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油氣儲運知識
一、油氣儲運中常見問題及原因
1、火災隱患
由於石油及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烴類碳氫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靜電、易中毒等特性,而油氣儲運過程中是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特別是輸油管道,加熱加壓是管道運輸的特點,故具有極大的火災及爆炸危險性。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並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主要原因主要有:(1)設備故障帶來的危害。油氣儲運設備設計的不合理、工藝缺陷、管線的腐蝕、操作壓力的波動、機械振動引起的設備疲勞性損壞以及高溫高壓等壓力容器的破損,易引起泄漏及爆炸。(2)防靜電措施不到位。油氣儲運過程中,油氣在管道和設備內流動會因摩擦而產生靜電,如果靜電不能及時導除,造成電荷積累,導致火花放電,就會引起火災爆炸事故。(3)不防爆設備及電器帶來的危害。工藝設備及電器線路如果未按規定選用防爆型或未經防爆處理,泄漏的可燃液體、氣體遇機械摩擦火花或電氣火花極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4)違章動火作業。包括違章指揮,動火審批不嚴,在不具備動火的條件下貿然審批動火;盲目動火。有的職工不熟悉動火管理規定,或存在僥幸心理,不辦理動火手續,有的職工本身不具備動火資格,忽視動火管理規定,貿然動火釀成火災;現場監護不力,流於形式。
2、油氣蒸發嚴重
目前,從油田→煉油廠→用戶的周轉環節繁雜,油氣損耗量及帶來的經濟損失十分驚人。在石化、石油企業,如煉油廠儲運系統、油庫、加油站等油品裝卸操作頻繁的工作環節,汽油等輕質油品中易揮發的有機組分會大量汽化逸出。按全國目前原油的年使用量2. 5×108t估算,全國原油和成品油的總損耗量將達到7. 5×106t/a以上,相當於一個大油田和煉油廠的采煉量,價值3×1010RMB以上。油品蒸發損耗的主要物質是輕組分,因此,油品蒸發不僅造成數量的損失,還將引起質量的下降。除此之外,由於散發到空氣中的油氣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超過一定濃度遇到火源即可發生爆炸。石油儲運過程中的裝卸站台和加油站向空氣中排放的油氣具有一定的毒性,會引起皮膚、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疾病;另外油氣(烴類物質)與空氣中氮氧化物在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反應生成臭氧,為光化學煙霧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3、管道腐蝕
很多輸油管道在濕硫化氫環境下受到嚴重腐蝕並開裂,如應力腐蝕開裂(SCC)、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SSCC)、氫致開裂(HIC)、應力誘導的氫致開裂(SOHIC)等。造成管道腐蝕的原因通常有四種:(1)材質因素。以HIC為例,材料中包含貝氏體或者馬氏體的「硬質」帶對HIC十分敏感。如果材料夾雜物偏析區硬度控制在300HV以下,就能夠很好的消除材料對HIC的敏感性。2、埋地管道所處的環境。埋地管道所處的環境是引起腐蝕的外因,這些因素包括土壤類型、土壤電阻率、土壤含水量(濕度)、pH值、硫化物含量、氧化還原電位、雜散電流及干擾電流、微生物、植物根系等。3、應力水平。有很多實驗表明,如果材料所承受的應力超過其屈服應力的30%以上時,材料就可能發生SOHIC破壞。但這樣的應力水平,在焊接構件的焊縫周圍區域以及SSCC裂紋或者其它類似於裂紋的缺陷內都有可能出現。4、設計製造。一些學者參照NACE標准(對於介質為氣體,設計壓力,<448 kPa;對於介質為多相系統,設計壓力<1 551 kPa)進行容器設計,認為可以避免SSCC或HIC發生的可能。但是實際上,這個標準的制定來源於實驗室環境(空氣中)。而且,酸性環境與水相的化學成分、pH值以及硫化氫分壓等因素有關。
二、防止儲運過程中問題的對策
1、油氣儲運過程的防火准備
(1)定期對設備維護保養。針對各種設備的特性嚴格按保養規程進行維護,工藝流程操作前做好工作危害分析,控制操作風險。(2)做好防火設計。設備泄漏等往往起源於設計階段,因此抓好防火設計十分重要。首先是設備的設計、選型、選材、布置及安裝均應符合國家規范和標准。根據不同工藝過程的特點,選用相應的耐壓、耐高溫或耐腐蝕的材質,按規定進行製造和安裝。其次是新建、改建、擴建生產裝置布局,單元設備布置,防火安全設施的設計和實施應遵循有關規范,做好嚴格的防火審核工作,充分考慮防火分隔、通風、防爆泄壓、消防設施等因素。同時對設備、電氣的防爆要求嚴格把關,從而消除先天性火災隱患。3、落實動火作業措施。拆卸禁火區內需要動火的設備、管道及其附件,移至安全的地方去動火,將需要動火的設備、管道及其附件和相關的運行系統做有效地隔離,如在管道上加堵盲板或拆掉一節管子等,阻隔易燃易爆的物料和介質進入動火作業點。動火前應把動火點周圍的易燃易爆物品轉移至安全地方,現場應打掃干凈。經檢查確認無誤後,開具「用火作業許可證」,落實好監護責任人。要在動火前和動火期間對動火區域內易燃易爆氣體濃度進行分析,避免動火過程中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2、油氣儲運中的油氣揮發
