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文怎麼尋找創新點
論文創新點獲取渠道有以下幾點:
1、文獻基礎
創新點需要大量相關背景文獻的支持,所以文獻的閱讀和積累是論文撰寫的第一步。文獻不需要我們全部閱讀,只需要精確檢索與我們領域相關的文獻進行閱讀即可。針對文獻可查找相關領域的大牛,其發表過的文章,以及大牛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獻,這些都是極具有參考價值的。
每讀一篇文獻時,可做相應的筆記,去思考作者的觀點是什麼?它是怎麼產生這個觀點的,通過什麼研究方法證明了這個結論,文章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什麼?等等
閱讀文獻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多閱讀搜集和掌握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了解最新文獻的內容,進行文獻積累。
有了一定的文獻基礎後,在我們發現問題的時候,能夠給予一定的理論基礎,論文創新點自然而然就會有角度去撰寫。
2、實驗中獲得
論文創新點並不是突然靈感一現的,大多是通過做實驗意外得來的。在實驗室日常打雜時,要善於觀察思考,通過實驗思考這個實驗步驟的目的是什麼,怎麼去改進?實驗中遇到的難題如何解決?面對實驗不同的結果,會另闢角度衍生新想法,這也是寫論文創新的一個切入點。
3、多跟導師、學長學姐交流
在論文撰寫沒有思緒的情況下,可以主動跟導師溝通交流,導師平日里閱讀文獻已成為工作習慣,並且對專業領域頗有研究,能夠發表看法、給予建議,有效地引導你。
除了導師以外,也可尋求學長學姐的幫助,對課題進行探討、發表看法,在交流中獲取有效信息,成為論文寫作的好角度。
4、學科交叉
學科交叉實際上是兩個不同專業領域的交集。當自己對課題研究沒有新的想法時,可以試著換個領域去思考,比如你是研究經濟學領域的,可以從環境科學的角度去研究,搜集交叉領域的文獻,拓寬思維。
② 課題研究中的擬創新點是什麼
直白地說,擬創新點就是在你所研究的這項課題中准備創新的地方是什麼,可以是一點,也可以是幾點。比如,研究智能機器人的開發與應用,可能國外如美國、日本都有過相關研究,但它們研發的材料要求很高,如果你研發所需要的材料要求不高,比如一般比較常見的金屬啊甚至木材什麼的就可以製造出來,那麼你的創新點就是使用的新的成本更低廉的材料;當然,如果你的設計或製造方法更為有效,方法也可以成為創新點。這些在你所制定的課題研究方案或計劃書中都應該明確出來,目的是表明你的研究不是簡單的重復別人的研究工作和成果,而是進行新的創造,這也是你的課題研究的最突出的價值或意義所在。我們往往說某某課題或項目填補了國內、國際什麼什麼領域的空白,其實是說它的創新點。如果我們在設計方案時擬完成的創新點如期在研究成果中呈現,那麼就說明我們的課題是具有開創性的,就具有了創新點。
總結一下吧,上面談到了兩個創新點:一個是課題研究方案中的,也是你提出的問題中的,另一個是研究成果中。二者一般是一致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啊!有問題可以繼續探討。。。
③ 學生如果有新的創新的科研想法,該去什麼地方實現他的想法
當地的大學生創業中心
④ 如何找到創新點
創新難,難創新,首先就是要找到創新的點,才能想實現創新的途徑和方法。我覺得可以從如何幾個方面:
1。科研掃盲,這是創新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
首先是把導師,師兄,師姐的文章和學術論文,科學基金的申請成功報告,沒中的申請報告,結題報告,橫向課題的報告,咨詢報告等全部瀏覽一遍,知道自己在什麼領域,這個領域你的導師和前幾屆做什麼,這個對於碩士來說,我覺得很有必要。這相當於給你科研掃盲,對於那些博士跨學科的來說,也是很有必要的。
2。尋找問題和分解問題,創新的源頭。
