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昌齡從軍行賞析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古詩大意。
過程與方法:
結合畫面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愛國感情,並受到感染。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重點字詞,結合畫面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將士們的忠心報國的豪情。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 情境導入。
中國幾千年的慢慢歷史長河中,每一個朝代都會有戰爭的刀光劍影,剛剛同學們看了硝煙彌漫的古戰場。能說說你們的感受嗎?
生1:我體會到了戰士們為了國家不顧一切的精神。
生2:我覺得戰爭是殘酷的,但這些軍人為了國家的安定,他們寧願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這兩位同學都說得不錯,同學們,這些場景在文學上也留下了它們的印記,描寫戰爭的詩歌在我們中國的詩壇上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從軍行》。(板書課題)
二、解詩題,知詩人。
1、《從軍行》就是從軍歌,是樂府詩題,這類詩大多描寫邊疆軍事生活。《從軍行》是王昌齡邊塞詩的一個總題目,在這個題目下一共有七首小詩,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2、在學習古詩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詩人王昌齡。找學生讀一讀,誰來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什麼?王昌齡(約公元698-756年),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西安)人。中過進士,做過官。擅長寫七言絕句,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他早年曾漫遊四方,去過邊塞,他的邊塞詩用心理描寫展現軍人愛國立功和思鄉懷土的內心世界。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安史之亂時被殺害。現存詩一百八十一首,作品有《王昌齡集》。(學生回答時老師適當點評,講解一些寫作背景。)
今天學的《從軍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雖然他沒有參加過戰爭,但他在邊塞生活很多年,他與戰士們情同手足,所以他寫出許多流傳千古的邊塞詩。
三、整體通讀。
1、請同學們認真聽朗讀,然後小聲跟著讀。
2、我們讀古詩,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而且要注意停頓,讀出節奏美。自由讀古詩。(課件出示標有停頓的詩句)
3、學生齊讀古詩,同桌合作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
四、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同學們雖然這首詩離我們已經很久遠了,但我們通過讀,想,悟也會知道這首詩的意思情感,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通過同桌交流,結合課文的注釋了解詩的意思。
(青海湖上空的烏雲把祁連大雪山都遮暗了。駐守邊疆孤城的戰士,向西遙望就是玉門關。將士們在沙漠中身經百戰,連鐵甲戰衣都磨破了。他們下定決心,不打敗入侵的敵人誓死不回家。)
2、課件出示第一句描繪圖景,請同學們結合圖畫,再讀讀這句詩,在讀這句詩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青海、雪山)青海湖本是碧波盪漾,美麗寧靜的。(課件出示青海湖圖片)雪山指祁連山,它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終年積雪,銀光閃耀,異常壯麗。這一青一白兩道風景,本應帶給我們純潔的美感,可為什麼作者用了一個「暗」字呢?板書「暗」。(風雲變幻,轉眼間長雲翻滾,高原氣候變幻大,氣候惡劣,黃沙漫天,地理環境差,還有戰事不斷,連年的烽火,四起的硝煙,也遮暗了雪山。)給人以沉重壓抑之感,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心
情讀讀這句詩。
3、讓我們隨著詩人來看看第二句,當你讀這句詩時腦海里出現什麼畫面?(孤城 遙望)這句詩中哪個字更能打動你的心扉?(孤)板書「孤」,(課件出示畫面)假如你身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會怎麼想呢?(特別想家)是啊!大漠荒涼,只有呼嘯的狂風和漫天的黃沙相伴,守邊的將士怎能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所以眼前的景物讓他們感到——
茫茫的大漠,無邊的戈壁,人跡罕至,前有勁敵,後無援軍,城中的將士可謂是孤軍奮戰,怎能不倍感孤獨,正是——
4、小結:詩人移情入境,用「暗」和「孤」向我們展示一幅孤寂、荒涼的畫面,讓我們感受到邊塞氣候的——惡劣,環境的——艱苦,將士對家人的——思念。
5、盡管環境這樣惡劣,鄉情這樣深切,守邊將士又是怎樣做的呢——黃沙百戰穿金甲。讀到這句詩你想到了什麼?(課件出示第三句圖景) 「黃沙」形象點出邊塞戰場的特徵,從哪兒可以看出來戰事很頻繁?——「百戰」是指打了一百次嗎?不是,在古詩里「百、千、萬」都是虛指,表示很多很多。還能從哪個字看出來戰事頻繁?——「穿」,板書「穿」,在這里穿不是穿衣服襪子的意思,而是——磨破,把鐵片做的戰衣都磨破了,你覺得是什麼磨破了戰衣?(敵人的刀劍),可見敵軍的強悍,戰斗的艱苦,還可能是什麼磨破的?(黃沙)長時間在沙漠里摸爬滾打,可看出戰事的頻繁,戰斗時間之長,戰斗之艱苦。
6、金甲盡管磨穿,將士們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消磨,而是在連年戰爭和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他們發誓——「不破樓蘭終不還」。(課件出示第四句)不打敗入侵的敵人,誓死不回家,「終不還」可見他們決心之大。他們為什麼不回家呢?(因為他們要保衛國家) 是啊!沒有國家哪有小家。刀光劍影,九死一生,將士們為保家衛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沒有什麼能撼動他們的'錚錚誓言,他們發誓——
豪壯的誓言中你感受到將士們一顆什麼樣的心?(報國的忠心)
7、可是將士們啊!你的家人日夜為你牽腸,苦盼與你團聚,你為什麼終不還呢?(國破家必亡,有國才有家!)
好一個博大的心胸,好一個頂天立地的真英雄,好一群鐵骨錚錚的熱血男兒!只有這些鐵骨柔情的將士,才有了國泰民安;沒有黃沙漫漫下的忠魂鐵骨,又怎能有萬家團圓?有心中這堅定的信念做支撐,昏暗的雪山可怕嗎?(不可怕,擦掉「暗」),大漠的孤單可怕嗎?(不可怕,擦掉「孤」)敵人的刀劍可怕嗎?(不可怕,擦掉「穿」)此刻震撼我們心靈的只有這豪壯的七個字「不破樓蘭終不還」,板書「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就是士兵,這就是軍人,這就是唐朝最可敬的人,請同學們帶著對將士們的崇敬之情大聲地朗讀這首詩吧!
五、拓展延伸。
1、正是有了這千里黃沙下的累累忠骨,才有了我們現在幸福安定的生活。此時此刻你想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說些什麼?
2、短短28個字,讓我們領略了綿延千里的邊塞風光,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邊關將士奮勇殺敵,捨身報國的積極進取精神。這就是王昌齡留給我們的邊塞詩,它激勵著世代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豪情。讓我們隨著《精忠報國》的音樂,再次朗誦這首詩吧!
3、最後請同學們欣賞王昌齡的《出塞》和王翰的《涼州詞》。
板書設計:
從軍行
暗 孤 穿 不破樓蘭終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