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群體檢疫方法有哪些

群體檢疫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10 09:42:43

① 檢疫一般進行於什麼步驟

(一)科學設立檢疫申報點。
動物檢疫是依申請的行政許可行為,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當結合當地實際,科學、合理地設立動物檢疫申報點,使管理相對人申報檢疫有途徑。
(二)畜(貨)主填寫材料。
1、動物檢疫申報單(格式見附表1);
2、養殖單位的合法身份證明;
3、擬調出時間;
4、運輸工具種類、牌號;
5、出售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應提供調入省准予調入的書面證明;
6、野生動物應提供准予捕捉的合法證明。
(三)落實具體實施檢疫的人員。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受理畜(貨)主的檢疫申報後,應當及時指派具體工作人員,攜帶有關檢疫用品到現場實施檢疫。
現場實施動物產地檢疫或者屠宰檢疫
(一)動物產地檢疫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根據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和動物檢疫規范的要求的程序實施動物檢疫。
2、填寫《動物現場檢疫記錄表》(格式見附表2),並要求畜(貨)主簽字確認。
3、對檢疫結果進行正確處理。
經檢疫合格的,按照標准收取動物檢疫費,監督畜(貨)主對運載工具消毒,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消毒證明。
經檢疫檢出病害動物的,根據定性情況,填寫《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通知》(格式見附表3),按照《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 》(GB16548—2006)的要求,監督畜(貨)主進行生物安全處理。
4、填寫《動物產地檢疫登記表》(格式見附表4),將有關文字材料歸檔,本次產地檢疫工作結束。
(二)動物宰前檢疫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收繳並查驗檢疫合格證明和運載工具消毒證明。
2、核對擬進場屠宰動物的種類、數量、畜禽標識。
3、詢問貨主在運輸過程中是否有動物發病、死亡等異常情況。
4、對動物進行臨床健康狀況檢查(先群體後個體),填寫該批次《動物現場檢疫記錄表》(格式見附表2)。
5、對經臨床檢查健康、證物相符的動物,允許進入屠宰場待宰。
6、待宰期間隨時觀察待宰動物的健康狀況,屠宰前逐頭(只)進行臨床檢查,經檢查健康的動物,填寫《動物准予屠宰通知書》(格式見附表5)給屠宰場業主,並監督其按核定的、經宰前檢疫合格的動物數進行屠宰。
7、對入場前和待宰期間檢查出的患病動物和疑似患病動物,根據定性情況及時逐級報告單位,同時填寫《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通知》(格式見附表3)給屠宰場業主,並監督其按照《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 》(GB16548—2006)的要求進行生物安全處理。通知產地動物衛生監督所對患病動物進行追蹤溯源。
8、填寫《動物屠宰場宰前檢疫登記表》(格式見附表6),本次宰前檢疫工作結束。
(三)動物宰後檢疫按照以下順序同步進行。
1、按照《畜禽屠宰檢疫規范》(NY467-2001)和《生豬屠宰檢疫規范》(NYT909-2004)的要求實施。
2、檢疫結果處理。
檢疫合格的,胴體加蓋檢疫合格驗訖印章,動物產品包裝加封檢疫合格標志,出具檢疫合格證明。檢出病害的,填寫《病害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通知》(格式見附表3)給屠宰場業主,並監督其按照《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 》(GB16548—2006)的要求進行生物安全處理。
3、做好工作記錄。
填寫《動物屠宰場宰後檢疫登記表》(格式見附表7),本次宰後檢疫工作結果
(一)歸檔內容。
1、回收的檢疫證明;
2、現場檢疫記錄表;
3、無害化處理通知書;
4、准宰通知書存根和檢疫證明存根;
5、其他應歸檔材料。
(二)歸檔要求。
1、檢疫檔案的建立應以方便查閱為原則,可以按時間先後順序或者不同環節、不同養殖場(戶)建立卷宗,設立封面目錄裝訂成冊;
2、檢疫檔案保存時間應當不少於24個月;
3、檢疫檔案需要核銷的,應當有核銷記錄。

