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牛結核可通過哪些方法確診

牛結核可通過哪些方法確診

發布時間:2022-05-10 03:49:28

1. 怎樣預測與防控牛結核病

預防與檢測牛結核病的措施:
(1)監測
監測比例為:種牛、奶牛100%,規模肉牛場10%,其他牛5%,疑似病牛100%。如在牛結核病凈化群中(包括犢牛群)檢出陽性牛時,應及時撲殺陽性牛,其他牛按假定健康群處理。
成年牛凈化群每年春秋兩季用牛型結核分支桿菌提純蛋白衍生物(PPD)做皮內變態反應試驗各進行一次監測。初生犢牛,應於20日齡時進行第一次監測。並按規定使用和填寫監測結果報告,及時上報。
(2)檢疫
異地調運的動物,必須來自於非疫區,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出具的檢疫合格證明調運。
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對調運的種用、乳用、役用動物進行實驗室檢測。檢測合格後,方可出具檢疫合格證明。調入後應隔離飼養30d,經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疫合格後,方可解除隔離。
(3)人員防護
飼養人員每年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發現患有結核病的應調離崗位,及時治療。
(4)防疫監督
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要對轄區內奶牛場、種畜場的檢疫凈化情況監督檢查。鮮奶收購點(站)必須憑奶牛健康證明收購鮮奶。
(5)凈化措施
被確診為結核病牛的牛群(場)為牛結核病污染群(場),應全部實施牛結核病凈化。
①牛結核病凈化群(場)的建立:
污染牛群的處理:應用牛型結核分支桿菌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對該牛群進行反復監測,每次間隔3個月,發現陽性牛及時撲殺處理。
犢牛應於20日齡時進行第一次監測,100~120日齡時,進行第二次監測。凡連續兩次以上監測結果均為陰性者,可認為是牛結核病凈化群。
凡牛型結核分支桿菌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疑似反應者,於42d後進行復檢,復檢結果為陽性者,則按陽性牛處理;若仍呈疑似反應則間隔42d再復檢一次,結果仍為可疑反應者,視同陽性牛處理。
②隔離:疑似結核病牛或牛型結核分支桿菌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可疑畜須隔離復檢。
③消毒:
臨時消毒:奶牛群中檢出並剔除結核病牛後,牛舍、用具及運動場所等進行嚴格的消毒。
經常性消毒:飼養場及牛捨出入口處,應設置消毒池,內置有效消毒劑,如3%~5%來蘇兒溶液或20%石灰乳等。消毒葯要定期更換,以保證一定的葯效。牛舍內的一切用具應定期消毒;產房每周進行一次大消毒,產室在臨產牛生產前及產後各進行一次消毒。

2. 什麼是牛結核病

該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慢性傳染病。結核分枝桿菌共有三種類型,即人型、牛型和禽型。牛結核病主要由牛型結核桿菌引起,也可由人型結核桿菌引起。牛型結核桿菌尚可感染豬和人,也能使其他家畜致病。禽型結核桿菌也可感染牛、豬和人。所以本病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意義。病畜是牛結核病的傳染源。有肺結核的病牛,特別是形成肺空洞又與支氣管相連的「開放性」病牛,可通過呼吸道排菌;發生腸結核的,經糞便排出病菌;乳房結核的,病菌主要存在於奶中。病原菌污染飼料、飼草、飲水、牛奶、周圍環境,健康牛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過交配造成傳播。成年牛主要發生肺結核,犢牛發病則以腸結核為主。飼養密度大,衛生條件差,管理不當的牛群,易發本病。_

3. 如何診斷與防治牛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慢性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人的結核病主要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感染,動物的結核病主要由牛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引起,但這兩種病原菌對人和動物都可以感染。

【病因】

本病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病菌分3個類型:牛型、人型、禽型。病菌長1.5~5微米、寬0.2~0.5微米,菌體形態為兩端鈍圓、平直或稍彎曲的纖細桿菌,無芽孢和莢膜、鞭毛,沒有運動性,需氧菌,革蘭陽性。對外界抵抗力強,對乾燥和濕冷更強。對熱抵抗力差,60℃30分鍾可死亡,100℃沸水中立即死亡。一般消毒葯,如5%來蘇兒、3%~5%甲醛、70%酒精、10%漂白粉溶液等可殺滅病菌。

