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音樂梯度訓練的方法

音樂梯度訓練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5 17:24:14

『壹』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

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音樂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是組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樂都離不開鮮明的節奏。學生在唱歌、舞蹈、器樂等活動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節奏,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深感到節奏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音樂教學。
在音樂教學中,節奏是組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樂的「骨骼」,沒有節奏,旋律就不存在了。節奏更是學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節奏訓練比較枯燥,學生一般不感興趣。如果此時不注意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去聽、去練、效果肯定不佳。
為了化解這一難點,我嘗試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參與節奏的訓練中,而且對節奏訓練逐漸產生興趣。以下是我的幾種教學方法的歸納總結。
一、 看圖識節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顏色畫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塊兒,學生們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滿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興,還有的一頭霧水被這小方塊兒深深地吸引……在這種狀態下,讓學生先認識了一個是一拍,方塊兒里有一個字 ,這個字就讀一拍。後面採用問答的形式,老師問方塊兒里有兩個字各讀幾拍?學生立刻回答「各讀半拍」。一個字占兩個方塊兒讀幾拍?「讀兩拍」。學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將方塊兒里的奧秘揭開了,而且非常明白。簡單的幾句話,學生就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全理解了,興趣非常的濃厚。
二、象聲詞模仿節奏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總是在黑板上寫出幾條節奏,讓學生用
「da」的形式讀,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 × ×︳× ×︳×—‖ 其形式比較枯燥,學 da da ︳da da︱da—‖學生興趣不大,處於被動學習狀態。那麼,怎樣將這些乏味的知識,讓學生樂於接受並且易於接受呢?
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去創造音樂,從中取材,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與主動積極的學習慾望。因此,在節奏訓練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探索生活中聲音的長與短,加以綜合。不同的節奏用不同的學生熟悉的「象聲詞」讀出、拍出,這種方法便於學生的記憶、理解。學生讀節奏時,不同的節奏型用不同的讀法,使學生必須動腦筋想「是什麼音符」,應該「讀什麼」,不動腦筋則讀不出音節。此法突出了讀音的形象性,盡量做到讀起來上口,降低了教學難度,例如基本節奏型與讀法:
⑴ × × | × ×|| 讀作:咚咚 咚 咚 (模仿心跳聲)
⑵ ×× 讀作:嘀嗒(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
⑶ ××× 讀作:噠噠噠(模仿馬蹄聲)
⑷ ××× 讀作:咚咚咚(模仿敲門聲)
⑸ ×××× 讀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聲音)
⑹ × ×· | × ×·|| 讀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車喇叭的聲音)
⑺ ×·× 讀作:知·了(模仿知了鳴叫的聲音)
低段是對節奏的感知和認識階段,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把所要求掌握的節奏與生活相聯系,會比較簡單一些。這些聲音都是學生熟悉的聲音,所以在模仿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一直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多次反復練習後,難的、復雜的節奏對他們來說就一點也不難了。漸漸的我發現這種方法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高了。
二、 兒歌法
把難記的基礎樂理編成兒歌,讓學生容易接受。首先無論是低段還是高段學生,都應該在一開始就讓學生能認識幾個最基本的音符單位。幾個常用的時值由長到短分別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著再讓學生明白它們之間的關聯與不同。
如在區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教學中,我出示了這樣一首兒歌:
音樂 媽媽 真粗 心,
取個 名字 調了 包。
又給 大家 添麻 煩,
請你 一定 記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別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又如,用於區分附點四分音符與附點八分音符的時值時,用了這樣一首兒歌:
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
加個 圓點要 記清 楚,
四分 音符 加圓 點,
等於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圓 點,
等於 半拍加 半半 拍。
當枯燥、單調的樂理知識化為一首首動聽的兒歌並熟記於心時,學生會感覺音樂對他們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鮮與好奇心主宰著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也不再是被動。
四、劃拍法,適合於中高年級。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方式的轉變,一般認為是四年級。因此,在低段熟練掌握基本節奏後,可以在中高段嘗試學習較復雜的節奏及其運用。
節奏練習時,可用「噠」字來念節奏,同時用手劃拍,為了節奏正確,拍與拍之間的速度平均。我採用過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級的讀法讀兩遍,以後發展到用「噠」,讓學生們習慣了這種方法後,再直接用「噠」讀節奏。例如:
⑴ × × │×× ××│× ×│×─‖
走 走 嘀嗒 嘀嗒 走 走 慢走
噠 噠 噠噠 噠噠 噠 噠 噠─
⑵ ×·×│×·×│×× ××│× 0‖
知 了 知 了 嘀嗒 嘀嗒 走 空
噠 噠 噠 噠 噠噠 噠噠 噠
這種方法節拍感比較強,在音樂課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五、用打擊樂器創作節奏
用打擊樂器按節奏伴奏時,在教師出示節奏時,學生早被樂器吸引了,興致當然很高。
首先要讓學生認識樂器,會正確演奏樂器,了解樂器的演奏特點。然後發揮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創作想像力,用各種打擊樂器創編節奏,為歌曲進行伴奏。利用各種打擊樂器,根據節奏型進行合奏,或給小樂曲配上伴奏,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
六、創編節奏
在學生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採用打擊樂器或動作進行大膽地創編節奏,在這一創編的過程中,教師應放手,積極鼓勵學生以個性的參與去創造節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能通過合作、討論、大膽地進行嘗試,教師都要給予表揚,不僅要表揚積極參與創編的學生,也要鼓勵那些膽小,能力較弱的學生,發掘和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通過課堂實踐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高漲,而且對節奏掌握的也很好。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把內容繁多的音樂知識歸納為簡煉的內容,把高深的理論變成生動、形象的語言,用「活動的教學」調動學生親自參與活動,在各種活動感受音樂、學習音樂、創造音樂,在樂於學的高昂情緒中學好節奏,打好節奏基礎。
總之,學習節奏是小學唱歌、舞蹈、視唱、器樂、欣賞等諸多學科的支柱,學生學習節奏時,只要有老師的正確引導,從課堂各個細節入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才能確切地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學生的潛力也能夠得到最大發揮。這些都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在學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我相信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只有不斷地嘗試新的教學樣式和開拓新的教學領域,才能享受到創造帶來的無窮樂趣。

