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臀肌攣縮
臀肌攣縮
臀肌攣縮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髖關節功能受限所表現的特有步態、體征的臨床癥候群。
病因
1、注射因素 2、兒童易感因素 3、疤痕體質
4、遺傳因素 5、外傷、感染等因素 6、特發性
7、臀肌筋膜間室綜合征後遺症
臨床表現
1、髖關節功能障礙
患者髖關節內旋內收活動受限。站立時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攏。行走常有外八、搖擺步態,快步呈跳躍狀態。坐下時雙腿不能並攏,雙髖分開蛙式位,一側大腿難以擱在另一側大腿上(交腿試驗)。下蹲活動時輕者蹲時雙膝先分開,然後下蹲後再並攏(劃圈征)。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時雙髖關節呈外展、外旋姿勢,雙膝不能靠攏,足跟不著地,呈蛙式樣。
2、骨盆變型
病程長程度重者可有髖臼底凸向盆腔,形成Otto氏骨盆。臀中小肌攣縮的患兒有大轉子骨骺肥大。雙側不對稱性臀肌攣縮患兒可有骨盆傾斜及繼發性腰段脊柱側凸。嚴重側髂前上棘較輕側低,重側臍踝距離長於輕側,而兩側大轉子到踝部距離相等。
治療
我院專業治療臀肌攣縮症,採用我院張鴻民教授獨創的「臀肌攣縮閉合松解術」治療效果相當的好,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我院臀肌攣縮閉合松解術優點如下:對比外院採用的「大刀手術」遺留的大疤痕影響美觀,我院採用的臀肌攣縮閉合松解術,切口僅有3mm,松解充分,療效顯著。手術時間短:手術刀體內工作時間一側1~2分鍾;創傷小:一側臀部僅取兩個長約3mm切口,僅向大轉子前方剝離松解出一條3mm寬工作通道;松解徹底:淺層、深層攣縮組織均能完全松解;痛苦少:手術全過程無任何疼痛;恢復快:術後4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效果好:術後不留瘢痕像正常人一樣走路生活;操作安全可靠:術中操作安全簡單,容易掌握,不易損傷神經。
② 臀肌攣縮症怎麼治療
沒有康復療法 只有開刀
我2月份做的手術 這是小手術 也很成熟了
不用害怕 也不可能發生什麼意外的
只要鼓足勇氣去做了 就能解除這么多年的困擾 值得的
癒合以後沒有任何傷疤的
③ 關於臀肌攣縮症的問題
首先回答樓主的問題,沒有任何一種物理方法可以治癒臀肌攣縮症,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手術松解臀肌的攣縮帶。
1.普通手術治療:各家醫院均採用此種老方法但創傷大且臀部會留下4-15厘米長的巨大蜈蚣樣瘢痕。
2.微創整形治療:創傷小、臀部不留瘢痕。
3.小針刀和關節鏡治療等,治療後臀部幾乎不留瘢痕,但如果適應症選擇不當會出現治療不徹底,影響效果。
看樓主的描述的病情不算嚴重,如果分型來看應該是A型吧?屈髖彈響後可交叉重疊雙下肢(能翹二郎腿)。建議還是去手術治療,因為臀肌攣縮症易出現大轉子滑囊炎、髖關節內壓力高使股骨頭壞死、髖關節活動受限跌跤,尤其老年後行動不便跌跤導致骨折。
④ 關於臀肌攣縮
「臀肌攣縮症」是一因嬰幼兒期臀部肌肉注射導致的醫源性疾病,它竟然使數以千計的少年兒童發生跛行,甚至後遺終身殘疾,令人吃驚和反思。近期我應廣東省南海市平洲醫院的邀請赴南海、中山市就此症進行了考察。
臀肌攣縮症的症狀與發病機理
