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突發事件的自救與互救常識有哪些
如何應對意想不到的災難?遇險時如何自救?有關專家總結了以下不同險情的正確自救方法。
地震發生時:應先躲避後逃生,等搖晃停止後再出門。躲避時不要站在房間中央,應及時尋找有支撐物的地方躲避。撤離時應走樓梯,不要乘電梯。
車輛著火時:車輛著火要及時報警,隨後要充分利用隨車滅火器材積極自救,沒有滅火器材或者滅火器材數量不夠的,可以用衣服、棉被等物撲火。
地鐵故障時:要注意聽地鐵人工廣播,並聽從工作人員統一指揮和引導,沿著規定方向疏散。最好用濕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織物蒙鼻,逆風而行,不要深呼吸。
乘船落水時:應迅速穿上救生衣,發出求救信號。除非別無他法,否則不要棄船。一旦棄船,應迎著風向,雙臂交疊在胸前,壓住救生衣,雙手捂住口鼻跳水。
高樓失火時:逃生勿入電梯,利用樓梯救急。身居樓層較高時,可用房間內的床單、窗簾等織物撕成能負重的布條連成繩索,系在窗戶或陽台的構件上向無火層逃離。當所有通道被切斷時,最佳的避難場所是衛生間。
食物中毒時:應馬上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隨後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催吐,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減少毒素的吸收。
被劫持時:最重要的是盡量保持鎮定,不要做無謂抗爭。同時,要盡量觀察劫持者的特徵,為獲救或日後案件偵破贏得線索。
發生燙傷時:做好現場急救和早期適當處理可使傷勢不再繼續加重,預防感染和防止休克。
遇到燙傷情況發生:
1、應沉著鎮靜,使受傷者脫離火源。
2、衣服著火時,立即脫去著火衣服或就地打滾撲滅火焰,切勿奔跑,以免風助火勢,加重傷情;
3、可用被褥、毯子等覆蓋滅火。
4、高溫水或油燙傷時,應立即將被燙部位浸入冷水中或冷水及冰水沖洗,以減少熱力繼續留在皮膚上起作用。
5、嚴重燙傷時,創面不要塗葯,用消毒敷料或干凈被單等簡單包紮,防止進一步損傷和污染。
6、在寒冷季節要注意身體的保暖,盡快送醫院。
小面積的輕度燙傷:
1、早期未形成水泡時,有紅熱剌痛者,可擦用菜油、豆油、清涼油和藍油烴等或用消毒的凡士林紗布敷蓋,也可用醬油濕敷,可起到消腫、止痛作用。
2、已形成水泡者,先用0.1%新潔爾滅溶液或75%酒精塗拭周圍皮膚,創面用生理鹽水或肥皂水沖洗干凈,在無菌條件下,將泡內液體抽出,創面用三磺軟膏、四環素軟膏、燙傷膏或消毒凡士林紗布加壓包紮。
二度燙傷:處理應注意預防感染,並給止痛片減輕疼痛。
大面積燙傷:必須立即送醫院急救。
游泳自救的方法
1.腿部抽筋
若在淺水區發生抽筋時,可馬上站立並用力伸蹬,或用手把足拇指往上掰,並按摩小腿可緩解。如在深水區,可採取仰泳姿勢,把抽筋的腿伸直不動,待稍有緩解時,用手和另一條腿游向岸邊,再按上述方法處理即可。
2.嗆水
嗆水時不要慌張,調整好呼吸動作即可。如發生在深水區而覺得身體十分疲勞不能繼續游時,可以呼叫旁人幫助上岸休息。
3.腹痛
是腹部受驚所致。入水前應充分做好准備工作,如用手按摩腹臍部數分鍾,用少量水擦胸、腹部及全身、以適應水溫。如在水中發生腹痛,應立即上岸並注意保暖。可以帶一瓶藿香正氣水,飲後腹痛會漸漸消失。
4.頭暈
游得時間過長或恰好腹中空空,可能會頭暈、惡心,這是疲勞缺氧所致。要注意保暖,按摩肌肉,喝些糖水或吃些水果等,很快可恢復。
危急病人自救互救方法
顱腦損傷的急救: 現場急救首先要止血包紮。如已引起鼻、耳、眼等五官出血,切勿用棉球等填塞法止血,否則會使血液積聚在頭顱內引起顱內高壓和感染。應讓其流出,可用清潔布不停地將流出的血液擦去。出現血腫,應該用冷毛巾敷在腫塊上促進消散。對昏迷者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心絞痛的急救: 病人應坐下或卧床休息,如在室外,應原地蹲下休息。立即口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一時無急救葯時,可針刺或指掐內關節,也有止頭痛、安靜、活血作用。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 應絕對卧床休息,避光,防止不良刺激。有條件時應及時吸氧。給予硝酸甘油片含服。進食流汁或半流汁,保證必需的熱量並保持大便通暢。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才可搬運病人。
中風的急救: 醫學上稱中風為腦血管意外。家屬或現場人不可隨意推動和翻動病人。減少光、聲的刺激。病人取平卧位,不宜加墊枕頭,需脫開病人衣服,用紗布包住病人舌頭拉出,並及時消除其口腔內黏液、分泌物和嘔吐物,使呼吸道通暢。把冰塊或冷毛巾安置於病人前額,以利止血和降低顱內壓。搬運病人時需保持水平位。
兒童自護自救的十種方法
兒童如何應付突發事件和威脅呢?下述十種方法可供參考。
一、 注意獲取感覺
在緊要關頭,應該相信直覺。家長不僅要告誡孩子留神從接觸的人或事中獲取不安的感覺,還要注意傾聽,鼓勵孩子講出他感覺不安的人
② 如何沉著應對,自救互救
汶川、玉樹地震過去了,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無疑成為全民族的寶貴遺產。應該說,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類還不可能阻止地震的發生。面對突如其來的地動山搖、風呼海嘯,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只要大家沉著應對、科學防災,通過震前預防、震時自救和震後救援等努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造成的損失,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完全有可能的。那麼,地震來臨時,我們該如何沉著應對、自救互救呢?
