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期末復習簡便方法

期末復習簡便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6 03:58:09

『壹』 小學期末復習公式,有誰知道、

1 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運算定律共有五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並能靈活運用。
運算性質指:一個數加上兩個數的差;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差;一個數乘以兩個數的商;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商;幾個數的和除以一個數等。這部分內容只是用於簡便運算。
運演算法則包括:整數四則運演算法則、小數四則運演算法則、分數四則運演算法則,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法則,並能運用法則熟練地進行計算。
公式在小學數學的運用中,重點是兩方面:
1.運算定律或性質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體積計算公式
長方形周長:C=2(a+b)
正方形周長:C=4a
圓的周長:C=2πr,或(πd)
長方形面積:S=ab
正方形面積:S=a2
平行四邊形面積:S=ah
圓形面積:S=πr2
長方體體積:V=abc表面積S=2(ab+ac+bc)
正方體體積:V=a3表面積S=6a2
圓柱體體積:V=πr2h表面積S=2πrh+2πr2
要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教師要認真學習大綱,認真鑽研教材,正確理解大綱所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並要注重在使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發展了,也就更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它們之間是互相促進,密不可分的。
行程通常可以分為這樣幾類:
相遇問題:速度和×相遇時間=相遇路程;
追及問題:速度差×追及時間=路程差;
流水問題:關鍵是抓住水速對追及和相遇的時間不產生影響;
順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靜水速度=(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順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個量中只要有2個就可求另外2個)
環形行程:抓住往返過程中不便的關系
比例應用: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復雜的行程問題經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簡單。
復雜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車過橋,二維行程等。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公式 S= a×a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公式 S= 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公式:V=abh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公式: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公式:V=aaa

圓的周長=直徑×π 公式:L=πd=2πr

圓的面積=半徑×半徑×π 公式:S=πr2

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 公式:S=ch+2s=ch+2πr2

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公式:V=Sh

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

分數的乘法則:用分子的積做分子,用分母的積做分母。

分數的除法則: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
單位換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噸=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頃=10000平方米 1畝=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數量關系計算公式方面
1.單價×數量=總價
2.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3.速度×時間=路程
4.工效×時間=工作總量贊同186| 評論(5)

『貳』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期末復習

認真復習呀,自己
如何搞好小學數學期末復習

—湯紅

現在已臨近期末,
課程也即將結束,
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做好期末復習
工作。
那麼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幫助學生減少遺忘,增強記憶,進一步讓學生在復習中找出
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關系和蘊藏的規律,
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匯貫通並能靈活運用,
這確
實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因為復習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有「新鮮感」
,又不像練習課那
樣有「成功感」
,而是擔負著查漏補缺、補充整理和鞏固發展的重任。有的老師認為,期末
復習就是多做幾張綜合試卷,哪有問題哪講解,哪有遺漏哪補充,就能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其實這種復習方法使知識支離破碎,
學生不僅不易系統掌握,
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學習的
心理。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有序的整理和有效的復習
?
如何使已
經存在於學生頭腦中那些經驗性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上升發展為科學的結論,
下面談
幾點粗淺的認識,由於自己的水平有限,難免會出現不妥之處,敬請同仁斧正。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打有準備之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復習之前,
應該根據復習的容量以及所用時間,認真制定一個
復習計劃,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好全部內容,步步為營,扎扎實實,確保復習的效果。
我認為制訂復習計劃前首先要組織一次切實可行的教研活動,
集眾家所長,
通過研究力爭使
每位老師做到:
第一,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
針對本班或本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
要對學生
的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第二,
教材是復習的藍本,
要把握好教材,
找准目標,弄清重點和難點,做到有的放矢。第三,課標是復習的依據,教師一定要認真研
究課標,把握教學要求,使復習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可行性,增強復習的實效性。制定復
習計劃時,
按時間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單項復習
?
綜合訓練
?
鞏固提高。
時間分配一般根據
復習時間的長短大約按
1

1

1
進行。單項復習時,可以按單元復習,也可以根據內容進行
教材整合,例如:二年級第二單元的「表內除法(一)
」與第四單元的「表內除法(二)


四年級的第一單元的
「四則運算」與第三單元的「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等可以分別把這些
內容整合在一起,
因為它們在知識上都有內在的聯系和內在的規律。
所以在復習時把這些有
聯系的內容整合在一起,
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規律,
還可以使學生系統靈活的運
用所學知識。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復習的基礎,
那麼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的綜合運用,

