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脊髓損傷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
1.早期治療
脊柱損傷的早期救治包括現場救護、急診救治、早期專科治療等。早期救治措施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復。
對各種創傷患者進行早期評估應從受傷現場即開始進行。意識減退或昏迷患者往往不能訴說疼痛。對任何有顱腦損傷、嚴重面部或頭皮裂傷、多發傷的患者都要懷疑有脊柱損傷的可能,通過有序的救助和轉運,減少對神經組織進一步損傷。
遵循ABC搶救原則,即維持呼吸道通暢、恢復通氣、維持血循環穩定。要區別神經性休克和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而出現的低血壓。神經源性休克是指頸椎或上胸椎脊髓損傷後交感輸出信號阻斷(T1-L2)和迷走神經活動失調,從而導致血管張力過低(低血壓)和心動過緩。低血壓合並心動過速,多由血容量不足引起。不管原因為何,低血壓必須盡快糾正以免引起脊髓進一步缺血。積極輸血和補充血容量,必要時對威脅生命的出血進行急診手術。當血容量擴充後仍有低血壓伴心動過緩,應使用血管升壓葯物和擬交感神經葯物。
2.葯物治療
當脊柱損傷患者復甦滿意後,主要的治療任務是防止已受損的脊髓進一步損傷,並保護正常的脊髓組織。要做到這一點,恢復脊柱序列和穩定脊柱是關鍵的環節。在治療方法上,葯物治療恐怕是對降低脊髓損害程度最為快捷的。
(1)皮質類固醇 甲基強的松龍(MP)是惟一被FDA批準的治療脊髓損傷(SCI)葯物。建議8小時內給葯。推薦甲基強的松龍作為治療的選擇,而不是標准性治療或推薦性治療方法。另外,也有少數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MP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無效並可造成嚴重的並發症。
MP對脊髓斷裂者無效,脊髓輕微損傷不需要應用MP,可自行恢復,完全脊髓損傷與嚴重不全脊髓損傷是MP治療的對象。但應注意,大劑量MP可能產生肺部及胃腸道並發症,高齡者易引起呼吸系統並發症及感染。總之,在進行MP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並發症的預防。也可應用地塞米松,持續應用5天停葯,以免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出現並發症。
(2)神經節苷脂 是廣泛存在於哺乳類動物細胞膜上含糖酯的唾液酸,在中樞神經系統外層細胞膜有較高的濃度,尤其在突觸區含量特別高。用GM-1治療脊髓損傷患者,1年後隨訪較對照組有明顯療效。盡管它們的真正功能還不清楚,實驗證據表明它們能促進神經外生和突觸傳遞介導的軸索再生和發芽,減少損傷後神經潰變,促進神經發育和塑形。研究認為GM-1一般在損傷後48小時給葯,平均持續26天,而甲基強的松龍在損傷後8小時以內應用效果最好。也有學者認為GM-1無法阻止繼發性損傷的進程。目前神經節苷酯治療脊髓損傷雖已在臨床開展,但由於其機制仍不明確,研究仍在繼續,因此其臨床廣泛應用也受到限制。
(3)東莨菪鹼 通過調整微循環、改善脊髓損傷後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和堵塞造成的微循環障礙,減輕脊髓缺血、壞死,有利於脊髓功能恢復。使用越早越好。宜在傷後當日使用。
(4)神經營養葯 甲鈷胺是一種輔酶型B12,具有一個活性甲基結合在中心的鈷原子上,容易吸收,使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升高,並進一步轉移進入神經組織的細胞器內,其主要葯理作用是:增強神經細胞內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髓鞘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有利於受損神經纖維的修復。
⑵ 脊髓損傷怎樣通過中醫做康復治療
需要首先進行評估損傷的等級,如果能手術則盡快手術,後續配合康復治療,如中葯、肢體康復鍛煉等康復訓練。
⑶ 脊髓損傷患者怎麼進行減壓訓練
患者是你本人嗎?
