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火災撲救的基本方法
撲救火災的方法有:
1、對於固體物質火災,如木材、乾草火災。可選擇水型滅火器、泡沫滅火器、磷酸銨鹽乾粉滅火器,鹵代烷滅火器。
2、對於烹飪器具內的烹飪物(如動植物油脂)火災。可選擇乾粉滅火器。
3、對於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煤油、柴油、塑料等火災。可選擇泡沫滅火器(化學泡沫滅火器只限於撲滅非極性溶劑)、乾粉滅火器、鹵代烷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
4、對於帶電火災。物體帶電燃燒的火災。可選擇乾粉滅火器、鹵代烷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等。
帶電火災包括家用電器、電子元件、電氣設備(計算機、復印機、列印機、傳真機、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等)以及電線電纜等燃燒時仍帶電的火災,而頂掛、壁掛的日常照明燈具及起火後可自行切斷電源的設備所發生的火災則不應列入帶電火災范圍。
(1)火災急救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根據2007年6月26日公安部下發的《關於調整火災等級標準的通知》, 新的火災等級標准由原來的特大火災、重大火災、一般火災三個等級調整為特別重大火災、重大火災、較大火災和一般火災四個等級
1 特別重大火災: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
2 重大火災: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
3 較大火災: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
4 一般火災: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註:「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根據現場勘驗、調查詢問和有關檢驗、鑒定意見等調查情況,及時作出起火原因的認定。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製作火災事故認定書,自作出之日起七日內送達當事人,並告知當事人向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復核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無法送達的,可以在作出火災事故認定之日起七日內公告送達。公告期為二十日,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作出火災事故認定後,當事人可以申請查閱、復制、摘錄火災事故認定書、現場勘驗筆錄和檢驗、鑒定意見,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提供,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或者移交公安機關其他部門處理的依法不予提供,並說明理由。
B. 火災急救有哪些基本方法
(1)先控制,後消滅。對於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首先控制火勢,具備滅火條件時再展開全面進攻,一舉消滅。
(2)救人重於救火。滅火的目的是為了打開救人通道,使被困的人員得到救援。
(3)先重點,後一般。重要物資與一般物資相比,保護和搶救重要物資;火勢蔓延猛烈方面與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勢蔓延的方面是重點。
(4)正確使用滅火器材;水是最常用的滅火劑,取用方便,資源豐富,但要注意水不能用於撲救帶電設備的火災;以下是各種滅火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酸鹼滅火器。倒過來稍加搖動或打開開關,葯劑噴出;適合撲救油類火災。
2)泡沫滅火器。把滅火器筒身倒過來;適用於撲救木材、棉花、紙張等火災,不能撲救油類、電氣火災。
3)二氧化碳滅火器。一手拿好喇叭筒對准火源,另一手打開開關即可;適用於撲救貴重設備和儀器,不能撲救金屬鉀、鈉、鎂、鋁等物質的火災。
4)乾粉滅火器。打開保險銷,把噴管口對准火源,拉出拉環,即可噴出;適用於撲救石油產品、油漆、有機溶劑和電氣設備等火災。
(5)人員撤離火場途中被濃煙圍困時,應採取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有條件時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順利撤離煙霧區;如無法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拋出小物件,發出救人信號引起注意。
