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森林大火一般都有哪些撲救方式
撲救森林火災一般採用直接滅火和隔離帶滅火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滅火方法。直接滅火常採用的方法是撲火人員使用手中的工具,如風力滅火機,沿火線直接打滅火。間接滅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樹冠火人力無法接近撲打時採用的,以劈火路斬斷火源的方式達到滅火目的。
撲打山火時,兩腳要站到火燒跡地內側邊緣內另一腳在邊緣外,使用撲火工具要向火燒跡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拍打時要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撲打,以免濺起火星,擴大燃燒點。拍打時要做到重打輕抬,快打慢抬,邊打邊進。
火勢弱時可單人撲打,火勢較強時,要組織小組幾個人同時撲打一點,同時、起同落,打滅火後一同前進。打滅火時,要沿火線逐段撲打,絕不可脫離火線去打內線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進行阻攔或撲打,尤其是撲打草塘火和逆風火時,更要注意安全。
㈡ 如何撲救初級火災
下面根據燃燒原理介紹一些撲滅初期火災的方法:
(一)冷卻滅火法
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自燃點以下,從而使燃燒
停止。用水撲救火災,其主要作用就是冷卻滅火。一般物質起火,都可以用水來
冷卻滅火。
火場上,除用冷卻法直接滅火外,還經常用水冷卻尚未燃燒的可燃物質,防止其
達到燃點而著火;還可用水冷卻建築構件、生產裝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熱變
形或爆炸。
(二)隔離滅火法
可燃物是燃燒條件中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如果把可燃物與引火源或空氣隔離開
來,那麼燃燒反應就會自動中止。如:用噴灑滅火劑的方法,把可燃物同空氣和
熱隔離開來、用泡沫滅火劑滅火產生的泡沫覆蓋於燃燒液體或固體的表面,在冷
卻作用的同時,把可燃物與火焰和空氣隔開等,都屬於隔離滅火法。
採取隔離滅火的具體措施很多。例如,將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質轉移到安全地
點;
關閉設備或管道上的閥門,
阻止可燃氣體、
液體流入燃燒區;
排除生產裝置、
容器內的可燃氣體、液體,阻攔、疏散可燃液體或擴散的可燃氣體;拆除與火源
相毗連的易燃建築結構,形成阻止火勢蔓延的空間地帶等。
(三)窒息滅火法
可燃物質在沒有空氣或空氣中的含氧量低於
14%的條件下是不能燃燒的。所謂窒
息法就是隔斷燃燒物的空氣供給。
因此,
採取適當的措施,
阻止空氣進入燃燒區,
或惰性氣體稀釋空氣中的氧含量,使燃燒物質缺乏或斷絕氧而熄滅,適用於撲救
封閉式的空間、生產設備裝置及容器內的火災。
火場上運用窒息法撲救火災時,可採用石棉被、濕麻袋、濕棉被、沙土、泡沫等
不燃或難燃材料覆蓋燃燒或封閉孔洞;用水蒸氣、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
等)充入燃燒區域;利用建築物上原有的門以及生產儲運設備上的部件來封閉燃
燒區,阻止空氣進入。此外,在無法採取其它撲救方法而條件又允許的情況下,
可採用水淹沒(灌注)的方法進行撲救。
㈢ 油鍋起火,正確的撲救方法是什麼
方法一:用鍋蓋蓋住起火的油鍋,使燃燒的油火接觸不到空氣,油鍋里的火便會缺氧而立即熄滅。
方法二:用手邊的大塊濕布蓋住起火的油鍋,也能起到與鍋蓋一樣的效果,要注意覆蓋時不能留下空隙。
方法三:如果廚房裡有切好的蔬菜或其他生冷食物,可沿著鍋的邊緣倒入鍋內,利用蔬菜、食物與著火油溫度差,使鍋里燃燒的油溫度迅速下降。當油達不到自燃點時,火就自動熄滅了。
(3)正確撲火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家庭防火滅火常識
1、遠離電氣線路火災
隨著家庭用電的大量增加,電氣線路火災隱患和火災事故也在不斷上升。電器火災的預防措施主要注意以下幾點:合理安裝配電盤、正確使用電源線、合理布置電線和正確使用家用電器。
