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TPR教學是什麼意思
TPR,是TotalPhysicalResponse的縮寫,指全身反應教學法,是加州心理學家詹姆士博士提出來的。
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因為學生在一個比較放鬆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效果最佳,而緊張、急躁的情緒對於學習英語來說是不利的。教師應該盡量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
同時,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每個學生從本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出自己學習英語的真正原因和切實動機。進而,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充分調動學生盡快掌握英語的主觀能動性。
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優勢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在游戲中學習、英語生活化,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TPR教學法的基本原則
(一)讓第二語言進入學生的右半腦
James Asher認為,右腦是緘默的,非語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過指令做出適應動作來表達自己。通過讓語言進入右半腦引起行為變化,學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語言代碼,當學生能夠理解目標語的基本結構及其表示的含義時,他就作好了說的准備。
(二)以「聽——做動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
這是TPR教學法最明顯的特徵。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用目標語發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學生能理解後,讓學生完成動作,然後邊說邊做。開始,教師通過說跟我做游戲,讓學生一起做動作,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指令與被期望的動作之間的關系,並准確作出相應的動作。然後,學生兩人一組,先由一名學生模仿教師發布指令,另一名學生根據他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之後,兩人調換角色,繼續做練習。起初,指令較簡單,往往是單一動作,然後,很快發出幾個連續的動作指令(這時調動初學者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如:Point to the door , stand up , sit down.逐漸過渡到比較復雜的指令,有時還包括一些想像的情節,如:now you are Amy, please introce yourself , OK?
(三)教授的語言形式以祈使句為主,帶動其它句型
指令型語言其形式只能是祈使句,其它句型的出現只能服從於祈使句的使用,不僅新授動詞如此,新授名詞、形容詞、介詞等也是如此。在輕松教授完新詞彙之後,再讓學生相互發出指令,如:「Lingling, get up, It』s late .」Oh,what』s the time?」 「It』s half past seven.」從而實現學生對英語的快速理解和長時記憶,使學生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學習英語。
(四)對學生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在傳統教學法過程中,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都是有錯必改,精益求精,至使學生總怕出錯,怕出醜而不敢大膽開口說,只是機械地跟讀,而且小心翼翼。而TPR教學法對待學生的錯誤則採取寬容的態度,只糾正一些較大的錯誤,在糾正時也注意方法,不使學生感到壓力。
三、TPR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建議
(一)演示教學法
教師通過生動的表演,即運用身體語言來闡明口中不斷重復的語言信息。比如教「point to the window, point to the door , touch your nose , touch your ears.」時,教師輔以本身的動作示範,再要求學生們重復同樣的動作,五分鍾內學生就可以自如地對指令做出完全正確的反應。
(二)卡片教學法
教師把一些學過的單詞寫在不同的卡片上,每一個學生手持一卡片,教師不斷重復單詞的發音,學生記住後教師便念單詞點名,持相應卡片的學生可以舉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後學生們交換卡片,再用同樣的方法訓練,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發音,同時注意力也容易專注。但這種方法使用久了便覺得枯燥,無趣。所以應結合其他教學法共同進行。
(三)圖畫教學法
小學生對直觀的圖畫很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圖畫來講授內容。出示圖畫,讓學生說出單詞,或讓學生說出單詞,並出示相應的圖畫。最好是把圖畫製成卡片的形式,這樣可以結合很多游戲來進行教學活動。
(四)游戲教學法
