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班級管理的方法指導
導語:班級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的一個基本群體。班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所以,班級管理的好壞對於班級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對於學生能否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學生易受環境影響,班級是他們最明確關注的環境,樹立良好班風,優化班級環境,是新班級成立後的第一要務。
一、制定計劃,有序管理
管理實踐的運作必須有科學的計劃引導。鑒於學校教育教學的要求和班級管理具有周期性(以一學期為一周期)、階段性的特點,班級管理計劃一般分為整體計劃和階段計劃兩類。
1.制定整體計劃
整體計劃是指初中三年的整體設計。制定時一定要依據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黨和國家培養人才的需要,符合初中生的特點,提出管理的宏觀目標。比如,可以這樣制定初中三年整體計劃:三年內要建立一個全面發展、健康活潑的班級集體。總目標確立之後,還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個體的認識規律、個體素質,按學年、學期切分為若干個梯級的具體目標。在每個目標下又把內容切分為若干方面,從而構成“三年初中班級管理目標一覽表”。
值得注意的是,學年、學期目標要有層次梯度,由低到高,由易到難,逐步深化,目標盡量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切莫拔苗助長,拉牛上樹。
2.制定階段計劃
階段計劃是為完成整體計劃的任務而制定的,主要針對近期管理工作而設計的。內容一般包括:管理口號、管理組織、管理程序、管理手段等幾個方面。階段計劃的制定也必須從學生實際、管理規律出發。在具體安排時,必須注意管理的漸進度,既有最高要求又有最低標准,考慮到先進生和後進生,一步一個腳印。同時階段計劃要切忌形式單一。再有,為確保計劃的嚴謹、適時、適量、適度,班級管理者必須多聽取師生建議,保證在執行中能夠及時修改補充。
二、營造氛圍,培養人格特徵
良好的班級氛圍顯示著班級中各種成員共同的心理特徵或 傾向性。它在形成集體意識和班級特色中起著渲染的作用。班級氣氛形成的凝聚點就是每個成員都有強烈的集 體榮譽感。高級情感的激發與培養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標邁進的群體動力。一些學者認為教師的領導方式也影響 著班級氣氛的形成和學生的意向。
教師以他的理智的(如勸誡、指導、說教等),情感的(如關心、熱愛等) ,個性的(如風度、氣質、堅毅等)心理因素融進管理的影響通道中去起隱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領導幫助 學生學會自動解決問題,樂意為班集體貢獻力量,形成班集體的正確輿論並起到監督和調節作用。這是一種與班級管理有著直接關系的校園文化,在中師還應包括宿舍文化。它是指 作為班級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例如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人際關系的環境、班級氣氛、 審美情趣等。它又是通過環境的改變體現出來的,例如牆報、手抄報、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宿舍環境布置等 .班級文化既是影響班級管理的環境因素,又是班級管理成果的物化標識。學生思想品德、個性特徵、專業意 識、知識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級文化的特徵。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生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如果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就會讓人類原本具有的慾望,以極其自然而又最佳的形態發揮出來。設想一下,在高度緊張的應試教育氛圍中,即使學生具有創新的沖動,也會被強大的輿論氛圍所遏制。因此,作為班主任,首要的是下大力氣創設一個有利於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具體來講,可以從自然環境、組織活動、樹立典型、人際環境等方面進行努力。
三、強化日常規范,加強能力培養
中學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於中學階段的教育,特別是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熏陶才能形成。
1、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長期以來,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了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天提醒他們注意習慣的培養。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業,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並且說話時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說得出來。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2、建立全班學生輪流值日制度,培養自育能力
值日問題,過去的一貫作法都是只讓幾個幹部輪流,¾¬過實驗觀察,我發現這樣下去只能是好的學生好,差的仍然趕不上。為了全面培養學生自育能力和競爭意識,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採取了全班學生輪流值日後,學生表現出十分積極興奮的狀態,總是盼著自己當值的那天。值日生要負責當天的學習清潔、紀律、收發作業等,這樣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在值日中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別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則,才有說服力。實踐證明:學生在值日中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通過值日,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是班級的主體,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組織和管理好自己班集體的責任和義務,也有參與管理班級的權力,從而激勵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班集體。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確定。
3、建立學生一日常規,培養學生自理能力
為了規范中學生行為,我根據班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班上一日常規。要求學生每天按時起床睡覺,文明禮貌,培養學生自理能力,在宿舍也要主動掃地和倒垃圾。總之讓孩子通過勞動來理解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的艱辛,體貼父母的辛勞,體現尊老敬老的美德。
管理要講究科學化、制度化。任何違背科學、違反規律的管理方法都是要失敗的。具體在班級管理實施中,科學化主要是指各種管理模式的出台都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切忌人為的刻意的炒作。制度化主要是指為大家所制訂、通過而成為的一種必須遵守、有著極強約束力的某種規范,其一旦形成上升為制度,就成為約定俗成的東西,人人必須遵而守之。
例如:班規的制訂。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體現科學化呢?首先是向全體同學充分闡述科學管理的重要性。班主任可以選擇一些最能體現科學理念和思想的優秀的管理例子和不能體現科學性的管理上失敗的教訓,讓全班學生展開討論,通過鮮明的對比,從理性上深切感悟科學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始終認為,思想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礎上,認真聽取全體同學的意見,集思廣益,在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的基礎上,擬定出初稿。再通過一段時間的在班級管理中的施行,發現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逐漸加以補充和完善。最後,形成正式的班級規章制度,提交給班級,要求大家認真而嚴格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