首先,改造固定頂油罐。當前,很多石油企業依然用固定頂油罐來儲存汽油和煤油,為了防止油氣揮發,減少油品儲存過程中油氣污染,需要將這些汽油和煤油儲罐改裝成內、外浮頂儲罐,並經常檢查,確保浮頂密封和附件良好。可以增強油罐的安全可靠性,減少油氣污染,浮頂罐的蒸發損耗可比固定頂罐降低85%左右。而且還可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2、油氣回收裝置,治理油品灌裝過程中的油氣揮發,最根本的手段是採取油氣回收措施,回收排放出的烴類氣體。採用油氣回收措施就是在油品灌裝集中的地點,設置油氣回收裝置,將灌裝過程中產生的油氣回收,通過裝置恢復成液態,重新送入儲罐。這樣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烴類氣體排放量,而且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油氣回收方法可分為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薄膜選擇滲透回收法等。總之,加油站採用油氣管道系統方案、儲油罐中固定頂罐較多的油庫和煉油廠採用油氣管道與專用設備結合的方案較為合理,即可在減少投資情況下達到一定效果,其他情況則應採用專用設備方案,效果較好,但投資較大。
3、管道的防腐蝕處理
(1)加強鋼管材料要求。管道發生應力腐蝕開裂主要是由剝離或陰極剝離造成的,要完全控制和預防壓力容器及管道中的與氫相關的腐蝕開裂,可能性非常小。為此,在材料的製造過程中,盡量控制和改善夾雜物的數量與形貌,降低含硫量與含氫量,塗敷前的鋼管表面必須進行拋丸或噴砂處理,以達到標准要求的潔凈度和錨紋深度,確保底漆粘結牢固。(2)把好現場補口質量。補口材料與管體防腐覆蓋層有較好的相容性;補口接合部應嚴密粘牢,必要時可做嚴密性試驗;必須認真處理補口處的鋼管表面,達到管體表面潔凈度的要求。(3)合理選擇管材壁厚度。首先要防止儲運過程與投運中管道的局部屈曲失穩;其次,要考慮裂紋擴展時效,防止開裂破壞。厚壁管比薄壁管有利於抗應力腐蝕開裂。因此在設計時不妨適當降低管材強度,增加管壁厚度。(4)固定式與移動式防腐作業線相結合工廠固定式防腐作業生產,由於施工環境好,可提高防腐管的質量,但對於需要長途運輸的管材,防腐覆蓋層易損傷,而現場修補也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故建立防腐作業線應考慮固定與移動相結合,以滿足工程現實的需要。
三、結語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油氣儲運作業環境復雜,因此各個煉油廠和油庫、加油站應必須著手在油品儲運過程中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減少蒸發損耗,避免強制實施油氣回收時影響生產經營。將火災防患於未然,對儲運管道加強管理。但是由於油氣儲運過程的復雜性,很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如油氣回收技術等等。目前我國還處於較低的發展階段,如何將一些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還需要以後的不斷探索。
B. 船拉食用油損耗國家規定是多少
重慶糧食集團規定散裝不超過0.2%,包裝不得有損耗
C. 油品的損益率怎麼計算
油品損溢計算公式:期初庫存+收入=付出+期末庫存如果付出+期末庫存大於期初庫存+收入,就意味著油品贏余,贏余率為贏余數量與等式右邊之比。同樣付出+期末庫存小於期初庫存+收入,就意味著油品損耗,損耗率為損耗數量與等式左之比。一般情況下油品損耗是正常的,但損耗率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否則可能意味發生了異常情況,需要認真查找原因。
拓展資料:
蒸發損耗是油品損耗中最大一種,揮發性與溫度和壓力有關,溫度越高,蒸發越快,油品損耗越大;壓力越高,蒸發慢,損耗越小。油品的蒸發損耗與油品的性質、密度、儲存條件(液面面積、油麵壓力、油品溫度、罐體空間大小和大氣溫度)、作業環境、地區位置及生產經營管理等因素有關。油品的蒸發損耗造成了驚人的能源浪費和對大氣的污染,既破壞了生態環境,也損害了人體健康。
油品灌裝中也會有大量油氣揮發出來造成損耗,因此,灌裝損耗也可做為蒸發損耗的一種。
自然通風損耗:自然通風損耗是由於罐頂有孔眼或在兩個孔眼間存在著高差情況下,因混合氣密度比空氣密度大,致使罐內混合氣從低處孔眼排入大氣,外界空氣從高處孔眼流入罐內,這種由於孔眼位差和氣體密度的不同,引起氣體自然對流所造成的損耗叫自然通風損耗。