『貳』 學音樂怎麼練音

1、多聽歌,並且跟唱,直到熟悉為止。

2、下載一個視唱練耳的app,能夠幫助你找調和練習聽力。

3、平時多長歌,即使跑調也不需要害怕,可以讓老師同學指點。

4、注意咬字,唱歌時候每個字都需要唱清楚,如果咬字不清晰的可以練習一下繞口令。

5、唱歌時候注意氣息。唱歌要好,氣息必須是穩定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氣息。可以通過深呼吸來調節自己的氣息。

6、可以學習樂器來提高自己的樂感。如吉他,鋼琴之類的。

拓展資料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是比較抽象的藝術,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東方以中國漢族音樂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音樂

『叄』 如何提高節奏感

1、找到原因對症下葯

先要找出自己為什麼沒有節奏感,是跟不上拍子呢?還是對拍子沒有任何感覺,對症才能下葯,要找出這個方法很簡單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聽的歌,聽多了當然就想唱,在你唱的過程中,讓朋友幫忙聽下到底是唱歌跟不上拍子導致沒有節奏感還是完全無法融入拍子導致的,在一般的通俗唱法中,拍子是很容易找到的,唱歌時跟不上拍子也自然很容易發現了。

2、多聽節奏感強的音樂

多聽些節奏感強的音樂,不要著急,每天堅持聽,久而久之總會有點樂感。聆聽是一種享受,節奏感也是需要培養。推薦聽流行音樂,因為這類音樂節奏感來得更快,也更容易讓人融入其中。

3、練慣用手打拍子

提升節奏感,可以給自己放些音樂時,同時自己用手試著打拍子。一定要仔細聆聽歌詞中每一句重音的落點,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每一句重音的落點都是一個拍子的關鍵,因為用手跟著音樂打拍子的話也會彌補唱歌不好聽這個問題,久而久之就會發現自己節奏感也慢慢變好了。

4、練習音準

音準對於節奏感來說也是關鍵,在想要唱歌跟上節奏的時候,音準就顯得很重要了!那麼在唱歌中如何提高音準呢?這個就需要多加練習了,五音不全的人也不用覺得自己沒有唱歌天賦,只要每天多花時間來練習音準,就一定會有效果哦!

