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蛇咬了怎麼處理
黑曼巴蛇(詳情介紹)
被蛇咬相信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而我們通常擔心的就是咬人的蛇到底有沒有毒,而且這也關繫到了我們處理傷口的方法。如果只是普通的蛇,那麼基本上我們就可以放心了,簡單的做一下消毒處理即可。但是如果是一條毒蛇,那麼首先一定不要太過驚慌,以免加快血液流動速度。
如果被蛇咬,我們首先要判斷該蛇有沒有毒,通常觀察傷口上若在兩排牙痕的頂端有兩個特別粗而深的牙痕,說明是毒蛇所咬;若僅是成排的細齒狀「八」字形牙痕,並在20分鍾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症狀,則為無毒蛇咬傷。無毒蛇咬後無須特殊處理,只需對傷口清洗、止血,用紅汞和碘酊葯物外搽後包紮傷口,若有條件再去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症狀分為兩種,一種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另一種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後10-20分鍾後,其症狀才會逐漸呈現,因此被毒蛇咬傷後,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公分處作環形結扎,緩解毒素擴散。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鍾左右,放鬆1-2分鍾。同時設法除去傷口內的毒液,最好用雙氧水或0.05%高錳酸鉀沖洗傷口,破壞毒汁,亦可用冷開水、鹽水或清潔生水代替。
然後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吮,吸後立即吐出並用清水漱口,但有齲齒,口腔粘膜或嘴唇破損者,禁用此法,以免中毒。
做好緊急處理之後應當盡快將被咬著送至醫院注射血清,當然要注意的是我們要記住蛇的基本外貌及特徵,好讓醫生判斷是被何種蛇所咬。到達醫療單位後沖洗傷口;拔出殘留的毒蛇牙;傷口較深者切開真皮層少許,或在腫脹處以三棱針平刺皮膚層,接著用撥罐法或吸乳器抽吸,促使部分毒液排出;胰蛋自酶有直接解蛇毒作用,可取2000-6000U加於0.05%普魯卡因或注射用水10-20ml,封閉傷口外周或近側,需要時隔12-24小時可重復。
其實被蛇咬後,都應當做一些簡單的應急措施,然後迅速到醫院進行檢查,讓專業人員來判斷該蛇該地是否有毒,如果有毒也能盡早處理,以免危害到自己的生命,當然沒毒的話最好,在醫院也能做一下簡單的消毒措施,以免傷口感染,引起破傷風。
⑵ 被蛇咬了怎麼辦
被蛇咬傷,除在野外緊急處理外,有條件的,應盡早將病人送往醫院治療。如有可能記下蛇的品種(或打死後隨身攜帶)將有利於醫生更好地採取治療方案。 被蛇咬傷後的處理方法:
1、早期結扎。被蛇咬後,應立即用柔軟的繩子或乳膠管(建議隨身攜帶),在傷口上方超過一個關節結扎,結扎的動作要迅速,最好在咬傷後2—5分鍾完成,一般來說只要在一兩個小時內能趕到醫院的,可以在綁紮好傷口後不再做其它處理。
2、沖洗傷口。結扎後,可用清水、冷開水、冷開水加食鹽或肥皂水沖洗傷口。