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是人體維持骨盆和髖關節穩定,賴以直立行走的主要動力肌。因嬰幼兒期臀肌的損傷或感染而發生筋膜或肌肉的攣縮,輕者,雙髖關節不能內收,無法完成蹺二郎腿,影響跑跳功能。重者,下蹲時雙腿極度外展、外旋,似蛙形腿,俗稱「蛙人」。極嚴重者,被動屈髖功能完全消失,甚至大小便也只能站立位,造成嚴重病廢。臀肌攣縮後,如不在學齡前實施手術治療,將會繼發骨關節畸形,遺留終身殘疾。
臀肌攣縮症的病因
臀肌攣縮症是醫源性疾病,在醫學界已形成共識(極個別者為先天因素)。臀部肌肉注射是導致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反復注射後,針頭對肌肉的機械損傷和化學葯物的刺激,引起局部出血、水腫以至肌纖維炎,最終形成臀肌的纖維化和瘢痕攣縮。鉀鹽青黴素用苯甲醇稀釋雖可減輕肌注時的疼痛(苯甲醇有局麻和防腐作用),但對肌組織的刺激和化學性損傷較嚴重,這也是廣東省該病高發的主要原因。四歲以前的幼兒,臀肌肌肉發育差,肌肉纖細,吸收功能及抗刺激能力差,反復多次的肌肉注射,無論是機械或是化學刺激,均可引起局部肌細胞的損傷或出血。低滲或高濃度的葯物,導致局部體液環境的改變,或葯物的毒副作用,使肌細胞變性壞死,形成纖維化、瘢痕化,失去彈性。患兒在生長過程中,骨骼生長正常,而攣縮組織相對生長慢或不生長,必然發生髖關節外展、外旋畸形,進而繼發骨關節甚至腰椎畸形改變。
患兒的年齡越小,肌注次數越多,用葯的濃度或劑量不合理,臀部肌肉、筋膜的壞死就越多,臀肌攣縮也就越重。據平洲醫院統計,好發年齡在4歲以前,當然也不能排除易感人群的因素,如廣東連洲縣一個家族12個孩子中有6個患病。
臀肌攣縮症的發生有明顯地域因素。大中城市有規范的操作規章,較少導致臀肌攣縮。本病的發生主要在不發達地區。如作者2001年9月在陝西華容縣桃下鎮一次普查了80多例病人,江蘇一個山村同期發生20多例患者,皆是肌注青黴素鉀鹽所致。由於臀肌攣縮是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逐漸發生,毫無疼痛及其他不適症狀,早期不為患兒和家屬所注意,容易延誤治療。
廣東省衛生廳於2000年7月行文,要求停止用苯甲醇溶解青黴素進行肌肉注射,但該地區新的病例仍有發生,主要還是某些鄉村醫生行醫用葯不規范,對嬰幼兒的感冒、發燒、腹瀉等疾病一律行臀部肌注所致。可見,預防本病主要措施是規范鄉村醫生醫療行為。
臀肌攣縮症的診斷與治療
由於農村不發達地區患兒較少去大醫院骨科檢查,且骨科教科書上也較少論述該病,至今還有許多醫生對此病感到陌生甚至不認識,以至做一些不必要的昂貴檢查如CT、MIR等。在作者近兩年手術治療的30多例患者中,相當一部分在其他地方發生過誤診甚至誤治。若臨床醫生了解本病特點,幾乎不需要做任何輔助檢查,僅根據其臨床症狀即能確診。
檢查輕型患兒不能蹺起二郎腿,仰卧;患肢中立位屈髖時有彈響;較重型患兒在並膝位無法下蹲,兩膝分開後才能蹲下,且臀部兩側凹陷,呈尖臀畸形,重者呈蛙式位腿下蹲。極嚴重者屈髖功能完全喪失,生活功能嚴重影響(均見左圖)。X線檢查,患者骨盆、股骨頸干角和前傾角有骨性畸形改變,甚至繼發髖關節脫位。
治療臀肌攣縮一旦發生就不會逆轉,只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輕型者通過理療有可能解除攣縮。若髖外展攣縮畸形已經發生,手術松解是惟一可選的方法。年齡越小,手術創傷很小,且手術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和條件,手術效果越好,術後患兒步態和功能可完全恢復正常,還可避免繼發本病所導致的一系列骨關節並發症。超過16周歲的嚴重類型,術後症狀和功能亦可獲得明顯改善,但繼發畸形和跛行難以完全消失。
