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腦力測試計算方法

腦力測試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6 10:48:00

㈠ 人的智力多少是如何測試出來的

智商(IQ)是指智力測試的商數,也就是說用智力年齡除以你的實際年齡,再乘以100。通常認為,IQ在80~120之間屬於正常,IQ在120以上屬於超常。

智商測驗包括十一個項目,有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分別測驗,完成整個測驗大約需要一小時。

智商測試也被稱為IQ測試,它是由德國心理學家施太倫(L.W.Stern)提出。智商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但也可以表現為一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智商值的影響因素:

一、遺傳:

與智商相關的基因發現在不同人種中有不同頻率分布,平均智商高的人種的智商基因比平均智商低的人種多。一般說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會低。

這種遺傳因素還表現於血緣關繫上, 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為102;而隔省結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達109;父母是表親,低智商的孩子明顯增加。

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特別是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據調查,吃母乳長大的兒童比吃代乳品長大的兒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三、飲食:

飲食單調導致某些微量元素不足,或者飲食量過少,蛋白質等營養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會導致智商發育受阻。攝入過多重金屬元素如鉛,銅等也會影響智商。

四、體重:

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這是因為肥胖兒過多的脂肪進入腦內,會妨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增生。

㈡ 智商的計算公式

用公式表示即是:IQ=MA(心理年齡)/CA(生理年齡)×100。

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阿爾弗雷德(Binet.Alfred,1857~1911)和他的學生編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根據這套智力量表將一般人的平均智商定為100。

1916年,特曼教授把這套量表介紹到美國修訂為斯丹福-比奈智力量表,並用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之比作為評定兒童智力水平的指數,這個比被稱為智商,用公式表示即是:IQ=MA(心理年齡)/CA(生理年齡)×100。

(2)腦力測試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早期編制的智力測驗多採取個人測驗的形式。這是單獨評估心智功能的最好方法。目前國際上常用的個人智力測驗主要有兩種: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和韋克斯勒智力量表。這兩種測驗在中國都有修訂本。

韋克斯勒量表還可用於診斷一定范圍的心智失調。團體智力測驗多屬於匯選式(或識別型)的紙筆測驗,內容包括文字推理、數字運演、普遍常識以及非文字推理等項目,一般適用於教育、工業和軍隊等部門,可較為迅速地獲得有關被試心智功能的客觀指標。

特殊智力測驗是為了適應特殊人口的需要而制定的,例如嬰兒和學前兒童測驗著重探討發展問題,並傾向於強調感知能力的作用。弱智和文盲的智力測驗也屬此類。特殊智力測驗通常包括非文字的項目,諸如畫小人,圖像分類、拼圖、搭積木和解謎等。

㈢ 智商的測定方法是什麼

智商,英文簡稱IQ(IntelligenceQuotient),是通過測驗、測量出來的智力指數,是受測者在智力測試上所得的分數,是一個人與相同智力年齡或同社會階層的人相比較智力的高低,它反映了被測者在測驗題目上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把IQ視同為智力。

智商就是表示相對智力的數字,是智力年齡(Mentalage)除以實際年齡(Chronological),將除得的數字乘以100,然後除去小數點部分。

智商(IQ)已成為人所皆知的詞彙,然而真正了解其意義的人卻為數不多。和其他心理學詞彙一樣,智商一詞常常被誤用。比如,人們往往把智商(IQ)與智力年齡概念相混淆。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是:智力測驗的得分通常顯示的是人們的「智力年齡」的水平。但是,如果要確定一個人的智商,就必須聯系他的實際年齡來考慮他的智力年齡。

事實上所謂的智力,就是一個人的聰明程度,我們常常以智力發達來形容一個人聰明,同時也以智力低下、弱智等詞語來表述一個人大腦的愚笨。說得更具體一些,智力就是一個人了解、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它由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五個方面構成,智力就是這五種能力的綜合。

心理學家做過形象的比喻:觀察力是智力的眼睛,記憶力是智力的儲存倉庫,思維力、想像力與創造力又構成了智力的加工廠。

以科學與量化的方式測定看不見摸不著的智力,一直是心理學家的夢想,也是現實的需要。經過許多心理學家的努力,科學測量智力的方式逐步完善。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英文簡稱為IQ,智商也就是科學測定智力所獲得的數據,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它的具體計算方式如下:

