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常用方法論有哪些

常用方法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10 02:01:44

Ⅰ 交互設計常用的方法論都有那些

以下是對設計方法的簡單描述

研究-方法論(操作流程)

1.定性研究--用研(人群調查,比如問卷,訪談...)
2.設定人物角色原型
3.問題腳本,情景化思考設計,角色在使用中遇到的問題(發現問題)
4.動作腳本(解決方法
5.畫線框圖(草圖)
6.製作原型(體現完整流程)
7.原型可用性測試
8.進入設計開發

測試-方法論(列舉了常用到的一些方法)
》灰度測試(A/B test)
》布爾邏輯(是+否=是?「or,and,not」)
》尼爾森交互設計法則(About Face)

Ⅱ 交互設計常用的方法論有哪些

簡單的說,交互設計是人工製品、環境和系統的行為,以及傳達這種行為的外形元素的設計與定義。不像傳統的設計學科主要關注形式,最近則是關注內容和內涵,而交互設計首先旨在規劃和描述事物的行為方式,然後描述傳達這種行為的最有效形式。
素質和條件: (一)是邏輯思維的能力,結構化思考,推理假設,即使不需要太嚴謹,也是需要自己先把邏輯搞合理了,設計出來的東西才能合理。(二)是抽象思維的能力,概括,從復雜的界面中抽象出元素,逐一論證。說白了,就是自己要先想清楚了,才能設計得清楚。(三)是創新思維的能力,通俗一點,就是出方案的能力。
1)聽:做一個交互設計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懂得傾聽(這里蘊藏了一個隱晦的性格屬性:謙虛!)。通常情況下,我們不是用戶,所以很難100%代表用戶,更左右不了老闆,所以我們首先要有聽的本事,把來自用戶的、老闆的、PD的、視覺的、前端的、開發的、測試的、市場的、業界的等各方面的聲音都聽過來,聽進去。

2)看:99%的情況下,交互不是一蹴而就的創造工作,它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斷迭代更新的行為過程。我這里指的「看」是要求設計師能博覽、能泛獵,看到好的,見過差的,什麼都略懂,交互才能變得很美……

3)想:交互是思考的輸出產物和表現形式。當設計師將之前聽到的和看到的內容在頭腦中加以整理、分析,經過發散的創造性碰撞和嚴謹的邏輯論證後,逐漸得到了相對靠譜的交互產物。這個思索分析的過程貫穿於交互設計工作流程的每個環節。

4)說:一個能說會道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交互設計師,但一個優秀的交互設計師必然是一個善於准確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人。在這一點上,我堅持交互是一門分享的學科,需要的是開放的性格和良好的溝通技巧。

5) 磨:耐心、技巧、熱情的綜合表現。在一個項目的進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面臨很多的挑戰,優秀的交互設計師善於發揮「磨」的精神,他們懷揣對交互專業的無比熱情,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技巧,耐心的纏死一個又一個質疑方,最終讓大家認同並幫助推動設計的實現。通常來說,一個優秀的交互設計師會是一個優秀的Idea推銷員。

6) 做:交互設計師專業度的核心表現。俗語說得好,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對於交互設計師來說,之前的環節做得再好、再完美,也只是停留在設計師自己的腦子里,游盪於聽眾們的耳膜間。如果理論落實不到實際,那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空中樓閣,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佐證你的空泛和不切實際。所以我們不僅要能「做」,更要「做」得漂亮,「做」得完美!我一直都是這樣認為:「做」決定了一個交互設計師是不是靠譜,決定了一個交互設計師的高度,是一個交互設計師最根本的專業素質。

7)驗:用戶體驗設計,最終是要落實到用戶的身上的。客觀中立的驗證、分析、評估能力是一個優秀交互設計師的重要素質。無論個人還是團隊,設計的成果都需要通過精準的測試才能算得上合乎標准,此時,一顆平常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是設計師最需要的。

8)寫:分析、歸納和總結能力的綜合表現。一個項目,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總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設計師本人或後來人借鑒。交互設計之路不是一座苛求零失誤的獨木橋,但絕對是一條要求零「重復」失誤的單行線。評價一個設計師的專業度,很重要的一環就是看他能不能多犯前人從來沒有犯過的錯誤,並能有效總結給後來人。於是,他就成了大家,路就這樣被趟了出來……

9)講:演講能力。這里所指的是在項目後期進行的交流分享。一個專業的交互設計師會站在宏觀的高度上,以平和的心態同他人溝通,驗證自己先前設計的合理性、全面性和科學性,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為今後的交互設計做好准備。

Ⅲ 方法論有哪些

三種: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

Ⅳ 常見論證方法有哪些

演 繹 法
根據已知的一般性原理、原則,推斷證明某個具體的論點。(一般→個別)

———— 例句 ————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泰山還要重的。

歸 納 法
舉出許多事實,經過歸納,證明一個一般性結論。(個別→一般)

———— 例句 ————

滴水有恆,能穿透有來頭;繩子有恆,能鋸斷木頭;海浪有恆,能沖垮堤岸。所以恆心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分 析 法
對所論述的問題進行剖析、分解,以揭示論點與論據之間的內在聯系。

———— 例句 ————

帝國主義爭奪中國一迫切,帝國主義和整個中國的矛盾,帝國主義者相互間的矛盾,就同時在中國境內發展起來,因此就造成了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一天天擴大,一天天激烈的混戰,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就日益發展起來。

反 證 法
揭露和批駁對方的謬誤,證明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從而樹立起自己的正確觀點。

