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絲瓜應在什麼月份種植
長江流域地區3月上中旬保護地育苗,4月上中旬露地定植,7月初至8月份採收老熟果,可一直貯藏供應到冬季。利用保護地也可進行反秋栽培,即7月中下旬用遮陽網育苗,8月上旬定植,9月下至10份亦可採收老熟果。10月中下旬用大棚覆蓋,可以採收到11月中旬。
生長環境
1、金絲瓜是喜溫作物,不耐寒,幼苗遇霜即受凍害。種子發芽適溫為25~30℃,生長期間適溫為10~30℃。
2、金絲瓜是喜光作物,尤其喜強光,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金瓜生育良好;不耐蔭,不能和高棵作物間作、套種。
3、金絲瓜耐旱不耐澇,在生長期間和瓜膨大期需充足的水分,如果缺水植株發育不良,瓜長不大。
4、金絲瓜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只要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即可種植。凡是能種植西瓜、甜瓜、南瓜的地方,都可種植並獲豐收。對土壤養分的需求是,氮、磷、鉀配合施用,才能使各個時期生育良好,瓜長得大,而且品質好。
5、除了田間、山坡、荒地種植作伏地爬蔓今長外,還可引蔓上:樹、上屋、上架,都能生長和豐產,而且抗病性強,經長期種植,未發現嚴重病害。在江蘇睢寧普遍栽培,金絲瓜易栽培,而且產品好保管;冷凍後不怕磕、不怕碰。
(1)小菜園金瓜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金絲瓜的育苗
金絲瓜可以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的要在晚霜結束後露地直播,育苗的要在保護地中進行,晚霜結束後定植到露地中,也可覆地膜。直播的是1.2米寬的壟,株距1米。播種前先施足垵肥,每垵施農家肥2~6千克、磷酸二銨0.05千克、尿素0.025千克、硫酸鉀0.023千克。
摺合畝施底肥,農家肥1500~3500千克,磷酸二銨27.8千克、尿素13千克、硫酸鉀11千克。播種時在壟中央挖3厘米深的坑,將種子扁立起來放入坑內,並覆濕土3厘米厚。
採用育苗移栽的,將配製好的營養土(參考黃瓜營養土配製方法)裝入缽內,營養土要距缽上部3厘米距離,然後將金絲瓜種子外膜搓去,用30℃水浸種6小時後播種,並覆土2~3厘米厚。播種後子葉未拱土前,以保溫保濕,促早拱土為主。
當50%子葉剛露土還未直脖時,應適當通風降溫,白天控制在22~25℃,夜間控制在10~15℃,使晝夜溫差在10℃左右。第1對真葉展開後,要提高溫度,白天保持在29~30℃,夜間15℃左右。
苗齡以25天左右為宜,在定植前5~7天,夜間要低溫鍛煉秧苗,一般以8℃左右為宜。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盡量少澆水,不旱不澆水,澆水要澆透澆足,一般不需追肥。
Ⅱ 觀賞型南瓜什麼時候種植
觀賞南瓜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變性草本植物,主要包括果形新奇、果色美麗可愛、觀賞性強的小南瓜和西葫蘆等,是發展觀光旅遊農業的首選栽培種類。
南瓜根系強大,莖蔓生,分長蔓和短蔓兩種,為綠色和深綠色。葉片大,濃綠色,心臟形掌狀,葉面有茸毛,花較大,鮮黃或橙黃色,筒狀。瓜形有扁圓、長圓、梨形、瓢形、碟形等,瓜色有綠、桔紅、黃等顏色.間有條紋或斑紋,表面平滑或有棱線,果肉多為黃或深黃色,種子形狀扁平,橢圓形,多為白邑、淡黃色或淡褐色。
二、主回品種
(l)金童與玉女南瓜。植株均蔓生,扁圓形小果,有明顯棱紋線,果徑6-7厘米,果高4-6厘米,果色金童南瓜為鮮橙色,玉女南瓜則為乳白色。單果重!00克左右。播種至採收90天左右,每株掛果5-8個,果實充分成熟後採收,觀賞期長達1年。金量與玉女同栽,常被美稱為「金童玉女」。
(2)鴛鴦梨南瓜。梨形小果,果實底部為深綠色,上方為金黃色,並有淡黃色縱紋相間.呈現明顯黃綠雙色果。果徑4-6厘米,果高8-10厘米,單果重100克左右、座果力強,連續結果性好。
(3)瓜皮南瓜。扁球形小果,瓜皮色為綠白條紋相間,像西瓜皮,果徑4-6厘米,果高4厘米左右,單果重80克,果肉淡黃色,肉厚12厘米,每株掛果5叫 個,以主蔓結瓜為主。觀賞性強,耐貯存。
(4)東升南瓜。果實扁球形,果皮金紅色.俗稱「金瓜」,果肉厚,呈橙色,果肉既粉又香甜,風味好,單果重1.4千克。其老熟果能久貯,可作為藝術品裝飾用,是逢年過節贈送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兼具食用和觀賞價值,近年來栽培面積不斷增長。