5、掌握好每一個唱歌技巧

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對於想知道在唱歌中如何訓練節奏感,那麼一定要掌握好唱歌的技巧!氣息的運用、發聲的技巧等,對於節奏感都很重要!只有每一個技巧都學到手,你就會發現你的節奏感自然就很強了。

(3)音樂梯度訓練的方法擴展閱讀

節奏感可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能在彈奏中體現出明確而又自然的節拍強弱感。

2、能在彈奏中依據風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穩定、持續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穩定、統一。

3、能夠令人信服、合乎邏輯地彈好各種非均分律節奏,如漸快、漸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長音等等。

4、能夠准確彈奏出非正常節拍強偌關系的特殊強弱關系來。同時做到這幾點不是很容易,但是這幾點又是互相制約,同時進步的,節拍是在心裡的,每個人都有所謂「節奏感」,不過根據練習與感覺,節奏感是可以訓練提升的。

參考資料:節奏感-網路

『肆』 在音樂課堂中節奏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實名推薦一本音樂工具書《118個有聲會跳的節奏》,剛買的,課堂教學還不錯哦。主要是有搭配的動畫小視頻,上課的時候學生都很配合哈哈哈~

『伍』 中外音樂教育方法比較

國內外專家再論中國音樂教育
7月10日至31日,號稱「中國第一個國際性專業音樂夏令營」的首屆廣東國際音樂夏令營,由法國指揮家迪圖瓦任總監,在廣東佛山蝴蝶谷舉行。7月15日至8月15日,首屆「長城國際音樂夏令營」也在北京舉行。對於日前迪圖瓦質疑中國音樂教育現狀,「長城夏令營」的主席兼藝術總監薩斯曼斯豪斯(Sassmannshaus)認為這是不內行的看法,首辦於去年的北京國際音樂大師班夏令營創辦者方明,則以「過來人」及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分析比較了國內和紐約的音樂教育狀況。

薩斯曼斯豪斯:迪圖瓦很不應該

日前,迪圖瓦接受采訪時認為,中國的音樂教育不是一種良好的教育制度,薩斯曼斯豪斯對此回應:「迪圖瓦不是教育工作者,只是指揮家,根本不了解情況。他不能這么籠統地下結論說西方和中國的教育方法有差異,差異只來自不同的家庭和個人的態度。」至於迪圖瓦舉例說的:「我聽過一個13歲的小鋼琴家彈,技巧很高,可是聽得出來很缺乏別的知識」,薩斯曼斯豪斯說:「迪圖瓦這么說很不應該」,他說自己在阿斯本音樂夏令營那麼多年,親眼看過沙漢姆、莎拉·張這些今日巨星成長,他們都是當時10歲出頭就有很高的技巧。「何況你看到有個13歲的孩子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應該是驚喜,應該去鼓勵,而不是質疑。」薩斯曼斯豪斯認為,迪圖瓦是為了給他的管弦樂團找人,所以特別針對想成為獨奏家的學童;而「長城夏令營」的目標不同:主要是培養室內樂音樂家和獨奏家。

方明:教育制度對大眾學音樂要負責任

去年曾主辦北京國際音樂大師班夏令營的方明則認為,對於迪圖瓦所言「這樣下去,中國的年輕樂手沒幾個真能成才」的說法「很贊同」。他認為教育制度「對大眾學音樂要負責任,不能讓學音樂的人80%-90%都廢了,還反過來痛恨音樂」。曾在國內音樂學院和紐約的音樂學校學習,目前在美國教學的方明說,國內的專業音樂教育不注重藝術培養的全面性,沒有室內樂、重奏的課程,樂器考級只要求學生彈好幾首作品,學生成長變得很單一。「這些學生可以彈很快的曲子,但卻彈不好一首很慢、很簡單的曲子。」國外則是一開始就設有合奏的課程,孩子們從小就有合作意識,去年夏令營把美國和中國的孩子放到一起,中國的孩子一跟樂隊合作就完全亂了方寸。

