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的繪畫塗鴉興趣怎麼培養
基本上小孩對手工、繪畫、色彩類的東西都非常有興趣,家長在3歲之前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簡單的塗鴉工具和橡皮泥,讓孩子自由發揮。同時,帶孩子看一些色彩鮮艷明快的事物和視頻給孩子看。引導孩子用五官多看多想多問,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把孩子的繪畫作品做成成品,這樣不但有提升孩子的繪畫興趣,還有紀念的意義,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② 如何以繪畫的方式培養小孩創新發散性思維
對於小孩子來說,粗筆頭在紙上劃過的流暢度大大超過那些細筆,畫出的圖形也更突出。對於動覺、視覺和動筆能力還在成長期的低齡孩子來說,更有利於他們塗鴉,也更有助於他們看清自己在紙上創造的「神奇的東西」,將注意力引入到畫畫本身上來。
③ 怎樣進行幼兒繪畫啟蒙教學
現在很多家長都會讓自己的孩子上早教班,參加一些興趣培訓,開發孩子的智力。其中幼兒學繪畫是很多家長的首要選擇,因為繪畫可以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藝術素養。可是怎樣進行幼兒繪畫啟蒙教育?
一、興趣比繪畫更重要
幼兒階段繪畫興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讓幼兒觀察大自然的風景,觀察生活,讓他們感知這個美好而又神奇 的世界,然後再以游戲的形式,讓他們用五顏六色的筆自由自在地來表現自己的感情。
這個時期的幼兒尚不具備用文字、數字等手段進行交流的本領,繪畫信手塗抹也可以達到一定的交流目的,產生心理上的滿足。從這個意義上講,幼兒繪畫活動作為一種游戲,3—6歲的幼兒幾乎百分之百地喜歡它。針對幼兒的這種心理特點, 繪畫的最初啟蒙應以興趣為主。
二、進行繪畫基本技能訓練
1.基本線段、幾何圖形的訓練
為了使幼兒在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線段和幾何圖形,將橫線、豎線、斜線、折線、弧線、鋸齒線、波浪線、 螺旋線等集中起來,一節課教給幼兒,然後再教幼兒由線段組合圖形。如兩條橫線兩條豎線可以組成長方形和正方形,兩條橫線兩條斜線可以組成平行四邊形、梯形、四邊形,如此類推。這樣不但學得快、記得牢,而且 還鍛煉了繪圖能力。幾何圖形是抽象的思維結果,當幼兒運用這些幾何圖形及線段進行作畫時,又使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起來,並促其不斷發展。
2.構圖能力的訓練
第一步訓練將主要內容畫在畫面當中。教師出示一組范圖,范畫上只畫一個蘋果分別在不同位置上,讓幼兒比較哪幅最好。經過訓練他們大部分都能將繪畫的主要物體畫在畫面當中,而沒經過訓練的幼兒畫在什麼位 置上都有。
第二步訓練幼兒繪畫的穩定性。教師出示一組范畫,畫的內容是3個蘋果,經過訓練,幼兒的構圖基本穩定。
3.訓練幼兒觀察力
要想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必須訓練幼兒視覺的敏銳性。上課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圖形進行觀察、分 析,如畫小雞,引導幼兒觀察頭、眼是圓形,身子是橢圓形,嘴是折線,爪子是斜線,翅膀是弧線,這樣,幼兒有了興趣,自己能獨立用幾何圖形組成一個畫面。
隨著畫面的不斷復雜化,幼兒的觀察能力得到了鍛煉。因 此,不論是繪畫課還是其它課,或日常活動中,都應該有意識地訓練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經過訓練觀察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畫人物頭像時,不僅能畫出頭發、耳朵、而且能畫出男、女、老、少的不同發式。
由於幼兒對繪畫有了濃厚的興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巧,加之生動有趣的繪畫內容,幼兒注意力逐漸 從無意識注意向有意識注意發展。
4.提高幼兒的繪畫記憶水平
教師先畫出一幅畫,讓幼兒仔細觀察,然後再擦掉部分內容,讓幼兒說出擦掉的部分內容;教師再擦掉整 幅畫,再讓幼兒憑記憶說出全部內容,然後畫出來。如此反復練習、強化,隨著幼兒畫面的完整性、准確性的提高,幼兒繪畫記憶力就得到了相應的鍛煉。
5.豐富幼兒的感受力
教師帶領幼兒走向社會,參觀商店、市場、郵局、公園、車站,觀察景物四季變化(同家長配合進行)認 真觀看運動會及各種形式的演出,讓幼兒身臨其境,對周圍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體驗。家長要與教師配合,經常為幼兒購買內容新穎、圖片生動、色彩鮮明豐富的兒童讀物及畫報,擴大幼兒的感受力。
6.要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如何在繪畫中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其想像力呢?首先給幼兒一個圖形,要求幼兒以該圖形為原型畫出 具體的圖形,如給出長方形,要求幼兒根據長方形可以畫汽車、房子、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等,越多越好。