(6)疏散物資時應將參加疏散工作的員工編成組,指定負責人首先疏散通道,其次疏散物資,疏散的物資應堆放在上風向的安全地帶,不得堵塞通道,並要派人看護。
C. 撲救火災的基本方法
燃燒必須同時具備3個條件:可燃物質、助燃物質和火源。滅火就是為了破壞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只要能去掉一個燃燒條件,火即可熄滅。人們在滅火實踐中總結出了以下幾種基本方法。
1.冷卻滅火法
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自燃點以下,從而使燃燒停止;用水冷卻尚未燃燒的可燃物質防止其達到燃點而著火的預防方法。
用水撲救火災,其主要作用就是冷卻滅火,一般物質起火,都可以用水來冷卻滅火。
2.窒息滅火法
可燃物質在沒有空氣或空氣中的含氧量低於14%的條件下是不能燃燒的。所謂窒息法,就是隔斷燃燒物的空氣供給。
採取適當的措施,阻止空氣進入燃燒區,或用惰性氣體稀釋空氣中的含氧量,使燃燒物質缺乏或斷絕氧而熄滅,適用於撲救封閉式的空間、生產設備裝置及容器內的火災。火場上運用窒息法撲救火災時,可採用石棉被、濕麻袋、濕棉被、沙土、泡沫等不燃或難燃材料覆蓋燃燒或封閉孔洞;用水蒸氣、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等)充入燃燒區域;利用建築物上原有的門以及生產儲運設備上的部件來封閉燃燒區,阻止空氣進入。
D. 火災常見的四種急救方法
一、火燒傷急救 火場燒傷處理當務之急是盡快消除皮膚受熱。 1、用清水或自來水充分冷卻燒傷部位; 2、用消毒紗布或干凈布等包裹傷面;[最專業的安全生產管理-風險世界網] 3、傷員發生休克時,可用針刺或使用止痛葯止痛;對呼吸道燒傷者,注意疏通呼吸道,防止異物堵塞; 4、傷員口渴時可飲少量淡鹽水;緊急處理後可使用抗生葯物,預防感染。 二、化學物品燒傷急救 當受到酸、鹼、磷等化學物品燒傷時,最簡單、最有效的處理辦法是,用大量清潔冷水沖洗燒傷人員,一方面可沖洗掉化學物品,另一方面可使傷者局部毛細血管收縮,減少化學物品的吸收。 三、電燒傷急救 觸電後,電流出入處發生燒傷,局部肌肉痙攣,且多為Ⅲ度燒傷。 1、迅速關閉電源,使傷者脫離電源; 2、傷員轉移至通風處,松開衣服。當傷者呼吸停止時,施行人工呼吸;心臟停止跳動時,施行胸外按壓;並可注射可拉明等呼吸興奮劑,促使自動恢復呼吸; 3、同時進行全身及胸部降溫; 4、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對傷口用消毒紗布包裹,出血時用止血帶、止血葯等包紮處理。 四、有毒氣體急救 1、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躬身彎腰向與煙氣相反方向的安全出口逃出; 2、中毒者搶救出來後,放在空氣新鮮、流通的地方實施搶救; 3、傷員停止呼吸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能時供給氧氣,並迅速送往醫院。
E. 火災逃生有哪些急救方式
火災逃生方法
一、繩索自救法
家中有繩索的,可直接將其一端拴在門、窗檔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過程中,腳要成絞狀夾緊繩子,雙手交替往下爬,並盡量採用手套、毛巾將手保護好。
二、匍匐前進法
由於火災發生時煙氣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間,因此在逃生過程中應盡量將身體貼近地面匍匐或彎腰前進。
三、毛巾捂鼻法
火災煙氣具有溫度高、毒性大的特點,一旦吸入後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燙傷或中毒,因此疏散中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溫及過濾的作用。
四、棉被護身法
用浸泡過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蓋在身上,確定逃生路線後用最快的速度鑽過火場並沖到安全區域。
五、毛毯隔火法
將毛毯等織物釘或夾在門上,並不斷往上澆水冷卻,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煙氣侵入,從而達到抑制火勢蔓延速度、增加逃生時間的目的。
六、被單擰結法
把床單、被罩或窗簾等撕成條或擰成麻花狀,按繩索逃生的方式沿外牆爬下。
七、跳樓求生法
火場切勿輕易跳樓!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住在低樓層的居民可採取跳樓的方法進行逃生。但要選擇較低的地面作為落腳點,並將席夢思床墊、沙發墊、厚棉被等拋下做緩沖物。
八、管線下滑法
