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西方翻譯研究方法

西方翻譯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25 17:55:49

1. 在西方翻譯界出現的三大突破內容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首先 ,翻譯研究開始從一般層面上的語言間的 對等研究深入到了對翻譯行為本身的深層探究 .其次 , 翻譯研究不再局限於翻譯文本本身的研究 , 而是把目光投 射到了譯作的生產和消費過程 .最後 ,翻譯研究不再把翻譯看成是語言轉換間的孤立片段 ,相反 ,它把翻譯放到一 個宏大的文化語境中去審視

2. 文化翻譯理論

文化翻譯就是翻譯中要把不同的文化意識譯出來,分析譯作和原作之間產生的差異的社會文化因素。20世紀70年代以前,西方翻譯理論界主要採取文藝學和言語學兩種研討形式,前者視翻譯為藝術,強調譯作的文學價值,後者視翻譯為科學,把翻譯理論和語義、語法作用的剖析嚴密分離起來,從言語的運用技巧上闡述翻譯。

有嚴復的「信、達、雅」;克里斯蒂娜·諾德的「功能翻譯理論」;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克特福德「語言學觀」;巴斯奈特「文化轉向說」;傅雷的「傳神」;現代常見的「忠實、通順」等著名的翻譯理論。

1972年,旅居荷蘭的美國學者Holmes發表了重要論文《翻譯研討的名與實》,初次提出了「翻譯研討」的概念,他以為翻譯研討應當被視為一門獨立學科,Holmes也成為翻譯研討學派的奠基人。

語言是由事件構成的因果網路,根據翻譯的基本規律和語義原則,必須把事件從因果網路中切分出來,使之概念化。切分的基本方法是研究事件的內部結構,即時間結構和因果結構。必須分析事件的參與者以及參與者之間相互的因果作用。

3. 追加200!國外的詩歌翻譯理論有哪些

現代西方的翻譯理論主要有四大學派:布拉格派、倫敦派、美國結構派和交際理論派。 布拉格派的主要論點為:(1)翻譯必須考慮語言的各種功能,包括認識功能、表達功能和工具功能等;(2)翻譯必須重視語言的比較,包括語義、語法、語音、語言風格以及文學體裁的比較。倫敦學派是具有英國特色的語言學派,認為語言的意義是由語言使用的社會環境(the social context of situation)所決定的。在翻譯研究領域,譯文的用詞與原文等同與否取決於其是否用於相同的語言環境之中。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派代表人物是布龍菲爾德。他提出一種行為主義的語義分析法,認為意思就是刺激物和語言反應之間所存在的關系。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布龍菲爾德理論為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理論所取代。喬氏理論有三個觀點:(1)人類先天具有語言能力;(2)語言是由規則支配的;(3)語言包括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該理論對翻譯研究的影響主要在於其關於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論述。語言的不同主要在於各自的表層結構不同,而深層結構則具有共同特點。在上述語言學理論的影響下,形成以沃哲林(C. F. Voegelin)、博靈格(D. Bolinger)、卡茲(J. J. Katz)、奎恩(W. V. Quine)和奈達(E. U. Nida)為代表的美國翻譯理論界的結構學派。 奈達是交際翻譯理論的代表。他的翻譯理論可歸納為六個方面:(1)理論原則。所有語言都具有同等表達能力,而翻譯的首要任務就是使讀者看譯文可一目瞭然。(2)翻譯的性質。按照奈達的定義,「所謂翻譯,是指從語義到文體(風格)在譯語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的信息」。其中三點是關鍵:一是「順乎自然」,譯文不能有翻譯腔;二是「最切近」,在「自然」的基礎上選擇意義與原文最接近的譯文;三是「對等」,這是核心。所以,翻譯必須達到四個標准:(a)達意;(b)傳神;(c)措詞通順自然;(d)讀者反應相似。(3)翻譯的功能。從社會語言學和語言交際功能的觀點出發,奈達認為翻譯必須以讀者為服務的對象。(4)正確的翻譯。翻譯正確與否取決於譯文讀者能在什麼程度上正確理解譯文。(5)語義分析。翻譯的重要過程之一就是對原文進行語義分析。語義可分為三種:語法意義、所指意義和內涵意義。(6)翻譯的程序和方法。他認為,整個翻譯程序分為四步:分析、傳譯、重組(按譯語規則重新組織譯文)和檢驗。進入20世紀80年代,奈達的翻譯理論出現較大變化。主要的新觀點有:(1)翻譯不是科學,而是技術;(2)翻譯才能是天生的;(3)翻譯不僅是一種語言交際活動,更是一種社會符號相互作用(sociosemiotic interaction)的活動。 以上引自http://www.oktranslation.com/Cms/Article.aspx?ArticleID=107.你可以自己看看譚載喜的《西方翻譯簡史》、廖七一的《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等書籍