再給幼兒多個圖形,要求幼兒進行組合。圓形和三角形、橢圓形組成小雞,長方形組成小雞的房子。在學會圖 形組合的基礎上要求幼兒講出情節內容。如聽故事繪畫,教師講一個簡單的故事,讓幼兒根據故事繪畫,教師稍加指點,幼兒就可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畫面。
通過以上6項內容的訓練,幼兒繪畫能力會有顯著的提高,其智力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同時促進了其它學科的學習。
一般來說,孩子參加早教班,總是以培養興趣為主的,所以在孩子繪畫啟蒙階段都是從興趣出發,以基本能力培養為主。
④ 如何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術活動是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美術活動是培養和訓練幼兒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兒童繪畫作品是幼兒情感和愛好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幼兒內心的真實寫照。繪畫是幼兒心理、人格、情緒等方面的表徵,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了兒童心理活動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那麼我們在美術活動中可以從哪些方面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又如何滲透呢? 充分地接納和尊重,與幼兒建立師幼平等的對話關系。 教師在與幼兒的接觸中,要通過積極的帶鼓勵性的語言,對幼兒的注視、微笑、點頭、肯定性手勢以及身體接觸,使幼兒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和接納感,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氣氛里。如在與幼兒交流時,教師採取蹲下來或坐下來與幼兒平視的角度,減少帶給幼兒的壓迫感。又如目光的交流也能傳遞「平等」的信息。在面對幼兒時,不管出於什麼教育目的,真誠的目光會使幼兒產生受尊重感,也更容易協調師幼關系。有了前面營造的一種健康和諧的氛圍,我們就可以在美術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我們班的糖糖是個很沉默的幼兒,開始和她說話,十句大概能回答一句就不錯了,但是她對美術活動很有興趣,畫的畫很漂亮。於是老師每次都會在她作畫的時候,找機會和她單獨交流,適時地鼓勵、啟發她,引導她表達自己的想法,評價作品時也會叫她起來說說自己的作品。開始時,糖糖雖然有點忸怩,卻又有些得意。現在,糖糖和周圍的小朋友相處融洽,性格開朗多了。正是因為有了師生平等對話這樣的途徑,幼兒才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心理得到了健康發展。 陶行知曾說:「運用朋友的關系,彼此自由交換學識,比擺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幼兒的問題,體諒幼兒的困難,處處都要顯示出你願意幫助幼兒求學而沒有一絲一毫的不耐煩。因此在教大班美術活動《夢》這一活動時,我就盡量傾聽幼兒的心聲,讓幼兒大膽講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並及時的給予正面的引導和點撥並給他們營造輕松和諧的作畫氛圍,提供一個自由創作的空間,讓幼兒自由去選擇,自由探索,讓他們感覺在夢境般的感覺中創作著自己的夢。讓幼兒直抒胸臆,表達情感,從而在美術中優化心理素質。 第二、營造良好氛圍,調整幼兒情緒。 教師應該激發起幼兒的好奇心,提起學習興趣,幼兒的學習興趣越大,積極性越高,作業的效果就有保證。由於幼兒所處在的年紀,他們普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對新鮮事物好奇的驅使下,必定對老師提供的知識產生濃厚興趣,調動起積極性,就能讓幼兒主動地去學習、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所以,老師如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起幼兒的好奇心,從而調動起幼兒去學習。如美術活動《兔子》時,我就出示各種各樣不同的兔子的造型、奇思妙想的圖片,讓幼兒去觀察、欣賞並通過老師的講解分析,從而引發幼兒對畫兔子產生興趣,老師適當地設計好不同層次的內容讓幼兒去選擇完成,興趣和好奇心在不知不覺中被接受了。