IQ(智商)=MA(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100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智商就是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的比率。100是為使智商成為一個整數。

例如,一個10歲的孩子經過智商測驗,他的測驗分數達到了12歲孩子的平均水平,那麼他的智力年齡就是12,這個孩子的智商即為:IQ=12/10×100=120,也就是說這個孩子的智商略高於同齡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㈣ 智商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智商計算公式為:

IQ(智商)=MA(智力年齡)/CA(實際年齡)×100

智商測試一般包括十一個項目,有常識、理解、算術、類同、記憶、字詞、圖像、積木、排列、拼圖、符號分別測驗等。心理學家運用智商測驗這一工具的目的是為了檢測人的智力水平,用智商的高低表現智力的優劣。

(4)腦力測試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人群中各個IQ分數段所佔的比例:

約50%的人口,智商介於90與會110之間即「普通智力」約25%的人口,智商小於90,(根據定義,智商 100當然就是人口的平均智力水平)。

智商介於是110與120者,約占人口14.5%;介於是120與會130者約佔7%介於是130與會140者,約 3%智商超過140者,僅占人口的0.5%。

在低智力的一邊,亦有類似的分布情況。例如智商,在介於70與80者,有7%等等。可見,「天才」與「遲鈍」的人都很少;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般智力。

㈤ 測智商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智商測量方法標准 對智力測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有觀察法、實驗法、談話法、個案調查法、作品分析法、智力測驗法等。 現代心理學最早使用智力測驗的是法國心理學家比奈。1904年法以國教育部長邀請科學家與教育家組成了一個委員會,專門研究學校判斷低能兒童的方法問題。比奈就是該委員會的成員。他與西蒙合作,於1905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測量智力的具有成效的量表,叫做可量的智力表。

1908年,比奈與西蒙對這個智力量表做過一次訂正與補充,1919年雙做了第二次訂正。這個量表兒作比奈-西蒙智力測量量表。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量量表很快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在中國,20年代初期有陸志韋訂正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驗,謬世承、陳鶴琴合作的《智力測驗法》。30年代有陸志韋、吳天敏再次訂畫龍點睛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測驗。 智商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它是德國心理學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

智商是智力商數的簡稱,智商用英文IQ表示。 智商是智力年齡被生理年齡被生理年齡相除而得出的商數。智商的計算公式如下:IQ=MA÷C.A×100,智商表示人的聰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聰明. 生理年齡指的是兒童出生後的實際年齡、智力年齡或心理年齡是根據智力測量測出的年齡。 智力年齡只能表示智力的絕對高低,不能表示不同生理年齡不同兒童的智力高低。

例如:甲兒童生理年齡5歲,智力年齡6歲,而乙兒童年齡10歲,其智力年齡11歲,兩個兒童的智力年齡都比自己的生理年齡大了1歲,這就很難比較他們兩個人的智力的高低。採用智商就能相對比較出他們智力水平的高低。甲兒童的智商力5/6×100=120,乙兒童的智商等於11/10×100=110。從甲乙兒童的智商我們可以認為,甲兒童智力水乙兒童的智力水平高。

通常人們對智力水平高低進行下列分類:智商140以上者稱為天才,智商120-140為最優秀,100、110、120為優秀,90-100為常才,80-90為次正常,70-80為臨界正常,60-70為輕度智力落後,50-60為愚魯,20-25為痴魯,25以下為白痴。

㈥ 智商怎樣計算

人類沒有絕對的智商指數!(只是相對的)所有剛出生嬰兒智商差異微乎其微。
表面上看成人的智商差異很大,其實不是,而是由於每
個人的智商分配不同。舉個例子吧!
比如說:都說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其實並不是他
們腦子苯,足球運動員在射門時的一剎那他的反映速
度、角度的計算還有配合都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極限!
一般情況下理科比較好的人,性格內向、比較穩重、心細、有較條理性、反映速度慢一些(做事總是比別人慢半拍,最終結果很完整)
文科比較好的人,性格開朗、溝通能力強、反映速度快、想像力豐富。
因為每個人不同的性格趨向,愛好,職業都不同
所以我個人認為衡量人的智力,「智商」僅供參考智商
低的人,就不一定比智商高的人智力差。

