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為准媽媽,如何一眼知道胎兒在肚子里的位置
准媽媽孕育一個生命是非常辛苦的,懷胎十月擔心孩子在肚子里的健康,也會擔心在肚子里的胎位。如果想要了解寶寶在肚子里的位置,其實也是不需要去醫院檢查的,作為孕婦自己就可以判斷。懷孕期間肚子都會慢慢的隆起,我們就能看出胎兒在肚子里的行動,每一天沒事干,或許都會感受到寶寶在肚子里的一舉一動,這種感覺也是非常幸福的。
有很多孕婦在懷孕的時候經常有一種習慣性的撫摸肚子,這種孕婦可能在沒事的時候都想在肚子上面摸一摸,這種也是想給胎一種安撫感。其實在孕期孕婦不要經常刺激子宮這樣會導致腹部的胎兒早產,也可以影響孩子在腹中的胎位。
㈡ 孕婦如何數胎動次數
孕婦如何數胎動次數
通常初孕婦從孕18周~孕20周會察覺胎兒在子宮內的動作俗稱胎動,胎動主要來自於胎兒肢體的活動,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不同,孕婦感覺胎兒活動 的位置也不同,腹部的各處均有可能存在,孕婦無法通過某種活動或體 位來改變胎動的位置。經產婦感覺胎動的時間會早於初孕婦,臨近預產期胎動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由於胎兒個體差異大,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不大,即證明胎 兒發育是正常的。胎動正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 足,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發育健全,很愉快地活動著。數胎動可以幫助准媽媽監測胎兒是否存在宮內缺氧的情況,以便及時發 現問題、採取對策。數胎動的方法很簡單,每天早、中、晚吃飽飯後, 孕婦坐下來或者躺(側卧最好)下來開始靜靜地數胎動,每次數一個小時 ,之後把3次監測的胎動數目加起來,再乘以4。
如果得出的結果在30次以上,這說明胎動良好,胎兒在子宮內不存在缺 氧問題,孕婦只要繼續監測就好了;如果得出的結果在20次左右,即為胎動可疑,懷疑存在胎兒窘迫、缺氧問題,這時孕婦該進行嚴格的自我監測,如果第二天還是這種情況就該到醫院做胎心監護了;如果得出的結果在10次以下,屬於胎動減少,孕婦應立即到醫院做檢查。
㈢ 孕婦妊娠第2個月應注意哪方面的護理與監察
這一段時期,孕婦的生理變化顯著,產生了早孕反應,生理變化引起了心理的波動,孕婦常常心緒不好,亂發脾氣或哭鬧不已。
這段時期特別容易流產。因此,孕婦要注意活動量,並隨時注意醫療檢查,做好疾病和不良情況的預防。
在求得丈夫及家裡人的理解和協助的同時,孕婦自己也要注意把心放寬些。另外,這是容易流產的時期。性生活要有節制,其他生活瑣事,也都要有節制。盡可能少外出,避免疲勞,要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在這個時期最好把分娩地方確定下來。
2.胎動自測與監聽
自從知道自己懷孕後,年輕的准媽媽們就在不安和甜蜜中渡日,她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來到這個世界。那麼,除了要進行正規的產科檢查外,年輕的媽媽在家中如何知道自己腹中的寶寶是否在健康成長呢?計數胎動是自我監護胎兒情況變化的一種簡便、安全而又可靠的手段。胎動正常是胎兒宮內良好的一種表現,當胎兒宮內缺氧時,往往首先胎動減少,繼而消失,胎心音24小時也會消失,而胎動過頻也是胎兒宮內缺氧的表現,常常是胎兒早期缺氧的症狀,因此,每日監測胎動可預知胎兒安危。
