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書法怎麼練最快練好的方法是
書法是一門堅持的藝術,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因年齡的關系,你可以不練筆畫而直接進入練字階段,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描紅:就是在雙鉤筆法勾勒出的字框內填寫筆畫,適合初學者,一般書店都有售。
2。摹臨:就是在前人的法帖上覆上白紙臨摹,適合初學者。
3。臨摹:就是參照前人的法帖進行臨摹,適合有一定基礎者。
4。背臨:就是首先學習消化前人的法帖,書寫是不看法帖,完成後對照法帖找出不足。
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
初學者應先從真書入手(如楷,隸,篆;魏碑等)不宜先練習行草。
⑵ 如何練習書法
1、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2、掌握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練習毛筆字的時候坐姿和鋼筆字的坐姿基本相同,要求坐端正,身體離桌面一拳左右,但是握筆姿勢有很大的不同,這個也是有不同的書寫工具決定的。有時候根據書寫內容和紙張的需要,練習毛筆字的時候也會採取站姿。
3、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4字帖推薦:
歐陽詢(歐體)《九宮貼》
鍾紹京的《靈飛經》,字法靈動。
柳公權 「顏筋柳骨」,但是感覺顏真卿的太天然自由,新學者很難入手,柳公權的法度更人工些,比較好琢磨。
5、根據自己的愛好與優點並結合書法的特點選擇自己要練習的字體。
5、不是每一種都必須練習的,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與愛好進行練習。
(2)書法怎麼練的方法擴展閱讀: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⑶ 學習練習書法的步驟
1:臨帖
從古到今,臨帖是學習書法最基本的方法,沒有一個書法家是沒有臨過帖的。
2:專注
專注學一個書法家的字,專心致志,認真臨寫,持之以恆,直到形同神似。
3:博採眾長
臨帖達到形同神似後,也可以汲取其他字帖的營養,慢慢消化吸收,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風格,自成一家。
4:堅持
說到堅持,臣妾做不到呀,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作者跟其他書友交流時,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天都練字,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二:科學的練字方法
1:臨帖和摹帖
臨帖和摹帖是學字正確之路,是學字方法中的跟本點,這里有臨帖的方法不用怕自己寫不好字,就怕用這種方法練,書法老師大力推薦學習
2:每天定量
說到每天的學習量,就是增加肌肉記憶的一個過程,寫到一定量的時候,手寫的每一個字都是下意識的動作,字怎麼寫,可能你說不出來怎麼寫,但手就很隨意的寫出來了,而且寫的非常漂亮。
3:循序漸進
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還應懂得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先正楷,後行草。楷、行、草書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是一回事,如果沒有楷書做基礎,直接寫行書或草書,就會疏於法度,流於輕滑飄浮,行書、草書是楷書的流、便、疏、散,學好楷書後,增加用筆的流動呼應,這樣寫行、草書很容易上手,把楷書學熟練後,在寫行、草書時,可以悟到兩者是相鋪相成,互相促進的。
2:先學習點畫,後結構,然後再章法。書法是線條藝術,也就是以基本點畫為基礎的藝術,點畫寫不好,字的藝術性就無從談起。
改變筆順,是寫行書常用的筆法,其目的就是加快書寫速度,便於筆畫的連接,從而改變楷書固有的書寫順序,使運筆更加快速,字形更趨於草意變化。
⑷ 成人如何練習書法
1、根據經驗,覺得你可以先從隸書開始,因為隸書比較好上手。現在你先行書是沒有辦法迅速提高建議你先練隸書,磨合手的感覺。等練上4-5個月差不多手上就穩住了,看到什麼基本就能寫下來。當然寫的還是不會很好,現在再考慮換楷書。當然開始必須都要臨帖,別說開始就是成為真正的大家以後也要每天堅持臨帖。當然風格上最好選你自己喜歡的。對比當然有要求,隸書,篆書用兼毫比較好,楷書就用狼毫。
假如能每天抽出1到2小時的時間臨帖,或者堅持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就會成功的
2、練習一段,待有一定功力後,用心去感受字帖上字帶給你的力量,並把它寫到你寫的字中去,如果感覺不到,就是因為你的功夫不到,還需刻苦
3、最快練好書法的方法是多練,你可選擇練行書,因為行書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經常用,這樣練得也就多些,提高的速度了就快些。
⑸ 學習書法正確方法
正確學習書法的方法包括以下幾步:
一、首先要有強烈的願望想把字寫好。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任何事物只要有興趣就成功了一半,練習寫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樹立一種觀念,不是別人要把字寫好,而是我要把字寫好。如果一時沒有興趣,就要慢慢培養,你想寫字有那麼多的好處,你就會有願望想把字練好。
二、了解學習硬筆書法的基本常識。
練習寫字前,我們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識:
1、備用工具:普通白紙、鋼筆、圓珠筆、藍黑或碳素墨水等;
2、握筆方法:三指執筆法,拇指和食指兩指緊握筆桿,中指靠在筆桿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緊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輕輕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筆桿的地方距筆尖大約1寸的距離,筆桿距紙面大約45度的角度;
3、寫字姿勢:坐姿,要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三、「讀、摹、臨、背、意、用」六字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
「讀」即讀帖,讀什麼?讀字的用筆方法、結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讀帖要抓住帖的特徵及字的形象特點。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讀帖要經常讀,沒事閑暇時要經常拿出來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紙蒙在字帖上照著描寫,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描紅。
「臨」即臨帖,就是帖放在一邊,一邊看一邊照著帖的寫法進行練習,最好不要看一畫寫一畫,要看一個字寫一整個的字。古人雲:「臨書易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臨書易進,摹書易忘。」
臨帖是學習書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臨帖還要進行比較,就是把自己寫的字同帖上的字進行比較,比較字的形態,短長肥瘦,字的用筆、結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裡,好在下次臨寫時進行改進。
「背」就是背臨,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寫後,學寫的字在腦海中會有一些記憶,我們就要試著不再看字帖,能夠背著寫出字帖上一樣漂亮的字來。開始如果有一定難度,說明臨帖記憶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繼續花功夫進行認真臨寫直到能夠背臨出來。只有能夠背臨才離成功不遠了。
「意」即意臨,再創造的過程。在能夠背臨的時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個性修養入書,進行再創造,最終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特點,不然臨得再象也是別人的東西,古人稱之為「書奴」。
「用」即我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進行應用。如今天經過練習會寫好了一個字,明天就要在作業、寫信、寫文章中按練習的寫法進行書寫應用。徹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寫法習慣,重新按練習的新一套寫法進行書寫。
如果我們只是練習寫字的時候按字帖上能夠把字寫好,而平時又按原先自己的習慣寫法進行書寫,這樣就永遠不會有進步。
四、關於學習硬筆書法的幾點注意事項。
(一)、忌見異思遷,宜目標專一。
見異思遷、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學習硬筆書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學者學習書法,今天喜歡「二王」,明天又臨顏真卿,過幾天又學習米芾、蘇東坡……見異思遷,目標不專一這是學書之大忌,也是很多習書者為什麼經常臨帖,遲遲不能進步,到頭來什麼也沒有學到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們必須選准一本自己喜歡的一家一帖後,老老實實臨寫,等學到八九分,再臨臨其它帖也是無妨的。
(二)、忌「一曝十寒」,貴堅持。
書法大師魏開學告訴有些初學書法的朋友.練字象犯冷熱病,興趣誄時就練一陣子,有時十天半月就不動筆,如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練字肯定是練不好的。貴在每天堅持練上一兩個小時不間斷,如果有時出差在外,也可以帶上帖進行讀。
(三)、正確認識「高原現象」。
所謂高原現象就是開始練字感得有進步,練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沒有進步了,反而覺得比以前退步的現象。有些人遇到這種現象悲觀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時乾脆換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練。
