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普世價值計算方法

普世價值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1 08:17:25

『壹』 普世價值是什麼

普適(世)價值:已經存在的,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基礎的,並不具有廣泛爭議的公共秩序以及風俗習慣。「普世價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譯,其實譯為「普適價值」更為准確。
在哲學等人文科學上,普世價值(英語: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領域,超越宗教、國家、民族,出於人類的良知與理性之價值觀念。普世價值與絕對真理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易被混淆。
普世價值包括但不限於: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等。國家有義務捍衛國民與生俱來的權利,如生存的權利、免於恐懼的權利、生育的權利、獲取知識的權利、免於匱乏的權利、思想的自由、表達的自由。
普世價值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確實是目前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
普世一詞源於希臘文oikoumene,意為「整個有人居住的世界」。中文裡的「普世價值」在拉丁文中對應Oecumenical value,在英文中對應Universal value。
1) 「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譯,這個詞來源於希臘文,除「普遍」之義外,還含有「根」的意味,是一個富含價值意義的詞。中世紀以來被基督教會用來自稱「普世教會「,該組織興起於19~20世紀間,其目的是為了協調世界各地基督教內部各派別的關系,形成統一的傳教活動,該運動鼓吹教會的普世性,主張「教會一家」,終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及各大宗教的對立,提倡相互間的對話,建設「以自由、和平、正義為基礎」的「大社會」。
2)Universal value是一個哲學或心理學上的概念,是指人類對自身價值的最基本的評判標准。包括人的需求(即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能否滿足,人類最基本的社會道德、人的價值觀等等。因此,Universal Value更好的翻譯應當是「普適價值」。
3)中國討論:中國普遍討論的「普世價值」的「普世」二字,應該是對Oecumenical的解讀,源於基督教。「普世價值」也應翻譯成Oecumenical value。而大家經常提及的Universal Value,翻譯成「普適價值」較為妥當。「普世價值」一詞在中國受到關注,則源於2008年5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登的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個新中國》,該文並無具體作者,署名「南方周末編輯部」,其中提到「國家正以這樣切實的行動,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兌現自己對於普世價值的承諾。」並由此引發了對「普世價值」一詞含義的爭論。
4)維基釋義:值得一提的是,在維基網路上,中文的「普世價值」這一詞條創建於2006年8月16日,從內容上是對應英文Universal Value詞條(直到現在,維基網路的「普世價值」也是對應Universal Value,並無Oecumenical value一詞),但自2008年6月27日開始,該詞條突然被頻繁修改,逐步增加了人權、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對遊行集會的態度、政治評價標准、對東方文化中「相對普世價值」的批判等內容。至2010年,該詞條的解釋又逐漸歸結於對自由主義思想的一種解讀,在政治學與法學上僅以一種「思考」存在,同時聲稱自由主義思想家Isaiah Berlin(賽亞.柏林)曾對該詞進行過解釋,但未提供原文,也未提供任何有效鏈接。

『貳』 普世價值觀是什麼

普世(適)價值觀,就是普遍適用的價值觀。普世價值觀主要由公平、正義和自由三個基本要素組成。

公平是指競爭機會的均衡和基本人權的對等,簡單說就是不能有特權,就是在規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正義就是事實真相,就是每個人所收到的結果必須符合他之前的行為。更通俗的說,正義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澄清事實,還原真相,懲惡揚善,就是維護正義。

自由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意志;二是指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及承擔必要的責任,以便不妨礙他人的自由意志和固有權利,不違背公平正義的大原則。

自由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意志;

二是指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及承擔必要的責任,以便不妨礙他人的自由意志和固有權利,不違背公平正義的大原則。

脫離了公平正義,自由是不能成立的;沒有公平和自由,正義也無從談起。因此,公平、正義、自由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