【流行病學】

患牛是本病的傳染源,不同類型的結核桿菌對人和畜有交叉感染性。病菌存在於鼻液、唾液、痰液、糞尿、乳汁和生殖器官的分泌物中,這些東西能污染飼料、飲用水、空氣以及周圍環境。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環境潮濕、通風不好、牛群擁擠、飼料營養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均可誘發本病的發生。

【症狀】

潛伏期一般為10~45天,呈慢性經過。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肺結核

長期乾咳,之後變為濕咳,早晨和飲水後較明顯,漸漸咳嗽加重,呼吸次數增加,且有淡黃色黏液或黏性鼻液流出。食慾下降、消瘦、貧血,產奶、產肉量減少,體表淋巴結腫大,體溫一般正常或稍高。

(2)淋巴結核

肩前、股前、腹股溝、頜下、咽及頸部等淋巴結腫大,有時可能破潰形成潰瘍。

(3)乳房結核

乳房淋巴結腫大,常在後方乳腺區發生結核,乳房腫大,有硬塊,泌乳量減少,乳汁稀薄。

(4)腸結核

多發生於犢牛,下痢與便秘交替,之後發展為頑固性下痢,糞便帶血、腥臭,消化不良,漸漸消瘦。

【病理變化】

剖檢特徵為形成結核結節,肺部及其所屬淋巴結核為首,其次為胸膜、乳房、肝和子宮、脾、腸結核等。肉眼可發現臟器有白色或黃色結節,切面呈乾酪樣壞死,有的呈鈣化,有的形成空洞。胃腸道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結核結節或潰瘍。乳房結核,在病灶內含乾酪樣物質。

【實驗室檢查】

(1)病原學診斷

採集病牛的病灶、痰、尿、糞便、乳及其他分泌物樣品,作抹片或集菌處理後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鏡檢,並進行病原分離培養和動物接種等試驗。

(2)免疫學試驗

牛型結核分枝桿菌PPD(提純蛋白衍生物)皮內變態反應試驗(即牛提純結核菌素皮內變態反應試驗)(見GB/T 18645-2002)。

(3)結果判定

分離出結核分枝桿菌(包括牛結核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的牛,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陽性的牛,判為結核病牛。

【防治】

應用鏈黴素、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鈉及利福平等葯治療本病,在初期有療效,但不能徹底根治,因此,一旦發現病牛,應立即淘汰。採取嚴格的檢疫、隔離、消毒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培養健康牛群。

4. 結核病牛為什麼必須淘汰怎樣檢測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開放性的結核病牛通過排出的氣體、唾液、痰、糞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等傳染空氣、土壤、水源、飼料、牛舍、用具等,並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直接或間接地傳染其他牛或人。該病的臨床特點是在機體組織如肺、淋巴、乳房、子宮、腸、腦及全身臟器形成結核結節性肉芽腫和乾酪樣、鈣化的壞死病變。
牛場現行診斷本病的方法是用結核菌素作皮內注射和點眼注射。健康牛群只用皮內注射。病牛群和假定健康牛可用兩種方法同時進行。牛結核菌素因製造的方法不同分為老結核菌素(OT)、加熱濃縮合成培養基菌素(HCSM)和提純結核菌素(PPD)。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是老結核菌素及提純結核菌素。診斷方法是:
(1)老結核菌素皮內注射法:在頸中部上1/3處(3個月以內的犢牛在肩胛前),成年牛皮內注射牛老結核菌素原液0.2毫升,1歲以下牛注射0.15毫升,3個月以下牛注射0.1毫升。72小時作第一次觀察。判定標准:陰性反應(-)沒有炎性水腫或僅有冷的、堅實的及界限明顯的皮膚腫脹。可疑反應(±)即炎性水腫明顯,皮褶增厚5~8毫米,腫脹面積在35毫米×45毫米以下。陽性反應(+)即局部發熱,有疼痛感,並呈現界限不明顯的彌漫性水腫,軟硬度如面團狀或硬片,同時腫脹面積在35毫米×45毫米以上,或上述反應不明顯但皮褶增厚8毫米以上。在72小時判定為陽性的牛就判為陽性,判為可疑或陽性的牛,則立即在第一次注射的用同一劑量作第二次注射,於第一次注射後120小時為終審定。犢牛可生後20~30天進行第一次檢疫,100~120天進行第二次檢疫,160~180天進行第三次檢疫。
(2)牛型提純結核菌素皮內注射:在左側頸中部上1/3處剃毛、消毒,用游標卡尺量原皮厚,作好記錄。先用無菌蒸餾水稀釋牛型提純結核菌素,使其每毫升含10萬國際單位備用,每頭牛皮內注射1萬單位,即0.1毫升。72小時觀察反應結果,測量皮厚,作好記錄。判定標准:陰性反應(-)即無炎性反應,皮厚增加在2毫米以下者;可疑反應(±)即局部炎性反應較輕,皮厚增加2.1~3.9毫米者;陽性反應(+)即局部有明顯的炎性反應,皮厚增加大於或等於4毫米者。對在72小時判定為陰性或可疑的牛,於注射後96小時和120小時再分別觀察一次,以防個別牛因出現遲發型炎性反應而誤判。
(3)點眼法:用牛型老結核菌素原液3~5滴(約0.2~0.3毫升)點入眼結膜囊內,在點眼後3、6、9、12和24小時檢查結果。判定標准:陰性反應(-)即無反應或只是結膜輕微充血或流淚;可疑反應(±)即僅有少量稠密的黏液性分泌物積於結膜囊內或眼角,或自眼角流出呈粗線狀但無明顯的結膜充血和水腫;陽性反應(+)即有膿性黏液性分泌物自眼角流出,呈紐帶狀,並散布在眼的附近或在結膜囊內以及眼角內,呈粒狀或線狀,並有明顯的結膜充血、水腫、流淚。

