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煉丹用什麼方法最好

煉丹用什麼方法最好

發布時間:2022-05-26 19:47:09

① 古代煉丹的過程的步驟

(1)調葯
調葯是最初一步,葯不調則真種不生。是以佛經有「和合凝集,決定成就」之語。和合者,合神氣二者為一也。神棲於心,氣寓於腎,不能自相和合;必神入氣穴,始能神氣相抱為一,而後始有真種發生。故一忌念動,念動則神馳;一忌昏睡,昏睡則氣散。神馳氣散,雖坐七日,不如靜觀一時。故初坐時須放下心身,大靜一場,即先以兩目視鼻端,如木匠之標線,總要不偏不倚。然後返照兩眉中間,俟眉間稍熱,即用意從眉間運兩道金光上至絕頂,再由絕頂雙分左右,從耳後繞至喉間,下重樓、入氣穴。此穴在臍下一寸三分。目照於斯,神凝於斯,心目不離這個,行住莫忘此間,一念不起,萬慮俱寂,念止神凝,神凝氣回,既不著相,又不落空,坦坦然然守我真如,融融和和調我神氣,不即不離,不粘不脫,神氣相抱,心息相依,而後入得大定,自有真動,以正所謂「冬至子之半,一陽來復時」也。此機雖動,我仍主靜,仍凝神於氣穴,呼吸也移到此處。我主於靜,彼必愈動;彼愈動,我愈靜,動氣為神吸收,自與神混合,久而陽氣充足,自有真種發現,產葯景至。但年老精氣衰殘,必須二六時中常常迴光返照,葯始發生;一有間斷,即不可得矣。
(2)采葯
葯產景至,如光透簾帷,火球上馳,耳後生風,暖溢四肢,恍恍惚惚,外腎勃然而舉,此即采葯歸爐時也。當以神宰之,使不外馳;以息攝之,使歸爐內。宰是以神探其動處,坐鎮丹田,不沉昏,不散亂,主宰其間,動氣自轉而相依。攝是用呼氣之法(〔注〕按采葯當用吸機攝之歸爐。此言「攝是用呼氣之法」,疑屬排印錯誤。因為,呼氣時內氣是下降的,而吸氣時內氣卻是上升的。真種產出時,真氣下沖陽關,外腎勃起,理當用吸氣之法使其「逆歸玉爐」。《大成捷要.采小葯天機口訣》說:「先天真一之氣以動,且不可出靜,速凝神氣穴,目光照定,心力提起,一意不敞,萬慮俱寧,用吸字往上提,用舐字舌舐上齶,用撮字緊撮穀道,用閉字閉住三關,耳目口是也……用吸不用呼,呼乃後隨之而已」,可供參考。),即稍用意於呼,吸則僅隨之而已。當此之時,呼吸綿綿,因用意於呼,元氣亦隨呼氣轉入穴內,此即攝之之法,亦名武火。
(3)封爐
如覺氣已歸爐,即當停止武火,正當沐浴;以目寂照,以意守護,以息吹噓,以神熏蒸,不照而照,不守而守,以文火慢慢養之,亦曰封爐。達摩謂二候采牟尼者是也。封固少時,又有動機,一股陽火從中發出,方是周天機到,行陽火之時也。真意仍坐鎮丹田,分意於陽火,使到尾閭,自然沖關盪竅,妙轉*矣。運一周天後,歸根復命,牢牢封固;靜則朗照,動則如是,神行則氣行,氣住則神住,行住相依,始得其妙。此萬古不傳之秘,吾今露之矣。
4、煉葯(小周夭)
真種攝歸爐內,以目寂照,以意守護,封固少時,忽然一動,一股陽火從中發出,即《入葯鏡》所謂「鼓巽風,運坤火」之時也。當陽氣動時,以神煦照,即以火煉葯也;以息逆吹,使之上行,即以風助火也。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風火同用,精自化氣;氣受神息引吹,自然上升。升之機來則順其機以升之,降之機至則順其機以降之。總要明合辟之機,機動則隨其機而行,機止則隨其機而止,總是動而後引,靜而後定,自然而然,雖有神引而不著,雖以息吹而不滯。當升機發動時,元神仍凝玄關,稍分其神以引之上升,息之吹逼,不過著意於吸機,呼則聽其自然。吸機雖向下,而氣受真息吹逼,反轉而上升也。用升用息,不過如是,余則聽其自升自降而矣。