手術方法已經比較成熟,對輕度或中度患者,在股骨大轉子上後方作3cm長皮膚小切口,剝離和顯露攣縮組織在不同平面分層切斷。手術的機理是切斷攣縮的臀肌和筋膜與股骨之間的連接,從而恢復髖關節的屈曲、內收活動。術中即可測試髖關節被動運動恢復的情況。熟練的矯形外科醫生一般幾分鍾或十幾分鍾即可完成一側髖松解手術。由於本病絕大多數皆發生在雙側,故雙下肢手術應同期進行。手術後應早期進行髖關節的內收和屈髖運動。鍛煉時,用類似模特的「一」字步行走。大齡嚴重的類型由於臀肌和皮膚廣泛攣縮,甚至繼發骨盆、髖關節的骨性改變,手術創傷大,術後外觀和功能難以恢復正常。
相關鏈接
1969年Volederrama首先報告臀肌攣縮症,20世紀70年代台灣因嬰幼兒臀部肌肉注射發生了近1000例病人。大陸70年代末首次報告了該病的發生,以後發病率逐漸增多,並對疾病名稱進行了討論。自19世紀80年代始秦泗河手術治療100多例;西安賀西京報道80多例;俞輝國曾報道了303例;解放軍301醫院近年用腔鏡手術治療40餘例。
從1994年~2002年,平洲醫院手術治療臀肌攣縮症2000餘例。病人最小年齡4歲,平均年齡13.6歲。據該院對佛山、清遠、連州等地的中小學生調查,發病率5.6%~20%,其中一個400多人的學校,即有80個孩子發病。統計證實,患兒肌肉注射的年齡越小,臀部注射次數越多,臀肌攣縮發生的幾率越高。以此推論,廣東省還有相當多的臀肌攣縮症未被檢查和治療。全國發病率是多少?此病導致的青少年肢體殘疾者又是多少?尚無調查。
⑤ 提問:臀肌攣縮症可以通過運動鍛煉治療好嗎
張湘生醫生答
,有的攣縮到臀小肌甚至關節囊,
功能鍛煉不會把攣縮帶松解,你可以嘗試一下
你現在年齡大了手術效果可能不佳,微創手術好像骨科三病區做,費用1萬五左右吧大家都可以治療
⑥ 臀肌攣縮症術後做什麼運動鍛煉
你做的是微創還是傳統大切口的手術呢?
標准足量系統康復訓練是治療臀肌攣縮症(外八字、蛙形腿)及防止新的粘連和攣縮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增強患者康復信心必不可少的環節。當所有動作象正常人一樣自如即可停止針對性鍛煉。
一、防止或改善攣縮的康復
目的:維持延長後的長度、改善皮膚攣縮和增加韌帶柔韌性
1、並膝屈髖屈膝(或稱下蹲)鍛煉有主動鍛煉和被動鍛煉兩種;被動屈髖屈膝適用於不能領會鍛煉目的及方法、無法主動配合的6歲以下保守治療患者和術後早期(有縫合的1周內,微創的12小時後)需要鍛煉協助引流但因疼痛不能很好鍛煉到位的患者。具體方法:雙膝並攏固定後,操作者將患者雙足抬起雙足底與操作者胸部相接觸,雙手握住患者小腿踝上,雙手及胸部緩慢用力並囑患者深呼吸使髖膝充分屈曲,各組3-4個,保守治療者復日6-8組,術後患者復日3-4組即可。被動鍛煉痛若減輕後即進行主動鍛。雙膝並攏固定,雙手抓住牢固支持物進行下蹲訓練,要求次數同被動。
2、雙下肢交叉重疊屈髖屈膝鍛煉(坐著翹二郎腿),主被動操作要求與並膝鍛煉時相同,但開始時間比並膝鍛煉晚1-2天,且每次先練並膝再練交膝,以減少痛苦增加適應性。
3、全程翹二郎腿(又稱魔鬼動作):雙手扶牢(或拉牢)後翹著二郎腿單腿蹲下站起,每條腿5次,兩腿交替一遍為一組。
4、抱膝觸肩法:坐穩後雙手抱右小腿膝關節去接近左肩,約接近越好直到接觸;再雙手抱左小腿膝關節去接近右肩,反復交替訓練,抱膝過程中膝關節始終內收內旋。
二、防止積血殘留
由於大轉子區非微創手術的工作腔在切口的前後均有,所以要求患者仰卧位府卧復隔2小時交替一次,尤其早期鍛煉每組後均應交換一次體位,間隔約15分鍾。微創手術時由於工作腔位切口前方,所以無需俯卧位,只需按時進行鍛煉,以增加工作腔壓力擠出積血。
三、內收肌群康復
目的:增加內收肌和外展肌力