健康的胎兒,雖然還沒有問世,但時刻都顯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胎兒發育到3個月時,器官系統就開始工作了,有的把羊水吞進胃裡,再吐出來,有的還做出各種特殊反應:腿、腳、拇指和頭部都會動,小嘴會張開、閉上、吞咽。刺激眼瞼就會把眼睛眯起來,碰到小手會握緊拳頭,若碰到小腳丫,便把小腳趾張開成扇形,這些能力是先天性反射,可保留到出生後幾個月消失。這種胎動從懷孕兩三個月就會開始,象徵著生命的律動。當然,最初的感覺並不明顯。一般說來,胎動從妊娠18~20周開始。最初的胎動很輕微,似腸子蠕動,隨著妊娠的進展,胎動越來越強烈,孕婦感覺也越來越明顯,到28~32周達高峰,37~38周後稍有減少,到了妊娠最後1個月,胎兒長大充滿宮腔,胎動反而略有減少。晝夜胎動變化規律為上午均勻,下午減少,夜間8~11點胎動最多。胎動與母體關系密切,如母體休息時胎動較多,運動時較少,母體情緒緊張時胎動減少,情緒平穩後胎動恢復正常。胎動與孕婦體位也有關,左側卧位時胎動最多,站立時胎動少。當孕婦使用麻醉劑、鎮靜葯物時胎動也受到抑制。
胎動是胎兒在宮內安危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胎動計數可以了解胎兒在宮內的情況。例如胎動減少就是胎兒宮內缺氧的一個重要信號,常見於胎盤功能減退、胎兒宮內缺氧,是胎兒宮內窘迫的重要信號。胎兒缺氧是導致胎死宮內、新生兒夭折、兒童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胎動完全停止後,24~48小時內胎心音也會消失。但是胎動過頻往往是胎動消失的前驅症狀,也應予以重視。孕婦從懷孕7個月就應該開始數胎動,這是孕婦在家中自我監測宮內胎兒安危情況的最可行、最簡單的辦法。進行胎動監測的方法是從妊娠7個月開始至臨產前,每日早、中、晚固定時間各數1小時胎動,將3次胎動相加乘以4,即得12小時胎動。如12小時胎動小於10次,或逐日下降50%而不能復原者,說明胎兒在宮內有異常,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監測好胎動,掌握好孕期的晴雨表,相信您一定能孕育出健康、聰明的小天使。
孕婦自測胎動:測胎動時間從孕7個月開始至臨產前。根據自我感覺。感到腹內胎兒活動時,用筆、紙記錄,或以硬幣、棋子或火柴棍等輔助計數,每日早、中、晚各觀察3小時,每胎動一次就投出一個小物品,然後數出3小時共有多少次胎動,將3小時的胎動總數乘4,即為12小時的胎動數。一般12小時內胎動30次,反映胎兒情況良好,若下降到20次,需立即找醫生採取措施。
他人協助聽胎心:孕婦仰卧,雙腿伸直,丈夫或他人可直接用木聽筒貼在臍的左或右下方的腹壁上,耳朵緊貼在木聽筒上聽胎心。正常胎心跳動應該每分鍾120~160次,如果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都屬異常現象,應及早就醫。
測量子宮高度:此項檢查可間接了解胎兒在宮內生長及羊水量的情況,一般從滿4個月後即可開始,每周測量一次。
一般增長速度為每周增長0.8~1厘米。