自然通風損耗多發生在罐頂、罐身腐蝕穿孔或焊縫有砂眼,消防系統泡沫室玻璃損壞,呼吸閥閥盤未蓋嚴,液壓閥未裝油或油封不足,量油孔、透光孔未蓋好等情況下。
由於自然通風損耗原因既有設備問題,也有管理問題,因此只要加強管理,及時維修好設備,自然通風損耗是可以避免的。
影響油品灌裝損耗的因素主要有油品性質、油溫、裝油壓力大小、裝油流速、裝油方式及氣候條件。一般來說,輕質油灌裝損耗大,重質油損耗小;油溫高,壓力大,流速快油品損耗大;高位噴濺灌裝損耗大,低位液下灌裝損耗小。
D. 石油技術可采儲量的計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行業標准 《石油可采儲量計算方法》 (SY/T5367-1998),可采儲量的計算方法共10類18種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和局限性。應根據油藏開發階段和開發方式等具體條件選取適用的方法。本部分對砂岩油藏可采儲量的常用計算方法進行詳細闡述。其他類型油藏可采儲量的計算方法可參閱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行業標准 《石油可采儲量計算方法》及有關書籍。
1. 開發初期油田可采儲量的計算方法
開發初期是指油田的建設期或注水開發油田中低含水期。此階段,油田動態資料少,油藏開采規律不明顯。計算可采儲量的方法有經驗公式法、類比法、流管法、驅油效率-波及系數法、數值模擬法及表格法。礦場上經常採用的計算方法是經驗公式法、類比法及表格法。
(1) 經驗公式法
經驗公式法是利用油藏地質參數和開發參數評價油藏採收率,然後計算可采儲量的簡易方法。應用該法時,重要的是了解經驗公式所依據的油田地質和開發特徵以及參數確定方法和適用范圍。
美國石油學會採收率委員會阿普斯 (J. J. Arps) 等人,從1956年開始到1967年,綜合分析和統計了美國、加拿大、中東等產油國的312個油藏的資料。根據72個水驅砂岩油田的實際開發資料,確定的水驅砂岩油藏採收率的相關經驗公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ER——採收率,小數;φ——油層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數;Swi——油層束縛水飽和度,小數;Boi——原始地層壓力下的原油體積系數,小數; ——油層平均絕對滲透率,10-3μm2;μwi——原始條件下地層水粘度,mPa·s;μoi——原始條件下原油地下粘度,mPa·s;pi——原始油層壓力,MPa;pa——油藏廢棄時壓力,MPa。
上式適用於油層物性好、原油性質好的油藏。
1977~1978年B·C·科扎肯根據伏爾加-烏拉爾地區泥盆系和石炭系沉積地台型42個水驅砂岩油藏資料,獲得以下經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μR——油水粘度比;Cs——砂岩系數;Vk——滲透率變異系數;h——油層平均有效厚度,m;f——井網密度,ha/口;其餘符號同前。
該經驗公式復相關系數R=0.85,適用於下列參數變化范圍:μR=0.5~34.3;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109~3200) ×10-3μm2;Vk=0.33~2.24;h=2.6~26.9m;Cs=0.51~0.94;f=7.1~74ha/口。1978年,我國學者童憲章根據實踐經驗和統計理論,推導出有關水驅曲線的關系式,並將關系式和油藏流體性質、油層物性聯系起來,推導出確定水驅油藏原油採收率的經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 —束縛水條件,油的相對滲透率與水的相對滲透率比值;μo——地層原油粘度,mPa·s;μw——地層水粘度,mPa·s。
上式的優點是簡單,式中兩個主要因素:一是油水粘度比,很易測定;另一個因素油、水相對滲透率比值,可以根據相對滲透率曲線間接求得。
1985年我國石油專業儲量委員會辦公室利用美國和前蘇聯公布的109個和我國114個水驅砂岩油藏資料進行了統計研究。利用多元回歸分析,得到了油層滲透率和原油地下粘度兩者比值 (影響採收率的主要因素),與採收率的相關經驗公式:
ER=21.4289(K/μo)0.1316
上式適合我國陸相儲層岩性和物性變化大、儲層連續性差及多斷層的特點,計算精度較高。
(2) 驅油效率-波及系數法
驅油效率可以用岩心水驅油實驗法和分析常規岩心殘余油含量法。
1) 岩心水驅油實驗法:用岩心進行水驅油的實驗,是測定油藏水驅油效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可直接應用從油層中取出的岩心做實驗,也可以用人造岩心做實驗。具體方法是將岩心洗凈烘乾後,用地層水飽和,然後用模擬油驅水,直到岩心中僅有束縛水為止。最後用注入水進行水驅油實驗,模擬注水開發油藏的過程,直到岩心中僅有殘余油為止。水驅油效率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ED——水驅油效率,小數;Sor——殘余油飽和度,小數;Soi——原始含油飽和度,小數。