………………………………………………………………

② 獸醫臨床的衛生檢疫常檢淋巴結主要有哪些

一、檢疫准備工作 駐場(廠、點)動物檢疫員必須著裝整潔,攜(佩)帶證件、必備的檢疫工具和動物檢疫證、章、標志。 二、檢疫 (一)入場檢疫 動物進入屠宰場(廠、點)時,檢疫人員必須嚴格進行查物驗證。主要檢查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運載工具消毒證明、畜禽標識,同時進行動物臨床檢查。並填寫《屠宰動物入廠(場)檢疫情況登記表》。 (二)待宰檢疫 健康動物在待宰期間需隨時進行臨床觀察。宰前進行群體檢疫,剔出患病動物。 (三)同步檢疫 1.頭部檢查: 主要檢查頜下淋巴結和咬肌。觀察淋巴結是否充血、出血、發炎、化膿或壞死等病理變化。重點檢查炭疽、結核及豬瘟、豬肺疫等。咬肌檢查的重點是有無囊尾蚴。檢查口腔、鼻盤等,有無出血斑、糜爛和水泡,檢查有無口蹄疫和水泡病。 2.皮膚檢查: 檢查是否蚴出血、充血,確診有無豬瘟、豬丹毒;檢查體表有無水腫、腫瘤和顏色變化,檢查有無炭疽、惡性水腫或黃疸等。 3.內臟檢查: (1)胃、腸、脾檢驗。檢查胃腸漿膜、黏膜、淋巴結等有無出血、膿腫、潰瘍、乾酪樣壞死等病變。主要檢查有無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等病。檢查脾臟的形態大小,色澤,有無腫脹、出血、變色,彈性、硬度有無異常,檢查有無炭疽、豬瘟、豬丹毒等。 (2)心、肝、肺檢驗。檢查心、肝、肺的大小、形態、色澤,有無出血、腫大、變性。剖檢檢查肺臟有無結節、結核及肺絲蟲等。心臟有無壞死囊尾蚴和心半膜贅生物(慢性丹毒)。肝臟有無瘀血、「脂肪肝」、「檳榔肝」,注意膽管是否變粗變白(肝片吸蟲)。 4.胴體檢查: (1)胴體檢驗。觀察肌肉色澤,脂肪、肌肉、胸膜、腹膜等有無異常,檢查有無牛、羊炭疽及肺疫等。 (2)淋巴結檢驗。豬胴體常檢的淋巴結有淺腹股溝淋巴結和深腹股溝淋巴結。必要時檢查髂內淋巴結和深頸淋巴結,看有無充血、出血、水腫、發炎、化膿壞死等病理變化。檢查有無豬瘟、豬丹毒等病。 (3)腰肌檢驗。檢查有無囊尾蚴。必要時剖檢臂肌、肩胛肌等。 (4)腎臟檢驗。觀察腎臟形狀、色澤、大小、有無瘀血、充血、出血點及其他病變。必要時剖開腎盂檢查。 5.寄生蟲檢驗: (1)旋毛蟲檢驗。取膈肌腳壓片鏡檢。 (2)囊尾蚴檢驗。主要檢查咬肌、腰肌、心肌、肩胛外側肌等。 (3)肉孢子蟲檢驗。主要檢查腹肌、股部肌肉、肋間肌、膈肌和咽喉部肌肉。看有無乳白色毛根狀小體,發現有鈣化白點,應壓片鏡檢。 三、檢疫後處理 (一)檢疫合格的,胴體加蓋檢疫合格驗訖印章;動物產品包裝加封動物產品檢疫合格標志。同時出具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 (二)檢疫不合格的,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四、收費 動物檢疫出證後,按國家規定標准收取動物檢疫費,並出具符合規定的收費憑證。 五、歸檔 動物檢疫過程中的記錄、書證等應及時整理歸檔。

③ 豬肉檢疫常識

你好
豬肉鑒別小常識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家庭都免不了進入市場或超市選購動物產品,怎樣才能選購到健康而品質好的動物產品呢?下面以豬肉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些簡單的小常識。首先,選購時要看是否加蓋有檢疫驗訖印章,同時詢問經營人員索看所選購的豬肉是否有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其次,要靠自己通過感官等檢查對皮膚、淋巴結(俗稱羊子)、腎臟、脂肪、胸腹膜、脊髓斷面等六大部位仔細檢查鑒別。

一、幾種豬肉的感官鑒別方法

新鮮肉:脂肪潔白,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外表微干或微濕潤,用手指壓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復,彈性好,且有鮮豬肉特有的正常氣味。

不太新鮮的肉:脂肪少光澤,肌肉顏色稍暗,外表乾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濕潤,指壓後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復,彈性差,稍有氨味或酸味。

變質肉:脂肪失去光澤,偏灰黃甚至變綠,肌肉暗紅,切面濕潤,彈性基本消失,有腐敗氣味散出。冬季氣溫低,嗅不到氣味,通過加熱燒烙或煮沸,變質的腐敗氣味就會散發出來。

母豬肉:一般胴體較大,皮糙而肉厚,肌肉纖維粗,橫切面顆粒大。經產母豬皮膚較厚,皮下脂肪少、瘦肉多、骨骼硬而脆,乳腺發達,腹部肌肉結締組織多,切割時韌性大。

注水肉:這種肉由於含有多餘的水分,致使肌肉色澤變淡,或呈淡灰紅色,有的偏黃,顯得腫脹,從切面上看濕漉漉的。銷售注水肉的肉案子上是濕的,嚴重的有積水,可見肉販隨時用抹布在擦拭。注水的凍豬瘦肉卷,透過塑料薄膜,可以看到裡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紅色血冰。砍開後可見有碎冰塊和冰渣濺出,肌肉解凍後還會有許多滲出的血水。價格便宜的豬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腳料,常混有病變廢棄物,購買時要當心。

死豬肉:周身瘀血呈紫紅色,脂肪灰紅,肌血暗紅,在血管中充滿著黑紅色的凝固血液,切開後腿內部的大血管,可以擠出黑紅色的血栓來,剝開板油,可見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細血管網,切開腎包囊扒出腎臟,可以看到局部變綠,有腐敗氣味。

豬囊蟲肉:它是有鉤絛蟲的幼蟲,寄生在豬的瘦肉里,呈囊泡狀,肉眼觀察有小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個白色的頭節,就像石榴籽一樣,囊蟲也見於心臟上,吃囊肉會使人得絛蟲病,如果人間接吞下蟲卵,也會得囊蟲病,後果嚴重。

豬瘟病肉:病豬周身皮膚,包括頭和四肢皮膚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鮮紅色出血點,肌肉和脂肪也有小點出血。全身淋巴結,俗稱「肉棗」,都呈紫色,腎臟貧血色淡,有出血點。個別肉販常將豬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銷售,這種肉外表顯得特別白,不見有出血點,但將肉切開,從斷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點依然明顯。

二、你六招識別病死豬肉的方法:

一是看錶皮 健康豬肉表皮無任何斑痕;病死豬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點,甚至出現暗紅色彌漫性出血,也有的會出現紅色或黃色隆起疹塊。

