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考改革後,精華學校的教學做出了哪些調整是否更貼合中考了
精華出了新教材和練習冊,講課老師也調整了教學方向和教學方法,更加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非常注重課外知識的衍生
『貳』 備戰中考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備戰中考的學習方法
一、知識的運用。做題,做各種各樣的題。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去練習運用知識。掌握各種解題思路,通過解題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融會貫通。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把一章章一節節的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追求的是從局部到全局,從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嘗試。
三、地毯式掃盪。先把該復習的基礎知識全面過一遍。追求的是盡可能全面不要有遺漏,哪怕是閱讀材料或者文字注釋。要有蝗蟲精神,所向披靡一處不留,
四、撿「渣子」。即查漏補缺。通過復習的反復,一方面強化知識,強化記憶,一方面尋找差錯,彌補遺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五、「翻餅烙餅」。復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不反復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復習總得兩三遍才能完成。
六、基礎,還是基礎。復習時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復習資料等著我們去做。千頭萬緒抓根本。什麼是根本?就是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學大綱也是考試的主要要求。在「雙基」的基礎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條件上的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和入手點。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我們要做出明智的選擇,那就是要抓基礎。要記住:基礎,還是基礎。
七、要「死」去「活」來。歷史學科,有很多需要背誦的東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歷史史料的要點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記。要*多次反復強化記憶。歷史課是一門機械死記量比較大的學科。但是在考試時,卻要把記往的材料靈活運用,這就不僅要記得牢,記得死,還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謂「死」去「活」來,不單學歷史,學地理,學政治,以至學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來。
八、「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這是電視連續劇《十七歲不哭》里的一句台詞。考試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有勇氣。「試試爭爭」是一種積骰的參與心態,是敢於拼搏,敢於勝利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挑戰的氣勢。無論是復習還是在考場上,都需要情緒飽滿和精神張揚,而不是情緒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興奮而不是沉悶,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贏的沒能贏,不想輸的反倒贏了」。「想贏」是我們追求的「上限」,不想輸是我們的「下限」。「想贏」是需要努因而比較緊張的被動的,「不想輸」則是一種守勢從而比較從容和主動。顯然,後者心態較為放鬆。在放鬆的心態下,往往會發揮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九、「一個具有健康心理素質的人應該做到兩點:在萎靡不振的時候要振作起來,在承受壓力過大時又能為自己開脫,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能夠控制和把握自己,從而使自己的精神狀態處於最往。因勢應變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書物的辯證法。心理素質脆弱是主觀能動性的放棄,健康的心理素質則使我們比較「皮實」--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去克服面臨的困難。
十、「中考從根本上說是對一個人的實力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考察」。實力是基礎,是本錢,心理素質是發揮我們的實力和本錢的條件。有「本錢」還得會用「本錢」。無本錢生意無法做,有本錢生意做賠了的事也是有的。
十一、復習是積蓄實力積蓄本錢,考試則要求發揮得淋漓盡至,賺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說「我平時考試總是稀里糊塗,但大考從來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調節得好吧?」誠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塗,小考小糊塗,不考不糊塗。
十二、「強科更強,弱科不弱;強科尤弱項,弱科有強項」。在考試的幾個科目上,一個人有強有弱,是太正常了。復習的策略,就是揚強扶弱。有的同學是只補弱的,忽視了強的;有的同學是放棄弱的專攻強的。從整體看,都未見明智。強的裡面不要有「水分」,弱的裡面還要有突破。大概是十分高明的策略了。
