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助呀 關於園林設計方面的論文
一、題目
先找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題目越具體越好寫。像樓主說的:「歐洲建築風格」題目太大了,隨著寫論文的進行,就會感覺到工作量大,不好寫。其實並不是題目具體就是不好的論文,題目涉及范圍廣就是好論文。事實正好相反。另外樓主要搞清楚,景觀不是建築,樓主可以寫景觀風格而不能寫建築風格。建議樓主深化確定自己的題目,比如說:歐洲哪個國家的景觀風格,或者哪個設計師的景觀風格,或者找一些資料,寫哪個設計師的哪個作品,因為你說是要找個景點寫。樓主可以找一些資料確定自己寫什麼東西。
二、資料綜述
論文裡面60%都是要查閱相關資料來的,樓主要搜集相關信息。先介紹一下你的題目的情況,在國內外現有研究是怎樣的。另外就一些資料,比如圖紙資料:平面圖、航拍圖、效果圖等,視你寫的題目和角度而定。建成後照片,民眾的反應,等等。
三、研究方法
大的論文都要介紹你的研究方法,以證明你的研究的可行性,如果是小的論文可以不用寫這部分。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資料綜述,問卷調查,采訪等。如果樓主要寫的是畢業論文,那就免不了這一段了。一般景觀論文的常用方法就是案例研究。但是案例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而且,嚴格的說,論文是不能用一種研究方法的。因為不知道樓主需要不需要寫這部分,這里就不詳細說明了。如需要些這部分,樓主可以與導師商量商量看。
四、分析和觀點
前面幾部分已經介紹了豐富的資料,然後在這里分析你的資料,同時提出你的論點。其實分析也沒什麼難的,無疑是把你找的資料的東西提升一下,比如你可以根據資料總結出「歐式景觀設計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歐式景觀設計存在哪些問題」,或者「人們對歐式景觀的期待與需求」等等等等,把資料歸納一下。
如果你做好這四個方面,無論是大論文還是小論文,相信你至少能得到80分以上了。
Ⅱ 風景園林的學科內涵
「風景園林學」是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戶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學科。其核心內容是戶外空間營造,根本使命是協調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
風景園林與建築及城市構成圖底關系,相輔相成,是人居學科群支柱性學科之一。本學科涉及的問題廣泛存在於兩個層面:如何有效保護和恢復人類生存所需的戶外自然境域?如何規劃設計人類生活所需的戶外人工境域?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學科需要融合工、理、農、文、管理學等不同門類的知識,交替運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綜合應用各種科學和藝術手段。因此,也具有典型的交叉學科的特徵。
空間與形態營造理論、景觀生態理論和風景園林學美學理論是風景園林學3大基礎理論。它們分別以建築學、城鄉規劃學、生態學和美學為內核,廣泛吸收以下學科的理論成果而形成:地理學、林學、地質學、歷史學、社會學、藝術學、公共管理、環境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
風景園林學空間營造理論(Theory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是關於如何規劃和設計不同尺度戶外環境的理論,是風景園林學的核心基礎理論。又可細分為風景園林學規劃理論和風景園林學設計理論。風景園林學規劃理論包括表述模型、過程模型、評價模型、變化模型、影響模型和決策模型等六個模型;風景園林學設計理論包括如下8個技術環節:確定范圍與目標、數據收集與區域分析、現場踏勘、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分析、完成現狀調研報告、多方案比較、概念設計、項目概算和施工設計。
景觀生態理論(Landscape Ecology)是風景園林學在解決其根本問題——人與自然關系問題時的關鍵工具。它是以景觀結構、功能和動態特徵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新興宏觀生態學分支學科,是對人類生態系統進行整體論研究的新興學科。景觀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景觀格局的形成及與生態學過程的關系;景觀的等級結構、功能特徵以及尺度推繹;人類活動與景觀結構、功能的相互關系;景觀異質性(或多樣性)的維持和管理等。
風景園林學美學理論(Landscape Aesthetics)是關於風景園林學價值觀的基礎理論,反映了風景園林學科學與藝術、精神與物質相結合的特點。它融合中國傳統自然思想、山水美學和現代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美學,提供了風景園林學研究和實踐的哲學基礎。
風景園林學橫跨工、農、理、文、管理學,融合科學和藝術、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特徵,決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樣性。一般而言,風景園林學較多採用如下三種方法:
學科融貫方法:風景園林學的具體規劃設計過程,吸收了「整體論(Holism)」、「開放復雜巨系統論(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和「融貫學科(Transdiciplinary Method)」的成果,應用相關科學(自然和社會科學)、技術(構造、材料)和藝術的知識和手段,綜合解決風景園林學規劃、設計、保護、建設和管理中遇到的開放性、復雜性問題。
實驗法:風景園林學的基礎理論研究離不開實驗,如工程材料與工藝性能、植物抗旱抗寒特性、觀賞植物花期控制、新品種繁育、城市街巷氣流規律、景觀心理規律、園林的醫療作用等。
田野調查法:適用於收集環境建設與維護工作所需要的大量基礎資料,以及對其規律的研究。如場地與環境的基本特徵、遊人的活動規律、綠地系統的生態作用、民眾的各種要求等。
Ⅲ 怎樣好好學習園林的理論知識
園林著作
一,朱千華著《嶺南畫舫錄》
《雨打芭蕉落閑庭:嶺南畫舫錄》,是一部關於嶺南古典園林文化的隨筆集。作者是著名散文家朱千華先生。作者選擇嶺南古典名園數十處,加以述說其歷史背景與家族秘史,並從嶺南古典園林的歷史、結構、意境、特色諸多角度,全面解析了嶺南古典園林獨特的秀麗景觀與內在的精神意涵,給我們以更多的審美享受、想像空間和人文熏陶。本書文辭密麗,氣象典雅。讓我們跟隨作者行走於蒼茫的百越大地,走進一個又一個神秘的私家園林,去尋找嶺南人獨特的精神個性。古代嶺南人對於園林獨特的審美視角與開拓精神,至今仍感染著我們,令我們悄然動容。
二,陳從周著《說園》
本書對造園理論、立意、組景、動觀、靜觀、疊山理水、建築栽植等諸方面皆有獨到精闢之見解。全書談景言情,論虛說實。誠如葉聖陶先牛評述:「熔哲、文、美術於一爐,臻此高境,欽悅無量。」文筆清麗可誦,引人入勝。不僅是一部園林理論著作,又是文學作品,別具一格。
三,童寯著《江南園林志》
本書是論述和介紹蘇、杭、滬、寧一帶古典園林的專門著作,中國建築學家童寯著。作者在抗日戰爭前遍訪江南名園,進行實地考察和測繪攝影,以多年研究心得於1937年寫成此書,1963年由中國工業出版社出版,1984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再版。本書分文字和圖片兩部分。文字部分包括造園、假山、沿革、現狀、雜識五篇,論述中國造園的傳統特色和一般原則,闡釋假山藝術,介紹江南各地著名園林的沿革、現狀、藝術特點並作出評價。
四,車前子著《品園:良辰美景奈何天》
《品園:良辰美景奈何天》是一本關於蘇州園林的游園日記;一座異樣親情的園子;一個詩人的生活夢境……蘇州園林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蘇州園林在範式上屬於私家園林中的文人園林,它們的格局普遍偏小。蘇州目前所開放的十幾個私家園林,大多數是文人園林,在這十幾個園林中,有所謂的四大名園。四大名園按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依次排列為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這並沒有道理。其實蘇州園林有兩次重修,一次在太平天國之後,一次在一九四九年之後。可以說,蘇州園林的歷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還能在多大程度上傳遞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五,(明)計成著《園冶》
《園冶》,中國古代造園專著,也是中國第一本園林藝術理論的專著。明末造園家計成著,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禎七年刊行。全書共3卷,附圖235幅。主要內容為園說和興造論兩部分。其中園說又分為相地、立基、屋宇、裝折、門窗、牆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10篇。該書首先闡述了作者造園的觀點,次而詳細地記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鋪地、掇山、選石,並繪制了兩百餘幅造牆、鋪地、造門窗等的圖案。
編輯本段
園林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能適應21世紀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廣、工作能力強、整體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和一定專業技能的園林建設與管理人才,具有城鎮綠化、園林建築、園林工程、園林植物造景等規劃設計及園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養護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
園林學概論、美術、植物學、園林工程制圖、測量學、設計初步、計算機輔助設計 上海五大園林之一、園林設計導論(雙語教學)、環境藝術學、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園林建築學、園林設計學、園林工程學、園林植物概論(雙語教學)、園林樹木學、園林花卉學、草坪學、園林植物保護、園林施工操作等。
畢業生應具備知識
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 、具備扎實的園林學、建築學、設計藝術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
2 、具有一定的繪畫技能及美學知識 , 能應用相應的藝術理論及設計手法對自然景觀、植物材料進行藝術創造。