二是看脂肪 健康豬的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病死豬肉的脂肪呈紅色、黃色或綠色等異常色澤。

三是看肌肉 健康豬的瘦肉一般為紅色或淡紅色,光澤鮮艷,很少有液體流出;病死豬肉顏色發紅發紫,無光澤,擠壓時有暗紅色的血汁滲出。

四是看彈性 好豬肉有彈性;病死豬肉無彈性。

五是聞氣味 好豬肉無異味;病死豬肉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異味。

六是查淋巴 病死豬肉的淋巴結是腫大的,其脂肪為淺玫瑰色或紅色,肌肉為墨紅色;質量合格的豬肉淋巴結大小正常,肉切面呈鮮灰色或淡黃色。

三、四招識別注水豬肉方法:

遠觀 因注過水的生肉會逐漸向外滲水,故商販在經營過程中會經常用抹布擦拭,消費者在買肉前不妨先站在遠處觀察一番,或用一小塊吸水力強的衛生紙在肉上按一按,如果衛生紙馬上變濕則可判定為注水肉。

近瞧 凡注過水的肉多呈鮮紅色,且由於經水稀釋的原因又發白、發亮,表面光滑無褶。而未經注水的肉則呈暗紅色,表面有皺紋。

手摸 注水肉因充滿水,所以摸起來彈性較差,有硬邦邦的感覺,沒有粘性,而沒有注水的則相反,有一定的彈性,且發粘。

刀試 這一招對於常買心、肺的消費者來說非常實用,因心臟和肺部是直接注水和存水的部位,所以在購買時只須用刀輕輕剖開,便可根據其干濕情況判定是否被注水。

四、如何識別公、母豬肉?

公豬肉肌間脂肪少,毛孔粗而稀,切割時阻力較大,切面發干,斷面看不到大理石樣外觀,有難聞的臊氣味,煮的時候更大。

母豬肉皮厚而硬,皮上有黑色素及皺褶,毛孔粗大,皮下脂肪薄,肌肉呈紅色或深紅色,肌肉瘦而發干,切面粗糙無光,脂肪乾燥,肉質粗硬;乳頭大,長而油滑,乳頭基部呈圓椎型。

公母豬肉的商販大多數將肉皮分離,砍成小塊,消費者在購買時要結合多方面情況加以區分。公、母豬肉,只是肉質較差,不影響食用衛生,只要檢疫無其它病變,胴體不瘠瘦,均加蓋藍色檢疫合格驗訖印章,至於市場銷售應由工商部門指定攤點掛牌銷售。

五、母豬肉和肥豬肉怎樣區別?

區別母豬肉和肥豬肉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加以鑒別:

(1)皮膚:母豬肉皮膚厚硬,粗糙而發黃,多有皺紋,毛孔粗大而深,特別是薦部皮膚有大如米粒、小如芝麻的凹限(俗稱沙眼)。皮肉層次分離,結合處疏鬆。肥豬肉皮薄細軟,毛孔細而淺,皮肉結合緊密。

(2)肥膘:母豬肉皮下脂肪脆硬,呈青白色,觸摸時黏附的脂肪少,有的母豬肉,在皮與皮下脂肪之間的一層脂肪呈粉紅色(俗稱紅線)。肥豬肉皮下脂肪軟膩,呈白色,觸摸時黏附的脂肪多。

(3)肌肉:母豬肌肉呈深紅或暗紅色,纖維粗,紋路明顯,斷面顆粒大,含水分較少。肥豬肌肉呈淡紅色,纖維細,斷面顆粒小,含水量較多。

(4)乳頭和乳腺:母豬肉乳頭長而硬,乳頭孔特別明顯,橫切乳頭,兩乳池明顯可見;縱切乳房部,可見到淡粉色海綿狀乳腺。肥豬肉乳頭短而軟,乳頭孔不明顯,也看不到乳池和乳腺。

(5)腹圍:母豬腹部較肥豬寬闊。

(6)肋骨和骨盆:母豬肉肋骨扁而寬,骨膜白中透黃,尤其是前五根肋骨更為明顯;骨盆腔比較寬闊。肥豬肉肋骨呈扁圓形,骨膜淡粉色,骨盆腔不寬闊。

六、如何通過感官鑒別黃脂肉和黃膽肉?這兩種肉能食用嗎?

答:黃脂:主要由飼料或脂肪代謝障礙引起,與遺傳有關。黃染部位僅見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膽無病變。