3、刀刺排毒。在經過沖洗處理後,應用干凈的利器(建議在野外急救箱內備幾片手術刀片)挑破傷口,同時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挑破如米粒大小數處。有條件的可以將傷口浸於冷鹽水中,從上而下地向傷口擠壓20分鍾左右,使毒液排出。
(2)被蛇咬怎麼辦最有效的方法擴展閱讀:
蛇咬傷後的症狀
1、普通的蛇咬傷只在人體傷處皮膚留下細小的齒痕,輕度刺痛,有的可起小水疤,無全身性反應。毒蛇咬傷在傷處可留一對較深的齒痕。局部有兩排深粗牙痕,有出血、疼痛、紅腫,並向軀體近心端蔓延。
2、附近淋巴結腫大,有壓痛,起水皰。全身症狀有發熱、寒戰、頭暈、頭痛、乏力、惡心、嘔吐、嗜睡、腹痛、腹瀉、視物不清、鼻出血,嚴重者驚厥、昏迷、心律失常、呼吸困難、麻痹、心腎衰竭。
3、蛇毒含有許多酶或蛋白質一類的物質,其含量的多寡因蛇的種類不同而異。這些物質會侵入血液、神經系統或其它組織。有些蛇毒產生直接的毒性作用,但對人類不都是致命的。有些具全身性致命的毒性(如響尾蛇的毒液),而有些開始只對傷口的附近組織起破壞作用,但可引起壞疽。
4、咬傷如在四肢,急救時應立即將傷肢固定在水平位置,再以寬、實的綳帶包紮傷口,或包裹全肢;可以使用夾板作為輔助。截肢、吸吮傷口或使用動脈止血帶都是不智之舉。應避免用力和興奮,以防脈率增加而導致循環加快。同理,興奮劑亦應避免。對傷口用高錳酸鉀等葯物,也是有害無益。
大多數種類的蛇毒中毒可以用抗蛇毒血清治癒。由免疫動物(特別是馬)制備的抗蛇毒血清,其有效程度視抗蛇毒血清的特異性、抗體的含量以及製品的濃度和純度而定。
⑶ 被毒蛇咬了,最快最好的最有效的急救辦法是什麼
野外作業,被蛇咬到不足為奇。那麼,被毒蛇咬了,最快的急救辦法是什麼呢?簡言之,心要靜、眼要准、手要快。蛇,應該是絕大部分人都感到很恐懼的爬行動物,作者我本人最怕的就是蛇。被毒蛇咬傷,雖說碰上的幾率不大,但了解毒蛇咬傷的急救方法與應急處理還是很有必要的,萬一哪天就發生在你身上了呢。
那些喜歡冒險或者是在野外出行的朋友,可千萬要注意啦!外出平安歸來才是最重要的!
⑷ 被蛇咬後怎麼及時處理才是最有效的醫學處理辦法
1、立刻拍照片,蛇能打死帶回來就打死帶回來,蛇的血清都是對應的的,一定要讓醫生可以辨認蛇的種類。
2、捆綁傷口近心端,松緊度以能插進一個手指為宜。
3、保持咬傷處低於心臟位置。
4、保持心情平靜,如果過於緊張會心跳加快,加速血液循環,會使毒蛇傷更嚴重。
5、最好不要用嘴吸毒。因為一旦口腔內有破損也會導致施救者中毒。
6、因為受咬傷部位可能出現腫脹。患處腫脹和顏色改變是蛇可能有毒的徵兆,但很多毒蛇傷的傷口初期也沒有反應..所以不要大意。
7、監測傷者的生命體征,在傷者出現休克症狀時使其平躺,略抬高足部,用衣物什麼的保溫。
8、立即尋求醫療救助。
⑸ 被蛇咬了怎麼辦自救方法
夏季是蛇活動頻繁的季節,蛇部分有毒,但大多數無毒,但被蛇咬傷後,還是要做好應急措施。
傷口處理有以下這幾種應急方法:
1、立即送醫
發生咬傷後,要迅速聯系附近醫院,最好是有抗蛇毒血清的醫療單位接受治療。
2、緊扎傷肢
於近心端3~5厘米處用帶子扎緊,其結扎松緊程度以能阻斷淋巴和靜脈迴流,但不妨礙動脈血流為宜,以後每隔15~20分鍾放鬆一次,每次1~2分鍾。
3、沖洗傷口
可清除殘留傷口處的毒素。盡快用清水、冷開水、肥皂水、生理氯化鈉或0.1%高錳酸鉀溶液、2%過氧化氫、0.02%呋喃西林溶液反復沖洗傷處。沖洗傷口不可應用酒精,不可飲酒,傷口不可熱敷,以免血管擴張促進蛇毒吸收。
4、冷敷傷處
傷口若有毒牙遺留,應取出,反復沖洗傷口後,傷肢擱下垂位,周圍置冰袋,以減少蛇毒的吸收。
5、灼燒局部