還有果形像佛手的佛手南瓜;果形似煙斗或湯匙的龍風瓢南瓜;果色金黃,果形為扇貝型的黃飛碟南瓜以及吉美西葫蘆、福瓜等。
8、對環切策件的工成
南瓜在生長期間要求溫度稍高,但在瓜類中屬於低溫性,其種子發芽適溫為25—30℃。生長適溫IS-30℃,開花結果期以22-25℃較宜,15℃以下落花增多,超過35℃雄花易變為兩性花。南瓜屬短日照植物,在長日照下,雄花多;在短日照下則雌花多且節位低。
4、動植技術合點
(1)栽培方式
觀賞南瓜一般採用基質栽培方式,有袋培、槽培和盆栽等形式。分春秋兩季種植,春植於2-3月播種,秋植7-8月播種,育苗移植,春季注意防寒育苗,苗長至2-4片真葉時移栽,雙行植,株距50厘米左右,畝植1200~15ho株。
(2)田間管理
觀賞南瓜生長期間,肥水要充足,一般畝施腐熟雞糞1噸、復合肥30千克作基肥,定植後,每星期用1%-3%的復合肥水溶液淋施2次。開花座果期,每畝施有機肥150千克和復合肥30千克卜 次。苗高30-40厘米時開始吊繩引蔓。要加強人工授粉,提高結果率。
(3)病蟲害防治
觀賞南瓜以白粉病、病毒病、蚜蟲、蟎類為主要防治對象。苗期可用1000倍液的瑞毒霉噴霧防治摔倒病和疫病。生長期可用滅病威800倍液加多菌靈800倍液或粉銹寧隊m倍液防治白粉病。
Ⅲ 關於瓜的問題
吼吼~~北瓜是有的~~
形態特徵: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莖有半透明的粗糙毛。卷須分叉。葉紙質,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花雌雄同株,單生,黃色。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種子白色。
生境分布: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用途:果實作蔬菜用。此種是西葫蘆的一個變種,還可作觀賞用。
簡介:「北瓜」屬於半野生植物,由於它的產量低,加之沒有西瓜的甜美、冬瓜的清香以及南瓜的高產量,連體北瓜因此,人們不太認識它。
北瓜形如南瓜而較小,又稱為桃南瓜,皮色紅黃似金,故又稱金瓜。性味甘平,無毒,具有潤肺止喘功效。我國民間常用來治哮喘
據出售北瓜的雙城市農民介紹,北瓜屬於蔬菜品種中的果菜,由於產量低不宜大面積種植,這些北瓜都是他在自家房屋前小菜園里少量種植的,本想賣菜的時候順便捎帶著賣,沒想到卻十分受市民歡迎,一元錢一公斤,才賣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家裡種植的幾十斤北瓜就已經賣沒了。據他介紹,北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做涼拌菜和炒菜。北瓜與西瓜的不同之處在於北瓜的瓤是黃色的,味道稍甜帶有清香。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北瓜含有澱粉、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
北瓜的做法
很多人都是熬粥的做法
1北瓜小米粥:把北瓜洗干凈,(皮也可以吃的)然後切成小塊,當然不要太小,熬粥時,等米快熟時,把北瓜放入鍋里一起煮。煮上10分鍾就能熟。你撈一小塊嘗嘗,熟了就可以喝北瓜小米粥了。
2蒸北瓜:把北瓜洗干凈,(皮也可以吃的)然後切成塊,放在鍋里蒸就可以了,大概20分鍾就可以熟了,特別甜。炒的話就是切成絲,再放點瘦肉放裡面炒。
在湖南中部一帶地區的農村,還有江西,有的人把現在的南瓜叫做北瓜。
西瓜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產地,但關於西瓜的由來,說法不一。
有介紹說西瓜在神農嘗百草時發現,原名叫稀瓜,是水多肉稀的瓜之意,但後來傳著傳著就變成了西瓜。
另一種說法是並非源於中國,於西域傳來,故名西瓜。
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種植西瓜,後來逐漸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而後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四五世紀時,由西域傳入我國,所以稱之為「西瓜」。
據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按胡嬌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這說明西瓜在我國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