黃疸:由疾病引起膽汁代謝障礙而造成的。全身皮膚、脂肪、粘膜、鞏膜、肌膜、關節囊液均顯黃色。肝膽多有病變,如肝硬變、實質性肝炎、膽管阻塞。放置越久,顏色越深。

黃脂肉若系飼料源性者,若無其他不良氣味時,完全可以食用。如伴有其他不良氣味者,應高溫加工後食用或工業用;黃疸肉不能作為食用。

肉品檢疫小常識
1、皮膚對肉品的檢疫有何意義?
皮膚對豬瘟、豬丹毒、豬肺疫和豬弓形蟲病的檢出有很大意義。
2、牲畜宰後檢疫中的摘除的"三腺"是什麼?為什麼要摘除?
摘除"三腺"是指甲狀腺,腎上腺和病變的淋巴結。
因為甲狀腺、腎上腺是內分泌器官,含有激素,吃多了可引起內分泌激素中毒。病變淋巴結是病原微生物被阻截積存的部位,吃多了易造成感染和中毒。
3、黃疸和黃脂肉屍如何鑒別?
可通過感官檢查和實驗室理化檢驗兩方面加以判定。
感官檢查鑒別要點:
黃脂:主要由飼料或脂肪代謝障礙引起,與遺傳有關。黃染部位僅見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膽無病變。吊掛24小時後黃色變淺或消失。
黃疸:由疾病引起膽汁代謝障礙而造成的。全身皮膚、脂肪、粘膜、M膜、肌膜、關節囊液均顯黃色。肝膽多有病變,放置越久,顏色越深。
理化學檢驗有兩種方法:
①硫酸法
②苛性鈉法
4、白肌病和白肌肉如何鑒別?
白肌病是由於硒-維生素E缺乏引起的;而白肌肉的產生則由於豬在宰前應激所引起,與遺傳、品種有關。第二,白肌病呈白色或黃白色條紋或斑塊狀。切面乾燥,似魚肉外觀。而白肌肉則呈現肌肉蒼白,質地松軟,切面有液汁滲出。第三,白肌病可發生於豬、牛、羊、馬等動物,且多見於動齡動物,而白肌肉僅見於豬。
5、常見的氣味和滋味異常肉有哪些?
一是飼料氣味,由於動物生前長期飼喂帶有濃郁氣味的飼料。
二是葯物氣味,宰前不久給動物經口或注射過具有芸香或其它異常氣味的葯物。
三是性氣味,未去勢或晚閹的公畜肉,尤其是公山羊和公豬肉。
四是病理氣味,屠宰動物生前的某些病理過程,可給肉以特殊氣味。
五是附加氣味,是將肉與特殊氣味的化學物品和異常氣味的食品同室貯藏或同車運輸時,因吸附作用給肉以異常的附加氣味。
6、肉新鮮度分幾個等級?其感官判定的指標是什麼?
肉新鮮度分為三個等級,即新鮮、次鮮和變質三級。感官判斷指標包括色澤、粘度、彈性、氣味以及肉湯性狀五個方面。
7、病死禽類肉屍的感官特徵?
①、禽屍的皮膚呈不同的紫紅色、暗黑色和鐵青色。皮膚乾枯,毛孔突起,拔毛不凈。翼下或腹下小血管有大片的血液沉積,極度消瘦。如翼基部或肢下部有局部性淤血,破損等,系生前長時間捆綁過緊所致。
②、病死禽冠和肉髯呈紫紅色或青紫色,有的全部呈紫黑色,以邊緣部較嚴重。
③、眼部污穢不潔,眼多全閉,眼球下陷。
④、嗉囊發青紫、空虛癟縮或有液體、氣體。肛門鬆弛或污穢不潔。
8、確診旋毛蟲病的主要檢驗方法是什麼?
目前主要應用壓片法檢查。
壓片方法是取左右膈肌各一塊(30g),每塊中選剪出麥粒大的12小塊(共24塊),用厚玻片壓片鏡檢,可發現旋毛蟲包囊,呈橄欖形,約0.8~1.0毫米長,內含有縮成螺旋狀幼蟲。有時可見濃淡不一黑色的鈣化包囊。
9、豬囊蟲病確定檢疫主要方法是什麼?
臨床上檢查舌肌,在舌底面可觀察見米粒大灰白色透明的囊尾蚴的囊包。
肉檢中切開口爵肌、舌肌、腰肌、心肌等檢查囊尾蚴的囊包。
免疫學檢查有變態反應、環狀沉澱試驗、補體結合反應,間接血凝試驗,炭粉凝集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
10、何為紅膘肉?
皮下脂肪由於毛細血管充血、出血或血紅素浸潤而呈粉紅色,稱紅膘肉。僅見於豬。紅膘肉的產生與感染急性豬丹毒、豬肺疫等傳染病背部受冷、熱、機械性刺激有關。
11、何為黑變肉?
黑色素異常沉積在組織和器官內,由於色素的量及其分布狀態不同,可呈現黑色褐色。波及范圍由斑點大小至整個器官。成年動物黑色素沉積多見於肺、肝及淋巴結,嚴重病例還見於雲腎、脾、胸、腹膜、骨和軟骨。生豬屠宰檢疫時,可以發現極個別豬肉胴體皮膚上有燈狀黑斑點或大面積黑花狀,即為黑色素異常沉積原因引起。
黑色素輕度沉積的組織器官可以食用,重度沉積有工具用。

無公害豬肉衛生檢驗規程

一、獸醫檢疫
(一)產地檢疫
在活豬供應地按照《畜禽產地檢疫規范—GB16549》對無公害豬飼養場或養殖戶進行嚴格檢疫。

(二)宰前檢查
1、入場檢查
(1)、查證驗物:檢查有無免疫證或免疫標記(耳牌)、產地檢疫證和無公害豬耳號牌,了解證物是否相符,以及途中豬只病、死情況等。如果豬只來源於外地,還要檢查有無出縣境檢疫證和車輛消毒證等;
(2)、卸載後的群體檢查:按照《畜禽產地檢疫規范—GB16549》的方法對可疑病豬進行個體檢查,發現病豬後立即轉送病豬隔離圈。必要時進行實驗室檢查。
2、待宰檢查 經過入場檢查,將健康豬只放入飼養圈繼續觀察,送宰前再進行一次群體檢查,挑出可疑病畜後,轉入待宰圈,停食、飲水、觀察,確實證明為健康豬只後,由獸醫檢疫人員簽發「送宰合格證」,豬只方可進入屠宰間。

