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數學的應用題有幾種方法
分析法:分析法是從題中所求問題出發,逐步找出要解決的問題所必須的已知條件的思考方法。
02、 綜合法:綜合法就是從題目中已知條件出發,逐步推算出要解決的問題的思考方法。
03、 分析、綜合法:一方面要認真考慮已知條件,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題目中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樣思維才有明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04、 分解法:把一道復雜的應用題拆成幾道基本的應用題,從中找到解題的線索。
05、 圖解法:圖解法是用畫圖或線段把題目聽條件和問題明確地表示出來,然後「按圖索驥」尋找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06、 假設法:假設法就是解題時,對題目中的某些現象或關系做出適當的假設,然後,用事實與假設之間的矛盾中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
例:冰箱廠生產一批冰箱,原計劃每天生產800台,而實際每天比計劃多生產了120台,結果比原計劃提前3天完成了任務。實際用了多少天?解法一:(800+120)×3÷120—3=20(天)(這是一種常規的解法);解法二:假設原計劃少生產3天,則共少生產了800×3=2400台冰箱。這時計劃生產的天數就等於實際生產的天數,造成少生產2400台的原因是每天計劃比實際少生產120台,所以實際生產天數為:2400÷120=20(天)即列式為:800×3÷120=20(天)。
07、 轉化法:轉化方法就是把某一個數學問題,通過數學變換,轉化成另一個數學問題來處理,然後把它解答出來的方法。
例:一輛貨車從甲城開往乙城需10小時,一輛客車從乙城開往甲城需6小時,兩車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已知甲、乙兩城相距600千米,幾小時後兩車相遇?解法一:600÷(600÷10+600÷6)解法二:把兩地路程看作單位「1」,貨車的時速是1/10,客車的時速是1/6,依然是用路程除以速度和,得到相遇時間:1÷(1/10+1/6)
08、 倒推法(還原法):從條件的終結狀態出發,運用加與減、乘與除之間的互逆關系,從後向前一步一步地推算,從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稱為倒推法或還原法。
例:某倉庫貨物若干袋,第一次運出了1/3少4袋,第二次運出餘下的一半少2袋,庫中還剩106袋,倉庫原有貨物多少袋?【(106—2)×2—4】÷(1—1/3)=306(袋)
09、 找對應關系的方法:在某些數學題中,存在著一些相關的對應量,通過分析條件之間的某些數量的對應關系,實現未知向已知的轉化,這種思考方法,可稱為「對應法」。
例:一本書,第一天讀了32頁,第二天讀了40頁,剩下的頁數佔全書頁數的1/4。這本書還剩下多少頁沒有讀?(找出各相關對應量)
10、 替換法:「替換」就是等量代換。用一種量(或一種量的一部分)來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種量(或另一種量的一部分),從而減少問題中的數量個數,降低解題的難度,然後設法將這個被代換的量求出。
例:食堂三天用完一桶油,第一天用了6千克,第二天用了餘下的3/7,第三天用的恰好是這桶油的一半。第二天和第三天共用油多少千克?(分析:6千克對應餘下1/7即1-3/7-3/7,找到這個對應關系,餘下的量正好是題目所求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共用的油量:6÷(1—3/7-3/7)=42(千克)
11、 從變數中找不變數的解題方法:
(1) 變中有不變——和不變:例:甲、乙兩個施工隊共180人,從甲隊抽出自己人數的2/11調到乙隊後,兩隊人數則相等,求兩隊原來各有多少人?甲隊:180÷2÷(1—2/11)=110(人)
(2) 變中有不變——差不變:例:甲儲蓄2000元,乙儲蓄400元。如果從現在開始,每人每月各存200元,幾個月後甲儲蓄的錢數是乙儲蓄的錢數的3倍?(分析:甲比乙多儲蓄1600元,而這1600則剛好是乙幾個月後錢數的2倍,則列式為:【(2000—400)÷(3—1)—400】÷200=2(個))