小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學習,小學生會倍感興趣,比如操練句型「What』s this?」時,可以做猜東西的游戲,就是把圖畫製成的卡片蓋起來,或露出圖畫的一角。然後問「What』s this?」讓學生猜,直到猜對為止。這樣做會讓學生盡情盡量的說學過的英語,猜錯了也沒有關系,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再如教ck,cat,dog等動物名稱時教師可模仿其形態或叫聲,或者讓學生自己模仿,通過模仿其滑稽的樣子,發出惟妙惟肖的叫聲,學生自然就聯想到該動物,英語名稱自然就記住了。但是使用游戲教學法最大的問題就是紀律問題了。因此教師在學生做游戲前要將組織游戲的步驟計劃好,而且要將如何做游戲示範給學生看,這樣學生明確他們要乾的事情,就不會混亂了,另外要選擇一些簡單易操作的游戲。游戲雖然有趣,但一節課不可過多使用,要注意在課堂上使用游戲的理由只有一個——幫助學生學習英語。
(五)比賽教學法
教師設計與內容相關的比賽,在學習比賽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學習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適當的比賽競爭可以激勵學生學習,比如在教授新課Mole 4 Unit 1 Robots(新課程標准第二冊)時,我就採用了男女比賽的方法。在比賽之前,我先在黑板的一邊畫上兩個簡單的代表男孩和女孩的圖像,然後說出比賽規則:問題回答正確加一分;回答錯了不加分也不扣分;亂說話或做小動作扣一分,一節課結束後,評出勝利者,然後在勝利者的圖像上畫上笑臉,輸了的則畫上哭臉。結果表明這節課上的非常成功,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他們都自覺的維護紀律,達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用久了或不適當的使用,也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所以教師必須適當運用這個方法,還要注意合理的引導學生對待輸贏的結果。
總之,TPR教學法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和靈活性,它可以和其他的教學法很好的配合使用,因此,把TPR教學法和傳統的教學法有機的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一定能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㈡ TPR教學法是什麼樣的啊
這是英語的一種教學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TPR的縮寫,完全形體反應教學,主要是用來教第二語言的。
把第二語言當作嬰兒時期教第一語言一樣來教,通過大量的重復來實現理解。
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因為學生在一個比較放鬆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效果最佳,而緊張、急躁的情緒對於學習英語來說是不利的。教師應該盡量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
同時,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每個學生從本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出自己學習英語的真正原因和切實動機。進而,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充分調動學生盡快掌握英語的主觀能動性。
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優勢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在游戲中學習、英語生活化,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㈢ 樂兜說他們學科英語的課程上課時會用tpr教學法,請教高人tpr教學法是什麼意思
美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James Asher)提出了「完全生理反應」理論(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理論):即兒童時期掌握一門語言,言語和書面表達能力是隨著聽說產生的。當聽說獲得的信息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兒童就能自然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得出,兒童是自然的語言學習者(natural language learner)。
"TPR"兒童英語教學法是教師根據兒童愛動,注意力難以持久等心理特徵,讓孩子通過跑、跳、做游戲學英語,而不是規規矩矩地坐在凳子上聽講,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兒童學習情緒主動,注意力持久。如果兒童發音不準,老師就要自然狀態下不停重復,直到發准為止,兒童也不必重復老師的話,但要按老師語言的涵義反應。兒童對老師發出信息的反饋越正確,表明對老師信息的理解越准確。心理學家證實,強迫兒童重復老師的話會引起兒童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限制兒童語言學習技能的發展和提高。
TPR教學法有助於迅速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讓小朋友們在真實的環境和體驗中學習英語,其重點在於幫助兒童理解英語並實現使用英語交流,糾正學生的錯誤並不是主要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於消除小朋友的緊張心理,促進兒童大膽開口說英語。TPR英語教學法同時創造了一個虛擬真實生活學習環境,讓兒童在快樂的活動中和反復的練習中學會英語。