(三)宰前檢查處理
1、經宰前檢查發現豬口蹄疫、豬傳染性水皰病、豬瘟及可疑病豬時,必須按下列規定處理:
(1)禁止屠宰,停止調動豬只,採取緊急防疫措施,並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疫情,按相關法令處理;
(2)病豬用密閉運輸工具送至化制間,或當地指定地點,採取不放血的方式撲殺,屍體化制或銷毀;
(3)同群豬送急宰間,胴體、內臟送有條件可食用車間按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處理,處理後方可出廠(場),皮、毛、血、骨進行消毒後方可出廠(場);
(4)對宰前管理區、病豬管理區以及所經過的道路實施嚴格的消毒,並採取防疫措施,經農牧主管部門檢查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
2、經宰前檢查發現豬鉤端螺旋體病、李氏桿菌病、急性豬丹毒、布魯氏菌病、豬密螺旋體病和結核病,按下列規定處理:
(1)病豬用密閉工具送急宰間,採取不放血的方式撲殺,然後送化制間進行化制或銷毀;
(2)宰前管理區進行嚴格消毒後,方可恢復生產;
(3)同群豬可繼續送宰。
3、除了上述所列傳染病外患有其他疾病的豬只,除患病豬只送急宰間急宰外,其他同群豬只正常送宰。急宰的病豬,根據具體情況,或送「有條件食用肉處理間」加工利用,或採取化制或銷毀方法處理。
4、宰前檢查後的處理過程均需作詳細記錄並存檔。

(四)宰後檢驗
1、豬頭檢驗。剖檢頜下淋巴結和外咬肌,視檢鼻盤、唇、齒齦、咽喉粘膜和扁桃體;
2、豬的內臟檢驗:分別按以下要求檢驗:
(1)胃、腸檢驗:視檢胃腸漿膜,剖解腸系膜淋巴結,必要時剖檢胃腸粘膜;
(2)脾臟檢驗: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必要時剖檢脾髓;
(3)肝臟檢驗: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剖解肝門淋巴結,必要時剖檢肝實質和膽囊;
(4)肺臟檢驗: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剖解肺門淋巴結,必要時剖檢肺實質;
(5)心臟檢驗:視檢心包及心外膜,並確定肌僵程度,剖解心肌、心內膜及血液凝固狀態,特別注意二尖瓣的病損;
(6)腎臟檢驗:剝離腎包膜,視檢外表、色澤、大小、觸檢彈性,必要時縱向剖檢腎實質。
3、胴體檢驗:檢查以下各項內容:
(1)首先判定放血程度;
(2)視檢皮膚、皮下組織、脂肪、肌肉、胸膜、腹膜等有無異狀;
(3)剖檢頸淺(肩前)淋巴結、股前淋巴結、腹股溝淺淋巴結、腹股溝深淋巴結。
4、寄生蟲檢驗:檢查如下寄生蟲:
(1)旋毛蟲和住肉孢子蟲檢驗:由每頭豬左右橫膈膜肌腳採取不少於30克的肉樣兩塊(編上與胴體同一編號),撕去肌膜,剪取24個肉粒(每塊肉樣12粒),製成肌肉壓片,置低倍顯微鏡下檢查,也可採取集樣消化法檢查,發現蟲體和包囊,根據編號對胴體、頭和心臟進行處理;
(2)豬囊蟲的檢驗:主要檢查部位為咬肌、腰肌和隔肌,其他可檢部位是心肌肩胛外側肌和股內側肌。

(五)宰後檢驗處理
1、宰後檢驗發現豬口蹄疫、豬傳染性水皰病、豬瘟等傳染病時,按下列方法處理:
(1)停止屠宰和調動豬只,採取緊急防疫措施,並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疫情,按相關法令處理;
(2)病豬胴體、內臟等用密閉運輸工具送至化制間,進行化制或銷毀;
(3)同群豬送急宰間,胴體、內臟送有條件可食用車間按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處理,處理後方可出廠(場),皮、毛、血、骨進行消毒後方可出廠(場);
(4)對屠宰加工區、病豬管理區以及所經過的道路實施嚴格的消毒,並採取防疫措施,經農牧主管部門檢查合格後,方可恢復生產。
2、宰後檢驗發現豬鉤端螺旋體病、李氏桿菌病、急性豬丹毒、布魯氏菌病、豬密螺旋體病和結核病,按下列規定處理:
(1)病豬胴體、內臟等用密閉工具送化制間進行化制或銷毀;
(2)屠宰加工區進行嚴格消毒後,方可恢復生產;
(3)同群豬可繼續送宰。
3、宰後檢驗發現除了上述所列傳染病以外的其他疾病的豬只,除病豬胴體及內臟根據具體情況,或送「有條件食用肉處理間」加工利用,或採取化制或銷毀方法處理,其他同群豬只正常送宰。
4、宰後檢驗發現寄生蟲病時,按下列規定處理:
(1)在肉樣壓片中,發現旋毛蟲包囊或鈣化的旋毛蟲蟲體時,頭、胴體和心臟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2)在肉樣壓片中,若發現住肉孢子蟲時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3)如在規定檢驗部位40cm2面積內發現豬囊尾蚴或鈣化蟲體時,全屍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4)如發現弓形蟲,全屍作濕化處理或銷毀;
(5)如發現豬肺線蟲、細頸囊尾蚴、腎蟲、豬華枝睾吸蟲、豬漿膜線蟲等按下列規定處理:
①病變嚴重,且肌肉有退行性變化者,胴體和內臟作濕化處理或銷毀,肌肉無變化者,剔除病變部分化制或銷毀,其餘部分高溫處理後出廠;
②病變輕微,剔除病變部分化制或銷毀,其餘部分不受限制出廠。
5、宰後發現腫瘤時,按下列規定處理:
(1)在一個器官發現腫瘤病變,胴體不瘠瘦,並無其他明顯病變者,病變臟器作化制或銷毀,其餘部分高溫處理;如胴體瘠瘦,肌肉有病變者,全屍化制或銷毀;
(2)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發現腫瘤病變者,全屍化制或銷毀;
(3)確診為淋巴肉瘤,白血病鱗狀上皮細胞瘤者,全屍化制或銷毀。
6、經宰後檢驗發現為普通病、中毒或局部病損時,按下述規定處理: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全屍作化制或銷毀。 膿毒症、尿毒症、黃疸、過度消瘦、大面積壞疽、急性中毒、全身脂肪和肌肉變性、全身性水腫和出血的病豬。
(2)局部有下列病變之一者,割除病變部分化制銷毀,其餘部分不受限制。 創傷、化膿、炎症、硬變、壞死、寄生蟲損害、嚴重的瘀血、出血、病理性肥大和萎縮、異色、異味及其他有礙衛生的部分。
7、鮮肉的衛生標記
(1)不管胴體和內臟屬於上述何種情況,均需蓋上與判定結果一致的印章,印章染料對人體無害,蓋後不流散,迅速乾燥,附著牢固。
(2)應由官方獸醫檢疫人員負責為鮮肉加蓋衛生標記。
(3)鮮肉衛生標記圖章按規定製作。
(4)鮮肉衛生標記的染料為甲基紫。
(5)標記部位 ① 重量超過60公斤的胴體,在大腿外部、腰部、背部、乳部、肩部和肋部加蓋印章;② 重量小於60公斤的胴體,在大腿外側和肩部加蓋印章。