一階段重點是做一些綜合訓練題,
通過訓練,
培養學生熟練知識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第三階段就是鞏固提高階段,
通過前段的綜合訓練,
對學生出現較集中的問題,
再次進行教
學研究,找出症結所在,有針對性地講解和設計練習,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學生的
解題的能力達到熟練、靈活的程度。

二.設計靈活高效的復習方法,認真上好每一節復習課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上好復習課,備好課是前提條件,要根據學生
的實際情況和所復習的內容,設計切實可行的環節設計,
所選題材要新,課堂結構要新,避
免學生產生枯燥感。
復習方法多種多樣,
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取科學、高效的
復習方法。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復習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
提高復習效率

數學的各個單元都有其相應的知識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很容易遺忘,

所以,
必須對舊知進行回顧和再現。
復習時我們不能按部就班地照著書本編排重講知識
或重復做課後練習,
這樣學生感到吃的是一頓冷飯,枯燥無味,消沉厭煩,費時費力效果又
低。
那麼如何提高復習課堂的教學效率呢,
我的教學體會就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復習的興趣,
讓學生產生新鮮感,
從而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復習就是一種良好的舉措。
因為復習課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中那些有趣的、
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
有益於激發學生的復習慾望;
新穎、奇特和生動的
情境有益於激起學生對復習內容的關注。
對小學生而言,
不同年齡段的興趣和愛好是有一定
區別的。一般來說,中低年級學生比較關注「好玩、有趣、新奇」

的事物,如:在復習一
年級的「
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師:
「小朋友們,前些天你
們過了一個自己非常快樂的節日,什麼節日?(兒童節)
,那一天,同學們都表演了好多的
節目,特別精彩,今天為了鼓勵大家,老師為小朋友們准備了一些數學禮物,誰來摸一摸,
你會抽到什麼呢?」
學生會興趣盎然,
馬上就會投入到活動之中,
教師將事先准備好的一些
算式卡片放到禮物盒,
學生從禮物盒裡抽取卡片,
口算,
並選取不同類型的題目讓學生說一
說你是怎麼算的,
算一道就讓學生拿一道算式貼在黑板上,
然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序整理。
愛玩,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特別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創設生動、
有趣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孩
子的學習。
這樣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
孩子們都想從盒子里抽一張
卡片禮物來算一算,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變得有趣,好玩,
樂於去接受。在孩子們主動的
學習中,對
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得到了鞏固和提高。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對「有用、
有挑
戰性」
的事物和任務更感興趣。
如:
四年級在復習三角形按角的特點分類時,讓學生做猜角
游戲活動:
紙袋裡裝有很多不同的三角形,
只露出一個角,
請你猜一猜它是什麼三角形?第
一次露出一個直角,
學生很快猜出是直角三角形;
第二次露出一個鈍角,
學生又很快猜出是
鈍角三角形;第三次露出一個銳角,
學生就會出現三種不同的答案,順勢追問同學:為什麼
意見不統一呢?經過這一猜一問,
引起了學生的注意與探究意識,
使學生從失敗中獲得經驗
教訓,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


有序整理,有效復習,構建知識網路

復習課是以梳理、
鞏固已學過的知識與技能為主要任務的教學活動,
目的是使學生加深
對知識的理解,
並使之條理化、
系統化。
因此,
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分散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
歸納,重點理清基本概念、基礎計算、基本操作、基本應用方面的知識結構網路,並將那些
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點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串」在一起,做到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懂一
面,
形成良好的網路知識結構,
力求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學有所獲。
復習過程中
必須注意兩點:
一是學生所要整理、
溝通的知識內容的切入點一定要做到細而精;
二是學生
對知識內容進行整理時,
教師要適當地給予一些幫助。
學生的整理盡管不完整或粗糙的,

師也應充分地評價。並結合學生的整理,取其精華概括出比較合理的知識網路圖。

例如,在對「比和比例」的內容進行整理和復習時,應抓住一切與「比和比例」有關的
內容,從「比」和「比例」的性質、意義入手,師生通過回憶、分析、比較,構建成如下知
識網路圖。

知識網路可以將相關內容都給同學們展現出來,
再結合相關的實際應用,
達到加深理解、
鞏固舊知、
靈活運用的最佳效果。通過整理和復習,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再經
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不僅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還「溫故」而「知新」


(三)
、精選例題,擴充內涵,培養學生能力

整理和復習不是簡單的機械重復
,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策劃、精選例題,一題多
問,對同一題干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是拓寬思路的先導,
也是引水入田的渠道,使問題
步步加深,引起思維逐漸深化,發揮例題的「以點帶面」作用,挖掘出數學問題的內涵和外
延,
使學生的轉換與遷移能力、
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實現數學的再發現和再創
造,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對「工程問題」進行整理和復習時,可以選編這樣一道例題
(
見添加文件
)