㈣ 瑞思英語老師TPR教學法
主要是藉助我們先進的課件和互動白板來進行教學,讓學員參與進來,與課件互動,同時老師還會使用大量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教學工具來輔助教學。
㈤ 什麼是TPR教學法 具體怎樣在課堂上應用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簡稱,也被叫做直接式溝通教學法、完全生理反應理論等。TPR教學法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Dr. James J. Asher)提出,其理論基礎在於:人們在幼兒時期學習語言時是聽說促進言語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當通過聽說獲得的信息通過量變達到質變,幼兒就能自然地運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了。
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反復模仿來熟悉某種結構和句型。教學過程中不用母語,教師藉助一些直觀教具、手勢、戲劇效果以及許多其它手段來表達所學語言的意思。人們已經創造了許多特殊的方式教授語言,可以不用母語、不依靠翻譯。直接教學法對師生雙方的要求都很高。
(5)tpr指的是什麼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TPR直接教學法教學原則
直接教學法認為第二語學習要成功就要遵循母語(第一語)的學習模式。因此,就聽說讀寫的學習順序而言,直接教學法的支持者強調學習第二語時,聽說能力的培養應優先於讀寫能力的培養(我們學習母語時,也是先學會聽說,再去學習文字的讀寫)。也就是說學生對一個字的發音很熟悉之後,老師才讓他們學習如何認字閱讀和書寫。
因此對直接教學法來說,四種語言技巧的學習順序應該是:聽、說、讀、寫。精確發音的養成在一開始就很重視,若同時強調四種技巧的練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困擾。這樣的思考也表現在課堂活動的操作上,如聽寫活動是直接教學法常用的教室活動之一。老師會要求學生在「寫」之前,先專心聽一次內容;念第二次時再寫下他們所聽到的課文內容。此外,為了讓第二語學習環境更接近母語學習環境,直接教學法還對課堂教學提出了三點具體建議。第一,課堂中禁用母語。
㈥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TPR活動指什麼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應法」, 是美國加州心理學家 James J.Asher(詹姆士J.艾謝,1988)提出來的。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他認為,學生在一個比較放鬆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佳,緊張、急躁的情緒對學習英語是不利的。教師應該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同時,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每個學生從本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出自己學習英語的真正原因和切實動機。進而,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充分調動學生盡快掌握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教師應根據班級的大小、學生年齡大小、學生英語程度的高低和所教科目的特點,創造不同形式的系列指令,然後加以靈活運用。
一、TPR 教學法的基本特點是:
1. 首先發展學生的聽力理解,然後再要求學生用口語表達。
2. 教師在發出指令、請學生執行指令的過程中,介紹新詞彙。
3. 讓學生用動作說明他們的理解程度。
4. 允許學生在預先作好准備的情況下開口發言。
二、TPR 教學法的設計順序,大致如下:
1. 教師說出指令並做示範動作,學生邊聽邊觀察。
2. 教師說出指令並做示範動作,然後請學生跟著做。
3. 教師說出指令,不示範動作,請學生按照老師的指令去做。
4. 教師說出指令,不示範動作,要求學生復述指令、完成動作。
5. 請一位學生說出指令,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執行指令。
三、TPR 教學法的優勢:
(1)它能夠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實際體驗中學習英語。教學的重點在於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用英語交流,不在於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心理,讓學生在一個不用害怕挫敗的環境中學習。
(2)它能夠提供一個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循環反復的練習中學會英語。
(3)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TPR活動讓小孩子活潑、好動的特點得以充分發揮,使他們通過身體的動作反應來感受英語,從而加深對英語的記憶和理解。
四、運用 TPR 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 TPR 教學考慮學生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及對動作的理解程度,因此在設計動作時應盡量簡潔明了,以便使所教授的語言項目更易被大多數學生所理解及掌握。
2. 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消除學生學習語言的膽怯、焦慮等心理障礙。