———— 例句 ————

言多必失,禍從口入。話過多,把自己底牌亮出,讓自己處於信息不對稱的地位,暴露自己的隱私與弱點,陷入被動的境地,極易破財。所以話多不是金。

類 比 法
用與論點在本質屬性上基本相同或相似,且又知道其結果的事物做論據,通過類比證明論點。

———— 例句 ————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綉,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梁肉,鄰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狐狸者也,此猶梁肉之與糟糠也;荊有長松文梓榆樟,宋無長木,此猶錦綉之與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

引 證 法
以理論性論據證明論點。

———— 例句 ————

在人類的語言中,有一個最神聖、最崇高、最永恆、最能超越時間和空間、具有不朽的價值的詞,那就是祖國。文天祥過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想到的是祖國;岳飛發出「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豪言時,想到的是祖國;譚嗣同面對刀俎,引頸就戮時,面不改色,「我自橫刀向天笑」,他想到的還是祖國。

歸 謬 法
先假定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以之為前提,進行合乎情理的引申,得出一個十分明顯而荒謬的結論,從而駁倒對方的觀點。

———— 例句 ————

赫爾岑是俄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他有一次參加一個晚會,晚會上演奏的輕佻音樂使他非常厭煩,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主人向他解釋:「演奏的是流行歌曲。」

赫爾岑反問一句:「流行的樂曲就是高尚的嗎?」

主人聽了很是吃驚:「不高尚的東西怎麼能夠流行呢?」

赫爾岑笑著說:「那麼,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比 喻 法
用人們容易理解的具體事物或道理,來解釋較為深奧的事物或道理,但不能作為直接論證。

Ⅳ 寫論文的理論方法有哪些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4、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5、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8、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9、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1、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12、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13、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14、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15、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16、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17、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18、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9、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Ⅵ 論文寫作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詳細

一、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二、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

三、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

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四、文獻研究法(查找文獻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五、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Ⅶ 唯物辯證法有哪些方法論

①對立統一原理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始終不可分割的。方法論:要全面地看問題;要學會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②相互轉化原理原理:矛盾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矛盾雙方的轉化是現實的有條件的。方法論: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轉化。③普遍性原理原理: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方法論:用全面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堅持兩分法,兩點論。④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即矛盾的特殊性。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⑤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原理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系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方法論:學會正確的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要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⑥主、次矛盾關系原理原理:主次矛盾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主次矛盾互相依賴、互相聯系。主要矛盾處於支配地位和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也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展和解決。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方法論:既要抓中心、抓重點,又要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7)常用方法論有哪些擴展閱讀:唯物辯證法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世界和歷史,指出: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之中,反對以片面或孤立的觀點看問題。唯物辯證法指出: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聯系的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聯系的普遍性:聯系包括橫向的與周圍事物的聯系,也包括縱向的與歷史未來的聯系。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及其內部各要素、部分、環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著相對獨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區別而相對獨立地存在。事物的普遍聯系和事物的相對獨立存在是互為前提的。·聯系的多樣性:從大的方面說,聯系可分為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主要聯系和次要聯系、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等等。兩極世界理論認為,構成存在的聯系具有三個不可或缺的要件,即存在的外部聯系、外內聯系、內部聯系。唯物辯證法指出:矛盾(即對立統一)是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所謂矛盾,在辯證法中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Ⅷ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議論文中常用的論證方法有:

第一種是比喻論證。它可以使論證內容更加生動形象。

第二種方法是對比論證。通過事物之間的對比,更加突出論證內容。

第三種方法是道理論證,通常採用一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可以使論證內容更具有說服力。

第四種方法是事實論證,也叫舉例論證。可以使論證內容更具體有力。

Ⅸ 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01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常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它是有計劃、有目的並且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歷史狀況或現實狀況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了觀察法、歷史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且對調查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

02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這幾個方面的作用。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03
【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相當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其主要特點是: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因果性。實驗法有實驗室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兩種,實驗室實驗法便於嚴格控制各種因素,並通過專門儀器進行測試和記錄實驗數據,一般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自然實驗法比較接近人的生活實際,易於實施。

04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既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又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還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並且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05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06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定量分析是投資分析師使用數學模塊對公司可量化數據進行的分析,通過分析對公司經營給予評價並做出投資判斷。定量分析的對象主要為財務報表,如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

07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稱非數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屬於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進行,它為設計或選擇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並非所有的定量分析都必須事先進行定性分析,因為有時分析對象中含有哪些組分是已知的。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沒有或不具備完整的歷史資料和數據的事項。

08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09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0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和類比法很近似。它是在實驗室里先設計出於某被研究現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間接的研究原型規律性的實驗方法。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Ⅹ 課題研究常用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研究者按照定的目的和計劃,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例如對於一些植物,一些動物等進行研究,以每日或者每周為單位,做出准確,具體的相關記錄。


2、文獻法:通過閱讀國內外的相關圖書,資料和文件,或者將國內外的相關課題成果進行對比參考,全面拿握所需材料。


3、調法: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必要時可同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


4、統計法: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求出數量分析結果,用於支持研究。


5、歷史研究法:通過對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歷史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吸其精華,探索事物發晨的規律性,用於指導今天的研究。


6、比較法:對某類研究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下進行觀察,記錄相關表現,以便於進行比較研究。


7、實驗法:針對於研究對象和方向,來進行相關的實驗,例如做一些相關的化學或者物理實驗,並將相關數據進行記錄,以便於今後做相關對比。



(10)常用方法論有哪些擴展閱讀:


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


1、收集資料方法:


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


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


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


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


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閱讀全文

與常用方法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雞蛋茶的食用方法 瀏覽:973
ppr帶水接管方法視頻 瀏覽:1000
鋼絲繩安裝三通的方法 瀏覽:962
40除32簡便方法 瀏覽:330
測出自己懷孕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4
汽車平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570
學唱相聲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04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雜化方法 瀏覽:846
桃木劍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643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6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30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6
劓刑讀音是什麼行刑方法 瀏覽:622
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