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系統思維方法論怎麼改造

系統思維方法論怎麼改造

發布時間:2025-08-23 08:30:37

1. 系統性設計思維

工作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接到一個需求時,看似很小,結果越做越大。整個項目下來,不僅造成了項目延期,還背了好多黑鍋。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天不停的穿梭在朋友圈和各色文章案例之間,點贊、評論、分享。一天下來,你好像看了很多,又好像一無所獲。

以上這些你是不是躺槍了?其實我也一樣。於是我就開始思考兩個問題:

1、工作中面對需求,如何系統性的思考?

2、生活中如何構建自己的結構化知識體系?

一說到系統性思維,可能大家就會想到很多前輩總結出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比如:SWOT分析法,5w2h分析法,魚骨圖分析法,6頂思考帽法,麥肯錫7步分析法,金字塔原理,思維導圖等。不得不說這些分析問題的思維方法很有用,但是機智的樓主肯定不會再講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西,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網路。

本文將從從工作和生活兩大場景,去闡述系統性設計思維的養成方法。

一、工作中面對需求,如何系統性的思考?

樓主剛進公司接的第一個需求,從一開始評估的兩天到最後做了兩個禮拜(簡直淚奔)。在一次次不斷踩坑後,樓主怒了,終於總結出來一套針對需求的系統性設計思考的方法。(根據項目經驗得出,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場景)

首先,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接到一些需求。一般需求分為兩大類,即基礎需求和運營需求。下文以一個很常規的運營需求為例:

產品:這次活動需要做一個banner,投放在手Q頂欄。尺寸:1242*150px,你快速支持一下!

設計:ok!沒問題。做了兩個方案,你看一下!

產品:拿給手Q側評審了,要加個按鈕,文案:預約。

設計:阿西吧,怎麼不早說。加了按鈕的,再看一下。

產品:手Q側說banner會有一個關閉按鈕,這個預約按鈕的間距太小了,需要調一下!

設計:。。。有設計規范嗎?

產品:好像有的,我找一下。這是規范,banner一共有5個尺寸。

設計:。。。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產品和設計都缺乏系統性思考,只有當別人提出挑戰的時候才想起對應的解決方法。並沒有一開始就把問題考慮周全,於是一個小小的需求就踩了無數坑,這就屬於傳統的點性思維方式。

那麼什麼是點性思維和系統性思維呢?

點性思維和系統性思維是思維發展的兩個階段,也可以被稱為是傳統型思維和現代型思維。

點性思維: 是一種形而上的思維方法,它來源於對事物表面的現象的判斷,而往往忽視了對事物本質的判斷和了解。

系統性思維: 強調從整體出發,先綜合,後分析,再綜合的思維模式。

那麼當我們接到一個需求時該怎樣思考呢?結合系統性思維,我把需求歸納成5步法則,採用總分總的思維模式。

需求5步法則:

1、業務目標

明確整個項目的業務目標        例:提升用戶活躍度,搶占市場份額

2、需求目的

明確需求的來源和想達到的效果         例:通過手Qbanner投放,提升直播預約轉化率

3、需求分析

明確需求的合理性和價值        例:這個需求對業務目標的提升有沒幫助?banner整體要傳達的重點和調性是什麼?文案和活動內容是否匹配?是否有誤導用戶的行為?

4、設計執行

保證用戶體驗的一致性        例:有無基礎控制項?banner的設計規范是?

5、設計驗證

回顧目標,沉澱經驗總結          例:是否有達到需求目的?數據結果怎麼樣?

系統性設計思維要求我們,不管需求是來自用戶還是來自老闆,要時刻保持清晰的主線。

在需求開始之前,一定要圍繞整體的業務目標,跳出需求本身(表面現象),剖析需求的緣由(本質問題)。

在提供解決方案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當成這個項目的owner,多問自己為什麼要這么做,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在需求完成後,不管是通過調研還是數據,都要建立一套迴流系統,驗證需求的效果,不能做甩手掌櫃或者是單純的執行者。

好了,說完工作的問題,接下來我們來聊點輕松的。

二、生活中如何構建自己的結構化知識體系?

現如今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多數人來什麼收什麼,浩瀚的信息掌握著主動權。當你看過一則碎片信息,由於你沒有知識結構,所以很快你就忘記了。哪怕你知道那是很重要的信息,你也不知道該如何使用,更不知道如何舉一反三的生產出新的知識。這就是傳統的海綿式思維方式。

那麼什麼是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呢?

