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認識事物和現象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
要認識事物的性質,就必須對事物進行矛盾分析.
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質和特殊的運動形式,從而把一事物同他事物區別開來.只有透過事物現象抓住其本質,才能達到對事物的真正把握.而每一事物的本質都是由它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決定的.因此我們要認識事物的特殊本質,就要對它自身內部的特殊矛盾進行分析.同時,在把握決定事物本質的特殊矛盾時,還要進一步對這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因為更確切地講,事物的性質和基本特徵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任何事物內部矛盾的兩個方面中必有一方是處於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則是處於被支配的、服從地位的次要方面.認識事物的性質就是要通過對矛盾雙方各自的特點和地位及其相互聯結的分析,找出其中處於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辯大體,識大局,抓本質,看主流」.這是達到對事物性質的正確認識之關鍵.
Ⅱ 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唯物辯證法主要是教導人們學會分析矛盾和解決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辯證法三個基本觀點:
聯系的觀點:物質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聯系是指事物內部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作用。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聯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發展的觀點:物質世界是不斷發展的世界,運動是宇宙間一切的存在方式。發展是指事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運動過程,它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發展是客觀的,有規律的。
一分為二的觀點:唯物辯證法主張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聯系,又要承認它們之間的區別,既要看到事物運動的絕對性,又要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個別,又要看到一般。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Ⅳ 事物的研究方法
事物分具體和抽象,不過都可以採用實驗法。
通過控制干擾因素,建立參照系,嚴格隨機分組,研究其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從而進行區分和推論。具體操作參見
http://ke..com/view/494746.htm
Ⅳ 科學探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通過化學實驗,創設科學探究。
實驗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透過實驗展示化學現象,創設問題情景的方法是化學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的。
2、通過日常生活實例,創設科學探究。
教師應該精於設計,巧於結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產生活經驗創設科學探究,激發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現象的興趣。
3、通過新舊知識的遷移,創設科學探究。
知識是密切聯系的,新舊知識都有一定的邏輯結構,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來創設學習新知識的探究點,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科學探究的要素
第一要素是提出問題。也就是探究什麼,針對什麼現象設問。
第二要素是猜想與假設。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想。
第三要素是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這一環節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啟發學生討論、思考,讓學生理解實驗研究方案,積極投入探索學習.
第四要素是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在實驗中加強實驗規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導,實驗數據及時填入記錄表中。第五要素是分析與論證。實質就是對探究的數據進行描述,對探究現象歸納總結的過程。
第六要素是評估。評估的實質是對探究的反思過程,討論科學探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獲得的發現和改進建議等。評估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養成對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結果有評估的意識。
第七要素是交流與合作。全班或同一組內圍繞得到什麼結論,如何得出結論,有什麼體會等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探究實驗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完成的,教師要注意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個環節還要求學生能對探究過程做出簡單報告。
Ⅵ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如下: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系。
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系,一方麵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4、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又稱類推或類比法。它是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區分,以認識其差別、特點和本質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在資料不多,還不足以進行歸納和演繹推理時,比較分析法更具有價值。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5、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就是通過確定事物的質的關系和數量關系以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問題都是質和量的統一,事物的質量,表現為一定的量,又表現為一定的質。
課題研究設計假設特徵
(1)推測性。任何假設都是對於外界各種現象的猜測,尚未達到確切可靠的認識,因而有待於進一步通過科學研究來檢驗或證實。
(2)科學性。假設不是隨意的幻想和毫無根據的空想,而是人們根據已經認識並掌握了的有關科學知識或經驗知識,以一定的確實可靠的關於研究對象的事實材料為基礎,並按照科學邏輯的方法推理而成。
(3)邏輯性。假設不是經驗事實的簡單堆砌,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構成的邏輯體系。
(4)多樣性。即對同一現象及其規律可以做出兩種或多種不同的理論假設。所以,假設具有多樣性。
Ⅶ 研究方法有哪些
研究方法,哲學術語,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
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Ⅷ 什麼是認識事物的方法