十三、「差的學科要拚命補上來,達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為真正的優勢。」這里的道理與上述相仿,也是對待自己的強弱項中的一種策略。中考高考都是「團體賽」,要的是全局的勝利而不能是顧此失彼。
十四、「該記的只好記住,可是,能夠不記的就不要去記憶」。為了減輕記憶的負擔,能夠偷懶的地方犯不著去玩命--本來該背的就夠多啦!根據知識的特點,在記憶和理解之間,可把知識分為四種類型:只需理解無須記憶的;只需記憶無須理解的(背下來就是了);只有記憶才能理解的。只有記憶才能記住的。我們這里取得是「出力最小原則滾動式復習法。先復習第一章,然後復習第二章,然後把第一二章一起復習一遍;然後復習第三章,然後一二三章一起復習一遍……以此類推,猶如」滾動「。這種復習法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復習比較牢固,由於符合記憶規律,效果好。
十五、」過度復習法「記憶有一個」報酬遞減規律「,即隨著記憶次數的增,復習所記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為了這種」遞減「相抗衡,有的同學就採取了」過度復習法「,即本來用10分鍾記住的材料,再用3分鍾的時間去強記--形成一種」過度「,以期在」遞減時不受影響。
十六、「題不二錯」。復習時做錯了題,一旦搞明白,絕不放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得到的多,從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這個意思。失敗了的東西要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十七、要掌握考試技能。「基礎題,全做對;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沖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後悔」。這是應該面對考卷時答題的策略。考試試題總是有難有易,一般可分為基礎題,一般題和較難題。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保住應該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為遇到容易題容易大意。所以明確容易題不丟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難題不得零分,就是一種決不輕棄的的進取精神的寫照,要頑強拼搏到最後一分和最後一分鍾。
十八、「繞過攔路虎,再殺回馬槍」。考試時難免會遇到難題,費了一番勁仍然突不破時就要主動放棄,不要跟它沒完沒了的耗時間。在做別的題之後,很有可能思路打開活躍起來再反過來做它就做出來了。考試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要多拿分也要講策略。
十九、「對試題抱一種研究的態度」。淡化分數意識,可能是緩解緊張心理的妙方。因此,對試題抱一種研究態度反而會使我們在考場上更好的發揮出最佳水平。有一顆平常心比有一顆非常心有時更有利。
二十、「多出妙手不如減少失誤」。這是韓國著名棋手李昌鎬的一句經驗之談。他談的是下棋,但對我們考試也不無借鑒意義,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比較好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績,創造高分,減少失誤是為至要。
二十一、最關鍵是培養興趣。美國教育學者布魯納說:「學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還有一句名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卻何如有興趣而樂此不疲?比如政治,因為它的理論性比較強,很枯燥,所以就多培養些對政治的興趣。平時多關注些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在遇到問題時,也會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公務員,想像公務員是怎樣解決問題的,這樣政治就生動起來了,其實政治就在我們身邊。
二十三、不把作業帶回家做。上課時間非常認真,課堂效率很高。學習上的事情要求自己在學校的時間全部解決,作業什麼的爭取不帶回家做,這樣回到家的時間就是屬於自己的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十四、喜歡做筆記,把筆記整理得工整、全面。知識體系的把握、知識脈絡的梳理和回顧非常重要,有了筆記就可以經常做有重點的復習,溫故而知新。
二十五、「別把中考想像得可怕」。初三要有好感覺,不痛苦,很充實。不要緊張,只要從現在開始都不得及,努力做出,一定是有回報的。
二十六、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平時做題時,關於分析和思考問題,並積極支總結,探索新方法;並還是為了做題而做題,而是要主動積極地追尋在題目和解答之間的必然聯系,把題目做活。
二十七、發揮和幸運才是關鍵。要注意考試策略,實力只是一部份。認真對待平時考試。在平時考試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
二十八、班裡的學習氛圍很重要。班級就像家庭,好朋友臭味相投,壓力之下都很快樂地學習。同伴相處得很融洽,平時也經常開開玩笑,有說有笑,復習時想到提問,氣氛很好。
二十九、合理安排時間。早做准備,後期就不會覺得緊張。各科要平衡用力,略有側重,不要抓了這科,丟了那科,杜絕弱科的產生。
三十、保持好心情。管外面的生活有多復雜,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好心情,處理好與老師同學的關系,與老師相互欣賞,不要把同學看成對手,與同學良性競爭。
『叄』 如何做好初三教學工作
年級主任作為最基層的管理者,是貫徹學校工作的中介人物,是通過對班主任、全體教師教好學生工作的指導者,又是結合本年級實際做好學生各項工作的設計師。這就把年級主任推到了既對教師管理,又對學生全面負責,主持全年級工作的重要崗位上。面對大比重要的工作,年級主任應從那些方面努力,才能使全三級的工作健康發展呢?
