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判斷毒蛇咬傷的最簡便方法

判斷毒蛇咬傷的最簡便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9 05:14:27

① 受到意外傷害,例如蛇 酸的襲擊,如何迅速識別

樓主表述不是太明白。

被蛇咬傷的緊急救治
如果不慎被蛇咬傷,不要嚇得不知所措,首先應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
通常觀察傷口上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才可判斷為毒蛇咬傷。若無這兩個牙痕,並在20分鍾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症狀,則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紮。若有條件再送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

被劇毒毒蛇咬傷的主要症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後10-20 分鍾後,其症狀才回逐漸呈現。被咬傷後,除盡快送醫院救治外,爭取時間,做緊急處理是最重要的:

1、盡量減緩傷者的行動,以減少有毒血液的蔓延。作為中毒者,一定要安靜,不要胡亂掙扎,跑動,要限制肢體活動。最好能用擔架運送傷者。

2、結扎。在傷口的上方(靠近心臟方)用止血帶或布條等扎緊。其松緊程度以能阻止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為准。中蛇毒後,為了不擴大中毒面積,就要把受傷的肢體扎緊,以防血液流動引起更大面積地中毒。結扎也不能太緊,太緊容易導致機體壞死。結扎後每20分鍾,要松開1-2分鍾,再紮上。這樣,既可以保證受傷肢體的供血,又可使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

3、用清潔的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但不要用井水、河水沖洗,以免傷口感染。

4、如果危急時刻身邊有火和小刀,就可以擴創排毒。把小刀在火上燒一燒,消消毒,然後按毒牙痕的方向縱行切開皮膚,最好把兩個毒牙痕連貫起來。再用兩手用力擠壓,這樣做可以促使淋巴液外流,毒液被排除。但是,切得不要太深,以免傷害肢體。有的人覺得這樣做太疼了,受不了。但是,在中蛇毒的危難時刻,這樣做卻是必需的。

5、另外,在不具備以上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用嘴吸毒。但吸吮者要沒有齲齒,口腔內沒有破損、潰瘍才行。吸完以後要盡快吐出,並漱凈口腔。如果口腔之內有傷口,就不能吸毒,以防自己也被蛇毒感染。

6、以上僅為應急方法,如果是被毒性小的蛇咬傷基本可以無恙,對被劇毒蛇所傷者,也可贏得時間,中毒者還需要盡快服用解蛇毒葯片和塗抹蛇毒葯粉,所以必須盡快送附近的醫院救治。(如不能確定是那種蛇毒應將蛇打死,一並帶到醫院。)

② 怎樣認辯是否被毒蛇咬傷

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
通常觀察傷口上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才可判斷為毒蛇咬傷。若無牙痕,並在20分鍾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症狀,則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紮。若有條件再送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症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後10—20分鍾後,其症狀才回逐漸呈現。被咬傷後,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分鍾扎緊,緩解毒素擴散。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鍾左右,放鬆2—3分鍾。應用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
然後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允(口內不能有傷口),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
在腿上擦煙油或雄黃
煙油 抽煙的人都知道
蛇就離你遠遠的 蛇最怕這兩樣東西了 老一輩上山的人都知道
不過你不惹它 它不會咬你的