1.緊急避震四原則
地震來襲時,緊急避震要遵循四個原則:伏而待定、因地制宜、三角空間、近水遠火。
小貼士
伏而待定,獲得生存機會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唐山鋼廠食堂內有30多人正在用餐。地震突然來臨,20多人奔向狹窄的大門,結果多數被門口坍塌的水泥板砸死。而一位年紀較大的職工沒有慌不擇路,而是冷靜的躲到飯桌下面,倖免遇難。這個例子說明,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能慌張,要就近躲避,等待主震過去後再行撤離到較為安全的地方。
「伏而待定」是古人總結出的重要經驗。發生地震時要鎮靜,不要急著跑出室外,應尋找合適的地點,降低重心,蜷曲身體,保護頭部和脊柱,靜待地震過去,再迅速撤離。
地震時,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千差萬別,避震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例如,我國北方農村多是平房,院落比較開闊,地震時,應果斷行動,緊急逃離。如果住樓房,最好不要離開房間,應就近尋找相對安全的地方避震,震後再撤離。
地震自救的目標非常明確:寧可受傷,不能喪命。我們應躲靠在支撐力大而自身穩固性好的物體旁,如立櫃、桌、床沿旁,承重牆牆根、牆角,就是要利用塌落的水泥板與支撐物形成的「三角自然空間」,既保證呼吸,又便於他人救助。室內最不利於避震的場所是:附近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陽台、窗邊、電梯等處。
此外,地震發生時,不要靠近爐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以避免失火的威脅。靠近水源是保證生命的需要。
2.抗震救災先從家中做起
為應對地震災害,家中要儲備一些防災物品,如維持生存物品、救生逃生工具和其他實用工具,並且要把它們放在一個固定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別看這些東西都是常用、廉價的,大家只要平時花一點時間准備,危難時刻它們就會幫助你度過難關,等待救援,迎來生的希望。
埋壓自救
如果你受傷或被埋壓,不要恐慌害怕,採取正確的自救措施可以爭取更大的生存希望。自救的要領包括:鎮定,不要亂喊,盡量保存體力;聞到煤氣及有毒異味或灰塵太大時,設法用濕衣服捂住口鼻,未排除易燃氣體泄露隱患之前,不可使用明火;用石塊敲擊水管等能發出聲響的物體,發出呼救信號;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時再被埋壓造成二次傷害;搬開身邊可搬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注意,搬不動時千萬不要勉強,防止周圍雜物進一步倒塌;如果受傷了,盡可能尋找衛生物品包紮傷口。
10.積極參加互救,挽救生命垂危
地震後,現場救人有三個原則:先救近者後救遠者;先滅火並處理毒氣泄露,再救人;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以增加幫手。此外,還需掌握一些救人的要領:注意搜聽被埋人員的求救聲音;先確定被埋人員位置,再行搶救,不可急於行事;搶救被埋人員時,首先使傷者先暴露頭部,並清除口鼻內的異物,保護呼吸暢通;對於長時間被埋的倖存者,應先補充水和食物,維持生命,然後再挖掘搶救;挖掘時應保護支撐物,以防進一步倒塌傷人;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進一步傷害;在搬運脊髓損傷者時,應使用門板或硬擔架固定;當發現短時間內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時,應立下標記記住地點,等待救援人員到達。
小貼士
「鐵軍」馳援汶川地震災區
汶川地震發生後,駐守河南某地號稱「鐵軍」的某紅軍師數千名將士,晝夜兼程,以最快速度到達災區,並迅速投入到抗震救險中去,為挽救災區人民生命和財產做出了重大貢獻。「鐵軍」戰士武文斌因過度疲勞累導致肺部大出血搶救無效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危機關頭,人民解放軍總是沖鋒在前,不愧是保家衛國、安邦定民的鋼鐵長城!
11.災後特殊環境下怎樣生活
地震過後,人們的家園被毀了,這時往往需要搭建防震棚以作為臨時的生活場所。在搭建防震棚時要選擇空曠、乾燥、地勢較高的地點,避開高壓線、危樓等危險因素。因為防震棚多為易燃物品搭建,所以要高度注意防火。
地震過後往往餘震不斷,因此不要隨便回到地震現場,盡可能遠離廢墟,廢墟中的碎玻璃、釘子、木茬等很容易使人受傷,由於震後醫療條件差,一點小傷害都可能是致命的。不要到處閑逛,因為環境惡劣,爆炸、毒氣泄漏、水災、火災等都有可能發生。此外,災後往往是瘟疫和疾病肆虐的時候,要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飲用經過衛生處理的水,不吃不潔或腐爛變質的食物。
小貼士
玉樹災後重建紀實
青海玉樹地震後,5月11日,災後重建現場指揮部成立;6月14日,國務院批准了《玉樹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6月19日,青海省與北京、遼寧等省市及四大央企達成援建協議經過努力,玉樹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城鄉住房、基礎設施等項目開工建設249項;冬季物資、日用品供應充足,水電配套得到保障。玉樹重建是全中國全民族堅強不屈精神的體現,是一座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的不朽豐碑!