吾道法天,故以神為日,以精為海水。以神火煉精,即能化精為氣,上升絕頂也。氣從尾閭上通腦海,非由夾脊上升,別無徑路。此即仙人之周天,佛家之轉*也。不知行幾許周天,精始盡化為氣。到此火足丹成,馬陰藏相,正宜溫養。若再行火,必有傷丹之虞。倘若見幾次機動,便謂周天功效,火候未足,外腎不縮,便妄自止火,則內丹未結。
總之,造至虛極靜篤,忽然一動,即是真機。能於二六時中「行住不離這個」,氣動則用真息攝歸本爐,用武火鍛煉;一動一煉,氣滿則真種自見。此中有二候:氣動一候,積氣產真種一候。又有六候:葯產一候,封爐一候,升一候,降一候,沐浴二候。由陽生而采,采而歸爐,此是調外葯,不在六候之中。由葯產而采,采而歸爐,運行周天,升降沐浴,至於歸根溫養,余無事矣。
至於小周天納甲、卦象之喻,子時起火,自尾閭向上,即是丑時,再上為寅時,再上為卯時,神氣不行,沐浴也。如自鳴鍾,內針轉一周,子丑寅卯均在其中矣。葯升之時,亦如此說,乃謂子丑均是微陽,至寅始三陽足備。此是借子丑二時明一陽,二陽之數,以喻葯嫩之不可采,必待陽足始可采攝之義,非以子丑二時為生葯之時也。即如月之三十日晦,初一日一陽生於坤,至初八日上弦,陰中陽半,又謂之二陽生,此皆指葯嫩不可以采,必待十五日三陽備足,始可採取。若此時不知採取,至十六日望(按:當為「過望」或「望遠」)。一陰生於乾,二十三日下弦,二陰生焉,至三十日只純陰,葯老不可采矣。
總而言之,曰一陽、曰二陽,曰震、曰兌。皆是借卦爻以明葯嫩之不可采;曰一陰,曰二陰,曰巽、曰艮,亦是借卦爻以明葯老之不可用耳。
丹經謂周天必數三百六十息,方足一周之數。余謂但行一周,即足三百六十之之數。譬如自鳴鍾指針,能統一周,即是十二點鍾,何必再數分秒,徒勞神思乎!至於三十六、二十四等說,均是設詞,並非令學者遇陽升時真數三十六,遇陰降時真數二十四也。氣至尾閭上升絕頂。因其升,故曰陽;自絕頂下降坤腹,因其降,故曰陰,其實只一物耳。換卦抽爻,亦是此義,不過虛比,安有爻象可言哉!因一陽初動,氣到尾閻,即曰復卦,又曰子時;再升為二陽,在時為丑,在卦屬臨;再升為三陽,在時為寅,在卦屬泰;再升為四陽,在時為卯,在卦屬大壯;因其陽氣已盛,故此時有沐浴之說,不過停而不行之謂。稍停即有動機,復上升為五陽,在時為辰,在卦為夬;再升而至玉枕,在時為巳,在卦屬乾,六陽足備,故有變也。由乾而變為姤,在時屬午也;由斯漸漸下降,而遁、而否、而觀、而剝、而坤,又歸根矣。其實,十二時與十二卦均屬虛比,不過氣到何處,即為何時,何卦,並非真有時,有卦也。譬如太陽在北為子時,到正南又為午時,在太陽乃莫明其妙,不過世人借言為子午,以分晝夜耳。
5、止火
止火乃大丹已成,不行周天火候也。老子曰:「知止不殆」,蓋言丹成當應時止火也。向之所以用火者,為煉精化氣耳。精盡化氣,無精可煉,則火亦無所施矣。然止火者,非不行火,不過不行呼吸之火。若此時再用呼吸,再鼓橐龠,再行周天,則是丹已成熟,復加烹煉,未有不傷丹者。古仙雲:「還丹未煉急宜煉,煉了還須知止足。」蓋精盡化氣,陽關已閉,即當停止呼吸,以待天機。然停息非不呼吸也,唯不以呼吸催逼運行周天而已。
止火有時,不到其時而先止之,則漏盡未證;至時而不止,則火燥丹老。不前不後,適當其時,即陽光三現,乃止火景也。從陽光二現止,至陽光三現,正其時也。若到四現,則丹老矣。
止火之至,自應自應寂然定靜,呼吸似有似無,神氣似守非守。古仙雲:「定里見丹成」,至言也。因不加溫養,則大葯不生。