野外被毒蛇咬傷如何應急處理?
①如何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從外表看,無毒蛇的頭部呈橢圓形,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如火赤練蛇、烏風蛇等,毒蛇的頭部呈三角形,一般頭大頸細,尾短而突然變細,表皮花紋比較鮮艷,如五步蛇、蝮蛇、竹葉青、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等(但眼鏡蛇、銀環蛇的頭部不呈三角形);從傷口看,由於毒蛇都有毒牙,傷口上會留有兩顆毒牙的大牙印,而無毒蛇留下的傷口是一排整齊的牙印;從時間看,如果咬傷後15分鍾內出現紅腫並疼痛,則有可能是被毒蛇咬了。
②被毒蛇咬傷後的急救。咬傷後不要劇烈奔跑,以減慢人體對蛇毒的吸收和蛇毒在人體內的傳播速度,減輕全身反應;記住傷口的形態,詳細告知急救的醫務人員,如果把蛇打死,則帶上死蛇,以便醫務人員及時、正確地給以治療;被毒蛇咬傷後,應立即用柔軟的繩或帶結扎在傷口上方,以阻斷靜脈血和淋巴液的迴流,減少毒液吸收,防止毒素擴散;應急排毒。立即用冷茶、冷開水或泉水沖洗傷口,有條件的話可用生理鹽水、肥皂水、雙氧水、千分之一的過錳酸鉀溶液、四千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沖洗。施行刀刺排毒,用清潔的小苗刀、痧刀、三棱針或其它干凈的利器挑破傷口,不要太深,以劃破兩個毒牙痕間的皮膚為原則,或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用小苗刀挑數孔,刀口如米粒大小,這樣就可防止傷口閉塞,使毒液外流,刀刺後應馬上清洗傷口,從上而下向傷口不斷擠壓15分鍾左右,擠出毒液。如果傷口裡的毒液不能暢通外流,可用吸吮排毒法,採用拔火罐、針筒前端套一條橡皮管來抽吸毒液,無工具時可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內服、外敷葯物,具體用什麼蛇葯,應根據當時當地能立即採到為原則,靈活運用。
③避免被蛇咬,在山野中行走時,不要隨便將手插入樹洞或岩石空隙等蛇在白天的休息之處,手中持一小棍或樹枝,行走時「打草驚蛇」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避免被蛇咬的方法。

③ 怎樣鑒別毒蛇與無毒蛇咬傷

如果被蛇咬傷,首先應區分是毒蛇咬傷還是無毒蛇咬傷,這對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和實施對症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其准確鑒別有「三看」標准:一看牙痕形狀;二看傷口症狀;三看患者全身症狀。毒蛇與無毒蛇咬傷鑒別見表19。

表19 毒蛇與無毒蛇咬傷鑒別表

蛇別毒蛇無毒蛇牙痕一般兩個,深而較大,呈「¨」狀牙痕較小,數多間密疼痛劇痛、灼痛(神經毒除外)不明顯腫脹迅速擴大不擴大出血流血、傷周瘀斑血泡(神經毒除外)出血或不出血淋巴結腫大、觸痛不腫大、無觸痛全身症狀神經毒或血循毒症狀或兩者共存無或輕微(1)牙痕形狀 凡毒蛇咬傷的牙痕較深大,一般有2個,並且有一定的間距,呈明顯的「八」字形或倒「八」字形相對排列;而無毒蛇咬傷的牙痕比較淺小,個數較多,間距甚密,如鋸齒狀,呈弧形排列。

(2)傷口症狀 凡被毒蛇咬傷的患者,傷口有麻木感或劇痛感,並逐漸加劇,傷肢迅速腫脹(僅金環蛇、銀環蛇、海蛇咬傷後無明顯的傷口局部症狀),傷口出血少許或出血不止,有的還出現水泡、血泡和淤斑,形成潰瘍和壞死;而被無毒蛇咬傷的患者,傷口無麻木感,雖有少許疼痛,但數分鍾後疼痛逐漸減輕或徹底消失,傷口周圍不腫或輕度腫脹,出血不多或呈滲血點狀。

(3)全身症狀 凡被毒蛇咬傷的患者,均頭暈、眼花、胸悶、心悸、畏寒,甚至出現昏迷、抽搐等症,嚴重時可發生休克,心、腎機能衰竭,呼吸肌麻痹等危重症;而被無毒蛇咬傷的患者,除有時因為精神過度緊張和恐懼外,則無其他明顯的症狀。

怎麼判斷是不是被毒蛇咬傷

首先應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

通常觀察傷口上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才可判斷為毒蛇咬傷。若無牙痕,並在20分鍾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症狀,則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紮。若有條件再送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症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後10—20分鍾後,其症狀才回逐漸呈現。被咬傷後,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分鍾扎緊,緩解毒素擴散。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鍾左右,放鬆2—3分鍾。應用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

然後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允(口內不能有傷口),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