通過改變題目的條件與問題,
通過層層遞進,
有意識地進行引伸和擴充,
盡力地挖掘
習題的內涵和外延,
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主動思維的積極性,
達到啟迪智慧,
拓展思路,
學會變通、
升華能力的目的,深化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進一步掌握解題思路,熟

練解題方法。

(四)
、精選習題,靈活多變,拓展提高

我們在新課教學時講究練習方式方法的新穎多變,
復習課同樣如此,
練習設計也應體現
綜合性、
靈活性和發展性,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
不同方面的提高,
在設計練習題時,
根據復習課內容的側重點有選擇的設計練習,
既要考慮
到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還要選用富有代表性、
典型性和針對性的習題,
精講精練,
杜絕偏題
怪招。讓訓練點源於教材而又別於課本。那麼
,
數學復習課應為學生設計怎樣的練習呢
?

面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
、注重基礎性練習:復習中要抓住重點和關鍵,進行基本練習。例如,在復習小數四
則計算時可安排以下兩個練習題:


1

、用豎式計算下列各題


50-0

92

O

45
×
12

O

14
×
0

11
.④
2.25
÷
1

5


14
×
3

5


2

.在口裡填入
+
、一、×、÷,使
6

1.3

1.3

6

6

0.3

0.3

6
的計算結
果最大。


(1)
題的
5
道小題在計算難度上並不大,
但卻包含了小數四則計算的幾個難點。

(2)
題通過計算、
比較雖可以判斷出結果,
但通過積與因數、
商與除數的關系等規律卻可以迅速
地得出結論,是進行思維訓練的真正宗旨所在。
???

2
、注重一題多變,掌握解題技巧

在數學教學中
,
注重一題多變
,
對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鍛煉思維的靈活性以及創新能
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若能恰到好處地進行「一題多變」
,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擴充知識容量,
而且對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很有益處,
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全面掌
握知識的一條捷徑。如:
「圓柱與圓錐」復習課的練習可以出示這樣一個題組:

「已知圓柱形包裝盒的
d=2
分米,
h=3
分米」

(1)
、做一個這樣的圓柱形的包裝盒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鐵皮?

(2)
、如果側面貼上商標紙,每個包裝盒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商標紙?

(3)
、你還能算出圓柱形包裝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嗎?(鐵皮厚度不計)

(4)
、如果這個圓柱形鐵盒是實心的,將這個圓柱切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它的體積是
多少?

(5)
、如果把這個實心圓柱體熔鑄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積是多少?

(6)
、如果將這個圓柱熔鑄成一個和它等底的圓錐,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這樣的數學問題一環緊扣一環,
通過簡單的文字變換,又通過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將
所有的圓柱、圓錐的知識貫穿於其中,激活已有的數學知識、方法,掌握解題技巧,提高了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注重練習設計要具開放性

數學開放題是最富有教育價值的一種數學問題的題型,
是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
創新能力,發展學生個性,激活學生思維的一個切入口。它具有的靈活性、多向性,有利於
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
使學生把機械的模仿轉化為探索和創造。
開放練習題的設計一般分為
三種情況:

(1)
、條件的開放

以往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
很多時候給出的條件往往是充分而且必要的。
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從模仿到熟練,容易形成思維定勢。而新課程標准中,在這方面就有所突破。在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題目中,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多餘的條件。
如某車間有
20
名工人,
4
天一共生產
960
個零件,這個車間平均每天生產零件多少個?很多學生都受「
20
名工人」
這個條件的干擾。列出:
960
÷
20
的錯誤算式,還有的學生列出了
960
÷
4
÷
40
的錯誤算式。

所以,
要通過設計多餘條件的練習,
培養學生通過分析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系,
能夠排除多
余條件的干擾,從而打破題中條件全用的僵化思路。

(2)
、問題的開放性

問題是數學心臟,問題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問題能給學生的思維以動力。

如在三年級教學了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後,
有不少的練習題是已知長方形的長和寬,
讓學
生求周長。
相對來說,
這類習題就比較封閉,
它只需要學生套用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就能很
快算出答案,
而且問題的答案也是唯一的,
應該說這類題目對鞏固有關的基礎知識,
形成基
本技能是有一定幫助的。然而,數學教學目標不能只局限於「雙基」
,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
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而這種精神的培養決不是套用公式機械解題所能實現的。
為此,