要知道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賞水平提高了,常言說「眼高手低」,這不是退步而是進步,是手底下的進度沒有眼睛的進度快,遇到這種情況,只有繼續加緊臨帖練習,使手上的功夫達到眼上欣賞的水平。
(5)書法怎麼練的方法擴展閱讀:
軟筆書法的基本練習:
一、身法。
從來我們習字的唯一途徑,就是面對範本、學習寫好漢字。
習字時要端正姿勢。端坐桌前,與桌保持一些距離,紙放正,右手運筆成字時,筆的位置,對准鼻的前方而稍偏右,頭正而稍偏左,可看得清楚些,又可使字不歪斜。兩腳踏實,八字開,到了寫較大的字幅,要端立,右腳可稍前踏出,因右臂右肩有時須前伸,上下取得一致。
左臂或按桌上,或向後伸開些,也可取得姿勢平衡。腳樁站得穩不穩,也可影響字的穩不穩。故前人把「正腳手」作為習字的第一步驟(手的安排,下面再說)。
全身須松開下沉,肩不要聳,背不要弓。站著寫大字,腳站穩,用腰推動肩,肩帶動腕,這叫「力發乎腰,其根在腳」。又把腰肩之力或竟是全身之力達到筆尖,再跟著筆送到筆畫盡端,這樣,寫出的字就可厚重到家。又不論坐著立著寫,要眼到、心到、手到,注意力集中。
寫時能心、手、眼一致,自然而認真地對待它。這端正姿勢,也是端正學習和工作態度,於效果和進步都有好處。
二、工具使用法。
習字用筆,初學先備大楷、中楷羊毫,到寫小字時添小楷羊毫或兼毫。狼毫價貴,初學不一定即備。羊毫性柔,狼毫性剛,兼毫剛柔相參。練到後來,看情況需要而陸續添些。用筆大小,應視字的大小而定,寧可筆稍大些,寫起來寬裕些,筆小了易感薄促。
新筆開用,或用涼水溫水浸開,或用手指搓開,不宜用沸水泡開(筆頭根膠易軟化而脫落),不宜用牙咬(易傷毫)。
羊毫、狼毫的筆頭可開一半,或開四分之三,或全開,都可以,如只開四分之一(大材小用)不好;兼毫只宜開一半,全開則鋪了。開多少有時看寫用情況而定。
蘸墨時筆橫執,上端向右外,筆頭輕接硯墨,邊蘸邊滾轉,以使筆頭吸墨而保持圓尖。用後洗清餘墨,甩干勒挺,放好或掛起(筆頭向下)。倘不洗清,被墨膠結,下次動用時就多了再浸開之麻煩,且易損毫。要筆經用,須注意保養。
習字用紙,初學不必精好,以元書紙、玉扣紙、毛邊紙、八多紙……等普通本紙最為相宜。
⑹ 硬筆書法怎麼練
一定要學以致用。在平常的書寫中運用所學的寫法,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可以將所學到的寫法,逐步轉化為自己的書寫習慣。選擇好的字帖是至關重要的。經常讀帖。
1、正確坐姿
身體坐正,兩腿自然平放,頭和上身稍向前傾,胸部離桌子一拳,兩臂平放在桌面。右手執筆寫字,左手按紙,紙要放正。要配備高矮合適的桌椅。寫字時,首先注意姿勢,糾正錯誤姿勢。
2、正確握筆
正確的執筆方法:拇指、食指、中指分別用第一節從三個方向合力捏住筆桿下端,即拇指、食指從筆桿的前部左右夾住筆桿,食指稍前伸,而中指以指甲的上後側抵住筆桿的後下方。距離筆尖約一寸左右,筆尖低於拇指、食指。無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向手心彎曲,緊靠中指下方,對中指起運筆協調作用,不能接觸紙面。
筆桿上端斜靠在食指第三節的最高骨處,向右後方傾斜,和紙面呈50度左右的角度。執筆要做到「指實掌虛」,就是指握筆要實,掌心要空,空若蛋形。這樣,書寫時才能靈活運筆,提高書寫效果。
3、練習方法
字帖和書體的問題解決以後,面臨的問題就是摹寫和臨寫。
摹,就是描,即可以在印好的紅模字上描,也可用透明度好的薄紙蒙在帖上描。也有人用平滑的膠片、塑料薄膜代替紙來摹,這樣做,既不會使墨漬透過紙污染字帖,也可以洗滌反復使用。摹寫的過程主要是讓初學者通過比較准確地描劃,熟悉字的結構形態和筆畫變化,從而進一步向臨寫過渡。摹寫速成的好辦法。
4、字帖選擇
選擇鋼筆字帖主要有兩項原則:要選自己喜歡的範本。自己喜歡,才會有熱情去練習它,這將給初學者帶來順利的進步;要選擇行家公認的優秀範本。
注意事項
1、要有正確的執筆運筆姿勢,執筆輕重的調控,書寫坐姿、站姿等要領;其次是要有正確的讀帖方法和臨帖方法,如看筆跡,悟其運筆過程,看結體悟其組合規律,臨帖時「字數宜少、遍數宜多」等;寫字衛生。
如桌凳、光線、寫字姿勢等,通過嚴格的學習訓練,不但可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還可以培養氣質。漢字書寫,落筆的輕重,結構的疏密,運行的緩急,氣勢的強弱,均有章法可循,訓練小學生遵守漢字書寫規律,便是「有紀律」。
2、練字,首先必須掌握字的基本書寫規范,而不要求風格的統一。每個人書寫風格的形成,均有其復雜的過程,有的人甚至能寫出幾種不同的風格。對於初學者,應當嚴格要求書寫的基本規范。
⑺ 怎樣才能練好硬筆書法
「臨帖之餘,還是建議要多看古人的楷書碑帖,看看別人如何在同樣的方格大小內安排不同筆畫的字,保持整體的勻稱和單字的穩重。」
練習書法,特別是練習硬筆書法,最開始是要選擇臨帖,當然是從注意先楷書打好基礎,再改行書。臨帖我建議選擇
田英章田蘊章兄弟、盧中南、顧仲安、吳玉生、司馬彥等人都可以嘗試參考,以上幾位基本都是軟筆書法功底很深的人物,
練習硬筆書法,是要靠下苦功的,若沒用功只有藝術創造欲,也難免墮入野路子,一味自戀兼自娛自樂了。
⑻ 怎樣練書法才比較有效果
這個問題涉及到初學者如何學習書法的事情,關鍵要從執筆,臨摹,以及創作幾個角度入手,有關的詳解如下:
一、執筆方法
毛筆執筆法,其實無定法,但要「指實掌虛」,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筆管,掌心空虛,靈活運動筆有長短鋒,由個人的習慣選用。