⑤ 在野外被蛇咬傷,如何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

用嘴巴把毒吸出來,這可萬萬不可,被蛇類咬傷後如果立即使用消毒液,會大大降低危險性。患者在一兩小時之內能夠送到醫院一般可以獲得及時治療,要向醫生描述蛇的種類以便施以對症的消毒液。在野外獲得消毒液只能是異想天開,但幸運的是,僅有一小部分蛇為毒蛇。許多毒蛇的毒液從位於上顎前部的尖牙射出,蛇咬後留有明顯的傷痕,類型也各不相同。(美洲珊瑚蛇的咬傷可能難以察覺)有時雖非毒蛇,其咬傷也會相當嚴重,如果不能判斷 是否是毒蛇,就當做毒蛇對待。不過為使患者不致心慌意亂,可說這並非毒蛇。療法:處理毒蛇咬傷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毒液進一步向體內擴散,安慰患者,使其鎮定,讓其放鬆,體息時讓咬傷處低於心臟。立即沖洗殘留在皮膚上的毒液,能有肥皂使用更好,在傷口的上方用綳帶扎緊--不是止血帶。用時傷口處也用綳帶扎緊。譬如腳踝被咬,就在膝蓋處包紮。這樣可盡可能阻止毒液的擴散,防止進入淋巴系統。將傷口置於涼水中--例如一條小河。當然如可能冰鎮傷口最好。如引發中風應積極治療,同樣要進行人工呼吸,時刻 關注患者的呼吸情況。 不可切除傷口,不可用口吮出毒液 判斷是不是被毒蛇咬到的方法有:無毒蛇咬人後,人身上被咬傷的地方留下的牙印較小,顏色淺,不疼不腫,而被毒蛇咬傷的人,傷口處一般會有較明顯的牙印,傷口紅腫,疼痛,人還常有頭暈,抽搐,休克等多種症狀。

⑥ 如何辨別是否是毒蛇咬傷的

確定為毒蛇咬傷後,必須進一步明確診斷是被何種毒蛇咬傷,這對於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採用抗蛇毒血清(單價)治療時,由於抗體的特異性,更需進一步加以仔細鑒別。只根據牙痕的形態尚不足以區別為何種毒蛇咬傷,必須結合病歷、症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加以綜合分析;還應根據各種毒蛇的分布地區、生活習性來具體判斷。一般說來,在具體的分布上,平原地區首先應考慮為蝮蛇;丘陵山地、水域附近多考慮金環蛇和銀環蛇;丘陵地區多考慮眼鏡蛇;開闊的田野要考慮蝰蛇;丘陵山區、林木間或灌木叢處多考慮竹葉青和烙鐵頭;山區或丘陵林木陰濕處或山谷間多考慮五步蛇;山區林間、水邊、岩縫處多考慮眼鏡王蛇;海邊或打撈上來的混雜在魚中的多考慮海蛇。另外,清晨或黃昏被咬多考慮蝮蛇;夜間多考慮銀環蛇;白天多考慮眼鏡蛇。還可根據各種毒蛇的生態和活動規律及被咬時間,亦對確認何種毒蛇咬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國10種主要毒蛇形態和生態情況比較見表22。

表23 10種毒蛇咬傷鑒別(續)-1

蛇傷種類局部表現全身表現實驗室檢查五步蛇 持續劇烈灼痛,腫脹嚴重,傷口流血多,附近有較多較大的水泡、血泡,組織潰爛和壞死的范圍大而深 中毒出現快且兇猛,常有心悸、畏寒、發熱、胸悶、視力模糊,牙齦、鼻、眼結膜、大小便出血,全身皮下有散在性瘀斑,尿少、尿閉、血壓下降、休克等 血檢查:血紅蛋白、紅細胞、血小板減少,出血,凝血時間長,血塊收縮時間不良尿檢:血尿,心電圖有心肌損害表現蝰蛇 傷口出血不止,局部腫痛劇烈,發展快 中毒症狀出現快,來勢凶,病情持久,皮下、內臟、五官出血嚴重。常因失血、溶血而出現貧血、黃疸,尿呈醬油色,尿少、尿閉,終因急性腎功能衰竭、休克而造成死亡 血檢: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血小板減少,血中膽紅素、血鉀升高,出血和凝血時間延長尿檢:病後半小時即可出現血尿竹葉青 傷口灼痛,腫脹明顯 全身中毒症狀較輕,死亡率很低 血檢:血小板減少,出血和凝血時間延長烙鐵頭 局部腫脹,傷口痛如灼,可出現水泡、血泡 頭痛、頭昏,眼花、視力模糊,五官和內臟出血 血檢: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海蛇 傷口不紅、不腫、不痛、不癢,但有麻木感 於傷後3~5小時才出現眼瞼下垂,視力模糊,吞吐困難和語言感到困難,全身筋骨疼痛,全身肌肉呈遲緩性癱瘓,尿呈深褐色(肌紅蛋白尿),呼吸麻痹,心力衰竭或急性腎功能衰竭 血檢:血鉀升高尿檢:尿呈褐色,肌紅蛋白呈陽性反應(1)蝮蛇 含混合毒,偏重於血循毒素。致死原因:呼吸衰竭是主要致死原因,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與休克,亦可導致傷者死亡。