『叄』 什麼是普世價值

普世價值
開放分類: 哲學

什麼是普世價值?
在哲學上,普世價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類都認同的價值觀念。
根據討論普世價值的立場不同,普世價值可以分為「客觀主義與相對主義」兩個不同的類別。
客觀主義認為,普世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人類共同價值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們必須認識、接受和實踐這種價值觀,而不能隨心所欲的挑挑揀揀,對客觀普世價值的拒斥和反對,是一種落後和不開化的表現。
相對主義主義則認為,人類沒有絕對的普世價值,所謂普世價值也是相對的,每個民族和文明都有自己的普遍價值觀念。堅持價值觀念的相對性和多樣化,本身就是普世價值得體現。在近代東方民族反抗西方話語霸權和文化侵入時,常常採用這樣一種相對主義的普世價值立場。
現在西方要求發展中國家實現普世價值,從本質上說,是西方打著反對民族主義的旗子想把其價值觀強加於別國。所以不要上當。

『肆』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排外是怎麼回事

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我們多稱之為「普世價值」,也就是一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社會人多數擁有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表現了大多數人的價值取向,和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等有諸多聯系。隨著人類發展進程的推進,普世價值會發生相應改變。
方法論: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這可能會與普世價值有或多或少的沖突。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勇敢的堅持!不必太注意別人的看法!

『伍』 什麼是人類的「普世價值」

普世價值如下:
普適(世)價值:已經存在的,並不具有廣泛爭議的公共秩序以及風俗習慣。「普世價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譯,其實譯為「普適價值」更為准確。

『陸』 西方的普世價值具體是什麼含義

普世價值包括但不限於: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等。國家有義務捍衛國民與生俱來的權利,如生存的權利、免於恐懼的權利、生育的權利、知的權利、免於匱乏的權利、思想的自由、表達的自由。

普適(世)價值:已經存在的,以自律、平等、博愛為基礎的,並不具有廣泛爭議的公共秩序以及風俗習慣。「普世價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譯,其實譯為「普適價值」更為准確。

在哲學等人文科學上,普世價值(英語: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領域,超越宗教、國家、民族,出於人類的良知與理性之價值觀念。普世價值與絕對真理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易被混淆。

(6)普世價值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西方宣揚「普世價值」,實質是推銷西方的所謂「民主國家體系」和「自由體制」。美國原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的《論中國》一書,對西方推行「普世價值」多有論述,對我們頗有啟示。該書認為,西方國家包括美國聲稱自己的價值觀和體制普世適用,但中國從古至今都有不同於西方的價值觀。

「中國社會占統治地位的價值觀源自一位古代哲學家的教誨,後人稱其為孔夫子。」基辛格進一步指出:「中國主張獨立自主,不幹涉他國內政,不向外國傳播意識形態,而美國堅持通過施壓和激勵來實現價值觀的普適性,也就是要干涉別國的內政。」

該書回顧了1992年9月柯林頓在競選中關於布希政府對華政策的批評:「中國不可能永遠抵制民主變革的力量。終有一天,它會走上東歐和蘇聯共產黨政權的道路,美國必須盡其所能,鼓勵這一進程。」柯林頓上台後,把擴展民主確定為首要外交政策目標。

1993年9月,他在聯合國大會上宣稱,美國的目標是「擴展和加強世界市場民主國家體系」和「擴大生活在自由體制下國家的數量」,實現「繁榮的民主世界」。可見,美國毫不掩飾地要把西方的「民主國家體系」和「自由體制」推向世界、推向中國。

『柒』 什麼是普世價值

普世價值
普適(世)價值:已經存在的,以自由、平等、博愛為基礎的,並不具有廣泛爭議的公共秩序以及風俗習慣。「普世價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譯,其實譯為「普適價值」更為准確。

在哲學等人文科學上,普世價值(英語: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領域,超越宗教、國家、民族,出於人類的良知與理性之價值觀念。普世價值與絕對真理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易被混淆。

普世價值包括但不限於: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等等。國家有義務捍衛國民與生俱來的權利,如生存的權利、免於恐懼的權利、生育的權利、獲取知識的權利、免於匱乏的權利、思想的自由、表達的自由。

普世價值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確實是目前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