3 、掌握風景名勝區規劃、森林公園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各類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園林建築設計、園林工程設計、園林植物造景設計方法。
4 、具備風景區、城市園林綠化施工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5 、掌握必要的園林植物栽培、繁育及養護管理技術。
6 、具備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管理與科學研究,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
7 、熟悉我國國土綠化、風景名勝區及森林公園建設、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管理保護及城市環境與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8 、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了解國內外園林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
9 、具有較強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文獻檢索及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資料信息的基本方法。
10 、了解體育運動基本知識和體育鍛煉基本方法,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學習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就業方向
畢業後的就業方向大體分為三個方向:1.園林景觀設計,進入設計公司設計院等;2.園林工程施工,進入園林工程公司或園林局等單位;3.以及園林植物研究,進入科研機構或院校等。
畢業生可在城市園林綠化、建築與環境工程、市政園林、公用事業、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等相關的行業、部門機構就業,也可繼續攻讀園林、景觀、建築、城市規劃、環境藝術專業類的碩士學位。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美術基礎與形象思維表達能力。
可考的職稱
職稱證: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這些只要條件夠就可評。
還有注冊建造師、注冊造價師、注冊城市規劃師、注冊建築師等要參加全國的考試。園林設計師目前還沒有組織全國性的執業資格考試,國家正在醞釀執業考試的方式、名稱及內容。
相關資格證書:花卉工(初、中、高級)、綠化工(初、中、高級)、園林施工員(初、中、高級)、植保工(初、中、高級)、景觀設計師(初、中、高級)等等這些要參加考試。
專業前景
園林植物生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生態、園林景觀、城鄉環境的綠化美化更是國家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園林專業是造福人類、前景無限的專業。
培養特色
本專業以園林植物與園林規劃設計理論和技能的培養並重。學生既熟悉園林植物種類與習性,又具有園林藝術修養和制圖功底;既可從事園林植物繁育、栽培、流通、應用以及園林企業經營管理,又能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施工和養護。
Ⅳ 園林設計理念有哪些
園林設計理念
一、園林設計「設」者,陳設、設置,籌劃之意;
1、「計」者,計謀,策略之意。
園林設計就是園林的籌劃策略。
具體地講:園林設計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經,創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遊憩境域的過程。
園林設計是一門研究如何應用藝術和技術手段處理自然、建築和人類活動之間復雜關系,達到和諧完美、生態良好、景色如畫之境界的一門學科。
園林發展的趨勢:以生態學的原理和實踐為依據,將是園林設計的發展趨勢。
在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依賴自然——利用自然——破壞自然——保護自然——人工摹仿自然如何學好園林藝術理論和園林設計的創作方法1、首先要總結我國古代園林設計優秀傳統,吸取世界各國園林設計之精華,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繼承與發展相結合,提高園林創作水平,為人類服務;
2、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指導實踐,成功的實踐積累將反過來促進園林藝術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3、提高藝術觀、審美觀,並借鑒姊妹藝術的成就,擴大視野,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動手、動腦;多看、多問,做到勇於實踐、敢於創新。
二、園林設計的依據與原則
(一)依據園林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要創造出景色如畫,環境舒適,健康文明的遊憩境遇。一方面,園林是反映社會意識形態的空間藝術,園林要滿足人們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園林又是社會的福利事業,是現實生活的實境,所以,還要滿足人們良好休息、娛樂的物質文明的需要。
1、科學依據任何園林藝術創造的過程中,要依據有關工程項目的科學原理和技術要求進行。
2、社會需要園林是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它要反應社會的意識形態。
3、功能要求園林設計者要根據廣大群眾的審美要求、活動規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內容,創造出景色優美、環境衛生、情趣健康、舒適方便的園林空間,滿足遊人的游覽、休息和開展健身娛樂活動的功能要求。
4、經濟條件任何一項園林工程,都和經濟是緊密聯系的,因此經濟條件是園林設計的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一項優秀的園林作品,要想從理想變成現實,必須做到科學性、藝術性、經濟條件和社會需要緊密結合,相互協調、全面運籌,爭取達到最佳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原則適用、經濟、美觀是園林設計必須遵循的原則園林形式盡管世界造園藝術具有世界文化的一般內容與特徵,有著園林藝術的統一性,但由於世界各民族之間存在著自然隔離、社會隔離和歷史心理隔離等,因此,各民族的園林藝術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即園林形式。
傳統形式
1)、規則式(整形式、幾何式、對稱式、建築式)
西方園林在18世紀英國風景式園林產生之前以規則式為主,其中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台地園和法國「勒諾特」平面幾何圖案式園林為代表。
規則式園林的基本特徵地形、地貌
(1)、在平原地區,由不同標高的平地和緩坡組成;
(2)、在山地、丘陵地區,由階梯台地、傾斜地面與石級組成。
其剖面線呈直線組合2、中軸線全園在平面規劃上有明顯的中軸線,並大體依據中軸線的前後左右對稱或擬對稱布置,園地的劃分大多為幾何形體。
3、水體(水景)
其外形輪廓均為幾何形,主要是圓形和長方形。水體的駁岸多整形、垂直,有時加以雕塑;水景的類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噴泉、壁泉及水渠運河等。
4、建築強調建築控制軸線。主體建築組群和單體建築多採用中軸對稱均衡設計,多以主體建築群和次要建築群形成與廣場、道路相組合的主軸、副軸系統,形成控制全園的總格局。
5、道路廣場廣場多呈規則對稱的幾何形,主軸和副軸上的廣場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間;道路均為直線形、折線形或幾何曲線形。廣場與道路構成方格形式、環狀放射形,中軸對稱或不對稱的幾何布局,它的曲線部分有圓心,是一段圓弧。建築主軸線和廣場軸線常常合二為一。
6、種植設計配合中軸對稱的總格局,全園樹木配置以等距離行列式、對稱式為主,樹木修剪整形多模擬建築形體、動物造型、綠籬、綠牆、綠門、綠柱等為規則式園林較突出的特點。
規則式園林常運用大量的綠籬、綠牆和叢林劃分和組織空間;花卉布置常以圖案為主要內容的花壇和花帶,有時布置成大規模的花壇群。
7、園林小品雕塑、瓶飾、園燈、欄桿等裝飾,點綴了園景。雕塑常設於軸線的起點、交點、終點上。西方傳統園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布置於室外,常與噴泉、水池構成水體的主景總之,規則式園林強調人工美、理性整齊美、秩序美。給人嚴整、莊重、雄偉、開朗的景觀效果。由於它過於嚴整,對人產生一種威懾力量,使人拘謹,空間變化少,一覽無余。
2)自然式園林(風景式、不規則式、山水派)
自然式園林的典型代表為中國的自然山水園林。中國園林從商周開始,經歷代的發展,不論是皇家宮苑,還是私家宅院,都是以自然山水園林為源。發展到清代,保留至今的皇家園林,如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私家園林,如拙政園、網師園等都是自然山水園林的代表作品。
自然式園林的主要特徵1、地形、地貌:自然式園林講究「因高堆山」、「就低挖湖」,追求因地制宜,以利用為主,改造為輔,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地形的剖面線為自然曲線。
2、水體自然式園林中的水體是獨立的空間,自成一景,形式多樣,人可接近。水體輪廓為自然的曲線,水岸為自然曲線的斜坡,如設駁岸亦為自然山石堆砌。自然式園林水景的主要類型有:河、湖、池、潭、沼、汀、溪、澗、洲、渚、港、灣、瀑布、跌水等。在建築附近或根據造景需要也部分採用條石砌成直線或折線駁岸。
3、建築單體建築多為對稱或不對稱的均衡布局;建築群或大規模建築組群,多採用不對稱均衡的布局。全園不以軸線控制,但局部仍有軸線處理。
中國自然式園林中的建築類型有:亭、廊、榭、舫、樓、閣、軒、館、台、塔、廳、堂等。
4、道路廣場以不對稱的建築群、山石、樹叢、林帶組成自然形空間,道路的平面與豎向剖面均為自然曲線。除有些建築前廣場為規則式外,園林中的空曠地和廣場的外形輪廓為自然式的。
5、種植自然式園林種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排栽植,樹木不修剪。以孤植、叢植、群植、林植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叢、花群為主要形式。庭院內也有花台的應用。