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過去,有人引宋代歐陽修《新五代史·四夷附錄》說:五代同州郃陽縣令胡嶠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周廣順三年(953)……嶠歸」。於是,西瓜從五代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乎成了定論。近年報刊上談論西瓜的文章多持此說。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課外讀物《衣食住行史話》中就有「西瓜始於五代」一節。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確切。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號)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曇恭傳》說,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隱侯(沈約)的《行園》詩雲:「寒瓜方卧壠,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卧壠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確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那麼,它是從什麼路線傳入中國的呢?
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
「已程不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多數學者認為是斯里蘭卡,也有人說是非洲東部的阿比西尼亞。無論哪種說法對,都說明漢武帝時代中國和非洲交通的海路已經打開了。因為在漢代,阿拉伯人已經掌握了印度洋上信風的秘密,能夠東西穿航印度洋。這樣,斯里蘭卡和南洋群島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和非洲交通的中轉站。非洲的西瓜可以經過斯里蘭卡或南洋群島再傳入中國。廣西和江蘇漢墓出土的西瓜籽,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溝通中非文化交流的佐證。
另外,據1959年2月24日《光明日報》報道:在浙江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曾發現過西瓜籽。如果這個考古收獲確實可靠的話,我國有西瓜的歷史至少在四千年以上,而且西瓜原產非洲的說法,又另當別論。
西瓜為葫蘆科Cucurbitaceae植物西瓜Citrullus Lanatus Matsum. et NAKAI的果實。陶弘景注本草時在瓜蒂一項,曾提到「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李時珍認為這就是西瓜,又說在五代之前,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因其未遍及中國的緣故。按《胡嶠陷虜記》記載:嶠征回紇,得此種歸,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則南北皆有。因性寒而名寒瓜,因自西來而呼西瓜。西瓜之名出自元、明間的《日用本草》、《食療本草》等古籍,而西瓜在五代引種中國,當初稱為寒瓜,是否又名水瓜、夏瓜、青登瓜,則有待考證。西瓜品種很多,不只現代,古代其皮色即分青、綠,其瓤則有紅、白品種,其種子有黃、紅、黑、白色等品系,現在西瓜品類更無可計數了。西瓜果皮、果肉、種子都可食用、葯用。
籽殼及西瓜皮製成「西瓜霜」專供葯用,可治口瘡、口疳,牙疳,喉蛾(急性咽喉炎),及一切喉症。
西瓜果肉(瓤)有清熱解暑、解煩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用來治一切熱症、暑熱煩渴、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發炎、酒醉。
西瓜皮用來治腎炎水腫、肝病黃疸、糖尿病。
西瓜子有清肺潤肺功效,和中止渴、助消化,可治吐血、久嗽。籽殼用治腸風下血、血痢。