2) 分析常規岩心殘余油含量法:取心過程中,鑽井液對岩心的沖洗作用,與注水開發油田時注入水的驅油過程相似。可以認為鑽井液沖洗後的岩心殘余油飽和度,與水驅後油藏的殘余油飽和度相當。因此,只需要分析常規取心的殘余油飽和度就能求出油藏注水開發時的驅油效率。即: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β——校正系數,其餘符號同前。
原始含油飽和度的求取本章已有敘述。殘余油飽和度的測定方法通常有蒸餾法、色譜法及干餾法。由於岩心從井底取到地面時,壓力降低,殘余油中的氣體分離出來,相當於溶解氣驅油,使地面岩心分析的殘余油飽和度減小,所以應進行校正,β一般為0.02~0.03。
用分析常規岩心的殘余油含量來確定水驅油效率,簡便易行。但是實際上,取心過程與水驅油過程有差別,用殘余油飽和度法求得的水驅油效率往往較油田實際值低。
上述兩種方法求得的驅油效率乘以注水波及系數,即為水驅採收率。
波及系數是水驅油的波及體積與油層總體積之比。水驅波及系數與油層連通性、非均質性、分層性、流體性質、注采井網的部署等都有密切的關系。連通好的油層,水驅波及系數可以達到80%以上;連通差的油層和復雜斷塊油藏,往往只有60%~70%。
(3) 類比法
類比法是將要計算可采儲量的油藏同有較長開發歷史或已開發結束的油藏進行對比,並借用其採收率,進行可采儲量計算。油藏對比要同時比較地質條件和開發條件,才能使對比結果接近實際。地質條件包括油藏的驅動類型、儲層物性、流體性質及非均質性。開發條件包括井網密度、驅替方式及所採用的工藝技術等。
(4) 表格計演算法
表格計演算法是根據油氣藏的驅動類型,參照同類驅動油藏的採收率,根據採收率估算的經驗,給定某油藏的採收率值,估算其可采儲量。
油氣藏的驅動類型是地層中驅動油、氣流向井底以至采出地面的能量類型。油氣藏的驅動類型可分為彈性驅動、溶解氣驅、水壓驅動、氣壓驅動、重力驅動。油氣藏的驅動類型決定著油氣藏的開發方式和油氣井的開采方式,並且直接影響著油氣開採的成本和油氣的最終採收率。所以一個油氣田在其投入開發之前,必須盡量把油氣藏的驅動類型研究清楚。
油氣藏驅動類型對採收率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同屬一個驅動類型的油氣藏,由於各種情況的千差萬別,其採收率不是固定的,而是存在著一個較大的變化范圍。表7-3給出油藏在一次採油和二次採油時,不同驅動類型採收率的變化范圍。
表7-3 油藏採收率范圍表
表7-3所列出油氣藏不同驅動類型時採收率值的范圍,是由大量已開發油氣田所達到最終採收率的實際統計結果而得出的。油藏三次採油注聚合物等各種驅油劑的最終採收率范圍,則是依據實驗室大量驅替試驗結果得出的。不論是實際油氣田的統計值還是驅替試驗結果,均未包括那些特低或特高值的情況。僅由表中所列的數值范圍就可看出,油氣藏不同驅動類型之間最終採收率相差很大,就是同一驅動類型的油氣藏相差也懸殊。
(5) 流管法
流管法由於計算過程煩瑣,礦場上不常用,因篇幅所限,此處不作介紹。
(6) 數值模擬法
數值模擬法適用於任何類型、任何開發階段及任何驅替方式的油藏。開發初期,油藏動態數據少,難以校正地質模型,用數值模擬方法只能粗略計算油藏的可采儲量。
2. 開發中後期可采儲量的計算方法
開發中後期是指油田含水率大於40%以後,或年產油量遞減期。開發中後期可采儲量的計算方法主要有水驅特徵曲線法、產量遞減曲線法、童氏圖版法。
(1) 水驅特徵曲線法
所謂水驅特徵曲線,是指用水驅油藏的累積產水量和累積產油等生產數據所繪制的曲線。最典型的是以累積產水量為縱坐標,以累積產油量為橫坐標所繪制的單對數曲線。
根據行業標准SY/T5367-1998,水驅特徵曲線積算可采儲量共分為6種基本方法,加上童氏圖版法,共7種方法。
1) 馬克西莫夫-童憲章水驅曲線:此曲線常稱作甲型水驅曲線,一般適用中等粘度(3~30mPa·s) 的油藏。其表達式為:
lgWp=a+bNp
可采儲量計算中,以實際的累積產水量為縱坐標,以累積產油量為橫坐標,將數據組點在半對數坐標紙上。利用上式進行線性回歸,得到系數a和b。然後利用下式計算可采儲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計算技術可采儲量時,一般給定含水率fw=98%,計算對應於含水率98%時的累積產油量即為油藏的技術可采儲量。
2) 沙卓諾夫水驅曲線:沙卓諾夫水驅曲線適用於高粘度 (大於30mPa·s) 的油藏。表達式為:
lgLp=a+bNp
以油藏實際的累積產液量為縱坐標,以累積產油量為橫坐標,數據組點在半對數坐標紙上,進行線性回歸,得到上式中的系數a和b。同理給定含水率98%,計算油藏的可采儲量,計算公式如下: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3) 西帕切夫水驅曲線:此種曲線適用於中等粘度 (3~30mPa·s) 油藏。表達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對應的累積產油量與含水率的關系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4) 納扎洛夫水驅曲線:此種水驅曲線適用於低粘度 (小於3mPa·s) 的油藏。其表達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對應的累積產油量與含水率的關系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5) 張金水水驅曲線:此種水驅曲線適用於任何粘度、任何類型的油藏。