㈦ 瑞文智力測試是怎麼計算iQ的

方法:採用離差智商計演算法。

第一步:

根據總得分就是受測者通過的總題數,得到原始分。

第二步:

把原始分先換算成相應的百分等級,再將百分等級轉化為IQ得分。

㈧ 怎麼算智商

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測試:




1、可以使用測試智商的軟體測試智商。

目前國際上最通用的智力測試就是韋氏智力量表,從1939年開發出來就逐漸成為了使用率最高的智力測量表,分為成人、兒童和學齡前三套,主要測試分為言語量和操作量。測試者根據年齡按照表進行測試,最後計算出綜合成績。

2、智商,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Quotient),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准。

㈨ 醫院里到底怎麼測試智商的

智商的測試主要是針對兒童,通過對兒童智力評估的結果來判斷智商的高低。但是智商的高低不能做為診斷疾病的依據,是判定孩子是否需要進行智力的訓練或感知訓練。為了提升孩子智商建議平時可以多吃一些益智的食物,如堅果,魚類等。

通常在省立醫院的三甲大醫院是都可以進行測試的,測試費用不能全國統一定價而論,在三甲大醫院費用通常在58-69元之間,但是如果在下級醫院會價格相對便宜,大概在45-57元左右。具體還要根據做的項目和種類,醫生的鑒定和鑒別程度而進行進一步收費。

(9)腦力測試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應在了解用戶的背景資料後,根據患者的情況,事先進行檢查內容(包括用具)和順序的准備。