《本經逢源》記載: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瀉。能解太陽、陽明中暍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白虎湯為漢傷寒論方,功能清熱生津,解渴除煩,即指西瓜皮與其同功之喻。而春、夏伏氣發瘟熱,覓得隔年收藏者啖之,如湯沃雪。
冬瓜
歷史傳說:關於冬瓜之名,傳說為神農愛民如子,培育了「四方瓜」,即東瓜、南瓜、西瓜、北瓜。並命令它們各奔所封的地方安心落戶,造福於民。結果,南、西、北瓜各自都到受封的地方去了,唯有東瓜不服從分配,說東方海風大,生活不習慣。神農只好讓它換個地方,西方它嫌沙多,北方它怕冷,南方它懼熱,最後還是去了東方。神農氏看到冬瓜回心轉意了,便高興地說:「東瓜,東瓜,東方為家」。東瓜立即答道:「是冬瓜不是東瓜,處處都是我的家。」神農氏說:「冬天無瓜,你喜歡叫冬瓜。願意四海為家,就叫冬瓜吧
南瓜
歷史傳說;清代海鹽地區有個名人叫張藝堂,少年好學,人也聰明,但苦於家貧,無錢交納學費。當時有個大學問家叫了敬身,張藝堂欲拜他為師。第一次上師門時,身後背著個大布囊,裡面裝著送給老師的禮物。到了老師家,他放下沉重的布袋,從裡面捧出兩只大南瓜,每隻約重十餘斤。旁人看了皆大笑,而丁敬身先生卻欣然受之,並當場烹瓜備飯,招待學生,這頓飯只有南瓜菜,但師生卻吃得津津有味。在海鹽一帶,「南瓜禮」一直傳為美談。
外國傳說: 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 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 JACK 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JACK 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 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JACK 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 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Ⅳ 貴族南瓜種植技術
栽培技術
生長習性:南瓜是喜溫的短日照植物,耐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為好。
1、定植
有3-5片真葉時可在晴天下午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小苗進行定植,每盆1株,種植深度以子葉平齊土面為宜,並澆透水。若為直播,則需疏去病弱的小苗,每穴留1株苗。
2、施肥
定植後約10天,噴施1次稀薄有機肥,以氮肥為主。植株開始爬蔓後生長迅速,8-10片真葉時進行第1次打頂,促使多萌發側蔓,此時可提前搭設支架。
側蔓長50厘米以上時可採集嫩莖尖及葉柄食用,注意保留約5片葉,並用稍大的土塊壓住留下的莖蔓促使萌發氣生根。每次採摘後噴施1次以氮肥為主的稀薄腐熟有機肥。
3、支架
當蔓在土面上沿盆繞一圈後,可牽引莖蔓攀爬支架,使葉片均勻分布,枝條不相互遮擋。
4、管理
到一定階段後植株進入開花期,初期以雄花為主,可在早晨花朵將開未開時將雄花連花梗一並摘下,可供食用。雌花開始生長時,追施的腐熟有機肥以磷鉀肥為主,並減少或停止採收嫩莖尖。必要時進行人工授粉,須在早上8點前進行。
通常每株有3-5個瓜正常生長即可(大型瓜留1-2個,微型瓜可適當增加,視植株長勢而定),過多的幼瓜或雌花要疏去,並對莖蔓進行適當打頂,以免養分供應不足。較大的瓜可用網兜套好掛在牢固處,貼近地面的瓜可用泡沫塑料或木板等墊起與土壤隔離。
5、繁殖方法:
點播:每穴2-3粒,種子尖部朝下,覆土2-3厘米,澆透水,25-30℃時約1-2周發芽。
直播:可在頭年冬天將地整好,施足底肥,第二年春二、三月將種子埋入即可,因苗蔓長,生長速度快,需在四、五、六月間追施肥料,並注意澆水。南瓜的管理比較粗放,因根系發達,葉節間生根,所以要注意培土,以便吸收養分。
一苗南瓜可生許多枝叉,為不使養分過於分散,要打叉,一苗留主蔓2-3根,並根據地力和瓜苗長勢,在生有幾個胎後可打去頂芽。南瓜只要土壤肥沃,勤澆水施肥,一般3-5葉溜一瓜,留瓜多則長不大。瓜腋處極易生支芽,要注意摘除,不然與瓜爭奪養分,使瓜養分不足而枯萎掉落。
(4)小菜園金瓜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1、營養