其表達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對應的累積產油量與含水率的關系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6) 俞啟泰水驅曲線:俞啟泰水驅曲線適用於任何粘度、任何類型的油藏。其表達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對應的累積產油量與含水率的關系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7) 童氏圖版法:童氏圖版法也是基於二相滲流理論推導出的經驗公式,其含水率與采出程度的關系表達式為: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以上七個公式中:Wp——累積產水量,104t;Np——累積產油量,104t;Lp——累積產液量,104t;fw——綜合含水率,小數;R——地質儲量采出程度,小數;ER——採收率,小數。
利用童氏圖版法計算可采儲量,首先是依據如下圖版 (圖7-14),將油藏實際的含水率及其對應的采出程度繪制在圖版上,然後估計一個採收率值。最後由估計的採收率和已知的地質儲量,計算油藏的可采儲量。一般童氏圖版法不單獨使用,而是作為一種參考方法。
圖7-14 水驅油田採收率計算童氏圖版
前述1~6種方法均是計算可采儲量常用的方法。但對某個油藏,究竟選取哪種方法合理,不能單純憑油藏的原油粘度來選擇方法。要根據油田開發狀況綜合考慮,避免用單一因素選擇的局限性。一般的做法是:首先,根據原油粘度選擇一種或幾種計算方法,計算出油藏的可采儲量和採收率。然後,參考童氏圖版法,看二者的採收率值是否接近。若二者取值接近,說明生產數據的相關性好。但所計算的可采儲量是否符合油田實際,還要根據油藏類型及開發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若經過分析認為所計算的可采儲量不合理,則還要用其他方法進行計算。
(2) 產油量遞減曲線法
任何一個規模較大的油田,按照產油量的變化,大體上可以將其開發全過程劃分為3個階段,即上產階段、穩產階段及遞減階段。但有些小型油田,因其建設周期很短,可能沒有第一階段。所述的3個開發階段的變化特點和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油田的大小、埋藏深度、儲層類型、地層流體性質、開發方式、驅動類型、開采工藝技術水平及開發調整的效果。一個油藏的產油量服從何種遞減規律,主要是由油藏的地質條件和流體性質所決定的,開發過程中的調整一般不會改變油藏的遞減規律。
遞減階段產油量隨時間的變化,服從一定的規律。Arps產油量遞減規律有指數遞減、雙曲遞減及調和遞減三大類。後人在Arps遞減規律的基礎上,對Arps遞減規律進行了補充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 《石油可采儲量計算方法》 綜合了所有遞減規律研究成果,列出了用產油量遞減曲線法計算油藏原油可采儲量的4種計算方法。
1) Arps指數遞減曲線公式
遞減期年產油量變化公式:
Qt=Qie-D
遞減期累積產油量計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式中:Di——開始遞減時的瞬時遞減率,1/a;Qi——遞減初期年產油量,104t/a;Qt——遞減期某年份的產油量,104t/a;Qa——油藏的廢棄產油量,104t/a。
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的步驟是:
第一步,以年產油量為縱坐標,以時間為橫坐標,在半對數坐標紙上,繪制遞減期的年產油量與對應的年份數據組,並進行線性回歸,得到一條直線,直線方程式為:lgQt=lgQi-Dit。則直線截距為lgQi,直線斜率為-Di,從而求得初始產量Qi,遞減率Di。
第二步,確定油藏的廢棄產量Qa。計算技術可采儲量時,一般以油藏穩產期的年產液量對應含水率98%時的年產油量為廢棄產量。也可以根據開發的具體情況,根據經驗,給定一個廢棄產量。
第三步,由第一步所求的Qi,Di和第二步所求的Qa,代入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公式,即可求得油藏的遞減期可采儲量。遞減期可采儲量加上遞減前的累積產油量就是油藏的可采儲量。
2) Arps雙曲遞減曲線公式
遞減期產油量變化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遞減期累積產油量計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求遞減初始產油量Qi,初始遞減率Di和遞減指數n。產油量變化公式兩邊取對數得: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給定一個,nDi值,依據上式,用油藏實際的產油量和對應年限數據組,進行線性回歸。反復給定nDi值,並進行回歸,直到相關性最好。此時,直線的截距為lgQi,直線斜率為-1/n。從而可求得Qi,n及Di值。