測驗前應對患者或家屬說明測驗目的、要求和主要內容,以取得同意及充分合作。

檢查要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檢查中注意觀察患者的狀態,是否合作,是否疲勞。

檢查中不要隨意糾正患者的錯誤反應,檢查中不僅要記錄患者反應的正誤,還應記錄患者的原始反應(包括替代語,手勢,體態語,書寫表達等)。

㈩ IQ的計算公式是什麼啊

計算IQ的公式是:IQ=(心理年齡/實際年齡)×100。
===================

一、什麼是心理測評
心理測評是企業選拔安置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選拔合格人才,並做到人盡其才的重要保證。所謂心理測評是指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測試個體的智力水平和個性差異的一種科學方法。美國心理學家卡特最先提出心理測評這個詞。1904年法國的心理學家比納和西蒙編制了第一個兒童智力測驗量表,接著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推孟教授,提出了心理商數的概念,簡稱為IQ。計算IQ的公式是:IQ=(心理年齡/實際年齡)×100。
二次大戰後,許多企業家看到了心理量表在招聘人員中的積極作用,由此,心理測評技術得到了很大發展。我國的心理測評主要是在1978年以後開始廣泛運用於實踐。在企業招聘中進行心理測評始於80年代的中後期。隨著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的科學化、標准化的發展,心理測評技術在我國企業選拔與安置人才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通過心理測評,可以了解一個人是否符合某一崗位的需要。所謂人事安排,就是讓適當的人擔任適當的工作。而通過心理測評可以較客觀、真實地了解一個人的個性與能力,將他安置到適當的崗位上去,以保證人盡其才。
二、心理測評的主要方法
心理測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紙筆測驗
紙筆測驗簡稱筆試,即要求被試根據項目的內容,把答案寫在紙上,以了解被試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紙筆測驗的形式主要有七種:多種選擇題、是非題、匹配題、填空題、簡答題、小論文,紙筆測驗在員工招聘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規模的員工招聘中,它能很快把員工的基本活動了解清楚,然後可以劃分出一個基本符合需要的界限。
2.量表法
量表(scale)是一種比紙筆測驗更嚴格的測量工具,它們可以看作是一把尺子,用這把尺子對被試的屬性進行測量,一般的心理測驗都由一個或幾個量表組成,它們的建構程序更嚴格,客觀化的程度更高,往往有常模可以參照。例如韋克斯勒智力測驗量表。
3.投射測驗
有些心理特徵是很難直接觀察和測量的,例如人們的慾望、動機、需要等等。就需要用投射的測量方法。所謂透射法,就是讓被試通過一定的媒介,建立自己的想像世界,在無拘束的情景中,不自覺地表露出其個性特徵的研究方法。它可以適合各種目的、用途。其主要方法的有以下幾種:
(1)聯想技術。為被試呈現一些刺激,請被試報告對這些刺激的反應,根據被試的反應作出分析。常用的有各種墨漬投射測驗,各種字詞的聯想測驗等。
(2)構成技術。指的是被試需要根據一個或一組圖形或文字材料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這種測驗主要測量被試的組織信息的能力,從測驗的結果分析被試的深層心理。比較著名的有:主題統覺測驗,麥克萊蘭的成就測驗;其他的還有測量人們信念,宗教信仰,價值觀等的測驗,這種技術主要側重於對被試產出的分析。
(3)詞句完成法。把一些沒有完成的句子呈現給被試,請被試根據自己的想法把句子完成,例如,「我覺得我們的企業……」,被試可以作出各種反應,這種方法比上述的兩種都簡單,但卻很說明問題。
(4)等第排序技術。請被試把一組目標、願望、需要等等按某種標准加以排序的方法。許多價值觀,成就動機,態度的測量都用這種技術。
(5)表現技術。這是一種側重過程性分析的技術,不大注意被試的產出。要求被試參加一些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表現出他們的需要、願望、情緒或動機,他們處理事物,人際交往方式無不帶有個人的獨特特徵。這些活動設計要求符合實際生活的場景,如做游戲,演一出戲,角色扮演,畫一幅畫等等都可以。
(6)個案分析技術。這是一種綜合性技術,既含表現的成分又有投射的成分。個案設計得貼近實際,請被試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被試在操作時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充分發揮想像力,所以這種方法能引起被試的很大興趣。
研究人員對投射測驗的爭議較大,贊同的、反對的都有,但是一致的意見是這種方法是很有發展前途的,其主要優點是主試的意圖目的藏而不露,這樣就創造了一個比較客觀的外界條件,使測試的結果比較真實。其缺點是分析比較困難,關鍵在於如何提高投射測驗的信度和效度,提高它們的客觀性程度,而且主持投射測驗的人員需要接受專門的培訓,否則不如採用其它的測量方法。