如連問題都找不到或不知道如何分解問題,科研的基本功需要加強和科研思考的方式需要轉換。 多參加知名專家或者基金委或者部委的講座。這個可以聽到很多現實問題的描述,不一定是怎麼解決,可能是拋出了問題。問題導向,往往就是我們研究的出發點。還有有的蟲子可以走捷徑,就是關注當年國家基金(自然、社科、863,973等)申請指南和已經中標的基金項目,這些都有網站,上面都有每年中標項目和項目列表統計,多去看看。如果2007年,有個基金項目你正好趕興趣,這時你正好處於選題時候,就可以選他,等那個基金結題了,你的博士論文也差不多了。盡管處於兩個地方,但是肯定結果不一樣。還有就是多觀察和對經常見的問題問個為什麼?不要相信任何權威,敢於對一切質疑。導師不一定是對的。許多重大創新都是建立對權威的挑戰,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個問題如果延伸到醫學,你看那些得胃病的人,往往是飽一頓餓一頓,或者經常吃的很飽(據說經常吃的很飽容易變傻),其實如果我們讓得胃病的人吃飯的時候「適度虧缺」不就容易了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那麼為什麼適度虧缺就可以了?我們可以發明什麼葯物讓這個人吃了這個葯胃還沒吃飽情況下就產生飽意或者適度虧缺呢?所以,問題就是要平時多觀察一些細致的問題或者已經發生的問題,我們往往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問題,不問為什麼,建議大家看看每年搞笑諾貝爾獎的情況。
3。看文獻——獲取創新靈感或者解決問題方法的路徑依賴。
看文獻,不是看書。這個很多蟲子也貢獻了很多經驗。但是我周圍的人也知道小木蟲,但是很多人看了那麼多經驗,可是看完了還是很困惑?原因何在呢?我觀察了很周邊的同學和同事,我發覺一個重要的就是動手太少,看紙質期刊太少。這個我想小木蟲很多發SCI的,一般看國外期刊,但是現在很多圖書館的國外學術期刊也有紙質版本,看紙質版本,你可以瀏覽到你的這個領域頂級期刊相關的研究,一些人為什麼沒有找不到創新,有可能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研究的領域到底有那些方向。隨便瀏覽紙質版本,或許一個並不相關的問題,你無意中看到了,給了你啟發,電腦搜索的電子文獻往往我們是按主題或者關鍵詞搜索的,請問,你能保證你提前設置的關鍵詞是最新的嗎?創新要看不同主題的文章,很多來源於交叉和其他學科。當然有的學科即使要創新也要需要實驗設備支撐,這個也是不斷磨合的過程。要想找到自己創新點,我覺得看文獻很重要。如何看呢?首先,准備好一個不大不小的筆記本(可以命名為科研靈感本),最好有個厚重封皮,准備一支筆。去圖書館期刊閱覽室,帶著前面1,2想到的問題和聽到的問題(也要記在你那個專門的科研靈感本上),靜下心來,加起來的時間至少2個月,邊看期刊的時候,如果閃現什麼靈感,馬上記下來,切記,一定要記下來,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註明出處,你的靈感是解決什麼問題的,這個文獻給你的啟示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當時沿著這個靈感還有其他想法,就沿著這個思路下去,直到你不知道寫什麼,那麼就停止,看第二篇。看期刊,最好是從目錄看起,稍微沾邊的都要瀏覽一下。對於做實驗的科研來說,一般中文期刊比較少,也比較專業,所以很快能看完。對於社科的來說,往往創新不容易,我這里特別提醒一下,由於我原來學工科的,現在學管理,我覺得社科類的研究生一定要去瀏覽下工科類的雜志或者理科類的雜志或者交叉學科的雜志,一般會有大收獲。
4.利用網路——創新幫助的好助手。
網路當然有很多專業論壇,資料庫等,我都將其歸類為電子文獻。 如何看電子文獻。按照上3,這樣你從紙質期刊得到很多靈感,那麼現在你把你的這些靈感關鍵詞或者主題,從電子文獻中去索取,也要按照3的辦法,看的時候,馬上記下來,或者建立一個WORD文檔或者專門的軟體,把感興趣的截取下來,並在旁邊註明給你得啟發是什麼,它有什麼用處?這個很重要,有的人看了文獻,就丟在一邊,看得多,丟得多。另外,在看電子文獻的時候,一定要關掉QQ和論壇等東西,不要讓這些斷了你靈感的來路。