第二步,確定廢棄產油量。
第三步,計算遞減期可采儲量。將第一步所求得的3個參數和廢棄產油量代入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公式,便可求得遞減期可采儲量值。遞減期可采儲量加上遞減前的累積產油量就是油藏的可采儲量。
3) Arps調和遞減曲線公式
Arps雙曲遞減指數n=1,就變成了調和遞減曲線。
遞減期產油量變化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遞減期累積產油量計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求遞減初始產油量Qi,初始遞減率Di。把產油量變化公式與累積產油量計算公式組合成: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累積產量與產量呈半對數線性關系。根據直線的截距和斜率,可求得Di,Qi值。
第二步,確定廢棄產油量。
第三步,計算遞減期可采儲量。將第一步所求得的3個參數和廢棄產油量代入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公式,便可求得遞減期可采儲量值。遞減期可采儲量加上遞減前的累積產油量就是油藏的可采儲量。
4) 變形的柯佩托夫衰減曲線Ⅱ
遞減期產油量變化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遞減期累積產油量計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遞減期可采儲量計算公式:
油氣田開發地質學
計算可采儲量之前,首先要求得參數a,b,c。求參數常用且簡便的方法如下:
首先,求得參數a和c。由遞減期產油量變化公式和遞減期累積產油量計算公式可得:
tQt+Np=a-cQt
根據上式,以tQt+Np為縱坐標,Qt為橫坐標,進行線性回歸,直線截距為a,斜率為-c。從而求得參數a和c。
然後,求參數b。將所求參數a和c代入累積產油量計算公式,以累積產油量Np為縱坐標,以1/(c+t)為橫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則直線截距即為a,直線斜率即為要求的參數b。
E. 看了一個視頻說,食用油在鍋里持續加熱,這樣油的上面就會積存油氣,當溫度達到400左右就會起火燃燒。
積存的油氣指的是食用油燃燒後產生的氣體,而不是食用油本身。食用油燃燒,火焰溫度達到400度左右,燃燒食用油產生的油氣(氣體)再次被點燃。
F. 食用油倉儲是否有損耗,如果有,標準是多少
有損耗的
比如破損漏油或者桶變形、老鼠咬等,過期的只能說你管理不善了
一般損耗率不高於2.5‰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G. 原油含水率達不到標准怎麼辦
原油脫水
所有的油田都要經歷含水開發期的,特別是採油速度大和採取注水強化開發的油田,無水採油期一般都較短,油井見水早,原油含水率增長快。原油含水不僅增加了儲存、輸送、煉制過程中設備的負荷。而且增加了升溫時的燃料消耗,甚至因為水中含鹽等而引起設備和管道的結垢或腐蝕。因此,原油含水有百害無一利。但水在油田開發過程中,幾乎是原油的「永遠伴生者」,尤其是在油田開發的中後期,油井不採水,也就沒有了油。所以原油脫水就成為油田開發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
多年的反復實踐,現在研究成功的多種原油脫水工藝技術有:
沉降分離脫水。這是利用水重油輕的原理,在原油通過一個特定的裝置時,使水下沉,油、水分開。這也是所有原油脫水的基本過程。
化學破乳脫水。即利用化學葯劑,使乳化狀態的油水實行分離。化學破乳是原油脫水中普遍採用的一種破乳手段。
電破乳脫水。用於電破乳的高強度電場,有交流電,直流電、交一直流電和脈沖供電等數種。其基本原理是通過電離子的作用,促使油、水離子的分離。
潤濕聚結破乳。在原油脫水和原油穩定過程中,加熱有利於原油粘度的降低和提高輕質組份的揮發程度。這也就促使了油水分離。
原油脫水甚費能源,為了充分利用能源,原油脫水裝置與原油穩定裝置一般都放在一起。為了節約能源,降低油氣揮發損耗,通過原油穩定回收輕質烴類,油田原油脫水工藝流程已趨向於「無罐密閉化」。無罐流程的顯著特點就是密閉程度高,油氣無揮發損耗。在流程密閉過程中,原油脫水工藝流程的密閉是一個關鍵環節,因為它的運行溫度較高,停留時間又長,油氣容易揮發損耗。據測定,若採用不密閉流程,脫水環節的油氣損耗約占總損耗的50%。