方法:孕婦排尿後,在床上仰卧,兩腿屈曲,腳要實實在在落在床上。用無伸展性的皮捲尺作量具,從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開始,將尺緊貼腹壁向上測量即可以觸摸到的子宮最高處,這段距離叫作宮高,如增長過快、過慢都不正常。3.孕婦要注意乳房的護理
孕婦乳頭可能有少量黃色分泌物,乳暈的皮脂腺也增加了分泌,這些分泌及灰塵在乳頭上形成乳痂,不易除掉。在妊娠4、5個月後要常用溫肥皂水擦洗乳頭,除掉乳痴,塗以無水羊毛脂或5%維生素B和油膏;每天用乾燥軟毛巾輕擦乳頭,以增加表皮的堅韌性,防止哺乳時乳頭較裂。對內翻或凹陷的乳頭,每天應用手向外牽拉,程度重不易糾正的,往往使嬰兒吸吮困難,可以考慮停喂母乳,在分娩後就回奶。
孕期要經常洗澡,保持乳房清潔,洗凈手後再接觸乳頭。乳房過大或下垂應用乳罩托起,但不能過緊而影響呼吸。
乳頭皮膚感覺神經非常敏感,妊娠晚期,連續摩擦、按揉乳頭時可刺激腦垂體分泌催產素誘發子宮收縮而引起早產。有早產史或早產徵兆的孕婦,尤應注意避免刺激乳頭。
孕婦乳房護理方法
從孕婦懷孕開始,乳房一直在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為分娩後分泌乳汁、喂養新生兒做著充分的准備。妊娠早期,乳房便發脹,有時還常刺癢和刺痛。到妊娠超過2個月,乳房增大明顯,乳頭更加突出,乳頭周圍的皮膚色素沉著,乳暈加深。
而且在乳暈上可見到若干散布著的顆粒,叫做肥大的皮脂。肥大的皮脂腺分泌出大量油脂性的物質,覆蓋在皮膚表面,起著潤滑和保護作用,乳頭和乳暈的明顯變化是妊娠的一個特徵。
到第4個月時,可從乳頭內擠出一種淡黃色的黏液,稱初乳暈。
第5個月時,乳暈四周出現了一些褐色斑點,形成了第二乳暈,它可以增強皮膚的固定性,有利於哺乳。同時,乳房的血液供應更加豐富,乳房表面可見到淺層的靜脈擴張,出現紫藍色的條紋。妊娠8~9個月時,乳頭不再大,這時乳腺腺泡和腺管的發育基本成熟,乳房做好了充分准備,一般在分娩後3天,在腦垂體分泌的催乳激素作用下,乳房開始正式分泌乳汁。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孕婦擔心哺乳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和體形,因而不願意用母乳喂養。其實,母乳喂養嬰兒發育最好,也不會影響母親的健康,同時還可省去人工喂養時配奶、消毒的麻煩。
懷孕後恰當的乳房護理可以維持乳房的外形,緩解孕期乳房的不適,同時減少哺乳期的並發症。乳房的護理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懷孕期由於乳房的變化,穿戴合適的乳罩可以支托乳房,減輕不適,另外,穿戴乳罩可以維護正常而又美觀的乳房外形。
清潔乳房不光可以保持乳腺管的通暢,還有助於增加乳頭的韌性,減少哺乳期乳頭皸裂等並發症的發生。孕婦每天准備一條干凈毛巾用溫水擦洗乳房,擦洗時應注意不要造成乳頭的刺痛感。在懷孕的最後3個月,使用干毛巾摩擦乳頭以增強乳頭的韌性。有乳頭內凹者,應於孕期每日用手指輕輕向外牽拉,以免新生兒哺乳時吸吮困難。
孕婦乳頭下陷與扁平糾正
乳頭與乳暈在同一平面上叫扁平乳頭。如果乳頭比乳暈低,就叫下陷乳頭。
扁平乳頭和下陷乳頭屬於乳頭異常,它可使產後哺乳發生困難,對此應在哺乳前進行糾正。
引起乳頭扁平或下陷的原因有兩類:一是功能性的原因,即乳頭平滑肌發育不全或乳頭深部角化;二是器質性原因,即因炎症、膿腫治癒後形成瘢痕、或腺纖維瘤、乳腺瘤浸潤、外傷及手術損傷等。
未產婦乳頭扁平或下陷多見於功能性原因引起。糾正的方法可採用以下兩種:
手法矯正法用一隻手握住乳房,使乳房聳起,另一隻手的拇、食、中指牽拉乳暈部,從深部向外牽拉乳頭,慢慢向縱橫方向牽引。在洗澡睡前、起床前,每次進行幾分鍾的矯正處理。
負壓吸引法將一個5或10毫升的玻璃注射器的外管罩在乳頭上,用一小段橡皮管連接在另一個注射器上,時間不要太長,以免使乳頭發生腫脹和疼痛。
乳頭發育明顯障礙,乳頭顯著下陷,或因乳腺疾病引起的乳頭內陷,手法牽引或負壓吸引都不可能使乳頭突出,對此應進行手術治療。
手法牽拉乳頭,因不可避免會對大腦產生刺激,會促使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引起子宮收縮。妊娠5個月之後在進行手法矯正時,就注意引起早產、流產。有早產和流產史的婦女在孕期不能進行乳頭矯正,只能在懷孕前或分娩後進行。
㈣ 怎樣數胎動呢
方法很簡單,孕婦取左側卧位,靜心體會胎動的次數,胎兒每動一下,就在紙上劃一道,或將一粒豆子或火柴棒放入盒內計數,每日早、中、晚各記錄1次。3小時胎動的總和乘以4,則推算出12小時的胎動次數。若1小時內胎動少於3小時,或12小時的胎動次數少於10次,尤其胎動消失時,則為危險信號,應立即就診,千萬不能耽擱,以防胎兒死在宮內。
既往,對於臨產的產婦,醫生僅能藉助聽診器聆聽胎兒心音的變化,通過手摸觸診了解子宮收縮的強弱及持續時間的長短。這種方法雖比較簡便,但不夠精確。且由於人力、精力、時間等因素,醫務人員很難長時間連續觀察產婦的宮縮及胎心率的變化,又由於摸宮縮與聽胎心不能同時進行,無法了解二者的關系,常導致胎兒的某些潛在危險被忽略,貽誤了診治。為此,人們研製出一種電子儀器——胎兒監護儀。
應用監護儀可同時進行外監護與內監護。進行外監護時,將一個具有測壓裝置的探頭放在子宮體上,測量子宮收縮力;另一個與聲響裝置相連的探頭放在胎背處描記胎心音;同時,產婦手握一按鈕,當感知胎動時便按一下開關,通過感測器最終將宮縮、胎心與胎動同時記錄於帶刻度的圖紙上。內監護測時將測壓導管一端插入宮腔,電極安裝於胎兒頭皮上,另一端聯結記錄儀,以測量宮縮及胎心。此法更為精確,可發現極細微的偏差,但因有引起損傷及宮腔感染的可能,臨床上極少應用。
通過胎兒監護儀監測,可了解產力(宮縮力)的強弱,胎兒對宮縮——缺氧負荷的承受能力及胎兒——胎盤功能,藉此指導臨床處理。
正常的胎心率在120~160次/分之間,有一定的變異范圍。胎動時,胎心率相應適度加快。若胎心率每分鍾超過160次,或低於120次,或無變異性,或胎動時胎心保持不變,均標志宮內胎兒缺氧。若宮縮一開始胎心即隨之減慢,宮縮結束時胎心始恢復至原水平,醫學上稱其為「早期減緩」,提示胎兒頭顱受壓,副交感神經張力增強;若宮縮高峰時胎心開始減速,宮縮終了時胎心率仍未恢復至原來水平,為「晚期減緩」,說明胎盤功能不良;若宮縮與胎心率減速二者間無一定相關的規律性,叫做「變異減緩」,提示可能存在胎兒臍帶受壓。臨床上若持續存在上述異常變化,往往需要採取剖宮產術結束分娩,以挽救危險中的胎兒。
㈤ 孕婦想吃知道胎兒體重,該用哪些方法進行估算呢
產檢報告上會有幾個數值,可以反映胎兒在宮內的發育情況,主要是宮高、腹圍和胎兒腹圍(AC)、雙頂徑(BDP)、股骨長(FL)等,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數值來預測胎兒的體重。單個指標來計算胎兒體重,會比較復雜,而且容易出錯。計算胎兒體重最快捷的方法,是使用網上免費的計算器。只要輸入胎兒的雙頂徑,腹圍和股骨長,就能自動計算胎兒的體重 。