(3) 變中有不變——某一部分量不變:例:要從含鹽16%的鹽水25千克中蒸發去一部分水,得到含鹽40%的鹽水,應當蒸發去多少千克水?(析:這道題的總量是鹽水的重量,它是由鹽和水兩個部分量組成。鹽水蒸發後,水的重量減少了,鹽水的總重量也隨它減少,濃度也隨著發生了變化。但要看到變中有不變,鹽的重量始終沒變,抓住鹽這個不變數入手分析,便可得出答案:25—25×16%÷40%=15(千克))
(4) 變中有不變——形變體不變:例:把一個長、寬、高分別為9厘米、7厘米、3厘米的長方體鐵塊和一個棱長5厘米的正方體鐵塊,熔鑄成一個圓柱體,這個圓柱體底面直徑為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分析:形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總體積卻沒有變化:(9×7×3+5×5×5)÷【3.14×(10×10)】=1厘米)五年級上冊的組合圖形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分析。
12、 構造法:在計算某些圖形題時,把原來不易處理的,不規則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翻折後,重新構造成一個新的更便天處理的圖形為解決問題,這個思考方法,稱為構造法。
13、 列舉法:數量關系比較復雜,很難列出算式或方程求解。我們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把可能的答案一一列舉出來,再進一步根據題目中的條件逐步排除非解或縮小范圍,進行篩選出題目的答案。
例:有一個伍分幣,4個個貳分幣,8個壹分幣,要拿8分錢,有幾種拿法?
14、 消去法:在一道數學題中,含有兩個未知數,在解題時,通過簡單的運算,先消去一個未知數,再求另一個未知數。這種解題的思考方法稱為消去法。
例:百貨商店裡,2支圓珠筆和3支鋼筆共值6元6角,3支圓珠筆和3支鋼筆共值7元2角。一支圓珠筆多少錢?
15、 設數法:有的題目含有某個不定的量,按照一般的解題思路,不易找出解題方法,如果我們把題目中某個不定量設定為具體的數,就可以使原題化抽象為具體,使難題變容易,這種解題的思考方法稱為設數法。
例:小華參加爬山活動,從山腳爬到山頂後,按原路下山,上山時每分鍾走20米,下山時每分鍾走30米,求小華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分析:根據「總路程÷時間=平均速度」題中沒有給出路程,可以設為600米。則列式為:600×2÷(600÷20+600÷30)=24(米/分)
❷ 小學應用題解題技巧總結
小學應用題解題技巧總結
(一)租船問題
共有32人,租小船每條24元,限乘4人;租大船每條30元,限乘6人,怎樣租最省錢?
(1)比較哪種船的'租金便宜
小船:24÷4=6(元/人)大船:30÷6=5(元/人)
經比較大船便宜
方案一:全租大船
應租大船隻數:32÷6=5(條)……2(人)
這2人還要租一條小船,那麼總租金就為:5×30+24=174(元)
如租5大船和1條小船,小船沒有做滿,還空2人這時不是最省錢的,還可在調整成租4條大船和2條小船,這是大小船剛好做滿租金為4×30+2×24=168(元)
答:租4條大船和2條小船最省錢。
解決租船問題的策略:
(1)根據船的租金和限乘人數,先計算哪種船便宜
(2)再假設所有人都租便宜的船,如果全部做滿無空位並且人全部做完,那麼這種租法就是最省錢的。
(3)就要調整,盡量做到兩種船剛好做滿,這時是最省錢的。
(二)雞免同籠問題:
籠了里有雞免若干只,從上面數有10個頭,從下面數有32隻腳。問雞和免各有多少只?
1用列舉法:
雞只數
免只數
腳總數
2假設法:
(1)假設全是雞,那麼就有10×2=20隻腳
(2)這樣與實際相差32-20=12隻腳
(3)當我們把一隻雞想成一隻免就多想了4-2=2隻腳
(4)說明籠了里12÷2=6隻雞被想成了
(5)那麼雞應有10-6=4隻
3抬腳法:
(1)把雞和免都抬起兩只腳,這時一共抬起了10×2=20隻腳
(2)這時還剩下32-20=12隻腳,這些都是免子的
(3)一隻兔子還剩下4-2=2隻腳,說明籠子里有12÷2=6隻免子
(4)那麼雞應有10-6=4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