歷來比較普遍運用的是「五字執筆法」。五字執筆法是用擫、押、鉤、格、抵五字來概括說明五個手指的作用,它強調五指各司其職,又通力配合,執筆穩健,使筆能上下左右靈活運動。
五指執筆法要領: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指實,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要實實在在地執住筆管,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執筆要松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松,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 穩定。」
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裡握著一個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掌虛的目的是使手掌的筋骨肌肉放鬆,否則手指和腕部就會僵直、緊張,不利於運筆。
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盡量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否則,就會導致筆管歪斜,筆鋒不正,筆畫易成偏鋒病筆。
腕平,是 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寫字時是通過腕部將力量傳送到筆鋒,為了便於運腕,所以要腕平。腕平和掌豎二者是互相關聯的。管直則鋒正,這與運腕、掌豎有密切關系,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因為運筆的關鍵在於腕力。
管直,執筆寫字時要盡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需要說明的是;教材上執筆方法的圖,筆管略微傾斜。因為在用毛筆寫字的時候,筆管不是始終保持正直的,要隨著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不斷變換方向。
二、臨摹方法
(一)碑帖的選擇:碑帖的選擇是練好書法的關鍵,挑選一本自己比較喜愛的、點畫比較工整的、結體比較勻稱的字帖來臨摹。「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一個好的師傅,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才可以逐步練好書法,成為書法大師。
(二)臨、摹結合:在習字時,要先摹後臨、臨摹結合。所謂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較透明的習字紙下,用鋼筆照著字帖上的字一點一畫地「描紅」。要求鋼筆的筆跡不要越出毛筆字外,都寫在字帖上字的點畫中間。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結構。所謂臨,就是把字帖放在習字紙旁;照著帖上的字依樣畫葫蘆。要求點畫寫得象,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筆意。臨和摹是兩種相輔相成的學字手段,要臨摹結合,循序漸進。
(三)仔細讀貼:臨摹前要仔細讀帖,對帖上的字,其點畫怎樣書寫,結構怎樣安排,章法怎樣布置,都要仔細琢磨並從中找出規律,這樣就容易寫得有興趣,也容易寫得象,寫得好。臨摹時,不能貪多貪快,每天堅持一、二小時,反復地臨摹幾個字,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收獲。對難寫的字,更要知難而上,多臨摹,多比較。
(四)背、核、用:除了臨摹外,還要會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著帖寫,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寫出來,力求形神畢肖;核,就是將背寫的字與帖上的字進行核對。看有否差錯,要善於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缺點;用,就是實踐,把學了的東西,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實踐中來鞏固和提高所學的東西。
(五)博採眾家之長在已臨摹好了一種字帖後,還應博採眾長地再臨一些其它字帖。也可不斷修正背臨書寫習慣和書寫風格,重新選擇書寫內容,書寫出來的新作品。
三、筆法技巧
1、提按
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2、結字
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四、注意事項
書法是一門藝術,要練好書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樹立正確的學書思想:「字無百日功」,書法的練習需要的是刻苦勤練的精神,要臨池准備,持之以恆。不可中途懈怠。
(二)選擇適用的書寫工具:「文房四寶」是練習書法應准備好的工具。要選擇恰當的使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選擇不合適,將影響練習的效率和進程。初學著可以先選用狼毫或兼毫筆。用後一定要洗凈,把筆毛抹乾抹直抹尖,保持筆毛不亂,以延長毛筆的使用壽命!