5. 牛結核病有何臨床表現

該病潛伏期約為16-45天,有的可達數月以上。病牛易疲勞,逐漸消瘦、貧血,常出現短而乾的咳嗽,以早晨多發,吸入冷空氣也容易發生。病牛的體表淋巴結可見腫大,當機體消瘦後更明顯,常見於頜下、腮腺、頸部、肩前、股前淋巴結等。在牛胸腔有縱隔淋巴結,這個淋巴結腫大,可壓迫食管,影響牛的噯氣,所以可導致牛慢性瘤胃臌脹。犢牛腸結核表現為食慾不好,消化不良,腹瀉,消瘦,生長發育差。乳房結核,見乳房淋巴結腫大,無熱、無痛,泌乳減少,乳汁稀薄如水樣。此外,生殖器官也可發生結核,引起母牛發情紊亂和流產,引起公牛附睾腫大,陰莖出現結節和糜爛。若出現腦和腦膜結核,病牛則出現神經症狀。_

6. 牛結核病的處理措施有哪些

牛結核病的處理措施有:
(1)疫情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疑似病牛,應當及時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疫情報告並確認後,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
(2)疫情處理
發現疑似疫情,畜主應限制動物移動;對疑似患病動物應立即隔離。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要及時派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調查核實,開展實驗室診斷。確診後,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①撲殺:對患病牛全部撲殺。
②隔離:對受威脅的牛群(病牛的同群牛)實施隔離,可採用圈養和固定草場放牧兩種方式隔離。隔離飼養用草場,不要靠近交通要道、居民點或人畜密集的地區。場地周圍最好有自然屏障或人工柵欄。
③無害化處理:病死和撲殺的病畜,進行無害化處理。
④消毒:對病牛和檢疫陽性牛污染的場所、用具、物品進行嚴格消毒。飼養場的金屬設施、設備可採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養牛場的圈舍、場地、車輛等,可選用2%燒鹼等有效消毒葯消毒;飼養場的飼料、墊料可採取深埋發酵處理或焚燒處理;糞便採取堆積密封發酵方式。

7. 牛患結核病有何症狀,怎樣治療

牛結核病常年均可發生,是危險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肺結核為多數,病初有短乾咳,食慾正常。後轉為濕咳,早晨活動及飲水後更加重。從口腔或鼻孔內流黏性或膿性液體。體溫正常,有的稍偏高。體表可見淋巴結腫大如鵝蛋,無痛感。乳房結核可以看見乳房淋巴結腫大,不熱不痛,泌乳少或停止,乳腺萎縮。腸道結核則病牛常常腹痛,消瘦,初期交替出現腹瀉和便秘,後期拉痢疾,糞便為粥樣,混雜膿汁、黏液。

治療方法

(1)肌肉注射異煙肼溶液,每次2克,每天一次,連續注射3個月。

(2)每天8~10克利福平,分2次灌服。

(3)每天將3~4克異煙肼混進飼料中,分3次喂,3個月為一療程,連用兩個療程。

(4)肌肉注射鏈黴素3~4克,分2次注射,隔一天再注射。3個月為一療程,連續兩個療程。

8. 牛結核病有哪些臨床症狀

牛結核病是由牛型結核桿菌,以及人型和禽型結核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病的特徵是在體內某些器官形成結核結節,繼而結節中心乾酪樣壞死或鈣死。