當建築物外牆或陽台邊上有落水管、電線桿、避雷針引線等豎直管線時,可藉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時應注意一次下滑時人數不宜過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線損壞而致人墜落。
九、竹竿插地法
將結實的晾衣桿直接從陽台或窗檯斜插到室外地面或下一層平台,兩頭固定好以後順桿滑下。
十、攀爬避火法
通過攀爬陽台、窗口的外沿及建築周圍的腳手架、雨棚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勢。
十一、樓梯轉移法
當火勢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將樓梯封死時,住在上部樓層的居民可通過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頂,轉移到另一家或另一單元的樓梯進行疏散。
十二、衛生間避難法
當實在無路可逃時,可利用衛生間進行避難,用毛巾緊塞門縫,把水潑在地上降溫,也可躺在放滿水的浴缸里躲避。但千萬不要鑽到床底、閣樓、大櫥等處避難,因為這些地方可燃物多,且容易聚集煙氣。
十三、火場求救法
發生火災時,可在窗口、陽台或屋頂處向外大聲呼叫、敲擊金屬物品或投擲軟物品,白天應揮動鮮艷布條發出求救信號,晚上可揮動手電筒或白布條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
火場逃生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可盲目跳樓,可利用疏散樓梯、陽台、下水管等逃生自救。樓層不高時可用身邊的繩索、床單、窗簾、衣服自製簡易救生繩,並用水打濕,緊拴在窗框、暖氣管、鐵欄桿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條等保護手心、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
受到火勢威脅時,如果透過門縫看到煙霧不濃,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撤離時,要注意朝明亮處或外面空曠地方跑。當火勢不大時,要盡量往樓層下面跑,若通道被煙火封阻,應背向煙火方向離開。
遇火災不可乘坐電梯或扶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因為電梯在火災發生時往往容易因為電源被切斷而無法開啟,人一旦入內,危險系數就增大了。
F. 發生火災的應急處理辦法
火災的應急處理方法
1、要了解和熟悉環境。當你走進商場、賓館、酒樓、歌舞廳等公共場所時,要留心太平門、安全出口、滅火器的位置,以便在發生意外時及時疏散和滅火。
2、要迅速撤離。一旦聽到火災警報或意識到自己被火圍困時,要立即想法撤離逃生。
3、要從通道疏散。如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室外疏散樓梯等。也可考慮利用窗戶、陽台、屋頂、避雷線、落水管等脫險。
4、是利用標志引導脫險。在公共場所的牆上、頂棚上、門上、轉彎處都設置「太平門」、「緊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電話」和逃生方向箭頭等標志,被困人員按標志指示方向順序逃生,可解「燃眉之急」。
5、要利用繩索滑行。用結實的繩子或將窗簾、床單被褥等撕成條,擰成繩,用水沾濕後將其拴在牢固的暖氣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員逐個順繩索滑到下一樓層或地面。
6、要保護呼吸系統。逃生時可用毛巾或餐巾布、口罩、衣服等將口鼻捂嚴,否則會有中毒和被熱空氣灼傷呼吸系統軟組織窒息致死的危險。
7、要藉助器材。通常使用的有緩降器、救生袋、網、氣墊、軟梯、滑竿、滑台、導向繩、救生舷梯等。
8、為低層跳離,適用於二層樓。跳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頭、床墊、大衣等柔軟的物品,以便「軟著陸」,然後用手扒住窗戶,身體下垂,自然下滑,以縮短跳落高度,快速從火災逃生。
9、為暫時避難。火災很大,在無路逃生的情況下,可利用衛生間等暫時避難。避難時要用水噴淋迎火門窗,把房間內一切可燃物淋濕,延長時間。在暫時避難期間,要主動與外界聯系,以便盡早獲救。
10、要提倡利人利己。遇到不顧他人死活的行為和前擁後擠現象,要堅決制止。只有有序地迅速疏散逃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
火災發生後避免的陷入五個錯誤行為
一是原路脫險。這是人們最常見的火災逃生行為模式。因為大多數建築物內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為人們所熟悉,一旦發生火災時,人閃總是習慣沿著進來的出入口和樓道進行逃生,當發現此路被封死時,才被迫去找其他出入口。