中文名
普世(適)價值
外文名
universal value
定義
人類共同的價值觀
范疇
哲學、社會學、政治學
快速
導航
釋義

相關思考

側重點

主要內容

衍生內容

爭議

中國古代

中國現狀

存在分歧
舉例
人權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僅僅擁有人的身體和思想意識,還稱不上是一個完整的人。作為人,你必須擁有你應該擁有的一切基本權利,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的人。
以下權利,是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不可被剝奪、不可授讓的基本人權,這些權利包括:生存權、自由權、追求幸福的權利。
生存權:人身不受傷害的權利;免於恐懼和飢餓的權利;治療疾病維護健康的權利。
自由權:自由發表言論和著作的權利;自由行動、遷徙、集會的權利;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權利。
追求幸福的權利:私有財產神聖不受侵犯;不因種族、民族、地域、信仰、政治主張、身體缺陷的原因遭受任何形式歧視;公平審判和接受基礎教育的權利。
權利與權力的關系:權利是人權,權力則是公權、主權。主權服務於人權、從屬於人權,任何把主權凌駕於人權之上的做法,都是本末倒置。本質上,主權是人權的集合與延伸,是人權的衍生品,是一種衍生權利。
人性
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有兩個本能:生的本能與死的本能。本能,即本性,也是支配人行為最原始、最強大的動力源泉。生的本能,表現為善良、慈愛、寬容等積極正面的行為。死的本能,則表現為殺戮、貪婪、自毀等邪惡極端的行為。
從宗教信仰角度講,人有神性(理性),亦有獸性(本能和情感)。從現實層面觀察人的行為,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亦有邪惡的一

『捌』 普世價值

普世價值觀是一種世界觀。在哲學上,普世價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類都認同的觀念集合在一起。這種價值觀的根本在於對人性的思考。普世價值觀認為,只有真正地認識到人類的根本屬性,尊重人性的自然規律,然後採用理性思考的方式,建立起人和人、國家和國家相處的辦法。西方的普世價值大體指人權天賦,生來自由,民主權力一類的東西。它們的本質、意義和重要性應該是超越人的意識形態和觀念斗爭的,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自然的非人為定義的真理。