② 古代中國煉丹家煉丹的方法主要是

中國是煉丹術出現最早的國家。雖然煉丹家以追求煉制長生不老之仙丹為目的,但採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原料使他們成為最先開始進行化學實驗和化學研究的人。在我國歷史上研究煉丹術的人中,最著名的要算晉朝的葛洪(約281~361)。

葛洪自號抱朴子,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官僚貴族家庭。13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每況愈下。但是,他發奮讀書,無錢買紙筆,就用木炭練字。他博覽群書,對經書、史書、醫書、百家之言等都認真學習研究,因此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一生對煉丹感興趣。雖做過「關內侯」的官,但最終還是辭官不做,專事煉丹、制葯,兼做醫生。他長期遠離塵世,從事煉丹研究,了解了許多化合物如銅青(硫酸銅)、礬石(明礬)、密陀僧(氧化鉛)的性質,並進行包括煉丹、煉汞等在內的許多化學轉變。除煉丹外,他還把煉丹中觀察到的化學變化詳細予以記載。他一生著作頗多,有《抱朴子》內外篇共一百六十篇,還有《金匱葯方》一百卷,《時後要急方》四卷。其中《抱朴子·內篇》是他的主要煉丹著作。

在《抱朴子》書中「金丹」、「仙葯」、「黃白」三卷,對漢晉以來的煉丹術從理論到實踐作了系統、完整的闡述。書中記載了很多丹葯配方,描述了許多化學變化和煉丹設備,內容詳細而具體,所含化學知識十分豐富。三卷各有特點:「金丹」以用無機物質煉出所謂長生的仙丹為主;「仙葯」以討論植物性的「五芝」用延年益壽為主;「黃白」以所謂人造黃金和白銀為主。如在「金丹」卷中寫道:「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紅色的硫化汞一經加熱就分解出汞,汞和硫化合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熱又恢復紅色硫化汞的原狀。後一種硫化汞的製成實際上是無機合成,有別於天然丹砂。這是人類最早用化學合成法製成的產品之一。我國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知道了這一變化,而葛洪卻是最早較詳細記載這一化學反應的人。在「黃白」卷中,葛洪寫道:「 (鉛)性白也,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為 。」顯然葛洪已經知道鉛能變成紅色的四氧化三鉛,而四氧化三鉛又能分解出鉛,這里明確指出化學變化的可逆性。「黃白」卷中描述過外表像黃金或白銀的金屬,可能就是葛洪曾經制出的合金。在「金丹」卷中記載有溶解金屬的葯物,其中用到醋、硝石。硝石能提供硝酸根離子,在酸性溶液中起類似稀硝酸的作用,所以許多金屬和礦物都可以被它溶解。有意識地在醋酸中加入硝石,按近代化學的觀點看,這是把酸鹼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統一起來加以運用,在化學史上是一種創造。

煉丹術追求的目的是荒誕的,所依據的理論也大部分是屬於唯心主義和迷信的。但由於煉丹家從事大量的化學實驗,在長期的實踐中,他們摸索出了許多物質的性質和相互轉化關系,觀察和記載了雖然零散卻很豐富的化學知識,包括設計和運用大量原始的化學儀器和設備,這些實驗記錄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寶貴遺產,它客觀上對中國古代無機化學、醫學等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③ 煉丹方法

丹方法:
2-18 級內丹都可以通過 3 顆同等級的內丹在煉丹爐中進行合成。合成有一定幾率失敗。
1-12 級的內丹通過相應等級的怪物進行煉化,煉化成功率 100% 。
其中 1-4 級的內丹通過鐵爐進行煉化。
5-8 級的內丹通過銅爐煉化。
9-12 級的內丹通過雕花青銅爐煉