4.儀器測量法
這是指通過科學的儀器對被試進行測試,以了解被試心理活動的一種科學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測量心理活動的儀器越來越多,如多導儀、眼動儀、動作穩定儀等,這些儀器在測量人的興趣、動機、技能等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心理測評的技術指標
一項好的心理測評,應該是可信的、有效的,並且是可重復的。這就涉及到心理測評中的一系列技術指標。
1.標准化、客觀化和常模化
在收集研究數據時要從測量的材料、情境、主試、被試和結果的處理方式等幾個方面考慮,加以系統地控制,以保證收集到的信息是客觀的。要盡量控制無關變數的干擾,集中收集與研究主題關聯最大的信息。
(1)標准化
標准化是指收集信息的條件和程序要有統一的標准,其意義在於,我們應該保證是採用同一個參照框架,用同樣的方法收集材料,這樣得出的結果比較起來才有意義。
無論是做實驗室研究,現場調查還是准實驗研究都要注意收集信息時的系統性和控製程度,要按照同樣的程序開展工作,這樣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個人主觀性對研究過程的影響。具體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控制:
①測驗材料。測驗材料實際上是一把測量的尺度,主試根據被試的反應,得出對被試某個方面特徵的測量結果。所以無論是問卷,儀器,調查表格都要統一制式,使被試接受同樣的刺激作出相應的反應。要注意測驗材料對被試的適合程度,這個問題在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中尤其應當注意。
②測驗環境。這個條件和測驗材料幾乎同等重要,有時被試在不同的環境中接受同樣的測驗可能得出有差異的結果來,這主要是環境的差異造成的。環境對被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無關變數的控制上,被試到一個新奇的環境中,難免產生一些與測驗無關的情緒,自然會影響到測驗的結果。其它的因素包括照明,通風,噪音,溫度,濕度等等條件。要讓被試盡可能在比較自然的條件下接受測驗,環境不要與其熟悉的條件差別太大,否則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③測驗程序控制。主試要控制好測驗的程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要按測驗指導手冊上規定的執行,不能任意處理。主試要和被試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被試了解測驗的目的,如何正確地做出反應,減少被試的顧慮。在整個測驗的過程中,主試要觀察被試的反應,及時解答被試提出的問題,但不能給被試以暗示,協助他們作答。
④測驗時間。這個因素也影響測驗結果,一般的測驗都有時間的限制,例如,學生的考試時間都有一定的限制,超過時間限制再交卷就沒有意義了。主試應該把時間的限制預先和被試講清楚,在測驗的過程中可以提醒被試注意時間。這樣做的意義在於被試的結果可以在同一個基準進行比較。
測驗時間還有另一重意義,同一個測驗最好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進行,例如同是上午,同是下午等等,對一個樣本而言,要使被試在盡可能相同的時間段內接受測驗。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常常進行工作態度的調查,這個問題特別要引起研究人員的重視。 ⑤主試的培訓。主持測評的人應具備一定的資格,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工作。在主持一個新的測評時,主試要有充分的准備,了解該測評的每一個細節,可能的話,自己先體驗一遍或是先做一個預試,預試後徵求被試的意見,以便更好地做好工作。
(2)客觀化
客觀化的工作是為了保證對測驗結果的解釋的一致性,盡可能地減少評價人的主觀性程度,要有一套程序加以保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測評設計。測評的設計要符合客觀實際,要徵求各方面專家的意見,使測驗結果能反映出欲測量構念的變異程度。在設計測驗時要盡量減少那些可能產生「社會期許性」的項目,以免誤導被試。
②計分方法。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採用數量化的評價方法,少用或不用文字評價的方法。標準的測驗要向主試提供計分方法和計算公式,使主試可以對同一結果得出比較一致的評價。主試要接受充分的培訓,掌握評價標准。評價時要採取客觀的態度評價被試的作業成績,如果主試屢次給出主觀的評價,就可以考慮撤換他們。也可以考慮用增加評價人的方式減小評價的偏差。
③測驗程序控制。主試在測驗的過程中要保持公正和客觀的態度,對被試的作業不應表態,對正確答案表示贊許或提示被試等等,可以在被試結束測驗之後與他們討論,但是在測驗過程中絕不允許暗示他們。