培養獨奏家不是惟一的目的

「國內硬性要求學生苦練技巧,西方注重興趣教學,各有長處,但從長遠看,還是注重全面性的教學更有益於學生成長」,方明說,「培養『尖子生』,是國內音樂學院一向的做法,學校里還經常有幫派,老師之間不僅不常交流,還抱有閉門鍛造自我風格的觀念。成不了獨奏家不是教育的失敗」。他舉例紐約音樂學校的態度:培養獨奏家不是惟一的目的,還要培養學音樂的學生成為推廣音樂、保存音樂的工作者。紐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老師,更像一個綜合性的教育體系,不同老師的學生之間常互相切磋。方明認為將音樂夏令營引進國內,可以讓國內學生主動選老師學,同時能聽別人的教學和演奏。「音樂教育在國內普及得很好,以前教音樂的只教不演,現在又教又演的多起來,像目前上海音樂學院三分之二的教師都曾在海外任教,他們有望成為改變國內教育保守局面的力量。」

=================================================

內地、香港、台灣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比較

本文試用比較的方法,對三地的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進行比較、分析,以期更好地借鑒兩地的經驗,進一步 修改完善我國初中的音樂教學大綱,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
香港、台灣兩地的文化教育與內地同一根源,有著許多共同點,彼此各具特色,相同之中有差異。為更好 地借鑒兩地的經驗,找出其共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以求進一步充實完善我國義務教育初中音樂教學大綱,促 進我國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 筆者試圖用比較的方法, 對內地1992年頒布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音 樂教學大綱》(簡稱試用大綱)、香港課程發展委員會1986年公布的《音樂科課程綱要》(簡稱香港綱要)和 台灣教育部1983年頒布的《國民中學音樂課程標准》(簡稱台灣標准)進行比較分析,以供將來修訂我國義務 教育初中音樂教學大綱時參考。
一、教學目標(目的)比較
試用大綱教學目的:
「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 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啟迪智慧,陶 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在小學教學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 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了解我國各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 一定音樂鑒賞的能力。」
香港綱要教學目的:
「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使他們對所聽的音樂能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 生通過創作活動來表達自我。增進學生歌唱及演奏的技巧。增強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讀、寫能力。」
台灣標准教學目的:
「增進學生愛好音樂,欣賞音樂之興趣,並提高其欣賞能力。培養學生演唱歌曲與演奏樂器之技能,創作 音樂之興趣。增進學生音樂基本知識,發展讀譜能力。輔導學生體驗傳統及創新的民族音樂。涵養審美能力, 陶冶生活情趣,養成學生快樂活潑奮發進取之精神,及樂群合作、忠勇愛國之情操。」
目標比較評述:
共同點
試用大綱、香港綱要、台灣標准均強調音樂基礎知識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培養審美能力與對音 樂的鑒賞力,通過音樂陶冶生活情趣和激發愛國情操方面,試用大綱、台灣標准則比較明確。
差異點
試用大綱著重通過音樂教育,激發學生愛國熱情,以及陶冶情操,使學生身心健康。香港綱要提出學生通 過創作活動來表達自我和增進演奏技巧、讀、寫能力。台灣標准把演奏樂器技能和培養創作興趣列入目標。