④ 古代火法煉丹中,主要的提煉方法是什麼

在火法中,升華法是中國金丹術的主要方法。大多數的「丹」都是用升華法製成的,在前述金丹設備「鼎」「匱」「葯釜」中常有升華作用。《太清石壁記》所載「太一硫黃丹方」是典型的升華法例子,其原文是:「石硫黃三斤。右搗研,入丹灶中飛之。以兩盆子為上下釜蓋。文火飛三日夜。並飛上釜,如金粉色,可研丸服之。」按此法製得的「太一硫黃丹」即今天的硫華。

⑤ 鬼谷八荒煉丹技巧是什麼

鬼谷八荒煉丹技巧沒有技巧,只需要提供相對應的葯材即可煉丹,方法如下:

1、首先玩家啟動游戲,如下圖所示:

⑥ 古代煉丹術

道教主要道術之一。為煉制外丹與內丹的統稱。外丹術源於先秦神仙方術,是在丹爐中燒煉礦物以製造「仙丹」。其後將人體擬作爐鼎,用以習煉精氣神,稱為內丹術。蘇軾《送蹇道士歸廬山詩》:「綿綿不絕微風里,內外丹成一彈指。」陳師道註:「道家以烹煉金石為外丹;龍虎胎息,吐故納新為內丹
。」煉丹的方法各種各樣,不光有火煉,同時也有水煉,冷煉等等一系列的方法來煉制不同的丹葯。
道士煉丹的理論基礎,是術士們對生命誕生、成長、成熟、衰落,死亡這五部的本質的思考、人的死士,是因於內氣絕神散,於外血盡軀朽,所以,服用丹葯的好處就在於可以使肌體免於衰老、傷殘。黃金,千年不朽,百煉不化,自然成為了術士的首選。東晉術士葛洪說:「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煉人身體,令人不老不死」;另一方面,煉丹家的思想受黃老的影響較大,因而他們把長存人間,永不死亡的境界同羽化成仙,飛升太空的境界一並視為生命的最高境界,所以,那些見火升華,去質輕化的物質,在他們看來是靈異之物,服用這些葯用的人可以染上靈氣,換骨輕身,遨遊宇宙,這樣,以丹砂、水銀為代表的另一類物質進入了方士的視野,因為「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它「細理紅潤,積轉愈久,變化愈妙,能飛能粉,能精能雪,能拒炎,能化水,銷之可以不耗,埋之可以不壞。」可見,丹砂被認為是很有靈氣的。
盡管理、氣、數的原理應用在煉丹術上或者比應用在天文學上較為隱晦和難以捉摸,但中國的煉丹術家憑著他們對陰陽五行和數的知識,嘗試把銅、鉛等金屬煉成黃金,以求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參同契五相類秘要》是一部重要的煉丹理論書籍,它的開端便有下列一個表:

陽 一 二 三 四 五
水 火 木 金 土
陰 六 七 八 九 十

這個表對於陰陽、五行和數字的分配,與"河圖"是一致的,可見理、氣、數的原理和煉丹術有密切的關系。煉丹失敗固然可以歸咎於煉丹過程的疏忽,但也可以歸咎於命運,而命運就是數的另一面。因此,一個人必須命中註定與仙有緣才能煉成金丹,否則必定失敗。從歷史上看,方士們對煉丹的方法及理論一開始是比較模糊的,只有一個總的原則,終於到了東漢,一位叫魏伯陽的術士成為了煉丹術的立法者,他寫成關於煉丹的純理論性著作《周易參同契》,第一次把《周易》的陰陽學理論用於闡釋煉丹術,他提出了煉丹要講究葯物的「陰陽相合」,注意配搭,否則就不可能製造出真正有益的丹葯。 正是由於魏伯陽的貢獻,唐代的方士們才可能在此理論的基礎上加以完善,把各種礦物分成了陰葯和陽葯兩大類,提出理解和運用陽葯和陰葯間的兩性交媾,消長變化,彼此共濟和相互制約是掌握煉丹原理的關鍵。通常認為,那些容易燃燒,顏色赤黃,見火升華的礦物,隸歸於陽性,例如黃金,見火燃燒的硫磺,色澤鮮紅的丹砂,生於「向陽之山」加熱飛風升騰的雄黃,而那些好伏不動,志性沉滯,形勢頑狠,不能燃燒或形成於陰山水旁的,歸於陰性。如黑鉛,形色晦暗;如汞,其狀如水似銀;還有硝石(KNO3)生於湖邊或陰濕角落,生於山陰的硇砂(NH4Cl)礬石[KAl3(SO4)2(OH)6]這些都是陰葯,然後用不同的方法搭配和煉制就可以練成外丹,進而輔助內丹的修煉了。