測胎兒體重是為了及早發現胎兒發育的問題,一般來說,寶寶出生時實際體重會有10%——15%的誤差,例如寶寶出生體重是3000g,那麼誤差會有正負300g,孕媽在平時的飲食中應注意飲食均衡,葷素搭配不挑食,在不缺失營養的前提下,盡量將胎兒寶寶控制在6-7斤的幅度。這樣更有利於順產。
㈥ 孕婦在家做自我胎動監測的必要性,到底有多大
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但是到了孕晚期,胎盤逐漸老化,無法為胎兒提供足夠的營養,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胎兒宮內缺氧的情況,如果胎兒缺氧沒有被及時檢測和治療,嚴重的會影響胎兒大腦發育。胎心胎動宮縮圖的簡稱就是胎心監護,胎心監護的曲線,能夠反映胎動和宮縮時胎心的變化,醫生就能判斷胎兒宮內是否缺氧,所以孕期做胎心監護是很有必要的。
㈦ 簡述孕期胎動自我監護方法指導。
孕婦的自我監護,就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孕婦及其家屬每天
對胎兒生長和發育情況進行檢查。開展自我監護,既可消除思想上的顧慮,又可協助醫生及時發現異常,有利於母子的健康。
孕婦自我監護的方法簡便易學,經醫生指導後很容易掌握。
常用的監護內容有胎心、胎動。
胎位及孕婦體重等項目。
胎心監護:妊娠6個月以後即可在腹部聽
到胎兒的心跳聲,猶如鍾表的「滴嗒」聲,正
常每分鍾12
0-
160次。產前檢查時,先由醫生確定胎心位置,以後孕婦家底直接
用耳貼在孕婦的腹
壁上聽取,或用木
聽筒聽取,每日一
至數次。胎心直接
反映胎兒的生命情況,過快、過慢或不規則,
都說明胎兒在宮內有缺氧情況,可危及胎兒生命,應及時就醫。
西胎動監護:胎兒「蜷
縮」在子宮
內,經常會伸手蹬
腿」,這就是所謂的胎動。正常胳動每小時4
-
5次。測胎動時,孕婦取側卧位或半坐位,兩手
輕放腹壁上。每日測3
次(早、中、晚各一
次),每次1小時。如3
小時胎動次數相加乘4(等於12小時的胎動次
數)不足20次,或比以
前減少一半,或胎動頻
繁,結合胎心異常變
化,表示胎兒有危險,應趕快就醫。
西胎位監護:服位檢查主要是檢查胎頭的位置。胎頭呈球狀,較硬,是胎兒在宮內
最容易被摸清楚的部分。孕婦可在產前檢查時,通過醫生的指導,自己進行檢查。由於胎兒在
服膜囊內是懸浮在羊水中的,並
經常有胎動,所以胎位也經常發生變化。正常胎位時,胎頭應在
下腹部中央,即恥骨聯合的上方。如在上腹部模到胎頭,則是臀位;如在側腹部摸到胎頭,則是橫位,這兩種胎位均不正常,可造成分娩困難,應請醫生檢查,加以矯正。有時,醫生發現胎位不正,而做外倒轉術矯正有
困難,則孕婦需作胸膝卧位,以使胎位自行矯正。作胸膝卧位當
然不很舒服,但為了矯正服位,仍應堅持,且連續作一周後去醫
院復查。如果孕婦每日自己檢查胎位,一旦發現胎位已矯正,可立即請醫生證實。
凸體重監護:孕婦的體重也可間接反映胎兒的生長
發育狀況。一般可每周測量一次。妊娠後期(2周以
後),胎兒生長
較快,孕婦體
重每周約增加
500克。如數
周體重不增
加,表示胎兒
生長緩慢;如
體重增加過快則可能孕婦發
生了水腫,或因食量過大,身體迅速肥胖。如發現體重不增加或增加
過快,均應尋找和確定原因,採取相應措施。
㈧ 懷孕以後,孕婦數胎動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這時候胎動趨於穩定,剛吃過飯體內糖分高,胎動比較頻繁。另外,洗過澡、劇烈運動後胎動也會比較頻繁,這都是正常的。這個時間段的胎兒胎動已經非常規律了,所以孕婦需要按時數胎動,來自己監視胎兒胎動是否正常,根據胎動結果估測胎兒行為是否受限。而自己數胎動也僅限於自己數胎動。這些只能粗略的檢測胎兒在宮內的情況,並不能十分確定胎兒是否宮內窘迫缺氧。所以還是需要到醫院做胎心監護。