(3)常模化
常模化的工作從另一個方面保證測驗結果的質量。心理測量的數據類型不同於其它學科(例如,物理學、化學等等)數據的類型,一個測度的意義只有在與其它測度比較的基礎上才可以顯示出來。因為心理測量尺度的單位並未達到統一和可以互相換算的地步,而且很難確定絕對零的位置。有鑒於此,心理學家以常模化的方式表徵測量結果的意義。
常模化是指每個測驗都要提供一組測驗分數,以之作為比較的基準,便於解釋測量結果的意義。這樣一組分數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①常模樣本。常模樣本的構成應具有代表性,它可以在幾個主要方面代表母體的特徵,應該盡可能多地表現母體的多方面性徵,例如,可以從總體上,從不同的性別,年齡組,受教育程度,收入,地域等自然的,社會的,經濟的各方面進行分類,並給出各個分組的數據。建構這樣一個常模樣本是很不容易的,可以採用抽樣技術選取樣本並用統計計算樣本的代表性。
②適用范圍。常模樣本越具有代表性其適用范圍越大;在引進國外的量表時要特別注意其常模的適用范圍。有些常模還有一定的時限,所以要適時地增加新的資料,提供新的常模數據。
③分數轉換法。不同的常模有不同的分數轉換法,即根據常模的分數分布形態,由原始分轉換為標准分的方法不同。常用的轉換法有百分位法等。
2.信度
信度是衡量心理測量質量的指標之一,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這個概念:首先,信度是指心理測量結果穩定性和一致性程度的指標。如果我們用相同的或可以互相換算的測量工具反復對同一組客觀事物進行測量的話,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保證這些結果是相同的?其次,信度是指測量的准確程度,既使我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反復測量的結果是穩定的和一致的,但是仍不能保證得出的結果的是准確的,准確性的定義蘊涵著穩定性的定義;最後,從理論和應用的角度看,信度是指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保證測量工具本身是精確的。
測驗中常見誤差有兩類:一類是系統誤差,另一類是隨機誤差。系統誤差的差誤是集中的,向著一個方向分布的,在數量上表現為是恆常的;而隨機誤差則是由於種種隨機原因造成的,很難加以控制,差誤散布在各個方向,數量也是隨機分布,忽大忽小。絕大多數的測量誤差是隨機誤差,這是由於系統誤差是很容易發現的,一旦發現了就可以去除掉,而隨機誤差則是由於原因不明的一些原因造成的。從這個角度觀察信度問題就比較清楚了:我們得到的測量分數實際上是由兩部分合成的,一部分是「真分數」,另一部分是由測量誤差造成的「誤差分數」,這兩個分數的和即是測量得出的「總分」。進一步對變異數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信度的量化定義:在測量中,測量誤差的變異量越大,則測量的信度越低,反之則信度越高。我們可以給出兩個等價的定義:
(1)由一種測量工具得出的數據的「真分數」的變異量與「總分」變異量的比率即為該測量的信度系數。
(2)由一種測量工具得出的數據的「誤差分數」的變異量與「總分」變異量的比率與1.00之差即為該測量的信度系數,這里的 1.00表示測量的理想狀態,即誤差分數為零,信度系數等於1.00。
由於我們對於「真分數」不能真正測得,所以第一個定義僅具理論意義而不能實際計算;但是第二個定義可以用於實際計算。它們的公式為:
計算信度系數的公式和方法很多,通常有這么幾種:
(1)折半法。將測驗的項目分為兩部分,分別計算這兩部分的分數,以這兩部分分數的相關系數作為折半信度系數。這種方法簡單易行,省時省力。在把測驗的項目進行折半時,可以按奇項--偶項劃分,也可以按其它的標准折半。由這種方法得出的數值僅計算了測驗一半項目的信度系數,還要進行修正才能得出整個測驗的信度系數。
(2)復本法。復本是指研究人員同時編制兩份量表,它們在內容、形式、難度等方面等同,請被試分別接受兩次測驗,一次做一份,然後把被試的兩次測驗得分的相關系數作為復本信度系數。如果兩次測驗幾乎在同一個時間內完成,則該系數為復本系數,如果間隔的時間較長,則得出的相關系數為穩定或等值系數。這種方法得出的結果比較能說明問題,但是要編制兩份等同的量表殊非易事,因此在實踐中的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3)重測法。若編制兩個量表有困難,可以用一個量表對同一個樣本實測兩次,由之得出兩組分數的相關系數可以作為重測信度系數。這種方法往往容易引起被試的反感,覺得乏味,不願意配合;此外樣本的構成,兩次測量的間隔,欲測構念的穩定程度也會影響到測量結果。
(4)內部一致性考驗法。這種方法近來很為流行,它可以從信度和效度兩方面說明問題。這種方法從信度與效度的關系角度提出了對測驗量表內部一致性考驗的思路,如果一個測量量表是有效的,這個量表就必須是前後一致的。每個量表的不同層次都應該指向構念的方向,不同的測量項目應該涵蓋所欲測量的構念的一部分,為測量作出各自的貢獻。如果一個量表中的所有項目都是高度內部一致性的話,那麼整個量表僅能測量構念的某個部分,而不是其全部。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衡量整個量表的信度系數,而且可以從項目的水平分析其作出的貢獻。