患者略彎腰,雙手抓牢固定物,站立的下肢稍後移後需練下肢用力左右擺動,尤其內收擺動時要求擺的越高越好,切記擺動過程中軀干一定要中立穩定,不能發生旋轉,擺動的下肢要求處於內旋位。一側擺動10次後換另一下肢同樣擺動,鍛煉開始時間有縫合者宜在術後1周後,無逢合者宜在術後2天後,每日3-4組。
四、步態體姿的康復
目的:改變原先「外八字」和「蛙形腿」步態
昂首挺胸兩眼看前方兩米高處的標志物,向前一字步(即模特步)行走,擺動雙上肢與步代協調,鍛煉從術後第一天開始每日不少於3次,每次至少200米,同時要求只要下床行走就必須用此步伐。術前有脊柱側彎及髖傾斜的每日必須向凸側作側屈運動及雙上肢懸吊下垂牽引,從術後第3天開始,每日3組側屈10-20個,懸吊5-10分鍾,懸吊時作深呼吸運動。
五、內旋前屈肌群康復
目的:增加內收肌和外展肌力
身體垂直站立臂部下垂屈肘向前平伸前臂及雙手,下肢內旋位用力上抬大腿,要求抬大腿時膝自然屈曲,上抬大腿應盡量接觸同側手掌,有縫線者從術後第7-10天開始,無縫合者從術後第三天開始,每日3組,每組練至肌肉稍酸即可。
六、臀大肌的康復
目的:使臀部豐滿以改變癟臀和凹臀
雙手抓牢固定物,受練下肢側偏離固定物,後前後擺動下肢,每次後伸時用力抬越高越好;鍛煉有縫合者從術後7-10天開始,無縫合者從術後第3天開始,每日不少於3組,每組練至肌肉稍酸為止,間隔至少2小時,讓其恢復。
七、腰背肌的康復
目的:使腰背肌強壯有力糾正駝背和翹臀
趴在床上(俯卧位)頭和四肢全都慢慢向上離開床,四肢伸直離開床越高越好只有肚子(腹部)接觸床,然後再慢慢回到床上平;每次後伸時用力抬越高越好;鍛煉從術後第1天開始,每日不少於3組,每組練至肌肉稍酸為止,間隔至少2小時,讓其恢復。持續至少3個月,如果堅持終生對保護脊柱穩定和防止及治療腰背部酸痛更好。
八、骨盆傾斜的康復
目的:糾正假性雙下肢不等長
動作1:提抬法:身體重心放在站直的短腿上,垂直伸直長腿並使腳離開地面保持2分鍾;每次重復20遍。
動作2:後抽法:雙膝並攏始終保持平齊緩慢下蹲到底,然後再保持雙膝並攏平齊緩慢站起。
動作3:抱膝觸肩法:坐穩後雙手抱
⑦ 臀肌攣縮手術
臀肌攣縮治療之微創整形手術
《臀肌攣縮症微創延長及康復治療研究》通過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成果鑒定,滬衛科成鑒字【2007】第008號,被確認為上海市科學技術成果(登記號:9312007Y0490)。
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鑒定意見如下:該項目在應用解剖、病理及臨床分型研究基礎上,進行了臀肌攣縮症微創松解及康復治療。研究發現,臀肌攣縮症體征形成的原因是攣縮組織對髖關節內收內旋活動的限制,據此提出了臀肌攣縮症A、B、C分型。
根據分型,在大轉子區切開一個3MM切口和一條工作通道,術中採用不同體位,准確地松解並切斷具有限製作用的攣縮組織。適用於絕大多數臀肌攣縮症患者,近、遠期隨訪療效良好。此外,根據該手術特點還設計了系統性康復治療的方法。該手術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費用低、手術和住院時間短,是一種治療臀肌攣縮症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該項目設計合理,數據可信,技術資料齊全,已完成計劃任務書要求指標,經專家組討論,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成果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1、專用設備:
1)微創剝離刀。
2)進口C臂X線機。
2、微創剝離刀操作方法:
微創剝離刀經工作通道向前邊分離邊探找較緊張的攣縮組織;使用時先將刀頭鋒刃部平行刺入前移攣縮組織的後緣,微創剝離刀側面平行攣縮組織深面向前深入將刀頭及操作柄置於攣縮組織深面,用微創剝離刀背面分層分離攣縮組織,然後翻轉刀頭鋒刃部刃面採用小幅度拉鋸式切斷攣縮組織。
3、微創剝離松解部分切斷延長術:
定好大轉子尖下1~4cm水平線與大轉子後緣交點處位置,用微創剝離刀一側臀部僅取一個長約3mm切口,僅向大轉子前方剝離松解出一條3mm寬工作通道,工作通道近點為大轉子後緣屈髖位切口、遠點為伸髖時近點矢狀線與大轉子前緣交點。
根據術前診斷分型確定垂直大轉子的進刀深度,然後向前邊分離邊探找較緊張的攣縮組織,使用時先將刀頭鋒刃部平行刺入前移攣縮組織後緣,將刀頭及操作柄置於攣縮組織深面,用微創剝離刀背面分層分離攣縮組織,然後用刀頭鋒刃部刃面切斷攣縮組織。
4、微創手術治療的優點:
1)手術時間短:手術刀體內工作時間一側1~2分鍾;
2)創傷小:一側臀部僅取一個長約3mm切口,僅向大轉子前方剝離松解出一條3mm寬工作通道;
3)松解徹底:淺層、深層攣縮組織均能完全松解;
4)痛苦少:手術全過程無任何疼痛;
5)恢復快:術後4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
6)效果好:術後不留瘢痕象正常人一樣走路生活;
7)操作安全、可靠、簡單、易掌握;
8)范圍廣:應用此技術可治療98%的臀肌攣縮症患者,包括A型、B型、C型,治療的患者優良率目前達100%。突破了臀肌攣縮症治療的傳統年齡限制(傳統方法治療認為17歲後效果不理想,而「臀肌攣縮症微創整形手術」治療的最高年齡已超過53歲)。
上海市南山醫院
A型:僅有髂脛束攣縮 B型:髂脛束,臀大肌前部纖維和腱板及淺深筋膜中有兩種以上組織攣縮。 C型:除髂脛束,臀大肌前部纖維及腱板和淺深筋膜等淺層組織攣縮外,還有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中部纖維、梨狀肌部分纖維及髖關節上部韌帶等深層組織攣縮。
⑧ 關於臀肌攣縮症
臀肌攣縮症的一些基本知識
人難免生病,打針吃葯是最常用的手段。遇到孩子生病,不少家長認為給孩子吃葯不如打針,打針作用快,效果好。反復地打針、肌肉注射葯物也會致病,這並非危言聳聽。
25歲的小王便遇到了這種情況,小王兒時因多病多次接受臀部肌肉注射,後來逐漸發現姿勢和步態異常,下蹲時尤為明顯,下蹲時雙膝關節不能並攏,兩腿必須分開;坐位時不能夠翹"二郎腿";仰卧位時,雙膝關節分開,站立時兩下肢輕度外旋,雙足不能完全並攏,呈"外八字",行走蹣跚,尤其快步或跑步時,則呈跳躍狀,酷似舞台上那怪模怪樣的"卓別林步態"。
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人告訴小王這是一種病。於是小王來到協和醫院骨科就診,楊述華教授仔細檢查後,確診其所患疾病為臀肌攣縮症,是以苯甲醇作為溶媒肌肉注射的葯物不良反應。隨後小王住進醫院進行了臀肌攣縮松解手術,術後第二天,小王下地活動時發現困擾自己多年的"卓別林步態"消失了,也能夠翹"二郎腿"了。手術後兩周,小王滿意地走出了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湖北省防治臀肌攣縮症專家組組長、博士生導師楊述華教授介紹說,很多患者由於對臀肌攣縮症缺乏了解,意識不到自己走路姿態不好看是患了臀肌攣縮症,沒有及時就診。小孩子如果曾肌肉注射青黴素,且不能順利地翹二郎腿,就應該及時就醫。該病症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手術松解臀肌的攣縮帶。手術技術目前已非常成熟,療效也很確切,但術後需輔助功能鍛煉以促進全面康復。