『玖』 什麼是普世價值:普適不等於普世

西塞羅指出:真正的法乃是合於自然的正確理性,是永恆之法托馬斯·阿奎那認為自然法的根本律令是「趨善避惡」。實體法源於自然法,合義的法律對良心有約束力,不合義的法律對良心沒有約束力所謂「普世」,其實是一個頗有爭議的用語。「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譯,這個詞來源於希臘文,除「普遍」之義外,還含有「根」的意味,是一個富含價值意義的詞(這個詞自中世紀以來便被基督教會用來自稱「普世教會」)。而「普適」僅僅涵有「普遍適用」的技術意義。我們可以說「誠實」、「負責」等是普適價值,但不能說它們是普世價值。只有作為一切價值基礎的價值,才是普世價值,那就是自由。 自然法規定人有天然的自由按照歐本海姆等人的分析,自由的概念結構有三個維度,即:自主的主體,限制,可能性。一個人不受某限制去做可能的某事,就是自由。不受社會的限制,必須受法律的保護和社會倫理規范及輿論的支持,也就是其他公民允許,甚至支持他去做,這才構成公民的自由權利。然而法律賦予公民自由,法律本身必須是自由的,在制定法律之前,立法者必有自由的信念。因此,自由的真正涵義之一是:自由必先於法律;自由是天然合法的,不需要證明其合法性,而對自由的一切限制必須證明其合法性(按照羅爾斯的說法,只有為了自由而限制自由,才是合法的)。一個社會,必得先有服膺或信仰自由的風氣,方能制定保護個人自由的法律。在西方,這便是自然法傳統。 這個傳統非常悠久。在希臘悲劇中,俄狄浦斯的女兒安提戈涅,反抗國王禁止安葬她哥哥,她的理由就是根據「神法」,哥哥有安葬的權利。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指出,自然的正義不同於約定的正義,前者在任何地方皆有效適用,而後者是在特定區域內約定俗成的。然而亞里士多德沒有明確提出自然法。紀元前三世紀,斯多亞派的哲學家克利斯普可能是自然法的最早表述者,他指出,宇宙秩序體現為一種動力原則(邏格斯或神),人性是它的體現,道德是按照自然本性(理性)生活,自然法便是理性認定的基本價值。 早期斯多亞派提出的「大城邦」觀念,進一步發展了自然法理論。他們認為,有地域界限和立法的城邦,是人為的構造,是小城邦,真正的城邦便是世界,是大城邦,乃是神與人共同的居所,分享共有的理性,而大城邦的法即自然法,稱為「正確的理性」。 紀元前二至一世紀的西塞羅作出更明確的表述:「真正的法乃是合於自然的正確理性,它普遍適用,永住不變;它命令人承當責任,禁止人胡作非為;此在雅典,在羅馬,在今天,在未來,是同一永恆之法,在一切國家一切時代,率皆適用。」西塞羅還指出,神是自然法的制定者、推行者和裁判者。也就是說,自然法是獨立於人類意志的、理性認定的基本價值,來自宇宙的本體結構(邏格斯或大神)。 然而這理性認定的價值,內容是什麼?13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認為自然法的根本律令是「趨善避惡」,其他原則由此導出,即:保存自我,教養後代,求真理和幸福。這里「保存自我」即後世(如洛克)理解的生命、自由、財產。托馬斯認為法律源於自然法,故公義的法律對良心有約束力,不公義的法律對良心沒有約束力,人民有權推翻這種法律及強行這種法律的暴君,除非考慮暴力方式弊大於利。這就是「自由先於法律」的根據。 中國有沒有類似自然法的傳統在我國傳統中,有沒有自然法?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從孟子到理學,認為倫理價值源自天理,就是人類本性中的四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人通過「誠敬存之」,克服私慾,達到四德(仁義禮智)。《朱子語類》稱:「天理只是仁義禮智之總名,仁義禮智便是天理的件數。」也就是說,人從天接受的「天理」就是「仁義禮智」,而「禮」就是三綱(君臣等級制度),即《禮記·哀公問》所謂「非禮無以定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這個學說將人性規定為接受天理的容器,人從天接受的不是理性和自由意志(可以選擇構造價值),而是包含固定製度的三綱五常,這一切皆是永恆不易的「理」,就是董仲舒所謂「道之大源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亦即「天人合一」。這與自然法規定人有天然的(先於法律的)自由,迥乎不同。 那麼中國有沒有類似自然法的傳統?《老子》體系中沒有君臣構架,對基本制度價值的表述是「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自化、自正、自富雲雲,就是說人人有政治上的選擇自由,這種自由是對自然之道的內省(守之)而來的價值抉擇。自化蘊含無限的選擇可能,而且這種自由源於自然之道,所以是先於法律的。老子政治學說在結構上與儒教相反,完全否定周政的「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也就杜絕了類乎理學的三綱之終極制度價值。老子闡釋的人性,就是天然具有自化、自正、自富能力的自由主體。西方哲學界大抵承認老子自然法,而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尚待開發。 首先要解決「什麼是價值」然而以自然法為自由的根據,必須信仰大神、邏格斯或道,而現代多元社會不可能人人有這類信仰。那麼自由有沒有普遍的根據呢?現代人權文件提出的理由是「共同的理解」。然而為什麼有這樣而不是別樣的共同理解?有必然或十分充足、不可駁倒的理由么?康德主張,人有自由意志,就是普遍自由的根據。這里,需要究問的是:為什麼「自由」是普世價值? 首先要問:什麼是價值? 