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膠囊溶出度的分析方法

膠囊溶出度的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4 15:20:07

A. 中國葯典中收載的三種溶出測定方法及其區別

溶出度系指葯物從片劑或膠囊劑等固體制劑在規定溶劑中溶出的速率
和程度。凡檢查溶出度的制劑,不再進行崩解時限的檢查。
第一法
儀器裝置
(1)轉籃 分籃體與籃軸兩部分,均為不銹鋼金屬材料(所用材料不應有吸附反應或干擾試驗中供試品有效成分的測定)製成,籃體A由不銹鋼絲編織的方孔篩網(絲徑為0.25mm,網孔0.40mm)焊接而成,呈圓柱形,內徑為22.2mm±1.0mm,上下兩端都有金屬封邊。籃軸B的直徑為9.75±0.35mm,軸的末端連一金屬片,作為轉籃的蓋;蓋上有一通氣孔(孔徑2.0mm);蓋邊系兩層,上層外徑與轉籃外徑相同,下層直徑與轉籃內徑相同;蓋上的三個彈簧片與中心呈120°角。
(2)溶出杯 由硬質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製成的透明或棕色的、底部為半球形的1000ml杯狀容器,內徑為102mm±4mm,高為168mm±8mm;溶出杯配有適宜的蓋子,防止溶液蒸發;蓋上有適當的孔,中心孔為藍軸的位置,其他孔供取樣或測量溫度用,溶出杯置適當的恆溫水浴中。
(3)籃軸與電動機相連,由速度調節裝置控制電動機的轉速,使籃軸的轉速在各種品種項下規定轉速的±4%范圍之內。運轉時整套裝置應保持平穩,均不能產生明顯的晃動或振動(包括裝置所處的環境)。轉籃旋轉時與溶出杯的垂直軸在任一點的偏離均不得大於2 mm,且擺動幅度不得偏離軸心1.0mm 。
(4)儀器應裝有6套操作裝置,可一次測定供試品6片(粒、袋)。
測定法 測定前,應對儀器裝置進行必要的調試,使轉籃底部距溶出杯的內底部25 mm±2mm。除另有規定外,分別量取經脫氣處理的溶出介質900ml,置各溶出杯內,加溫,待溶出介質溫度恆定在37℃±0.5℃後,取供試品6片(粒、袋),分別投入6個乾燥的轉籃內,按照各品種項下的規定調節電動機轉速,待其平穩
後,將轉籃降入溶出杯中,自供試品接觸溶出介質起,立即計時;至規定的取樣時間,吸取溶出液適量(取樣位置應在轉籃頂端至液面的中點,距溶出杯內壁10mm處;在多次取樣時,所量取溶出介質的體積之和應在溶出介質的±1%之內,如超過總體積的1%時,應及時補充溶出介質,或在計算時加以較正),立即用適當的微孔濾膜(濾孔應不大於0.8um,並使用惰性材料製成的濾器,以免吸附活性成分或干擾分析測定)濾過,自取樣至濾過應在30秒鍾內完成。取澄清濾液,照該品種項下規定的方法測定,計算每片 (粒、袋)的溶出量。
結果判斷 符合下述條件之以者,可判為符合規定:
(1)6片(粒、袋)中,每片(粒、袋)的溶出量按標示含量計算,均應不低於規定限度(Q);
(2)6片(粒、袋)中,如有1~2片(粒、袋)低於Q,但不低於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於Q;
(3)6片(粒、袋)中,有1~2片(粒、袋)低於Q,其中僅有1片(粒、袋)低於Q-10%,但不低於Q-20%,且其平均溶出度不低於Q時,應另取6片(粒、袋)復試;初、復試的12片(粒、袋)中有1~3片(粒、袋)低於Q,其中僅有1片(粒、袋)低於Q-10%,但不低於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於Q。