6、園林小品多採用自然峰石、假山、樁景、盆景、雕像,並多置於風景視線的焦點上。碑文、石刻、崖刻、匾額、楹聯等對中國園林獨有的「意境」的形成至關重要。追求自然而高於自然。
總之,自然式園林空間變化多樣,地形起伏變化復雜,山前山後自成空間,引人入勝;自然式園林追求自然,給人輕松、親切的感受。
混合式實際上絕對的規則式與自然式是少有的,只有以規則式為主或以自然式為主的區別,當兩者比重相接近時便稱作混合式。
在混合式園林中,全園沒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園的軸線,只有局部景區、建築以中軸對稱布局;全園沒有明顯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一般情況,多結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處,根據總體規劃的需要安排規則式的布局。在原地形條
件較復雜,具有起伏不平的丘陵、山谷、窪地等,結合地形規劃成自然式。
新形式發展與演變在歐洲,隨著植物生態學和對植物認識的發展,人們對植物由原來藝術地享用,變成科學地運用;對生物鏈的認識,把生態平衡園林聯系在一起。
我國在解放後,人民政府賦予園林綠化以新的生命,確立了園林是為大眾服務的宗旨,對皇家園林進行了修補開放。以後全面學習前蘇聯,行道樹在全國各大城市廣泛興起,同時小游園、街頭小綠地也廣泛興起,但多為中軸對稱形式,活動空間猶如糖葫蘆。
後來又出現了自由式,即活動空間自由組合,沒有嚴格的對稱關系。
深圳,又出現了抽象式園林。這種園林
新形式力求做到:
(1)、強調開放性與外向性,與城市景觀相互協調並融為一體,便於公眾游覽,使形式適合於現代人的生活、行為和心理,體現鮮明的時代感;
(2)、以簡潔流暢的曲線為主,但也不排斥直線與折線,它從西方規則式園林中吸取其簡潔明快的畫面,又從我國傳統園林中提煉出流暢的曲線,在整體上靈活多變,輕松活潑;
(3)、強調抽象性、寓意性,具有意境,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它不脫離具體物象,也不脫離群眾的審美情趣,把中國園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它帶有較強的規律性和較濃的裝飾性,在寓意性方面延續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
(4)、講究大效果,注重大塊空間,大塊色彩的對比,從而達到簡潔明快,施工完畢後即可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5)、重視植物造景,充分利用自然形和幾何形的植物進行構圖,通過平面與立面的變化,造成抽象的圖形美與色彩美,使作品具有精緻的舞台效果;
(6)、形體的變化富於人工裝飾美,即善於變化又協調同意,不流於程式化。為提高施工的精度和嚴密性,基本形體應有規律可循;
(7)、形式新穎,構思獨特,具有獨創性,與傳統園林絕無雷同。
我們把這種形式叫做抽象式,即從許多具體事物中舍棄個別非本質屬性,抽取共同本質屬性,將物體造型簡化、概括,提煉成極為簡練的形式,或成為具有象徵一意義的符號。
Ⅳ 園林景觀的設計研究
無論是在東方或是西方人眼中,景觀設計都是一個美麗的概念,對於景觀設計來說,哪怕是同一景觀設計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觀是人類的棲息地,景觀設計是人類的工藝品,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景觀是歷史,景觀設計是美的。我們可以從景觀與人的物我關系與景觀設計的藝術性、科學性、場所性及符號性入手,來認識景觀設計。
小區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成本控制。西子灣園林景觀設計通過運用各種景觀設計手法,巧妙地將水景、綠化、道路、廣場、小品雕塑、石景、活動設施等景觀元素與簡約的建築有機結合,豐富各園林景觀空間,在滿足居民交通、游賞、活動要求的同時,兼顧各單元的個性空間環境氛圍的營造。通過種植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花草樹木,形成可居、可游、可觀的景觀家園,使景觀設計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創造層次豐富的景觀空間,成功的地形營造結合疏林草地,在創造層次豐富的景觀空間的同時降低了園林成本。人造微地形有利於空間的劃分,通過空間變化及植物的搭配,可豐富小區的景觀效果。疏密有致、開闊與密閉結合,是景觀設計的常用手法。通常設計師會運用景牆、密植中層灌木地被、構築物等元素達到分隔空間的效果,但如果人造微地形設計得合理,同樣可達到設計師想要的效果,而且建設成本比景牆、地被、構造物低得多。
在西子灣景觀設計初期,營造的地形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地形較低、高低變化不明顯、園路流線不暢等問題,在此情況下施工難度大、造價高,通過對設計地形的調整,特別是調整微地形土坡的形狀及標高,最終達到高低有序、層次豐富的景觀效果,也避免了工程浪費。因此,充分利用地形的營造,配合適量的園建、水景和有序種植喬灌木、草地,可在有效的成本節約前提下,創造出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小區園林景觀。
水景觀設計的創造及合理利用,「園無水而不活」,水是園林景觀設計的靈魂。水景常常是園林景觀設計中點睛之作,但水景觀的建造成本較高,而且會給物業管理帶來很多問題,因此,水景設計集中在主要的出入口、居民集中活動的區域,其他區域應該嚴格控制水景的規模,提高水景觀的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西子灣區內較大面積水景的營造,旨在點明「親水」及「自然生態」這一主題。在綠地中開辟一條溪澗,成為社區的焦點,岸線流暢簡潔,增強了小區的自然生態氣息。在水的周邊提供交流的場所,通過臨水廣場、親水平台、木棧道、戲水溪澗、噴泉、湧泉等的設置,體味臨水而居的生活。園區營造親水活動及賞景停留的空間,在溪邊栽種風味十足的植物,使自然的魅力盡顯無疑。湖面自然流暢,水體有收有放,有源有尾,親水平台尺度宜人,環湖小徑曲徑通幽充分實現了人與自然的水乳交融。
園林植物的合理選用及種植,園林景觀設計植物的合理選用及種植,拋棄堆砌及大面積地被種植的做法。在進行綠化種植時應定位為創造一個清新疏朗、自然簡潔的開放型生態綠地,即以疏林草地、配合適量的灌木、地被以及配合人造微地形營造植物景觀設計。採用疏密相間的手法布置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態,形成起伏有致,收放有序的天際線和林冠線。通過不同品種植物的搭配,形成春花爛漫、夏日濃陰、冬季有綠的豐富植物景觀。大量使用鄉土樹種,效果好、易生長、好管養的植物。少用、甚至不用難管養、無遮陰效果、難移植的植物,如棕櫚科植物、胸徑很大的大樹等。
Ⅵ 風景園林學的學科知識體系構成
從涉及相關學科來看,主要和理工學科、農林學科、醫學生理學科、藝術設計學科以及社會人文學科相關。
從具體學科分支內容上來看:理工類涉及生物學、植物學、地理地質學、土木建築學等,生物棲息地、植物造景應用、自然與人文地理、地形地貌、環境災害、水土保持以及歷史建築保護再利用建築構築物造型、設計、施工、結構等。 主要有土地、資源、信息規劃與管理,在崇尚構建低碳、生態和高效社會的今天,對提高整個社會的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學科的應用拓展方向來看,細分化的專業內容需要加以橫向整合,因此,根據以上的學科分類,我們可以從相關風景園林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論上進行進一步梳理。
Ⅶ 從國內外風景園林發展歷史的啟示,談談你對我國目前風景園林行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轉)對我國當代風景園林行業發展走向的思考
作者:吳祥艷
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園林設計分會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信息委員會聯合主辦,北京市植物園北京京華園林工程設計公司承辦的「第三屆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交流會」於2002年2月21~22日在京召開。本屆交流會的主要目的在於「交流行業信息,反映行業發展趨勢,綜觀市場結構變化,培養鍛煉新人,促進我國風景園林行業的迅速發展」。筆者認為:會上交流探討的項目不僅代表著目前我國風景園林行業的水平,而且反映了我國風景園林行業的發展走向,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1 走向生態的設計
交流會上,無論是小尺度、局部地段的環境設計還是大尺度、區域范圍的景觀規劃,設計師們都力求冠以「生態設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型及大型的景觀規劃設計項目中往往單獨開辟「生態景觀展示區」(或生態園林區),甚至有些項目本身即以「生態公園,生態...」定名。由此可見,對「生態設計」的關注已經成為當代風景園林師進行項目規劃設計的重要導則。然而,究竟什麼樣的設計才能真正稱得上具有良好生態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設計」?難道僅僅依靠「多種植物、引水入園、減少建築小品和硬質鋪地的面積」就能實現改善生態的要求嗎?一些設計項目採取極具「人工性」和「裝飾美」的「人工植物群落」代替原有的「自然植物群落」,並貼上生態設計的標簽。筆者認為這種做法不但與生態效益的改善無補,而且會造成對生態設計概念的誤解。
近年來,國內園林專家及學者對「生態設計」理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探討,但真正有意義的實踐項目卻不是很多。理論研究固然重要,但理論的實踐更應成為風景園林設計師關注的焦點。不同尺度和層次的景觀設計項目所處的生態系統圈層不同,生境系統中各構成要素間的關系亦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做到具體項目具體分析,惟有此,才能夠建立起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本屆交流會上,王紹增教授介紹的「城市開敞空間規劃的基本生態原理及其在江門規劃實踐中的應用」即是建立在對城市生態機理的科學研究基礎上,應該能夠收到較好的生態效果。
生態設計不僅要調整好生態系統的物流、能流的良性循環,保持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而且要關注成本和收益的關系。「正如沒有一個通常意義的可實施的設計不考慮經濟預算一樣,沒有一個可實施的生態設計可以不考慮生態代價,包括資源的消耗,污染的產生及棲息的地喪失」。設計師通過採取「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及能流和物流跟蹤」等生態計算方式,增加對生態系統的敏感和關注,並盡可能的採用「保護、減量、再利用、再生」等手段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本,從而提高生態設計的綜合效益。此外,還要考慮生態效果的評價,這是檢驗生態設計成敗的關鍵。20世紀70年代早期,美國國會就要求大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以評估諸如大氣、水質和生物學等受到項目的影響,其中還包括美學評價。