多糖類:南瓜多糖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細胞因子生成,通過活化補體等途徑對免疫系統發揮多方面的調節功能。
類胡蘿卜素:南瓜中豐富的類胡蘿卜素在機體內可轉化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維生素A,從而對上皮組織的生長分化、維持正常視覺、促進骨骼的發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果膠:南瓜中的果膠能調節胃內食物的吸收速率,使糖類吸收減慢,可溶性纖維素能推遲胃內食物的排空,控制飯後血糖上升。果膠還能和體內多餘的膽固醇結合在一起,使膽固醇吸收減少,血膽固醇濃度下降。
礦質元素:南瓜含有豐富的鈷,在各類蔬菜中含鈷量居首位。鈷能活躍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造血功能,並參與人體內維生素B12的合成,是人體胰島細胞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南瓜中所含的維生素C能防止硝酸鹽在消化道中轉變成致癌物質亞硝酸。
南瓜中含有的甘露醇,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的危害。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突變作用。有防癌功效。南瓜中含有豐富鋅,參與人體內核酸、蛋白質合成,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固有成分,為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物質。
氨基酸:南瓜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等含量較高。此外,南瓜中的抗壞血酸氧化酶基因型與煙草中相同,但活性明顯高於煙草,表明了在南瓜中免疫活性蛋白的含量較高。
南瓜葉: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很高,使它具有出色的清熱解毒功效,夏季時用南瓜葉煮水喝,可以起到消暑除煩的作用。
2、食療
⑴解毒:南瓜內含有維生素和果膠,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黏結和消除體內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如重金屬中的鉛、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
⑵保護胃黏膜,幫助消化:南瓜所含果膠還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進潰瘍面癒合,適宜於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⑶消除致癌物質: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質亞硝胺的突變作用,有防癌功效,並能幫助肝、腎功能的恢復,增強肝、腎細胞的再生能力。
3、葯用
南瓜:性溫,味甘。
南瓜葉:有治療刀傷的作用,大家平時可以把南瓜葉曬末,製成粉末存放起來,在生活中意外被刀傷害時,可以直接取出南瓜葉的粉末撒在傷口上,就能起到止血和止疼的作用。
南瓜葉有治療有兒疳積的作用,如果小孩出現了疳積病症,大家可以用南瓜葉五百克和腥豆葉兩百五十克一起曬干製成粉末,然後每次取出五錢與豬肝同時蒸,然後讓孩子食用,治療疳積的效果特別好。
南瓜有治療痢疾的作用,特別是對於風火引起的下痢有出色功效,具體用法是把十片左右的南瓜葉去掉葉柄,然後加水煎制,煎好後加入少量的食鹽,然後飲用,連用五到六次,痢疾就能痊癒。
Ⅳ 種植南瓜需要注意什麼,各個品種的南瓜種植方式一樣嗎
南瓜除了食用果實之外,南瓜的嫩蔓、嫩葉及葉柄均可食用,我國有些地區早就有食用南瓜嫩葉、嫩莖習慣。種子含油量高,是重要的炒香乾果類。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南瓜新的認識,對南瓜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並且南瓜的食用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可以健脾,預防胃炎,防治夜盲症,護肝,使皮膚變得細嫩,還含有鉬,有抗癌的作用。並且南瓜栽培容易,適合工作忙的家庭小菜園種植。如果您的住宅旁耕地旁邊有柵欄、樹籬、圍牆等,種幾爬蔓的南瓜,充分利用空間,既能獲得高產,還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總體來說,南瓜不管是在食用方面,還是觀賞方面的價值都非常高。並且南瓜的種植技術還非常容易,種植南瓜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Ⅵ 金瓜怎麼種植