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活動的轉換,來激發幼兒的求知慾,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輕輕鬆鬆地完成美術創作,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這種微妙的心理變化,是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三、賞識幼兒,改變評價方式與內容。 評價是美術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科學的評價會激發幼兒的自信心。否則,會打擊和傷害幼兒的自信心。因此教書要把握好評價的環節,改變評價方式與內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1、根據幼兒個性實施評價。評價兒童畫並不是一個死的標准,每個幼兒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的畫也就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說的清,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時要尊重幼兒、善於發現幼兒作品中的精華所在,表現出接納、贊許的態度,只有這樣才可能和幼兒溝通。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時肯定幼兒作品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創造,理解幼兒作品的內涵,從幼兒的角度去評價作品,教師不應阻礙他們的思維表現,要賞識幼兒的作品,多鼓勵,多肯定,多認同,不能說有損幼兒自尊心的話。 2、積極引導幼兒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成為主動型的評價者。引導幼兒積極地發現同伴值得學習的地方,他們也能成為主動型的評價者。在以往的教學中特別是大班的孩子容易出現有的幼兒評價時帶著一定利己心理,希望自己說別人好,別人也能說自己好。有的幼兒純粹出於「朋友義氣」,因為某人是自己的好友,就說他好。也有些心高氣傲的幼兒不大願意去看別人的作品,甚至故意恥笑人家。針對這些情況,我首先鼓勵他們真誠地、實事求是地評價,並教給一些評價的方法,如需要請幼兒說明作品的優點、特點、喜歡的理由。要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可以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使幼兒多向交流,進行互相評價、互相學習、模仿共同體驗和提高心理素質。 3、提供充分的時間讓幼兒交流、對話。因為幼兒對作品的想像力極其豐富,就像有些兒童畫成人看來也許不算什麼,可幼兒們總有他自己的解釋,那些不起眼的東西也許在幼兒的眼中正是一個奇妙的世界。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幼兒彼此欣賞、彼此交流,找到同伴作品中值得學習的地方,也為幼兒學習欣賞他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有很多家長非常奇怪,自己的幼兒為什麼在畫畫的時候那麼投入,一畫好久也不嫌煩呢?其實,這是幼兒興趣所致和情緒宣洩的需要。教師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在每次美術活動後,注意和幼兒們交流他們的作品。幼兒們對自己的作品往往津津樂道,會爭先恐後地發言。 第四、帶領幼兒走進自然,啟發心靈。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們主張讓幼兒「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驗。」讓大自然啟發幼兒的想像力,讓大自然屈服幼兒的心靈。因此,教師應常常帶幼兒走出教室,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等,這樣幼兒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激活,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也隨之被引發,想像力也會變得無限廣闊。例如美術活動《各種各樣的樹葉》,就可以請幼兒們到戶外觀察各種葉子,通過幼兒的描述,用圖畫體現,在幼兒們主動探索知識,積極參與活動,可見大自然不僅增添了幼兒們的知識和經驗,也促進了他們智慧的發展,豐富了幼兒們的整個精神世界。大自然是幼兒繪畫活動的最好課堂,欣賞大自然的景物為幼兒開啟了想像的大門,發現了美,創造了美,美化了幼兒的生活,美化了幼兒的心靈。 幼兒通過美術教育, 慢慢積累了美感,對美有所體驗,並抒發著自己的情感。我們為人師者,不僅要使幼兒成才, 更要使其成人。要以教學為載體、為媒介,來開發幼兒的潛能、智能、調整心態, 使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獨立精神、持之以恆的毅力,使幼兒身心健康得到發展,成為新世紀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