生態設計日益成為景觀設計的重中之重,但不能忽略其與文化及藝術的聯系,「缺乏文化含義和美感的唯生態設計是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因而最終會被遺忘和湮沒,設計的價值也就無從體現[1]」。
2 走向文化的設計
本屆交流會上討論的25個項目,除去「生態設計」這一重要理念以外,設計師重點闡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園林的立意構思,即項目本身蘊涵的豐富精神文化。
眾所周知,意境的創造曾經是我國古典園林獨樹一幟的精髓:秦漢山水建築宮苑中的「一池三山」模式即是古代帝王渴求長生不老的「神仙思想」的重要體現;清代江浙寫意派山水園林中的「片山尺水、一草一木、楹聯景題」都書寫著園主人和造園家對待人生的態度和感悟。古典園林景觀的文化底蘊給游賞者提供了一個「觸景生情」的廣闊天地。與古代造園師衣缽相承,成長於五千年華夏文明沃土的當代景觀設計師,在經受西方現代主義及後現代思潮的影響下,在關注園林使用功能的同時,並沒有完全拋棄我國古典園林文化的優良傳統,仍然在煞費苦心的經營著園林的意匠,力求賦予園林景觀一定的文化內涵。例如,本次交流會上大慶石油化工設計院介紹的「九日-旭」廣場,以「後羿射日」的主題文化為景觀創作之源;中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心介紹的保定環城公園項目則是以保定歷史文化典故和歷史地段之特色為主題,設計了8個主要景點。
園林的主題立意,即園林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內涵,是園林的靈魂,其定位的正確與否關繫到園林的存在和發展,也決定著園林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當的主題文化定位能使園林景觀錦上添花,而不恰當地主題定位會使園林景觀流俗,甚至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鄭元勛在《園冶》題詞中論及:「『園有異宜,無成法,不可得而傳也』。異宜奈何?簡文之貴也,則華林;季倫之富也,則金谷;仲子之貧也,則止於陵片畦;此人之有異宜,貴賤貧富,勿容倒置者也。若本無崇山茂林之幽,而徒假其曲水;絕少『鹿砦』『文杏』之盛,而冒托於輞川,不如『嫫母』傳粉塗朱,祗益之陋乎?此又地有異宜,所當慎者。是惟主人胸有丘壑,則工麗可,簡率亦可。否則強為造作,僅一委之工師、陶氏,水不得瀠帶之情,山不領回接之勢,草與木不適掩映之容,安能日涉成趣哉?」。意思是說:園林的建造要因人因地制宜,假如本來沒有崇山茂林的幽雅,而借用「流觴曲水」的美名,絕少「鹿砦」「文杏」的佳勝,而冒托「輞川別業」的雅號,正像「嫫母」塗脂抹粉,只能使之顯得更丑。所以說造園如做詩文,必須文題相對,方能成為佳作,如果離題萬里,無論如何不能成為好文章。因而,景觀設計師對園林主題的定位應該小心謹慎,將其建立在對園林立地條件——自然地理結構和精神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及對園林使用者行為心裡特點的關懷上,而絕不是突發靈感下的偶得。此外,景觀文化內涵的表達應該採取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應該過於抽象晦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或過於具象,缺少含蓄美;或採用低俗的手段表達低級趣味的主題等等。
「走向文化的設計」是我國風景園林行業迅速發展的重要標志,代表風景園林行業新時代的到來。早在1998年北京市園林局就明確提出了「文化建園」的方針,指出「文化建園就是深刻理解園林的文化屬性,掌握各種園林的文化內涵,從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和展現時代文明風范的結合上,賦予園林城市建設和管理以濃厚的精神文化色彩,創造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園林文化[2]」。風景園林是文化的載體,也是一項實踐性的造型藝術,作為新時代的景觀設計師及從業人員,我們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景觀的文化含蘊,而且要在設計實踐中將其與生態的、經濟的、使用的要求結合起來,創造出高品位的、具有時代特點的精品園林文化。
3 走向區域的設計
當代風景園林行業的從業范圍已經大幅度的展拓,從傳統意義上的造園(古典園林)發展到「大地景觀規劃」。汪菊淵先生在1998年的《中國大網路全書.建築、園林、城市規劃》中論及「園林學的研究范圍是隨著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擴大的,目前包括傳統園林學(即造園)、城市綠化和大地景觀規劃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與生態關系密切,是應現代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而出現的,尤其是第三個層次上的大地景觀規劃。
本次交流會上研討的25個項目,基本上涵蓋了上述三個層次,小尺度的造園項目,如建設部辦公樓前環境改造設計;中間尺度的城市綠化項目,如保定高科技開發區河套綠化,大尺度的景觀規劃項目如沈大高速公路規劃。無論哪個層次的規劃項目,都不能脫離生態的要求和人本的思想,根本目的在於「把人類生活空間內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為整體人類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來考慮,研究各景觀元素之間的結構和功能關系,以便通過人的設計和管理,使整個人類生態系統(景觀)的時空結構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達到最佳狀態」(俞孔堅)。
4 走向科學和藝術結合的設計
4.1 科學技術與風景園林的關系
(1)科學技術的發展改善了傳統園林行業的設計手段和研究方法 一方面,計算機的普及和網路時代的來臨,將園林設計師從手工繪圖的繁重作業中解放出來,代之以計算機輔助繪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繪圖的准確性。互聯網的普及,使異地設計師的合作成為可能。例如,1993年,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卡爾·斯坦尼茲(Carl Steinitz)就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和俄勒岡州、內華達州、華盛頓特區的五個組織的設計師合作完成了一項為期三年的區域景觀規劃研究。另一方面,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軟體的開發,為景觀設計師提供了全新的分析問題的方法。20世紀60年代,安·L·麥克哈格(Lan.L.Mcharg)採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區域景觀要素的分層、疊加分析,為設計師更全面的把握環境的特質,並進行方案的比較研究奠定了基礎[3]。
(2)科學技術的發展影響著園林主題文化的變革信息社會、虛擬空間、人類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對待環境態度的變化決定了現代園林的主題創作必須適應現代人的行為心理需求。以傳統園林的方式方法來約束現代園林建設是不合時宜的,現代園林必須在吸取傳統園林精華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變革,反映並滿足新時代使用者的欲求。
(3)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著風景園林行業地位的變化,同時也引起了設計程序的變革 現代景觀設計已不再是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的附屬,而應該走在兩者的前面,甚至是同步進行。惟有此,才能更好地實現景觀規劃設計的生態要求,以達到改善全球生態的目的。此外,科學的設計程序也是現代景觀師思考的主要問題,對項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視日漸凸顯,設計師從立項階段即開始與委託單位接觸,為委託單位出謀劃策,從而達到科學立項,科學規劃設計和科學實施管理的高標准。本屆交流會上北京多義景觀設計公司介紹的「杭州西湖西進項目可行性研究」即反映了景觀設計程序的日益科學化的趨勢。
4.2 風景園林和藝術的關系
風景園林本身就是一門造型藝術,始終和藝術互相浸潤,相互影響,共同發展著。高水平的造園就是一種高水平的藝術創作。藝術對園林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藝術(如繪畫、詩歌等)為景觀設計提供了場景範例(範本或藍本)。18世紀英國的圖畫式風景園林和中國傳統文人園林的建設無不從當時的風景畫中吸收創作的靈感,或直接通過造園實體的組織來表現畫意和詩情。
第二,藝術家(畫家和雕塑家等)走出畫室,脫離畫布,親自參與到現代園林的創作中,將景觀和藝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景觀設計作品。例如6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大地藝術。還有一些藝術家在景觀和藝術兩個領域孜孜以求,有力的推動景觀設計的革新和發展,典型代表人物有美國著名設計師瑪莎·施瓦茨(Martha Schwartz)。
第三,景觀設計師從現代藝術理論中吸收營養,並運用到景觀設計的實踐中去,創造出具有強烈藝術境界的景觀傑作。例如:美國著名的景觀設計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受到60年代極簡藝術的影響,設計了一系列具有極簡藝術特色的景觀作品。本屆交流會上研討的一些項目也展示著設計者對景觀藝術的追求,努力創造出高水準的景觀作品。
綜上所述,我國的現代景觀設計師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國當代風景園林發展的四個主要方向,並有意識地培養提高自身的「生態意識、文化觀念、區域視野、科學和藝術素養」才能創造出富於中國特色的新時代園林精品。
Ⅷ 中西園林比較研究(論文)開題報告
理想家園——中西古典園林藝術比較研究
〔 作者: 周武忠 來自:碩博文庫 ]
【資料形態】碩博文庫
【文獻屬性】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2001年度博士學位論文
【文章標題】理想家園——中西古典園林藝術比較研究