灼燒傷口可使蛇毒蛋白凝固變性或失活。咬傷後用幾根火柴頭環形排列在傷口周圍並點燃,瞬間暴灼,灼燃范圍不可過大。
6、傷口處作十字切口
在蛇咬傷後1~2小時內,傷口處作十字切口,長2~3厘米,深達真皮以下,如無重要神經血管通過,可深達2~3厘米。應注意,血循毒蛇咬傷者不宜作擴創排毒,以免傷口流血不止,常規應用破傷風抗毒素,最好是專業人士操作。傷口出血不止,切忌切開排毒。
7、用草葯敷傷口
有被蛇咬防護知識的人員,可以就地取材,找合適的葯草敷傷口,外敷草葯時以敷傷口周圍為主,不宜嚴密敷蓋傷口,妨礙排毒。
8、抗毒治療
口服蛇葯片,或將蛇葯片用清水溶成糊狀塗在創口四周。
在南方通常5~10月份是蛇傷發病高期。特別是在悶熱的雨林或雨後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
建議:雨前、雨後、洪水過後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盡量避免去野外、草叢、潮濕地行走。做好防蛇才能更好避免被蛇咬傷。
⑹ 當被毒蛇咬了的時候,最快最好的急救辦法是什麼
預防毒蛇咬傷急救法則:
被蛇咬傷現場急救要點:冷靜、拔毒牙、火燒、結扎、切開、水洗、送醫院
(1)冷靜:
被毒蛇咬傷後,急救的速度是以分秒來計算的,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一定要保持冷靜,唯有冷靜,才可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自救。切忌不可以快速奔跑,那樣血液循環加速,蛇毒經過血液循環侵入人體的速度就會加快。
(2)拔毒牙:
毒蛇咬人,一般是出於自衛反擊。人一腳踩在蛇身上,蛇的反擊就是垂死掙扎,所以會咬得很緊。人一甩,把毒蛇甩掉了,但毒蛇的毒牙往往會斷在傷口內。毒牙內有毒液,以最快的速度拔出毒牙,再進一步急救,以免造成更多的蛇毒侵入人體。
(3)火燒: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一些蛋白質和多肽的酶。蛋白質和多肽酶遇到酸、鹼、電解質和高溫均可變性。變性後,蛇毒的毒性就消失了。所以在野外,緊急情況下,用火燒傷口,是最簡易和有效的急救方法,特別是被蝮蛇、銀環蛇、金環蛇等排毒量小,毒牙短而毒性強的蛇咬傷,會有奇效。對於排毒量大的毒蛇,這種急救效果也比其他辦法好。火燒不必把傷口燒焦,只需要傷口皮膚起水泡就可以了。
這里介紹應急火柴爆燃法:
火柴頭朝向傷口,圍成一圈,再用點燃的火柴去引爆這些火柴,一次火柴的爆燃,足可破壞局部蛇毒。筆者曾經在現場用此法救治一被蝮蛇咬傷的病人,效果非常好。
(4)結扎:
結扎越早進行越好,可用繩子或者把衣服撕成布條。結扎以動脈血能夠通過,靜脈血不能迴流為度。也就是說,結扎的時候,遠心端可以摸到動脈的搏動,這種松緊度,和我們平時在醫院抽血化驗時,那種橡膠管綁的松緊度差不多。每半小時到1小時松開結扎3分鍾。再得到有效治療後即可松開。結扎不可過緊,時間過長。很多蛇傷病人肢體壞死,最後被迫截肢,大多是因為結扎過緊、時間過長後引起肢體缺血時間太長引起的。
(5)水洗:
把傷口放到流動干凈水的下面,不停地用手在水下揉擦傷口,可以洗去粘附在傷口處的毒液,在毒素沒有進入人體前,就把它去掉。沒有水也可以用自己的尿液來沖洗傷口。
(6)切開:
在拔出傷口內的毒牙,洗掉傷口表面粘附的毒液後,就可以用小刀把傷口切開。可以「一」字形切開,也可以「十」字形切開。切開深度不要太深,切開到皮下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切開到有滲血就可以了。切開以後,要繼續用水清洗傷口。但五步蛇和圓斑蝰蛇的咬傷,不提倡切開,因為切開以後,很容易會血流不止。