一、要了解初三年級學生的特點
年級主任的工作對象既是教師,又是學生。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和學習實際出發,了解和研究初三學生的特點。初三學生的特點有哪些呢?初三年級是人生道路的選擇期。經過初一年級的適應和初二年級的轉折期,」到了初三年級,學生開始了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開始思考人生問題,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l、穩定中的不安與焦慮。經過一、二年級的中學生活,初三學生中的多數人心理比較能適應,趨於穩定狀態,但在穩定中又產生了新的不安和焦慮,主要是圍繞升學矛盾展開。
2、學習上的「沖刺」和放棄努力。面臨升學,絕大多數學生產生了緊迫感,但在思想傾向和行為表現上兩極分化非常明顯。平時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在唯有升學才有希望和出路的思想驅使下埋頭讀書,不願參加其它活動。學習武績差的學生感到前途渺芒,現在努大己經來不及;乾脆得過且過,混到畢業完事大吉。而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覺得「亡羊補牢憂為未晚」,會奮發起來。總的表現是抓緊時間發奮學習的人數大大增加,一些學生除學校學習外,還參加補習班的學習,表現出學習上的「沖劑』。
3、人際關系傾向。初三學生的人際關系和自我意識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更多地從教學態度、教學效果、教師性格和教師行為方面來評價教師,從而確定自己與教師的關系。因此,師生關系發生微妙的變化,他們迫切需要並要求的教師是:(1)希望教師能充分理解學生的心情。(2)希望教師能成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朋友和指導者,與他們推心置腹地商量問題。門)希望能得到教師的個別輔導和指導。在與同學交往方面,他們更注重友情。表現為此時的朋友圈子縮小了,一般性的朋友交往大為減少。他們尋求的是志同道合者,以相互尊重和共鳴作為擇友標准。能成為朋友的就是摯友和知已,互相傾心,彼此幫助,甚至你我不分。
二、要指導初三教師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充分了解初三年級學生特點的基礎上,作為年級主任,應指導班主任和各科任課教師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管理。對學習差的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消極情緒,應給予思想上的幫助對學習上的具體指導,促使其學習上進步,惜時如金;有成績平平和成績優異的學生,應不斷給予表揚和鼓勵,促使他們再接再勵,更上一層樓。對於初三學生表現出來的人際關繫上的傾向,應作深入細致的調查了解,盡量採取個別談話方式,引導其正確看待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交友觀。在指導教師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時,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本身具有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結合祖國和社會的需要,來培養青少年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不斷完善人的本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中學階段更好地為青少年打好做人的基礎。
三、要做好初三教師的組織協調工作
年級主任於年級自身,要協調好班主任與授課教師、班主任與班主任、班主任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等關系。於年級外部,有與德育領導機構和政教處的關系;有與其它德育平行機構的關系;有與學校其它部門、人員的關系;有與其它年級組的關系。對這些關系,初三年級主任應該象其它年級主任一樣,抱著對工作負責,坦誠友好的精神,認真協調,才能保證年級組工作的順利開展。具體地說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組織協調工作:
(1)關於教學和教師方面的組織協調工作。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是學生興趣的導師。教師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態度是學生成人和成才的關鍵。所以年級主任必須做好教師的三方面工作:①是至高無尚的師德建設。②是扎扎實實的常規教學。③是注重實效的教學改革。
(2)關於學生方面的組織協調工作。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校成員的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一切。因此年級主任要通過班主任、全體任課教師做好學生的四項工作:①良好習慣的養成。②興趣廣泛的教育。③適應未來創新能力的培養。④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競爭與協作精神。
四、要有良好的師德品質和教學教育功底
年級主任是一個年級的「領導」,雖然學校賦予他們的權力有限,但一個稱職的年級主任,應具有廣闊的胸襟、寬容的心態、開放的眼界、用人的膽識,公正、民主、踏實、細致的工作作風。善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讓年級教師心情舒暢地工作,讓全體學生精神飽滿地學習。因此,年級主任應自覺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把自己獻身教育事業作為自己的職業要想和價值取向,熱愛學生,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銳意進取,團結協作,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與此同時,年級主任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優良的師德風范帶動和影響全體師生勤奮學習,扎實工作,刻苦鑽研業務,夯實教育教學功底,為順利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基礎。尤其是初三年級主任,更應加強師德修養,開拓創新,鑽研教材教法,搜集教學信息,掌握考試動態,為培養和塑造更多的優秀初中畢業生、為上級學校輸送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為全年級教師樹立較好的形象和榜樣。
五、要有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
年級主任在實施教育教學管理中,要經常向學校領導、政教處等匯報工作,針對年級共同的問題召開年級學生大會,通報、宣傳、實施集體教育方案。與年級全體教師在一起交流、討論、商量都要運用流暢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語言是教師表述思想,傳授知識,傳授文明,開啟學生智慧,塑造學生心靈的最基本工具和最主要的橋梁。作為年級主任,要加強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訓練,努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做到准確明晰,簡潔煉達,主題突出,連慣得體,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抑揚頓措,富有感情,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