從上述異同點看出,港台大綱的目標緊扣音樂科目宗旨,要求也高於試用大綱。
試用大綱沒有提出創作活動與樂器演奏的要求。本人認為這種要求是必需的,因為音樂是情感的形式,只 有通過創作實踐才能表達自我情感體驗。樂器演奏技巧在今天成為音樂活動的密不可分的內容,在義務教育階 段應該培養學生樂器演奏能力。因為這種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正確欣賞音樂及進行一切音樂活動如比賽、演出等 。考慮到條件所限,在大綱中可以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提出不同要求。
二、教學內容與要求的比較
教學內容與要求的具體比較見表1 表1
歌唱 欣賞 音樂基礎 內 選用中外民 中外民歌及 簡譜與五線 地 歌歌曲齊唱 聲樂曲、器 譜是每課必
、輪唱、二 樂曲、歌劇 學的內容,了
聲部合唱、 、舞劇著重 解調、音階
合唱.重視唱 在民族民間 、和弦等知
歌技巧訓練, 音樂,了解 識.
培養兼聽其 音樂,了解
他聲部能力. 音樂體裁,
音樂表現手
段. 香 中外民歌及 中國及西洋 五線譜教學, 港 齊唱,二聲部 音樂各佔50% 重視節奏及
及多聲部合 ,介紹各種曲 音準訓練,
唱、輪唱和 式.二段體、 增強學生對
卡農曲.注意 三段體、變 節奏、旋律
聲樂技巧. 奏曲、華爾 、和聲辨認
茲、探戈、 與掌握能力.
協奏曲、交
響樂等. 台 常用大調與 台灣及西洋 附樂曲結合 灣 小調歌曲及 音樂.中國 教學實踐進
多拍子歌曲 音樂史,西 行五線譜練
,齊唱、獨 洋音樂史. 習,和聲學
唱、輪唱、 對位法、曲
卡農曲、中 式學創作等.
國七聲音階
曲、二部三
部合唱曲等. 比 都強調民族 都欣賞民族 音樂基礎,港 較 音樂,內地重 音樂,但西 、台用五線
視技能訓練, 洋音樂的欣 譜教學,內地
港、台重視 賞內地比港 簡譜與五線
合唱. 、台少. 譜共用.
演奏 創作 內 大綱提及根 地 據不同條件
選用樂器,
重視民族器
樂. 香 旋律樂器, 簡單歌曲或 港 節奏樂器, 旋律創作伴
打擊樂器. 奏去配合故
事、詩歌、
朗誦、律動
或話劇. 台 旋律樂器, 節奏、語言 灣 節奏樂器, 、動作及和
鍵盤樂器. 聲的創作教
學,重組新曲
調,即興唱歌
或即興吹奏
樂器. 比 內地因地 內地沒列入 較 制宜,合 大綱要求,
理安排, 港台重視實
港、台重 踐訓練.
視樂器訓
練.
教學內容與要求共同點與差異性
試用大綱、香港綱要、台灣標准均重視歌唱技巧訓練與情操熏陶。對基本樂理授課以各自的實際情況提出 了不同的設置。對欣賞一項(香港綱要為音樂聆聽)彼此的共識是增加學生音樂見識,開拓學生的音樂領域, 發展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對歌曲的欣賞,試用大綱、香港綱要、台灣標准都重視中外優秀音樂作品的份量以及 通過音樂發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思想,增強民族自豪感。這里我們特別分析其差異性。
從總體上看,試用大綱的教學內容不夠具體,梯度不明。大綱的基本結構只是由歌唱、欣賞、音樂基礎三 項內容構成,而且要求較低、范圍較窄。對創作一項還沒有列入教學大綱,對五線譜教學未提到必要位置上去 。對器樂無任何規定性要求,只提及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由於對器樂教學無具體要求,學生不能運用樂器教 學來參與整個音樂活動,不能體驗音樂活動的全過程,小組合奏、歌唱伴奏效果相對減弱。對歌唱一項要求較 全面,有齊唱、輪唱、二部合唱,有條件的學校可學習多聲部合唱。
香港綱要則是與小學階段的大綱緊密銜接的。因此系統性嚴密,起點高,具體、實用。從歌唱起到音樂專 題研習,內涵豐富,梯度明確。開始的歌唱一項,首先讓學生進入音樂世界,使學生認識世界各國不同的歌唱 傳統。香港課程的六大項目,把智力因素的培養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高度融為一體,把感性的認識與理性的認 識貫穿在教學活動的細節上。比如要求聆聽的歌曲要增強學生的音樂活力,然後把節奏、旋律和聲融於學生日 常歌詞譜寫與樂器演奏之中,這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音樂創作一項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提倡用已獲得的知識與技巧來敘事而不用對白。他們試用不同曲式(三段體或迴旋曲等)去創作樂曲。這種實 施方法不僅使學生獲得很大的樂趣,而且大大加強音樂感受。在創作中,香港的特色還配合實踐創作。比如使 用錄音設備協助創作,為歌曲配上特殊的音響效果,創作樂曲配合圖畫、照片需要的氣氛,創作電子音樂等。 在音樂專題研習一項中,大綱所選的題目能把學生引向世界,引向科學,也能讓學生回顧歷史。這是音樂領域 較深層的問題。可以而且應該在義務教育階段中打下一定的基礎。選題中從爵士音樂、電影音樂、音樂中的幽 默,某些國家的民族音樂到繪畫與音樂、科學與音樂、音樂與音樂科技、電子訊號合作器到中國古今音樂風格 的變化與發展,這些研習無疑以生動、形象的效果達到音樂科目的目的。