們可以這樣設計練習:用一根
24
厘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有幾種不同的圍法?像這
樣的題所涉及的問題是開放的,
它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要用到長方形的
周長計算公式,但又不是簡單的套用。應該說,這樣的問題給學生的思維空間是非常大的,
能促使學生進行自由地、發散性地、富有創造性地思維。

(3)
、解題策略的開放

例如:
食堂運來一批大米共
500
千克,計劃
15
天吃完,如果按
3
天吃
87
千克,這批大米夠
不夠吃?
A
這一題,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的比較,得到不同的解決方法

方法一:比較這一批大米的總千克數

87
÷
3
×
15=435
(千克)

435
千克<
500
千克,夠吃。

方法二:比較天數

500
÷(
87
÷
3
)≈
17
(天)

17
天>
15
天,夠吃。

方法三:比較每天吃大米的千克數

87
÷
3=29
(千克)

500
÷
15

33
(千克)

33
千克>
27
千克

夠吃。

這一練習,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通過交流,相互比較培養了學生
的靈活性和全面性。既能向學生提出智慧的挑戰,又能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練習題的設計要重視它的層次性,
首先應以基礎練習為主,
然後在鞏固的基礎上再適當增加
發展性練習。
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真正做
到讓「金」璀燦;讓「鋼」生輝;讓「鐵」剛毅;讓「頑石」充滿靈性;讓「泥土」散發芬
芳;讓「小草」朴實無華。

總之,復習課的形式要多樣化,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查漏補缺,打好基礎;關注差生,面
向全體;系統整理,構建網路;突出應用,靈活解題。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復習
氛圍。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足夠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使復習有創新。
同時還要
注意在復習中,教師的評價要多樣化,以鼓勵評價為主。對於復習中學生閃現的智慧火花,
教師要善於發現。及時抓住,激勵表揚。
教師要善待復習中學生出現的錯誤,鼓勵學生勇於
克服,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思維能力、個性品質、情感態度
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叄』 小學三年級數學期末復習方法學生

1、每一單元的典型例題多做兩道,做到熟能生巧,期末考試這些重點知識必考2、熟背面積,周長的公式,並且能夠熟練運用,尤其是公式的變形。3、簡便運算中的交換律、結合律必考4、單位換算必考,記清楚它們之間的進率5、最後做題的時候看清楚題目和單位,簡單的題目不要丟分!

『肆』 快期末考試了可是沒有時間復習了怎麼簡單又快的復習

找重點吧,如果是初高中生,可以找找同學問問,然後找自己的筆記看,但是這樣確實時間很趕,那你就專心復習你自己的弱勢課,強勢課基本不用再復習了,復習了提升也不大。如果你是大學生那就很簡單了,重點老師都勾畫了,如果沒聽見就找同學要重點,哪怕兩天也是能背完一科的,我自己就是兩天不要玩手機除了吃飯睡覺就背書,偶爾會放鬆一下玩玩就好,考了三門要背誦的,一個星期就能背完整,每一門都是八十分以上,不算很高,但是也不算低吧,大學正常是夠用了。無論你是初高中生還是大學生,我都有個方法很有用,就是把自己要背的內容錄音到手機里,沒事就戴上耳機去聽,聽多幾遍你就可以接上下一句了,真的親測有效。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現在就開始復習,別玩手機了!

『伍』 如何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方法一:

1、思路思想提煉法:催生解題靈感「沒有解題思想,就沒有解題靈感。有了解題思想,解題思如泉湧。」但「解題思想」對很多學生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教師每天掛在嘴邊,陌生就是說不請它究竟是什麼。針對許多學生對解題思路、思想的困惑,易思的教學專家究出了「思路思想提煉法」。它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典型的數學題目,可以快速掌握。

2、典型題型精熟法:抓准重點考點管理學的「二八法則」說:20%的重要工作產生80%的效果,而80%的瑣碎工作只產生20%的效果。數學學習上也有同樣現象:20%的題目(重點、考點集中的題目)對於考試成績起到了80%的貢獻。因此,提高數學成績,必須優先抓住那20%的題目。針對許多學生「題目解答多,研究得不透」的現象,易思的教學專家研究出了「精熟典型題型法」。學員小李說:「當我通過科學用腦,達到每個章節的典型題型都胸有成竹時,解起題來就得心應手。」

3、逐步深入糾錯法:鞏固薄弱環節管理學上的「木桶理論」說:一隻水桶盛水多少由最短板決定,而不是由最長板決定。學數學也是這樣,數學考試成績往往會因為某些薄弱環節大受影響。因此「鞏固某個薄弱環節,比做對一百道題更重要」。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處理薄弱環節不恰當的現象,易思的教學專家總結了一套「逐步深入糾錯法」。一位學員說:「這套方法操作簡便、效果明顯,使我們樂於糾錯、踏實糾錯。」