【英文標題】Gardens: the Ideal Home of Mankind——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 Garden Arts
【文章作者】周武忠
【指導教師】奚傳績
【英文關鍵詞】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 arts; comparative study; garden styles; principal elements of gardening; ideas of garden design; essence of garden making.;
【中文摘要】本文用歷史比較和平行比較為主的綜合比較研究法,對中國古典園林和西方古典園林進行了比較研究,側重於風格的分析和植物、假山與石景的比較,也涉及理水和 建築等其他造園要素。
研究表明,中西園林藝術由於地理環境、審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造園思想不同,兩者在風格和形態上表現了明顯的差異性:從總體上看,中國園林由於受儒、道、釋的影響而崇尚自然,並在禪宗和宋明理學的影響下發展成自然寫意主義山水園的風格。以義大利、法國、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古典園林有著共同的起源,其原型是古典世界的幾何規則式園林。之後由於歐洲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歷史進程的不平衡,而在西方世界內部先後出現了16、17世紀以「第三自然」為特徵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園林、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偉大風格」和18世紀英國的寫實主義自然風景園。前兩者均深受西方哲學中理性主義的影響,但義大利園林的人文主義色彩和法國園林的專制主義表現在造園風格上形成了差異;第三者則是英國資本主義革命、農業生產方式、經驗主義哲學和浪漫主義思潮綜合作用的結晶。中西古典園林...
【英文摘要】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arden styles, plantscape and stonescape, as well as waterscape and garden architecture, the author have drawn a parallel between the classical garden arts in China and that in the West mainly by historical and parallel comparative methods. It is indicated that, although they have the similar historical origins, the classic gardens in China and those in the West are very different in the ideas, styles and landscapes of the gardens e to 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
1 緒論 12-30
1.1 本研究的目的與范圍 12-17
1.1.1 本研究的目的 12-13
1.1.2 本研究的范圍 13-17
1.1.2.1 關於「中西」 13-14
1.1.2.2 關於「古典」 14-15
1.1.2.3 對比時期確定的依據 15-16
1.1.2.4 對「園林」的界定 16-17
1.2 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存在問題 17-22
1.2.1 前人的研究成果 17-21
1.2.2 存在問題 21-22
1.3 研究設想和研究方法 22-26
1.3.1 研究設想 22-24
1.3.2 研究方法 24-26
1.4 預期結果和意義 26-30
1.4.1 有助於把握中西園林藝術的真面貌 26
1.4.2 有助於擴大園林學研究的領域 26-27
1.4.3 尋求中西園林的共同的發展規律 27
1.4.4 為創造新的造園藝術風格提供歷史借鑒 27-30
第一部分 造園風格研究 30-110
2 中國古典園林 30-57
2.1 研究概況 30-34
2.2 發展軌跡 34-42
2.3 中國風格的形成 42-48
2.3.1 崇尚自然 42-44
2.3.2 寫意手法 44-48
2.4 園林意境的創造 48-57
2.4.1 詩畫與園林意境的創造 50-52
2.4.2 獨特的時空意識 52-53
2.4.3 園林意境的表現手法 53-57
3 西方古典園林 57-110
3.1 研究概況 57-59
3.2 發展軌跡 59-88
3.2.1 西方園林的起源 59
3.2.2 古希臘園林 59-61
3.2.3 古羅馬園林 61-63
3.2.4 中世紀園林 63-65
3.2.5 義大利園林 65-74
3.2.5.1 人文主義者園林 65-69
3.2.5.2 風格主義與造園 69-71
3.2.5.3 巴洛克園林 71-74
3.2.6 法國園林 74-81
3.2.6.1 法國文藝復興花園 74-78
3.2.6.2 古典法國式 78-81
3.2.7 英國園林 81-88
3.3 西方園林風格的形成 88-110
3.3.1 義大利花園的特徵:「第三自然」 88-93
3.3.2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偉大風格」 93-99
3.3.3 英國自然風景園 99-110
第二部分 造園要素比較 110-192
4 植物景觀 110-146
4.1 植物種類 110-119
4.1.1 中國 110-114
4.1.2 西方 114-119
4.2 象徵意義 119-124
4.3 引種交流 124-127
4.3.1 中國花卉傳西方 124-126
4.3.2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西方植物 126-127
4.4 配置藝術 127-146
4.4.1 中國園林植物配置 127-133
4.4.1.1 模擬大自然植物景觀 127-128
4.4.1.2 重視「意」與「匠」的結合 128
4.4.1.3 重視植物同園林其他要素的關系 128-130
4.4.1.4 中國士人的植物配置 130-131
4.4.1.5 中國民間的植樹風俗 131-132
4.4.1.6 中國園林植物配置的程式 132-133
4.4.1.7 重視古樹名木 133
4.4.2 西方園林植物配置 133-146
4.4.2.1 樹木修剪術 135-136
4.4.2.2 叢林 136-137
4.4.2.3 花結園 137
4.4.2.4 綠廊 137-138
4.4.2.5 花壇、花圃與花境 138-140
4.4.2.6 草本園 140-141
4.4.2.7 植物園 141-142
4.4.2.8 植物迷宮 142-146
5 假山與石景、水法和建築 146-180
5.1 假山與石景 146-165
5.1.1 中國園林中的假山 146-155
5.1.1.1 「台」 147-148
5.1.1.2 海中神山與遠景式假山 148
5.1.1.3 土、石結合之山 148
5.1.1.4 近景式寫實假山 148-149
5.1.1.5 白居易與山石審美 149-150
5.1.1.6 宋徽宗與壽山艮岳 150-151
5.1.1.7 疊石、匠師與寫意式假山 151-155
5.1.2 西方園林中的石景 155-165
5.1.2.1 羅馬和中世紀花園中的石作 157-158
5.1.2.2 園林中的雕塑 158-160
5.1.2.3 讓風景直言:洞穴 160-162
5.1.2.4 讓風景直言:假山和岩石園 162-165
5.2 理水 165-170
5.2.1 中國園林中的水景 165-167
5.2.2 西方園林中的水景 167-170
5.3 園林建築 170-180
5.3.1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築 170-175
5.3.2 西方園林中的建築 175-180
6 討論與結論 180-192
6.1 中西園林藝術的相似性和同一性 180-185
6.1.1 中西園林藝術的相似性和同一性 180-183
6.1.1.1 中西園林藝術起源的相似性 180-181
6.1.1.2 中西園林藝術發展過程的相似性 181-182
6.1.1.3 中西園林藝術的物質同一性 182-183
6.1.1.4 中西園林藝術的社會同一性 183
6.1.2 原因分析:中西園林藝術的人類同一性 183-185
6.2 中西園林藝術的差異性 185-187
6.3 中西園林藝術的精髓 187-192
致謝 192-193
參考文獻 193-196
附表 196-207
1 義大利建於16~18世紀的別墅一覽表 196-198
2 英國自然風景園的發展 198-199
3 歐洲園林中具有中國藝術風格的景觀 199-200
4 植物的象徵意義 200-203
5 西方獻給天神的植物 203
6 西方獻給聖人的植物 203-204
7 部分樹種自中國直接傳往英國諸島的日期 204-205
8 應用於美國南部地區園林中的中國原產植物 205-207
9 現存的有迷宮的歐洲園林 207
來源:http://www.wuys.com/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27
Ⅸ 我要寫園林方面的論文,請教一下目前有哪些熱點問題值得研究
一、 園林樹木學方向
1、 當地的行道樹調查及應用研究(可選1~3種)
2、 當地的優良樹種在園林上應用現狀研究(可選4~5種)
3、 當地的優良花灌木調查與研究
4、 公園樹種的應用和調查及其分析
5、 樹木園的建立和管護初探
6、 森林公園的樹種資源初探
7、 森林公園的樹種規劃及其應用
8、 當地紅葉樹種的調查與分析
9、 有前途的紅葉樹種調查與篩選研究
10、 彩葉樹種的選擇及其應用
11、 某1~2個樹種生長發育規律的探討
12、 樹種對環境的影響初探
13、 樹種與熱島效應的調查與初探
14、 當地著名的庭蔭樹調查與初探
15、 當地有發展前途的匍地類樹種調查
16、 當地藤本類應用和發展前途較好的品種探析
二、 園林設計與工程方向
1、 淺論園林建築在現代園林中的作用
2、 園林建築小品的種類及其在園林中的用途
3、 試論臨水建築的布局形式及其造景特點
4、 園亭的造型設計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
5、 花架、走廊的類型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途徑
6、 現代園林綠化中園燈的造景與裝飾功能淺析
7、 大門及出入口在園林中的作用及其造型設計方法
8、 從建築空間處理的典例看園林藝術的魅力
9、 古典與現代園林建築之比較
10、 園林建築設計(本人的設計作品)
11、 淺談園路鋪裝的形式及其裝飾作用
12、 淺析假山的疊山手法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途徑
13、 現代園林中水景工程的作用及其特點
14、 試論土方工程在地形改造中的作用
15、 園林工程施工組織管理初探
三、 花卉學方向
1、 結合我國花卉產業的現狀,談談如何與國際花卉市場接軌?怎樣才能成為世界花卉大國?