5.積累——創新的技巧和關鍵手段。
按3,4步驟,這樣你就積累了很多靈感了。厚厚一個本子或者一個長篇word文件,這樣重溫一遍。請記住,沒有積累,是沒有創新的!這個積累不是說把文獻從資料庫下載下來,放在計算就裡面,而是你看了文獻,你的隨時閃光點或靈感的用筆記下來的看得見的積累。這樣,你把你這些閃光點,找了相關文獻,覺得可以寫一篇小論文,就馬上動手寫,不要拖,不要找借口,要知道寫作的激情會失去的,找不回來的。把小論文寫好了,放在一段時間,再看,可以的話,修改後就投,如果覺得可以,那麼可以將論文投稿一些雜志,覺得一般,投一般核心,覺得實在不咋樣,就投哪些不是核心的。這里,我周圍一些同學和同事,有個觀念就是要發就發好的,我覺得這個不好,即使是一篇非核心的,看到自己的東西變成鉛字了,心裡還是會高興的,這會給你極大的精神動力。
6.走向大自然——獲取一顆創新的生態心。
現在其實我們很多解決的問題來源大自然,大自然是生命的來源,也是創新的生命起源。不管你是理論研究還是社會研究,保持一個生態心很重要,過於功利,浮躁,布滿灰塵的心都是創新的殺手。走向大自然,不要逛什麼街和超市。這點,估計有的人會說,這與找創新點有何關系?登高而望遠,試問,你在那麼喧鬧的超市,那麼多帥哥美女從你前面經過,你的神經會得到休息嗎?你的思維會有閃光嗎?所以,如果在實驗室或者宿舍呆煩了,不知道怎麼做。不如帶上自己科研靈感本和筆,去郊外或者爬山,讓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說不定心中的苦悶氣出去了,靈感就進來了。
總結:注意看交叉學科和其他學科的雜志,多記,心靜,多動手,貼近大自然。
文章轉帖 論文格式網 qikanyun,裡面還有其他一些論文格式方面的東西,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下。
⑤ 本科畢業論文研究方法的創新點在哪
↑↑論。,【文。代】。發
所謂論文選題,就是從一個經濟現象出發,試圖對這一現象進行理論解釋。所謂理論解釋,就是試圖尋求這一現象背後的因果關系,而這些因果關系就是論文中的理論假說,也即是該論文的觀點。比如產權結構、投資現金流敏感性與投資效率問題這一選題,想解釋的現象主要是不同的產權結構,比如國有與民營企業,對於投資與現金流之間的敏感性不同,進而導致兩種產權性質的企業,其投資效率也不同。對於這一現象的觀察與解釋最好有一個約束,比如放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來展開討論。另外,還可以將國有企業進一步細分為央企和地方國企,這兩者的產權結構是有區別的,即兩者面臨的約束機制不盡相同。
對於論文研究的創新問題。一篇論文的貢獻與意義來自創新。何謂創新?其實就是與眾不同,你的論文與已有的論文,在選題、觀點或者方法上有不同之處。首先是選題,好的選題讓人耳目一新;其次是觀點,對於已有的選題提出了新觀點;再次是方法,即使用新模型或者新數據。總之,要有一點「新」的東西,「一點」即足夠。尤其是採用實證研究方法的論文,對於學術殿堂是一磚一瓦的貢獻。
但是,創新何其難哉!英國諺語說,太陽底下無新鮮事。1000篇論文中有「一點」創新的不過寥寥數篇而已。所以我對於碩士畢業論文的要求是規范、規矩。也就是說,不要刻意追求創新,但是,一翻開論文,讓閱讀者感覺你下了功夫,不是倉促寫成。其次,不要有明顯的錯誤,比如不要在假說提出的邏輯推演或者研究設計上面有明顯錯誤。
國內有不少學者,認為創新這東西,就是提出一個「新概念」,搭建一個「新框架」。為求創新而刻意與眾不同,這是國內部分學者的通病。
一篇論文,選好了題目,認真閱讀國內外關於此選題的文獻,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想!想!想!或許會有點新的發現。或許而已,天曉得!
一篇論文的創新,從另一個方面是說,是指這篇論文對於人類的知識倉庫來說,增添了一點關於因果關系的新知識。有因果關系的新知識才有用處,因為只有這種知識才能指導我們在具體情況下採取何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