4. 西方翻譯理論 是什麼 ,關於裡面的對等概念具體有哪些

中西譯論因其不同的哲學思想、價值觀念和語言文化習慣形成了彼此相異的譯論體系。西方翻譯理論有著嚴格的方法論、精確的理論描述、細膩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戰後西方翻譯研究更是欣欣向榮,翻譯流派異彩紛呈,翻譯大家層出不窮,翻譯思想、翻譯方法、研究角度日新月異。譯介和引進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的成果,加強中西譯論的交流與對話,無疑對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翻譯研究大有裨益。 正如奈達所說,翻譯理論應「兼容並包,利用多種手段來解決翻譯中的種種難題」。積極地了解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的沿革、現狀與發展趨勢,打破翻譯研究的地域、學科、流派的限制,形成跨學科綜合、多元互補的研究格局,汲取一切譯論的研究成果,這無論對初涉譯事的後生或對有相當經驗的譯者應該說都不無裨益。 西方翻譯理論也包括古典譯論、現代譯論、當代譯論,尤其是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更是流派林立,如美國翻譯培訓派:策德內斯:創立培訓班的前提、里查茲:翻譯的理論基礎、龐德:細節翻譯理論、威爾:翻譯的矛盾;翻譯科學派:喬姆斯基:語言的「內在」結構、奈達:翻譯中的生成語法、威爾斯:翻譯的科學、德國翻譯理論的發展趨勢;早期翻譯研究派:俄國形式主義的影響、利維.米科和波波維奇、霍姆斯、勒非弗爾、布羅克與巴斯奈特;多元體系派:傳統語言學和文學界限的瓦解、通加諾夫:文學的演變、佐哈爾:系統內部文學的聯系、圖里:目標系統;解構主義派:福科:解構原文、海德格爾:重新認識命名、德里達:系統的解構主義理論、解構主義理論的影響、解構與創譯。當代西方翻譯理論大家包括奈達(三個發展階段、對等概念、逆轉換理論)、卡特福德(翻譯的語言學、翻譯的界定與分類、翻譯等值的條件與可譯性)、威爾斯(翻譯是一門科學、翻譯是交際過程、翻譯方法的定義與分類、文本類型與翻譯原則)、紐馬克(語義結構、翻譯原則、文本類型與翻譯方法)、斯坦納(翻譯是理解的過程、語言的可譯性、翻譯的步驟)、巴爾胡達羅夫(翻譯的定義及實質、翻譯理論的定位、語義與翻譯、翻譯的層次)、費道羅夫、v.科米薩羅夫的翻譯理論、穆南(語言與意義、「世界映象」理論與可譯性、意義交流與翻譯、可譯性與限度)、塞萊絲柯維奇和法國釋意理論(釋意的基本問題、翻譯程序與評價標准、釋意理論與翻譯教學)。另外當代西方翻譯理論也典型地體現在後殖民主義與女性主義及其它以「解構為方法論」,以及以對「權力話語」的關注為重點的各種翻譯理論,代表性的譯論家有西門、巴巴拉.哥達德、凱特.米勒特、艾德里安.里奇、瑪麗.艾爾曼、桑德拉.吉爾伯特、蘇桑.格巴與埃萊娜.西蘇、羅賓遜、巴斯奈特、特里弗蒂、韋努蒂、尼南賈納、斯皮瓦克、霍米.巴巴、根茨樂、瑪麗亞.提莫志克、 本雅明、德里達、保爾.德曼、歐陽楨、Luise Von Flotow, Denison Norman, Graham Joseph F, Van Gorp Hendrik, Asad Talal, Brisset Annie, De Lotbinière-Harwood Susanne, Cheyfitz Eric, Chamberlain Lori, Spivack Gayatri Chakravorty, Niranjana Tejaswini, Mehrez Samia, Jacquemond Richard, Rafael Vicente L., Williams Patrick, Laura Chrisman, Vieira Else Ribeiro Pires, Sengupta Mahasweta, Lambert José, Franco Aixelā Javier, Von Flotow Luise, Kathleen Davis.