台灣標准內容比香港要更具民族特色,這符合「唯其民族的才是全世界的」的哲理。在歌曲一項,把我國 五聲音階、七聲音階的歌曲列為主要內容。對歌曲的選擇還明確規定我國民歌與藝術歌曲至少50%。這個比例 是否符合當今世界的藝術潮流,當然也值得探討。
台灣標準的創作活動一項,從創作節奏動作、節奏語言、節奏樂器的訓練到用五音階和分解和弦創作曲調 ,即興唱歌或即興吹奏樂器,這個過程把基本練習、樂理的教學進度體現在創作實踐之中,它強化已學過的知 識,用自我體會鞏固初步掌握的技巧,不過對創作的實施辦法沒有香港多樣化。
台灣標准對樂理一項的內容安排,注意了承前啟後的關系,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安排密細,最基礎的知識全 部囊括其中。對基本練習一項,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原則,學生經過這些技巧訓練以後,基本上能主動順利地參 加創作與參加社會上的音樂活動。
三、幾點建議
目標的實現只有在明細規格的大綱中才能達到。通過內地、香港、台灣三種教學大綱的比較,我國義務教 育初中階段的音樂試用大綱的修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內地試用大綱多從理論性、政治性的認識出發,香港與台灣則多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其實兩者是要相 互兼顧的,但只有通過實用、實踐才能達到理性的目的(審美,創造性思維的開通,凈化情感)。試用大綱修 訂盡可能吸收港台的教學內容和參考其實施方法。
2.音樂是一種文化,是時代的音符,體現了豐富的歷史積淀與時代特色。因此在欣賞、聆聽、歌唱等課程 中,既要研究熟悉自己祖先的東西,又要研究認識世界各國的音樂傳統。香港綱要在處理這種關系中比較適中 ,對中、西音樂及中、西著名音樂家能兼顧得當,我們的選材最好折中一些。
3.音樂素有藝術王冠之稱,她以特有的表情魅力,強有力地佔據人們的心靈。列寧甚至說過:「我不知道 有什麼比《熱情奏鳴曲》(貝多芬作品)更為壯麗。」這充分說明,音樂的感染力有多強。我們應抓住音樂的 特性,去展開自己的施教活動。只要選材適當,施教得法,智力的與非智力的因素都會交融相會,思想性與藝 術性也會和諧地體現。因此在歌唱、欣賞選材上,要增加音樂美的成分,強化音樂感受能力。
4.試用大綱的目標是正確的,但大綱的明細規格還未足以體現其目標的要求。目標高,而要求偏低,各年 級之間知識點的深、廣度要求欠具體明確。盡管我們的教育事業還不夠發達,教學設備尤其是音樂教學設備還 很簡陋,師資力量仍很薄弱,但還是應該在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快師資培訓的同時,重視大綱的建設,如果 大綱空泛則施教過程中必然出現隨意性和簡單化的現象,從而影響一代人的音樂素養。
5.音樂創作活動能使學生將學到的基礎知識變為基本技能,加深對音樂的體驗和鞏固已學的知識,並能更 好地豐富其思維想像力,促進其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時,還能加深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港、台的 音樂教育對此十分重視,這從其大綱中即可看出。而在同屬於素質教育的我國初中階段里,此項要求在大綱中 還未被列上議事日程,這似乎是一大疏忽和缺陷。因此,建議把音樂創作的教學活動在修訂時列入大綱中去, 使之更為完善。
6.中國音樂歷史悠遠豐富,因此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國音樂這條支流,不可避免地要歸流於20世紀的音樂 大潮之中,而且還應在我們的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中體現21世紀的新趨向。