(7)送醫院:
做完上述應急處理後,應該馬上送醫院。當然有條件,也可以邊做邊送醫院。記住要帶上被打死的蛇或者蛇的圖片,這樣可以使醫生快速識別是何種毒蛇咬傷,以便找到對症葯物及時治療。目前,最好治療毒蛇咬傷的葯物,還是對應蛇種的抗蛇毒血清。抗蛇毒血清是用蛇毒少量多次注射動物後,動物產生的抗體經提純而成,內含高價抗蛇毒抗體。當被蛇咬後,蛇毒進入機體,對人而言,就是抗原。注射的抗毒血清中含有相應的抗體,它能中和相應的蛇毒,特異性結合形成復合物,使毒素失去活性,並由機體相應的吞噬細胞處理,從而使毒素失去了對人的作用。所以被毒蛇咬傷以後初步處理傷口後應在越短的時間裡面注射抗蛇毒血清對機體越有益。蛇毒進入人體24小時後,基本上與體內的各種受體結合,那時候,使用血清就無效了。所以抗蛇毒血清要在24小時內使用才有效。
蛇毒作用於全身,會引起各個系統器官的損害,有潛在的生命危險,送醫院,一定要爭分奪秒。
預防毒蛇咬法則:
野外活動時候,要穿長衣長褲,高幫鞋子,把褲腳綁緊,也就是不要有皮膚裸露在外面。進入林區還要戴帽子,防止掛在樹上的蛇碰到脖子而咬人。盡量不要進入草叢中走。如果非要穿過草叢,可以拿一個小木棍,採用打草驚蛇的辦法,邊打邊通過。
⑺ 被蛇咬了怎麼辦
被蛇咬傷以後要做兩件事。
第一、迅速對傷口和傷口周圍進行處理。第二、最好能把蛇抓住或者能把蛇看清,判斷蛇是哪一個品種,對日後解毒葯的使用提供幫助。
局部的處理主要是要對傷口的近心端,即傷口靠近心臟這一頭進行臨時的結扎,避免蛇毒擴散到全身,引起全身中毒症狀。結扎以後,然後對傷口進行迅速的清理,也可以用小刀擴開傷口,擠血放血,還可以用清水和葯水沖洗傷口。必要時也可以用口把傷口的毒物吸出,再吐出,然後再涮口,反復多次將局部的蛇毒從傷口清除出來,挽救患者的生命。
如果你被蛇咬了,你還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
立即把被咬的地方的血液擠出來
很多人被蛇咬後無所謂或者直接就醫了,這樣不恰當的方式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所以我們需要及時的處理一下再就醫。被蛇咬後先把被咬處的雪擠出來,防止毒液流入體內。
微隔離傷口
毒液擠出後迅速的把傷口用扎帶隔離,意思就不讓殘留的毒液深入體內。若是不能及時隔離的區域就立即在毒液排出後就醫。
就醫
傷口微隔離後就立即就醫,不要有任何停留。這樣會減少或杜絕痛楚和病變的可能。
被蛇咬了怎麼急救
早期結扎
被毒蛇咬傷後,立即就地取材,在距傷口5N10cm近心端進行縛扎,以阻斷靜脈血迴流而不影響動脈血流為原則,每隔15-30分鍾松開一次,每次松開時間為1-2分鍾,在局部進行有效的擴創排毒、敷葯和服用有效的蛇葯後30分鍾左右可解除結扎物。咬傷後超過12小時以上,蛇毒已多被吸收,多無須結扎。
沖洗傷口
結扎後應立即沖洗傷口,以便將黏附在傷口及皮膚上的毒液洗去。可選用清水、冷開水、生理鹽水、過氧化氫、肥皂水、0.1%高錳酸鉀溶液等沖洗。
排毒
1、擴創排毒:在沖洗傷口、局部消毒後,用1%普魯卡因局部麻醉,用手術刀或其他消毒小刀,沿傷口牙痕作縱形或「+」字形切開,長約1-2cm,深達皮下,繼以雙手自傷口近心端向遠心端反復擠壓,使毒血排出。隨後用過氧化氫或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反復多次沖洗。但需注意的是,被尖吻蝮蛇、蜂蛇等血循毒蛇咬傷時,擴創要特別謹慎,以防傷口出血不止。有全身出血時,則不宜擴創,以免發生出血性休克。