《新華詞典》對「價值」的定義有兩條:「一、(某事某物的)效用或意義。二、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等等。」第二條是某種政治經濟學的定義,不屬於一般價值,可忽略。且看第一條的一般含義。這里是以「效用」「意義」來定義「價值」。再來查該詞典的「效用」,釋義為「消費者從一定的商品組合中獲得的滿足程度」。又回到政治經濟學去了。那麼再來查「意義」,釋義為「價值;作用」。以「意義」釋義「價值」,又以「價值」釋義「意義」,等於什麼也沒說。再來查「作用」,釋義為「一事物對他事物產生的影響,也指所產生的影響;一事物對他事物產生某種影響的活動或功能」。也就是說,如果用「作用」定義「價值」,則「價值」就變成「作用」了,根本不知道「價值」本身是什麼。再來查「價值觀」,釋義為:「關於價值的一定信念、傾向、主張和態度的觀點。起著行為取向、評價標准、評價原則和尺度的作用。一個人的價值觀受其所處社會歷史條件、社會地位、教育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這是指對於價值的傾向等,然而沒有價值取向,怎麼會有傾向呢。如此看來,許多公眾不明價值為何物,也就不足怪了。 西方關於價值的理解,有主觀論、客觀論、實踐理性論三派,限於篇幅,不暇多論,這里只談筆者的觀點。我們知道,自然界的存在物,皆有自然屬性,如質量、硬度、體積、形狀等等。但人類構造的觀念或理念,沒有自然屬性。我們說善,並不是說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善,或某一種東西的自然屬性是善。善只是一個概念,只能用其他概念來解釋,或用我們對它的心理反應之描述來解釋。價值就是一個概念,而且是評價性的概念,因此價值取向就是一種評價性的態度。評價,是自然界沒有的,而是人類理性基於認識所作的判斷。西方有哲學家提出過,即使沒有人類存在,一個清潔、有序的世界,也比一個骯臟、混亂的世界更美。然而如果沒有人類存在,誰來判斷和陳述前者比後者更美呢?而且也不是所有人會認為清潔有序是美的,比如莊子之徒便認為混沌更美。可見,價值是人的判斷,社會價值的表達,需要價值話語。簡單地說,認為什麼是好的、美的等等,就是價值判斷,而好、善、美、公平、正義、自由等等就是價值。這是價值論意義上的用法。在日常用法中,「價值」有時可以作「效用」的同義詞,例如「這種植物有葯用價值」。本文所討論的是價值論意義上的價值。 主流價值可以成為社會的推動力既然價值是人的判斷,也就維系於主體。一個人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在一定知識和經驗的層面上,通過觀察、比較、權衡、思考,作一個評價性的決斷,就是價值。如果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作出同樣判斷,成為一種風氣或社會意識,就可能成為該社會的主流價值。此時,不管人們意識到與否,這種價值取向可以成為社會的推動力,推著社會前進,或拉著社會後退,或扯著社會停滯。 自從南宋理宗將理學定為官學以來,由於制度尤其科舉教育的長期打造,已經普遍形成一種理學思路,就是將人當作接受什麼的容器。科舉的出題和答卷必須按朱熹章句的「四書義」,自幼讀書接受灌輸的「標准答案」,就是人只能接受固定的三綱五常。千百年來形成的思維定勢,使人們不知不覺地放棄自由追問、主動探索和大膽創造的理性態度,而只會接受「從來如此」,「聖人或偉人之言」了。五四時期雖然批判傳統,但沒有認識到理學是一個深刻而嚴密的封閉體系,它所構造的人性結構並沒有得到精密的分析和解構,以致人們仍然不自覺地受其支配。長期以來,我們順著情緒反應和一時需要,不是接受這個主義,就是接受那個主義;不是追隨領袖,就是跟從偉人;不是信奉烏托邦,就是批判現代性;卻偏偏忽略了深究根柢,追究各種社會學說必須回答的根本前設問題。我們知道,政治哲學終究必回答「人性是什麼」「人的根本需求是什麼」等根本問題。符合人性需要的理論構造和社會設想,成本最低,效率最高,風險最小,基礎最牢,最易為人接受,最有可能成功。那麼,人性的根本需要是什麼呢? 自由就是人性的根本需要上文說過,價值是主體的決斷。如果我信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我決定人人在法律面前應該平等。我作這個決定,必須有客觀的可能性,和主體的選擇能力(主體自由)。就人性而言,價值的必要條件就是主體選擇的自由。無論我選擇什麼價值,我必須有主體自由,才能選擇。即使我選擇做奴隸,或信奉「聖人有權強制人人」「人人服從領袖」等,我也必須有主體自由才能作這些選擇。因此,主體自由就是一切價值的必要條件和基礎,自由就是人性的根本需要。而自由也是一種價值,所以,自由就是基礎價值或普世價值。由於自由是一切選擇的必要條件,因此它適用於一切生活方式的選擇,也就是適用於一切文化體系。任何社會,任何文化體系,任何宗教,只有通過主體的選擇才能夠成立。即使一個民族永世「遵從祖宗家法」,也得每個人通過主體自由,選擇「遵從祖宗家法」而不選擇別的,才能維持下去。即使你認為你的信仰是上帝的命令,你也得通過主體自由,選擇接受上帝的命令而不選擇別的,才能維持這種信仰。沒有主體自由,根本不可能有信仰、文化、生活方式或任何價值。因此,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前提。自由就是普世價值。因此任何社會,任何文化體系,任何宗教,選擇自由價值,都不會與本身的文化或信仰發生沖突。因此自由是現代多元社會的制度價值。這個簡單真理長期被忽略,掩蓋,或歪曲。現在要揭示這個真理,發現人的價值,也就是承認普世價值。 我們需要的是普世價值的啟蒙如果一個社會自覺地認可了普世價值,大家認為人是自由主體,形成了社會意識,那麼社會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教育,千百年來打造我們人格的應試教育就不中用了。