殊不知,此時已失去最佳逃生時間。因此,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大樓或賓館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和出入口進行必要的了解與熟悉。多想萬一,以備不測;
二是向光朝亮。這是在緊急危險情況下,由於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決定,人們總是向著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
光和亮就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它能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亂撞而更易逃生。而這時的火場中,90%的可能是電源已被切斷或已造成短路、跳閘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無忌憚地逞威之處;
三是盲目追隨。當人的生命突然面臨危險狀態時,極易因驚惶而失去正常的判斷思維能力,當聽到或看到有什麼人在前面跑動時,第一反應就是盲目緊緊地追隨其後。常見的盲目追隨行為模式有跳窗、跳樓,逃(躲)進廁所、浴室、門角等。
只要前面有人帶頭,追隨者也會毫不猶豫地跟隨其後。克服盲目追隨的方法是平時要多了解與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與逃生知識,避免事到臨頭沒有主見而隨波逐流;
四是自高向下。俗話說:人往高處走,火焰向上飄。當高樓大廈發生火災,特別是高層建築一旦失火,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火是從下面往上著的,越高越危險,越下越安全,只有盡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
殊不知,這時的下層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樓下逃生,豈不是自投火海嗎?隨著消防裝備現代化的不斷提高,在發生火災時,有條件的可登上房頂或在房間內採取有效的防煙、防火措施後等待救援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五是冒險跳樓。人們在開始發現火災時,會立即作出第一反應。這時的反應大多還是比較理智的分析與判斷。但是當選擇的路線逃生失敗發現判斷失誤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火勢愈來愈大,煙霧愈來愈濃時,人們就很容易失去理智。
此時的人們也不要跳樓、跳窗等,而應另謀生路,萬萬不可盲目採取冒險行為,以避免未入火海而先下地獄。
G. 撲救火災的方法有那四種
撲救火災的方法有:
1、對於固體物質火災,如木材、乾草火災。可選擇水型滅火器、泡沫滅火器、磷酸銨鹽乾粉滅火器,鹵代烷滅火器。
2、對於烹飪器具內的烹飪物(如動植物油脂)火災。可選擇乾粉滅火器。
3、對於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煤油、柴油、塑料等火災。可選擇泡沫滅火器(化學泡沫滅火器只限於撲滅非極性溶劑)、乾粉滅火器、鹵代烷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
4、對於帶電火災。物體帶電燃燒的火災。可選擇乾粉滅火器、鹵代烷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等。帶電火災包括家用電器、電子元件、電氣設備(計算機、復印機、列印機、傳真機、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等)以及電線電纜等燃燒時仍帶電的火災,而頂掛、壁掛的日常照明燈具及起火後可自行切斷電源的設備所發生的火災則不應列入帶電火災范圍。
(7)火災急救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火災是指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災害性燃燒現象。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最經常、最普遍地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
人類能夠對火進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說人類使用火的歷史與同火災作斗爭的歷史是相伴相生的,人們在用火的同時,不斷總結火災發生的規律,盡可能地減少火災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在遇到火災時人們需要安全、盡快的逃生。
對於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乙烷、丙烷、氫氣等火災。可選用乾粉、水、七氟丙烷滅火劑。