2、吮吸:用口吮、拔火罐等方法,將傷口毒液吸出。吮吸者口腔黏膜破損或炎症時,不宜用口吮吸,以免引起中毒吮後用白酒或1:5000高錳酸鉀液漱口。
3、針刺法:手足背出現腫脹時,可於手指蹼問(八邪穴)或足蹼問(八風穴),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或粗針頭,與皮膚平行刺人約1cm,迅速拔出後,將患肢下垂,並由近端向遠端擠壓以排出毒液,但被尖吻蝮蛇、蝗蛇等咬傷時應慎用,以防出血不止。
4、燒灼法:在野外被毒蛇咬傷後,可立即用火柴頭5-7個,放在傷口中點然,燒灼1-2次,以破壞蛇毒。燒灼後若起水疙瘩或血疙瘩可挑破,再用清水沖洗。
解毒
胰蛋白酶注射法:胰蛋白酶能直接破壞蛇毒,對多種毒蛇咬傷有效。用胰蛋白酶2000IU加入0.5%普魯卡因5-10ml中,在牙痕周圍注射,深達肌肉層,或於縛紮上端進行封閉。根據病情,12-24小時後重復注射,如病人發生蕁麻疹等過敏反應者,可用異丙嗪25mg肌肉注射。
被蛇咬了有什麼症狀
毒蛇咬傷人多發生於4-10月間。根據毒蛇種類、蛇毒成分以及中毒表現的不同,臨床上分為三種類型。
神經毒型
神經毒型中毒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損害症狀。由銀環蛇。金環蛇和海蛇咬傷所引起。其臨床特點是蛇毒吸收快,局部症狀不明顯,病情發展慢,易被忽視,一旦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則病情危重。
1、局部僅有麻癢感或麻木感。不紅、不腫、無疼痛。
2、在咬傷後1-3小時開始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出現視物模糊,眼險下垂,嗜睡,四肢無力、惡心、嘔吐、聲音嘶啞、張口及吞咽困難、共濟失調、牙關緊閉等。嚴重者四肢癱瘓、驚厥,進行性呼吸困難,昏迷、休克等。
3、海蛇咬傷者則可引起模紋肌癱瘓和肌紅蛋白尿。其後肌力恢復較慢。
4、病程較短,若能度過1-2天的危險期,很快痊癒。
血循毒型
血循毒型主要表現為血液及循環系統的中毒症狀。常為蝰蛇、竹葉青、尖吻蝮及烙鐵頭等毒蛇咬傷所致。特點是局部症狀重,全身中毒症狀明顯,發病急。
1、局部腫脹明顯,傷口劇痛,伴出血、水疤,皮下瘀斑甚至局部組織壞死,並迅速向肢體上端蔓延,附近或區域淋巴結腫痛。
2、全身症狀有胸悶、氣促、心悸、煩躁不安、發熱、譫妄及全身廣泛性出血,如咯血、嘔血、鼻血便血、血尿等。嚴重者出現黃疽、少尿或無尿、心律紊亂、血壓下降,甚至循環衰竭和腎功能衰竭。
混合毒型
混合毒型主要由眼鏡蛇、眼鏡王蛇、蜂蛇等咬傷引起。臨床表現特點為發病急,局部與全身症狀均明顯。
1、局部劇痛。紅腫、水皰、血皰,並迅速向肢體上端蔓延,皮下瘀斑甚至組織壞死。局部淋巴結腫痛。
2、頭暈、視物模糊、復視、眼瞼下垂、全身肌肉疼痛、肌肉無力、牙關緊閉、語言障礙、吞咽困難、頸項強直、心動過速、心律紊亂、呼吸困難、血紅蛋白尿、尿少和尿閉,嚴重者有驚厥、昏迷、休克、呼吸麻痹、心跳驟停等。
⑻ 被蛇咬後如何處理的方法
被蛇咬了的處理方法:
1、保持冷靜。
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事情,首要的就是不要慌,讓自己能夠冷靜下來,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然,一著急,很有可能會亂了陣腳,錯過了傷口處理的最佳時機。所以,首先就是要保持冷靜。