3. 在設計 TPR 活動時要考慮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因為小學生學習的動機主要還是來自於興趣,但同時還應把重點放在設計學生運用語言去獲取信息或傳遞信息上。
4. 加強課堂管理。小學生大多都好動,比較喜歡表現,希望得到老師更多的注意和認可。而TPR教學法正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課堂上不免聽聽說說做做,甚至唱唱跳跳,課堂氣氛很容易活躍起來,但隨之帶來的便是課堂紀律難以維持,影響下面教學內容的正常進行。因此,教師應盡量做到能收能放,可以時學生養成一些習慣,如教師數 one,two,three,然後由學生一齊數 four,同時坐好。實踐證明效果不錯,當教師需要維持紀律時,就數 one,two,three,大部分學生能按要求坐好,還有部分學生也會以其他同學為榜樣,整個課堂就安靜下來,以便於繼續學習。
㈦ 英語學習方法TPR是神馬
TPR 方法
還有一些兒歌可以邊唱邊做的。讓孩子把自己想像成裡面的小動物, 做出各種動作。這種把動詞和動作聯系起來的教學方法, 被稱為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 這種方法對孩子學習外語, 理解掌握內化一種新的語言很有效果。對父母運用這種方法來鞏固孩子學到的動詞和名詞後很大的幫助。可以配合前面提到的游戲和兒歌來使用。 兒歌里的名詞和動作都可以按照需要做相應的替代和調換。
Point to the window
Point to the door
Up to the ceiling
Down to the floor
Point to a table
Point to a chair
Point to a friend of yours sitting over there
Point to your head now
Point to your knee
Point to your elbow
Point to me
這樣的游戲不需要家長做任何准備, 看到什麼就可以讓孩子指什麼。 在家裡客廳, 卧室, 外面的公園等地方都可以找到物品讓孩子來Point to。
Teddy bear, teddy bear turn around
Teddy bear, teddy bear touch the ground
Teddy bear, teddy bear tie your shoes
Teddy bear, teddy bear read the news
Teddy bear, teddy bear go upstairs
Teddy bear, teddy bear say your prayers
Teddy bear, teddy bear turn off the light
Teddy bear, teddy bear say goodnight
這個游戲里, 就讓孩子做了好幾個動作。 孩子在做動作的同時, 也慢慢理解了兒歌里英語的意思。 父母還可以對兒歌的歌詞做一些改動。 比如說,
Teddy bear, teddy bear go out play
Teddy bear, teddy bear jump so high
Teddy bear, teddy bear throw the ball
Teddy bear, teddy bear brush your teeth
Teddy bear, teddy bear make your bed
… …
父母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可愛的Teddy bear, 一天中的很多事情, 比如, 起床, 刷牙,上學, 吃飯等等都可以編到這個好聽的兒歌裡面。
Two little feet go tap tap tap
Two little hands go clap clap clap
One little child jumps up from the chair
Two little arms go up in the air
Two little hands go thump thump thump
Two little feet go jump jump jump
One little body turns around
One little child sits quietly down
把動詞融入到兒歌當中, 而不是單獨的說tap,clap,jump等。 這樣不僅讓孩子接觸到語言環境, 整句整段的輸入, 而且, 兒歌的形式, 語言的韻律也非常有助於孩子的記憶。
Hit the air
Punch the air
Kick the air
Hug the air
Pat the air
Brush the air
Throw the air
Catch the air
這個游戲很有意思, 可以融入一些動詞, 做出很多有趣的動作, 帶給孩子們豐富的想像。 這個游戲需要父母在做的時候, 先拿一個實物, 讓孩子能理解每一個動詞的含義之後, 再對著空氣進行。
I saw a little rabbit come hop hop hop
I saw his little ears go flop flop flop
I saw his little nose go twink twink twink
I saw his little eyes go wink wink wink
I said, 「little rabbit, won』t you stay?」
He looked at me and he hopped away
讓孩子把自己想像成一種小動物, 學著小動物的樣子做各種有趣的動作。 這樣的游戲非常適合學齡前後的孩子進行。
小結一下正確的英語輸入
1,輸入的盡可能是原汁原味的地道的英語
2,先期以建立英語語言的聲音和實物, 圖片, 動作,感受 和場景之間的聯系
3,語言的學習過程中, 盡量去感受語言所承載的信息。
4,如果中文翻譯式學習已經形成, 則需要運用大量的游戲練習, 盡量使已學到的英語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加強英語與大腦通路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