海綿式思維: 強調信息接收-被動的接受信息而不假思考。就像海綿一樣,來什麼信息就接收什麼信息,對於好水壞水並不加以區分。吸到飽為止。

淘金式思維: 強調思維互動-主動的分辨和提取有用的信息。是以目的為主題,今天我要的是金子,那麼我就全神貫注的找金子。個人覺得和構建自己的結構化知識體系比較像。先確定自己想要學習和研究的方向,然後從基礎知識到專業知識,逐步向上發展。

其中淘金式思維還有兩種特性:

1、擴散性-打破砂鍋問到底

表象-追問-見解-沉澱

當我們看到一則信息的時候,我們要去追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然後發表自己的見解,再沉澱自己的想法。

比如當我看到一條新聞時,《范冰冰在高校宣傳新電影被逼離場:不離開就斷電》,如果我運用海綿式思維,可能看完就沒了,事後也不會有什麼深刻的印象。如果我運用淘金式思維,我會去思考:范冰冰被逼離場,是因為擔心安保問題嗎?為什麼校方會威脅她,是為了炒作嗎?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炒作?噢,原來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宣傳新電影,製片方拿高校和明星作為輿論的噱頭,成功的奪得了用戶的關注,不得不說真是高明。

以上這些只是拋磚引玉,主要講的是思維訓練的方法,結論純屬個人YY,真相只有當事人知道。

2、目的性-我要的我現在就要

目標-資料-分析-沉澱

要構建屬於自己的結構化知識體系的前提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

比如我最近要研究一個課題:如何通過設計提升用戶的活躍度?那麼我接下來就要找不同的資料案例去分析思考,並最後沉澱自己的觀點。

由此可見,淘金式思維和海綿式思維最大的不同點是,淘金式思維的兩種特性最後都會沉澱自己的觀點,這里不單單停留在思考上面,更多的是通過總結把知識化為己有。

這里不討談兩種思維方式的優劣,因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採用淘金式思維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度,讓自己豎向發展。採用海綿式思維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橫向發展;因此,建議兩種思維「二八法則」,平時生活中除了80%海綿式思維外,還要有20%的淘金式思維,這樣才能慢慢的發展成T字形人才,甚至倒三角人才。

每個角色容易陷入自己的工作片區,而忽略對整個項目進度的把握。系統性設計思維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並不是你看了一篇文章後就能夠學會的。它要求我們時刻要把「全局觀」「整體性」「一致性」放在第一位。我們看過那麼多設計流程、思維方式、實戰操作、各種原則和經驗教訓,目的是為了將來碰到的時候,就不會……以同樣姿勢再踩一次坑。但很多時候,理想化的過程只會描述路的樣子,而沒告訴你這路上有多少坑。

哈佛案例教學法精髓,採用金字塔的模型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兩個層次,概括起來核心的路徑就是:

聆聽-吸收-傳播

單單停留在聽的層次上,你是屬於被動學習的,吸收率只有5%左右,想要把別人的經驗化為己有,那就多嘗試一下,實作演練或者轉教他人吧。這也是很多人會去做設計總結和設計分享的原因,因為你的每一次分享對自己而言也是一種提升。

閱讀全文

與系統思維方法論怎麼改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腰椎間盤較好的方法 瀏覽:789
腿盤發炎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839
陳振明社會研究方法目錄 瀏覽:840
單基因病常用檢查方法 瀏覽:953
205乘88簡便方法 瀏覽:3
修邊機木門邊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364
澤舒食用菌的治療方法 瀏覽:243
如何減脂肪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男 瀏覽:10
都有什麼方法可以理解詞語 瀏覽:761
鍛煉增高方法 瀏覽:531
神經症都有哪些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494
小米note3的一鍵鎖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6
鍛煉心臟血管的最好方法 瀏覽:204
大型考試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95
指針式萬用表的所有測量方法 瀏覽:842
鍍鋅電纜連接方法 瀏覽:463
塵肺肺部感染的治療方法 瀏覽:652
x431速騰遙控如何匹配方法 瀏覽:208
系統思維方法論怎麼改造 瀏覽:144
拼音組成的教學方法視頻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