⑦ 中國古代煉丹術的理論是什麼,使用的方法有哪些

簡介
外用和內服兩種,外用者至今還很有價值,內服者因為其中一部分具有毒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消散在歷史長河中。也就造成後來所謂「神丹妙葯」,以求「長生不死」「還丹成仙」言論的誤向傳導。
道家外丹黃白術在中國盛行了近兩千年。我國著名的化學史專家袁翰青先生認為:煉丹術是近代化學的先驅,它所用的實驗器具和葯物則成為化學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物質准備。雖然道家外丹黃白術最終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但道家金丹家頑強不息的實踐和探索活動,客觀上卻刺激、推動了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縱觀整個世界化學發展史,正如在西方,在古希臘亞歷山大里亞時期,「化學在煉金術的原始形式中出現了」一樣,在東方,道家外丹黃白術則孕育了中國燦爛的古代化學,中國人引以自豪的四大發明之一黑火葯就是最初在唐代道家金丹家「伏火」實驗中孕育出來的,在北宋時期率先應用於戰爭之中。而道家外丹黃白術中的金丹思想在中國古代化學思想史上則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有關道家外丹黃白術對中國古代化學思想的貢獻,可參閱今人蓋建民著《道教科學思想發凡》等相關書籍。
外丹術:外丹術指道家通過各種秘法燒煉丹葯,用來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點化自身陰質,使之化為陽氣。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虛空中清靈。
釋名
化學Chemistry,阿剌伯煉金術Al-Kimiya受內丹影響。
引言
盡管理、氣、數的原理應用在煉丹術上或者比應用在天文學上較為隱晦和難以捉摸,但中國的煉丹術家憑著他們對陰陽五行和數的知識,嘗試把銅、鉛等金屬煉成黃金,以求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參同契五相類秘要》是一部重要的煉丹理論書籍,它的開端便有下列一個表:
陽 一 二 三 四 五
水 火 木 金 土
陰 六 七 八 九 十
這個表對於陰陽、五行和數字的分配,與"河圖"是一致的(參考本書第一篇),可見理、氣、數的原理和煉丹術有密切的關系。煉丹失敗固然可以歸咎於煉丹過程的疏忽,但也可以歸咎於命運,而命運就是數的另一面。

⑧ 古代的水法煉丹是怎樣的

水法煉丹是我國古代煉丹的方法之一。大致包括溶解和溶化、水中加熱、水中長時間高溫加熱、低溫加熱、靜置於潮氣或碳酸氣中、以少量葯劑使大量物質發生變化等手段。

通過運用水法的實踐,古代金丹家發現了某些化學反應過程,能在水銀和一些葯物中熔解黃金,從硫酸銅礦石中製取純銅等。這些都為現代實驗化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在早期水法煉丹的重要文獻《三十六水法》中存有古代金丹家溶解34種礦物和兩種非礦物的54個方子。《抱朴子·金丹篇》也記載有許多同類的丹方。這些古方再加上唐宋時期的記載,使我們今天還可以略知古代水法煉丹的大概。水法煉丹處理葯物的方法,大約有這樣幾種:化、淋、封、煮、熬、養、釀、點、澆、漬,以及過濾、再結晶等。

化即溶解,有時也指熔化;淋是用水溶解出固體物的一部分;封即封閉反應物質,長期靜置或埋於地下;煮即在大量水中加熱;熬指的是有水的長時間高溫加熱;養是長時間低溫加熱;釀是長時間靜置在潮濕或含有碳酸氣的空氣中;點是用少量葯劑使大量物質發生變化;澆即傾出溶液,讓它冷卻;漬是用冷水從容器外部降溫;過濾是利用介質濾除水中雜質的方法;再結晶是產生無應變的新晶粒。