方法二:

一) 要全面、准確地把握概念
1. 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
2. 加強對易錯、易混知識的梳理;

二)要多角度、多方位的去理解問題的實質
1. 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2.運用好感性材料;

三)正確理解定義、定理、公理等,把握說理的依據
1.體會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2.掌握運算順序;
3.恰當選擇運算方法;
4. 體會整體思想;

四)體會數學思想和解題的方法

五)多與他人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陸』 總復習計劃(數學6年級下冊作文)

小學數學畢業總復習無論是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水平層次, 還是對教師全面提高教學效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和作用。 為切實 抓好總復習工作,全面提高六年級教學質量,特擬訂以下復習計劃, 一、復習目標:
1、使學生比較系統的牢固的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 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 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的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 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 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的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3、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能夠比較熟練的 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 面積和體積, 鞏固所學的畫圖、 測量等技 能。
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和繪制簡單的統計 圖表,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5、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 答方法, 能夠比較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獨立的解答不復雜的應用題和 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復習重點:
⒈整、小、分數四則運算,混合運算和簡算,解方程和解比例。
⒉復合應用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⒊幾何形體知識。
⒋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復習難點:
⒈使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概念、 性質、 法則、 公式以及常見數 量關系系統化,並能融會貫通。
⒉靈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和方法。
⒊准確的進行計算。
四、復習關鍵:
掌握「雙基」 ,並能靈活運用。
五、復習方法:
⒈分階段復習
⑴ 統復習, 24課時左右。
⑵ 題復習, 12課時左右。
⑶綜合檢測,查漏補缺,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⒉復習主要採用講練結合,以練為主的方法進行。
六、復習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 24課時左右
⒈數和數的運算(6課時)
這節重點確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四 則運算和簡便運算上。
⑴、數的意義、數的讀法和寫法
⑵、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
⑶、數的整除、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
⑷、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
⑸、運算定律和簡便演算法
⑹、四則混合運算

『柒』 期末復習計劃(四年級)

四年級綜合訓練——計算篇 姓名:
1、 口算下面各題
25×4= 48+52= 6×15= 70÷14= 80÷20= 160+40=
770-70= 13×4= 600÷10= 36÷2= 480÷80= 14+86=
104÷13= 40×13= 68÷4= 240÷30= 51+49= 96+14=
2、 列豎式計算,帶★的要驗算。
208÷15= ★462÷34= 26×18= ★610÷33=

358×67= ★309÷30= 58×135= 68×403=

207×53= 408×30= 80×760= 3075÷41=
3、 用遞等式計算。
22+78÷26 40×(38+12 ) 250-150÷15 810÷(5×18)

320-320÷10 (47-28)×33 987-(87+134) 451-(164-88)

25-25×6÷30 (135+75)÷(14×5) 720÷[16×(125÷25 ) ]

4、 用簡便方法計算。
25×18×4 15×(9×4 ) 522+63+88 20×6×50

125×3×8×2 438+502 457-24-176 25×24

594-(250+194 ) 312-99 25×7×4×9 125×(8×2 )+100

704×25 25×32×125 3 2×(25+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178×99+178

84×36+64×84 83×102-83×2 98×199 25×(24+16)

5、 列綜合算式計算。
(1)190比30的5倍多多少? (2) 120除以60與15的商,得多少?

(3)42與18的積減去350,得多少? (4) 870比45乘82的積少多少?

(5)370與174的和除以17,商是多少? (5)7000減去45乘14的積,差是多少?

『捌』 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計劃

1、先看書,一頁一頁看過去,搞清楚書中提過的每個概念,7年級上冊的書內容不多,不用急著看完,過1遍書一定要仔細認真,還要耐心,題目先不看;2、書本看完後,找有介紹題型和具體解題或答題過程的參考書,從前往後看,會的可跳過,不會的就多花點時間;3、考前一周看老師劃得的重點,好好鞏固。

『玖』 小學生語文期末復習方法

一二三四五六年級小學語文期末復習總攻略:

單元復習法

單元復習是我們常用的復習方法之一,它有易操作、重點突出、訓練扎實的特點,同時也可以和單元檢測卷子相結合,所以我們首選的方法就是單元復習。在進行單元復習時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01

明確單元復習內容

就一個單元來說,需要復習的內容很多,我們不能面面俱到,要把它們進行分類,有所側重。一個單元需要復習的內容大體可分為生字詞、課文內容、語文園地三個方面。就這三個方面而言我們可以做如下的分類:

1、積累方面的:包括單元中出現的生字新詞、要求背誦的課文及語文園地中的讀讀寫寫、讀讀記記、日積月累等;

2、閱讀方面的:包括課文內容、課文的中心、重點課文的重點段、重點課文文後的重點題目等;

3、有關習作方面的:主要包括口語交際和習作。縱觀這三方面的復習內容,其重點在於第二方面,這也是我們老師在上復習課的重點部分。那麼這方面的復習內容如何確定?我們要結合單元重點來進行。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側重點,這個側重點就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教材每單元前的課文導讀就給出了單元重點,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要以這個單元重點為主線來貫穿整個單元的課文復習,把每篇課文的內容、中心、重點段、文後的重點題目有機的結合起來,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感知。

02

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我們確立復習內容之後,就要考慮方法的問題了。

1、積累方面主要採用讀、背、默的方法。

這里的「讀」可採用齊讀、自由讀、默讀、同桌之間合作讀、邊讀邊思、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

這里的「背」主要採用師生合作、學生之間合作等方式,要充分利用小組長。也可以和默寫相結合。

這里的「默」指默寫,默寫時教師要結合實際來進行,就默寫的內容而言可以有字詞、讀讀寫寫、讀讀記記、日積月累、要求背誦的較短的課文等;另外,默寫的形式也要注意,可採取全默、分層次默寫(如生字的默寫,可採用多次,一次過關幾人,要特別關注差生)、學生之間互相默寫等方式。默寫之後的批改,老師也要採取不同的方式來進行。

2、閱讀方面主要以講、練的方法為主。

閱讀方面的復習首先要求教師梳理好本單元的內容,安排好授課順序,做到心中有數;要採取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知識點,如文章中心的掌握可以採取不同形式的提問、填空、學生合作、競賽等方式方法。另外,復習課不要出現教師一言堂的情況,要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訓練要突出重點,要結合單元卷子,結合教材等.

3、口語交際和習作方面建議採取歸類復習。以強化和指導為主,不要進行過多的寫的練習。

03

合理安排時間

就上述三方面的內容我們如何安排時間呢?個人認為,積累方面放在早讀及家庭作業中進行,譬如今天要復習第一單元的內容,那麼前一天要布置本單元的生字、新詞及語文園地中要求默寫或背誦的內容為作業,第二天抽時間檢查,早讀時間也要讀背這些內容。閱讀方面的知識的理解,重點放在上語文課時進行。習作及口語交際採用歸類復習的方式,利用語文課時間進行。

復習重點

重點: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學會查字典。

可以重點復習以下幾個內容:

1

讀准字音:

對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讀音要能夠辨別清楚,防止混淆。

特別是多音字,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和不同的詞義確定讀音。

課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積累,了解它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讀什麼音。

常見題型:

⑴多音字組詞。

⑵選擇多音字的正確讀音。

⑶給一個音節寫出3個(或若干個)以上的漢字。

2

認清字形:

漢字的筆畫比較復雜,要認清字的形體,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規則、偏旁部首以及間架結構,要注意區別形近字,做到書寫正確。

形近字是指形體相似、差別不大的字:

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

個別部件易混淆,如「辯」和「辨」;

結構單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

筆形易混,如「見」和「貝」;

筆畫多少、長短易混,如「末」和「未」。

區別形近字,我們要養成一絲不苟的好習慣,從字音、字形、字義上仔細區別。

常見題型:

⑴寫出漢字的筆畫(或筆順)。

⑵按漢字的結構要求寫字。

⑶加(或換)偏旁組字再組詞

⑷選字填空。

⑸區別形近字組詞。

⑹找出錯別字並改正。

⑺把下面繁體字的簡化字寫出來。

3

理解字義,會查字典

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字義。

能運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數筆畫查字法」來熟練地查字典。

常見題型:

⑴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⑵讀一讀,給句子中的加點字選擇正確的字義。

⑶根據一個字的不同意思組詞。

詞語類考題

詞語是語言的建築材料。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詞語,是我們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一)正確地認讀和書寫學過的詞語

懂得意思,注意積累詞語並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正確運用。

1.把詞語中每個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聯系整個詞語的意思來理解。

如「一絲不苟」。「苟」就是「馬虎」,「一絲不苟」就是「一點也不馬虎」。

2.運用近義詞或反義詞來解釋。

如「富裕」就是「富足」。還有的詞可以用簡潔的語言作解釋。如「慷慨」就是「情緒激昂的樣子」。

3.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義。

4.注意詞的褒貶義。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分析、判斷詞的感情色彩。

如,「果斷」和「武斷」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驕傲」則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常見題型:

⑴給帶點字寫出(或選擇)正確的解釋。

⑵一詞多義。

⑶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的意思(或是同一個詞語的不同意思)

⑷判斷詞語的感情色彩。(或按詞語的感情色彩分類。)

(二)要能辨析近義詞和反義詞。

辨析近義詞時要注意:

1.分辨意義上的細微差別。

詞義范圍大小不同,如「戰斗」和「戰爭」;

詞義輕重不同,如「優秀」和「卓越」。

2.分辨色彩上的細微差別。

有褒貶之分;

書面語和口語之分。

3.分辨用法上的細微差別。

固定搭配,如「簡單」和「簡朴」,「簡朴」可以和「作風」搭配成「作風簡朴」,而不大和「簡單」搭配成「作風簡單」;

在適用的對象上有上、下之分。如「愛護」則多是上對下,「關愛」則都可以用。

辨析反義詞時要注意:

1.詞義是同一范圍。

2.詞性要相同。

3.有的反義詞有一個,有的反義詞不只一個。

常見題型:

⑴寫出近義詞(或反義詞)。

⑵找出句子中的近反義詞。

⑶選詞填空。

(三)正確搭配詞語,給詞語歸類

詞語搭配的基本要求是准確。

注意搭配是否符合習慣,還要注意近義詞意思上的細微差別。

常見題型:

⑴在括弧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⑵將前後搭配得當的詞語用線連起來。

⑶選擇正確的詞語。

⑷將下列詞語分類。

⑸按要求寫詞語。

⑹畫出不是同一類的詞語。

⑺按順序排列詞語。

(四)要能正確使用成語。

會寫成語,不寫錯別字;

知道成語的來源(古代神話寓言、歷史故事、古代詩文、人民群眾的口語)、意思,尤其是其中一些關鍵字的意思;

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常見題型:

⑴把下列成語補充完整。

⑵根據意思寫成語。

⑶解釋成語中加點字的意思。

⑷判斷成語是否正確,並改正。

⑸區分成語的感情色彩。

⑹寫近義、反義成語。

⑺將成語按要求歸類。

⑻按要求寫成語(如按來源寫,按季節寫,按數字寫等)

⑼寫出成語中的故事、主人翁等。

句子類考題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對於含義深刻的句子,要體會所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正確地用詞造句。

按照句子的作用,一般把句子分為四種類型: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按照句子的結構,又可分為單句和復句:

在單句中,我們要知道區別什麼是完整的句子;

在復句中,我們要知道前後兩個句子是什麼關系,該用什麼合適的關聯詞。

句子常見的練習有以下幾種:

1.按要求造句。

給定的詞語或關聯詞,或一定的句式。

2.變換句式。

通常要求變換的句式有:

「把」字句和「被」字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

直接敘述和間接敘述;

陳述句和反問句。

需注意:

一要看清要求(或例句),明確是要變換什麼;

二要注意變換後的句式不能改變句子的意思;

三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改反問句時,可以用一些常用的詞加強語氣,「難道不」、「怎麼會」等;

四要改後認真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是否符合我們的語言習慣,有沒有漏寫某些內容,寫錯別字等。

3.擴句和縮句。

擴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幹詞;其次,在主幹詞語前加上合適的修飾詞語,修飾詞語可以添加一處或多處,只要合適就行;再者,把擴好的句子讀一讀,看是否通順,是否比原句的意思更具體、充實。

縮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誰」「做什麼」或者「什麼」「怎麼樣」兩部分;其次,找出每一部分的主幹詞;再次,去掉修飾的詞語,把主幹詞語連成完整的句子。擴句和縮句都一定要注意不能改變原句的意思。

4.修改病句。

弄清句子的病因,常見的句子毛病主要有:

⑴句子不完整,缺少成分(如,缺主語,或缺謂語,或缺賓語)→添加缺少的成分

⑵用詞不當(如,近義詞或關聯詞用錯)→換合適的詞語

⑶搭配不當(如,句子中某些詞語在意義上彼此不能搭配,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合語言習慣)→改成合適的搭配

⑷語序混亂→調整語序

⑸前後矛盾→改或刪

⑹重復羅嗦→刪

⑺不合邏輯,不合事理(如,有些句子概念使用錯誤,或是表達的意思不符合事理)→改

在修改病句中,仍然要注意不能改變句子的意思,對句子的改動一定要小,有時句子的毛病不只一處,要仔細分辨,還要正確使用修改符號,改完後認真讀一讀,檢查檢查。

5.句子的修辭。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設問、反問。

⑴比喻和擬人。

比喻是打比方,要有兩類事物,通常有比喻詞(當然,有些句子中有「像」「好像」之類的詞,但不是比喻句,我們要仔細辨別);