⑷ 脊髓損傷需要多注意什麼
脊髓損傷患者煮食烹調時應避免使用豬油,另外應減少蛋黃、內臟類、過量的海鮮等高膽固醇之食物,而應增加的是高纖維類食物如蔬菜、谷類、水果與足夠水分。脊髓損傷患者需要攝取足量蛋白質,並可多攝取一些強化身體細胞抵抗自由基,如維他命A、C、E、礦物質硒等,以達到能同時控制體重及維持長期復健治療所需之能量消耗。 芝麻小米粥:小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起,瀝干水分;將小米放入鍋內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先用旺火燒沸;然後轉小火熬煮;黑芝麻磨粉末;小米爛熟後加入白糖調味,緩緩下入黑芝麻粉,攪拌均勻,即可盛起食用。脊髓損傷患者宜用。 牛奶菠菜粥:將新鮮的菠菜葉洗凈,切碎;粳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好;鍋中加入色拉油,燒至八成熱時,放入蔥(切末)爆香;隨後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粥稠;將菠菜葉放入鍋內,加入鹽,倒入牛奶攪勻,再次燒沸即可。脊髓損傷患者宜用。 小米素羹:小米淘洗干凈,放入冷水中浸泡半小時,用湯匙碾碎成蓉;香菇用溫水泡發回軟,去蒂,洗凈,切粒備用;青豆洗凈,放入開水中5分鍾,撈起,瀝干水分;番茄去皮,切粒備用;青豆洗凈,用香油爆香薑片,然後加入高湯;小米
⑸ 脊髓損傷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脊髓損傷的治療方法包括:
1、良肢位擺放及體位變換訓練:2小時內翻身一次,情況良好,可小角度,慢慢站起,初始角度<30°;
2、呼吸排痰訓練:體位引流、咳嗽、輔助排痰等訓練,增加肺容量,減輕肺部感染幾率;
3、膀胱功能訓練:導尿反射性排尿、自主排尿等訓練,改善膀胱功能,減輕泌尿系統的感染幾率;
4、直腸功能訓練:定時排便、座位排便、運動療法腹式等訓練;
5、轉移訓練:上下輪椅訓練、輪椅與床之間的轉移訓練,讓患者有更好的活動能力。
⑹ 脊髓損傷病人鍛煉膀胱功能如何實行飲水計劃
你好,患者什麼部位脊髓損傷?現在多少時間了呢?是完全性還是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呢?這鍛煉膀胱功能首先是要確定患者是尿失禁還是尿瀦留情況,膀胱是否攣縮,現有容量多大,是否有尿殘留等等。一般每天人體正常攝入水的總量在2000-2500毫升就可以的。
⑺ 脊髓損傷的護理主要包括哪些
1、脊髓損傷早期,腸胃系統之功能可能會減低,特別腰椎損失合並腹部損傷者,先給病人全胃腸道外營養,按醫囑給予一定濃度的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電解質、維生素配製的營養液由中心靜脈導管輸入,全靜脈營養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都應對病人作全面觀察和實驗室檢測。每天注意紀錄出入量,注意全身反應及血常規、電解質、血糖、血漿蛋白、尿酮等生化情況。要根據病人體內代謝情況動態調整營養液的配方,嚴格無菌操作,做好中心靜脈插管或PICC的護理。並插入鼻胃管以預防腹脹。
2、若有腸胃膨脹時,應禁食。
3、經常監測病人腸蠕動之情形,當蠕動正常後,便可開始由口攝取液體,按病人的忍受,漸進至攝取半流、軟飯至固體食物。
4、與病人多溝通,按病人的飲食習慣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的食物,以及補充充分的水分,每天至少2000—2500ml。尊重病人的飲食習慣,對於不違反原則的飲食習慣應盡量給予滿足,想辦法刺激病人的食慾,鼓勵多進食,增加機體抵抗力。
5、若病人需長期卧床不動,應限制含鈣食物的攝取,以防泌尿道結石。
6、若病人有惡心、嘔吐的情形,應及時協助病人清理嘔吐物,注意防止發生吸入性肺炎。
脊髓損傷預防生殖道感染和結石的方法
1、教會病人遵循嚴格無菌操作法,自行定時插導尿管排尿。
2、傷後2—3周開始導尿管定期開放,其餘時候夾閉,使膀胱充盈,避免膀胱肌萎縮,並教會傷員在膀胱區按摩加壓,排空尿液,訓練成自主膀胱,爭取早日拔去導尿管,這種方法對馬尾神經損傷者特點有效。
3、需長期留置導尿管而又無法控制泌尿系感染者,可作永久性趾骨上膀胱造瘺術。
4、 多飲水多排尿,可以防止尿道結石,每日飲水兩最好達2500毫升以上。
截癱患者如何應對肺部感染
1、首先要對截癱病人做好思想工作,讓其放下負擔。
2、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口腔護理,可以預防呼吸道感染。
3、用吸引器吸出,且協助病人作擴胸運動,每2小時給予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時注意力度,這樣就能起到擴張肺的作用。
4、指導患者作深呼吸運動,還可以輔助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比如吹氣球,按腹咳嗽,輔助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5、冬天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6、對病人家屬進行口腔衛生宣傳,使他們重視口腔清潔,每次用餐後給予漱口,早晚為病人做口腔護理。方法:用0.2%甲硝唑溶液清洗後,口唇塗上石蠟油,以防止嘴唇乾裂。
截癱的飲食和護理
1、首先應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促進胃腸蠕動,加強營養。
2、護理者要定時為患者翻身、扣背,促進咳痰避免形成墜積性肺炎。被褥要整潔、干凈、柔軟,預防褥瘡形成。
3、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每日在固定的時間,用開塞露或按摩等促進排便,養成規律大便的習慣;插尿管者應每三或四小時小便一次,以免膀胱攣縮,尿管應每周更換1次,以預防尿路感染。
4、護理者要加強患者癱瘓肢體的被動活動、按摩或針灸治療,預防肌肉萎縮,促進恢復,有部分自主活動者,可以加強自主功能鍛煉。
⑻ 脊髓損傷康復訓練怎麼做
康復是西醫手術後無能醫生治療恢復受損的脊髓神經推患者出院做的一種減少合並症之鍛煉。對恢復受損神經是沒有多大幫助的(並會延誤黃金治療時間遲發缺血性神經變性壞死而不能恢復導致終殘)。只有通過正確治療使受損脊髓獲得再生修復才能恢 復神經以支配調節運動,二便等各種功能。且治療時間非常有限,機會只有一次,延誤治療和治療不當,受損脊髓會因缺血時間過久發生變性壞死,遺留症狀會終生 相伴。高位截癱因治療缺乏導受損脊髓再度受損後的早期病理改變會發生抽筋,僵硬等。
治療方案1、採用中葯增強改善脊髓血液循環,使受損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醫結合營養神經。3、並配伍脊髓神經再生之劑興奮激活受損後麻痹休克的神經使受損神經獲得再生修復才能獲得二便,運動等功能最佳恢復。4,合理鍛煉設計和膀胱訓練指導。提示,治療時間有限,機會只有一次。需幫助發來術前後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