潛伏期一般為6~45天,有的更長。根據侵害部位的不同,本症可分為下列3型。

(1)肺結核。以長期頑固的乾咳為特點,且以清早最為明顯。食慾先期正常,容易疲勞,逐漸清瘦,病情嚴重者,可見呼吸困難。

(2)乳房結核。一般先是乳房上淋巴結腫大,而後兩乳區發生局限性的彌漫性的硬結,且無熱無痛,表面高低不平。泌乳量降低,乳汁變稀,嚴重時造成乳腺萎縮,泌乳停止。

(3)腸結核。以消瘦和持續性下痢,或便秘下痢交替出現為特點。糞便帶血或帶膿汁,味腥臭。此外,結核桿菌還可以侵害其他器官,故可發生睾丸結核、子宮結核、漿膜結核和腦結核等。

9. 牛副結核的診斷及防治方法有哪些特點

牛副結核又稱副結核腸炎,其特徵是腸壁增厚形成。皺褶、頑固性腹瀉、逐漸消瘦。病原體為副結核桿菌,存在於腸道,隨病畜糞便排出,可感染牛、羊、駱駝和豬等家畜。

該病潛伏期在數月至2年以上。牛發生本病不出現熱候,病初看不出任何症狀。只有應用皮內試驗才可檢出。以後,隨病情發展,逐步出現本病的典型症狀。

副結核的診斷可在實驗室內取直腸深部的腸粘膜或糞中粘液塗片染色檢查,經抗酸染色後,見到成團、成叢的紅色細長桿菌便可確診。一般大多在排除牛結核時,用接種禽型結核菌素或副結核菌素進行皮內試驗檢疫。其方法為:1月齡至1歲牛0.1毫升,1~3歲牛0.2毫升,3歲以上牛0.3毫升,1月齡以下犢牛不用此法。接觸後72~120小時觀察,若注射局部明顯腫脹(面積達35毫米×45毫米),或接種前後的皮厚差超過8.1毫米,即為牛副結核陽性。此外,在診斷時應注意與其他近似病的鑒別診斷。

(1)牛腸型結核病對牛型結核菌素試驗呈陽性,且小腸壁不增厚,無腦回病樣變,卻有結核結節。

(2)慢性型粘膜病,除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瀉外,粘膜反復發生壞死和潰瘍。

該病的防治同結核病牛的防治方法相似,平時嚴格檢疫,防止引進病牛,發病後立即撲殺病牛。對無症狀,但是陽性反應的母牛,如果數量大,可集中隔離於較遠的地方,用以培育健康犢牛,其方法是,在犢牛產出後,全身用2%~5%來蘇兒消毒,立即與母牛分離,前5天喂人工擠的親生母牛的初乳,以後喂其他健康母牛的奶或消毒過的牛奶,20~30日齡,100~120日和180日齡時連續3次檢疫,陰性反應,可入健康犢牛群飼養。陽性牛則立即淘汰。對陽性牛的欄舍、用具和糞便污染地、物必須進行嚴格消毒。

10. 怎樣防治奶牛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偶爾也是急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病的特徵是在體內某些器官形成結核結節,繼而結節中心乾酪樣壞死或鈣化,引起消瘦和失重,嚴重者死亡。人及各種家畜和野生動物均可得此病。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結核桿菌,屬分支桿菌屬,細長微彎曲,革蘭氏陽性菌,無芽孢和莢膜,不能運動。通常採用抗酸染色法,菌體呈紅色。有人、禽、牛三種類型,此三型均可感染牛。以牛型結核桿菌對牛的致病力最強,常引起典型結核病變和牛的死亡。

結核病可隨病牛呼出的氣體,排出的痰、糞便、尿、陰道分泌物、唾液、傷口分泌物或奶排出體外。在大多數情況下,牛是通過吸入空氣中帶有結核桿菌的微小塵粒而得病的。經口吃入結核桿菌而感染也是常見的現象,即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另外,由於其他動物傳播本病的危險性也不容忽視。因此,欄舍狹窄擁擠、通風不良、潮濕、光線不足、飼養管理不良,均可促成本病發生和傳播。

犢牛主要是通過乳汁感染,犢牛對結核桿菌的易感性一般高於老牛,但就一整體來說,犢牛的患病率比老牛低得多。這是因為犢牛患病後極少康復,留下的多為年老的病牛。奶牛最為常見,其次是黃牛和氂牛。