④ 怎樣做好豬群的監測工作

豬群的監測包括健康監測與疫病監測兩個方面。

(1)健康監測

健康監測就是通過對健康群體進行綜合檢查,找出各種隱患和攜帶病原體的個體,然後有針對性地調整全場豬群的飼養管理制度和免疫預防措施。目前,養豬場健康監測的工作側重點主要是集中解決一些繁殖障礙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綜合征、多病因性疾病和隱性感染性疾病的感染和流行問題。可通過每天巡視檢查豬群的生長發育情況、集體抗體水平檢測等進行健康監測,全面掌握豬群生產狀態,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調整日糧營養水平、改善環境氣候條件、加強日常飼養管理,使豬只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減少任何患病的危險。

在健康檢測的基礎上,要給豬群進行群體保健,不但讓豬只迅速提高生產力,而且還要讓豬只健康生長發育。群體保健的重點是妊娠期、哺乳期、保育期和高生產期的豬群。

(2)疫病監測

對豬群健康狀況進行定期檢查,對豬群中常見疫病及日常生產狀況的資料進行收集分析,監測各類疫病動態和防疫措施的效果,對豬群健康發展的綜合評估,對疫病發生的危險度的預測預報等是疫病監測的主要任務,是豬場防疫制度中重要一環。通過日常巡視檢查、血清學試驗等經常性的疫病監測(檢疫)手段,可掌握豬群健康狀況、場內疫病發生情況、免疫質量、疫病凈化水平,同時也為本場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觀依據。尤其本地區、本季節暴發和流行嚴重的傳染病更應該加強檢控,以便做出及時反應。同時,對場內使用的疫苗、消毒劑的質量也要進行檢測,以保證確實有效。如不能及時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確和深入地了解豬場疫病的流行和發展趨勢,更不可能及時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從而影響豬群健康的生長發育。

⑤ 動物檢疫檢驗員常用診斷方法有哪些

動物檢疫檢驗員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使用檢驗檢疫儀器、工具解剖動物或通過感官、對動物及其產品進行鑒別、檢查;(2)識別並、死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3)對病害動物及其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 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和用人單位錄用員工的主要依據,也是相關專業領域從業資格准入的有效證件。「國家林業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作為全國涉林行業特有職業資格鑒定權威機構,面向全國開展「動物檢疫檢驗員」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工作。善心教育常年開設動物檢疫檢驗員培訓考試班,全國招生,申報事宜,敬請垂詢。二、 報考對象:從事或准備從事本職業的人員,符合動物檢疫檢驗員國家職業資格相應級別申報條件時均可報名參加,包括在職人員、在校生。三、 鑒定級別:動物檢疫檢驗員 初級(國家職業資格五級);動物檢疫檢驗員 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動物檢疫檢驗員 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四、相關報考材料1、藍底或者紅底照片一寸和兩寸各六張(每張照片後面寫上名字和報考專業)2、身份證復印件三份正反面需在一張紙3、學歷復印件三份(注:在校生可拿學生證復印件代替)4、填寫《國家職業技能申報審批表》兩份(正反兩面列印出來手填)5、提供《職業工作年限證明》原件一份,需蓋公章。(注:在校生可拿學生證復印件代替)6、簽署《教育培訓合同》一式兩份本地學員請報名的時候現場上交外地學員可以按以下信息快遞 五、 時間:每月循環開班,隨到隨學,常年接受報名。六、 培訓內容:基礎知識:動物解剖,病理檢驗,動物源性食品微生物檢驗和理化檢驗,獸醫臨床診斷知識,規定檢疫的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病診斷技術;相關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培訓形式:善心教育動物檢疫檢驗員培訓基地全日制培訓班,培訓、實習、考證一體化服務,免費推薦就業; 善心教育動物檢疫檢驗員業余自學和函授學習班,方便在職人員和外地考生報名。七、 考核、發證:學習期滿經考試合格者,由國家人社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一印製的《動物檢疫檢驗員職業資格證書》,此證書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國家林業局參與鑒定。