12.未雨綢繆制定防震應急預案
小貼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2009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頒布施行。這是一部規范全社會防禦與減輕地震災害活動的重要法律。它的主要職責在於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包括地震監測預報、災害預防、應急救援、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同時明確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在減輕地震災害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地震應急是為了減輕地震災害而採取的不同於正常工作程序的緊急防災和搶險行動。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是在「以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指導下,政府和社會在破壞性地震即將發生前採取的緊急防禦措施。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地震應急機構,應急通信保障,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應急救援裝備物資的准備及應急行動方案等。通過制定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政府和社會能夠有目的地做好地震應急准備工作,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有效減輕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13.加強防震宣傳 增強防震意識
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是地震非工程性預防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是為了增強公民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面對地震自救互救能力,達到減輕損失的目的。地震災害實踐表明,掌握防震減災知識和具有防震避震意識的公民,他們的行為選擇往往更具有理智性和科學性,能夠保護自己和他人;而不了解防震減災知識的公民,其行為選擇往往具有盲目性,容易驚慌失措,導致不必要的生命財產損失。
小貼士
電影《唐山大地震》
2010年7月12日,由著名導演馮小剛執導的《唐山大地震》隆重上映。該片取材於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真實宏大的場景再現了地震發生時的駭人場面,極具震撼力。該片上映後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引發了人們對地震災害的討論,對全民防震救災意識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4.日本的防災自救經驗
日本是地震多發國,政府和國民都高度重視防震抗震的知識普及和實戰訓練,積累了大量經驗,在防禦地震等突發災害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日本建立了地震早期預警系統,並通過全國監測中心快速准確地發布信息。同時,也非常注重提升地震預測預警的准確性。2011年的日本地震,新啟用的全球首個地震預報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搶出P波與S波之間短短幾秒的時間差來預警,高速火車提早減速,電梯及時停下,關閉危險閥門等,將災難損失降到最小。日本還建立了專業救援隊,不但裝備精良,技術一流,而且集搜救、救助、醫療和聯絡於一體。此外,日本的防災救災已經實現了自救和政府救助為主、社會救助為輔的完善體系。
小貼士
日本的防災體系
1995年阪神地震後,80%的人死於倒塌的建築物,這使他們重新審視以往的防災體系,並把增強建築物抗震性能放在首位。其《建築基準法》規定,高層建築必須能夠抵禦7.0級以上的地震,抗震報告書經相關部門確認無誤後才能開工。此外,對於民眾的防震知識教育,日本也不遺餘力,小學課程中就有近40課時的危機教育。
15.地震帶給我們的啟示
從汶川地震到智利地震,從雲南地震到日本地震,大地震在近年頻發,讓人類對腳下的地球多了一分憂慮。其實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我們沒有必要過分憂慮。
但是,痛定思痛,我們從這幾次地震中,能夠得到一個重要啟示:如何有效地預防震災,減輕地震帶來的生命財產損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所謂「有備才能無患,防災勝於救災」,科學分析,正確認識,積極應對,未雨綢繆,使地震科學知識為廣大民眾造福,使防災減災意識深入人心,以科學的態度正確認識,以正確的方法防範災害,以有效的手段自救互救,盡可能使生命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防患未然,長治久安」,我們應該時時刻刻保持一顆敬畏的心,保護環境,探究自然,才能真正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③ 事故現場自救與互救應注意哪些事項
(一) 急救是指威脅人體生命安全的意外損傷或疾病時採取的一種現場緊急救護措施。
(二) 急救既採取緊急有效的處理,以挽救負傷人員的生命,如傷員大出血的止血等;急救的另一目的是改善傷員狀況,如止痛等,盡可能使傷員少受痛苦並預防並發病,如骨折後應做好固定,以免發生並發損傷等。
(三)急救的工作只是暫時性使傷員脫危,還需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以挽救傷員生命。
二、 事故現場自救互救的基本程序
(一)心肺復甦(即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
當人體受到嚴重傷害時,可能出現心跳呼吸停止。大量資料表明心跳呼吸停止6分鍾後,傷員腦細胞即發生不可逆損害,喪失搶救的機會。因此必須在心臟停止後4-5分鍾內,進行有效的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這是搶救成敗的關鍵。因此在發現出現心跳呼吸驟停時,應立即採取心臟復甦措施。
(二)止血
受傷時傷員大血管,尤其是動脈血管受到損傷時,會發生大量出血。大出血使傷員喪失有效血容量,出現失血性休克,危及傷員生命。因此在發現傷員大出血時,應立即採取各種有效止血。