原油脫水設備則是脫水技術的體現,它在原油脫水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一項脫水設備結構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繫到脫水的效果、效率和原油的質量,以及生產運行成本,進而影響原油脫水生產的總經濟效益。因此,人們結合油氣集輸與處理工藝流程逐漸走向「無罐化」,即不再使用儲罐式沉降分離設備,而較普遍地採用了耐壓沉降分離設備,研製了先進的大型的脫水耐壓容器。電脫水器是至今效率最高,處理能力最強,依靠電場的作用對原油進行脫水的先進設備。電脫水器的形式有好多種,如:管道式、儲罐式、立式園筒形、球形等。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經過不斷地實踐與總結,趨向於大批採用卧式園筒形電脫水器。它的處理規模與生產質量均已達到較高水平,每台設備每小時的處理能力就能達到設備容積的好幾倍,凈化油含水率可降到0.03%以下。為了加快油田建設速度,提高脫水設備的施工予制化程度,將卧式電脫水器、油氣分離器、火筒加熱爐、沉降脫水器等四種設備有機的組合為一體,這種四合一設備,不僅結構緊湊,而且節約了大量的管線、閥門、動力設備,特別是油田規模多變的情況下,這種合一設備可以根據生產規模的需要增加或減少設置台數,所以說它具有較大的機動靈活性
H. 如何計算損耗率
是啊,如果餐飲收入是100萬元,損耗率定在千分之二。,那標准損耗額控制在2000元,超過了要就要處理了『
I. 油氣開採的方法
油氣的開采方法有兩種(陸地)開采和(海上)開采.兩者的方法大同小異!石油開采
石油開采技術的發展 石油和天然氣的大規模開采和應用,是近百年的事。美國和俄國在19世紀50年代開始了他們各自的近代油、氣開采工業。其他國家稍晚一些。石油開采技術的發展與數學、力學、地質學、物理學、機械工程、電子學等學科發展有密切聯系。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初期階段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內燃機的出現,對油料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這個階段技術上的主要標志是以利用天然能量開采為主。石油的採收率平均只有15~20%,鑽井深度不大,觀察油藏的手段只有簡單的溫度計、壓力計等。
第二階段 從30年代末到50年代末,以建立油田開發的理論體系為標志。主要內容是:①形成了作為鑽井工程理論基礎的岩石力學;②基本確立了油藏物理和滲流力學體系,普遍採用人工增補油藏能量的注水開采技術。在蘇聯廣泛採用了早期注水保持地層壓力的技術,使石油的最終採收率從30年代的15~20%,提高到30%以上,發展了以電測方法為中心的測井技術和鑽4500米以上的超深井的鑽井技術。在礦場集輸工藝中廣泛地應用了以油氣相平衡理論為基礎的石油穩定技術。基本建立了與油氣田開發和開采有關的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體系。
第三階段 從60年代開始,以電子計算機和現代科學技術廣泛用於油、氣田開發為標志,開發技術迅速發展。主要方面有:①建立的各種油層的沉積相模型,提高了預測儲油砂體的非均質性及其連續性的能力,從而能更經濟有效地布置井位和開發工作;②把現代物理中的核技術應用到測井中,形成放射性測井技術,與原有的電測技術, 加上新的生產測井系列,可以用來直接測定油藏中油、氣、水的分布情況,在不同開發階段能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③對油氣藏內部在採油氣過程中起作用的表面現象及在多孔介質中的多相滲流的規律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根據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對這些現象由定性進入定量解釋(見油藏數值模擬),試驗和開發了除注水以外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新技術;④以噴射鑽井和平衡鑽井為基礎的優化鑽井技術迅速發展。鑽井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打各種特殊類型的井,包括叢式井,定向井,甚至水平井,加上優質泥漿,使鑽井過程中油層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⑤大型酸化壓裂技術的應用使很多過去沒有經濟價值的油、氣藏,特別是緻密氣藏,可以投入開發,大大增加了天然資源的利用程度。對油井的出砂、結蠟和高含水所造成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見稠油開采,油井防蠟和清蠟,油井防砂和清砂,水油比控制);⑥向油層注蒸汽,熱采技術的應用已經使很多稠油油藏投入開發;⑦油、氣分離技術和氣體處理技術的自動化和電子監控,使礦場油、氣集輸中的損耗降到很低,並能提供質量更高的產品。
靠油藏本身或用人工補給的能量把石油從井底舉升到地面的方法。19世紀50年代末出現了專門開採石油的油井。早期油井很淺,用吊桶汲取。後來井深增加,採油方法逐漸復雜,分為自噴採油法和人工舉升採油法兩類,後者有氣舉採油法和泵抽採油法(又稱深井泵採油法)兩種。
自噴採油法: 當油藏壓力高於井內流體柱的壓力,油藏中的石油通過油管和採油樹自行舉升至井外的採油方法。石油中大量的伴生天然氣能降低井內流體的比重,降低流體柱壓力,使油井更易自噴。油層壓力和氣油比(中國石油礦場習稱油氣比)是油井自噴能力的兩個主要指標。
油、氣同時在井內沿油管向上流動,其能量主要消耗於重力和摩擦力。在一定的油層壓力和油氣比的條件下,每口井中的油管尺寸和深度不變時,有一個充分利用能量的最優流速范圍,即最優日產量范圍。必須選用合理的油管尺寸,調節井口節流器(常稱油嘴)的大小,使自噴井的產量與油層的供油能力相匹配,以保證自噴井在最優產量范圍內生產。