⑥ 肉食品檢疫程序

分為產地檢疫、屠宰檢疫、辦理檢疫證明三件。

肉類涉及養殖、飼料管理、防疫、檢疫、屠宰、運輸、儲存、銷售、消費等環節,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將給整個產品質量安全埋下隱患。

各地應按照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建立健全肉類全程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農業、環境保護、食品葯品監管、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公安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完善協作配合機制。

當前,一些地方要求入市畜禽肉提供含有水分、瘦肉精、重金屬、微生物、生物毒素等項目的檢驗報告,這在客觀上強化了肉類質量安全管理。

但由於缺乏法律制度支撐,各地規定不一,在一定意義上容易造成市場封鎖和地方保護主義。建議相關部門結合屠宰行業實際和食品安全現狀,及時對現行標准中肉類出廠的質量安全指標進行修訂。

(6)群體檢疫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目前,我國肉類監管法律文件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監管規范層次多,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還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和其他規范性文件,缺乏統一性;

二是比較注重規范畜禽養殖、防疫及屠宰領域,運輸、儲存、銷售環節的監管制度相對欠缺;

三是目前只有生豬屠宰方面的法律規范較為完善,其他畜禽產品在屠宰、檢疫、檢驗管理方面法律漏洞較多,源頭管理問題難以根本解決,從而加劇了市場監管難度。建議制定一部統一的肉類監管法律,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畜牧業和肉類行業健康發展。

⑦ 屠宰畜生為什麼要進行宰前檢疫,宰前檢疫如何開展,檢疫包括哪些

根據《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農業部食品葯品監管總局關於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
屠宰牲畜前進行宰前檢疫,主要是為了及時發現病畜,實行病畜、健康畜隔離,防止疫病散播,發現許多宰後難以發現的疫病和有些惡性傳染病(局部炭疽、馬鼻疽、馬流行性淋巴管炎、氣腫疽、惡性水腫等)生前有特定的臨床表現,在宰前檢驗中多能發現,如能在進入屠宰
加工車間之前及早發現,及時剔除,及時處理,則對於防止污染環境,防止病原菌擴散,減少損失,都是大有好處的(發現特定傳染病),同時防止宰殺國家禁宰的牲畜。
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地方各級畜牧獸醫、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要按照《農業部 食品葯品監管總局關於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農質發〔2014〕14號)的要求,建立健全畜禽屠宰檢驗檢疫和畜禽產品進入市場或者 生產加工企業後的監管工作銜接機制,細化部門職責,明確畜禽屠宰檢驗檢疫和畜禽產品進入市場或者生產加工企業後的監管各環節工作分工,避免出現監管職責不 清、重復監管和監管盲區。按照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段管理要求,地方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負責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屠宰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地方各級動物衛 生監督機構負責對屠宰畜禽實施檢疫,依法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對檢疫不合格的畜禽產品,監督貨主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處理。同時,要依法監督生豬屠宰 企業按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的規定對屠宰的生豬及其產品實施肉品品質檢驗,督促屠宰企業按照規定依法出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地方各級食品葯品監管部 門負責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在肉及肉製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查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豬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嚴禁食品生產經營者采購、銷售、加工不合格的畜禽 產品。
宰前檢疫項目與方法:
查證驗物:(1)縣境內的動物:查看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經運輸的還應查看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載工具消毒證)是否完備和有效,證物是否相符等。(2)縣境外的動物:查看出縣境動物檢疫合格證、動物及動物產品運載工具消毒證是否完備和有效,證物是否相符等。
臨床檢查:
1.群體檢查:臨床群體檢查就是對待檢動物群體進行的現場臨診觀察。
2.個體檢查:指對群體檢查中發現的異常個體或抽樣檢查的個體進行的系統的臨診檢查。
群體劃分方法:
群體劃分:同一來源、同一批次、或同一圈舍的動物化為一群。禽、兔、犬還可以按籠、舍劃分。運輸檢驗是可以按車、船、倉等批次進行。
群體檢查方法:
1、靜態檢查:深入圈舍檢查動物自然靜態下的表現,精神、外貌、營養、卧姿、呼吸、反芻狀態、髻、羽等情況,注意有無昏睡、咳嗽氣喘、呻吟流涎等反常現象。
2、動態檢查:檢查運動時的頭、頸、腰、背和四肢狀態。注意有無跛行,麻痹、弓背彎腰、步態蹣跚和離隊掉隊等現象。
3、食態檢查:檢查進食、吞咽和反芻時的反應狀態。注意有無少食、吞咽困難等情況。
個體檢查方法:
1.看:觀測外部表現,精神、行為、姿態、被毛;皮膚、口蹄、趾間有無腫脹、水皰、膿泡及潰瘍等;可視粘膜是否蒼白、潮紅、黃染,有無分泌物或炎性分泌物等。
2.聽:直接聽動物的叫、咳;聽診器聽心、肺、和胃腸蠕動聲音。 3.摸:脈搏,耳、皮溫度,淋巴結大小、形狀、硬度和有無腫脹,皮膚有無結節和出血點。
4.檢:就是體溫、呼吸數和實驗室檢疫。體溫要在充分休息和靜態下檢查。