臨床特徵

根據侵害的器官不同,臨床上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肺結核

病變主要發生於肺,其症狀是慢性進行性支氣管肺炎。有的還伴有胸膜炎。如病變輕微,則症狀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精神轉差,食慾減退,消瘦,貧血,被毛枯乾。初為短促乾咳,逐漸變為痛苦的膿性濕咳,特別是在早上、深夜、運動後及飲水後、天氣驟變時更為明顯。有的鼻流黏液或膿性黃色鼻漏。隨著咳嗽加重,呼吸次數增加,嚴重的發生氣喘;呼出的氣體有時呈腥臭味;肺部聽診有啰音和胸膜摩擦音,如肺組織因乾酪樣變,乾酪物質被強烈咳嗽排出體外,肺部形成空洞,叩診呈空洞音;如肺毛細血管破裂則引起咯血現象,叩診有濁音,並引起咳嗽;體溫一般正常或低熱,如發展為彌漫性結核性肺炎或全身粟粒狀結核;體溫升高到40℃以上,呈弛張熱或稽留熱。

(2)腹膜結核

無明顯的臨床症狀。

(3)乳房結核

臨床症狀不顯著,乳房結節在乳房上發生局部或彌漫性無熱無痛的硬結,表面高低不平,有的形成結核性膿腫,俗稱冷膿腫,一旦膿腫潰破,創部長期不癒合;泌乳量下降,乳汁稀薄如水,可引起乳腺萎縮,泌乳停止。

(4)體表淋巴結核

在耳下、頸側、肩前等部位的淋巴結腫大,如拳頭甚至碗大,無痛感。較為少見。

(5)生殖器官結核

生殖器官被侵害時,病牛發情頻繁或停止,受胎率低,孕後又易流產。病理解剖時可見不同的結合結節。

(6)腸結核

多見於犢牛,表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初期下痢和便秘交替,後期頑固性下痢,糞便中混有黏液和膿液,迅速消瘦。

預防措施

由於該病危害人、畜,流行面廣,無菌苗可接種,所以凈化牛群中結核病的重要意義已遠大於治療本病。每年春秋必須作兩次牛的結核檢疫,發現陽性反應牛必須按相應法規進行處理。補充牛時,應就地嚴格檢疫。發現病牛,立即對全群進行檢疫。撲殺有明顯症狀的開放性病牛,內臟銷毀或深埋,肉經高溫處理或充分煮熟後可以食用。對結核素呈陽性反應的牛,如果數量少,以淘汰為宜;如果數量大,可集中隔離於較遠的地方,用以培養健康犢牛。方法是犢牛出生後,全身用2%~5%來蘇兒溶液消毒,立即與母牛分離,頭5天喂親生母牛的初乳(人工擠),以後喂其他健康牛奶或消過毒的牛奶。20~30日齡、100~120日齡和180日齡時連續3次檢疫,對結核菌素均為陰性反應的犢牛,可混入健康犢牛群飼養;呈陽性反應的犢牛,隨即淘汰。陽性牛群的牛奶在消毒後方可運出,糞便發酵處理後利用。要加強消毒,全面大消毒每年進行2~4次,飼養用具每月消毒一次。

另外,結核病人不得飼養、管理牛群。工作人員要做好自我保護。

診斷及治療

本病可以據臨床症狀作出診斷,也可通過染色鏡檢及分離培養作出診斷,還可用動物接種等方法作出診斷。在牛場用得最多的診斷方法是結核菌素實驗法。

用來治療本病的常用葯為鏈黴素、二銨柳酸(PAS)和異煙醯肼。這些葯物可單獨使用,也可聯合使用。還可用異煙醯肼來對受傳染威脅的牛群作預防之用。林可黴素、丁胺卡那黴素(阿米卡星)也有較好療效,可配合上述葯物治療,但對孕牛應慎用或禁用。

閱讀全文

與牛結核可通過哪些方法確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硅膠怎麼用香蕉水去除最簡單方法 瀏覽:187
雞蛋茶的食用方法 瀏覽:973
ppr帶水接管方法視頻 瀏覽:1000
鋼絲繩安裝三通的方法 瀏覽:962
40除32簡便方法 瀏覽:330
測出自己懷孕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4
汽車平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570
學唱相聲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04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雜化方法 瀏覽:846
桃木劍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644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6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30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6
劓刑讀音是什麼行刑方法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