水法煉丹的另一發現,是水溶液中的金屬置換作用。金丹家早有金屬互相「轉化」的理論,他們為了製作「葯金」,夢想找到使某種普通金屬轉化為黃金、白銀的方法,從很早的時代就注意到溶液中金屬互相取代的現象,以為那就是金屬的「轉化」。

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把實驗擴大到硫酸銅以外,發現鹼式碳酸銅或鹼式硫酸銅的性質和曾青相似,可以用來製造「熟銅」。

這說明金丹家先後做了很多實驗,對金屬置換現象作了相當細致的描述。但由於受到時代條件的限制,他們還不能作出正確的解釋。

這一發現的重大意義在於,它在後來得到了充分發展,成為濕法冶金膽銅法的起源。

⑨ 伏火的煉丹方法

(1)伏火北亭法:北亭砂三兩(明白者),以黃蠟一分半(熔作汁,拌北亭令勻),作一團子,以紙裹。炒風化石灰一斗,用一磁罐,先將一半風化灰入於罐內實築,內剜一坑子,放北亭於內,上又將一半風化灰蓋,准前實築。初用火三斤以來,漸漸加火至五七斤,三復時足,乃起一弄十斤火鍛,令通赤。火盡,候冷取出,用生絹袋子盛。又掘一地坑子,可受五七升,滿添水,候泣盡水,安一細磁碗於坑子內,上橫一杖子,懸釣北亭袋子於碗上,更用一盆子合蓋,周回用濕土壅盆子,勿透氣。三復時並化為水,取此水,拌調前件二味葯。(《雲笈七簽·卷七十六》)按,此例詳細說明了「伏火」北亭砂(即硇砂)的方法。
(2)《飛伏法訣》曰: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用八氣、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周而砂伏火畢。每一候飛伏法:五日內,四日用坎卦,一日用離卦。(《雲笈七簽·卷六十九》)
因為礦物葯的炮製方法直接淵源於道教的煉丹術,所以不唯道教書籍,即古醫籍中「伏火」用例亦很多。
(3)伏火硫黃法:先用硫黃五兩,水飛,去砂石,稱,研為末,用瓷合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鹽泥固濟,曬干。地內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滿,置合子在上,用泥固濟,慢火養七日七夜,候日足加頂火一煅,候冷取研為細末。(宋《楊氏家藏方·卷七·泄瀉方二十道·玉粉丹》)
(4)水銀在丹砂中,伏火則溜汞於下,同他葯煉之則結粉於上。(清《本草述鉤元》卷一《水銀粉》)
從動詞義引申之,凡經伏火法煉制過的狀態,亦稱為「伏火」,此為形容詞。
(5)素真用兌添白銅法:白銅一斤,錫一兩,右令烊之瀉酒中,出之打破,取伏汞一兩,胡同律二兩,油脂一升,煮令脂盡,胡粉色赤,即伏火。(《雲笈七簽·卷七十一》)
(6)七返丹砂雖燠令伏火,本無四象五行,筋骨血肉,陰陽氣不全,如服之,令人五臟血干。(《雲笈七簽·卷六十四辨金石葯半去毒訣》)
(7)伏火丹砂,保精養魂,尤宜長服;伏火石硫黃,救腳氣,除冷癖,理腰膝,能食有力;……伏火磁石,明目堅骨;……伏火水銀,壓熱鎮心。(《千金翼方·退居·服葯第三》)
(8)通頂抽風散主:硝石二兩,以新瓷瓶內盛硝石,漸以火熔成汁,以生蘿卜子,時時投三十二粒入於硝內,候煙出盡又投,直候蘿卜子、硝石無聲,硝已伏火(《太平聖惠方·治眼睛疼痛諸方》)
(9)通靈玉粉方:硫黃半斤,以桑柴灰五斗,淋取汁,煮三復時,時以鐵匙抄於火止試之,候伏火即子,候干。如未伏,更煮,以伏火為度。伏了即細研為散。(《太平聖惠方·硫黃丸》)
(10)雷公雲:「凡使,先研如粉,以磁瓶子於五斤火中煅令通赤,用雞腸菜、柏子仁和作一處,分丸如小帝珠子許,待瓶子赤時投硝石於瓶子內,其硝石自然伏火,每四兩硝石用雞腸菜、柏子仁共十五個帝珠子,盡為度。(《證類本草·硝石》)
(11)《大明》曰:真硝石,柳枝湯煎三周時,如湯少,即加熱者,伏火即止。……時珍曰:熔化,投甘草入內,即伏火。(《本草綱目·硝石·修治》)