2、 你所在地常見的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室內觀葉植物、木本花卉有哪些?它們的主要區別和栽培特點是什麼?
3、 花卉栽培的環境包括哪些方面?與花卉栽培有何關系?
4、 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設計、規劃生產100萬支切花的花場,應該有哪些條件和設施?需要資金是多少?
5、 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設計、規劃生產50萬盆花的花場,應該有哪些條件和設施?需要資金是多少?
6、 實地調查,在你們地區有哪幾種切花百合?它們的栽培技術要點是什麼?
7、 實地調查,在你們地區有哪些切花月季品種?它們的栽培技術要點是什麼?
8、 實地調查,在你們地區有哪些切花菊品種?它們的栽培技術要點是什麼?
9、 實地調查,在你們地區有哪些切花香石竹品種?它們的栽培技術要點是什麼?
10、 實地調查,在你們地區常見的年宵盆花有哪些?介紹五種常見盆花的栽培技術要點?
11、 你所在的城市中,國慶節花壇類型有哪些?它們的設計和施工方法是什麼?
12、 你所在的城市中,露地花卉有哪幾種應用形式?各有什麼特點?
13、 請你設計一個最受歡迎的花壇?用文字和畫圖說明花壇設計思想和施工方法?
14、 實地調查,室內盆花常見的類型有哪些?在室內什麼地方擺放?能擺放多長時間?怎樣養護管理?
15、 實地調查,在你們地區有哪些花卉採用無土栽培?它們的栽培技術要點是什麼?
四、 園林規劃方向
說明:以下各論文需以實例進行說明,並配以適當平面圖、立體圖或透視圖。文字數量控制在3000~5000字。
1、 居住區公園的規劃設計
2、 北方(南方)城市街道行道樹和人行道綠化帶的規劃設計
3、 城市濱水帶綠地的環境設計
4、 居住區中活動場地的調查分析。(應包括:兒童游戲場、體育活動場、停車場)
5、 城市兒童公園的規劃設計。(應包括:設計原則、各分區設計方法,實例分析2~3例、結語)
6、 城市廣場的綠化設計。(應包括:廣場種類、綠化設計注意的問題、案例分析3例左右、結語)
7、 城市綠地分類及城市綠地指標的計算方法。(以2~3個城市為例)
8、 大學校園的綠地規劃設計。(應包括:校園分區、各分區綠地設計注意的問題、實例分析、結語)
9、 托幼機構的綠地規劃設計。(應包括:原則、各分區綠地設計、舉例2~3個、總結)
10、 城市綜合性公園的規劃設計。(1~2個實例分析)
11、 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布局形式。(應包括:布局形式種類、特點,以3個城市綠地布局為例說明)
12、 小城鎮公園設計。(應包括:小城鎮公園的發展、設計方法、舉例2~3個)
13、 居住區組團綠地的規劃設計。(應包括:在居住區中的位置、布置形式、設計方法、舉例4~5個、結語)
14、 工廠綠地的規劃設計。(舉例3~4個)
15、 城市中小學綠地的規劃設計。
16、 醫療機構的綠地規劃設計。
Ⅹ 園林綠化設計的方法
王養田
摘要:「節約型園林綠化」顧名思義,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錢、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園林綠化模式」。它是一種生態化、可持續發展的園林綠化。本文通過對河南省幾個主要城市的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情況的調查,總結概括出河南省開展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的主要途徑和建設過程中採取的主要技術措施,並由此引申出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應注意的幾點事項,對以後的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的一些建議,和對未來美好社會環境的展望。
關鍵詞:節約型園林綠化 建設情況 途徑 技術措施 建議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的生態環境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節約型園林綠化開始進入人們的思想。
一、節約型園林概述
「節約型園林綠化」顧名思義,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錢、選擇對周圍生態環境最少干擾的園林綠化模式」。 節約型園林綠化就是生態化的城市綠化,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綠化。節約型園林的概念應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與環境效益;其次是滿足人們合理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節約自然資源與各種能源,提高資源與能源利用率;最後是以最合理的投入獲得最適宜的綜合效益。
二、河南省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現狀
綠地多了,環境好了,生活越過
越有味了……這是河南省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以後人民的評價。
近年來,全省從實際出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這一主題,實施科技促綠,以綠興綠,不斷提高園林綠化的科技含量,推進了城市園林生態景觀建設,提高了城市綠化技術含量、景觀水平和藝術品位,實現了城市綠化又好又快發展。下面對河南省幾個城市的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情況陳述如下:
(一)、鄭州市
1、近年來,每年新增綠地500多萬平方米,在耐旱耐寒、後期管養成本低的鄉土樹種上增加了投入,減少了夏天吸曬、影響雨水涵養的地面硬化,把建設透水遮蔭的生態停車場提上議事日程,提倡並大力開展了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始終保持在35%、32%、8.9平方米的水平,使大部分市民出行500米就能步入1000平方米以上的綠色空間。
2、積極開展以節財、節水、節能、節地和精細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在保護改造老品種的基礎上,廣泛引進新花種、新樹種,科學配置園林植物,豐富和完善了園林綠化體系。
3、金水河中水利用、植物園雨水收集等做法更是體現了節約型園林的理念。加強了對建成區內毀綠、占綠等行為的執法查處力度。
4、為解決黃土裸露,保護岸堤,防止亂倒垃圾,對東風渠、七里河、熊耳河進行了綠化。河渠規劃綜合考慮各種景觀要素和活動內容,結合每一條河的周邊環境特徵,建設綠色的,文化的,生活的,現代的,節約的城市濱河綠地。
(二)、濮陽市
1、優先使用鄉土樹種,濮陽市行道樹以國槐、法桐、饅頭柳等鄉土樹種為主;灌木以丁香、棣棠、海棠、碧桃、月季、連翹、迎春等為主,大大降低了種植和養護成本。還積極開發利用野生地被,如篩選出的大花牽牛,花大色艷,在籬牆上攀爬,或做成骨架造型,越到深秋,越是花繁葉茂;又如波斯婆婆納,冬季可耐-20℃低溫,與過路黃、白三葉等地被組合應用,不僅形成色塊組合,而且可以營造四季景觀;蒲公英以其較強的自播能力和低矮的株型,可以營造綴花草地的景觀。
2、在園林樹木的病蟲害防治方面,推廣應用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益鳥防治等綠色環保防治方法,減少了葯物投入,有效保護了環境。
3、在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方面,推廣精細化管理和責任制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時,引進市場機制,以綠興綠。園林綠化處鼓勵職工個人出資在綠地光照條件欠佳、水肥條件不好以及基本郁閉的樹林下引種麥冬,在保證景觀和生態效益前提下,擴繁獲利歸職工個人所有。此舉不僅降低了城市園林建植費用,還讓廣大職工得到了實惠,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由於採取了一系列節約型措施,目前,全市年節約各類農葯近6000公斤,節水近3萬方,節約資金6萬元,實現了園林綠化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4、充分發揮郊區和城鄉結合部綠化用地的作用,保留自然的植物群落,保護城市的生態系統。在郊區綠化用地中,使用粗放管理的植物材料進行綠化,如在乙烯路栽植麥冬、活血丹等地被或撒播油菜花;如在中原路西段撒播宿根花卉;如在黃河西路沙壤土質中栽植地被石竹;如在開州路利用花壇內空白地扦插育苗等,提高了景觀效果,改善了生態環境。
5、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立體空間綠化,因地制宜,推廣屋頂綠化、停車場綠化、牆面、橋體等垂直綠化方式,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如在道路兩側結合現有的圍牆或其他城市建築設施,利用三葉地錦、常春藤等攀援植物進行綠化和美化;對河坡利用護坡能力強,耐粗放管理植物如扶芳藤、常夏石竹等地被進行綠化;在停車場種樹,樹陰下停車,其他牆體、屋頂、橋體、河道、湖岸、水域、河邊等有條件的設施都進行了綠化。
6、推廣應用節水技術。在有條件的地段安裝抽水泵,利用排放的污雨水來澆灌就近的綠地;在有水體的公園,直接抽河、湖水澆灌花木,節約了大量的自來水費用。