(三)處理休克
創傷性休克的發生與組織損傷、劇烈疼痛、大量失血有關。休克的發生標志著傷員處在危急狀態,應因地制宜的給以必要的處理,以保證傷員轉運時的安全。
(四)傷口包紮
對傷員的局部傷口應進行覆蓋和包紮,以保護傷口,防止進一步損害和避免傷口污染。這對胸腹腔和顱腦損傷的傷員尤為重要。有條件時則可以對傷口進行消毒、清創處理。
(五)骨折固定
發生骨折時骨折不固定就可能出現兩種危害:一是劇烈疼痛引起疼痛性休克,二是可能進一步加重傷害,如脊柱損傷引起脊髓損傷。因此發現傷員有骨折時應作簡易的、可靠的固定後再抬動轉送。
(六)轉送傷員
在進行上述緊急處理後,應根據傷員的傷情和現場條件,採用適當的方式把傷員盡快
送到醫療機構作進一步搶救和治療。
三、 事故現場救護的基本方法
(一) 緊急心肺復甦的方法
1、 胸前叩擊法
當傷員心臟停止時,首先採用胸前叩擊法復甦,方法是:傷員仰卧,搶救者右手握拳,拳心向上,從距胸壁上方20-30厘米高處落拳,用中等力量快速猛擊胸骨中下1/3交界處1-2次(如圖 1)。立即觸摸頸動脈(如圖 2),聽心音,如無頸動脈搏動及心音出現,則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注意切忌反復進行叩擊,以免延誤搶救時機。
(二) 胸外心臟按壓法
1、 傷員仰卧位,背後須是平整的硬地或木版以保證擠壓效果。注意傷員卧於擔架或軟床上,此時應移出或在背上墊一塊木板。
2、 救護人員立於或蹲於傷員右側,將一手掌根放在傷員胸骨下1/3處,手指稍抬起不於胸壁接觸,另一手掌疊加於該手背上。
3、 兩臂伸直,上身前傾,依靠搶救者的體重,肘及臂有節奏地垂直按壓胸骨(如圖3)。注意用力要適中,過輕按壓無效,過重易造成肋骨骨折,以使胸骨下陷3-5厘米為宜。
4、 安壓後迅速放鬆,使胸骨恢復原位,但掌根不要離開胸骨。
5、 每次按壓時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每分鍾安按壓60-100次。
(三) 口對口人工呼吸
1、 傷員仰卧,首先清除口中污物,取出假牙,解開衣領、腰帶、乳罩等。
2、 救護人員用手托起傷員後頸,使其頭部後仰打開呼吸道使呼吸道開放(如圖4)。
3、 救護人員用另一手捏住傷員鼻孔,先深吸一口氣,然後緊貼傷員口部用力吹入,使其胸部上抬(如圖5)。
4、 然後將捏鼻孔的手放鬆,臉偏向一側,讓傷員胸部及肺部自然回縮將氣排出。
5、 每5分鍾吹氣一次,即心臟按壓後進行一次口對口人呼吸。
(四) 胸外心臟按壓於口對口人工呼吸同時進行
1、 搶救時一人作心臟按壓,一人作人工呼吸,兩人可記數配合,每次按壓心臟5次,即數到5作人工呼吸1次。注意在停止按壓心臟的瞬間立即吹氣(如圖6)。
2、 如果現場只有一人,則可在15次心臟按壓後,連續作兩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注意兩次吹氣應在5-6分鍾內完成,以免心臟按壓停止過久(如圖7)。
(五)創傷止血救護
出血常見於割傷、刺傷、物體打擊和輾傷等。如傷者一次出血量達全身血量的1/3以上時,生命就有危險。因此,及時止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遇有這類創傷時不要驚慌,可用現場品如毛巾、紗布、工作服等立即採取止血措施。如果創傷部位有異物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異物,處理好傷口。如無把握就不要隨便將異物拔掉,應立即送醫院,經醫生檢查,確定未傷及內臟及較大血管時,再拔出異物,以免發生大出血措手不及。
(六) 燒傷急救處理
燒傷發生時,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沖洗,或傷員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燒傷面積進一步擴大。燒傷經過初步處理後,要及時將傷員送往就近醫院進步治療。
(七)吸入毒氣急救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等超過允許濃度時,均能使人吸入後中毒軺發現有人中毒迷後,救護者千萬不要冒然進入現場施救,否則會導致多人中毒的嚴重後果。遇有此種情況,救護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首先對中毒區進行通風,待有害氣體降到允許濃度時,方可進入現場搶救。救護者施救時切記,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將中毒者抬至空氣新鮮的地點後,立即通知救護車送醫院救治。
(八)手外傷急救
在工作中發生手外傷時,首先採取止血包紮措施。如有斷手、斷肢要應立即拾起,把斷手用干凈的手絹、毛巾、布片包好,放在沒有裂縫的塑料袋或膠皮帶內,袋口扎緊。然後在口袋周圍放冰塊雪糕等降溫。做完上述處理後,施救人員立即隨傷員把斷肢迅速送醫院,讓醫生進行斷肢再植手術。切記千萬不要在斷肢上塗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這樣會使組織細胞變質,造成不能再植的嚴重後果。
(九)骨折急救
(1) 如有開放性傷口和出血,應先止血和包紮傷口,再進行骨折固定。
(2) 不要把刺出的斷骨送回傷口,以免感染和刺破血管和神經。
(3) 固定動作要輕快,最好不要隨意移動傷肢或翻動作員,以免加重損傷,增加疼痛。
(4) 夾板或簡便材料不能與皮膚直接接觸,要用棉花或代替品墊好,以防局部受壓。
(5) 搬運時要輕、穩、快,避免震盪,並隨時注意傷者的病情變化。沒有坦架時,可利用門板、椅子、梯子等製做簡單擔架運送。
(十)眼睛受傷急救
(1) 輕度眼傷如眼進異物,可叫現場同伴翻開眼皮用干凈手絹、紗布將異物撥出。如眼中濺進化學物質,要及時用水沖洗。
(2) 嚴重眼傷時,可讓傷者仰躺,施救者設法支撐其頭部,並盡可能使其保持靜止不動,千萬不要試圖拔出插入眼中的異物。
(3) 見到眼球鼓出或從眼球脫出的東西,不可把它推回眼內,這樣做十分危險,可能會把能恢復的傷眼弄壞。
(4) 立即用消毒紗布蓋上,如沒有紗布可用剛洗過的新毛巾覆蓋傷眼,再纏上面條,纏時不可用力,以不壓及傷眼為原則。做出上述處理後,立即送醫院再做進一步的治療。
④ 如何進行自救互救
在報警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1)保持鎮靜,不能因為恐慌影響了正常的判斷;
(2)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臨危險,如有危險,做好個人防護,迅速離開危險區域或就地掩蔽;
(3)首先報告最重要的內容,包括地點、時間、發生什麼事件、後果等。如槍擊事件位置、嫌疑人物、體貌特徵、衣著打扮、傷亡人數等;縱火事件說清發生火災地點,如哪個區、哪條路、哪個住宅區、第幾棟樓,幾層樓,附近有無危險物等。
緊急撤離危險現場應注意什麼?