以上結果判斷中所示的10%、20%是指相對於標示量的百分率(%)。
第二法
儀器裝置 除將轉籃換成攪拌槳(A)外,其他裝置和要求與第一法相同。攪拌槳由不銹鋼金屬材料(同第一法)製成,攪拌槳的下端及槳葉部分可使用塗有合適的惰性物質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槳桿旋轉時與溶出杯的垂直軸在任一點的偏差均不得大於2mm ;攪拌槳旋轉時A、B兩點的擺動幅度不得超過0.5mm。
測定法 測定前,應對儀器裝置進行必要的調試,使槳葉底部距溶出杯的內底部25mm ±2mm。除另有規定外,分別量取經脫氣處理的溶劑900ml,置各個溶出杯內,加溫,待溶出介質溫度恆定在37℃±0.5℃,按照各品種項下的規定調節電動機轉速,待其平穩後,取供試品6片(袋、粒),分別投入6個溶出杯內(除另有規定外,如片劑或膠囊劑浮於液面,應先裝人沉降籃內。自供試品接觸溶出介質起,立即計時;至規定的取樣時間,吸取溶出液適量(取樣位置應在槳葉頂端至液面的中點,距溶出杯內壁10mm處;在多次取樣時,操作同第一法),立即用適當的微孔濾膜(同第一法)濾過,自取樣至濾過應在30秒鍾內完成。取澄清濾液,照品種項下規定的方法測定,計算每片(袋、粒)的溶出量。
結果判斷 同第一法。
第三法
儀器裝置
(1)攪拌槳 由不銹鋼金屬材料(同第一法)製成;槳桿上部直徑為9.75~0.35mm,槳桿下部直徑為6.0mm±0.2mm,槳桿旋轉時與溶出杯的垂直軸在任一點的偏差均不得大於2mm;攪拌槳旋轉時A、B兩點的擺動幅度不得超過0.5mm。
(2)溶出杯 由硬質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製成的透明或棕色的、底部為半球形的250ml杯狀容器,內徑為62mm±3mm,高為126mm±6mm,其他要求同第一法(2)。
(3)槳桿與電動機相連,轉速應在各品種項下規定轉速的±1轉范圍內。其他要求同第二法。
測定法 測定前 ,應對儀器裝置進行必要的調試,使槳葉底部距溶出杯的內底部15mm±2mm。除另有規定外,分別量取脫氣處理的溶出介質100~250ml,置各溶出杯內(用於膠囊劑測定時,如膠囊上浮,可用一小段腐蝕的細金屬絲輕張於膠囊外殼)。以下操作同第二法,取樣位置應在槳葉及頂端至液面的中點距溶出杯內壁6mm。
結果判斷 同第一法。
溶出條件和注意事項
(1)溶出度儀的校正 除儀器的各項機械性能應符合上述規定外,還應用校正儀器,按照校正片說明書操作,試驗結果應符合校正片的規定。
(2)溶出介質 應使用各品種項下規定的溶出介質,並應新鮮制備和經脫氣處理[溶解的氣體在試驗中可能形成氣泡,從而影響試驗結果,因此溶解的氣體應在試驗之前除去。脫氣方法,取溶出介質,在緩慢攪拌下加熱至約41℃,並在真空條件下不斷攪拌5分鍾以上,或煮沸15分鍾(約5000ml);或超聲、抽
濾等其他有效的除氣方法];如果溶出介質為緩沖液,調節pH值至規定pH值±0.05之內。
(3)取樣時間 應按照品種各論中規定的取樣時間取樣,自6杯中完成取樣的時間應在1分鍾內。
(4)如膠囊殼對分析有干擾,應取不少於6粒膠囊,盡可能完全地除盡內容物,置同一溶出杯內,用該品種項下規定體積的溶出介質溶解空膠囊殼,並按該品種項下的分析方法測定每個空膠囊的空白值,作必要的校正。如校正值
大於標示量的25%,試驗無效。如校正值大於標示量的2%,可忽略不計。
(5)除另有規定外,取樣時間45分鍾,取度(Q)為標示量的70%。
(6)測定時,除另有規定外,每個溶出杯中允許投入供試品1片(粒、袋),不得多投。