據了解,有很多未經改造的老房子、老小區,其室內安裝的電線都暴露在牆體外面,容易引起電線短路。為避免電線短路而引發火災,建議廣大居民對安裝在牆體外面的電線要加強安全保護措施;
對老化的、破損的和承受用電負荷不夠的電線,要及時更換;特別是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住宅、倉庫,更要對安裝在室內的電線採取安全保護措施,盡量不要將電線安裝在牆體外面。
2、燃氣火災的預防與撲救
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可燃氣體一旦發生氣瓶部件老化、搬運過程碰撞破裂等情況,很可能發生泄漏,使用燃氣不當有可能釀成火災爆炸事故。據介紹,撲滅燃氣火災的具體操作方法:由於設備不嚴密而輕微泄漏引起的著火,可用濕布、濕麻袋等堵住著火處滅火。
火熄滅後,再按有關規定補好漏處;直徑小於100毫米的管道著火時,可直接關閉閥門,切斷燃氣滅火。直徑大於100毫米的管道著火時,切記不能突然把燃氣閘閥關死,以防回火爆炸;燃氣設備燒紅時,不能用水驟然冷卻,以防管道和設備急劇收縮造成變形和斷裂;
燃氣設備附近著火,使燃氣設備溫度升高,在未引起燃氣著火和設備燒壞時,可正常供氣生產,但必須採取措施將火源隔開並及時熄滅。當燃氣設備溫度不高時,可用水冷卻設備;滅火後,要切斷燃氣來源,吹凈殘余燃氣,查清事故原因,消除事故隱患。
㈣ 人身上著火如何撲救
火災發生時,如果身上著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東奔西跑或胡亂拍打。因為奔跑時形成的小風會使火燒得更旺,同時跑動還會把火種帶到別處,引燃周圍的可燃物;胡亂拍打,往往顧前顧不了後,在痛苦難熬中,一旦支持不住,就會造成嚴重燒傷,甚至喪失生命。
一旦不幸身上著火,首先應該設法脫掉衣帽。如果來不及脫掉,可以把衣服撕破扔掉。若這都來不及做,可以在沒有燃燒物的地方倒在地上打滾,將身上的火苗壓滅;如果有其他人在場,可用麻袋、毯子等把著火人的身體包裹起來,就能使火熄滅;
或向著了火的人身上澆水,或幫著將燒著的衣服撕下來,但切記不可用滅火器直接向著了火的人身上噴射,以免其中的葯劑引起燒傷者的傷口感染。
如果火場周圍有水缸、水池、河溝,可以取水澆滅,不要直接跳入水中。因為雖然這樣可以盡快滅火,但對後來的燒傷治療不利。同樣,頭發和臉部被燒著時,不要用手胡拍亂打,這樣會擦傷表皮,不利於治療,應該用浸濕的毛巾或其他浸濕物去拍打。
(4)正確撲火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綜合消防官兵及急救專家的解釋為,滅火器撲救滅火速度確實會很快還有效,但其或存在一種風險,滅火器的乾粉會對皮膚燒傷處造成二次傷害。
急救專家介紹,快速澆水不僅能滅火,且有降溫保護皮膚的功能。
同時,急救專家還特別提醒:附著在皮膚的燃燒物不要急於清理,清理不當可能加重皮膚損傷。
身穿如氨綸、錦綸等含化纖成分的服裝應盡量遠離火源。
易燃燒的服裝:
般情況下,加棉成分的衣服更易燃燒。
因為棉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半纖維素等,本質上類似木材。相比絲襪,燃點更低。但棉可吸附空氣中的水分,他表示,如果衣服較為潮濕,則不易燃燒。
實驗人員說,正常情況下,衣服中棉成分的含水量在5%以下,相當於不含水,更易燃燒。
實驗人員介紹,化學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多種工序製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
㈤ 初期火災撲救方法
1、傢具、被褥等起火
一般用水滅火。用身邊可盛水的物品如臉盆等向火焰上潑水,也可把水管接到水龍頭上噴水滅火;同時把燃燒點附近的可燃物潑濕降溫。但油類、電器著火不能用水滅火。
2、電氣起火
家用電器或線路著火,要先切斷電源,再用乾粉或氣體滅火器滅火,不可直接潑水滅火,以防觸電或電器爆炸傷人。
3、電視機起火
電視機萬一起火,決不可用水澆,可以在切斷電源後,用棉被將其蓋滅。滅火時,只能從側面靠近電視機,以防顯像管爆炸傷人。若使用滅火器滅火,不應直接射向電視屏幕,以免其受熱後突然遇冷而爆炸。
4、油鍋起火
油鍋起火時應迅速關閉爐灶燃氣閥門,直接蓋上鍋蓋或用濕抹布覆蓋,還可向鍋內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卻滅火,將鍋平穩端離爐火,冷卻後才能打開鍋蓋,切勿向油鍋倒水滅火。
5、燃氣罐著火