為使井口密封並便於修井和更換損壞的部件,自噴井井口裝有專門的採油裝置,稱採油樹(見彩圖)。自噴井的井身結構見圖。自噴井管理方便,生產能力高,耗費小,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採油方法。很多油田都採取早期注水、注氣(見注水開采)保持油藏壓力的措施,延長油井的自噴期。
人工舉升採油法: 人為地向油井井底增補能量,將油藏中的石油舉升至井口的方法。隨著采出石油總量的不斷增加,油層壓力日益降低;注水開發的油田,油井產水百分比逐漸增大,使流體的比重增加,這兩種情況都使油井自噴能力逐步減弱。為提高產量,需採取人工舉升法採油(又稱機械採油),是油田開採的主要方式,特別在油田開發後期,有泵抽採油法和氣舉採油法兩種。
氣舉採油法: 將天然氣從套管環隙或油管中注入井內,降低井中流體的比重,使井內流體柱的壓力低於已降低了的油層壓力,從而把流體從油管或套管環隙中導出井外。有連續氣舉和間歇氣舉兩類。多數情況下,採用從套管環隙注氣、油管出油的方式。氣舉採油要求有比較充足的天然氣源;不能用空氣,以免爆炸。氣舉的啟動壓力和工作壓力差別較大。在井下常需安裝特製的氣舉閥以降低啟動壓力,使壓縮機在較低壓力下工作,提高其效率,結構和工作原理見圖。在油管外的液面被壓到氣舉閥以下時,氣從A孔進入油管,使管內液體與氣混合,噴出至地面。管內壓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時,油管內外壓差使該閥關閉。管外液面可繼續下降。油井較深時,可裝幾個氣舉閥,把液面降至油管鞋,使啟動壓力大為降低。
氣舉採油法:
氣舉井中產出的油、氣經分離後,氣體集中到礦場壓縮機站,經過壓縮送回井口。對於某些低產油井,可使用間歇氣舉法以節約氣量,有時還循環使用活塞氣舉法。
氣舉法有較高的生產能力。井下裝置簡單,沒有運動部件,井下設備使用壽命長,管理方便。雖然壓縮機建站和敷設地面管線的一次投資高,但總的投資和管理費用與抽油機、電動潛油泵或水力活塞泵比較是最低的。氣舉法應用時間較短,一般為15~30%左右;單位產量能耗較高,又需要大量天然氣;只適用於有天然氣氣源和具備以上條件的地區內有一定油層壓力的高產油井和定向井,當油層壓力降到某一最低值時,便不宜採用;效率較低。
泵抽採油法: 人工舉升採油法的一種(見人工舉升採油法)。在油井中下入抽油泵,把油藏中產出的液體泵送到地面的方法,簡稱抽油法。此法所用的抽油泵按動力傳動方式分為有桿和無桿兩類。
有桿泵 是最常用的單缸單作用抽油泵(圖1),其排油量取決於泵徑和泵的沖程、沖數。有桿泵分桿式泵、管式泵兩類。一套完整的有桿泵機組包括抽油機、抽油桿柱和抽油泵(圖2)。
泵抽採油法 泵抽採油法
抽油機主要是把動力機(一般是電動機)的圓周運動轉變為往復直線運動,帶動抽油桿和泵,抽油機有游梁式和無游梁式兩種。前者使用最普遍,中國一些礦場使用的鏈條抽油機屬後一種(見彩圖)。抽油桿柱是連接抽油機和抽油泵的長桿柱,長逾千米,因交變載荷所引起的振動和彈性變形,使抽油桿懸點的沖程和泵的柱塞沖程有較大差別。抽油泵的直徑和沖程、沖數要根據每口油井的生產特徵,進行設計計算來優選。在泵的入口處安裝氣體分離裝置——氣錨,或者增加泵的下入深度,以降低流體中的含氣量對抽油泵充滿程度(即體積效率)的影響。
泵抽採油法
有桿泵是一個自重系統,抽油桿的截面增加時,其載荷也隨著增大。各種材質製成的抽油桿的下入深度,都是有極限的,要增加泵的下入深度,主要須改變抽油桿的材質、熱處理工藝和級次。根據抽油桿的彈性和地層流體的特徵,在選擇工作制度時,要選用沖程、沖數的有利組合。有桿泵的工作深度在國外已超過 3000m,抽油機的載荷已超過25t,泵的排量與井深有關,有些淺井日排量可以高達400m3,一般中深井可達200m3,但抽油井的產量主要根據油層的生產能力。有桿抽油機泵組的主要優點是結構簡單,維修管理方便,在中深井中泵的效率為50%左右,適用於中、低產量的井。目前世界上有85%以上的油井用機械採油法生產,其中絕大部分用有桿泵。
無桿泵 適用於大產量的中深井或深井和斜井。在工業上應用的是電動潛油泵、水力活塞泵和水力噴射泵。
J. 食用油倉儲是否有損耗,如果有,標準是多少
俺來回答:
損耗一般是指散裝的貨物在運輸或儲存期間,發生的自然損失。主要包括水分蒸發、合理比例的運輸和倉儲損失。對於不同類別的散裝貨物(主要是糧食等產品),損耗有一定的比率。而有獨立包裝,就像你這種密封包裝的貨物,是沒有自然損耗的。
要是有儲存損失,一般也是包裝破損而造成的。包裝的破損一般由於保管不善導致,或者是產品自身包裝質量(材質或工藝)不好而導致。
法律上對密封包裝包括玻璃製品的易碎品包裝的破損率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要依據貨物類型和雙方協議約定來確定,一般在1%-3%之間。
如果你方存儲的是塑料或金屬桶密閉包裝的油脂,應該破損率很低。所以儲存物品產生破損情況,作為承儲方,要分析破損的原因,要是由於保管的問題,比如你方運輸、堆放、日常保管,應該由你方承擔。要是由於貨物本身包裝有問題,就要及時聯系貨主,讓其負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