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鐵莧用法與用量
鐵莧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葯,其使用方法多樣,內服和外用皆可。
內服方面,鐵莧通常被煎湯使用,新鮮的鐵莧可以取1-2兩(約3-5錢),而干品則需一至二兩。如需治療痢疾墜脹,可與辰砂草、過路黃一同煎水服用,對於腸炎、痢疾等疾病,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水煎後飲用。
對於皮膚問題,如皮炎和濕疹,鐵莧的外用方法是煎水清洗。治療阿米巴痢疾時,鮮鐵莧菜根和鳳尾草根各一兩,腹痛時加入鮮南瓜藤卷須,水煎後早晚空腹服用。
外傷出血時,鮮鐵莧菜搗爛後與少量白糖混合,用於敷在患處。對於蛇咬傷,鐵莧菜、半邊蓮和大青葉各一兩,水煎後服下。跌打創傷則可用血見愁煎水飲用。
對於兒童,鐵莧也有多種用途。如治療小兒疳積,鮮鐵莧菜與豬肝煎汁服用;腹脹和睾丸腫大則使用鮮品煎水。對於子宮出血和乳汁不足,鮮品或干品也能搗汁或煎水,配合煮魚或直接服用。
對於皮膚病,燈盞窩搗絨取汁可用於丹疹和濕疹的外擦。對於哮喘或咳血,燈盞窩煎水也有一定的療效。而對於附骨疽瘺管,鐵莧菜乾品和勾兒茶干根莖可混合酒水煎服。
總的來說,鐵莧在內服和外用上都有其獨特的療效,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孕婦及體虛者的禁忌,具體用量還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適當調整。在使用任何草葯時,最好咨詢專業中醫師的建議。
為大戟科植物鐵莧菜的全草。乾燥的帶根全草,根自根莖處作須狀分出,莖表麵灰紫色或灰棕色,長約30厘米,密被白色毛。 質堅易折斷,斷面裂片狀,黃白色,中心有疏鬆的白色髓部或巳成空洞。 莖上部殘留葉片,多破碎皺縮。 氣微芳香,味淡。 主產江蘇,廣東、廣西、福建、四川、江西、安徽等地亦產。清熱,利水,殺蟲,止血。治痢疾,腹瀉,咳嗽吐血,便血,子宮出血,疳積,腹脹,皮炎,濕疹,創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