7、大力引種應用節能耐旱地被觀賞植物。宿根地被和花卉,具有粗放管理,一次栽植多年生長的特點,大面積栽植,成本較低,而且大多花色鮮艷,花期較長,夏秋盛花,彌補北方夏秋開花植物較少的不足,推廣應用的宿根花卉有大花秋葵、金光菊、天人菊、月見草、半枝蓮、二月蘭、虞美人、宿根美女櫻等。推廣應用的耐陰地被有玉簪、萱草、沿階草、嶗嶼苔草、常春藤、扶芳藤、堇菜、活血丹、蛇莓等,豐富林下景觀,增加綠量;引種應用的耐旱地被植物有麥冬、鳶尾、常夏石竹、景天、綉線菊、玉帶草等。
8、成立園林基質廠,購置樹枝粉碎機,利用枯枝落葉等有機廢棄物生產適合植物生長的、無毒的、質輕的營養基質。基質廠對不同的園林材料,分類處理應用,粉碎加工處理後,製成花木專用肥、土壤改良材料、營養基質、園林覆蓋物或美化裝飾材料等。園林植物廢棄物循環利用,減緩了城市園林垃圾的處理壓力,提高了整個城市生態系統自我良性循環的能力,同時對環境保護、開辟新肥源和促進園林事業發展都有重大意義,也能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成為節約型園林建設的有效途徑。
9、利用建築垃圾堆土成山,既解決了城市垃圾處理難的問題,又營造了綠地起伏的地形,滿足了市民的願望;還充分利用園林苗圃剩餘的苗木和地被,對西環土山進行綠化,在保證了山體綠化和植物多樣性的同時,形成了濃郁、自然的風格;還利用中心廣場精品改造後多餘的植物材料對頤和廣場進行建植,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節約了大量的建設資金。
(三)、平頂山市
1、據介紹,目前全市城市園林綠地面積為1327.5公頃,綠地率為29.5%;綠化覆蓋面積1517.89公頃,綠化覆蓋率為33.73%;公共綠地484.4公頃,人均公共綠地6.92平方米。近年來,積極推進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大力推廣節水、節電、節地、節材新技術,節約了大量綠化建設資金。
2、依據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和生物多樣性的要求,從規劃設計入手,採用喬灌木片林的綠化模式,減少草坪比例,降低養護成本,引種推廣了鳶尾、小葉扶芳藤、棣棠、連翹等鄉土耐旱植物。在樹種選擇上,該市也以成本低、易成活、適應性強的鄉土落葉樹為主。
3、市園林部門改變以前使用城市自來水澆灌的方式,利用中水系統,對新建綠地提前安裝地下噴灌系統,然後再進行綠化栽種。同時,市區綠地澆灌主要使用湛河河水,在公園、廣場設計人工湖、在城區道路立交橋等低凹處設置雨水收集裝置,用於綠化澆灌。
4、根據樹木規格大小,市園林部門合理確定株行距及苗木用量。在綠化建設和花壇擺放中,所用的輔助材料如遮陰網、支撐架、花盆、柵欄等,用後都要統一回收,多次重復利用。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節約材料費近萬元。建設路東段迎賓大道採用綠地澆灌用電與道路照明用電共用一個系統,白天澆灌,夜間照明,互不影響,節約效果明顯。
5、將鷹城廣場、湛河公園等綠地景觀照明燈換成節能燈,在達到照度要求的前提下,減少燈管用量。目前,各公園、廣場節能燈使用率超過95%。在近年的街頭游園建設中,還使用新能源,在部分地段使用太陽能路燈。
6、立足煤城特點,對採煤形成的塌陷地進行整治,改建成公共休閑綠地。如在西高皇塌陷地、八礦塌陷地建成建西生態園和東湖公園。另外,對容易造成城市粉塵污染、影響城區空氣質量的煤礦矸石山進行綠化。二礦和八礦矸石山經過綠化,目前已成為附近居民休閑健身的公園。
(四)、安陽市
1、目前,安陽市城市綠地面積達到2344.22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面積達到2705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586.0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為32.11%,綠化覆蓋率為37.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56平方米。 近幾年來,安陽市按照「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城市建設理念,推動城市園林綠化及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
2、注重城市園林與城市文化的完美融合,殷墟遺址、天寧寺等歷史文化景點遍及市區。安陽市圍繞文化景點建設公園、游園、廣場,形成了「綠中有景、景中溢翠」的節約型景觀園林。
3、生態建設城鄉一體。安陽市結合林業生態市建設工作,實施城鄉一體綠化,利用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加強了城市周邊的生態園、防護林地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城市綠色屏障形成,徹底改善了城鄉生態環境質量。
4、計劃與市場完美結合,生產綠地建設卓有成效。安陽市注重國有苗圃建設,積極調整苗木結構,廣引苗木品種,豐富種質資源。同時,利用龍泉鎮優越的地理資源和傳統技術優勢,積極引導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實行「集體+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使龍泉鎮成為輻射全國的苗木基地。
5、在綠地建設中,大力推廣鄉土樹種、廣泛應用多種綠化形式,普及噴灌、滴灌等技術。
(五)、焦作市
1、堅持以生態建設、節約型園林建設為主的城市園林綠化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山地、丘陵、河流、道路和廢棄地、塌陷地、空閑地和歷史遺址地,建設環城林帶、進行生態恢復、見縫插綠,提高綠地綜合物種指數和本地植物指數,增加精品率;以公園綠地建設為依託,以重點道路、南水北調景觀綠化帶為紐帶,以河道綠化整治為網路,以廣場綠地公園風景區綠化為基礎,加強生態系統綜合整治,初步形成特色突出、類型豐富、功能完備、綠化質量良好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
2、充分利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現有無林地(即國土部門認定的荒草地、沙地地類)、未利用地及建設用地等,規劃建設生態林,盡量少佔耕地;同時充分挖掘現有綠地的潛力,進行生態化改造與提高,建設生態型的公園、游園、道路、河道、單位、居住區,消滅無林地、消滅無樹街。充分挖掘城區現有空地、荒地的潛力,建設小型綠地、游園。
3、認真研究和制定綠化工程計劃,通過切實可行的綠化工程措施,保護、恢復和再造城市的自然環境,將城市市域范圍內的自然植被、河湖濕地等生態敏感地帶的保護和恢復,舊城改造、新區和住宅小區建設,城市河道等水系治理、城市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治理,水、風、地熱等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等措施,列入工程實施。充分擴大城市綠地總量和減少污染物排放,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4、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階段,制定切實可行的園林綠化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5、建設以廊道綠化、環城林帶、防護林帶、城郊森林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森林生態防護體系,在城郊生態環境脆弱的地段營造環城防護林帶,重點建設北部沿山城市高標准防護林工程。
6、推廣垂直綠化新技術,積極推進城市立交橋、建築物牆體及屋頂花園的綠化美化工作;擴大街頭公園、濱河公園、植物園、休閑遊憩園等城中綠島建設規模,使城市公共綠地均勻分布。
7、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六)三門峽市
1、將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的要求貫徹和落實到城市園林綠化的規劃設計、施工和後期養護各個環節,特別是在澗河公園、天鵝湖國家濕地公園以及道路綠化等園林綠化建設中,始終堅持植物造景的原則,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當地植被,以栽植適應性較強的喬木為主,減少草坪、模紋在綠化中的應用,有效降低了綠化施工和後期養護管理費用。
2、在節水方面,注重利用污水經過處理後的中水灌溉綠化苗木,並通過設置噴灌、滴灌等節水設施,提高園林綠化的節水效果。
3、為節約土地,三門峽利用建築物、牆體、橋梁、護坡等,大力推廣立體式綠化,並通過植物復層配置,提高單位面積綠量;利用城市空閑地、垃圾填滿場進行綠化建設,為城市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的主要途徑
通過對以上幾個城市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情況的調查,我們可以總結概括出以下幾點:
(一)、最好的節約方式就是保護好現有園林綠化的成果。對城市現有綠化成果的毀壞,特別是對大樹、古樹的砍伐或移植是最大的浪費。最大限度地處理好城市建設、改造與保護現有園林綠化的關系,特別是在園林綠化改造工程中,更要嚴格保護大樹、古樹,絕不能出現大樹換小樹的現象,慎重砍伐。
(二)、使綠地資源的生態效益最大化。一是要實現所有可綠化用地的充分綠化。要堅持規劃建綠,見縫插綠,對於一切可綠化用地充分進行綠化。二是要以種樹為主,科學配置植物材料,以綠為主,喬木為主,植物造景,生態優先。三是在綠地規劃設計中,在合理的原則下,盡量縮小純草坪性的開敞空間,加大林下活動空間的比例,盡最大可能增加綠地的綠量。四是對現有草坪過大的綠地合理補植喬灌木。