『陸』 唱歌節奏感不好,常常進錯。什麼方法練習最簡單

聽著歌 打拍子 用腳 用手 用頭 都可以
先用節奏感強一點的練習

『柒』 如何訓練好的節奏感

想要有好的節奏感,就需要拍感准,也就是能准確掌握每拍的時值。

勻速的道理不難理解,如果有的學生需要提高拍感,建議做以下練習:

(1)單手握小棍,輕敲桌面,分別用中速、快速、慢速三種速度練習,打出非常均勻、准確、無輕重音的點子。

(2)同樣的方法,加上輕重音,即2/4的強、弱,3/4的強、弱、弱,4/4的強、弱、次強、弱,以及其他種節拍強弱關系。

(3)雙手握棍,一隻手一拍打一下,另一隻手同時每拍均勻打兩下,再練習每拍均勻打四下,均勻再打三下。開始不管節拍,只求均勻,然後再加上節拍。

節奏是音樂的脈搏,節奏是音樂的精髓,是組成音樂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樂生命力的泉源,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一切音樂活動離不開節奏,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唱歌、跳舞、樂器都離不開節奏感。

(7)音樂梯度訓練的方法擴展閱讀

音樂是—種有—定節奏組織的、通過時間而展開的藝術。把音樂的各種音響、音調要素在時間上加以組織,這就是音樂節奏的功能。音樂的節奏感可以既是一種基本的音樂才能,不僅有生理的基礎,還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內。表情豐富的音樂之所以能感動人,其原因也在於此。

由於節奏的用途是組織音樂的各種音響或音調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著經常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就這方面來說,離開旋律與和聲,離開樂句的音調發展,節奏本身是不單獨存在的。

節奏感的表現含義:

節奏感,具體些說,可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能在彈奏中體現出明確而又自然的節拍強弱感。

(2)能在彈奏中依據風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穩定、持續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穩定、統一。

(3)能夠令人信服、合乎邏輯地彈好各種非均分律節奏,如漸快、漸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長音等等。

(4)能夠准確彈奏出非正常節拍強偌關系的特殊強弱關系來。同時做到這幾點不是很容易,但是這幾點又是互相制約,同時進步的,節拍是在心裡的,每個人都有所謂「節奏感」,不過根據練習與感覺,節奏感是可以訓練提升的。

『捌』 怎樣訓練音樂節奏

音樂節奏感的訓練——(一)

音樂是—種有—定節奏組織的、通過時間而展開的藝術。把音樂的各種音響、音調要素在時間上加以組織,這就是音樂節奏的功能。音樂的節奏感可以既是一種基本的音樂才能,不僅有生理的基礎,還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內。表情豐富的音樂之所以能感動人,其原因也在於此。由於節奏的用途是 組織音樂的各種音響或音調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著經常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就這方面來說,離開旋律與和聲,離開樂句的音調發展,節奏本身是不單獨存在的。有人曾把節奏看作是音樂的「呼吸」與進行的原則。節奏的性質、節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 藝術內容、音樂的形象所決定的,音樂節奏是一個有藝術表現力的范疇。

在教學的第一階段,學生會接觸到一些音樂的基本知識,同時進行的理論教育主要是視唱,都能幫助學生在樂器上表現他已經掌握的各種節奏習慣。但是這主要是音樂的習慣,學生從歌唱中了解和感覺到節奏的性質,而這種了解和感覺也得在演奏上加以表現。