擬人是把事物當人來寫,要有人的動作、表情、語言。

如,「小鳥在歌唱。」是擬人句,而「小鳥像個歌唱家。」則是比喻。

⑵誇張

既有誇大也有縮小,但要注意必須以生活真實為基礎,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進行,才會使人覺得自然合理。

⑶排比

注意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片語或句子,且意思相聯、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大體相當。

⑷設問和反問

設問和反問都有明知故問的特點,但設問是自問自答,答案在問題外;反問是問而不答,答案就在問句中。

6.理解句子。

難懂的句子大致有這樣幾類:

內容距離生活實際遠的;

結構較為復雜的;

含義比較深刻的;

對表達文章情感、思想有較大作用的。

理解方法:

一、主動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

二、抓住句子中的一些關鍵詞語,聯繫上下文體會它們的意思;

三、注意把句子的理解和對整個課文的內容、情感的理解聯系起來。

7.整理句序。

這要求將一些順序混亂的句子,按正確的順序重新排列,整理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以准確表達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意圖。做這類練習,可以按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⑴仔細閱讀每句話或每組句子,理解它們的主要內容。

⑵綜合各句的意思,想想這句話主要說的是什麼內容。

⑶想想全段的內容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即找出排列順序的依據。

如:按事情發展順序,還是時間順序;是方位,還是總分等。

⑷按確定的順序排列。

⑸按排好的順序仔細讀幾遍,看排得對不對,如果發現問題就進行調整,直到排得通順連貫為止。

8 閱讀類考題

做閱讀練習,總的來說要注意:

1. 認真審題,理解題意,掌握題目的要求。

2. 帶著問題,仔細地閱讀文章,認真地思考、組織答案。

3. 答案寫好後,還要反復地讀一讀,檢查一下,看回答是否切題,內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

常見題型:

1.默寫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這要求我們對課文內容非常熟悉,尤其是一些古詩、重點課文(描寫比較優美、精彩的課文;名家名篇等),更要做到熟背、會默。

2.理解文章的內容、情感及表達方法。

先理解整個文章說了什麼,再抓住一些關鍵句,體會作者要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或是說明一個什麼樣的問題,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

有些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找到或是抓住有關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連貫地敘述;而有些則需要我們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自己的思考結果。

3.體現自主性、個性的問題。

比如,寫一寫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明為什麼等等。對這類問題,要切實做到有所感悟再寫下來。

9 作文類考題

作文,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養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於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無論是命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自由作文等,不外乎是寫人的,記事的,寫活動的,寫景的,狀物的,看圖作文,擴寫、縮寫、改寫、續寫,應用文,想像作文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寫好作文:

1.審清題意。

審對象(寫人?寫事?寫活動?寫物?);

審范圍(時間、地點、數量、人稱等范圍);

審重點(抓住題目的關鍵詞,即題眼)。

2.明確中心。

題目本身就規定了文章的中心(如,《一個刻苦學習的同學》);

只規定了寫作范圍(記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同學)。

3.選擇材料。

材料要能反映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

材料要真實;

材料要有代表性、典型。

4.組織材料。

先列好提綱,明確按什麼順序寫,怎樣分段,怎樣銜接過渡;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怎樣開頭結尾等等,一一列出來。

5.認真修改。

修改文章包括改正錯別字,改通句子,正確標點,注意條理清楚,以及重點部分是否具體等。

閱讀全文

與期末復習簡便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雞蛋茶的食用方法 瀏覽:973
ppr帶水接管方法視頻 瀏覽:1000
鋼絲繩安裝三通的方法 瀏覽:962
40除32簡便方法 瀏覽:330
測出自己懷孕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74
汽車平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570
學唱相聲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904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雜化方法 瀏覽:846
桃木劍打磨方法視頻 瀏覽:643
腦神經用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935
眼睛黃素瘤治療方法 瀏覽:830
回血鴿子配對方法視頻 瀏覽:183
蜂蜜怎麼熬製作方法 瀏覽:214
平板閃退的解決方法 瀏覽:453
單色釉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434
適用於對比研究的方法 瀏覽:311
荒島上快速獲得淡水的方法 瀏覽:157
增多肌肉的訓練方法 瀏覽:846
劓刑讀音是什麼行刑方法 瀏覽:622
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671