B. 溶出度計算公式是什麼

溶出度%=(Ai×Mr× Xr%×n)/(Ar×0.1)

舉例一:測頭孢拉定片的溶出度測定:
方法:取本品,以0.12mol/L鹽酸溶液900ml為溶出介質,轉速為每分鍾75轉,依法操作,60分鍾時,取溶液適量,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適量,用溶出介質稀釋成每1ml中約含頭孢拉定25ug的溶液,在255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光度;另取本品10片,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平均片重),按標示量加溶出介質溶解並定量製成每1ml約含頭孢拉定25μg的溶液,濾過,同法測定。計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為90%,應符合規定。
計算公式一:
溶出度%=(Ai×Mr× Xr%×n)/(Ar×0.25)
計算公式二:
溶出度%=(Ai×Mr×n)/(Ar×平均片重)
註:Ai為樣品吸收度;
Xr%為對照品含量;(Xr%可通過含量測定求得)
0.25為規格;
Mr為對照品重量(g);
Ar為對照品吸收度。[/color]

舉例二:諾氟沙星膠囊溶出度測定:
方法:取本品,以鹽酸溶液(9→1000)1000ml為溶出介質,轉速為每分鍾50轉,依法操作,經45分鍾時,取溶液10ml,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100ml量瓶中,加鹽酸溶液(9→1000)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在277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光度;另取諾氟沙星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鹽酸溶液(9→1000)製成每1ml中含5µg溶液。同法測定,計算每粒的溶出量。限度為標示量的85%,應符合規定。
計算公式:
溶出度%=(Ai×Mr× Xr%×n)/(Ar×0.1)

舉例一中,我現在使用的是公式二,但一些人提出說應該用公式一。舉例二中的公式是我現在使用的公式。請各位指點下,我的公式有沒有問題?應該是那條公式或還有其他計算公式不?不知道葯檢所使用的是什麼樣的公式?

我找到了佐證《中國葯品檢驗標准操作規范與葯品檢驗儀器操作規程2005年版》中溶出度測定項下,
對無化學對照品的多組分葯物的溶出度檢查
某些葯品如乙醯螺旋黴素、紅黴素、吉他黴素、慶大黴素等多組分抗生素僅有微生物效價標准品,而無化學對照品,採用自身對照法可以有效地對這類多組分葯物進行溶出度檢查。具體操作為:取供試品10( 片(粒、袋),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平均片重或平均裝量),按各品種項下規定的濃度直接溶解稀釋,過濾,作為溶出度測定的自身對照溶液,自身對照溶液主葯的含量從所稱取供試品的量及稀釋倍數計算得到,其中平均片重或平均裝量的供試品的主葯含量以100%標示量計。

溶出量(%)=A*Wt*S/At/W/St*100%
A為供試品溶液的吸光度或峰面積;Wt為自身對照的取用量(即約相當於平均片重或平均裝量的供試品的量,g); S 為供試品溶液的稀釋倍數;At
為自身對照溶液的吸光度或峰面積;W為供試品的平均片重或平均裝量(g); St為自身對照溶液的稀釋倍數

C. 為什麼有些葯物的固體制劑需測定溶出度

檢查方法的分辨力。

溶出度檢查方法的分辨力是指方法可以發現和區分制劑質量變化的能力。一個有效的溶出度檢查方法應當能夠發現可能影響制劑的生物葯劑學行為的處方、生產工藝等方面的變化。

可能影響葯品質量和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包括原料葯供貨來源、粒度和晶型,輔料的型號、級別和處方中輔料的用量,以及生產工藝等。

(3)膠囊溶出度的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些難溶性葯物,其吸收是溶出速度限制過程,溶解速度的快慢將直接影響到葯物的生物利用度。通常需要測定溶出度的葯物有:

在消化液中難溶的葯物。

與其他成分容易發生相互作用的葯物。

久貯後溶解度降低的葯物。

劑量小、葯效強、副作用大的葯物。

D. 簡述溶出度檢測有哪些方法及適用劑型

溶出度:是指葯物從片劑等固體制劑在規定溶劑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溶出度是片劑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指標,對難溶性的葯物一般都應作溶出度的檢查。

E. 什麼是溶出度,測定方法有哪些

溶出度:系指葯物從片劑或膠囊劑等固體制劑在規定溶劑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凡檢查溶出度的制劑,不再進行崩解時限檢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測定方法:
轉籃法(第一法)
槳法(第二法)
小杯法(第三法)等。

F. 溶出度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溶出度%=(Ai×Mr×
Xr%×n)/(Ar×0.1)
舉例一:測頭孢拉定片的溶出度測定:
方法:取本品,以0.12mol/L鹽酸溶液900ml為溶出介質,轉速為每分鍾75轉,依法操作,60分鍾時,取溶液適量,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適量,用溶出介質稀釋成每1ml中約含頭孢拉定25ug的溶液,在255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光度;另取本品10片,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平均片重),按標示量加溶出介質溶解並定量製成每1ml約含頭孢拉定25μg的溶液,濾過,同法測定。計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為90%,應符合規定。
計算公式一:
溶出度%=(Ai×Mr×
Xr%×n)/(Ar×0.25)
計算公式二:
溶出度%=(Ai×Mr×n)/(Ar×平均片重)
註:Ai為樣品吸收度;
Xr%為對照品含量;(Xr%可通過含量測定求得)
0.25為規格;
Mr為對照品重量(g);
Ar為對照品吸收度。[/color]
舉例二:諾氟沙星膠囊溶出度測定:
方法:取本品,以鹽酸溶液(9→1000)1000ml為溶出介質,轉速為每分鍾50轉,依法操作,經45分鍾時,取溶液10ml,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100ml量瓶中,加鹽酸溶液(9→1000)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在277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光度;另取諾氟沙星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鹽酸溶液(9→1000)製成每1ml中含5µg溶液。同法測定,計算每粒的溶出量。限度為標示量的85%,應符合規定。
計算公式:
溶出度%=(Ai×Mr×
Xr%×n)/(Ar×0.1)
舉例一中,我現在使用的是公式二,但一些人提出說應該用公式一。舉例二中的公式是我現在使用的公式。請各位指點下,我的公式有沒有問題?應該是那條公式或還有其他計算公式不?不知道葯檢所使用的是什麼樣的公式?
我找到了佐證《中國葯品檢驗標准操作規范與葯品檢驗儀器操作規程2005年版》中溶出度測定項下,
對無化學對照品的多組分葯物的溶出度檢查
某些葯品如乙醯螺旋黴素、紅黴素、吉他黴素、慶大黴素等多組分抗生素僅有微生物效價標准品,而無化學對照品,採用自身對照法可以有效地對這類多組分葯物進行溶出度檢查。具體操作為:取供試品10(
片(粒、袋),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平均片重或平均裝量),按各品種項下規定的濃度直接溶解稀釋,過濾,作為溶出度測定的自身對照溶液,自身對照溶液主葯的含量從所稱取供試品的量及稀釋倍數計算得到,其中平均片重或平均裝量的供試品的主葯含量以100%標示量計。
溶出量(%)=A*Wt*S/At/W/St*100%
A為供試品溶液的吸光度或峰面積;Wt為自身對照的取用量(即約相當於平均片重或平均裝量的供試品的量,g);
S
為供試品溶液的稀釋倍數;At
為自身對照溶液的吸光度或峰面積;W為供試品的平均片重或平均裝量(g);
St為自身對照溶液的稀釋倍數