(三)、優先使用鄉土植物,堅持適地適樹原則。鄉土植物具有很強的適應性,相對於其他植物材料種植成本低、成活率高,養護成本低,也有利於營造城市自然和諧的風貌特點。做好鄉土植物品種選優工作,積極引進適合當地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節水耐旱型的新優植物品種,豐富園林綠化的景觀效果。
(四)、探索野生植物的利用。野生植物是最符合生態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大大降低養護管理成本,節約水資源。因此我們要積極探索利用野生植被營造生態型的、具有郊野氣息的綠化景觀,要研究針對野生植被的管理維護標准、辦法和機制。
(五)、嚴格控制園林土建。在園林中建設大面積硬化廣場、設置雕塑和園林小品,都會直接提高工程造價,且不具有綠化的生態性。因此,綠地中的硬質景觀要謹慎考慮,合理布置。
(六)、以科學的養護方式擴大園林綠化的綜合效益產出。延長樹木的生長壽命就是最主要的節約,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要針對當前城市綠化植物生長立地條件不斷惡化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研究和採用改善植物生長立地條件的措施,採取有效的養護管理方式,保證樹木正常良好的生長態勢。
(七)、努力探索和開展垃圾、廢物的再利用。對於修剪下的樹枝、工程建設產生的廢料等,要引用先進技術加以利用。秋天的枯枝落葉是春天新生命生長的營養。在園林綠地的維護管理中,要盡可能的變廢物為營養物質,如返還枝葉、收集雨水補充地下水等都是很不錯的廢物再利用方式。
四、目前城市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中採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一)、節地型園林綠化,能夠在緩解人地矛盾,改善小氣候環境,節約資源與能源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為此,應大力提倡屋頂花園、牆面綠化、垂直綠化、立體綠化等節地型園林形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最大程度的發揮園林綠化的生態功能和環境效益。
(二)、節土型園林綠化,盡量節約利用寶貴的土壤資源,以利於緩解園林綠化與農林業生產之間的矛盾。園林綠化節約土壤資源的具體措施,一是保持場地原有的地貌特徵,盡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二要避免進行大規模的地形改造工程,並充分利用場地原有的表土作為種植土進行回填。
(三)、節水型園林綠化,主要體現在使用集水技術,採用地面透氣透水性鋪裝等。應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以及採用微噴、滴灌等節水設施。應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加可利用的水源總量,如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措施;另一方面減少水資源的消耗。不僅要在水的運輸、灌溉等方面減少損失,如利用地膜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利用土工布減少水分滲透等,而且要選用耐乾旱的植物種類,並將水分送到植物最需要的地方,如微噴、滴灌,在樹木根部盤繞穿孔輸水軟管等,這些技術措施花錢不多,不僅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而且為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更加適宜的環境。
(四)、節能型園林綠化,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實現安全清潔的園林綠化建設養護和日常管理。尤其是那些遠離城市的郊野公園或高速公路綠化,利用太陽能、風能、水力等能源解決照明、灌溉問題,還能節約大量的管網建設投資。另外,利用反光和熒光材料製作的園林小品、指示牌等,既有利於營造節能型園林綠化,還能夠產生獨特有趣的園林景觀。
(五)、節材型園林綠化,建設節約型園林應以各種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環利用為原則,減少各種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應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藝,以及環境友好型材料,在降低工程造價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突出園林綠化的地方特色。如利用攪拌機剩餘的混凝土形成的「假山石」,以鋪路剩餘的石塊、礫石作為園林鋪地,利用死樹枯乾形成的園林景觀,將植物的死干、枯枝、落葉、樹皮等回收利用,或作為園林綠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為園林建設的材料,營造獨特的園林景觀。
(六)、節力型園林綠化,節約型園林應以便於養護管理作為衡量的標准,要求在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和日常運營中,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
五、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應注意的事項及建議:
(一)、正確處理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與建設精品園林綠化的關系。要正確理解節約型綠化的本質涵義,樹立正確的園林綠化的理念,確立城市園林綠化生態優先的原則。制定正確的精品園林綠化工程標准,明確真正節約型的園林綠化就應該是精品工程,而精品工程的重要標准之一就是要體現節約的。
(二)、正確處理節約土地與保護綠化用地的關系。節約用地不等於不給予地或減少綠化用地的供給,而是要在保障城市園林綠化用地的基礎上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同時,在可利用的地方開辟新的綠化領域,如牆體綠化、屋頂綠化、廢礦地綠化等。節約土地,一方面要多想辦法,開辟途徑,保證必要的城市綠化用地,一方面要在所能利用的土地上使園林綠化效益達到最大化。
(三)、處理好節約用水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節約用水,大力推廣中水回用、雨水的攔蓄、地表水的開放利用。節約用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配合好環境的保護,中水的利用還有一些技術問題要研究,要在利用中水的同時保證園林綠化的用水。
(四)、正確處理好綠地建設的生態、景觀、文化、服務功能的關系。園林綠化建設包含了生態、景觀、文化、服務四個要素,其相互之間是有機聯系、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營造良好的生態是城市園林綠化最本質的任務,也是其產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節約型的綠化必然是生態型的綠化,有了生態作用,才能體現優美景觀,才能體現文化功能,進而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功能。片面追求景觀、文化、服務功能,必然產生不了節約型的園林綠化。
(五)、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節約型園林綠化工作不僅要抓好當前利益,同時又要從長遠的角度進行考慮和衡量,把當前和長遠的利益關系處理好。
在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的工作中,要推動園林綠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和決策能力,在工作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意識,把科學建綠、科學養綠和科學管綠的理念和措施貫穿於園林綠化工作的全過程,通過提高綠化工作水平,服務於城市建設和市民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和發展園林綠化事業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社會不僅在經濟上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多彩,在環境上也會是一個生態、和諧、健康的生存樂園!
參考文獻:
1.袁海仙. 鄉土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J] ,湖南林業,2005.12(12)10-11
2.支建江. 構建節約型園林的思考[J],中國建設信息,2006.4(4) 48-5
3. 樊濤. 論以生態優先原則打造節約型園林,2009.8
4. 王濮信. 濮陽: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著力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2008.11
5. 賀坤. 淺析節約型園林綠化? ,2008.5
作者簡介:
王養田/男/1961年9月生/河南超凡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經濟師/本科/郵編450000/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