(1)保持鎮靜,判明所處位置,及時撤離。
(2)善選通道,不要使用電梯;
(3)迅速撤離,不要貪戀財物,重返危險境地;
(4)防護自身,注意避險;如用物品遮掩身體易受害部分和不靠近窗戶玻璃,不要逆著人流前進,以避免被推倒在地;
(5)緊抓固物,巧避藏知,溜邊前行。擁擠時,如有可能,要抓住牢靠的東西如樓梯,暫時躲避,待人群過去後迅速離開現場。
緊急情況下如何進行自救互救?
(1)止血: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大量血液流失,導致休克昏迷。具體方法:
①先轉移到安全或安靜的地方,檢查傷勢,判斷清楚出血性質,如動脈出血、靜脈出血、毛細血管出血;
②可採取直接用手指壓出在出血傷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動脈上進行止血;
③對四肢受傷出血的,使用腰帶、領帶、證件帶、粗布條、絲巾,也可將自己衣服撕成條狀代替,在大臂上1/3處和大腿中間處進行綁扎止血。
(2)固定:對骨折、關節受傷的進行固定,目的是避免骨折端對人體造成新的傷害,減輕疼痛和便於搬運搶救。具體方法:
①開放性傷口先包紮傷口再固定,不要送回刺出的骨折端;
②墊高或抬高受傷部分,以減慢流血及減少腫脹。
③對脊柱或懷疑有脊柱損傷的不要移動;
④固定時必須將骨折端上下兩個關節一起寄存定,如小腿骨折應將踝、膝再個關節固定。
(3)燒傷急救:
①用大量潔凈的水清洗傷口,除非傷口燒黑、變白或太深;
②不要直接用冰敷在傷口;
③不要刺破水泡;
④輕輕除下戒指、手錶、皮帶或者緊身衣服;
⑤用干凈、無粘性的布蓋住傷口。
(4)休克急救:
①避免傷者過冷或過熱,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
②若無骨折,傷者雙腳抬高30CM左右;
③不要給傷者飲水或者餵食;
④留意傷者的清醒程度
⑤向救護人員報告。
(5)呼吸受阻的急救:如果您胸部受傷出現呼吸障礙,維護胸腔壓力與外界大氣壓的壓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夠順暢的關鍵。具體方法:
①可使用身份證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貼住身體壓住傷口;
②也可以使用保鮮膜類的薄膜,撕下約20×20CM大小,貼住傷口,用膠帶固定住上、左、右三個邊,留出下方,以便讓傷口流出的血水排出;
③也可以張開手掌緊貼身體壓住傷口。
(6)腹部受傷的急救:
①止血。如果是閉合性傷口,應及時壓住傷口,進行止血;
②保鮮。如果是開放性傷口,小腸外露時,應用水打濕上衣,包住小腸,不使其外露於空氣中,避免細菌感染,失水乾燥壞死。千萬不要把沾染污物的內臟回填腹腔,這樣會使內臟在腹內相互感染,產生粘聯,加速內臟壞死;
③等待救援。受傷後盡量不移動,採取卧或平躺姿勢等待救援。
(7)心肺復甦:
①一拍、二按、三呼叫。搶救者將傷員抑卧,立即拍打其雙肩並呼叫,也可以同時壓人中穴並呼叫。如沒有反應,判定此人神志喪失;
②人工呼吸。抬下頜角使呼吸道暢通無阻;如果受傷者仍不能呼吸,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如果上述人工呼吸不能起作用,要檢查嘴和咽喉是否有異物,並設法排除,繼續進行人工呼吸;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對口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仰卧壓胸法或俯卧壓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最有效。
口訣是:頭部後仰向後推,緊托下頜向上提。深吸口氣嘴對嘴,有時需嘴對鼻。注意捏鼻把氣吹,每分鍾16~18次。
③心臟按摩。一旦發現病人心臟停跳,立即在患者心前區胸骨體上急速叩擊2~3次,若無效,則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摩。
方法是:先讓患者仰卧,背部墊上一塊硬木板,或者將患者連同床褥移到地上,操作者跪在患者身旁,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體的中、下1/3交界處,另一手重疊於前手的手背上,兩肘伸直,借操作者體重,急促向下壓迫胸骨,使其下陷3CM(對於兒童患者所施力量要適當減少)然後放鬆,使胸骨復位,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鍾約70~80次。按摩時不可用力過大或部位不當,以免引起肋骨骨折。胸外心臟按摩如不能有效進行氣體交換,則要同時配合人工呼吸。
在公共場所有哪些「保護神」?
公共場所一般都有完善的防火,滅火設施和緊急出口:
(1)在公共場所部位,均有紅底黃字的"報警開關"標志,箭頭指向位置即按鈕位置,下推為報警電話;
(2)走廊配有乾粉滅火器箱,上面貼有紅色"滅火器"標志;
(3)樓層內設有事故照明燈,可見清晰的"緊急出口"標志;
(4)在走廊或者樓梯,有消防栓,附近配有消防帶。切記:處在陌生的環境時,如入住酒店、商場購物、進入娛樂場所時,務必留心疏散通道、滅火設施和緊急出口及樓梯方位等,以便關鍵時候能盡快逃離現場。
如何從租住房屋人員中發現嫌疑人?