G. 溶出度是否合格的判斷標准

「pH值-溶解度」曲線的測定
取過量原料葯(可為預經微粉化處理),置8支具塞試管中,分別加pH1.0、……、8.0溶出介質適量,置37℃水浴振盪過夜,形成過飽和溶液,取出後濾過,取續濾液經HPLC法測得溶解度,繪制曲線。對於難溶性葯物,對照品溶液可酌情採用純甲醇或純乙腈配製。
該曲線的繪制可提供眾多信息:如與X軸平行,說明各pH值溶解度幾近一致,由此可預測多條溶出曲線應重合;如曲線上有陡峭變化、甚至是有數量級差異,則可揭示多條溶出曲線形狀必會有所差異(即高低錯落),最低的那條曲線一定是溶解度最低的pH值介質,這為制劑研發方向提供了針對性與佐證素材。
當出現主成分在某pH值介質中極不穩定、溶解後即迅速分解,無法測定的情況,則該介質溶解度可不測定,其溶出曲線亦可免做。
pKa值的查詢與測定
pKa值也十分重要,可通過查詢或測定獲得。測定法可參照以下三篇文獻。若該值未涵蓋於四條標准溶出曲線pH值范圍,則研發時第5~6條溶出曲線就應測定該pKa值所對映的pH值介質或以上「pH值-溶解度曲線」上急劇變化的pH值,這些pH值溶出曲線的測定對於仿製制劑研發和曲線比對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主成分在各溶出介質中的穩定性
為獲得准確試驗數據,該驗證必不可少。建議取原料葯粉末配製的溶液即可,無需取樣品溶出液。
採用溶出曲線「剖析」原研品
請參見張啟明、謝沐風撰寫的《採用多條溶出曲線評價口服固體制劑的內在質量》一文。
質量標准中各參數的制訂
在進行了以上對原研品和仿製品多pH值溶出介質中溶出曲線的測定後,才能科學客觀、合理全面地制訂質量標准。具體闡述如下:
溶出介質的選擇
速釋制劑:首先應滿足在該介質中最終溶出量達85%以上,然後可按下列情況分別選取。 根據該葯物在體內吸收主要消化道部位的生理pH值(適用於一般情況);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體內外相關性的pH值(適用於創新葯); 最能體現不同來源制劑間彼此差異的pH值(適用於標准轉正/葯典起草、尤適合於我國大量仿製葯存在情形); 最能反映生產工藝變化、偏差的pH值(適用於企業內控標准,用於批間樣品品質均一性的評價); 溶出曲線中最低的pH值(適用於企業內控標准,用於應對國家市場檢查與監督); 溶出數據精密度更佳的pH值(某些樣品在首選介質中精密度不佳時、更換為精密度更為理想的介質)。
當多條溶出曲線重合時(各時間點溶出量相差不超過10.0%),《日本橙皮書》傾向首選「水」。其出發點為:雖然水的pH值和表面張力會因來源不同而改變,且在試驗過程中也可能會因葯物影響或者溶解入二氧化碳使溶出行為發生變化,但考慮到上述可能性較小,且可通過事先驗證予以探明,故秉承環保、提高試驗效率等出發點,質量標准中首選水。而美國葯典鑒於以上問題的存在,傾向採用帶有pH值的介質。筆者更傾向日本作法,因水的pH值范圍5.0~7.0已被上述多條溶出曲線的pH值所涵蓋。當多條溶出曲線不重合,則可根據上述各針對性酌情擬定。
腸溶制劑:注意應該規定酸中介質(pH 1.0~1.2)和鹼中介質(pH 6.8~7.2)釋放量的測定。酸中釋放量的測定現今愈發傾向通過測得准確數據予以表達、而非肉眼觀察外觀形狀進行控制(日本橙皮書皆採用此法),通常規定2 h不得過10%。為防止葯物在年輕人體內發生過量釋放,甚至在該階段可故意採用高轉速(如100轉),以進一步探明葯物的內在優良品質。
如主成分溶出後在酸性介質中不穩定旋即降解,即便立即測定也無法准確評估時,建議測定溶出杯中剩餘固體顆粒所含主成分量,隨後用測得百分含量減去剩餘百分含量,再除以測得百分含量,即為酸中釋放百分量。
現今,隨著市場上銷售的腸溶衣輔料已皆可在pH1.0~3.0范圍內包裹住葯片,使主成分釋放量合格,而經研究表明:人體內胃環境,隨年齡增長胃酸分泌逐漸減少(胃內pH值范圍1.2~7.6),如此再在pH 1.0~1.2范圍內測定已顯得毫無意義,故現今開始逐步測定pH4.5介質,規定依然是不得過10%溶出量。英國葯典自2008年始,「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片」的制訂原則便是以此為依據,這樣的測定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鹼中釋放量同速釋制劑:需要注意的是,腸溶衣對紫外測定時常有干擾,故強烈建議採用紫外-兩點相減法或HPLC法,否則極易出現溶出量均值高於含量3.0%以上的情況。
緩控釋制劑
首先應滿足在該介質中最終溶出量達80%以上。當體外多條釋放曲線重合時(酸中僅測定2h即可),建議首選水(pH5.0~7.0)作介質,既經濟又方便。絕不建議採用酸性介質,因任何人體內的十二指腸至小腸消化道器官是不存在該值的;也不建議參照人體內消化器官的標准值(pH1.0~1.2、4.0~4.5、6.8)採用不同時段、不同溶出介質(不斷調試)的費時費力方式、且此方式實驗誤差較大。當體外多條釋放曲線不重合時,建議選擇最終溶出量達80%以上的、最慢的那個pH值介質。
介質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加入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在溶出介質中添加這些酶。但如某些葯物必須飯後服用、且生物等效性試驗需在「進食」狀態下進行時,則在仿製葯研發中必須進行「溶出介質中分別添加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比對研究」,此時質量標准中亦應加入。另外,當硬膠囊劑使用囊殼為明膠膠囊時,為避免產生交聯現象影響溶出,也可加入,但需進行驗證。