5. 西方翻譯的主要主題

20世紀下半葉的西方翻譯理論劃歸為語言學派、翻譯研究學派和解構主義學派三個主要流派。
從50年代起,西方出現了一批理論學者,他們把翻譯問題納入到語言學的研究領域。
於是出現了翻譯研究中的布拉格學派、美國結構主義學派、英國社會語境學派、科學學派以及其他一些泛語言學學派,給傳統的翻譯研究注入了新的內容,使翻譯研究的結果顯得比較「直觀」與「科學」。

6. 翻譯有哪些理論

1、釋意理論: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譯過程的假設,認為翻譯對象應該是源語信息的意義而不是語言外殼。

2、認知負荷模型理論: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約翰·斯威勒於1988年首先提出,它以Miller等人早期的研究為基礎。

3、思維適應控制模式理論:任何熟練行為都要求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

4、信達雅:「信」「達」「雅」它是由我國清末新興啟蒙思想家嚴復提出的,通俗的講,譯文要符合漢語言的特點,注重一句話的完整性,即內容、結構、文采,也就是內容的准確性,語法結構的順暢,語言載體的文采文學性。

機器翻譯面臨的問題

機器翻譯的質量要達到「信、達、雅」的程度依然艱難;機譯質量是機譯系統成敗的關鍵。中國數學家、語言學家周海中曾在論文《機器翻譯五十年》中指出:

要提高機譯的質量,首先要解決的是語言本身問題而不是程序設計問題;單靠若干程序來做機譯系統,肯定是無法提高機譯質量的;

另外,在人類尚未明了人腦是如何進行語言的模糊識別和邏輯判斷的情況下,機譯要想達到「信、達、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這些都是制約機譯質量提高的瓶頸。

7. 翻譯專業論文研究方法怎麼

翻譯是跨學科的,註定要採取多學科的視角研究翻譯現象和翻譯問題。一、選題范圍 1、翻譯與文化: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考慮。宏觀方面,一般從翻譯在目的語社會文化中的生產、接受、翻譯在目的語社會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討論,可以從社會、文化、歷史、交際的...

1、選題意義和背景。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企業的對外聯系也日益增多。中國企業要想打入國際市場,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企業網站或宣傳冊上的企業簡介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閱讀企業宣傳資料,讀者可以看出企業外宣材料既有關於企業的基本信息介紹,也有企業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結構上的這染來達到推廣企業、大市場的目的。漢語企業外宣材料的翻譯在英譯過程中會涉及到與目的語不同的語言習慣、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會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審美因素等,這就需要譯者對原文本做出適當調整,從內容和形式上對語篇進行重構,以此實現對交際意圖的順應。根據賴斯的文本類型說,本文有三種類型,分別是「信息型」、「表達型」和「誘導型」.筆者認為,企業外宣翻譯屬於「信息型」和「誘導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側重於「誘導型」.因此,外宣翻譯要更加註重文本的交際功能,要更多的考慮如何使譯文所傳遞的信息更便於目的語讀者理解和接受,並讓讀者產生共鳴,繼而付諸行動,實現譯文預期的功能。

比利時語用學家維索爾倫(Verschuem)提出了順應論,將語言的使用過程看做語言為順應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進行動態選擇的過程。因而可以從順應論的視角研究語言使用。翻譯作為一種特殊的交際方式,也可以從順應論的視角對其進行研究。優秀的企業宣傳材料不僅會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還會為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因此任何一個想打入國際市場的企業務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譯上做足功夫。由於中西方文化背景、歷史淵源、生活環境的不同,譯者在翻譯企業外宣材料時為了獲取目的語讀者的認可並激發他們付諸行動,就要順應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審美習慣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對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內容上的調整,而這一順應的過程也是語篇重構的過程。本文突破性的將順應論與語篇重構結合起來,並結合西麥克展覽公司宣傳材料和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傳材料及其翻譯,試圖從順應論的視角分析企業外宣翻譯中的語篇重構現象。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1987年維索爾倫(Verschueren)提出順應論之後,在語用學界引起了很大反響,不久國內學者就將其引進到中國來。國內學者不僅從理論層面對順應論進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將順應論應用到翻譯理論和實踐、外語教學、二語習得、文化傳播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成果最大的當屬順應論對翻譯理論和其應用的研究。我國真正將順應論引入翻譯研究開始於21世紀初
希望能幫到你

8. 國外的翻譯流派有哪些

20世紀下半葉的西方翻譯理論劃歸為語言學派、翻譯研究學派和解構主義學派三個主要流派。從50年代起,西方出現了一批理論學者,他們把翻譯問題納入到語言學的研究領域,於是出現了翻譯研究中的布拉格學派、美國結構主義學派、英國社會語境學派、科學學派以及其他一些泛語言學學派,給傳統的翻譯研究注入了新的內容,使翻譯研究的結果顯得比較「直觀」與「科學」。

閱讀全文

與西方翻譯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雜化方法 瀏覽:846
桃木劍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643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5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29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6
劓刑讀音是什麼行刑方法 瀏覽:621
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671
嘌呤片計算方法 瀏覽:271
室內隔熱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542
紫草油寶寶使用方法 瀏覽:293
沙漠空氣取水方法圖片 瀏覽:385
治療香港腳的方法 瀏覽:270
鄭強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96
研究方法中的測驗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