(1)晝伏夜出,作息時間反常;
(2)房屋內有異常聲響、氣味;
(3)常出現非生活垃圾;
(4)交往復雜、異常
(5)常攜帶異常物品出入。
在租住人員中發現可疑人後怎麼辦?
(1)保持鎮靜,不要引起對方警覺;
(2)迅速報警,直接撥打110,反映可疑情況;
(3)盡可能記住嫌疑人及交往人員體貌特徵;
(4)做好自身保護,避免被可疑人發覺,影響自身安全
⑤ 基本自救互救的自然災害的逃生方法有哪些
一、利用門窗逃生。大多數人在火場受困時都採用這個辦法。利用門窗逃生的前提條件是火勢不大,受困者較熟悉燃燒區內的通道。具體逃生方法是把被子、毛毯或褥子用水淋濕裹住身體上身沖出受困區,或者將繩索或代替繩索的布條一端系於窗戶的橫框或室內其他固定構件上,另一端系於逃生者兩腋和腹部,將其沿窗放至地面或下層窗口。
二、利用時間差逃生。在火勢封閉了通道時,可利用時間差逃生,具體方法是:緊急疏散至離火勢最遠的房間內,在室內准備被子、毛毯等,將其淋濕,採取利用門窗逃生的方法,逃出起火樓層。
三、利用管道逃生。房間外牆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時,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這種方法一般不適用於婦女、老人和小孩。
四、利用空間逃生。在室內空間較大而火災佔地不大時可利用這個方法,其具體做法是:將室內的可燃物清除干凈,同時清除與此室相連的部分可燃物,清除明火對門窗的威脅,然後緊閉與燃燒區相通的門窗,有條件時可用水浸濕門窗,降低溫度,同時防止煙霧和有毒氣體進入,等待火勢熄滅或消防人員的救援。不管採用何種逃生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火場中或有煙霧的室內行走應盡量低身降低高度前進,防止有害氣體引起窒息;在逃生途中應盡量減少所攜帶物品的體積和重量;要正確估計火勢的發展和蔓延趨勢,不可盲目採取行動;切忌僥幸心理,先要考慮安全及可行性後方可採取措施;逃生、報警、呼救要同時進行,不能只顧逃生而不顧報警與呼救
⑥ 戰時自救互救基本動作有哪些
一是科學確定搬運順序。搬運傷員時首先要分清輕重緩急,原則上按一重、二輕、三烈士的順序進行搬運。重傷員由於傷情傷勢較為復雜,生命垂危,基本上失去了自救和自我防護的能力,如不能及時搬下陣地,隨時都會出現生命危險。因此無論是從戰場到傷員集中點的搬運,還是從傷員集中點向後轉送,重傷員都應作為首選對象。
二是積極主動保護傷員。搬運中如遇敵人火力威脅,要及時隱蔽傷員。情況緊急時搬運人員應以身體保護傷員,避免傷員再次負傷。保護傷員時要做到「快、准、輕」。
快,是指保護傷員要快速及時,切不可優柔寡斷、錯失良機;准,是指保護的部位要准確,應重點保護傷員的頭部、胸部等部位;輕,是指保護動作的力度要輕,防止傷員在保護過程中傷情進一步加重。
三是制式與就便器材相結合。未來信息化局部戰爭中,傷員搬運器材的質量、數量都會有很大的提高,但戰時仍存在著制式搬運器材受損和不方便使用的可能。當制式器材數量有限,不能滿足需要時,要積極製作和使用就便搬運器材。
特別是突然產生大量傷員時,要號召廣大指戰員因陋就簡,積極製作和使用就便器材,必要時也可進行徒手搬運。
(6)自救互救急救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搬運傷員時要積極利用裝甲救護車、救護直升機和救護艇等現代化裝備。這些裝備具有機動能力強,裝載量大的優勢,但也存在著目標容易暴露,易遭打擊的風險。為了有效提高傷員的存活率,搬運人員要與司乘人員積極配合、科學裝載、快速反應。
如在利用裝甲救護車時可採取集中裝載法、多點裝載法、向心裝載法、沿線裝載法等方法,及時將傷員搬運上車。
⑦ 談一談突發事件的自救互救常識有哪些
自救互救常識
一、疾病
(一)心酶復甦
(二)窒息
1
、異物吸入後如何急救?
由於不小心或著急,不慎將花生米、果凍,瓜子、棗核、鈕
扣、硬幣等吸入氣管,致使氣管受到刺激,突然出現劇烈嗆咳、嘯鳴。異物堵塞氣管時,可
有憋氣、聲嘶、面色蒼白或青紫、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情況緊急,急救分秒必爭,幾分鍾
就可導致窒息死亡。首先清除鼻內和口腔內嘔吐物或食物殘渣。
方法一:
海姆利克氏操作法
,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
當患者突然發生呼吸道異物導致窒息時
,
立即使其彎
腰前傾
,
術者立於患者背後
,
兩手合攏抱住患者
,
其中一手握拳
,
在患者上腹部用力猛的向上
提
,
藉助胃泡內及肺內殘留氣體被擠出時產生壓力,使異物咯出。
方法二:
對卧位病人,讓病人屈膝蜷身,
面向搶救者,
而搶救者用膝和大腿抵住病人胸部,
用掌根在
肩胛間區脊柱上連續有力四次拍擊,使異物排出。
2
、途中急救
a.