H. 測定溶出度有何意義

名稱:溶出度測定法
溶出度系指葯物從片劑或膠囊劑等固體制劑在規定溶劑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凡檢查溶出度的制劑,不再進行崩解時限的檢查。
第一法
儀器裝置 如圖1。
(1)轉籃分籃體與籃軸兩部分,均為不銹鋼金屬材料製成。籃體A由不銹鋼絲網(絲徑為0.254mm,孔徑0.425mm)焊接而成,呈圓柱形,內徑為22.2mm±1.0mm,上下兩端都有金屬邊緣。籃軸B的直徑為9.4~10.1mm,軸的末端連一金屬片,作為轉籃的蓋;蓋上有通氣孔(孔徑2.0mm);蓋邊系兩層,上層外徑與轉籃外徑同,下層直徑與轉籃內徑同;蓋上的三個彈簧片與中心呈120°角。轉籃旋轉時擺動幅度不得超過±1.0mm。
(2)操作容器為1000ml的圓底燒杯,內徑為98~106mm,高160~175mm;燒杯上有一有機玻璃蓋,蓋上有2孔,中心孔為籃軸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樣或測溫度用。為使操作容器保持恆溫,應外套水浴;水浴的溫度應能使容器內溶劑的溫度保持在37℃±0.5℃。轉籃底部離燒杯底部的距離為25mm±2mm。
(3)電動機與籃軸相連,轉速可任意調節在每分鍾50~200轉,穩速誤差不超過±4%。運轉時整套裝置應保持平穩,不得晃動或振動。
(4)儀器應裝有6套操作裝置,可一次測定6份供試品。取樣點位置應在轉籃上端距液面中間,離燒杯壁10mm處。
測定法 除另有規定外,量取經脫氣處理的溶劑900ml,注入每個操作容器內,加溫使溶劑溫度保持在37℃±0.5℃,調整轉速使其穩定。取供試品6片(個),分別投入6個轉籃內,將轉籃降入容器中,立即開始計時,除另有規定外,至45分鍾時,在規定取樣點吸取溶液適量,立即經不大於0.8μm微孔濾膜濾過,自取樣至濾過應在30秒鍾內完成。取濾液,照各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測定,算出每片(個)的溶出量。
結果判斷 6片(個)中每片(個)的溶出量,按標示含量計算,均應不低於規定限度(Q);除另有規定外,限度(Q)為標示含量的70%。如6片(個)中僅有1片(個)低於規定限度,但不低於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於規定限度時,仍可判為符合規定。如6片(個)中有1片(個)低於Q-10%,應另取6片(個)復試;初、復試的12片(個)中僅有2片(個)低於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於規定限度時,亦可判為符合規定。供試品的取用量如為2片(個)或2片(個)以上時,算出每片(個)的平均溶出量,均不得低於規定限度(Q);不再復試。
第二法