2、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
如果你沒有親眼所見,只是突然發現有傷口,那麼你要先確定一下,是否為毒蛇咬傷。毒蛇咬傷的話,一般傷口較深,要兩個較大牙印,並且可能會產生局部無力等症狀。若是親眼所見被蛇咬傷,那就要確定咬傷的蛇是否為毒蛇,常見的毒蛇有竹葉青,眼鏡蛇等等。
3、無法判斷是否為毒蛇。
如果咬傷你的毒蛇是你以前沒有見過的,或者說是你不能確定是否為毒蛇,那你可以讓你的同伴將蛇打死,在你送往醫院治療時,一並帶走,方便醫生對你體內所中的毒液的判斷,有助於治療。
4、撥打120。
當你發現你被毒蛇咬傷後,不要猶豫,立即撥打120,呼叫救護車。因為對於毒蛇咬傷的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不同的毒蛇,毒液的擴散速度不同,毒性程度也不同。但是,不管如何,最重要的就是抓緊時間治療。
5、緊急處理。
在進行正規處理前,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時間,做好緊急處理工作。在身邊找到一根帶子,在傷口的近心端綁緊,減緩毒液的擴散。然後用小刀將傷口割成十字形,然後擠壓血管,將毒液盡量排出。(千萬不要學電視劇什麼的直接用最吸,這樣很容易讓吸毒者也中毒)
6、服用葯片。
除了要做緊急處理之外,最好還是服用一些解蛇毒的葯片,或者是一些解蛇毒的葯膏,將葯膏擦在被咬的傷口處,最好是兩者一起使用。切記,不要用酒精等普通的消毒劑來解毒。
7、減少移動。
被毒蛇咬了之後,千萬不要逞強,一直在那運動。毒蛇的毒液是通過血液流經整個人體的。而你在咬傷後走動,會加速毒液在你體內的流動,也就是加快了你的中毒症狀。所以,盡量不要移動。
8、血清注射。
在你被毒蛇咬傷後,救護車或者你的同伴會盡快將你送入附件的醫院。一般來說,對於被毒蛇咬傷的病人,絕大多數會採用血清注射。因為毒蛇的毒液毒性比較大,擴散速度很快,而醫生通過判斷你中的毒液,給你注射相應的血清,即可成功抵抗毒液了。
⑼ 被蛇咬後如何正確急救
外出到野外的時候,注意打草驚蛇,你怕蛇,蛇更怕你,知道有人來了,蛇一般都跑得飛快。被咬以後,不要慌不要跑,用干凈的礦泉水活著冷的剩茶水沖洗傷口,如果你家鄉的河流污染太嚴重還是算了吧。不要開創,不要開創,不要開創!也不要燒傷口,更別去吸,綁繩子什麼的,沒太大作用,該腫到哪兒最終還是要腫到哪兒的。
注意,如果被眼鏡蛇、銀環蛇,五步蛇,圓斑蝰,這四種蛇咬傷,就別去找什麼草葯了,太嚴重,草葯見效慢,只能耽誤救治時間。尋常草葯對蝮蛇毒素的效果比對神經毒的效果好。
如果被原矛頭蝮,短尾蝮,竹葉青這些蛇咬傷,找個靠譜的蛇醫是可以用草葯治療的。我媽被原矛頭蝮咬傷過,草葯是我找的。萬一遇到不靠譜的,後果很嚴重,以前有個被原矛咬傷的來找過我爸,小地方沒有血清,鎮上小醫院都輸點消炎葯讓他自己扛,肉都爛得見骨了,我爸沒給他治療,另外一個老中醫接手了,最後還是截肢了,那老中醫賠了很多,從此我爸媽不大願意再給鄉民治療被蛇蟲咬傷。
4、科普一下
蛇毒是分為兩種的,分別為神經毒素和血液毒素。前者對中樞、周圍神經會產生損害作用,可引起驚厥、癱瘓和呼吸麻痹等症狀;後者會損害心血管和血液系統,引起心律失常、循環衰竭、溶血和出血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