我們不能把本來速度很快的用十六分 音符寫的練習曲改用四分音符來演奏,把 速度減慢四倍的害處很大,會養成學生不注意樂曲的真正速度的習慣,以致後來不願按樂譜上所指示的時值准確地演奏.而這些時值正是音樂進行的本質。在學生理解和表現節奏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許多技術上的困難。只有逐步克服了這些節奏的困難以後,學生才能在演奏中表現出生動的節奏。

因此有必要對那些接受過初期教育的學生加以適當的修正.要求他同時完成各種各樣的有關姿勢、音的奏法、讀譜、手的配合動作以及其他演奏細節等的復雜任務。

要一下子掌握這許多東西是不可能的。至於把這些技巧整理得井井有條,把它們相互聯系起來,並且保持平衡.使它們內外統一,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節奏才能將所有這些東西組織和統一起來。

音樂節奏感的訓練——(二)

要獲得良好而鞏固的效果,必須採用一個最為正確可靠的方法,一個至今尚未 失去其教育意義的方法——在開始用樂器練習以前,先作視唱練習,而在視唱練習 時,一定要打拍子計算音的時值和組合,打好基本節奏訓練的基礎。以後用樂器練習時,也可運用上述方法計時,通過這種方法而掌握節奏,對於整理和匯集有關樂曲內容以及演奏的各種各樣的零星問題,都有很大的幫助。

在初期教育中,我們不應強迫學生學習不必要的繁雜的技巧。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悉心研究節奏的特性,因為只有在掌握了節奏以後,才有可能擴展他以後的學習范圍。

要注意盡量避免用腳打拍子。這一輔助方法在初期教育中通常都是在教師的影 響之下加以採用的。它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暫時借用的一種輔助方法,只有在分析新的樂曲,學習新的技巧、或練習一首已 經基本上熟悉的樂曲(即通過視唱而對樂曲中的音程、速度以及音的時值已有明確 的概念)時,才能偶然藉助於這種方法。

經常用腳打拍子的習慣是非常有害 的。這種方法不能培養兒童對於內在節奏的活的感覺。這種內在節奏和節拍所打出來的節奏完全不同。有些學生常犯速度分歧的毛病,例如,用腳打的是一種拍子,而身體搖擺的速度與腳的動作不一致。至於內在的節奏和出聲數出的拍子,更是另一回事,既不符合於實際發出的音響, 也不符合他在樂器上奏出這段音樂時的身體動作。

用腳打拍子只是在練習不同技巧的同時配合和平衡時加以採用的一種輔助方法。

『玖』 音樂中 怎麼練習聽音

介紹一款聽音軟體,原來我自己練習幾年也進展不大,使用軟體後突飛猛進.

就是著名的」練耳大師」, 搜索 EarMasterPro .

有破解版本.中文版本.相當好使.我就用它.

原因有

1.從最簡單的自然音的音程的聽辨,到復雜的旋律行進聽辯都有.

2.按課時走,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程度,自己定製聽音的種類,和弦種類等.

3.可以根據樂手掌握的樂器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樂器聽辨,如:鋼琴\吉他.

4.軟體很人性化,用起來挺順手的.

奇奇兒童軟體的網站就有

閱讀全文

與音樂梯度訓練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水準測量車站檢驗方法 瀏覽:928
陰道沖洗器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101
快速教小孩算數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39
電容器的容量大小識別方法有哪些 瀏覽:352
大面積白癜風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790
戴爾電腦的使用方法 瀏覽:464
跳繩中學生訓練方法 瀏覽:541
oppoa9手機震動關閉方法 瀏覽:891
研究作者生平算什麼研究方法 瀏覽:220
防火牆的自定義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
心律規整測量方法計算題 瀏覽:753
快速治痛風最好的方法 瀏覽:441
櫥櫃平台計算方法 瀏覽:780
乾隆黃地粉彩真偽鑒別方法 瀏覽:420
非常簡單的櫃子方法 瀏覽:147
排污泵安裝方法 瀏覽:419
推薦教學方法考點 瀏覽:769
生完孩子磨牙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403
頸腰按摩器使用方法 瀏覽:220
一筆畫月季花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