下面,我們談一談臀肌攣縮症的一些基本知識:
臀肌攣縮症的發病原因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部位是臀部肌肉,適宜作臀部注射的部位僅限於臀部外上方四分之一的區域,因為這個部位沒有重要的神經和血管,而且從解剖結構來看,此處深部的肌肉較厚,比較適宜注射用葯。
臀肌攣縮症是一種主要由於反復臀部注射葯物所致的常見病。據國內某醫院調查4248名兒童,發現因反復肌內注射所致注射性臀肌攣縮症的患兒有200名,發病率達4.7%。
臀肌攣縮症的發病與針刺造成的物理性損傷、葯物引起的化學性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葯物刺激等,導致無菌性肌纖維壞死,發展為肌肉纖維化及瘢痕攣縮。
苯甲醇臨床上多用於局部麻醉和消毒防腐,20世紀後期廣泛用作青黴素鉀鹽的注射溶媒,以減輕注射部位疼痛,這一方法曾在各地醫院廣泛使用,目前在城市大醫院已不再使用,而農村有不少地方仍在使用。衛生部已於二○○五年二月十六日,發出了立即停止使用苯甲醇作為青黴素注射溶媒的通知。專家認為,臀肌攣縮症屬葯物不良反應,與醫療條件(含消毒、設施等)無直接關系。
臀肌攣縮症的臨床表現
患兒最初感到蹲、跑、跳困難,走路呈跛行。若進一步檢查可發現,患兒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受限;雙下肢不能完全並攏,輕度外旋;下蹲時雙髖呈外展、外旋,雙膝不能並攏,呈蛙式位。多數患兒臀部看上去不像正常臀部那樣豐滿,注射局部肌肉萎縮,皮膚凹陷,有時呈橘皮樣,可觸及索狀囊帶。
臀肌攣縮症的防治要點:
1、預防兒童臀肌攣縮症關鍵在於年輕父母對此病應高度重視。對病兒盡量減少或避免對臀部肌肉注射毒性大、刺激性強的葯物,尤其是不應使用苯甲醇稀釋的葯物。
2、注射方法和部位要正確,劑量要合理,注射速度要緩慢,盡量避免同一部位連續注射。注射後適當進行局部熱敷、理療,以利於葯液的吸收,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
3、一旦發現臀肌攣縮症應早期手術,徹底切除或松解攣縮的瘢痕組織,絕大部分病兒都能完全康復。
總之,注射性臀肌攣縮症,是近年來發現的主要累及兒童的疾病,是小兒跛行的原因之一。如未及時治療可能進一步損害雙髖關節功能,出現骨盆傾斜和繼發性脊柱側彎等並發症,影響的正常發育。專家呼籲廣大基層醫務人員能和患者給予充分重視。
http://www.unionorthop.com/web/kepu13.htm
⑨ 臀肌攣縮症治療 有那些方法請詳細說說
這個可以通過做手術松解,不是什麼大手術,在一般的正規醫院都可以做的。術後要休息一個月左右,然後走直線驕正走路姿勢。但盡可能去做微創手術,這樣術後不會在兩側留下難看的疤痕。
不要再拖,年紀越小效果越好。
別擔心,沒有大問題的,不是危險性的手術。我是在22歲在襄樊做的,現在25歲,走路和坐姿都很好看了。
⑩ 臀肌攣縮症怎麼治癒
正確治療理念:臀肌攣縮症攣縮組織手術時是不需要切除的,只要切斷就足夠了。理由:
1、攣縮組織一端連接著富有彈性的肌肉組織,一旦切斷就會被肌肉彈性回縮拉開形成缺損區,延長到足夠長度,攣縮組織不可能再直接長到一起恢復到原來攣縮長度;所以切除攣縮組織已毫無意義。
2、切斷後的攣縮組織形成的缺損區需要重新填充修復以恢復連續性,切除的越多缺損區越大,缺損區越大修復越慢。
所以靠切除攣縮組織延長攣縮組織的觀點是錯誤的,那麼認為切除越多越徹底就越能延長的觀點更是錯上加錯;切除攣縮組織除了給患者造成更大創傷和痛苦外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