判斷是否已伏火的方法是直觀法:將成品置於火上燒,看其是否發生變化,不變化便為伏火。變化依據一是顏色變化,二是有無異味,三是有無特殊煙氣。所謂「若能制伏,拒火色而不易本元」(《雲笈七簽》卷六十八《四黃制伏品第五》)也。如上引第(9)例中試硫黃是滯伏火即是,硫黃本為黃色,但其「燃燒時易熔融,火焰為藍色,並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氣。」(《中華本草》1冊422頁)後來積累了經驗,掌握了到什麼程度便已伏火,並不需檢驗,如(11)例將硝石「熔化,投甘草入內,即伏火。」
當然,煉制丹葯是為了服後能長生不老、飛升成仙的,但事與願違,從帝王到方士,歷代因服食丹葯而喪命的屢見不鮮。後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有些礦物經了火同樣是有毒的,有些在伏火後毒性甚至更強。如丹砂經火使硫化汞氧化而成汞,有大毒。
「伏火」另有「伏煉、飛伏、伏、制、死、伏制、住、住火、拒火」等十數種叫法。例子甚眾。如:「光明砂一斤伏煉得十四兩」(《雲笈七簽》)。「硫黃制汞,芒硝伏雄」(唐·《丹方鑒源》),「制」、「伏」二字對文,制亦伏也,指硫黃、芒硝作為輔料能分別命名汞和雄黃伏火;《庚道集·伏硫法》:「用白花益母草自然汁煮七伏時,火上試。……未伏,再煮二三日,用益母草滓鋪底蓋頭,慢火至猛,加煅三五日,即死。」以上「死」即「伏(火)」意。「住」如:「夫汞遇則飛,不能使住。凡所為者,蓋亦多矣。若非物制伏,不可為之。今以葯伏之,萬不失一。」(《雲笈七簽·太清丹經要訣(並序)》)「住火」:《丹房鏡源》芹花「用煮雌黃,立住火」。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一來解釋一下教材錯解的例句。白礬是含水硫酸鋁鉀,經高溫密閉煅後失去結晶水,即成為枯礬。《醫學入門》:「(白礬)細研入瓦罐中,火煅半日,色白如輕粉者,名枯礬。」與「若經大火一煅,色如銀,自然伏火,銖薱不失。」內容一致。五方草、紫背天葵二味自然汁是伏制白礬的輔料。白礬用二味自然汁作輔料煅成的枯礬,已經伏火,所以精華物質「銖薱不失」。

⑩ 怎樣煉丹

練丹就是把練丹爐預熱,然後把葯材剁成泥狀通過模具壓製成球形,最後投入煉丹爐,烤幹了就變成丹葯了。古時候就是這個練丹法,練出來的丹葯里有大量有毒重金屬。

閱讀全文

與煉丹用什麼方法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傳送帶每米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710
天窗解決方法賓士 瀏覽:432
嬰兒車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64
心理醫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277
電腦qq視頻旋轉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5
性格不同半生矛盾的解決方法 瀏覽:378
解決商業倫理問題的方法 瀏覽:101
祛除臭蟲的有效方法是什麼 瀏覽:479
ug80使用方法 瀏覽:509
足根痛的治療方法 瀏覽:911
小林退熱貼使用方法貼哪裡 瀏覽:913
小天鵝洗衣機70公斤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19
東莞治療痤瘡的方法 瀏覽:230
芥菜種植時間和方法 瀏覽:972
世界上最簡單的炒股方法 瀏覽:317
男士戴項鏈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39
雞蛋的正確方法 瀏覽:176
大疆無人機鑒別方法 瀏覽:633
化學反應中常用方法 瀏覽:579
失眠做夢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