認識事物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藉著理解力和思考力,在知性方面得以認識一件事;另一種則是在生命里,藉著內在的經驗去認識。天資聰穎的盲人,也許藉著讀給他聽的書本,得知一切有關光的科學知識。而一個孩子或未開化的蠻人,雖然甚至連光是什麼都沒有想過,卻比一個盲人學者還認識光。後者是藉著思想認識有關光的一切事,前者卻是在實際的看見和享受中來認識它。
在基督教的信仰上亦是如此。心智可以從聖經吸收有關神的思想,知道所有關於救恩的教義,然而裡面的生命卻不認識神拯救的大能。所以經上說:「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也許他知道有關神和愛的一切,也許他也能就著這一切發表許多美麗的思想,但是除非他有愛心,否則不會認識神。只有愛心能夠認識神。對神的認識即是永生。
神的話是生命的話語。即使知性方面的認識微薄,生命可以很強壯。相反地,人可以用最大的興致殷勤追求神話語的知識,而生命卻不受一點影響。
舉一個例子可以清楚地說明這件事。假設我們賦予蘋果樹理解力,使它可以用眼看、用手工作,也許蘋果樹可以為自己做些園丁所做的事——堆聚肥料、收集水份。然而蘋果樹裡面的生命仍然和以前一樣,迥異於所賦予它的理解力。同樣地,一個人內在的屬天生命迥異於他用來理解這生命的智能。我們確實很需要藉著智能把神的話輸送到心田,聖靈則使它活化、有生命。但理解力本身絕對無法輸送真實的生命或使之活化,它不過是運送食物的僕人。活著的是心,它必須得著喂養。
神藉樂園里的兩棵樹啟示同一個真理。如果亞當吃了生命樹的果子,就可以在生命的能力里領受並認識神所為他預備的一切美善。對於惡,他只藉絕對遠離它來認識。然而夏娃被知識欲引入了歧途——「果子……能使人有智慧」(創3:6),於是人性獲得了善的知識卻不擁有善,只能從與它相反的惡來認識。從那一天起,人類用知識過於用生命來追求宗教信仰。
惟有生命、經歷、擁有神和他的良善才能給予真知識。智能所吸取的知識無法給予生命。「我若……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林前13:2)在我們每日的讀經里,會面臨這種危機,但我們必須去面對並克服它。我們必須在人所能明白的范疇里,藉著智能去聆聽並了解神的話。但我們也須明白藉智能所獲取的真理於我們無益,除非聖靈使它成為生命和根植於心的真理。我們必須全心降服於主,在安靜的順從與信心中,等候神藉著聖靈作工在我們裡面。
一旦這成為神聖的習慣時,我們就學會使智能和心靈在全然和諧中運作的藝術。理解力一動,心就跟著動,等著聆聽聖靈的教誨
Ⅸ 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01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常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它是有計劃、有目的並且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歷史狀況或現實狀況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了觀察法、歷史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且對調查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
02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這幾個方面的作用。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03
【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相當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其主要特點是: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因果性。實驗法有實驗室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兩種,實驗室實驗法便於嚴格控制各種因素,並通過專門儀器進行測試和記錄實驗數據,一般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自然實驗法比較接近人的生活實際,易於實施。
04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既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又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還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並且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05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06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定量分析是投資分析師使用數學模塊對公司可量化數據進行的分析,通過分析對公司經營給予評價並做出投資判斷。定量分析的對象主要為財務報表,如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
07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稱非數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屬於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進行,它為設計或選擇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並非所有的定量分析都必須事先進行定性分析,因為有時分析對象中含有哪些組分是已知的。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沒有或不具備完整的歷史資料和數據的事項。
08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09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0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和類比法很近似。它是在實驗室里先設計出於某被研究現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間接的研究原型規律性的實驗方法。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Ⅹ 高級認知研究常用的行為學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Case Study)
案例研究是定性研究方法。它涉及在一段時間內觀察一個人或一組人。研究人員采訪對象或觀察行為並記錄信息。通常使用這種類型的心理學研究來說明如何在實踐中應用心理學原理或理論。案例研究方法廣泛用於專業培訓中。
2.實驗法(Experiment)
在科學科學中,實驗是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的第一個原則是設置對照組。對照組可能是一個或一組未經操縱的個人或群體。
第二個原則是控制變數。也就是說,實驗應盡可能避免多餘數據。該因素使心理學家能夠重復該實驗,這是可靠研究的要求。
第三個原則是測量的一致性。如果允許使用不同標准將導致實驗無法復制,實驗結果不可靠。
第四個原則是顯示因果關系。也就是說,在實驗中執行的操作導致了最終結果,而沒有涉及其他因素。
實驗可以是在實驗室控制的,例如睡眠研究,允許心理學家操縱受試者但不能操縱其環境的現場實驗,或者不允許進行控制且主要是觀察性的自然實驗。
3.觀察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
這種類型的定性研究可以是既自然進行的,也可以在人為控制的情況下進行。這種研究方法是系統的且需要仔細記錄的。觀察研究的目的是識別和描述一個變數甚至一組變數。
4.調查研究(Survey)
這種調查研究方法取決於報告的數據,結果可能是高度主觀的。因此,調查通常涉及許多主題。這是一種隨機抽樣的定量研究方法。這不是實驗法,而是「精心選擇」了樣本的方法。
5.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這種研究方法涉及查看諸如印刷品、電視、廣播等媒體,以重復特定單詞或短語甚至想法。這是一種定量方法,利用有關單詞或概念的數學或數據來研究諸如定型觀念或某些文化方面(例如性行為)的事物。這類研究在廣告中特別有應用價值,但也可用於預測特定人群的行為。
心理學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取決於要研究的數據種類以及研究的目的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