3.效度
效度是另一個衡量心理測量質量的指標。效度的一般定義是:一個測量工具能夠恰當地測量出所欲測量構念的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但並不充分,效度要進一步解釋經驗水平的指標與理論構念的聯系。由之可以把效度大體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經驗效度,這是比較普遍的一類,它們主要表徵一些可觀測變數間的關聯程度,因此,這類效度通過分析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間的關系,可以用一些觀測變數預測另外一些觀測變數;另一類效度是理論效度,它主要表徵觀測變數與理論構念間的關系,這些理論構念往往是潛在變數,不可直接觀測。
常用的效度有如下幾種:
(1)內容效度。是指測量工具的內容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欲測構念,也就是一個待測內容範圍是什麼,然後再尋求對應於這個范圍的指標,測量的指標不能是相應構念的復述,也不能把所有的指標都收羅無遺,而是應有代表性。實際上這兩項工作都很困難,應當允許不同的研究人員採取不同的途徑。在檢驗一個測量工具的內容效度時,要把這個過程重新加以考慮,主要由有關專家進行判斷,他們要提出實際的證據表明設計的邏輯與測量目的的相符程度。
(2)效標關聯效度。以一個或一組測量指標與其它有效測量指標的關聯程度可以作為一個測量工具的效標關聯效度。這里所指的有效測量指標可以是與測量同時存在的也可以是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指標,例如,學習成績,工資收入,管理績效等等。從時間上看,效標關聯效度有兩種,一種是同時效度,可以用測量的結果與同時存在的一些指標的關聯系數作為效度系數,另一種是預測效度,即是用測量結果與未來的一些指標的關聯系數作為效度系數。
效標關聯效度預測的指標與實際中的一些指標有聯系的,它們有助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決策。例如,升學和職業輔導,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都有大量的應用;另一方面,我們在研製新的量表時,也可以用這個新量表與已經被證明是效度較高的量表結合起來研究,探索新的變數與其它變數的關系。
(3)構念效度。這類效度用於衡量某個特定的測度與其它測度之間的關系是否與理論假設的關系一致。構念效度比較難於建立,要從兩方面提出證據:①要指出這個測量和所有理論上認為應與之有關的其它測量都存在著較高的關聯程度;②要指出這個測量和所有理論上認為與之無關的其它測量的關聯程度都很低。構念效度要提供多方面的證據,從不同的角度對所測的構念加以說明,它們需要提供一組指標從不同側面建立構念效度。這類效度在擴展心理學的知識領域時特別有價值。
四、心理測評的具體內容
在人員選拔工作中,常用的心理測驗主要對人員的認知能力,個性和興趣進行測量,因為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這3種心理特徵與工作的關系最為密切。
1.認知能力及其測驗
智力是心理測驗最早嘗試測量的問題之一,80多年以來對這個問題的結構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足見這個問題的復雜性。不同的學派對測量這個問題進行了種種的實驗:最早的智力測驗是比納等人研製的,他們試圖用測驗的方法識別學校中兒童的心理缺陷。嗣後,斯皮爾曼在對大量的測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智力兩因素理論,他認為心智能力中存在兩種因素,一種是普遍因素,用(G)表示,代表個人的普通能力;另一種是特殊因素,用(S)表示,代表個人的特殊能力。
現行的認知能力測驗已不再是早期的那種模型,而是涵蓋了相當廣泛的領域,這些測驗以實踐中的績效為效度標准選擇項目,建構量表。這樣作的結果提高了測驗的預測能力,但同時也使測驗的特異性增強了,因此在人員選拔時要注意選擇合宜的量表。在工商組織的人員選拔工作中,可供選擇的認知能力測驗包括以下幾類:
(1)機械能力
從事各種機械工作的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知覺性質的認知能力,這些知覺能力處理物體間的空間關系,把這種關系轉換為視覺形象;在轉換過程中的知覺速度和知覺准確性也很重要。例如,要求操作人員會制圖,識圖,會根據機械藍圖加工,組裝機械零件。還有一些機械能力測驗偏重於測量人員的機械原理的知識和經驗。構成機械能力量表的項目側重於知覺特性的能力,而不一定是普遍意義的智力,因為它們要預測的主要是從事機械工作績效。因此,各個測驗間的相關關系不高,各自測量一種較為獨立的機械能力,經研究發現,機械能力的得分與普通智力測驗的得分間的相關系數較低,這說明,機械能力的測量與一般的智力測驗在內容上要有區別。
(2)心理運動和身體能力