(三)從大楷起步,逐步進筆:練習書法,應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從簡單的大楷練起,一般寫十公分見方的字為益,不益寫太小的字。逐步進筆,不可好高騖遠,欲速則不達。要打好書法練習的基礎。
⑼ 如何練好書法
一、寫字的字體已經成形,能改:
很多同志認為:寫字已經成形,年齡已經漸大了,不能改了……,這種看法不對。
要知道,寫好字並不是什麼難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極其好學,只要方法對頭,改正舊的寫字習慣。
具體地說,在練寫的時候,必須端正寫字的姿勢和執筆方法,這是首要條件。
現在列舉先人練字二例,現結合本身體會,談談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中國書聖王羲之,他先從衛鑠學書,之後又多見先代名家鍾繇等名著,遂改變初學。
正是他,繼往開來,把古樸的書體變成嬌美流暢的今體,對楷、行、草書均有創造性的貢獻,這就是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歷史功績。
再說顏真卿,他初學褚遂良,後從張旭得法。
他參用了篆書筆意,寫出了端莊雄偉的楷書。
是他開創了二王以外的新風格。
本身先從鍾紹京的楷書摹法,後又從歐陽詢、黃自元的楷書得法,在行書上追學黃若舟的筆法,自感距離尚遠,自己仍須努力。
但不論寫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寫鋼筆字摹仿毛筆字帖行嗎 。
實踐證明,可以,其效果一樣。
寫好鋼筆字和毛筆字,不論年齡大小,不論寫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當頭,下定決心,認識到對工作對前途有著相關的重要性,經過一番努力,是能寫好的。
起步雖晚猶可追,古往今來,有許多三十而立後學成才的名師。
宋朝的梁顥,八十二歲才考上進士,他詠道:「也知少年登科好,爭奪龍頭屬老成。
」明朝李贄,棄官就學,立志著書的時候已是五十四歲了,他的名著《焚書》,《藏書》先後在六十四歲和七十三歲時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於年齡大小,關鍵在於志向和恆心。
二、寫字應當從何學起:
先要選好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慮是否近似所寫的字形,選好了,先看上幾遍,分析其中字形要點和結構的規律。
這叫「意在字先」,然後用透明白紙先描摹,後臨摹,熟記每個字中的關鍵部位。
具體步驟分述如下:
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頭部不能歪,更不要低;
兩眼距桌面約一尺,前胸距桌沿約三寸。
(2)執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筆尖就自然向前);
食指指尖距筆尖約一寸。
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
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3)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
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
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局限的,並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虎口」處。
(4)握筆要輕松,運筆才自如;
握筆太緊,寫出的字,不能開闊大方。
據在中學講課所見,一個有五十人的班級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大學里也是這樣,正是這個緣故,這些同學寫出的字,鉤不象鉤,捺不象捺,筆畫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說過,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系。
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也要鋸歪的。
這和寫好字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學書法的步驟安排:
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
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
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
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
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
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
再練筆畫順序;
三練偏旁部首;
四練字形結構;
五練分行布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
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
如「宀」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⑽ 怎樣才能練好書法
1、樹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保證,問這個問題的人,一般都是經過失敗的,而失敗的情緒暗示給練習者的是,再練習還是失敗。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世界上沒有幹不成的事情,唯獨不適合自己的事情,有,但是不多,練習書法,成為專家很難,但是成為一個合格的書寫者,絕對可以辦得到。
2、尋找方法。書法有很多種,楷草隸篆,而且每一種書法歷史上都是大師輩出,名帖很多,應該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帖子,臨摹學習,不放棄從楷書入門,也可以直接從某種自己想要練成的字體入手,和楷書一塊練習。長期臨摹,必有收獲。而且不要忘了,一邊臨摹,一邊揣摩,逐漸找到寫字的規律,養成自己的書寫習慣。
3、持之以恆。我們都學習過《勸學》,裡面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話不是大話,不是空話,而是生活實踐的總結。練習書法,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在堅持,收獲就在這一點一滴的堅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