選擇品種。
選用當地苗、瓜兼長,苗粗體大的南瓜作種,如枕頭瓜、板瓜、牛腿瓜、大紅袍瓜、黃瓣瓜等。不宜用瓜苗短的品種。
浸種催芽。
南瓜種子經太陽曬2天,放入50℃熱水中,不斷攪拌,水溫降到30℃左右時浸泡種子15-20分鍾後自然冷卻,繼續浸種7-12個小時。浸種後催芽,催芽溫度維持在30℃左右,兩天便可發芽。
精細整地。
選擇排水性好,地下水位低,土壤肥沃的地塊種南瓜苗。按寬1.5米分畦,開好畦溝,溝寬30厘米,溝深15-20厘米,四邊開好排水溝。
適時播種。
為提早和延長上市時間,一般在3月開始播種,以後直至8月都可分批播種。按行距20厘米開播種溝,株距10厘米,每穴下兩粒種子,播後澆透水,覆蓋2厘米厚的營養土。
及時施肥,施足基肥。
每畝放入腐熟的牛糞2000-2500公斤或土雜肥2500-3000公斤、磷肥20公斤。播後用腐熟的糞水或沼液水淋透,再用地膜平鋪於畦面,四周用土壓實保溫。出苗後讓小苗任其在膜下生長。追肥一般用腐熟的人畜糞水,並要勤追保證足夠的糞水供應,以促瓜苗迅速生長。每次採收後及時對植株重施速效氮肥,促使早發腋芽。
及時採收。
當瓜苗長到40厘米高、有5-6片真葉時可分批採收,在基部留1-2片真葉剪下上部的嫩苗。在每次採收前5-7天噴施80毫克/公斤「920」溶液,可增產30%以上,而且可減少基節粗纖維的形成。
Ⅶ 大棚里的金瓜為啥會爛
先將快開放可授粉的雌花用瓜葉覆蓋,以防止雨水侵入,次日上午9時,摘取異株上的雄花罩在雌花上,3天後再除去。種植南瓜常因陽光不足、氮肥過多、授粉不足等原因,造成南瓜花多瓜少。為避免以上現象的出現,可採取下列措施來提高產量:一、適時摘頂。當瓜蔓長到2米時,摘去主蔓生長點,使主蔓長出3-4個支蔓,並開花結瓜。二、搭棚架。當支蔓長到2米,引蔓上棚,這樣可以改善透光、通風條件,減少病蟲害,從而使坐瓜率提高40%以上。三、防止徒長。瓜蔓徒長也會造成結瓜少,如在蔓上距根部30厘米處割一裂縫,塞塊木炭,便能抑制徒長。同時還要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施磷鉀肥。四、輔助授粉。先將快開放可授粉的雌花用瓜葉覆蓋,以防止雨水侵入,次日上午9時,摘取異株上的雄花罩在雌花上,3天後再除去。五、摘葉。在已開花結果的瓜蔓上,及時摘去腳葉和老黃葉,並除去30%的雄花,這樣既能通風透光,又能減少養分的消耗。
Ⅷ 金瓜適合什麼樣的肥
.施肥搭架
種植後,需要做兩件事,即施肥和擺架。種植後約4~5天,需施肥,主要是穴位施氮,或用糞便和尿水澆水。一周後,在每個金絲瓜苗下搭建一個腳手架,然後用繩子將甜瓜苗拖到支架上生長,既能減少病害,又能提高田間的滲透性,增加金絲瓜的產量。在絲瓜的苗期,通常需要種植2~3倍的肥料。然後在開花前後進行施肥,主要是鉀肥和磷肥。
Ⅸ 如何種南瓜才有瓜結到
種南瓜最關鍵的就是溫度。南瓜生長最適合的溫度為18~32℃,開花後果的溫度要求高於15℃,果實發育最適合的溫度為25~27℃,35℃以上則花器官不能正常發育,後果停歇,應控制在伏旱低溫期前結瓜。
此次腐熟無機肥施用濃度可到達40%,每擔腐熟無機肥可加三元復合肥0.25kg。當雌花坐果後,應及時施一次重肥,此次腐熟無機肥施用濃度可達50%,每擔腐熟無機肥參加復合肥0.3kg,每窩2瓢。當前每採收一次追肥一次。
Ⅹ 南瓜什麼時候種合適在菜園子該如何種植南瓜
種植花生時,撒少量生石灰粉主要是為了給土壤消毒,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從而促進花生的生長發育;用水泥等建築材料做肥料基本是一樣的原理,但是水泥不具備消毒殺菌的功能。主要是調整土壤的物質結構。適當適時地施用水泥確實有助於提高花生的產量和品質。種南瓜要選春天或者秋天。春季通常在1-3月,採用育苗移栽;秋季通常在7-8月播種,採用直播。
第二次在果實膨大期每畝施15公斤復合肥,第三次視植株生長情況在第二、三次果實膨大期每畝施10公斤復合肥。在種植之前,你應該選擇土地的位置。你要選擇排水高,灌溉好的地,這樣可以防止土地澆水後容易排水,造成積水。選定土地後,需要進行整改。首先你要對土壤進行深耕,使其變得更軟,然後用肥料做底肥,這樣可以保證肥力,後期長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