一旦我們不再把人當作接受什麼的容器,而深信人是自由主體,我們就會把孩子視為成長中的自由主體,教育的目的是呵護他們的自由成長,前輩所能提供的是真實的信息、必要的基礎知識、職業技能和文化教養,同時懷著愛心告訴他們,我們這一代經歷過的痛苦和快樂、掙扎和奮斗、風險和焦慮、絕望和希望都是些什麼,以期他們將來理性成熟了經驗豐富了會作出自己的人生抉擇。只要我們尊重他們的天然自由,就不會發生代溝,只有隔代的朋友。 比如學術。學術是不可能價值中立的。1960年代興起的所謂「現代性」批判,其實是西方一些受益於現代憲政言論自由的知識分子,要求更充分的自由(也就是要求更充分的現代化)而形成的一種思潮。這是一種具有政治叛逆性的年輕學術,功力不足,難免偏頗,但畢竟是西方思想合乎邏輯的發展,在矯正現代化不足、揭示權力話語以及文本研究方面,有其貢獻。中國的跟從者則由於先天的缺陷,畫虎不成,反而以文革「大鍋飯」式的「平等理想」來反對「現代性」(市場經濟、科學建制和憲政自由)在中國的實現。凡此皆說明,學術的性質,如同教育的性質,必取決於根本的制度價值的共識,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自由先於法律,自由也先於制度。自由權利需要制度的庇護,而自由的輿論也會保衛自由的制度。首先要靠自由的輿論來推動制度的建設,而自由的輿論需要崇尚自由的知識分子來啟蒙。啟蒙,在人類歷史經驗中,是現代化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而我們從來沒有真正開始過。我們需要的是普世價值的啟蒙。有朝一日,水到渠成,社會便會平安地轉型。現代社會不是理想的烏托邦,而是實實在在赤裸人性的共同體。現代化不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人類問題,而是讓人直面長期被掩飾或扭曲的諸種人類問題,以求在充分自由的討論中,在學會尊重對方和妥協讓步中,謀求點點滴滴的解決。人類不可能達到終極的真理,也不可能達到終極的幸福。然而認識到你和我和他和她都是有理性有自由意志的主體,可以在犯錯和試錯中學習改進,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不管身後有多少暗影,腳下有多少陷阱,前方永有一線光明。

『拾』 到底什麼是"普世價值

1、人類社會在一定范圍內或在一定程度上總有一些價值共識和共識性價值。例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等。它們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九大報告)」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

如果不能稱為「普世價值」,應該選擇一個「共識價值」和「普適價值」之類的概念加以表述。
2、一味否定價值共識和共識性價值才是理論騙局。
應謹記林肯的名言:「你可能一時愚弄所有的人,也可能長久愚弄一部分人,但你無法永遠愚弄所有的人。」(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Abraham Lincoln)

閱讀全文

與普世價值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35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59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72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16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6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0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87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4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0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08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4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4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9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69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6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2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5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0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