H. 撲救火災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一)冷卻滅火
可燃物一旦達到著火點,就會燃燒或持續燃燒。在一定條件下,將可燃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燃燒即會停止。對於可燃固體,將其冷卻在燃點以下;對於可燃液體,將其冷卻在閃點以下,燃燒反應就可能會中止。用水撲滅一般固體物質引起的火災,主要是通過冷卻作用來實現的,水具有較大的比熱容和很高的汽化熱,冷卻性能很好。在用水滅火的過程中,水大量地吸收熱量,使燃燒物的溫度迅速降低,使火焰熄滅、火勢得到控制、火災終止。水噴霧滅火系統的水霧,其水滴直徑細小,比表面積大,和空氣接觸范圍大,極易吸收熱氣流的熱量,也能很快地降低溫度,效果更為明顯。
(二)隔離滅火
在燃燒三要素中,可燃物是燃燒的主要因素。將可燃物與氧氣、火焰隔離,就可以中止燃燒、撲滅火災。例如,自動噴水一泡沫聯用系統在噴水的同時噴出泡沫,泡沫覆蓋於燃燒液體或固體的表面,在發揮冷卻作用的同時,將可燃物與空氣隔開,從而可以滅火。再如,在撲滅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火災時,迅速關閉輸送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管道的閥門,切斷流向著火區的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的輸送管道,同時打開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通向安全區域的閥門,使已經燃燒或即將燃燒或受到火勢威脅的容器中的可燃液體、可燃氣體轉移。
(三)窒息滅火
可燃物的燃燒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濃度以上才能進行,低於最低氧濃度,燃燒不能進行,火災即被撲滅。一般氧濃度低於15%時,就不能維持燃燒。在著火場所內,可以通過灌注非助燃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蒸汽等,來降低空間的氧濃度,從而達到窒息滅火。此外,水噴霧滅火系統工作時,噴出的水滴吸收熱氣流熱量而轉化成蒸汽,當空氣中水蒸氣濃度達到35%時,燃燒即停止,這也是窒息滅火的應用。
(四)化學抑制滅火
由於有焰燃燒是通過鏈式反應進行的,如果能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產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濃度,即可使燃燒中止。化學抑制滅火的常見滅火劑有乾粉滅火劑和七氟丙烷滅火劑。化學抑制滅火速度快,使用得當可有效地撲滅初期火災,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該方法對於有焰燃燒火災效果好,而對深位火災由於滲透性較差,滅火效果不理想。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採用化學抑制滅火的滅火劑與水、泡沫等滅火劑聯用會取得明顯效果。
I. 火災時的急救方法
(1)先控制,後消滅。對於不可能立即撲滅的火災,要首先控制火勢,具備滅火條件時再展開全面進攻,一舉消滅。
(2)救人重於救火。滅火的目的是為了打開救人通道,使被困的人員得到救援。
(3)先重點,後一般。重要物資與一般物資相比,保護和搶救重要物資;火勢蔓延猛烈方面與其他方面相比,控制火勢蔓延的方面是重點。
(4)正確使用滅火器材;水是最常用的滅火劑,取用方便,資源豐富,但要注意水不能用於撲救帶電設備的火災;以下是各種滅火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酸鹼滅火器。倒過來稍加搖動或打開開關,葯劑噴出;適合撲救油類火災。
2)泡沫滅火器。把滅火器筒身倒過來;適用於撲救木材、棉花、紙張等火災,不能撲救油類、電氣火災。
3)二氧化碳滅火器。一手拿好喇叭筒對准火源,另一手打開開關即可;適用於撲救貴重設備和儀器,不能撲救金屬鉀、鈉、鎂、鋁等物質的火災。
4)乾粉滅火器。打開保險銷,把噴管口對准火源,拉出拉環,即可噴出;適用於撲救石油產品、油漆、有機溶劑和電氣設備等火災。
(5)人員撤離火場途中被濃煙圍困時,應採取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有條件時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順利撤離煙霧區;如無法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拋出小物件,發出救人信號引起注意。
(6)疏散物資時應將參加疏散工作的員工編成組,指定負責人首先疏散通道,其次疏散物資,疏散的物資應堆放在上風向的安全地帶,不得堵塞通道,並要派人看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