要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捂蓋火,並迅速關閉閥門。
6、身上起火
不要亂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壓滅火苗。穿過濃煙逃生時,用濕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彎腰或匍匐前進。
(5)正確撲火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一、冷卻滅火法
就是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著的物體上,將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從而使燃燒終止。這是撲救火災最常用的方法。
冷卻的方法主要是採取噴水或噴射二氧化碳等其它滅火劑,將燃燒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滅火劑在滅火過程中不參與燃燒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屬於物理滅火法。
在火場上,除用冷卻法直接撲滅火災外,在必要的情況下,可用水冷卻尚未燃燒的物質,防止達到燃點而起火。還可用水冷卻建築構件、生產裝置或容器設備等,以防止它們受熱結構變形,擴大災害損失。
二、隔離滅火法
就是將燃燒物體與附近的可燃物質隔離或疏散開,使燃燒停止。這種方法適用撲救各種固體、液體和氣體火災。
採取隔離滅火法的具體措施有:
1、將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質,從燃燒區內轉移到安全地點;
2、關閉閥門,阻止氣體、液體流入燃燒區;排除生產裝置、設備容器內的可燃氣體或液體;
3、設法阻攔流散的易燃、可燃液體或擴散的可燃氣體;
4、拆除與火源相毗連的易燃建築結構,造成防止火勢蔓延的空間地帶;
5、以及用水流封閉或用爆炸等等方法撲救油氣井噴火災;
6、採用泥土、黃沙築堤等方法,阻止流淌的可燃液體流向燃燒點。
三、窒息滅火法
就是阻止空氣流人燃燒區,或用不燃物質沖淡空氣,使燃燒物質斷絕氧氣的助燃而熄滅。這種滅火方法適用撲救一些封閉式的空間和生產設備裝置的火災。
在火場上運用窒息的方法撲滅火災時,可採用石棉布、浸濕的棉被、濕帆布等不燃或難燃材料,覆蓋燃燒物或封閉孔洞;用水蒸氣、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等)充人燃燒區域內;利用建築物上原有的門、窗以及生產設備上的部件,封閉燃燒區,阻止新鮮空氣進入。
此外在無法採取其它撲救方法而條件又允許的情況下,可採用水或泡沫淹沒(灌注)的方法進行撲救。採取窒息滅火的方法撲救火災,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燃燒的部位較小,容易堵塞封閉,在燃燒區域內沒有氧化劑時,才能採用這種方法。
2、採取用水淹沒(灌注)方法滅火時,必須考慮到火場物質被水浸泡後能否產生不良後果。
3、採取窒息方法滅火後,必須在確認火已熄滅時,方可打開孔洞進行檢查。嚴防因過早地打開封閉的房間或生產裝置的設備孔洞等,而使新鮮空氣流人,造成復燃或爆炸。
4、採取惰性氣體滅火時,一定要將大量的惰性氣體充人燃燒區,以迅速降低空氣中氧的含量,窒息滅火。
四、化學抑制滅火法
是將化學滅火劑噴人燃燒區使之參與燃燒的化學反應,從而使燃燒反應停止。採用這種方法可使用的滅火劑有乾粉和囟代烷滅火劑及替代產品。
滅火時,一定要將足夠數量的滅火劑准確地噴在燃燒區內,使滅火劑參與和阻斷燃燒反應。否則將起不到抑制燃燒反應的作用,達不到滅火的目的。同時還要採取必要的冷卻降溫措施,以防止復燃。
採用哪種滅火方法實施滅火,應根據燃燒物質的性質、燃燒特點和火場的具體情況,以及消防技術裝備的性能進行選擇。有些火災,往往需要同時使用幾種滅火方法。這就要注意掌握滅火時機,搞好協同配合,充分發揮各種滅火劑的效能,迅速有效地撲滅火災。
㈥ 火災的撲救方法有哪幾種
物質燃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質、助燃物質、火源,如果缺少其中一項,就可使火熄滅。由於火災發生的類型不同,所以撲救的方法也不相同。人們根據物質燃燒的基本原則和多年的滅火實踐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基本滅火方法:
1、冷卻滅火法。任何物質的燃燒必須達到一定的溫度,這個極限稱之為燃點。冷卻滅火法,就是控制可燃物質的溫度,使其降低到燃點以下,以達到滅火的目的。用水進行冷卻滅火的就是撲救火災的常用方法,也是簡單的方法。一般我們常見的火災,如房屋、傢具、木材等可以用水進行冷卻滅火。另外,也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冷卻滅火。由於二氧化碳滅火器噴出-78.5℃的雪花狀固體,二氧化碳在氣化時迅速地吸取燃燒物質的熱量,從而達到降低溫度使燃燒停止的目的。在滅火實踐中,為了有效地控制火勢,降低火災損失,也常用冷卻方法,用水或二氧化碳冷卻火場周圍的物質,以防止其達到燃點而起火。
2、窒息滅火法。顧名思義就是要通過隔絕空氣的方法,使燃燒區內的可燃物質,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使燃燒停止,這也是常用的一種滅火方法,對於撲救初起火災作用很大,此種滅火法可用於房間、容器等較封閉性的火災。比如我們常見的炒菜時油鍋著火,可及時將鍋蓋蓋上,使燃燒的油與鍋外的空氣隔絕
以達到滅火的目的。
3、隔離滅火法。這是一種「丟卒保車」的滅火法、將燃燒物體與其附近的可燃物隔離或疏散開,消除燃燒必備的三個條件之一——可燃物,以達到滅火的目的。隔離滅火法,適應於撲救爆炸物品、流體、固體和氣體的各種火災,也是常用的一種滅火方法。
4、抑制滅火法。這是一種用滅火劑與燃燒物產生物理和化學抑製作用的滅火方法。如乾粉滅火劑,在滅火時由於高壓氣體(二氧化碳或氮氣)沖出儲存的容器,形成一股加壓的霧狀粉流,復蓋到燃燒物上,粉粒與火焰中產生的活性基因接觸時,
活動基因被瞬時吸附在粉粒表面,形成不活潑的水,從而中斷燃燒連鎖反應的進行,使火焰迅速熄滅。火場上採用哪種滅火方法,應根據燃燒物質的性質、燃燒特點和火場的具體情況而定。
㈦ 酒精著火怎麼撲滅。
酒精著火的時候,只有用抗溶性泡沫或用細沙來滅火,此外,還可以用濕抹布、濕麻袋、濕棉被等來撲滅。
酒精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液體,具有很大的氣味,而且可以引起著火,而酒精其中富含破乳劑,在酒精著火時會容易引起火越燒越大,而出現酒精著火不可以用普通滅火器,由於普通滅火器有泡沫,不會達到滅火的效果,可以用土或者是沙子來滅火。
(7)正確撲火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初期滅火原則
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遭遇火災,一旦遇到火災,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商場,我們要做的只有三件事:
1、及時報警 發現火情後,要及時發出警報,通知他人。這樣既可以喚起別人的警惕,及時採取措施,還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有利於盡快將火撲滅。通知他人時,可以大聲呼喊"著火啦",如果因緊張喊不出聲音,可以敲打壺、碗、盆等可發出響聲的東西,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在通知他人的同時,還應及時報警。因為火勢的發展往往是難以預料的,不同的火源應採取不同的撲救方法。如果撲救方法不當有可能釀成無法控制的火災。所以,發現火災,要及時報警。
2、盡力滅火 火災初期階段,火勢尚小,如果能夠正確及時地採取撲救措施,將火消滅在萌芽狀態,就可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們這里所說的滅火是指初期滅火。所謂初期滅火是指火只在地面等橫向蔓延期間,或者在火蔓延到窗簾、隔扇等縱向表面之前即進行滅火。
火焰一旦蔓延到縱向表面,就會很快到達頂棚,那時就需要消防隊撲救了。滅火時要充分利用配備的滅火器具或就地取材靈活運用身邊的東西,如:用坐墊、褥墊、浸濕的掃帚等拍打火,用毛毯蓋火,把窗簾撕下、用腳踩滅火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未成年人不可貿然參加滅火。
3、盡快逃生 如果火已經開始擴大蔓延,那就必須立即沿著疏散標志盡快疏散逃生,火災留給專業消防隊員撲救。疏散時,如果能來的及就把正在燃燒的房間窗戶和門關閉,防止火焰和煙氣向其他房間蔓延,最大限度地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