⑧ 豬肉檢疫哪些項目

一、屠宰檢疫流程
生豬屠宰檢疫流程主要包括:入場前檢驗、待宰檢驗、屠宰前檢驗等方面,只有根據流程展開生豬屠宰檢疫工作,才能肉品質量給予基礎性的保證。
1.入場前檢驗。生豬在進入屠宰場之前,需要進行入場前的檢驗工作:是否有官方出具的《動物免疫合格證明》,是否按標准佩戴耳標,初步確定生豬來源的可靠性。
2. 待宰檢驗。在入場檢驗完成以後,需要進行待宰檢疫,一般情況下分為個體檢疫和留養檢疫等方面。同時,在生豬進入現場以後,需要對生豬的健康情況進行一個全面的體檢,並且在檢查完成以後觀察一段時間,判斷是否存在變化。若是發現個體生豬存在異常,需要對那些異常生豬進行體溫、觸診、聽診等檢查工作,對情況較為嚴重的需要進行隔離。另外,針對檢疫合格的生豬,需要展開留養檢疫,確保沒有遺漏患病豬只。
3. 屠宰前檢驗。屠宰前檢驗屬於復檢工作,主要是通過群體的方式,對生豬的健康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一般情況下在檢查的時候,體溫作為主要的檢查指標,
二、屠宰檢疫要點
1. 體表、頭蹄部位檢疫
1)針對蹄部和體表檢疫,需要分析是否有無水泡和潰瘍的現象, 並且檢查生豬體表的時候,需要將其表面體毛褪去,分析生豬皮膚是否存在紅斑和丘疹的現象。若是有紅斑和丘疹的現象,需要聯系獸醫人員展開進一步的處理。
2)針對頭部檢疫的時候,需要從淋巴部位進行檢查。可以通過放血口左右內側向下直達深面淋巴,並且對其形狀、色澤、質地等方面檢疫,分析是否存在無局部炭疽以及化膿等現象,若是有需要展開進一步的處理。另外,針對咬肌檢驗,需要檢驗有無囊尾蚴寄生的問題,避免生豬肉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2. 胴酮體檢疫
1)在生豬屠宰以後,需對皮下組織、肌肉、脂肪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檢疫,是否存在充血、感染、化膿等現象。同時,對前肩部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股前淋巴結等進行檢疫,判斷是否存在水腫、淤血、壞死的現象,避免影響生豬肉的質量。
2)需要對生豬的膈肌進行檢疫,一般情況下取出30g 左右進行質量檢疫,並且需要剝開肌肉的外膜,對肌肉的纖維進行檢疫,
3. 內臟檢疫

⑨ 預防傳染病的方法有哪些

要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關鍵在於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形成的傳播鏈。為此,要切實做到:

控制傳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於防控,由於在傳染病的三個基本條件中,缺乏任何一個都無法造成傳染病的流行,所以對於傳染病預防也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控制傳染源:這是預防傳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對於人類傳染源的傳染病,需要及時將病人或病源攜帶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離位置,暫時與人群隔離,積極進行治療,護理,並對具有傳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防止病原體向外擴散。然而,如果是未知傳染源,特別是動物擔任的傳染源,由於其確定需要流行病學的因果推斷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上得到充分的證據,有的時候並不是很容易得到確切結果,尤其是突發急性傳染病發生時,想要短時間內鎖定傳染源更是困難。不過,一旦確定傳染源後,需要及時採取高效的措施控制傳染源,以保證傳染源不會繼續將病原體向易感人群播散。

切斷傳播途徑:對於通過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和體液傳播的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切斷傳播途徑是最為直接的預防方式。主要方式在於對於傳播媒介阻斷,消毒或撲殺。如對於污染了病原體的食物或飲水要進行丟棄或消毒處理,對於污染了病原體的房間或用具要進行充分的消毒,對於一次性的醫療用品在使用後要及時進行消毒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在蟲媒傳染病傳播季節採取防蚊防蟲措施等。同時,對於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預手段也是極為必要的,如促進靜脈注射吸毒人群對使用針具進行消毒,對會發生高危性行為的人群進行安全套使用的宣傳教育等。

保護易感人群:保護易感人群也是傳染病預防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較為容易實現的預防方法。對於已經有預防性疫苗的傳染病,給易感人群接種疫苗是最為保險的方法,如嬰兒在出生後進行的計劃免疫,對於傳染科醫生,護士,從事傳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員和從事禽類養殖工作的人員等接種相應的疫苗。歷史上,人們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經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證明對於易感人群的保護在傳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對於沒有預防性疫苗的傳染病,對於易感人群的保護可以採取改善營養,加強鍛煉等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的方式進行,必要時也可以採取對易感人群的暫時隔離。


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很多,這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如環境,氣候,社會經濟條件,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流動,交通方式等等。隨著生物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傳染性疾病,人們已經擁有越來越高效的預防性疫苗和治療葯物,極大的提高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成功率。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型城市的產生,交通的便利,也使得傳染病的傳播越來越容易。為了更好的應對傳染病,特別是新型突發傳染病的發生,以世界衛生組織為中心,在全球范圍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全球突發傳染病預警和應對系統,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范圍,人們對於新發傳染病的應急預案和處置方式已經規范化和常態化,可以較為從容的應對突發事件。

⑩ 動物產地檢疫的主要方法是什麼

動物的產地檢疫要合法的動物檢疫員具體實施,第一步要實行報檢制度,第二步進行疫情調查,第三就是查驗免疫檔案和免疫耳標,四是臨床健康的檢查,五是產地檢疫結果的判定,如果以上結果都合格就有動物檢疫員出具檢疫證明。

閱讀全文

與群體檢疫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雞蛋茶的食用方法 瀏覽:973
ppr帶水接管方法視頻 瀏覽:1000
鋼絲繩安裝三通的方法 瀏覽:962
40除32簡便方法 瀏覽:330
測出自己懷孕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4
汽車平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570
學唱相聲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04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雜化方法 瀏覽:846
桃木劍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643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5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30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6
劓刑讀音是什麼行刑方法 瀏覽:622
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