局部症狀:一般牙痕兩個呈「··」形,間距較小,深而清晰,傷口出血不多,有刺痛感及麻木感。傷肢腫脹嚴重,傷口附近可有大小不等的血泡和水包,傷口破潰後組織易潰爛,產生炎性潰瘍。常伴有附近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一般咬傷後1~6小時出現頭暈、全身不適、畏寒、發熱、視物模糊、復視、眼瞼下垂等早期中毒臨床特徵,嚴重病人可出現吞咽困難、張口困難、全身肌肉酸痛、胸悶、頸項強直、四肢活動障礙、呼吸逐漸變慢變弱,以至呼吸逐漸停止,病人隨之轉入昏迷、休克,血壓下降,出現醬油色血紅蛋白尿,一旦出現少尿或無尿,便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2)眼鏡蛇 含混合毒,以血循毒中的心臟毒為主,對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和局部組織有廣泛的毒性作用。

致死原因:循環衰竭、呼吸麻痹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二者在中毒嚴重時逐漸加重,最後心跳和呼吸均停止。

局部症狀:牙痕呈「··」或「∴」形。傷口疼痛明顯,流血不多,很快閉合成紫紅色或黑色斑點。傷口的中心有麻木感,但四周感覺過敏。周圍皮膚迅速紅腫,患肢有明顯壓痛,局部出現水泡、血泡、組織壞死,並可形成潰瘍,經久不愈,甚至可引起骨髓炎,這就是眼鏡蛇咬傷的主要局部特徵。傷肢還出現淋巴管炎,伴有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在咬傷後半小時或最遲不超過4小時,即出現全身不適、畏寒、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惡心、嘔吐、腹痛、流涎、出汗和視力模糊等症狀。

(3)眼鏡王蛇 含混合毒。

致死原因:該蛇毒性猛烈,一般在1~2小時內引起呼吸麻痹或循環衰竭,這是致死的兩大主要原因。

局部症狀與全身症狀:與眼鏡蛇咬傷基本相似,但因其毒性更猛烈,其中毒症狀出現的快而嚴重,特別嚴重者可在被咬傷後幾分鍾內致死。廣西某山區有被此蛇咬傷後3分鍾內死亡的報道。

(4)五步蛇 含血循毒,以凝血毒為主。

致死原因:出血性休克和循環衰竭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腎功能衰竭或心肌、腦組織出血也可能是致死原因。經搶救治癒後,部分病人可有患肢肌肉萎縮、攣縮、死骨脫出等一系列後遺症。

局部症狀:牙痕較大、較深,間距寬,呈「··」形,傷口皮膚常有撕裂現象,局部劇痛如刀割,持續而難以忍受,流血不止,腫脹嚴重,迅速向心室發展,可擴展至軀干。傷口周圍出現較多、較大的水泡和血泡,並有大片瘀斑,易發生組織壞死和潰爛,伴有局部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來勢兇猛,迅速出現。患者感覺全身不適、胸悶、心悸、氣促、畏寒、發熱、視力模糊,嚴重者出現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全身廣泛性的內外出血,皮膚和黏膜出現大片瘀斑,民間俗稱「蘄蛇斑」。牙齦、鼻、眼黏膜出血,並有吐血、咯血、便血、血尿發生;嚴重者胸腔、腹腔和顱內出血,一旦出現出血症狀,不易止住,即便止住了還會再度出血,這是五步蛇咬傷的主要特點。因嚴重失血,病人面色蒼白、手足厥冷、脈搏細而速、神志模糊、血壓下降,出現休克。腎血流量較少,導致少尿或無尿。