如病人發生窒息,可讓其仰卧,頭偏向一側,取頭低腳高位,輕拍背部,排除氣管內阻塞
物,
或將病人仰卧,
頭後仰,
使頸部放直,
急救者將右手掌部放在病人腹上部劍突下的位置,
從下向上並稍向後沖壓,
使阻塞物排出。
病人停止呼吸或心跳驟停,
應立即採取心肺復甦術,
即作口對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摩。
b.
病傷者取頭低足高側卧位,
以利體位引流。
用筷子或光滑薄木板等撬開病人口腔,
插在上
下齒之間,
或用毛巾卷個小口撐開口腔,
清理口腔、
鼻腔、
喉部的異物,
以保持呼吸道通暢。
c.
向老師報告同時向急救站或附近醫院求救。
(三)高血壓危象
1
、不要在病人面前驚慌失措,讓病人安靜休息,頭部抬高,取半卧位,盡量避光,病人若
神志清醒,可立即服用雙氫克尿噻
2
片、安定
2
片;或復方降壓片
2
片,少飲水,並盡快送
病人到醫院救治。
2
、在去醫院的路上,行車盡量平穩,以免因過度顛簸而造成腦溢血。頭痛嚴重可針刺百會
穴(兩耳尖連線在頭頂正中點)使之出血,以緩解頭痛。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養生網
健康飲食 養生問題 母嬰保健 養生小常識
3
、如果發生抽搐,可手掐合谷、人中穴。注意保持昏迷者呼吸道通暢,讓其側卧,將下頜
拉前,以利呼吸。
(四)腦溢血、中風、卒中
1
、同學發生腦溢血、中風、卒中時,不要過於驚慌,應保持鎮靜、安慰病人。
2
、病人必須絕對安靜卧床(腦溢血病人頭部墊高),松開領扣,頭和身體向一側,防止口
腔分泌物及嘔物流入氣管,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急呼
120
進行救治。
3
、同時要避免強行搬動病人,尤其要注意頭部的穩定,否則會錯過最有利的治療時機而造
成病情加重的搶救失敗。
(五)胃穿孔
不要捂著肚子亂打滾,
應朝左側卧於床。
理由是穿孔部位大多位於胃部右側。
朝左卧能有效
防止胃酸和食物進一步流向腹腔以致病情加劇。
如果醫護人員無法及時到達,
但現場又有些簡單醫療設備,
病人可在同學幫助下自行安插胃
管。
具體方法:
將胃管插入鼻孔,至喉嚨處,邊哈氣邊用力吞咽,
把胃管咽入胃中。然後用針筒抽出胃裡的
東西,這樣能減輕腹腔的感染程度,為病人贏得治療時間,記住此時病人也必須朝左側卧。
(六)中暑
1
、迅速將患者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電扇為他扇風,解開其衣領褲
帶,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熱。
2
、用冷水或稀釋的酒精幫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濕的毛巾或冰袋、冰塊放在患者頸部、
腋窩或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動脈血管部位,幫助患者散熱。
3
、感到不適時,及時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葯,並多喝些淡鹽水,以補充
流失的體液。
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壓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
後的患者,
必須在涼爽通風處靜卧休息,
如果回到炎熱的環境,
會引發比之前更嚴重的後果。
4
、需要提醒的是,外出時不要過度疲勞,可以走一段路就適當休息會兒。
5
、出門最好戴個涼帽、打把傘。在溫度較高的室內應打開電扇,加速空氣對流,但不要直
吹身體。
熱天出門盡量隨身攜帶降暑葯以備不時之需,如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
仁丹等。
6
、此外,如有人出現暈倒或昏迷,並有不明原因的高熱,簡單處理後,應立即打
120
就醫。
二、外傷贊同
(七)鼻出血
1
、如果遇到鼻子出血時,一定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慌張,否則血壓升高,會加重出血。
2
、如果感到有血流到口中應盡量吐出,以免刺激胃部。
3
、
少量出血時,
將棉球塞入鼻孔內,
壓緊鼻孔
5-10
分鍾,
如出血未緩解,
可適當延長時間,
並在鼻額部冷敷,
如能加用雲南白葯效果會更好。
如果出血劇烈或者反復出血應及時到醫院
就診。
(八)踝關節扭傷
1
、立即停止行走、運動或勞動等活動,取坐位或卧位,同時,可用枕頭、被褥或衣物、背
包等把足部墊高,以利靜脈迴流,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
2
、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局部,使毛細血管收縮,以減少出血或滲出,從而減輕腫脹和疼
痛。
3
、冷敷的同時或冷敷後可用綳帶、三角巾等布料加壓包紮踝關節周圍。亦可用數條寬膠布
從足底向踝關節及足背部粘貼、
固定踝關節,
以減少活動度。
無論包紮或用膠布粘貼均應使
受傷的外踝形成足外翻或受傷的內踝形成足內翻,
以減輕對受傷的副韌帶或肌肉的牽拉,
從
而減輕或避免加重損傷。
4
、
如已發生或懷疑發生骨折,
應選用兩塊長約
30
厘米的木板或硬紙板分別放在受傷部位的
內外兩側,
並在受傷部位加放棉墊、
毛巾或衣物等,
然後再用綳帶或三角巾等物把兩塊木板
固定結扎。如為開放性骨折應加壓包紮止血後再將骨折處固定。
5
、受傷後切忌推拿按摩受傷部位,切忌立即熱敷,熱敷需在受傷
24
小時後開始進行。
6
、最好用單架把傷員送往醫院進一步診斷救治。必要時可撥打急救電話
120
,請專業急救
人員進一步處理。
7
、若症狀嚴重,或韌帶完全斷裂或有撕脫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矯
枉過正」的位置,
約
4~6
周。
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墊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
若踝部骨折
塊較大,且復位不良,則應切開復位和內固定。
(九)骨折
骨折,
指人體的骨骼部分或者完全斷裂,
大多數骨折是因受到強力的沖擊造成的。
發生骨折
後,骨折部位有疼痛感,並伴有腫脹、瘀血和變形,人的活動受到限制,無法負重,嚴重的
還會出現出血、休克、感染、內臟損傷等。發生骨折應當怎樣進行應急處理呢?