儀器裝置 如圖2。除將轉籃換成攪拌槳(A)外,其他裝置和要求與第一法同。攪拌槳的形狀尺寸如圖所示,由不銹鋼金屬材料製成。旋轉時擺動幅度A、B不得超過±0.5mm。取樣點應在槳葉上端距液面中間,離燒杯壁10mm處。
測定法 除另有規定外,量取經脫氣處理的溶劑900ml,注入每個操作容器內,加溫使溶劑溫度保持在37℃±0.5℃。取供試品6片(個),分別投入6個操作容器內[用於膠囊劑測定時,如膠囊上浮,可用一小段耐腐蝕的金屬線輕繞於膠囊外殼或裝入沉降籃(呈圓柱形,內徑為12mm,長25mm,由10根不銹鋼絲(絲徑為1mm±0.1mm)焊接而成。周圍以間隔3.5mm的不銹鋼絲螺旋纏繞,上下兩端以2根不銹鋼絲十字形固定,一端可開關],立即啟動旋轉並開始計時,除另有規定外, 至45分鍾時,在規定取樣點吸取溶液適量,立即經0.8μm微孔濾膜濾過,自取樣至濾過應在30秒鍾內完成。取濾液,照各葯品項下規定的方法測定,算出每片(個)的溶出量。
結果判斷 同第一法。
第三法
儀器裝置 如圖3
(1)攪拌槳 形狀尺寸如圖4所示,由不銹鋼製成;槳桿上部直徑為9.4~10.1mm,槳桿下部直徑為6.0mm±0.2mm,旋轉時擺動幅度A、B不得超過±0.5mm,取樣點應在槳葉上端距液面中間,離燒杯壁6mm處。槳葉底部離燒杯底部的距離為15mm±1mm。
(2)操作容器為250ml的圓底燒杯,內徑為62mm±3mm,高為126mm±6mm,燒杯上有一有機玻璃蓋,蓋上有一開口,為放置攪拌槳、取樣及測溫用。其他要求同第一法(2)。
(3)電動機與槳桿相連,轉速可任意調節在每分鍾25~100轉,穩速誤差不超過每分鍾±1轉。動轉時整套裝置應保持平穩,不得晃動或振動。
測定法 除另有規定外,量取經脫氣處理的溶劑100~250ml注入每個操作容器內,以下操作同第二法。
結果判斷 同第一法。

閱讀全文

與膠囊溶出度的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仁和雪蓮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74
降血糖的方法圖片 瀏覽:568
色漿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245
治療失眠的好方法周教授 瀏覽:752
三星手機恢復出廠設置的方法 瀏覽:829
如何改善唇深的方法 瀏覽:203
地球計算方法最新2012 瀏覽:491
兒童游泳的正確方法圖解 瀏覽:637
如何用卡紙做燈籠手工製作方法 瀏覽:345
滅蟻靈分析方法 瀏覽:953
接觸器連接方法和圖例 瀏覽:105
多元回歸分析方法的選擇 瀏覽:230
狐臭治療方法手術 瀏覽:353
找一下清理手機垃圾的方法 瀏覽:624
如何腌竹筍方法 瀏覽:293
如何了解字謎的方法 瀏覽:122
龍支付使用方法 瀏覽:417
燒烤烤盤使用方法 瀏覽:943
兩輪特技訓練方法 瀏覽:404
丹參染色鑒別方法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