(5)蝰蛇 含有血循毒,毒性猛烈而持久。

致死原因:病人多因循環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少數由於腦出血死亡。經搶救脫險後,部分病人有傷肢攣縮和運動障礙的癒合後遺症。

局部症狀:牙痕呈「。。」形,傷口劇烈疼痛,如剜如灼,逐漸加劇,持續不止。腫脹蔓延迅速,向心性擴展至軀干。傷口附近有大量水泡、血泡、瘀點、瘀斑,易發生組織壞死和潰爛,形成潰瘍可深達骨質,伴有局部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咬傷後發病急,來勢兇猛,症狀嚴重,病程較長。常有全身不適、肌肉酸痛症狀。全身廣泛性內外出血,皮下出血,形成播散性瘀斑,早期血尿;繼而有齒齦出血,結膜下出血、咯血、便血等症。由於嚴重失血,病人口乾、煩渴、面色蒼白、手足厥冷、脈搏細而加速,血壓下降,可出現休克;並由腦出血導致昏迷。因出血、溶血可導致腎臟損害,有尿少、無尿、蛋白尿和管型尿,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6)竹葉青 含血循毒,毒性較弱,以局部刺激為主。

致死原因:此蛇咬傷死亡率較低,一般2~3日症狀逐漸消退,無後遺症。如果咬傷頭、頸部,也會因腫脹嚴重窒息,導致生命危險。

局部症狀:牙痕針尖樣,呈「。。」形,以後變成「八」字形。咬傷後傷口疼痛、灼痛,且有壓痛。局部腫脹,可向心性蔓延。常有血水泡、瘀斑,嚴重形成潰瘍,偶有傷口流血不止,伴有局部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表現較輕,僅有頭暈、眼花、嗜睡、惡心、嘔吐等。少數嚴重病人有黏膜出血、吐血、便血等症狀。

(7)烙鐵頭 含血循毒,類似竹葉青的毒性,但較劇烈。

致死原因:常因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循環衰竭而死亡。

局部症狀:牙痕似竹葉青樣。傷口有劇烈燒灼感,極難忍受,很快變成紫紅色。傷口周圍紅腫、發硬、有壓痛,出現水泡、血泡或瘀斑,常伴有附近淋巴結腫痛。少數嚴重病人可出現傷口出血不止。

全身症狀:一般有頭暈、頭痛、眼花、視物模糊、嗜睡、惡心、嘔吐、畏寒、發熱等症狀,重者可出現皮下出血、五官出血、吐血、便血和血尿,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意識蒙朧和休克。

(8)銀環蛇 含神經毒,總的表現為影響運動神經—骨骼肌傳導功能。

致死原因:呼吸麻痹,自主呼吸停止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局部症狀:牙痕一般2個,為針尖樣,呈「。。」形。被該蛇咬傷後局部症狀不明顯,僅有癢感和麻木感,傷口不紅、不腫、不痛。

全身症狀:咬傷後1~6小時才出現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肌肉關節酸痛、四肢乏力。繼而癱瘓向軀體發展,引起呼吸麻痹,呼吸逐漸變慢、變淺,呈腹式呼吸,以至呼吸運動停止,全身處於癱瘓狀態。重症病人因呼吸抑制缺氧而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傳導阻滯而致循環衰竭。

(9)金環蛇 含神經毒,其毒理作用、中毒症狀與銀環蛇基本相同,但潛伏期較長,病程發展亦較緩慢。

致死原因:死亡原因與銀環蛇相同。

局部症狀:牙痕呈「∴」形,附近皮膚潮紅,毛囊突出呈荔枝殼樣外觀,稍有浮腫,傷口不痛或輕微疼痛,不出血,有麻木感,附近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類似銀環蛇咬傷,但出現和發展比銀環蛇稍慢。全身肌肉、骨骼關節呈陣發性酸痛,嚴重病人可出現全身浮腫症狀。