佛萊希曼等人對工作需要的心理運動和身體能力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分類,提出了如下的19種基本能力及其測量:選擇反應時;反應時;肢體運動速度;腕-指運動速度;多肢協調;手指靈活性;手工靈巧性;臂-手穩定性;速率控制;控制精度;動態強度;軀體強度;靜態強度;爆發力強度;廣度靈活性;動態靈活性;總體身體協調;總體身體均衡;耐力。
其中1到10項屬於心理運動能力方面,第 11至19項屬於身體能力,需要的話,可以將心理運動和身體能力的測驗與其它的測驗結合起來使用,其效度也不會降低。
(3)視覺能力
視覺能力是完成許多工作必備的條件,這方面的測試主要由眼科專家進行,主持人員選拔的部門制訂相應的標准,彼此配合。視覺能力的測試主要從這么幾個方面開展:視敏度,深度知覺,辨色能力,視線偏斜傾向等。職業不同,所需的視覺能力標准也不同。
(4)信息處理能力
有些工作不是和機械打交道,而是處理信息,所以對於人們的信息處理能力也有必要加以測量。近幾年來,這方面的測驗已不局限於管理和文書人員的選拔。這種測驗主要從人類處理信息的特徵出發,分析機械自動化,信息化是如何替代人類智力活動的,在進行人-機交往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的能力條件。並以之做為選拔的標准。信息處理能力與一般的智力的關聯更密切。
認知能力測驗的效度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重點,經過大量的研究,發現認知能力可以在很廣泛的工作領域內有效地預測工作績效,這些測驗對於簡單工作的績效預測不如對復雜工作的績效預測;對簡單工作的績效預測最好採用心理運動能力的測驗,用其它的測驗預測效度不高。幾種測驗的組合有可能增加選拔的效度。除了用於選拔目的外,認知能力的測驗還適用於衡量各種培訓工作的成效。
2.興趣與人格及其測量
興趣與情緒,動機,態度,人格等心理過程和心理特徵都有密切的關系,它指人們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由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在情緒體驗上得到的滿足而產生,穩定的興趣是後天形成的,並受到社會實踐的制約。
近十幾年來,心理學家已設計出大量的人格與興趣的測量工具,比如霍蘭德設計的「職業偏好問卷量表」。這些測量工具適用於許多領域的工作,它們的基本假設有兩點:
(1)在維持一定的動機條件下,人格或興趣的因素影響職業適應性與工作績效,有些人可能更適應某種職業,並可能從工作本身獲取更大的職業滿足感。從職業輔導的角度看,幫助人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個性和興趣的工作,有助於他們的職業生涯設計,如果再具備一定的能力的話,就有可能取得成就。
(2)從工作的角度看,某些職業確實需要特定的人去從事,這些人的人格或興趣的特徵不同於其他的人,某些人格或興趣的特徵對完成職務工作起到直接的,足夠的影響。這對於提高工作的效率是至關重要的。
從這兩個假設出發,研究人員向從事職業輔導的人們推薦可以用投射技術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的人格和興趣量表。
投射技術的有主題統覺測驗與羅夏墨跡測驗。
常用的問卷調查測驗有加利福尼亞州心理調查表,愛德華個人偏好順序表 ,人際價值觀調查表,個人價值調查表 ,職業偏好調查表等。

閱讀全文

與腦力測試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鳥套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72
角磨機上鏈子的安裝方法 瀏覽:689
war3程序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125
如何提高新陳代謝率的方法 瀏覽:276
毒理動物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455
怎麼測出有距離的方法 瀏覽:1
傳送帶每米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710
天窗解決方法賓士 瀏覽:432
嬰兒車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65
心理醫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277
電腦qq視頻旋轉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6
性格不同半生矛盾的解決方法 瀏覽:378
解決商業倫理問題的方法 瀏覽:101
祛除臭蟲的有效方法是什麼 瀏覽:480
ug80使用方法 瀏覽:509
足根痛的治療方法 瀏覽:911
小林退熱貼使用方法貼哪裡 瀏覽:913
小天鵝洗衣機70公斤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19
東莞治療痤瘡的方法 瀏覽:230
芥菜種植時間和方法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