在同性戀的發生上是非常明顯的。男同性戀者的母親具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同同性戀傾向的兒子異乎尋常地親密。弗洛伊德認為這引起了孩子的自戀,但我認為是愛的排斥性使他們對母親過分崇拜,其他的女性都看不上,同女人的交往略為失敗,從而加強了對異性的應激性拒絕。懦弱無能的父親也使兒子無法得到一個適當的行為模範。為了兒子聽話,常反對粗魯莽撞行為,而鼓勵更富於女性化的活動。生活在男性比較多的環境中,或者經常與異性玩耍,或者被當作異性對待,可能使兒童發生角色認同錯亂,使其性格、生活風格男性化。對異性的恐懼和緊張。(4)經濟因素在同性戀的發生上可能有一定作用,特別是在男性,由於經濟貧困無力娶妻或者出於一種逃避男性責任的潛在傾向,易導致同性戀。
我認為,同性戀還和以下因素有密切關系:①社會風氣。在太平洋西南部的馬來群島上的土著居民中。年輕人通過手淫達到快感作為異性性交的替代是受到鼓勵的。對於男性來說,同性戀關系得到社會贊同。在一生的某些時間,幾乎每個男性都從事深度的同性戀活動。此類活動在社會上可以公開討論,被當是象手淫、婚內性交一樣正常的事情。北非的斯旺人普遍有男同性戀行為。顯要的斯旺男子相互借用對方的兒子,公開談論他們之間的男性性愛,就象討論與女性的性愛一樣毫無忌諱。已婚和未婚的男子都遵循習俗的要求進行同性戀活動。如果一個斯旺人不同其他男子發生性行為,就會被視為怪人。②避孕措施的有效性。僅僅為了滿足性器官快感,但又害怕懷孕。③性開放程度。明清時候我國同性戀活動達到一個小小的高潮,這是政府的禁娼規定導致的。但必須注意,這只是觀念、顯性和隱性的區別,同性戀傾向並不會因為某個社會對它持嚴厲的否定態度而減少,也不會因為社會規范的寬容而增多。④男女性別比。失衡的男女性別比會導致同性戀習俗的出現,並使人們逐漸將其合理化。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一些部落中,常有一些男子做其他成年男子的妾。⑤性別歧視。特別是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會造成大量的男同性戀者。⑥體質較弱是男同性戀的成因之一。⑦自戀傾向。同性戀者喜歡同性的伴侶,因為他比異性伴侶更象自己。

同性戀者的心理狀態。我發現,在城市中的純粹同性戀者往往在性方面有較多了解,這也許是因為其抗爭的緣故。
人們對同性戀存在許多偏見。比如認為同性戀者有異性化傾向等。其實,從問卷數據來看,大多數同性戀者並不喜歡男性有女性特徵,而是更喜歡男性特徵。男同性戀者很少模仿女性特徵,而一些模仿女性特徵的男人卻不是同性戀者。
同性戀者所受的歧視。清朝,在男女伶人不許同台演出的規矩之下,男人必須演旦角,女人必須演生角,因此,伶人這一職業成為同性戀者和易裝癖這的最好一個出路。
只要有性就存在著性行為,不管這性行為是發生在兩性或同性間。同性戀者的性行為也是通過性器官(主要是外生殖器)的摩擦、擠壓等直接刺激獲得性快感。由於性器官對觸摸、摩擦、擠壓等刺激敏感,不管該刺激來源是自己、異性或同性,都能夠獲得性滿足,所以為同性戀者之間進行性行為提供了可能。
口交和手淫是同性戀性行為的最常用的性交行為。男女同性戀者的性行為是有很大差別的。女同性戀者的性行為通常有輔助工具來模擬陰莖。男同性戀者的性行為通常伴有肛交。
在同性戀性行為中,准備動作和主要行為之間的界線不如異性戀性行為中那麼清楚。同性戀者是更為有效的性伴侶,因為他們是從自己身上了解到對方的性敏感部位的。

我認為,人有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只要不傷害他人,他人無權干涉。但是,從目前司法來看,同性戀行為是犯法的,主要是流氓罪。
對同性戀的壓制並沒有自然的依據,只是文化和時代的產物。同性戀是否道德,也是以特定時空的主流道德觀為依據。近年來同性戀運動在國外某些地區取得了一定成功。國內對同性戀行為也逐漸傾向寬容。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意識進一步開放,限制會逐步寬松。

既然當代中國不能接受同性戀現象,那麼同性戀者只能從兩方面著手改善環境。一是文化改變,這也許難度相當大。再就是同性戀行為的糾正,增加對異性的興趣,使他們從同性戀活動中擺脫出來。
同性戀的預防應自童年開始,當發現他們有些模糊和不自覺的同性戀傾向時,應加強教育和引導。如有特殊家庭背景者應及時予以處理。對於已經成年的同性戀者,可以動用心理治療的技術幫助其找出原因,樹立正確認識,在異性交往方面給予適當指導,以促進其行為的改變。對於有些同性戀者應盡可能地鼓勵他們與異性結婚,通過婚後正常的性生活與快感體驗來彌補過去的創傷。

現有的同性戀治療方法不是完全有效的。運用規范的心理分析療法治療,成功率在25%-35%,而用抑制同性戀傾向的電擊療法或嘔吐療法,成功率也不過是50%。

雖然我國重新定義精神病標准,同性戀不再統劃為病態,但是,同性戀畢竟是一種有悖人類發展需求的一種行為或現象,因此,始終是一種陰影,這是無可辯駁的。
對於同性戀患者,採取以下幾種治療方法,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①增加體內性激素。
這是治療同性戀的一種輔助性治療方法,特別是對於那些性腺功能障礙明顯的同性戀者效果較為明顯。
②給予心理上的疏導。
不要歧視同性戀者,早期發現對同性吸引,對異性厭惡者。要幫助他(她)們進行心理疏導,提高其對性心理障礙的認識,調查他(她)們的性心理。
③讓患者結婚。
以此來控制、消除同性戀患者的同性戀愛行為,重新建立正常的性關系。
④手術治療。
根據同性戀的個體情況,採取不同手術。
⑤看心理醫生。
在心理醫生指導下進行心理治療。可採取厭惡療法。該法讓同性戀者看同性戀電影或同性戀裸體圖像,誘發性沖動,此時給予懲罰,使之感到痛苦,使興奮因痛苦而轉為有效抑制,如電擊刺激。可反復多次使用,可有效地中止對同性的性慾沖動。

閱讀全文

與同性戀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錠鑒定方法及圖片 瀏覽:819
白醋加小蘇打洗衣服方法如何 瀏覽:575
汽車防火液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913
空心鐵棒連接方法 瀏覽:670
跳虱怎麼殺除最快方法 瀏覽:841
承兌票貼息計算方法 瀏覽:523
避免電腦被盜文件備份方法 瀏覽:916
合金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11
gps測量面積方法 瀏覽:475
cad圓分6等分的正確方法 瀏覽:387
電腦快速健的使用方法墊子 瀏覽:857
電影鏡頭拍攝技巧與方法 瀏覽:432
蜂膠的食用方法是什麼 瀏覽:351
口腔潰瘍最快解決方法用慶大黴素 瀏覽:519
幼兒常用的繪畫方法 瀏覽:57
廁所4080的牆磚怎麼方法 瀏覽:465
就業人員工資計算方法 瀏覽:214
毛筆寫字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7
vivo手機遠程協助使用方法 瀏覽:782
二次脊柱腫瘤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