(10)海蛇 含神經毒。可阻斷神經肌肉傳導,有些海蛇還含有肌溶毒素,直接引起骨骼肌壞死。

致死原因:呼吸麻痹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也可由嚴重的肌紅蛋白尿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以及繼發性感染引起病人死亡。

局部症狀:各種海蛇咬傷局部症狀基本相似,除被咬傷時局部有瞬間刺痛外,傷口只有麻木感,不紅、不腫、不痛,局部症狀不明顯,易被忽視。

全身症狀:潛伏期較長,一般3~5小時才出現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傷者初感全身筋骨疼痛、活動困難、肢體強直,繼而出現眼瞼下垂、視力模糊、吞咽和語言困難、肌肉疼痛加劇;繼四肢癱瘓後,肋間肌癱瘓,病人感覺呼吸費力,胸前有壓迫感。呼吸逐漸變得慢弱,呈腹式呼吸。因缺氧而出現唇、指甲發紺,最後呼吸逐漸停止。嚴重者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⑦ 如何分辨毒蛇和無毒蛇最簡單又准確的方法是什麼!

綜述毒蛇有五種特徵:

一、看身體(你發現它的第一反應)

看明白就行。

⑧ 怎樣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

毒蛇一般都是三角形的頭部,顏色比較鮮艷,如果被蛇咬傷,一般都按照毒蛇處理的,類似先使用刀片先化開傷口,呈現十字形,綁著傷口的上端,不要劇烈的運動,及時送醫治療

⑨ 被蛇咬傷後,從傷口上怎麼判斷是有毒蛇還是無毒蛇

怎樣識別有毒蛇和無毒蛇呢,一般人單憑頭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顏色是否鮮艷來區分,這是不夠全面的。雖然毒蛇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頭部並不呈三角形;而無毒蛇中的偽蝮蛇,頭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鏡蛇的尾巴確實很粗大,但烙鐵頭的尾巴就較細長;很多色澤鮮艷的蛇,如玉斑錦蛇、火赤鏈蛇等並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澤如泥土或似狗屎樣,很不引人著目,但卻很毒。因此區別有毒和無毒蛇主要根據以下幾點: 1、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無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來。位於頭部兩側、眼的後方,包藏於頜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當毒蛇咬物時,包繞著毒腺的肌肉收縮,毒液即經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溝,注入被咬對象的身體內使之發生中毒,無毒蛇無這一功能; 2、毒液管 是輸送毒液的管道,連接在毒腺與毒牙之間。只有毒蛇才具備有毒液管; 3、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於上頜骨無毒牙的前方或後方,比無毒牙既長又大。 那麼,哪些無毒蛇容易與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誤認為是毒蛇的幾種無毒蛇,由於外形特殊,色斑鮮艷,而且性情凶惡,所以常被當地一些群眾視為是毒蛇而驚慌失措,其實這種蛇咬人時對人體是無害的。如赤鏈蛇(又叫火赤鏈)等。 外形或色斑與毒蛇容易混淆的無毒蛇黃鏈蛇(又叫黃赤鏈),由於背面有黑黃相間的橫紋,常被誤為是金環蛇;黑背白環蛇,由於蛇背有黑白相間的橫紋,也容易被錯認為是銀環蛇;頸棱蛇(又叫偽蝮蛇),體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兩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塊,頭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極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標)由於通身都是綠色,所以常與竹葉青混淆。

閱讀全文

與判斷毒蛇咬傷的最簡便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硅膠怎麼用香蕉水去除最簡單方法 瀏覽:187
雞蛋茶的食用方法 瀏覽:973
ppr帶水接管方法視頻 瀏覽:1000
鋼絲繩安裝三通的方法 瀏覽:962
40除32簡便方法 瀏覽:330
測出自己懷孕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4
汽車平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570
學唱相聲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04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雜化方法 瀏覽:846
桃木劍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644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6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30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6
劓刑讀音是什麼行刑方法 瀏覽: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