每小時的胎動是3--5次。次以上,每五分鍾連續胎動只能算一次,如果每小時胎動大於5次就是胎動頻繁。即為胎動可疑,懷疑存在胎兒窘迫、缺氧問題,這時孕婦該進行嚴格的自我監測,如果第二天還是這種情況就該到醫院做胎心監護了;如果得出的結果在10次以下,屬於胎動減少,孕婦應立即到醫院做檢查。只要沒明顯差別,不數也不要太擔心。當然能有時間數,最好了。也是一種胎教。好好享受胎動的感覺。
㈨ 如何數胎動
孕婦從懷孕28周就應該開始數胎動,這是孕婦在家中自我監測宮內胎兒安危情況的的最可行、最簡單的的辦法。胎動監測的辦法:從妊娠28周開始至臨產前,每天早、中、晚各觀察一小時,用黃豆或扣子計數比較方便,每次胎動時放一粒黃豆或一粒扣子,1小時後相加得出胎動次數。將三個小時的胎動總數乘以4,即為12小時的胎動數。正常胎動數12小時內30--40次為正常范圍,。一天中胎動有兩個高峰,一個在晚上7--9點,另一個在夜裡11點至凌晨,早晨最低。如果孕婦工作較忙,也可只在晚上數1小時胎動。若下降至20次以下,或每小時小於3次,說明胎兒宮內有異常,應立即到醫院檢查。
㈩ 對於孕婦而言,該怎樣通過數胎動盡早的發現胎兒異常
孕期的女性都是玻璃心,感覺有點不舒服,會擔心胎兒有沒有問題。這種「憂患意識」本身就是好的。畢竟胎兒這么脆弱,任何外界的干擾都有可能導致意外,但整天疑神疑鬼也不是解決辦法。
有人會說,你不放心,為什麼不去醫院檢查呢?說這話的大多是單身男性,無法理解懷孕媽媽那段時間的感受。考試真的很安心,但是他們就不能天天考試嗎?
其實數胎動真的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難。之所以難以計數,是因為人們對它不夠了解。
理論上1-2分鍾內連續幾次胎動可以算作一次,下一次只有5分鍾後才能算。具體間隔因人而異,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兒科醫生說就算多算幾次也沒多大關系。數胎動的關鍵在於「只多不少」。
一旦發現12小時內胎動次數少於10次,孕媽應立即去醫院檢查。至於上限,沒有太嚴格的規定。有過12小時內胎動80次以上的先例,健康沒有問題。
還有人說雖然數胎動不花錢,但是每次都要幾個小時,還是很麻煩的。有什麼方法可以簡化流程?
有一個很棘手的辦法:以10次為標准,也就是說,孕媽不需要完全統計胎動總數,只需要記錄第10次就可以做其他事情。盡量選擇晚上8點到10點,這是胎動的高峰期。如果不出意外,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任務。
總之,28周後,懷孕即將進入最後階段,所以孕媽必須隨時密切關注寶寶的情況,既不能無動於衷,也不能置之不理,聽天由命。只有科學治療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寶媽們,你能數出正確的胎動方式嗎?更多母嬰保健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載並與你的朋友分享。孕媽堅持計算胎動並發現異常。醫生:還好來得早,計數胎動的方式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