1
、使患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動患者,更不能對受傷部位進行拉拽、按摩。
⑧ 化學事故的自救與互救方法有哪些
危險化學品事故具有突發性,因此要求我們具有自救、互救的能力。
自救指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事故單位實施的救援行動及在事故現場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員自身採取的保護防禦行為。自救是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急救工作最基本、最廣泛的救援形式。自救行為的主體是受害者本身。由於他們對現場情況比較熟悉、反應速度快,發揮救援的作用最大,危險化學品事故現場急救工作往往通過自救行為能控制或解決問題。
互救(他救)是指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事故現場的受害人員相互之間的救護及他人救護或社會救援力量組織實施的一切救援措施與行動。互救(他救)是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和互幫互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體現。在發生大的危險化學品事故,特別是災害性危險化學品事故時,在本身救援力量有限的情況下,爭取他人救助和社會力量的救援相當重要。化工系統醫院、職防院(所),特別是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中心在危險化學品事故醫療救援中,要充分發揮急救、技術咨詢、指導、培訓的作用,為救援工作做出應有貢獻。
自救與互救(他救),是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兩種不能分開的重要的基本的形式。救援人員,特別是醫務人員必須掌握自救與互救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防護用品的使用,事故狀態下的緊急逃生、撤離、燒傷或觸電的現場緊急處置,外傷急救四大技術等,使現場急救工作成效顯著。
現場急救要點:
(1)立即解除致傷原因,脫離事故現場。
(2)置神志不清的傷員於側卧位,防止氣道梗阻,缺氧者給予氧氣吸入,呼吸停止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施行胸外心臟按壓。
(3)皮膚燒傷應盡快清潔創面,並用清潔或已消毒的紗布保護好創面,酸、鹼及其他化學物質燒傷者用大量流動清水和長時間(一般20分)進行沖洗後再進一步處置,禁止在創面上塗敷消炎粉、油膏類,眼睛灼傷後要優先徹底沖洗。
(4)如是嚴重中毒要立即在現場實施病因治療及相應對症,支持治療;一般中毒傷員要平坐或平卧休息,密切觀察監護,隨時注意病情的變化。
(5)骨折,特別是脊柱骨折時,在沒有正確固定的情況下,除止血外應盡量少動傷員,以免加重損傷。
(6)勿隨意給傷員飲食,以免嘔吐物誤入氣管內。
(7)置患者於空氣新鮮、安全清靜的環境中。
(8)防止休克,特別是要注意保護心、肝、腦、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
⑨ 地震後自救與互救辦法有哪些
自救與互救在抗震救災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無論有無救援力量到達,災民自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據部分資料統計,自救與互救的脫險率可達40%~80%。
一次強烈地震經過幾十秒鍾後結束了,首要的問題是如何自救。在廢墟下壓埋較輕的人,憑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根據自己所處的具體情況,尋找可以自救脫險的薄弱部位,盡力自救,完全可以脫險,失去理智地亂喊亂叫是無濟於事的。若受重傷或暫時不能脫險者,不要亂喊亂動消耗體力,要設法延緩生命,首先把妨礙呼吸的部位(口鼻胸部附近)松動一下,或扒開一定的小空間,以利呼吸,等待救援。發現有人施救時,可用喊或敲擊物體的方法為施救人員指明埋壓的位置。
互救要講究方式方法,避免盲目圖快而造成不應有的傷亡。首先通過偵聽、呼叫、詢問及根據建築結構特點,判斷被埋人員的位置,特別是頭部方位,再進行開挖施救。
問:就是詢問震時一起的親友、同志和當地熟人,指出傷員的位置,了解當地的街道情況、建築物分布情況。
聽:就是貼耳偵聽傷員的呼救聲和呻吟聲,一邊敲打一邊聽,一邊用手電筒照一邊聽。
看:就是仔細觀察有沒有露在外邊的肢體血跡、衣服或其他跡象,特別注意門道、屋角、房前、床下等處。
探:就是在廢墟空隙,或者排除障礙鑽進去尋找傷員。這時要注意有無爬動的痕跡及血跡,以便尋找已經筋疲力盡的遇難者。
喊:就是呼喊遇難者姓名,細聽有無應答之聲。
通過以上五種方法,找到傷員位置,然後再根據情況,採取適當的救援方法,就能很快地將傷員救出,並逐步擴大救援。
救出傷員後應首先將其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灰土,進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應及時施以人工呼吸;如傷勢嚴重不能自行出來的,不得強拉硬拖,應設法暴露全身,查明傷情,施行包紮固定或急救。
在施救中,可使用鏟、鐵桿等輕便工具和毛巾、被單、襯衣、木板等方便器材。企業的醫護人員脫險後,能在救護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幹作用。要立即在馬路口、廢墟旁建成臨時包紮點、醫療點,指導自救互救,搶救出來的傷員應盡快包紮,並設法尋找葯物、水和適當食物給以急救,然後轉移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